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翟婉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8-73,共16页
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翟婉明(西南交通大学)提要: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机车系统与轨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提出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文中建立了主要类型的机车-轨道统一模型;导出了弹性及刚性轴悬式电... 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翟婉明(西南交通大学)提要: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机车系统与轨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提出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文中建立了主要类型的机车-轨道统一模型;导出了弹性及刚性轴悬式电机驱动机车动力学微分方程;采用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轨道 耦合动力学 轮轨相互作用
下载PDF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厚嫦 黄体忠 +1 位作者 王群伟 黄成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3,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轮对内侧距有利于改善轮轨关系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②在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变轮对内侧距,必然会导致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对于我国目前采用的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而言,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将导致轮轨接触等效锥度的增加,从而降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临界速度。③轮对内侧距的选取与车轮踏面形状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改变轮对内侧距以后,必须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重新对其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合适的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内侧距 轮轨接触 踏面形状 等效锥度 动力学性能 滚动台试验
下载PDF
基于转向架悬挂参数与踏面锥度优化的高速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响 任尊松 徐宁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4,共6页
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包含高速车辆车轮不同踏面和60kg/m钢轨型面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改变车轮踏面锥度和悬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一组新的优化参数。结果表明:车辆系统的稳定性主要由轴... 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包含高速车辆车轮不同踏面和60kg/m钢轨型面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改变车轮踏面锥度和悬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一组新的优化参数。结果表明:车辆系统的稳定性主要由轴箱定位刚度和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决定,而舒适性主要由二系垂向阻尼、横向减振器阻尼以及系统垂向刚度决定。对于轮轨磨耗而言,优化后的高速车辆车轮踏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踏面锥度大、对中性好,不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横向振动。总体而言,优化后的车轮踏面锥度和悬挂参数在平稳性、稳定性和磨耗方面优于或接近标准参数车辆,验证了其可行性,为车辆结构参数统一化设计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车辆 轮轨关系 踏面锥度 悬挂参数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寒动车组车轮磨耗演变特性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清林 陶功权 +2 位作者 王鹏 李伟 温泽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9-237,共9页
对某线路上运行的高寒动车组车轮磨耗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得到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将实测车轮踏面分别与CHN60轨和60 N轨匹配,分析车轮磨耗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 对某线路上运行的高寒动车组车轮磨耗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得到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将实测车轮踏面分别与CHN60轨和60 N轨匹配,分析车轮磨耗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车轮磨耗过程中车辆动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随运行里程呈线性增加趋势,动车和拖车平均磨耗速率分别为0.0434 mm/万千米和0.0398 mm/万千米,且几乎没有轮缘磨耗。等效锥度随运行里程呈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平缓的非线性特性,且与CHN60匹配时等效锥度明显高于与60 N轨匹配。实测轮轨匹配下的力学特性及动力学性能均略有下降,车辆与60 N轨匹配时体现出更好的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动车组 车轮磨耗 轮轨接触关系 动力学性能 跟踪测试
