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轮轨磨损特征、机理、影响和对策——车轮踏面横向磨耗 被引量:52
1
作者 金学松 赵国堂 +3 位作者 梁树林 陶功权 崔大宾 温泽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3,共11页
系统分析总结我国高速铁路轮轨断面横向磨耗情况、特征、形成机理、对车辆动态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高速车轮踏面横向磨耗以在名义滚动圆处形成凹坑磨耗和轮缘磨耗为主,主要发生在相对高的等效锥度和具有较厚轮缘的轮对上。车轮踏... 系统分析总结我国高速铁路轮轨断面横向磨耗情况、特征、形成机理、对车辆动态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高速车轮踏面横向磨耗以在名义滚动圆处形成凹坑磨耗和轮缘磨耗为主,主要发生在相对高的等效锥度和具有较厚轮缘的轮对上。车轮踏面横向凹坑磨耗与高速轨道高平直度和高速列车高运行平稳性密切相关。轮轨平稳地高速滚动接触,导致轮轨接触光带狭窄平直,且主要集中在名义滚动圆附近,此处车轮踏面材料磨耗累积迅速形成凹坑,轮对的等效锥度迅速增大。凹坑磨耗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将会引起轮对横向晃动,影响车辆的舒适性。提出7个方面的措施,来抑制或减缓车轮踏面凹坑磨耗。最后讨论了钢轨断面横向磨耗情况,主要反映在小半径曲线处外轨内侧磨耗,原因类似普通线路小半径曲线钢轨侧磨情况,也是车轮轮缘磨耗的主要原因,简单讨论减缓措施。所做的工作将对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型面和硬度匹配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高速轨道 轮轨关系 车轮凹坑磨耗 措施
原文传递
轮轨踏面外形的实际测量及几何接触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沈钢 黎冠中 +1 位作者 李小江 曹志礼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4-28,共5页
研究了轮轨外形的高精度测量方法,即滚轮爬行式测量方法。研制了新一代的能用于不落轮测量的装置,对仪器的测量误差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外形平滑方法和几何接触的二维/三维通用算法,并研制了与仪器配套的计算分析软件。... 研究了轮轨外形的高精度测量方法,即滚轮爬行式测量方法。研制了新一代的能用于不落轮测量的装置,对仪器的测量误差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外形平滑方法和几何接触的二维/三维通用算法,并研制了与仪器配套的计算分析软件。对运用中的DF11 机车的轮对踏面外形作了测量研究,获得了关键的用于机车动力学分析的实际轮轨接触参数。为铁路车辆转向架的径向导向问题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外形测量 列车 几何接触
下载PDF
轮轨接触问题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军 吴昌华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21,共6页
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 ,针对不同的轮径、轴重、牵引力和摩擦系数的各种工况分别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计算 ,得出了轮轨间接触状态和接触内力的分布情况 ,并对其随各种参数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从而提出了改善机车粘着利用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弹塑性理论 轮轨关系 摩擦 轮轨接触力
下载PDF
轮轨外形及接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沈钢 H.Chollet 叶志森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9,共5页
介绍了新近研制的轮轨踏面外形设计和分析软件系统WDesign的原理、功能和应用例子。主要功能包括采用接触角函数法CAF的踏面外形设计、条状法STRIP的轮轨接触应力分析、圆弧曲线拟合法计算接触点的曲率、任意离散点法的轮轨几何匹配分... 介绍了新近研制的轮轨踏面外形设计和分析软件系统WDesign的原理、功能和应用例子。主要功能包括采用接触角函数法CAF的踏面外形设计、条状法STRIP的轮轨接触应力分析、圆弧曲线拟合法计算接触点的曲率、任意离散点法的轮轨几何匹配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面外形设计 接触应力计算 轮轨关系
下载PDF
轮轨接触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澎湃 井秀海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共5页
为了得到精确的数值解,应用弹塑性理论及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轮轨接触应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同时对建模、单元选择、网格划分、参数确定等计算过程进行了说明,得到了不同轴重(1t^30t)时轮轨塑性区尺寸、接触斑形状、Mises当量应力最... 为了得到精确的数值解,应用弹塑性理论及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轮轨接触应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同时对建模、单元选择、网格划分、参数确定等计算过程进行了说明,得到了不同轴重(1t^30t)时轮轨塑性区尺寸、接触斑形状、Mises当量应力最大值及轮轨接触面压应力随轴重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接触应力 有限元法 弹塑性变形
下载PDF
轮轨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昌红 史生良 吴亚平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2-35,共4页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轮轨接触进行了弹性静力分析,模拟了轮轨真实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分别研究了轴重、轮径、横移量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并对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轮轨间接触应力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 有限元法 轮轨关系 轮轨接触应力 轴重 轮径 横移量
下载PDF
