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边界层外来污染物输送通道 被引量:103
1
作者 苏福庆 高庆先 +2 位作者 张志刚 任阵海 杨新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9,40,共5页
由京、津、冀气候站历史资料及激光雷达资料分析,在稳定天气条件下,北京市外来污染物各类尺度的输入通道流场分为边界层西南气流、东南气流和东风气流风带型,其中对形成北京输送汇风带的统计表明,西南风带汇发生频率占45%,东南风带汇占3... 由京、津、冀气候站历史资料及激光雷达资料分析,在稳定天气条件下,北京市外来污染物各类尺度的输入通道流场分为边界层西南气流、东南气流和东风气流风带型,其中对形成北京输送汇风带的统计表明,西南风带汇发生频率占45%,东南风带汇占36%,东风风带汇占19%。输送通道是指空间和时间稳定性风带,是区域尺度、局地尺度的范围内相继出现的欧拉风场,且有多频率发生的特征。按城市间尺度流型可分为城市间东风、西南风、东南风输送通道。具有一定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相继性、接续性输送特征,按配置的天气系统可分为大陆高压南部偏东风输送通道系统、海上高压后部东南风输送通道系统、河套倒槽前西南风输送通道系统、东北低槽前部偏南风输送通道系统等。3个风带流经地区恰好位于华北平原3个主要排放源群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污染物 输送通道 风带
下载PDF
世界风力发电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宝兰 文华里 《能源工程》 2000年第4期12-14,共3页
:风能是一种能量密度比较低、稳定性比较差的能源。但它突出的优势是清洁 ,用风能发电不会污染环境 ,而且电力成本比较便宜。从 70年代开始 ,风电业不断发展 ,到 1997年 ,世界约有 7816MW风电得到利用。随着风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电力规... :风能是一种能量密度比较低、稳定性比较差的能源。但它突出的优势是清洁 ,用风能发电不会污染环境 ,而且电力成本比较便宜。从 70年代开始 ,风电业不断发展 ,到 1997年 ,世界约有 7816MW风电得到利用。随着风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电力规模的扩大 ,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电场 装机容量 风能 发电产业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磴口县沙尘天气变化规律及其对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响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董智 李红丽 +2 位作者 孙保平 郝玉光 丁国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S1期269-275,共7页
利用磴口县1970年~2000年31年的风沙天气发生日数资料和1977~2000年24年防护林建设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通过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分析了沙尘暴和扬沙日数的长期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大风、扬沙和沙尘暴日数呈总... 利用磴口县1970年~2000年31年的风沙天气发生日数资料和1977~2000年24年防护林建设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通过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分析了沙尘暴和扬沙日数的长期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大风、扬沙和沙尘暴日数呈总体下降趋势,1970~1985年沙尘发生日数相对较高,1985年以后明显下降;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在防护林体系建设前期最高,在不同建设阶段各指标均明显下降,尤其是第三阶段各指标下降幅度可达73.0~94.0%。方差分析表明四个阶段沙尘天气差异极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风沙天气指标(年均大风日数、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与防护林指标(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林木蓄积量)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期扬沙、沙尘暴与大风日数的比值变化明显,说明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了其对沙尘天气的防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大风 扬沙 沙尘暴 防护林
下载PDF
麦康600kW风力机现场动平衡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董礼 廖明夫 +1 位作者 黄巍 张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3-496,共4页
分析了风力机质量不平衡的产生机理及带来的后果,设计了风力机专用平衡带,提出了风力机现场动平衡的方法,并对内蒙古辉腾锡勒风场麦康(Micon)600kW风力机成功地进行了现场动平衡。平衡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风力机专用平衡带能够满足风力机... 分析了风力机质量不平衡的产生机理及带来的后果,设计了风力机专用平衡带,提出了风力机现场动平衡的方法,并对内蒙古辉腾锡勒风场麦康(Micon)600kW风力机成功地进行了现场动平衡。平衡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风力机专用平衡带能够满足风力机现场动平衡的要求,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平衡后的风力机整机径向水平振动幅值比平衡前明显减小,充分证明了现场动平衡对风力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动平衡 风力机 平衡带 振动幅值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第三方独立审核 被引量:5
5
作者 汪大绥 包联进 +2 位作者 姜文伟 王建 周建龙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8,共6页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632m,为目前在建的国内最高建筑之一。其建筑形体复杂,结构安全引人关注。笔者作为第三方独立审核方,参与了塔楼结构的全过程设计与施工。从业主顾问咨询的角度,介绍了结构体系、风荷载取值、基础沉降分析、巨型框...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632m,为目前在建的国内最高建筑之一。其建筑形体复杂,结构安全引人关注。笔者作为第三方独立审核方,参与了塔楼结构的全过程设计与施工。从业主顾问咨询的角度,介绍了结构体系、风荷载取值、基础沉降分析、巨型框架的布置和受力特点以及节点构造等方面开展的审核工作。工程实践表明,结构第三方审核工作对本工程是必要的,对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起到了验证和补充作用。最后,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实现第三方独立审核的价值和作用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独立审核 风荷载 基础设计 巨型框架 巨柱 环带桁架 节点连接