下载PDF
高速道岔尖轨磨耗规律及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杨飞 王璞 +1 位作者 孙加林 王树国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0,66,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道岔尖轨的磨耗问题,目前高速铁路养护维修部门通过钢轨打磨、调整几何形位、更换钢轨件等措施进行定期整治,但多为基于工程经验和现场情况的被动性方法,整治效果并不显著,磨耗问题仍不断出现,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道岔尖轨的磨耗问题,目前高速铁路养护维修部门通过钢轨打磨、调整几何形位、更换钢轨件等措施进行定期整治,但多为基于工程经验和现场情况的被动性方法,整治效果并不显著,磨耗问题仍不断出现,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因此,需要对道岔区轮轨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明岔区钢轨磨耗的产生及发展规律,以及因磨耗引起的列车过岔动力学性能演化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法。研究结论:(1)随着道岔服役时间的增长,转辙器尖轨和基本轨的磨耗均不断加重;(2)直尖轨垂向磨耗情况较曲尖轨严重,两者垂向磨耗均是随着断面不断加宽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顶宽35 mm、50 mm断面位置最为严重;直、曲基本轨垂向磨耗均是随着断面的加宽总体呈减小的趋势;(3)曲尖轨侧磨情况明显较直尖轨严重,两者均是从3 mm宽断面开始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直尖轨在顶宽5 mm断面位置侧磨最严重,曲尖轨在顶宽20 mm断面位置侧磨最严重;直、曲基本轨的侧磨程度基本相当且数值均较小;(4)随着尖轨磨耗程度的加剧,将会一定程度地导致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增大,进而提升了安全运行风险,但对车体振动加速度等舒适性指标则影响较弱;(5)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道岔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轮轨关系 轮轨磨耗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普速铁路钢轨打磨对轮轨接触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战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在实测普速铁路车轮型面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磨耗特征的车轮型面;采用个性化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设计方法,对直线和曲线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进行设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客车、货车动力学模型,研究钢轨打磨后廓形对直线和曲... 在实测普速铁路车轮型面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磨耗特征的车轮型面;采用个性化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设计方法,对直线和曲线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进行设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客车、货车动力学模型,研究钢轨打磨后廓形对直线和曲线区段上轮轨接触关系和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现场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按照钢轨优化廓形打磨后,直线区段钢轨光带宽度为30 mm左右,轮轨接触点集中分布在轨顶中心附近区域,车辆运行稳定性和横向平稳性均得到明显改善;曲线区段上股钢轨轮轨接触位置的分布更为合理,轨侧轮轨接触概率有所减小,轮轨冲角减小4.2%~5.4%,纵向蠕滑率下降49.3%~50.3%,钢轨侧磨速率下降32%~65%。现场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表明钢轨廓形优化和打磨能够有效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速铁路 钢轨打磨 车轮型面 钢轨廓形 轮轨接触关系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钢轨扭转运动对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蔡成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2,共5页
运用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分析钢轨扭转变形对机车车辆曲线通过和直线运行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车车辆通过曲线轨道时,产生了较大的扭转幅值,将增大轨距动态挤开量,并且扭转速率也很明显,进一步影响轮轨蠕滑率;... 运用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分析钢轨扭转变形对机车车辆曲线通过和直线运行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车车辆通过曲线轨道时,产生了较大的扭转幅值,将增大轨距动态挤开量,并且扭转速率也很明显,进一步影响轮轨蠕滑率;对于曲线通过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性能,考虑扭转变形的指标值较不考虑扭转变形的值要小,差异在10%以内;机车车辆在直线轨道上运行时,钢轨扭转变形对轮轨接触点分布的影响较明显,但钢轨微小扭转变形对轮轨动态安全性指标影响不大;钢轨向内侧略微翻转,有利于改善直线轨道上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扭转 轮轨相互作用 接触几何关系 动力性能
下载PDF
车轮磨耗对高速车辆侧向过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冀 徐井芒 +2 位作者 王平 闫正 陈嘉胤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45,共9页
