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制备新工艺 被引量:8
1
作者 宋桂明 周玉 周文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6-490,共5页
采用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新工艺来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并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粒度、化学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制备的LiMn2O4为正尖晶石结构,而且物质纯净.同一批次制备的材料化学成分均匀,粉末... 采用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新工艺来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并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粒度、化学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制备的LiMn2O4为正尖晶石结构,而且物质纯净.同一批次制备的材料化学成分均匀,粉末粒度分布范围窄,中粒径为10.67μm,首次充电容量为124mAh/g,放电容量为115mAh/g.循环次数达30次时,放电容量还大于100mAh/g,循环稳定性良好.球磨湿混工艺能将原料混合均匀,并能有效地使原料粒度细化而且粒度均匀.旋转合成工艺能使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温度均匀、粒度均匀、晶型结构与成分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球磨湿混 旋转合成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锰酸锂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5)O_2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宋桂明 王玉金 +2 位作者 郭英奎 周玉 周文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采用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新工艺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 i Ni0 .5Co0 .5O2 ,并对材料进行了粒度、化学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球磨湿混工艺能将原料混合均匀 ,并能有效地使粒度细化。旋转合成工艺能使混合料在均匀的温度... 采用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新工艺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 i Ni0 .5Co0 .5O2 ,并对材料进行了粒度、化学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球磨湿混工艺能将原料混合均匀 ,并能有效地使粒度细化。旋转合成工艺能使混合料在均匀的温度场中进行反应 ,并使反应产物粒度均匀和成分均匀。制备的 L i Ni0 .5Co0 .5O2 为单一的 α- Na Fe O2 层状结构 ,粉末粒度分布范围窄 ,平均粒径约为 8μm~ 10μ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在 0 .2 m A/cm2 充放电流密度和 3 .0 V~ 4 .2 V电压范围内 ,首次充电容量为 173 m Ah/g,放电容量为 14 8m Ah/g。循环次数达 3 0次时 ,放电容量还有 12 9m Ah/g,循环稳定性良好。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固相合成新工艺能制备出电化学性能良好的L i Ni0 .5Co0 .5O2 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球磨湿混 旋转合成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锌浮渣干湿法处理工艺对比与干法处理工艺关键设备选型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向强 宋言 《有色设备》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在湿法炼锌的工业生产中,电解阴极锌片在熔锌感应电炉内熔化除杂时产出副产品锌浮渣,锌浮渣中含锌约80%,其中70%以上锌以单质形态存在。本文对比了干法和湿法两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干法处理工艺中关键设备选择和能力计算,并... 在湿法炼锌的工业生产中,电解阴极锌片在熔锌感应电炉内熔化除杂时产出副产品锌浮渣,锌浮渣中含锌约80%,其中70%以上锌以单质形态存在。本文对比了干法和湿法两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干法处理工艺中关键设备选择和能力计算,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投产后的工艺设备进行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浮渣 干法 湿法 球磨 分离 锌粉
下载PDF
高能球磨制备NdFeB纳米晶粉末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广慧 居毅 郭绍义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97-299,327,共4页
