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之际南方的白瓷生产与青白瓷的产生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义军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9,127,共8页
本文结合考古学与陶瓷工艺学的成果,在梳理唐宋之际南方白瓷生产情况的基础上,认为青白瓷起源于南方地区早期的白瓷生产,并不是仿照青白玉的结果。青白瓷的产生体现了南北瓷业技术的结合,繁昌窑可能是最早大量生产青白瓷的窑场。
关键词 唐宋时期 白瓷 青白瓷
原文传递
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瓷器的原料来源研究——以北朝和隋唐时期出产的青瓷、白瓷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颖 马清林 马泓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97,共14页
为探讨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的不同时期青瓷、白瓷的原料来源,用显微观察、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分析其原料来源及技术工艺进行分析,并探讨两窑之间的技术联系。分析可知,两窑在瓷釉、瓷胎的原料配置上存在差异:巩义窑瓷胎均使用... 为探讨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的不同时期青瓷、白瓷的原料来源,用显微观察、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分析其原料来源及技术工艺进行分析,并探讨两窑之间的技术联系。分析可知,两窑在瓷釉、瓷胎的原料配置上存在差异:巩义窑瓷胎均使用当地高岭土一元配方,瓷釉中加入瓷胎原料为基体并加入高钙草木灰;邢窑瓷胎在使用当地高岭土的基础上加入长石类矿物原料,瓷釉中除瓷胎所使用的黏土以外,还加入含有高钙高镁的草木灰或矿物原料。两窑还存在一些共性如:两窑瓷釉均添加石英类原料以提高SiO_2含量;巩义窑与邢窑两地早期、唐中期产品形制相似,原料配方有共通之处,说明当时两地在陶瓷的原料配方、制瓷技术中有过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白瓷 青瓷 原料 巩义窑 邢窑
下载PDF
河南巩义市夹津口隋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保仁 张新月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7,59,共6页
白瓷的烧制成功是我国瓷器史上一项重要成就。巩义市夹津口墓葬所出隋代白瓷烧造技术已经成熟,胎质大多洁白细腻,釉色白,积釉处泛青,并且装饰以红彩,为以后釉下彩成功烧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巩义市 隋墓 清理 白瓷
原文传递
我国北方唐宋时期白瓷化妆土EDXRF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铁权 王昌燧 +3 位作者 毛振伟 刘洪淼 马宜洛 孙新民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6,38,共4页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结合了电子探针与X-荧光的优点,具有无损、微区、准确快速的分析特点。本文尝试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其应用于我国唐代巩窑与南宋宜阳窑白瓷化妆土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窑口白瓷的化妆土除具有高铝低硅、...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结合了电子探针与X-荧光的优点,具有无损、微区、准确快速的分析特点。本文尝试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其应用于我国唐代巩窑与南宋宜阳窑白瓷化妆土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窑口白瓷的化妆土除具有高铝低硅、元素铁含量较低的共同特征外,窑口之间以及同一窑口不同时期的样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 白瓷 化妆土 胎料
下载PDF
景德镇五代瓷器组成配方的EDXRF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茂林 周剑 +2 位作者 李其江 吴军明 干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3-1417,共5页
景德镇早期制瓷工艺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景德镇五代时期湘湖窑出土白瓷和青瓷样品的胎釉元素组成,并据此探讨其原料和配方。研究表明,五代时期景德镇湘湖窑白瓷胎体所用原料为瓷石,而青瓷... 景德镇早期制瓷工艺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景德镇五代时期湘湖窑出土白瓷和青瓷样品的胎釉元素组成,并据此探讨其原料和配方。研究表明,五代时期景德镇湘湖窑白瓷胎体所用原料为瓷石,而青瓷瓷胎应是采用瓷石配以紫金土的二元配方;白瓷和青瓷瓷釉皆使用釉果加釉灰的配方,且青瓷瓷釉配方中釉灰的用量高于白瓷瓷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青瓷 白瓷 五代时期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下载PDF