高速列车在长期运营过程中,车轮将发生随里程增加而不断增大的磨耗,为探究车轮磨耗对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高速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综合考虑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对转辙器区钢轨接触几何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具... 高速列车在长期运营过程中,车轮将发生随里程增加而不断增大的磨耗,为探究车轮磨耗对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高速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综合考虑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对转辙器区钢轨接触几何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具有不同磨耗程度车轮的高速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对高速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车轮磨耗程度增加,高速车辆侧向过岔时的轮对运动姿态和车辆动力学性能发生较大变化,车轮运营里程达到20万km后,轮轨横向力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42%,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16%,脱轨系数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38%;车轮发生磨耗后,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磨耗 高速车辆 侧向过岔 轮轨接触几何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对永磁直驱机车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徐艳晖 《铁道车辆》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永磁直驱机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牵引电机,电机输出的牵引力通过挠性空心联轴器传递到轮对,直接驱动车轮旋转。轮轨激励作为车辆系统外部最主要的激励源,也会通过联轴器传递到电机,从而对直驱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响应产生影响。文章主... 永磁直驱机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牵引电机,电机输出的牵引力通过挠性空心联轴器传递到轮对,直接驱动车轮旋转。轮轨激励作为车辆系统外部最主要的激励源,也会通过联轴器传递到电机,从而对直驱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响应产生影响。文章主要考虑车轮多边形这种常见的确定性、周期性激扰,建立永磁直驱机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车轮多边形阶数、波深和相位对永磁直驱机车车辆振动特性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当车轮多边形激振频率与车辆系统垂向振动固有频率接近时,将引发轮对共振,加剧车辆系统的振动;车轮多边形波深越大,轮轨垂向力和轮对振动加速度幅值越大;车轮多边形相位对轮轨垂向力的影响较小,但同一构架前后轮对多边形相位差会显著影响构架垂向运动和点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机车 车轮多边形 轮轨力 动力学 动态性能
下载PDF
轨距杆对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轮轨动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清华 閤鑫 +1 位作者 胡晓宇 王开云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为探明轨距杆对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轮轨动力学性能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机车以70 km/h的运行速度通过R300 m曲线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和轮轨磨耗,系统对比分析了运行速度、曲线半径和轨距杆对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 为探明轨距杆对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轮轨动力学性能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机车以70 km/h的运行速度通过R300 m曲线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和轮轨磨耗,系统对比分析了运行速度、曲线半径和轨距杆对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钢轨跨中轨距动态扩大量和轮轨磨耗数,进一步研究了轨距杆的布置间距对线路横向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轨距杆能够加强轨道轨距保持能力并减小曲线外侧钢轨翻转角;相比未安装轨距杆的曲线,安装了轨距杆的曲线其内侧钢轨的接触点更靠近曲线内侧;机车通过有无轨距杆的小半径曲线时的轮轨磨耗数和轨距动态扩大量均随着曲线半径减小和运行速度增大而增大;增大轨距杆布置密度可以有效增强线路轨距保持能力,当轨距杆布置间距由4个轨跨减小至3个轨跨时,轨距动态扩大量将降低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轨距杆 数值计算 轮轨动力学性能 小半径曲线 轮轨磨耗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下载PDF
提速和高速铁路曲线轨道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性能匹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4,共3页
铁路曲线轨道上轮轨系统相互作用问题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对轮轨动力学性能的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针对提速和高速铁路,开展曲线轨道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性能匹配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关键词 曲线轨道 轮轨动态相互作用 性能匹配 提速铁路 高速铁路 平纵断面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下载PDF