利用湿法球磨制备了NdFeB纳米晶粉末,并通过对比发现湿法球磨比干法球磨效果好。研究结果表明,当湿法球磨超过210h,粉末变成细小、均匀的圆球状的小颗粒,颗粒直径在80~120nm之间,在本实验条件下颗粒尺寸已经趋向极限。粉末最终变成以Nd... 利用湿法球磨制备了NdFeB纳米晶粉末,并通过对比发现湿法球磨比干法球磨效果好。研究结果表明,当湿法球磨超过210h,粉末变成细小、均匀的圆球状的小颗粒,颗粒直径在80~120nm之间,在本实验条件下颗粒尺寸已经趋向极限。粉末最终变成以Nd2Fe14B为基体相的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球磨 磨制 研究结果 制备 效果 粉末 发现 球状 干法 均匀
下载PDF
湿法球磨制备超细膨润土稠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晶 郭小川 +1 位作者 钟远利 蒋明俊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99,共5页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湿法球磨制备超细膨润土粉体的工艺条件,对所制得的膨润土超细粉体进行了粒度、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X射线衍射(XRD)和热性能(DSC-TG)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球磨试验条件为磨球堆密度70%、球磨时间7h、浆料质量...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湿法球磨制备超细膨润土粉体的工艺条件,对所制得的膨润土超细粉体进行了粒度、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X射线衍射(XRD)和热性能(DSC-TG)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球磨试验条件为磨球堆密度70%、球磨时间7h、浆料质量分数20%;球磨后膨润土粉体的粒径为250nm左右,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层间距由原来的2.07nm扩大到2.25nm;球磨使膨润土晶格结构略有畸变,但仍能保持较好的结构特性。对超细膨润土润滑脂的锥入度进行研究后发现,粒度较小、均匀性好的超细膨润土粉体具有优良的稠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球磨 膨润土 超细粉体 润滑脂
下载PDF
碳纳米管与铝合金基体材料的混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利民 何卫 +1 位作者 蔡炜 姚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为改善碳纳米管在铝合金基体中的分散性和发挥其增强作用,分别采用湿混、球磨以及湿混后球磨的方式将碳纳米管与铝合金粉末进行混合,再经真空烧结制备出碳纳米管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不同混合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于液相环境... 为改善碳纳米管在铝合金基体中的分散性和发挥其增强作用,分别采用湿混、球磨以及湿混后球磨的方式将碳纳米管与铝合金粉末进行混合,再经真空烧结制备出碳纳米管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不同混合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于液相环境下被均匀分散并吸附于铝合金颗粒表面,但在烧结过程中易再次发生团聚;而较长时间的机械球磨会对碳纳米管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相比下,液相分散与机械球磨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碳纳米管的分散程度和缩短了球磨时间,碳纳米管增强铝合金材料(3%CNTs/5083Al)的抗拉强度达62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 湿混 机械球磨 真空烧结
下载PDF
贵州黔南州粉石英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绍东 邓跃全 +1 位作者 王敏 邓智友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3年第2期39-43,共5页
以黔南州产出的五种粉石英矿为研究对象,对原矿进行了XRD和XRF分析,表明样品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主要成分为α-石英,SiO2含量在95.3%~98%;利用湿法球磨工艺对粉石英矿进行了超细粉碎,球磨分散后的粉石英平均粒径0.5—3μm,... 以黔南州产出的五种粉石英矿为研究对象,对原矿进行了XRD和XRF分析,表明样品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主要成分为α-石英,SiO2含量在95.3%~98%;利用湿法球磨工艺对粉石英矿进行了超细粉碎,球磨分散后的粉石英平均粒径0.5—3μm,粒径与SEM显示的粉石英颗粒原生粒度相当,且球磨后颗粒表面周围钝化,球形度明显增加;采用水洗、酸浸法进行了提纯,粉石英经水洗后白度平均提高5.90%,酸洗后提高20.50%,提纯后SiO2含量在99.30%以上。研究成果对黔南州粉石英开发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州 粉石英 特性 湿法球磨 提纯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和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容量衰减原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燚 何湘柱 +2 位作者 邓忠德 孔令涌 尚伟丽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5-683,共9页