互动互文的青花——透过元青花看土耳其伊兹尼克与景德镇青花瓷的文化互涉 被引量:9
6
作者 康青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对比景德镇元青花和土耳其伊兹尼克陶瓷的产生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可以发现元青花的产生除了当时高岭土的发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元朝政府特殊的背景和与西亚的贸易中形成的。这个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 对比景德镇元青花和土耳其伊兹尼克陶瓷的产生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可以发现元青花的产生除了当时高岭土的发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元朝政府特殊的背景和与西亚的贸易中形成的。这个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土耳其伊兹尼克的陶瓷从产生之初就是把来自中国的青花瓷作为能够到达的终点站从模仿开始到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探讨不仅伊兹尼克陶瓷风格的产生是在汲取景德镇青花营养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曲华丽乐章,而且景德镇元青花的产生除了技术和高岭土的发现,也是拜元朝的蒙古皇帝和被西亚直接订制所要求的风格中转换所赐,元青花无论造型或青花料还是装饰风格都带有明显的西亚风格,这种国家间的传播方式也直接促成了元青花迅速代替影青等单色釉,成了中国符号。元青花产生在先,但其产生的根源在伊斯兰和波斯文化需求和对青花画料以及装饰风格的直接影响,伊兹尼克陶瓷产生在后,但其对元青花风格显而易见的模仿是伊兹尼克陶瓷的直接动力所在。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即寻找出元青花与西亚文化之间,以及土耳其陶瓷与元青花关系的互动和关联关系,来试图说明当代文化产生的潜在影响并非是寻找独创,而是生成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伊兹尼克 元青花 伊斯兰文化 模仿 创造
下载PDF
安徽淮北烈山窑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8
7
作者 陈超 闫艳妮(绘图) +2 位作者 陈凡(绘图) 平桑娜(绘图) 柴梦月(绘图)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F0003,共14页
烈山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2018年开始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Ⅰ区金元窑址区域、Ⅱ区唐代末期至北宋窑址区域、Ⅲ区汉代窑址区。清理各类遗迹70余处,包括6座窑炉、52个灰坑、1条道路、14条灰沟,以及大量遗... 烈山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2018年开始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Ⅰ区金元窑址区域、Ⅱ区唐代末期至北宋窑址区域、Ⅲ区汉代窑址区。清理各类遗迹70余处,包括6座窑炉、52个灰坑、1条道路、14条灰沟,以及大量遗物,其中以白瓷、青釉瓷、三彩器为主,产品主要包括碗、盘、盏、罐、素烧建筑构件、黄釉印花砖等。烈山窑址很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宿州窑,其主要受定窑、磁州窑和巩县窑的技术影响,时代划分为东汉、唐代末期至元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山窑址 馒头窑 唐代末期至元 白釉瓷 北瓷南传
原文传递
论北宋时期河北白瓷装饰工艺的创新发展与历史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常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北宋时期,河北陶瓷生产领先全国。无论是以精细白瓷独树一帜的定窑,还是以化妆白瓷自成一家的磁州窑,都成为其他窑场争相模仿的对象,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定窑、磁州窑命名的窑系。从装饰工艺角度看,北宋定窑从学习其他窑场的深剔刻... 北宋时期,河北陶瓷生产领先全国。无论是以精细白瓷独树一帜的定窑,还是以化妆白瓷自成一家的磁州窑,都成为其他窑场争相模仿的对象,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定窑、磁州窑命名的窑系。从装饰工艺角度看,北宋定窑从学习其他窑场的深剔刻、细线划花走向了自我创新,模制、斜刀(双线)刻划花、满壁印花等新工艺造就了精细白瓷的艺术巅峰。磁州窑则在缺乏优质瓷土的条件下,创新出化妆白瓷划花、剔花、白地黑绘花等装饰工艺,以极高的艺术水准成为了“粗瓷细作”的典范。北宋时期的河北白瓷不但成为当时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和风向标,而且为后世软笔工具创作的青花、五彩等陶瓷装饰工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精细白瓷 化妆白瓷 装饰工艺