空间状态轮轮(轨)接触点计算方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卫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79,共4页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是轮轨交通中最基本的问题。结合机车车辆在滚动(振动)台上进行台架试验的工况,以试验台的“轮轮”接触为研究对象,应用“迹线法”,提出在空间状态下轮轮接触点的计算方法。给出滚轮在正常位置时的轮轮接触关系计算公式...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是轮轨交通中最基本的问题。结合机车车辆在滚动(振动)台上进行台架试验的工况,以试验台的“轮轮”接触为研究对象,应用“迹线法”,提出在空间状态下轮轮接触点的计算方法。给出滚轮在正常位置时的轮轮接触关系计算公式,然后以此为基础,考虑包括滚轮的横向移动、垂向移动、轨底坡变化、摇头运动(模拟钢轨横向弯曲)、纵向位移误差等各种可能出现的滚轮空间状态,进而推导出滚轮在任意空间位置的轮轮接触点的计算公式,并可直接推广到轮轨接触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几何关系 轮轨关系 滚动台 滚轮 计算方法
下载PDF
车轮滚动接触疲劳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阎国臣 何庆复 高义刚 《铁道机车车辆》 2002年第4期17-20,共4页
滚动接触疲劳是受到循环载荷的轮轨接触面的主要失效机制。其损伤机理和相关的模型算法有很多种 ,文章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 ;并从材料本身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对影响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车轮 滚动接触疲劳 表面接触 轮轨关系 铁路
下载PDF
我国高速铁路钢轨和道岔打磨技术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9
9
作者 田常海 《中国铁路》 2017年第11期15-23,共9页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早期由于轮轨匹配不良出现的高铁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抖车、晃车和波磨等现象,提出用钢轨打磨方法解决轮轨匹配不良问题,进行廓形打磨技术研究与实践,改善和优化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型面匹配关系,从工务方面解决了...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早期由于轮轨匹配不良出现的高铁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抖车、晃车和波磨等现象,提出用钢轨打磨方法解决轮轨匹配不良问题,进行廓形打磨技术研究与实践,改善和优化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型面匹配关系,从工务方面解决了高铁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等问题。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及实践,提出钢轨和道岔打磨工艺规范及标准,形成了我国高速铁路钢轨和道岔打磨成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关系 钢轨 道岔 打磨
下载PDF
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0
作者 肖乾 方骏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是铁道车辆轮轨关系主要问题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从试验和数值分析两个方面综述了铁道车辆滚动接触疲劳作用下裂纹萌生机理及其预测方法,总结了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同时对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防...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是铁道车辆轮轨关系主要问题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从试验和数值分析两个方面综述了铁道车辆滚动接触疲劳作用下裂纹萌生机理及其预测方法,总结了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同时对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防损对策研究也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机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特别是对于高速铁路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机理分析还只是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防损对策也缺乏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疲劳损伤 棘轮效应 损伤机理 塑形变形
下载PDF
CRH_(3C)型动车组薄轮缘车轮外形设计与运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董孝卿 王悦明 +2 位作者 任尊松 王林栋 刘会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7,共7页
对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磨耗、车辆振动性能进行长期跟踪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部分动车组车轮镟修后车体横向失稳,而镟修后车轮外形等效锥度过小是车体失稳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确定新的系列薄轮缘车轮形面设计... 对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磨耗、车辆振动性能进行长期跟踪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部分动车组车轮镟修后车体横向失稳,而镟修后车轮外形等效锥度过小是车体失稳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确定新的系列薄轮缘车轮形面设计原则为:提高轮轨等效锥度;统一轮缘高度;高次曲线连接轮缘根部与踏面外形。通过仿真计算、试镟修与线路运用考核薄轮缘车轮外形。仿真计算和线路测试结果表明: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采用该系列薄轮缘外形镟修后,轮轨等效锥度为0.17,动车组车体失稳现象消失,构架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均满足标准要求,直径镟修量控制在2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形面 轮轨关系 仿真计算 试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轮轨接触参数的固定辙叉设计方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曹洋 王平 赵卫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5-610,617,共7页