采用湿法球磨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NMC532/LF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等方法研究对比了LiNi_(0.5)Co_(0.2)Mn_(0.3)O_2(NMC5... 采用湿法球磨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NMC532/LF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等方法研究对比了LiNi_(0.5)Co_(0.2)Mn_(0.3)O_2(NMC532)和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NMC532/LFP)的容量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循环50次和60 o C高温存储后,NMC532/LFP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7.80%、86.48%,其循环和高温存储性能较好.循环和高温存储后NMC532和NMC532/LFP的电荷传递阻抗Rct明显增大,但NMC532/LFP的Rct较小.NMC532和NMC532/LFP的I(003)/I(104)值都有所减小,但NMC532/LFP的I(003)/I(104)值比NMC532的大,即NMC532/LFP材料的阳离子混排现象有所改善.循环后NMC532、NMC532/LFP颗粒没有出现明显的表面开裂和链接断裂现象,但NMC532颗粒有部分发生粉化.高温储存后NMC532颗粒表面出现裂纹,且颗粒之间的链接断裂,NMC532/LFP颗粒表面出现轻微粉化.材料结构规整度下降,阳离子混排程度加剧,电荷传递阻抗增大是NMC532和NMC532/LFP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球磨法 锂离子电池 混合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LiFePO4 容量衰减机理
下载PDF
湿磨法制备纳米Li_4SiO_4材料用于高温捕集CO_2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雪芹 肖强 +1 位作者 钟依均 朱伟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9-1124,共6页
采用不同硅源、锂源以湿磨法结合高温焙烧制备了纳米Li_4SiO_4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合成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利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Li_4SiO_4材料高温下的CO_2吸收性能和循环... 采用不同硅源、锂源以湿磨法结合高温焙烧制备了纳米Li_4SiO_4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合成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利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Li_4SiO_4材料高温下的CO_2吸收性能和循环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湿磨法制备的Li_4SiO_4材料在550℃、2.5×104Pa下,10min可达吸收平衡,平衡吸收量为27.9%(质量分数),经五次吸收-解吸后仍保持初始吸收性能,显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将25%CO_2-25%N2-50%He混合气通过Li_4SiO_4材料床层,发现在550℃下,CO_2能被高效捕集,在相对湿度为10%的水汽存在下,Li_4SiO_4捕集CO_2的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 SiO4 湿磨法 CO2捕集 高温 水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湘柱 胡燚 +2 位作者 邓忠德 孔令涌 尚伟丽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37,共7页
采用湿法球磨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CV)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方法研究了混合正极材... 采用湿法球磨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CV)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方法研究了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的晶体结构完好,碳包覆的纳米LiFePO_4颗粒较好地包覆在LiNi_(0.5)Co_(0.2)Mn_(0.3)O_2表面。含质量分数15%LiFePO_4的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电化学性能优良,0.2C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81.40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0.79%;1.0C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69.89mAh·g^(–1),容量保持率为97.80%;3.0C循环5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62.22mAh·g^(–1),容量保持率仍有89.43%;60℃高温存储7d后,容量保持率和容量恢复率分别为86.48%和9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球磨法 锂离子电池 混合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LiFePO4 电化学性能 高温存储
下载PDF
基于湿法球磨改性蒙脱土构建可负载疏水药物的海藻酸盐/有机蒙脱土复合凝胶微球及其释药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包朝玲 陈秀琼 +4 位作者 雷梦圆 柯超然 张威 颜慧琼 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71-10176,共6页
