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光效种植模式下玉米间作平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小琴
王洋
+6 位作者
齐晓宁
孙露莹
张梦杰
宋凤斌
刘胜群
李向楠
朱先灿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2期166-177,共12页
为探明高光效种植模式下玉米间作平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良玉99为供试材料,于2017-2018年研究了间作玉米穗位叶的光合作用参数、荧光动力学参数、5种光合作用相关关键酶活性及玉米最终产量。结果表明:米菇间作显著...
为探明高光效种植模式下玉米间作平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良玉99为供试材料,于2017-2018年研究了间作玉米穗位叶的光合作用参数、荧光动力学参数、5种光合作用相关关键酶活性及玉米最终产量。结果表明:米菇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农田群体内空气湿度和CO2浓度,改善了玉米田间的小气候;在一茬菇(7月21日)时期,米菇间作下的玉米穗位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高于单作玉米;二茬菇(8月11日)时期,米菇间作处理下的玉米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同时提高了玉米穗位叶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NADP-M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其中,MDH活性显著高于单作玉米,这为玉米灌浆成熟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奠定了基础;相对于单作,2017年、2018年米菇间作下玉米净增产量分别为376 kg·hm^-2和325 kg·hm^-2,土地当量比分别为2.5和2.4,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
穗位叶
米菇间作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阳小凤
马淑梅
+3 位作者
黄山
邱博
宁柏成
李小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8-10,共3页
以湘春豆26和临奥1号为材料,设置了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玉米‖大豆等行距间作(农民习惯栽培)、玉米单作(农民习惯栽培)和大豆单作(农民习惯栽培)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
以湘春豆26和临奥1号为材料,设置了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玉米‖大豆等行距间作(农民习惯栽培)、玉米单作(农民习惯栽培)和大豆单作(农民习惯栽培)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模式的效益最高,达到1 441.73元/667m2,分别比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增加37.51%和16.41%;同时,该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23。这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是玉米和大豆的最佳间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宽窄行间作
等行距间作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蔗宽窄行间作花生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洪良
韦海球
+8 位作者
江清梅
唐荣华
王梓廷
廖韦卫
罗晟昇
彭崇
郭强
闭德金
唐利球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6期55-58,共4页
甘蔗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但近年来种植效益普遍较低。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机械化操作,增加蔗地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甘蔗宽窄行(宽行行距1.8m,窄行行距0.6m)间作花生试验,探索宽窄行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甘蔗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但近年来种植效益普遍较低。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机械化操作,增加蔗地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甘蔗宽窄行(宽行行距1.8m,窄行行距0.6m)间作花生试验,探索宽窄行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甘蔗宽窄行单作和常规等行距单作相比,宽窄行间作花生种植模式的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产量有所下降,茎径有所提高,株高和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因多收1造花生,每667m^(2)纯收益分别增加403元和345元,为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生
宽窄行
间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光效种植模式下玉米间作平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小琴
王洋
齐晓宁
孙露莹
张梦杰
宋凤斌
刘胜群
李向楠
朱先灿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2期166-177,共12页
基金
研究所“一三五战略规划暨特色所服务项目”(编号:IGA-135-04).
文摘
为探明高光效种植模式下玉米间作平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良玉99为供试材料,于2017-2018年研究了间作玉米穗位叶的光合作用参数、荧光动力学参数、5种光合作用相关关键酶活性及玉米最终产量。结果表明:米菇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农田群体内空气湿度和CO2浓度,改善了玉米田间的小气候;在一茬菇(7月21日)时期,米菇间作下的玉米穗位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高于单作玉米;二茬菇(8月11日)时期,米菇间作处理下的玉米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同时提高了玉米穗位叶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NADP-M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其中,MDH活性显著高于单作玉米,这为玉米灌浆成熟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奠定了基础;相对于单作,2017年、2018年米菇间作下玉米净增产量分别为376 kg·hm^-2和325 kg·hm^-2,土地当量比分别为2.5和2.4,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
穗位叶
米菇间作
光合特性
Keywords
maize
wide
-
narrow
row
ear
leaf
maize||mushroom
intercropping
system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阳小凤
马淑梅
黄山
邱博
宁柏成
李小红
机构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8-10,共3页
基金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9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湘农办科技[2016]108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20907)
文摘
以湘春豆26和临奥1号为材料,设置了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玉米‖大豆等行距间作(农民习惯栽培)、玉米单作(农民习惯栽培)和大豆单作(农民习惯栽培)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模式的效益最高,达到1 441.73元/667m2,分别比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增加37.51%和16.41%;同时,该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23。这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是玉米和大豆的最佳间种模式。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宽窄行间作
等行距间作
产量
经济效益
Keywords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wide
-
narrow
row
intercropping
equidistant
row
intercropping
yield
economic
benefit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蔗宽窄行间作花生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洪良
韦海球
江清梅
唐荣华
王梓廷
廖韦卫
罗晟昇
彭崇
郭强
闭德金
唐利球
机构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龙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综合实验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广西大学农学院
出处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6期55-58,共4页
基金
崇左市科技计划项目(崇科FC2020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GXNYRKS201907)
+2 种基金
广西农业科学院稳定资助科研团队项目(桂农科2021YT161)
广西甘蔗创新团队崇左综合试验站(nycytxgxcxtd-2021-03-04)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桂科ZY19183010)。
文摘
甘蔗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但近年来种植效益普遍较低。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机械化操作,增加蔗地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甘蔗宽窄行(宽行行距1.8m,窄行行距0.6m)间作花生试验,探索宽窄行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甘蔗宽窄行单作和常规等行距单作相比,宽窄行间作花生种植模式的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产量有所下降,茎径有所提高,株高和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因多收1造花生,每667m^(2)纯收益分别增加403元和345元,为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蔗
花生
宽窄行
间作
Keywords
sugarcane
peanut
wide
-
narrow
row
spacing
intercropping
分类号
S566.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光效种植模式下玉米间作平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小琴
王洋
齐晓宁
孙露莹
张梦杰
宋凤斌
刘胜群
李向楠
朱先灿
《土壤与作物》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种植模式研究
阳小凤
马淑梅
黄山
邱博
宁柏成
李小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甘蔗宽窄行间作花生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何洪良
韦海球
江清梅
唐荣华
王梓廷
廖韦卫
罗晟昇
彭崇
郭强
闭德金
唐利球
《中国热带农业》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