下载PDF
EDXRF探针技术在古陶瓷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清临 王然 +1 位作者 贺世伟 姚政权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0,共5页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探针技术,对取自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的一件胎釉间带有一层白色物质的白瓷样品进行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该白色层状物的化学组成与胎釉均有显著差异,且其化学组成与中国北方所产的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组成的...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探针技术,对取自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的一件胎釉间带有一层白色物质的白瓷样品进行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该白色层状物的化学组成与胎釉均有显著差异,且其化学组成与中国北方所产的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组成的黏土相符.因此,推断旧县坪遗址出土的这种白瓷胎釉间的白色层状物,是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组成的黏土制作的化妆土,而非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反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探针 旧县坪遗址 白瓷 工艺
原文传递
中国白瓷和青花瓷的起源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宏杰 李伟东 +4 位作者 鲁晓珂 孙新民 刘兰华 赵志文 郭木森 《自然杂志》 2017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在河南巩义白河窑址发现了迄今考古发掘时代最早的白瓷,同时在白河窑和黄冶窑晚唐地层中也发现了若干青花瓷残片,这是目前唯一在窑址发现的唐青花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通过对白河窑北魏青瓷、北魏白瓷和唐代白瓷进行化学组... 在河南巩义白河窑址发现了迄今考古发掘时代最早的白瓷,同时在白河窑和黄冶窑晚唐地层中也发现了若干青花瓷残片,这是目前唯一在窑址发现的唐青花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通过对白河窑北魏青瓷、北魏白瓷和唐代白瓷进行化学组成、烧成温度、显微结构、白度等一系列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数据归纳处理,首次阐明了白瓷在河南巩义起源与发展的演变规律。另外,通过对白河窑和黄冶窑两个窑址出土的唐青花、唐代白瓷、唐三彩以及白釉蓝彩标本的综合测试分析,从科技角度揭示了唐代青花瓷产生所经历的"唐三彩—白釉蓝彩—唐青花"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演变规律,为探讨青花瓷的起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河窑 黄冶窑 白瓷 唐青花 统计分析 起源与发展
下载PDF
中国古代南方白瓷的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隽 叶正隆 +4 位作者 吴军明 张茂林 李其江 王丽丽 江鹏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89-1993,共5页
景德镇窑和德化窑是南方白釉瓷窑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窑口。该文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30件宋、元、明时期的德化白瓷以及元代景德镇枢府白瓷样品进行了测试,并从时空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白瓷样品胎釉的组成特征。结果表... 景德镇窑和德化窑是南方白釉瓷窑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窑口。该文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30件宋、元、明时期的德化白瓷以及元代景德镇枢府白瓷样品进行了测试,并从时空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白瓷样品胎釉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景德镇枢府白瓷胎釉组成铁含量均明显偏高,而德化白瓷胎釉组成中的钾含量均明显偏高,且随着时间发展具有上升趋势,这应是德化雕塑白瓷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化 景德镇 白瓷 组成特征 EDXRF