为了更好地设计固定辙叉结构,改进轮对与辙叉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以接触参数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并对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心轨及翼轨顶面的各部位尺寸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此固定辙叉心轨顶宽20 mm处降低值增大至4 mm,取消翼轨顶... 为了更好地设计固定辙叉结构,改进轮对与辙叉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以接触参数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并对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心轨及翼轨顶面的各部位尺寸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此固定辙叉心轨顶宽20 mm处降低值增大至4 mm,取消翼轨顶面1∶20横坡,并将翼轨顶面抬高范围改为从辙叉咽喉至心轨顶宽50 mm处,可较好的改善其轮轨关系,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辙叉 轮轨关系 接触参数 结构不平顺 结构设计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轮轨硬度匹配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银花 周韶博 +3 位作者 周清跃 刘丰收 李闯 张关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出现车轮磨耗相对较大的问题,对国内外高速铁路轮轨硬度匹配关系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实验室进行3种硬度车轮与3种硬度钢轨的对磨试验,对比分析硬度不同的车轮与钢轨对磨时的轮轨磨损、变形和接触疲劳伤损等...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出现车轮磨耗相对较大的问题,对国内外高速铁路轮轨硬度匹配关系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实验室进行3种硬度车轮与3种硬度钢轨的对磨试验,对比分析硬度不同的车轮与钢轨对磨时的轮轨磨损、变形和接触疲劳伤损等。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车轮的硬度即提高轮轨硬度比以减轻车轮磨耗较大的问题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9组轮轨磨损试验中,轮轨硬度比为0.95∶1~1.15∶1时轮轨总磨耗量较小,轮轨硬度比大于1∶1时,轮轨变形和表面接触疲劳伤损较轻,轮轨硬度比为1.15∶1时轮轨总磨耗量最小,且接触疲劳伤损也最轻;随着车轮硬度的提高,不但车轮的磨耗减小,而且其抗变形能力也显著增加。建议动车组车轮与U71MnG钢轨的硬度比控制在1∶1以上,以解决我国高速铁路车轮磨耗较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关系 磨耗 车轮 钢轨 硬度匹配
下载PDF
磨耗后轮轨型面接触关系及线路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震寰 戴焕云 +2 位作者 石俊杰 魏来 干锋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6,共10页
在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学试验中发现,车辆在跨线运行时构架横向谐波振动显著增大,该现象通常与车辆轮轨关系有直接的关联。通过对钢轨和车轮踏面进行测试来研究动车组实际轮轨接触关系,并基于不同线路钢轨和车轮踏面廓形存在的差异,分析轮... 在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学试验中发现,车辆在跨线运行时构架横向谐波振动显著增大,该现象通常与车辆轮轨关系有直接的关联。通过对钢轨和车轮踏面进行测试来研究动车组实际轮轨接触关系,并基于不同线路钢轨和车轮踏面廓形存在的差异,分析轮轨接触关系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轮对横移量为0~3 mm范围内的等效锥度水平较大是造成车辆异常振动的原因;车轮踏面斜率的绝对值不同是造成不同车辆在匹配相同线路时接触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钢轨轨头圆角高度和轨顶位置不同是造成动车组在跨线运行时接触关系不同的原因。因此,不同线路应精确控制钢轨廓形,避免钢轨轨头圆角高度和轨顶位置差异过大,从而改善动车组跨线运行时的轮轨接触关系,提高动车组的线路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等效锥度 接触带宽 钢轨廓形 磨耗车轮
下载PDF
基于LM_A型面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的高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晓川 王平 +2 位作者 徐井芒 王健 胡辰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9,共7页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均方根值及车轮表面滚动接触疲劳系数均方根值,并与60钢轨对比。结果表明:LMA型面的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时,在车辆运行里程达到25万km后,直线运行条件下轮轨动态接触点的横向分布宽度仅为8.2mm,仅约为60钢轨的一半,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优于采用60钢轨时;车辆曲线通过时的轮轨横向力、车轮抗磨耗和疲劳性能也均优于采用60钢轨时;总之,相比60钢轨,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与60N钢轨匹配均能保持较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关系 磨耗车轮 钢轨廓形 动力分析 车辆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时速400 km宽轨距高速铁路道岔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平 徐井芒 +2 位作者 刘大园 庞玲 姚力 《高速铁路技术》 2019年第1期14-22,共9页
道岔是实现列车转线运行的轨道结构,是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满足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速铁路建设需求,基于高速道岔动力分析理论,设计了适合时速400 km宽轨距高速道岔,主要包括平面线型、直基本轨顶面加工廓形、翼轨垂向抬... 道岔是实现列车转线运行的轨道结构,是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满足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速铁路建设需求,基于高速道岔动力分析理论,设计了适合时速400 km宽轨距高速道岔,主要包括平面线型、直基本轨顶面加工廓形、翼轨垂向抬高结构和弹性均匀的岔区轨道刚度设计。为解决大温差地区高速道岔无缝化难题,研发了适应大伸缩量的新型钩型锁闭机构以及尖轨跟端传力结构型式,既保证了道岔的高平顺性又可有效传递温度力。另外基于有限元原理,建立高速道岔转换计算模型,对转换牵引点间距及其动程进行优化设计,可确保高速道岔可靠锁闭及有效控制长大可动轨件转换不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至喀山 高速铁路 道岔 宽轨距 轮轨关系 无缝化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廓形磨耗发展规律及打磨周期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宵 李应平 +2 位作者 杨怀志 孙小军 姚鹏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123,共4页
