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动力吸振式轮边驱动系统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辛波 王弦弦 +1 位作者 张擎宇 王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1-1104,1110,共5页
针对一种基于电机摆动式动力吸振原理的新型轮边驱动系统,推导其振动力学微分方程,在MATLAB与ADAMS仿真软件中建立三自由度振动模型,进行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动载功率谱密度的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公式及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以车身加速度与... 针对一种基于电机摆动式动力吸振原理的新型轮边驱动系统,推导其振动力学微分方程,在MATLAB与ADAMS仿真软件中建立三自由度振动模型,进行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动载功率谱密度的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公式及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以车身加速度与车轮动载为指标,将该系统与一般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对比研究其改善车辆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的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轮边驱动系统可有效降低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动载,从而显著改善车辆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边驱动 动力吸振 车身加速度 车轮动载
下载PDF
矿井提升机天轮体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景怀铮 张春堂 +1 位作者 朱新安 胡东阳 《煤矿机械》 2015年第10期257-259,共3页
天轮体作为天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刚度、疲劳性能及动态特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Pro/E对现有天轮体进行三维几何建模,并将其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分别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疲劳分析和模态分析,... 天轮体作为天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刚度、疲劳性能及动态特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Pro/E对现有天轮体进行三维几何建模,并将其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分别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疲劳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天轮体轮缘与轮辐接触处为最薄弱部位,轮缘为模态分析中变形量最大部位。分析结果对优化天轮体结构和提高矿井提升系统性能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轮体 有限元 疲劳 模态
下载PDF
Improved lateral-dynamics-intended railway vehicle model involving nonlinear wheel/rail interaction and car body flexibility 被引量:4
3
作者 Huailong Shi Ren Luo Jinying Guo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997-1012,I0003,共17页
To study the vehicle hunting behavior and its coupling with car body vibrations,a simplified lateral-dynamics-intended railway vehicle model is developed.A two-truck vehicle is modeled as a 17 degrees-of-freedom rigid... To study the vehicle hunting behavior and its coupling with car body vibrations,a simplified lateral-dynamics-intended railway vehicle model is developed.A two-truck vehicle is modeled as a 17 degrees-of-freedom rigid system,into which the car body flexural vibrations of torsion and bending modes are further integrated.The wheel/rail interaction employs a real-time calculation for the Hertzian normal contact,in which the nonlinear curvatures of wheel and rail profiles are presented as functions of wheelset lateral movement and/or yaw rotation.Then the tangential/creep forces are analytically expressed as the Hertzian contact patch geometry,and lead to a continuous and fast calculation compared to a look-up table interpolation.It is shown that the hunting frequencies of the vehicle model and a truck model differ significantly,which verifies the necessity of the whole vehicle model.In the case of low wheel/rail conicity,the hunting frequency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vehicle speed,whereas it rises slowly at high speed for a large conicity.Comparison of hunting frequency and damping ratio between various conicities shows that first hunting(car body hunting)may occur when the vehicle is operated at a low speed in a small conicity