下载PDF
巩县窑早期白瓷综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向青 廖永民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79,I0001,I0002,共9页
早在北魏时期巩县窑已经开始烧制白瓷,这是白瓷烧制的萌芽时期。隋至初唐,巩县窑的白瓷进入成熟期,大量白瓷制品是供大众日常生活用的较粗放产品,其中一些精细的白瓷被作为外贸和宫廷贡品。巩县窑烧制的白瓷,也和其他陶瓷品种一样,有一... 早在北魏时期巩县窑已经开始烧制白瓷,这是白瓷烧制的萌芽时期。隋至初唐,巩县窑的白瓷进入成熟期,大量白瓷制品是供大众日常生活用的较粗放产品,其中一些精细的白瓷被作为外贸和宫廷贡品。巩县窑烧制的白瓷,也和其他陶瓷品种一样,有一个由粗到精,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县窑 北魏 隋唐 白瓷 青瓷
原文传递
我国北方古白瓷釉化学组成的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凌雪 冯敏 +4 位作者 毛振伟 胡耀武 王昌燧 梁宝鎏 刘洪淼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6-750,共5页
利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法(EDXRFS)测定了我国北方的四个窑口———邢窑、定窑、巩窑和宜阳窑所烧制白瓷釉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多元统计的方法,揭示出不同窑口化学组成的分区特征,并且发现宜阳窑的白瓷与我国北... 利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法(EDXRFS)测定了我国北方的四个窑口———邢窑、定窑、巩窑和宜阳窑所烧制白瓷釉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多元统计的方法,揭示出不同窑口化学组成的分区特征,并且发现宜阳窑的白瓷与我国北方三个代表性白瓷窑口之一———巩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XRFS 白瓷釉 白瓷 宜阳窑
下载PDF
清代外销瓷传承中的创新——以巴达维亚瓷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瑶 《陶瓷研究》 2021年第2期88-89,共2页
清代外销瓷是中国外销瓷的黄金时期,其精品迭出远销海外。一方面满足西方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巴达维亚瓷作为清代前期的外销瓷,结合青花瓷与酱釉瓷,运用内壁绘青花外施酱釉的装饰手法,可谓是传承... 清代外销瓷是中国外销瓷的黄金时期,其精品迭出远销海外。一方面满足西方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巴达维亚瓷作为清代前期的外销瓷,结合青花瓷与酱釉瓷,运用内壁绘青花外施酱釉的装饰手法,可谓是传承中的创新,独具特色。本文通过以清代外销瓷的历史发展概况为背景,来分析巴达维亚瓷的艺术特征,从而探讨其原因及意义,这对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达维亚瓷 青花 酱釉
下载PDF
辽阳冮官屯窑址白瓷胎釉成分特征研究
15
作者 丁银忠 梁振晶 王光尧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辽阳冮官屯窑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窑址之一,烧造时间跨越辽金历时三百余年,是辽金时期东北地区一处烧造时间较长,规模宏大的瓷器窑址。该窑址以烧制白釉瓷为主,兼烧酱釉和黑釉瓷。为揭示辽阳冮官屯窑址白瓷的胎釉成分特征和时代发展规律... 辽阳冮官屯窑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窑址之一,烧造时间跨越辽金历时三百余年,是辽金时期东北地区一处烧造时间较长,规模宏大的瓷器窑址。该窑址以烧制白釉瓷为主,兼烧酱釉和黑釉瓷。为揭示辽阳冮官屯窑址白瓷的胎釉成分特征和时代发展规律,使用便携式X荧光能谱仪对辽阳冮官屯窑T2探方不同层位白瓷标本进行了无损分析。本工作总结了冮官屯窑址不同地层白瓷标本胎釉的K_(2)O、CaO、TiO_(2)和Fe_(2)O_(3)含量及Rb、Sr和Zr微量元素的时代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辽阳冮官屯窑不同地层时代问题的判定以及相关遗址出土白瓷产地研究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阳市 冮官屯窑 便携式X荧光能谱仪 白瓷
原文传递
唐至宋代景德镇瓷业技术演进及其当代价值初探
16