针对高速铁路钢轨打磨过程中周期制定的问题,对京广高速铁路郑武(郑州—武汉)段钢轨廓形进行了长期跟踪观测,选取长10 km、年通过总质量21 Mt的观测区段,计算分析了钢轨廓形磨耗速率和实测廓形的等效锥度变化。结果表明:观测区段在打磨... 针对高速铁路钢轨打磨过程中周期制定的问题,对京广高速铁路郑武(郑州—武汉)段钢轨廓形进行了长期跟踪观测,选取长10 km、年通过总质量21 Mt的观测区段,计算分析了钢轨廓形磨耗速率和实测廓形的等效锥度变化。结果表明:观测区段在打磨后28个月内,钢轨廓形垂直磨耗增加速率为0.09 mm/年,钢轨廓形面积磨耗速率为2.57 mm^(2)/年或0.12 mm^(2)/Mt,等效锥度未显著变化;开通运营7年期间,观测区段钢轨材质损耗有81%是由打磨引起的;现有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周期过短,导致存在明显的过打磨现象。建议加强钢轨状态动态检测,根据钢轨状态制定打磨计划,延长打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打磨周期 试验研究 钢轨廓形垂直磨耗 轮轨关系 磨耗速率 等效锥度
下载PDF
国内外高速铁路轮轨硬度匹配研究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韶博 梁旭 +1 位作者 李闯 张银花 《铁道技术监督》 2016年第6期33-36,43,共5页
车轮和钢轨的硬度匹配研究是轮轨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相关标准、硬度匹配的试验研究、实际应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介绍国内外高速轮轨硬度匹配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比分析中国、日本和欧洲国家高速轮轨硬度匹配的异同... 车轮和钢轨的硬度匹配研究是轮轨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相关标准、硬度匹配的试验研究、实际应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介绍国内外高速轮轨硬度匹配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比分析中国、日本和欧洲国家高速轮轨硬度匹配的异同和各自特点。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近年来遇到的轮轨硬度匹配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应用实例和经验,提出调整轮轨材料硬度来应对车轮凹形磨耗和多边形磨耗的研究方向以及开展轮轨材料/硬度匹配理论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硬度匹配 高速铁路 车轮 钢轨 建议
下载PDF
轮轨磨耗状态下悬挂参数失效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娜 曾京 王忆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7,共6页
为了研究悬挂参数失效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高速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悬挂参数失效模型,针对新轮轨、磨耗后轮轨进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当悬挂参数正常工作和失效时,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 为了研究悬挂参数失效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高速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悬挂参数失效模型,针对新轮轨、磨耗后轮轨进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当悬挂参数正常工作和失效时,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新轮轨相比,轮轨磨耗状态下的等效锥度、滚动圆半径差和左右轮轨接触角度差变大;轮轨磨耗造成蛇行失稳临界速度下降,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能力变差;悬挂系统失效方式不同,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性能和车体的动态响应影响程度不同;车辆的悬挂参数优化应考虑轮轨磨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耗 轮轨匹配 轮轨关系 悬挂参数失效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车轮材料特性对轮轨接触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魏康 何柏林 杨宜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8,共6页
目的随着我国铁路运输朝着高速、重载、低能耗的方向高速发展,高速列车轮轨承受的载荷显著增加,研究车轮材料特性(弹性模量、泊松比)对CRH3型动车组轮轨接触应力的影响,对保证列车安全性、可靠性及舒适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的随着我国铁路运输朝着高速、重载、低能耗的方向高速发展,高速列车轮轨承受的载荷显著增加,研究车轮材料特性(弹性模量、泊松比)对CRH3型动车组轮轨接触应力的影响,对保证列车安全性、可靠性及舒适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1002型磨耗踏面轮对和60 kg/m的标准钢轨,首先对轮轨接触的模型做基本的假设,其次对模型参数、单元选择、网格划分等计算过程进行说明,最后应用弹塑性理论及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轮轨接触应力。结果车轮材料弹性模量E分别为124,165,206,247,288 GPa的情况下,轮轨接触对应的最大Mises应力依次为315.451,370.458,435.498,500.274,554.604 MPa,最大接触压力依次为669.264,802.328,920.832,1033.87,1135.19MPa;在车轮材料泊松比分别为0.18,0.24,0.30,0.36,0.42的情况下,轮轨接触对应的最大Mises应力依次为468.035,450.601,435.498,422.587,415.412 MPa,最大接触压力依次为903.068,911.168,920.832,936.339,961.234 MPa。结论车轮材料的弹性模量对轮轨接触应力有显著的影响,最大Mises应力和最大接触应力的变化与弹性模量的变化呈正比关系;泊松比对轮轨接触应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车轮材料特性 有限元法 接触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