case,while a second hunting(truck hunting)appears when the vehicle is operated at a high speed in a large conicity case.Stability analysis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vehicle models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coast down method and constant speed simulations.Results tell that the linear one overestimates the lateral vibrating.Whereas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s of car body can be ignored in the stability analysis.Compared to existing simplified models for hunting stability study,the proposed simplified vehicle model released limitations in the nonlinear geometries of wheel/rail profiles,and it is suitable for a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by deriving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road vehicle wheel/rail contact Analytical forms Hunting stability Car body flexibility
原文传递
具有对称斜装动量轮的再入体动力学分析与姿态鲁棒控制
4
作者 陈水宣 王少敏 +1 位作者 洪昭斌 王伟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9,共9页
[目的]针对动量轮再入体姿态控制中存在转矩控制不足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均匀对称斜装的动量轮布局,并利用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建立动量轮再入体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模型设计一种积分滑模综合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输入... [目的]针对动量轮再入体姿态控制中存在转矩控制不足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均匀对称斜装的动量轮布局,并利用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建立动量轮再入体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模型设计一种积分滑模综合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输入饱和对系统的影响,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对系统的不确定项进行估计.[结果]仿真与再入体模拟实验显示:在同样的控制需求下,本文提出的对称斜装动量轮布局所提供的最大转矩输出相较于传统正交的动量轮布局下降了60%.在引入输入饱和补偿的控制器作用下,控制输入可以更快地脱离饱和状态,再入体在4 s内稳定跟踪期望信号,稳定跟踪误差小于0.07°.[结论]本文提出的对称斜装动量轮布局通过动量轮之间的耦合,提高了动量轮的利用效率.相较于传统滑模控制,本文提出的积分滑模综合控制策略在再入体姿态控制上有抖振低、相对超调量小、鲁棒性高的优点,可有效地对再入体的姿态调整进行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轮 再入体 积分滑模 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抖振抑制 输入饱和
下载PDF
Railway wheel profile fine-tuning system for profile recommendation 被引量:3
5
作者 Yunguang Ye Jonas Vuitton +1 位作者 Yu Sun Markus Hecht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2021年第1期74-93,共20页
This paper develops a wheel profile fine-tuning system(WPFTS)that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wheel profile on wheel damage,vehicle stability,vehicle safety,and passenger comfort.WPFTS can recommend one... This paper develops a wheel profile fine-tuning system(WPFTS)that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wheel profile on wheel damage,vehicle stability,vehicle safety,and passenger comfort.WPFTS can recommend one or more optimized wheel profiles according to train operators’needs,e.g.,reducing wheel wear,mi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heel out-of-roundness(OOR),improving the shape stability of the wheel profile.Specifically,WPFTS includes four modules:(I)a wheel profile generation module based on the rotary-scaling finetuning(RSFT)method;(II)a multi-objective generation module consisting of a rigid multi-body dynamics simulation(MBS)model,an analytical model,and a rigid–flexible MBS model,for generating 11 objectives related to wheel damage,vehicle stability,vehicle safety,and passenger comfort;(III)a weight assignment module consisting of an adaptive weight assignment strategy and a manual weight assignment strategy;and(IV)an optimization module based on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Finally,three cases are introduced to show how WPTFS recommends a wheel profile according to train operators’needs.Among them,a wheel profile with high shape stability,a wheel profile for mi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heel OOR,and a wheel profile considering hunting stability and derailment safety are developed,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 profile fine-tuning system Optimization RECOMMENDATION WEAR Contact concentration index Multi-body dynamics simulation(MBS) Railway wheel