为了构建良好的有机疏水药物载体,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作为改性剂,采用湿法球磨的方法对蒙脱土(MMT)的强极性和结构进行修饰,以提高其与疏水有机药物分子的亲和力。进而以海藻酸盐作为包覆材料,在钙离子的外源交... 为了构建良好的有机疏水药物载体,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作为改性剂,采用湿法球磨的方法对蒙脱土(MMT)的强极性和结构进行修饰,以提高其与疏水有机药物分子的亲和力。进而以海藻酸盐作为包覆材料,在钙离子的外源交联作用下构建了具有缓控释性能的海藻酸盐/有机蒙脱土复合凝胶微球(SA/OMMT HB)。通过FTIR、XRD、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药物吸附实验、TGA和SEM对所制备的有机蒙脱土(OMMT)和SA/OMMT HB的结构、性能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A/OMMT HB对疏水性抗炎药物布洛芬的控制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湿法球磨机械作用下,Np-10成功地插入钠基蒙脱土(Na-MMT)的片层间。改性后OMMT的比表面积由67.69 m^2/g增长至208.31 m^2/g。Na-MMT和OMMT对布洛芬的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OMMT对疏水性药物的亲和力优于Na-MMT,更利于布洛芬的负载。在SA/OMMT HB中,OMMT片层与海藻酸盐以氢键的作用相互结合,该结合方式有助于提高SA/OMMT HB的热稳定性能。同时,OMMT与疏水药物分子良好的亲和力使SA/OMMT HB表现出较好的控释性能。通过Peppas模型方程拟合可知,SA/OMMT HB对布洛芬的释放过程属于Non-Fickian扩散机制,说明药物的自身扩散和复合凝胶微球的溶胀降解共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 湿法球磨 有机蒙脱土 复合凝胶 微球缓释性能
下载PDF
铝渣的烧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国平 朱伯铨 李享成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11,共3页
以铬盐厂废弃的铝渣为原料,将其破碎,湿法球磨,烘干后以150 MPa压力压制成20 mm×10 mm的试样,然后经1 700℃煅烧3 h。按标准测定各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采用XRD检测煅烧前后铝渣中的物相组成;采用SEM观察试样的显... 以铬盐厂废弃的铝渣为原料,将其破碎,湿法球磨,烘干后以150 MPa压力压制成20 mm×10 mm的试样,然后经1 700℃煅烧3 h。按标准测定各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采用XRD检测煅烧前后铝渣中的物相组成;采用SEM观察试样的显微结构并结合能谱仪对微区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湿法球磨6 h后,铝渣的平均粒径由6.779μm降低到1.728μm,在1 700℃煅烧3 h可获得良好的烧结。烧结体主要物相为铬刚玉,其晶粒呈板片状结构,且晶粒间结合致密,部分晶粒已融合在一起,结合处的晶界已经消失,铬刚玉晶粒尺寸最大的可达1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渣 烧结性能 湿法球磨 铬刚玉
下载PDF
丙三醇液相插层制备优级煤系高岭土
13
作者 杜雅琴 赵建国 +2 位作者 潘启亮 宋洁 王海青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5-27,共3页
以大颗粒的煤系高岭土矿为原料,丙三醇为插层剂,通过插层空化工艺、湿法球磨、喷雾干燥制备优级高岭土。通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对煤系高岭土产品的微观形貌结构和成份进行分析,采用白度仪测定样品白度。... 以大颗粒的煤系高岭土矿为原料,丙三醇为插层剂,通过插层空化工艺、湿法球磨、喷雾干燥制备优级高岭土。通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对煤系高岭土产品的微观形貌结构和成份进行分析,采用白度仪测定样品白度。结果显示,所得样品晶态好、白度高、细度小、纯度高、颗粒分布均匀,远高于优级高岭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高岭土 丙三醇 插层空化法 湿法球磨 喷雾干燥
下载PDF
球磨时间对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凌自成 闫翠霞 +4 位作者 史庆南 冯中学 曲永冬 李涛 杨应湘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7-212,共6页
采用机械球磨湿磨法在不同球磨时间下将0.5%(质量分数,下同)石墨烯与纳米铜粉混合,然后通过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石墨烯/铜(G/Cu)复合材料。利用SEM、XRD等对球磨过程中复合颗粒形貌及其组织结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球磨... 采用机械球磨湿磨法在不同球磨时间下将0.5%(质量分数,下同)石墨烯与纳米铜粉混合,然后通过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石墨烯/铜(G/Cu)复合材料。利用SEM、XRD等对球磨过程中复合颗粒形貌及其组织结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球磨时间延长至8 h时,石墨烯在铜基体中有更好的结合和分布,性能改善相对最佳,G/Cu复合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为183 MPa,较纯铜提高52.5%;压缩屈服强度也由纯铜的150 MPa提高到365 MPa,提升近1.4倍;HV硬度也提高到了1350 MPa,导电率达到了66.5%IACS,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湿磨 G/Cu复合材料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膳食纤维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郑建仙 孙由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12期75-80,共6页