原文传递
疏透型林带防护效应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鸿梅 王元 +1 位作者 徐烈 孙恒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369-373,共5页
采用风洞模拟技术和CFD计算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疏透度(β)和林带带间距(L)对疏透型林带防护效应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性。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对疏透度和林带带间距的取值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疏透型林带 防护效应 风洞模拟技术 疏透度 林带带间距
原文传递
Ray Structure of the Coronal Streamer Belt and Its Manifestation as Sharp Large Peaks of Solar Wind Plasma Density at the Earth's Orbit 被引量:2
7
作者 M. V. Eselevich V. G. Eselevich Z. Q. Zang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1-328,共8页
The white-light corona calibrated data with processing level L1 from the LASCO-C2/SOHO instrument, and data from the Wind spacecraft with one-hour and one-minute time resolution on quasi-stationary slow (v between 300... The white-light corona calibrated data with processing level L1 from the LASCO-C2/SOHO instrument, and data from the Wind spacecraft with one-hour and one-minute time resolution on quasi-stationary slow (v between 300-450 km/s at the Earth's orbit) the Solar Wind (SW) parameters in the absence of sporadic SW streams are examined. Within distances from the Sun's center less than R in the range of 20-30 Rs,(Rs, the solar radius), slow wind is known as the streamer belt, and at larger distances it is called the Heliospheric Plasma Sheet (HPS).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amer belt comprises a sequence of pairs of rays. In general, ray brightnesses in each pair can differ, and the magnetic field is oppositely directed in them. The neutral line of the radial magnetic field of the Sun runs along the belt between the rays of each of the pairs.The area in which the streamer belt intersects the ecliptic plane and which lies at the central meridian, will be recorded at the earth's orbit with a time delay of 5-6 days, in the form of one or several peaks with Nmax > 10 cm-3. Furthermore, the simplest density profile of the portion of the HCS has the form of two peaks of a different or identical amplitude . The such a profile is observed in cases where the angle of intersection of the streamer belt with the ecliptic plane near the Sun is sufficiently large, i.e. close to 90°. The two-ray structur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streamer-belt moves from the Sun to the Earth, it retains not only the angular size of the peaks but also the relative density variation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neutral line(sector boundary) in between. At the Earth's orbit the ray structure of the streamer belt provides the source for sharp (i.e. with steep fronts of a duration of a few minutes or shorter) solar wind plasma density peaks (of a duration of several hours) with maximum values Nmax > 10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 Solar wind Streamer belt
下载PDF
上海市沿海防护林防风效应的风洞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玥 张金池 +2 位作者 李奕建 张小庆 王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66-70,共5页