下载PDF
基于CAD的驱动圆盘犁尾轮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冉 雷蕾 杨纪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在常规驱动圆盘犁设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装设计,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耕作要求。以驱动圆盘犁尾轮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CAD软件,首先分析了圆盘犁尾轮受力情况,然后对尾轮上下调节装置、连接架、左右二级可调及尾轮轴体等零部件进行改进... 在常规驱动圆盘犁设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装设计,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耕作要求。以驱动圆盘犁尾轮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CAD软件,首先分析了圆盘犁尾轮受力情况,然后对尾轮上下调节装置、连接架、左右二级可调及尾轮轴体等零部件进行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驱动圆盘犁尾轮装置稳定性和牢固性较强,符合设计标准,可为驱动圆盘犁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犁 CAD 尾轮 连接架 轴体
下载PDF
轮对卡死救援方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友平 《机械》 2013年第5期74-76,80,共4页
针对在刚性接触网不能拆除、车辆两侧空间小的约束下,从顶升车体顶升点与转向架顶升点两类情况,分别计算出故障车轮所能顶升到的最大高度,再对车轴抬轮器在现场的几种安装情况的操作难易程度进行了分析、对比,确定出最佳安装方式。最后... 针对在刚性接触网不能拆除、车辆两侧空间小的约束下,从顶升车体顶升点与转向架顶升点两类情况,分别计算出故障车轮所能顶升到的最大高度,再对车轴抬轮器在现场的几种安装情况的操作难易程度进行了分析、对比,确定出最佳安装方式。最后设计出最优方案:采用JDTW50A型复轨器直接顶升转向架车轴高于120 mm以上,将左右两抬轮器前轮先取下,采用在两副抬轮器之间加装一个可拆装连接杆,使其左右两副抬轮器、连接杆构成一个转向架结构,同时将其推进至故障车轮下面,最后安装先前取下的左右抬轮器车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轮对 车体 转向架 救援
下载PDF
东方红1LF-445/545液压翻转犁的正确使用与调整 被引量:2
8
作者 焦清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0期157-158,161,共3页
在全面介绍东方红1LF-445/545液压翻转犁的结构和安全使用事项的基础上,阐述了液压翻转犁的转运、正确使用和调整,为用户正确掌握该机具的使用和调整方法、充分发挥该液压翻转犁的最大功效和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全面介绍东方红1LF-445/545液压翻转犁的结构和安全使用事项的基础上,阐述了液压翻转犁的转运、正确使用和调整,为用户正确掌握该机具的使用和调整方法、充分发挥该液压翻转犁的最大功效和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翻转犁 限深轮 犁体 使用 调整
下载PDF
100MW水轮机组转轮体叶片漏油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卫刚 栾少帅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8年第1期83-85,共3页
对龙口水电站2号机组调速器回油箱油位异常下降、尾水渠水面有浮油现象进行排查,确定为转轮体4号叶片把合螺栓未打紧,导致密封处渗漏。为此提出将叶片把合螺栓打紧,并将堵板进行焊接密封的处理措施,解决了转轮体漏油问题。为同类问题的... 对龙口水电站2号机组调速器回油箱油位异常下降、尾水渠水面有浮油现象进行排查,确定为转轮体4号叶片把合螺栓未打紧,导致密封处渗漏。为此提出将叶片把合螺栓打紧,并将堵板进行焊接密封的处理措施,解决了转轮体漏油问题。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MW轴流转桨式水轮机 漏油 转轮体 叶片 螺栓堵板 密封
下载PDF
基于麦轮的汽车充电车全向移动线控底盘设计
10
作者 刘邦 王昭 黑康康 《山西电子技术》 2023年第3期16-18,25,共4页
针对汽车充电车在狭窄空间内无法快速行驶和调整车身姿态来满足充电要求的问题,结合其车身特点,将麦克纳姆轮和基于模糊PID算法控制器结合,采用STM32F407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种可全向移动的麦轮线控底盘。该底盘极大的减小了充电车在停... 针对汽车充电车在狭窄空间内无法快速行驶和调整车身姿态来满足充电要求的问题,结合其车身特点,将麦克纳姆轮和基于模糊PID算法控制器结合,采用STM32F407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种可全向移动的麦轮线控底盘。该底盘极大的减小了充电车在停车场等狭窄复杂环境中的顺畅行驶和精确控制的困难度,为自动驾驶和车身充电设备顺利工作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承载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充电车 麦克纳姆轮 模糊PID算法 全向移动线控底盘 车身控制
下载PDF
矿用提升机天轮轮体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洪亮 《机械管理开发》 2020年第12期56-58,共3页