作者 鲍欣璐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其瓷业技术的起源及发展规律值得关注。在充分调研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景德镇从唐代到宋代制瓷技术学习和创新发展的演进过程,如胎体配方、瓷釉配方、烧制工艺等方面。总体来看,博采众长和开拓创新是景德镇... 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其瓷业技术的起源及发展规律值得关注。在充分调研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景德镇从唐代到宋代制瓷技术学习和创新发展的演进过程,如胎体配方、瓷釉配方、烧制工艺等方面。总体来看,博采众长和开拓创新是景德镇瓷业能不断发展进步成为“世界瓷都”的内在动力和重要的文化基因,是当代景德镇在国家陶瓷文化试验区建设中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青瓷 白瓷 创新
下载PDF
明代甜白瓷与德化白瓷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王春华 《陶瓷》 CAS 2019年第2期66-70,共5页
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景德镇窑烧制,在明永乐时期十分流行,由于该瓷器具有洁白莹润的特点,而有"甜白"之称。德化白瓷在明中期开始兴起,色泽光润明亮,白如凝脂,有"中国白"之称。笔者通过介绍两... 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景德镇窑烧制,在明永乐时期十分流行,由于该瓷器具有洁白莹润的特点,而有"甜白"之称。德化白瓷在明中期开始兴起,色泽光润明亮,白如凝脂,有"中国白"之称。笔者通过介绍两种白瓷的发展历史、特点以及历史贡献,来做一下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瓷 甜白瓷 德化白瓷 明代
下载PDF
北京龙泉务窑辽、金代白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尧成 张筱薇 +2 位作者 黄秀纯 刘兰华 齐鸿浩 《河北陶瓷》 1999年第2期3-9,共7页
样品分细瓷和粗瓷,细白瓷胎的组成以含高铝(374% ~390% )、钠(27% ~43% )、钛(12% ~17% )和低硅(524~549% )为特征,与北方古代名窑白瓷胎有明显差别,而且细白瓷样品胎中氧... 样品分细瓷和粗瓷,细白瓷胎的组成以含高铝(374% ~390% )、钠(27% ~43% )、钛(12% ~17% )和低硅(524~549% )为特征,与北方古代名窑白瓷胎有明显差别,而且细白瓷样品胎中氧化铁含量很低(02% ~03% ),石英颗粒很细(约25μm ),气孔率(008% ~079% )也很低,说明样品烧成质量很高,胎洁白细腻,可与宋代定窑瓷器相媲美。粗白瓷胎气孔率高,大多为生烧。龙泉务白瓷在辽早期大量使用钙质釉,至辽中期开始使用钙碱釉,而到了辽末至金代开始使用碱钙釉,还最新发现有一样品其釉的氧化钙(08% )、氧化镁(05% )含量很低,RO 分子数只有019,本文认为该釉应属碱质釉,这在我国南北方古瓷釉中还没出现过。龙泉务白瓷的烧成温度约在1240~1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务窑 白瓷 陶瓷 辽代 金代 烧成
下载PDF
园石藻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清潭 陈慕钊 《海湖盐与化工》 1999年第5期23-26,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富含钙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浮游微藻—园石藻的培养条件,其主要培养条件为:在海水中添加氮、磷、铁等元素,不必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关键词 园石藻 培养条件 钙质鞭毛藻科 开口饵料
下载PDF
试析明清德化白瓷外销的器形、原因与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静 《博物院》 2020年第1期51-59,共9页
德化白瓷早在宋元时期就已通过海路大量外销至东南亚等地。明清时期德化白瓷更是风靡欧洲,尤其在17世纪,也就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是德化白瓷发展至顶峰的时期。此时的德化白瓷胎体细腻、致密,釉质光洁莹润、白中泛黄,器皿造型优雅,佛... 德化白瓷早在宋元时期就已通过海路大量外销至东南亚等地。明清时期德化白瓷更是风靡欧洲,尤其在17世纪,也就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是德化白瓷发展至顶峰的时期。此时的德化白瓷胎体细腻、致密,釉质光洁莹润、白中泛黄,器皿造型优雅,佛道人物塑像气韵生动而飘逸,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也大量外销至欧洲,成为西方人家居陈设和收藏的珍品。因此,明清德化白瓷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及其白瓷产业的出现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欧洲白瓷之母"。本文就明清德化白瓷外销的特点及对欧洲白瓷产业的影响,以及外销兴盛的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化窑 白瓷 外销 对欧洲的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