以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实地监测的基础上,配合室内风洞模拟试验,对不同结构的水杉、杨树纯林以及水杉+杨树混交林的防风效应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种林带的风速沿垂直方向的分布大致相似,为0.9H~2.0H,风速廓线较为倾斜;而在2.0... 以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实地监测的基础上,配合室内风洞模拟试验,对不同结构的水杉、杨树纯林以及水杉+杨树混交林的防风效应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种林带的风速沿垂直方向的分布大致相似,为0.9H~2.0H,风速廓线较为倾斜;而在2.0H~4.0H,风速廓线接近垂直;接近地面的薄层内,风速廓线接近水平。3种林带的风速沿水平方向的分布也大致相似,气流经林带阻挡,大部分偏离原来流线,从林带上部区域流过,只有少部分气流穿过林带而使风速降低。在疏透度为40%的条件下,随着风向与林带夹角正弦值的增大,使风速降低30%的有效防护距离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风洞 防风效能 风速廓线 疏透度 林带间距
下载PDF
风机发电机吊装过程吊装带断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金勇 王璐 苏悦宁 《电力安全技术》 2022年第4期24-26,共3页
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吊装带断裂的原因,得出吊装带断裂的主要原因为被吊钩上“明显凸起的锐边”所“割伤”,对此提出了整改及预防措施,以保障风电工程吊装工作安全进行。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吊装带 吊装 吊钩
下载PDF
Non-storm erosion of MeV electron outer radiation belt down to L^(*)<4.0 associated with successive enhancements of solar wind density 被引量:3
10
作者 Ying Xiong Lun Xie +2 位作者 SuiYan Fu BinBin Ni ZuYin P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21年第6期581-591,共11页
We report an unusual non-storm erosion event of outer zone MeV electron distribution during three successive solar wind number density enhancements(SWDEs)on November 27-30,2015.Loss of MeV electrons and energy-depende... We report an unusual non-storm erosion event of outer zone MeV electron distribution during three successive solar wind number density enhancements(SWDEs)on November 27-30,2015.Loss of MeV electrons and energy-dependent narrowing of electron pitch angle distributions(PAD)first developed at L^(*)=5.5 and then moved down to L^(*)<4.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electron phase space density(PSD)profile,losses of electrons with small pitch angles at L^(*)>4 during SWDE1 are mainly due to outward radial diffusion.However during SWDE2&3,scattering loss due to EMIC waves is dominant at 4<L^(*)<5.As for electrons with large pitch angles,outward radial diffusion is the primary loss mechanism throughout all SWDE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cursion of the Last Closed Drift Shell(LCDS).The inner edge of EMIC wave activity moved from L^(*)~5 to L^(*)~4 and from L~6.4 to L~4.2 from SWDE1 to SWDE2&3,respectively,observed by Van Allen Probes and by ground stations.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ward penetration of anisotropic energetic protons from L^(*)=4.5 to L^(*)=3.5,suggesting that the inward extension of EMIC waves may be driven by the inward injection of anisotropic energetic protons from the dense plasma she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wind density enhancement outer radiation belt MeV electrons outward radial diffusion EMIC wave scattering loss
下载PDF
钢带过卷缓冲装置过度段长度的分析与选择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安宁 张彪 姚志强 《煤矿机电》 2019年第6期47-49,53,共4页
钢带式过卷缓冲装置是煤矿提升设备中的重要部件,用于吸收提升系统的动能,其过渡段在发生过卷时可起到减小缓冲装置过卷缓冲力对提升系统的冲击的作用,因此过渡段长度对过卷制动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理论和实例,对过渡段长度系数对过卷... 钢带式过卷缓冲装置是煤矿提升设备中的重要部件,用于吸收提升系统的动能,其过渡段在发生过卷时可起到减小缓冲装置过卷缓冲力对提升系统的冲击的作用,因此过渡段长度对过卷制动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理论和实例,对过渡段长度系数对过卷缓冲力、过卷速度、加速度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可为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 过卷 钢带 长度 缓冲
下载PDF
新型干法窑煅烧操作控制要点
12
作者 马保国 柯凯 +1 位作者 钱方正 潘伟 《水泥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27-30,共4页
新型干法窑(即PC窑)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窑系统的运行状况、熟料的产质量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而PC窑的煅烧操作关键是依据主要相关工艺参数来实现风、煤、料和窑速的平衡控制。文章在详细分析主要工艺参数及其相互影响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 新型干法窑(即PC窑)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窑系统的运行状况、熟料的产质量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而PC窑的煅烧操作关键是依据主要相关工艺参数来实现风、煤、料和窑速的平衡控制。文章在详细分析主要工艺参数及其相互影响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PC窑煅烧操作控制要点的归类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干法窑 工艺参数 生产控制