以某型号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中的天轮轮体为研究对象,完成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其静力学分析,得到了天轮轮体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变形及所在位置。基于此提出了天轮轮体优化改进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当轮辐宽度为100 mm时,天轮轮体质量降低... 以某型号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中的天轮轮体为研究对象,完成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其静力学分析,得到了天轮轮体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变形及所在位置。基于此提出了天轮轮体优化改进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当轮辐宽度为100 mm时,天轮轮体质量降低190 kg,最大变形仅仅增加0.01 mm,在保证天轮轮体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了天轮轮体的经济性,取得了很好的改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机 天轮轮体 结构分析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一种适于小空间作业的便携式起重装置 被引量:1
12
作者 单永瑞 王凤娟 +3 位作者 赵明飞 魏立展 李彬 赵鹏飞 《高师理科学刊》 2019年第1期35-37,42,共4页
为解决当前我国超市、医院和家庭等空间狭小地带货物搬运能力低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可以作用于密闭空间的起重机.该装置由升降插杆、操作箱、电源和车体组成.操作时由人工将货物安放置升降插杆之上,通过车体水平运动将货物运至指定位置,... 为解决当前我国超市、医院和家庭等空间狭小地带货物搬运能力低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可以作用于密闭空间的起重机.该装置由升降插杆、操作箱、电源和车体组成.操作时由人工将货物安放置升降插杆之上,通过车体水平运动将货物运至指定位置,此时启动电源,操作箱中电机转动,带动搅轮,将升降插杆升高,达到货物竖直方向的移动,关闭电源,再次操作车体,最后由人工将货物安放到相应位置.该升降机及运输机于一体,降低了人的体力操作,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该装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高,适用于大部分可操作空间小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插杆 搅轮 车体 小空间
下载PDF
一种基于Mecanum轮的可折叠智能小车的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雪松 周沁雨 +1 位作者 李佳 王磊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7年第3期62-63,共2页
本文所设计的可折叠智能车,可以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文章对Mecanum轮进行了介绍,并阐明其全向运动的原理,说明基于四杆结构的可折叠车身的设计仿真过程和实物制作验证,以实现轴距的缩短和车身的折叠。最后,对智能车的特... 本文所设计的可折叠智能车,可以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文章对Mecanum轮进行了介绍,并阐明其全向运动的原理,说明基于四杆结构的可折叠车身的设计仿真过程和实物制作验证,以实现轴距的缩短和车身的折叠。最后,对智能车的特色功能(车身折叠和智能连接)及其原理进行介绍,旨在为智能车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ANUM轮 可折叠机构 智能连接
下载PDF
Clarification of abrasive jet precision finishing with wheel as restraint mechanism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14
作者 李长河 侯亚丽 蔡光起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7年第5期718-721,共4页
According to the critical size ratio for the characteristic particle size to film thickness between grinding wheel and work, the machining mechanisms in abrasive jet precision finishing with grinding wheel as restrain... According to the critical size ratio for the characteristic particle size to film thickness between grinding wheel and work, the machining mechanisms in abrasive jet precision finishing with grinding wheel as restraint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our states, namely, two-body lapping, three-body polishing, abrasive jet machining and fluid hydrodynamic shear stress machining. The critical transition condition of two-body lapping to three-body polishing was analyzed. The single abrasive material removal models of two-body lapping, three-body polishing, abrasive jet finishing and fluid hydrodynamic shear stress machining were propose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refited plane grinding machine for theoretical modes verification. It was found that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d with academic modes and the modes validity wa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nding wheel as restraint precision finishing mechanisms two-body lapping three-body polishing abrasive jet machining fluid hydrodynamic shear stress machining
下载PDF
基于实测动态道路载荷谱的车辆疲劳性能设计 被引量:26
15