直线电机地铁车辆轮轨外形匹配选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高坤 罗世辉 +1 位作者 马卫华 张江 《铁道机车车辆》 2014年第3期47-51,68,共6页
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关系到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轮轨接触几何是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现基于某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建立车辆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LM/CHN60与LMa/CHN60两种匹配的轮轨接触几何以及在3种典型曲线工况下车辆的... 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关系到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轮轨接触几何是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现基于某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建立车辆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LM/CHN60与LMa/CHN60两种匹配的轮轨接触几何以及在3种典型曲线工况下车辆的平稳性、稳定性和曲线通过能力,通过比较二者性能的差异,为车辆踏面的选型提供理论和仿真依据。结果表明该直线电机地铁车辆采用LMa踏面能获得更好的综合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地铁车辆 轮轨外形匹配 动力学性能 轮轨接触
下载PDF
动车组车轮轮缘厚度运用限值研究
13
作者 朱韶光 董孝卿 +2 位作者 司道林 李晓峰 许自强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我国服役动车组车轮外形共有5种,但不同车轮外形轮缘厚度的运用限值不同,主要分布在22~26 mm之间。更薄的轮缘厚度运用限值可显著提升动车组运营经济性,为提高车轮寿命降低动车组运用成本,从轮轨几何关系、动力学仿真、疲劳强度等方面... 我国服役动车组车轮外形共有5种,但不同车轮外形轮缘厚度的运用限值不同,主要分布在22~26 mm之间。更薄的轮缘厚度运用限值可显著提升动车组运营经济性,为提高车轮寿命降低动车组运用成本,从轮轨几何关系、动力学仿真、疲劳强度等方面验证了我国所有类型服役动车组车轮轮缘厚度运用限值降低到22 mm的可行性。同时考虑轮轨磨耗现状及养护维修情况,建议应用22 mm轮缘厚度限值时,一定要加强线路特别是道岔区域交叉渡线的养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缘厚度 限值研究 轮轨几何关系 动力学性能 疲劳强度
下载PDF
钢轨廓形打磨在线路提速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俊 《中国铁路》 2018年第12期100-105,共6页
宁启线改造提速前,调边轨、再用轨区段钢轨廓形差异大、光带不良、动力学性能较差。首先从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等效锥度的角度对线路调边轨、再用轨区段轮轨关系进行静态分析;然后运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初步判断调边... 宁启线改造提速前,调边轨、再用轨区段钢轨廓形差异大、光带不良、动力学性能较差。首先从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等效锥度的角度对线路调边轨、再用轨区段轮轨关系进行静态分析;然后运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初步判断调边轨、再用轨区段光带不良、动力学性能差是由轮轨关系不良引起的;最后,针对宁启线轮轨关系不良进行个性化钢轨廓形设计。通过实施钢轨廓形打磨,修正钢轨廓形,改善轮轨接触关系,降低加速度超限数量,提高了线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廓形打磨 轮轨关系 动力学性能 提速改造 宁启线
下载PDF
40t轴重货车轮轨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春雷 李芾 +2 位作者 黄运华 张显锋 吴长波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根据40 t轴重货车结构特点,建立了重载货车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并对不同线路谱和速度下40 t轴重货车的轮轨动力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关键词 40t轴重 轮轨动力特性 耦合 动力学 仿真分析
下载PDF
速度160 km/h轨道车辆直向道岔通过性能研究
16
作者 吕小勇 王勇 +2 位作者 张小平 张博宁 张胜建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
文章介绍了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中建立道岔的原理和过程,通过实测的12号提速道岔型面数据和JM3踏面数据,使用MATLAB编写的迹线法程序对岔区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进行求解,研究轮轨接触点在道岔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根据速度160 km/h... 文章介绍了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中建立道岔的原理和过程,通过实测的12号提速道岔型面数据和JM3踏面数据,使用MATLAB编写的迹线法程序对岔区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进行求解,研究轮轨接触点在道岔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根据速度160 km/h轨道车辆的特点,在Simpack中建立车辆和道岔动态相互作用的模型,仿真踏面磨耗前后车辆以160 km/h的速度直逆向通过道岔的动力学响应,讨论车辆的横向减振器与抗蛇行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对岔区蛇行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道岔区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不断变化是影响岔区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车辆通过道岔时轮轨接触点不连续,轮轨易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辙叉处的垂向冲击与振动,但由于接触点的突变,也会引起横向振动。当车轮过度磨耗后,高速通过道岔时会激起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通过调整抗蛇行减振器和横向减振器的参数可以抑制蛇行运动,改善车辆通过道岔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变截面道岔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1435/1520 mm变轨距转向架关键参数优化匹配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欢声 冯永华 +2 位作者 罗赟 梁树林 池茂儒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9,共8页