下载PDF
“珍珠”台风强度及路径异常的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姜丽萍 夏冠聪 +2 位作者 尤红 黄静 马慧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格点资料,从能量场、湿度场、辐散场以及西南季风和越赤道气流等多方面对"珍珠"的强度及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副高前期在南海的维持以及副高后期环流形势的调整是"珍珠"...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格点资料,从能量场、湿度场、辐散场以及西南季风和越赤道气流等多方面对"珍珠"的强度及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副高前期在南海的维持以及副高后期环流形势的调整是"珍珠"强度维持和路径突变的关键;南海海域维持高能区、弱水平风垂直切变、对流层上层强大的辐散场、以及充沛的水汽供应、风场动力非对称结构等是"珍珠"强度能维持的重要原因;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和副高南落而引发的东南风急流形成的季风汇合线是"珍珠"北翘的直接原因.台风风场结构中不对称强风速区的转移对台风路径改变有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弱水平风垂直切变 不对称强风速区 转移 季风汇合线 “珍珠”台风
下载PDF
两行一带式乔木固沙林带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试验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4 位作者 董慧龙 王林和 张国盛 卢琦 赵爱国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102,共8页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流场结构,覆盖度25%的两行一带模式的防风效果高于覆盖度20%的两行一带模式。3种模式在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相同,可划分为3层:微变化层(1.54H和2H)、显著变化层(0.46H和0.92H)和稳定变化层(0.06~0.12H)3个层次。3种模式降低风速的效果为:D=4H(H为带间距)L=4cm(L为行距)模式大于D=5H,L=0.08m模式和覆盖度20%(D=5H,L=0.04m),后2种模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 风速流场 防风效果
下载PDF
低覆盖度乔木两种分布格局内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实验 被引量:16
15
作者 梁海荣 王晶莹 +4 位作者 卢琦 杨文斌 董慧龙 赵爱国 张正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1028,共8页
低覆盖度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一直是防沙治沙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在风速为10 m.s-1和15 m.s-1的风洞实验条件下,模拟研究了覆盖度为20%的行带式分布和随机分布的乔木固沙林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水平空间上,随机分布和行带... 低覆盖度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一直是防沙治沙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在风速为10 m.s-1和15 m.s-1的风洞实验条件下,模拟研究了覆盖度为20%的行带式分布和随机分布的乔木固沙林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水平空间上,随机分布和行带式模式都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水平流场结构,其中,随机分布要比行带式模式的流场结构更加复杂。②在垂直空间上,林冠下近地面(1.2 cm以下)风速都有微弱的增加,1.6~20 cm高度行带式模式内风速均有所减小,而随机分布模式风速变化无明显规律。③随机分布模式中两株植株相互组合时,不仅在植株两侧出现风速加速区,同时在两植株间出现风速加速区,出现"狭管增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实验 行带式分布模式 随机分布模式 风速流场 防风效果
原文传递
单一行带式乔木固沙林内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实验 被引量:13
16
作者 董慧龙 杨文斌 +4 位作者 王林和 卢琦 王晶莹 梁海荣 赵爱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6,共7页
文中研究在风速为10m/s和15m/s的风洞实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两种单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空间的风速变化情况,达到对两种不同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的目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两种配置模式都形成了风... 文中研究在风速为10m/s和15m/s的风洞实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两种单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空间的风速变化情况,达到对两种不同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的目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两种配置模式都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的水平流场结构。两种模式对垂直空间风速影响相近,根据对不同高度风速的不同影响划分为地表加强层(0.8 cm以下)、微变化层(1.2 cm)、显著变化层(1.6 cm和3 cm)和稳定变化层(6 cm-35 cm)这四个变化层。从距地表1.6 cm高度开始,垂直空间风速变化沿来风方向的风速总体上是逐步减小的趋势,且在林带处会出现一个峰值。总的来讲两种模式降低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风速的效果都相同,但沿林带方向降低水平空间风速的效果有所不同,两种模式降低垂直风速的效果从地表向上都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实验 单行一带模式 风速流场 防风效果
原文传递
小型绿化带对城市建筑物周围风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7