作者 黄元毅 董国红 +2 位作者 钟明 李征 王甲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81-1285,1293,共6页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实测路谱的整车疲劳耐久性能开发流程。该流程中的多体模型动态载荷分解部分,是把采集到的轮心6个方向的力和力矩直接加载到多体模型轮心处,用所建的多体模型,仿真得到各零部件及系统连接点处的力。结果表明,利用...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实测路谱的整车疲劳耐久性能开发流程。该流程中的多体模型动态载荷分解部分,是把采集到的轮心6个方向的力和力矩直接加载到多体模型轮心处,用所建的多体模型,仿真得到各零部件及系统连接点处的力。结果表明,利用多体模型分解获取的零部件动态载荷和有限元法分析得到的应力、寿命与试验结果很好吻合,证明了所建多体模型精度高,载荷传递路径可信,所提出的疲劳性能开发流程适用于企业其他车型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心六分力 多体动力学模型 零部件载荷分解 疲劳分析
下载PDF
负重轮多体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于立彪 郑慕侨 张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2-575,共4页
首次提出应用 L agrange乘子法与对称罚函数结合算法对负重轮多体接触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 ,并以某履带运输车负重轮为例建立了负重轮多体接触有限元模型 ,获得了稳态滚动条件下负重轮接触应力场及其挤压变形情况 .结果显示 ,当最大接触... 首次提出应用 L agrange乘子法与对称罚函数结合算法对负重轮多体接触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 ,并以某履带运输车负重轮为例建立了负重轮多体接触有限元模型 ,获得了稳态滚动条件下负重轮接触应力场及其挤压变形情况 .结果显示 ,当最大接触应力大于橡胶材料压缩强度时 ,极易产生初始裂纹 .有限元分析结果也为计算裂纹扩展及预估负重轮的疲劳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轮 多体接触问题 有限元分析 LAGRANGE乘子法 对称罚函数 履带车辆 轮胎力学
下载PDF
斗轮堆取料机斗轮体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17
作者 武帅 郭瑞琴 +1 位作者 李中 周易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8,共4页
为实现斗轮堆取料机斗轮体的轻量化,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某型斗轮堆取料机斗轮体的参数化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以满足最大Von Mises应力为约束条件,建立以斗轮体的总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 为实现斗轮堆取料机斗轮体的轻量化,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某型斗轮堆取料机斗轮体的参数化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以满足最大Von Mises应力为约束条件,建立以斗轮体的总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对斗轮体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可使斗轮体的总质量减少6.54%,实现了斗轮体轻量化的设计目标,也显著缩短了斗轮体的设计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效率,为斗轮堆取料机的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DL 斗轮堆取料机斗轮体 有限元分析 优化设计 轻量化
下载PDF
基于ADAMS和MATLAB协同仿真的四轮转向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云清 马开献 +2 位作者 田强 覃刚 陈立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4-1240,共7页
利用MATLAB/Simulink模糊控制工具箱,提出了建立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策略。以质心侧偏角及车身横摆角速度作为模糊控制规则的输入,并依此确定后轮转角的输入,建立模糊控制器。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四轮转向汽车的整... 利用MATLAB/Simulink模糊控制工具箱,提出了建立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策略。以质心侧偏角及车身横摆角速度作为模糊控制规则的输入,并依此确定后轮转角的输入,建立模糊控制器。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四轮转向汽车的整车多体、多自由度模型,并考虑了悬架、转向系统中空间机构的几何非线性,以及轮胎、衬套、弹簧、减震器等部件的非线性。该模型能准确地表达车辆的动态特性,并对所建立的四轮转向整车模型进行智能控制。利用ADAMS/Control接口,进行了模型的集成和协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能较大地改善车辆的操控特性,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转向 模糊控制 多体系统动力学 协同仿真
下载PDF
HFF6127G03EV纯电动客车整车开发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亚妮 周保成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4年第1期13-15,共3页
简要介绍HFF6127G03EV纯电动客车整车的开发和高压电气件及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采用轮边电驱桥和铝合金车身等新技术、新材料,对整车匹配进行优化,以提高整车的动力性、安全性、节能和环保性能。
关键词 电动客车 整车开发 轮边电驱桥 铝合金车身
下载PDF
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长河 蔡光起 +2 位作者 李琦 修世超 刘枫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16-2120,共5页
基于磨粒特征尺寸与砂轮、工件间液膜厚度比值的变化,研究了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材料去除机理。分析了在两体加工及三体加工模式条件下,单颗磨粒运动特点以及磨粒由两体研磨加工向三体抛光加工转变的临界条件。实验证明,砂轮... 基于磨粒特征尺寸与砂轮、工件间液膜厚度比值的变化,研究了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材料去除机理。分析了在两体加工及三体加工模式条件下,单颗磨粒运动特点以及磨粒由两体研磨加工向三体抛光加工转变的临界条件。实验证明,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光整加工中,随着加工循环的增加,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相同,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轮约束 游离磨粒 材料去除机理 两体研磨加工 三体抛光加工 磨粒喷射加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