针对我国准轨线路(轨距1435 mm,轨底坡140,钢轨型号CN60)与俄罗斯宽轨线路(轨距1520 mm,轨底坡120,钢轨型号P65)引起的轮轨接触关系差异,分析其差异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出关键影响指标,针对主要影响指标,对变轨距转向架进行关键... 针对我国准轨线路(轨距1435 mm,轨底坡140,钢轨型号CN60)与俄罗斯宽轨线路(轨距1520 mm,轨底坡120,钢轨型号P65)引起的轮轨接触关系差异,分析其差异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出关键影响指标,针对主要影响指标,对变轨距转向架进行关键参数优化匹配分析,兼顾轨距变化前后的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变轨距转向架关键参数优化匹配方案,可以使变轨距转向架车辆在轨距变换前后都能获得较好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轨距转向架 轮轨关系 悬挂参数优化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轮轨型面匹配关系及其轮轨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春雷 李芾 +1 位作者 黄运华 傅茂海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1,共6页
根据轮轨空间动态耦合关系,对现有不同车轮踏面和钢轨型面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进行了不同轮轨型面匹配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最佳轮轨型面匹配建议。
关键词 型面 轮轨接触 几何关系 动力特性 匹配
下载PDF
地铁车轮凹形磨耗对轮轨接触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宦冬 陶功权 +3 位作者 谢清林 任德祥 宫彦华 温泽峰 《机械》 2021年第7期26-34,共9页
对某地铁线路的车轮磨耗进行测试,发现车轮存在严重的踏面凹形磨耗。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凹形磨耗车轮与CHN60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特性以及车辆动力学性能,采用基于安定图的表面疲劳指数评价轮... 对某地铁线路的车轮磨耗进行测试,发现车轮存在严重的踏面凹形磨耗。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凹形磨耗车轮与CHN60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特性以及车辆动力学性能,采用基于安定图的表面疲劳指数评价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车轮凹形磨耗使轮轨接触点对由连续分布变得分散集中,增大了滚动圆半径差和等效锥度,会降低车辆的非线性临界速度,但提升了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以及横向平稳性,对垂向平稳性几乎没有影响。凹形磨耗的发展增大了轮轨接触压力,使得R≤2000m的曲线高轨侧车轮轮缘根部及钢轨轨距角处易产生滚动接触疲劳;R≤500 m的曲线低轨侧车轮假轮缘内侧与钢轨轨顶外侧有出现滚动接触疲劳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凹形磨耗 轮轨接触几何 动力学性能 滚动接触疲劳
下载PDF
两种典型动车组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及其动力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茂锐 陈秉智 +2 位作者 成棣 胡晓依 孙丽霞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1-201,共11页
为对比不同线路、相同平台动车组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及其对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速度等级250 km/h的A、B两条高速线路上运行的同平台动车组车轮磨耗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将实测车轮踏面与实测钢轨廓形匹配,对比分析车轮磨耗对等效锥度... 为对比不同线路、相同平台动车组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及其对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速度等级250 km/h的A、B两条高速线路上运行的同平台动车组车轮磨耗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将实测车轮踏面与实测钢轨廓形匹配,对比分析车轮磨耗对等效锥度、接触点分布等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动车组拖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对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及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线路车轮平均磨耗速率为0.05 mm/万km,踏面磨耗分布在-20~30 mm范围内,呈现凹形磨耗;等效锥度增大速率约为0.006/万km;轮轨接触点逐渐向钢轨轨肩处靠拢,存在明显跳跃现象。B线路车轮平均磨耗速率约为0.025 mm/万km,踏面磨耗分布在-35~50 mm范围内,磨耗分布较均匀;等效锥度稳定在0.03左右,随运营里程的增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轮对横移量在10mm以内的轮轨接触点始终保持车轮踏面中部与钢轨轨顶中部接触,轮轨接触点分布均匀。随着运行里程的逐渐增大,A线路的动力学性能略有下降,B线路的动力学性能基本稳定。B线路的车轮表面疲劳指数小于A线路,车轮发生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车轮磨耗 轮轨接触关系 动力学性能 滚动接触疲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