作者 柯咏东 桑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5-591,共7页
在城市街谷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叶面指数,对小型林带的防风效应进行模拟、检验,通过实验结果与野外观测值的比较,证明此模式能较为合理的模拟防护林的动力遮蔽效应;将此模式应用于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风环境的影响的数值模拟,数值... 在城市街谷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叶面指数,对小型林带的防风效应进行模拟、检验,通过实验结果与野外观测值的比较,证明此模式能较为合理的模拟防护林的动力遮蔽效应;将此模式应用于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风环境的影响的数值模拟,数值实验证明在城市冠层内,城市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行人高度的风场环境影响显著,设置合理的小型绿化带对城市高大建筑物附近风场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模拟实验中可见,在3m/s的入流风速下,建筑物侧面的角隅流达5m/s,设置合理的绿化带可使之降低到3.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风环境 绿化带 叶面指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秋梅 李志忠 +1 位作者 武胜利 肖晨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41,共6页
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带,风动力是该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植被是该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决定因子。本文根据风洞试验的结果,探讨了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的正过程。指出该区的土地荒漠化是在... 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带,风动力是该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植被是该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决定因子。本文根据风洞试验的结果,探讨了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的正过程。指出该区的土地荒漠化是在南疆气候变异以及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大环境下发生的;同时,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又有特定的内涵:以天然绿洲的土地退化为本质;人类活动加速了这一过程。该区域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其物理学驱动机制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土地荒漠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荒漠河岸林衰退期、灌丛沙堆稳定发展期、灌丛沙堆活化-荒漠化发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过程研究 风洞试验 绿洲荒漠过渡带
下载PDF
甘肃皋兰—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沙漠沉积的特征及其古风带恢复 被引量:11
19
作者 伍皓 崔晓庄 +2 位作者 熊国庆 张予杰 江新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7-1084,共8页
在前人对甘肃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群(K1H)沙漠研究的基础上,对皋兰地区的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确认皋兰地区亦存在沙漠沉积。首次通过系统测量研究区风成沙丘的前积层的产状,对当时的... 在前人对甘肃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群(K1H)沙漠研究的基础上,对皋兰地区的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确认皋兰地区亦存在沙漠沉积。首次通过系统测量研究区风成沙丘的前积层的产状,对当时的古风向、古风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盛行西风,与东部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罗汉洞组(K1l)沙漠沉积风向记录完全一致。岩性特征与古风向的一致性表明,研究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均处于北半球西风带中,研究区可能为"古鄂尔多斯沙海"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皋兰—白银—靖远地区 河口群 古沙漠 西风带 古鄂尔多斯沙海
下载PDF
秸秆“富集深还”新模式及工程技术 被引量:11
20
作者 窦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3-560,共8页
针对长期浅耕造成的土壤亚表层缺乏有机质和过于紧实以及目前秸秆还田成本高或效果差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快速松土培肥的秸秆还田新模式及相应机具创新和田间工程技术。该技术模式是基于优先快速培肥土壤亚表层的新理念,... 针对长期浅耕造成的土壤亚表层缺乏有机质和过于紧实以及目前秸秆还田成本高或效果差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快速松土培肥的秸秆还田新模式及相应机具创新和田间工程技术。该技术模式是基于优先快速培肥土壤亚表层的新理念,在条带轮耕深松土壤的同时,将秸秆富集深埋于指定条带的土壤亚表层。将这种秸秆还田新模式称为秸秆富集深埋还田(简称"富集深还"),其主要工程技术是发明研制了秸秆深还筒式犁新机具,通过机械化手段将秸秆富集、粉碎、埋入土壤。具体步骤包括:(1)用指盘式搂草机将玉米秸秆按4∶1~8∶1富集归行;(2)用秸秆还田筒式犁一体机将秸秆粉碎、风力注入指定条带土壤20~40 cm;(3)用免耕播种机在非埋秸秆条带正常免耕播种,实现种还分离,即种植条带(窄行)与埋秸秆条带(宽行)分离。该模式具有秸秆翻压还田与覆盖还田的优点,而克服二者各自的缺点,是秸秆还田与条带少免耕的完美结合,能够实现玉米秸秆连年、机械化全量还田,且不打乱土层顺序、不影响第二年种植。秸秆富集深埋还田,理念新颖,技术可行,对土壤尤其是亚表层有很好的培肥效果。有助于彻底解决秸秆还田成本高或效果差的瓶颈问题,为旱田秸秆田间处理与深厚肥沃耕层构建提供切实可行的机械化工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富集 秸秆深还 筒式犁 风力注入 条带轮耕 种还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