对SelvendranRR等人提出的冷中性洗涤剂纤维(CNDF)提取法作了改良。经化学分析与电镜观察表明,改良法的纤维提取效果与原推荐法相一致。由于改良法省去了湿球磨与超声波处理阶段。
关键词 冷中性洗涤剂纤维 膳食纤维 湿球磨 超声处理
下载PDF
硬脂酸-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重质碳酸钙粉体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友 曾一文 +1 位作者 覃康玉 汤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0,共3页
以硬脂酸和钛酸酯偶联剂为复合改性剂,无水乙醇为分散剂,采用湿球磨法对重质碳酸钙粉体进行改性。以活化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球磨时间、球磨转速、改性剂用量、改性剂配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改... 以硬脂酸和钛酸酯偶联剂为复合改性剂,无水乙醇为分散剂,采用湿球磨法对重质碳酸钙粉体进行改性。以活化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球磨时间、球磨转速、改性剂用量、改性剂配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改性工艺条件:球磨时间为1.5 h、球磨转速为350 r/min、改性剂用量为2.0%(质量分数)、m(硬脂酸)∶m(钛酸酯偶联剂)=1∶3。在优化条件下,改性样品活化度为99.4%、吸油值为14.27 g(以100 g改性样品计)、沉降体积为1.08 m L/g、粒度D50为1.5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碳酸钙 硬脂酸 钛酸酯偶联剂 湿球磨法 活化度
下载PDF
铬铁精矿球团烧结工艺与机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德庆 熊守安 +1 位作者 仉宏亮 潘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58-1667,共10页
对铬铁精矿球团烧结新工艺以及球团烧结矿冶金性能和固结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铬铁精矿粒度粗,成球差,必须经过球磨机细磨,使其比表面积达到1 700 cm2/g,才具有良好的成球性;在膨润土配比为1.5%(质量分数)、造球水分为9.0%(质量... 对铬铁精矿球团烧结新工艺以及球团烧结矿冶金性能和固结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铬铁精矿粒度粗,成球差,必须经过球磨机细磨,使其比表面积达到1 700 cm2/g,才具有良好的成球性;在膨润土配比为1.5%(质量分数)、造球水分为9.0%(质量分数)、造球时间为12 min的条件下,生球落下强度5次/(0.5 m),抗压强度11 N/个,爆裂温度480℃。优化的球团烧结工艺参数为:焦粉用量7%(质量分数)(内配比例30%),烧结混合料水分为9.5%,料层高度为650 mm,干燥温度为300~350℃,干燥负压为4 kPa,干燥时间为3 min,点火温度为1 100℃,点火负压为5 kPa,点火时间为1.5 min,烧结负压为8 kPa,取得了良好的指标:烧结矿产量为3.01 t/(m2.h),转鼓强度为89.33%,固体燃耗为79.19 kg/t。铬铁精矿球团烧结矿在900℃时很难还原,但还原膨胀率只有5%~6%,还原粉化率RDI+3.15大于94%,还原过程将具有较好的强度;在烧结料层的中上部,烧结矿的宏观结构以单个散状球团为主;在烧结料层下部以葡萄状烧结矿为主。铬铁精矿球团烧结矿矿物组成以铁铬尖晶石和硅酸盐矿物为主,单颗粒的球状烧结矿以固相固结为主,葡萄状烧结矿中液相量占30%左右,由固相固结和液相黏结共同维持烧结矿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精矿 球团烧结 球磨预处理 固相固结 液相黏结
下载PDF
氧化铝粉体湿法球磨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学文 郑经堂 +3 位作者 李长海 吴明铂 李跃金 贾冬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7-781,共5页
为获取可用于陶瓷膜支撑体烧结的、粒径分布合理的原料粉体,实验中以粒径500 M的氧化铝粉体为原料,探索其湿法球磨最优条件。在不同球磨时间和球料比条件下进行球磨,对比球磨效果,测定球磨后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并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后得出... 为获取可用于陶瓷膜支撑体烧结的、粒径分布合理的原料粉体,实验中以粒径500 M的氧化铝粉体为原料,探索其湿法球磨最优条件。在不同球磨时间和球料比条件下进行球磨,对比球磨效果,测定球磨后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并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后得出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球料比(9~11)∶1、球磨时间9~10 h为最优球磨条件。后续实验则表明,在最优球磨参数下所得粉体粒径较均一,可直接用于烧结耐高温、高强度的陶瓷膜支撑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球磨 氧化铝粉体 球磨时间 球料比
下载PDF
纳米钨铜复合粉末的制备与微观形貌 被引量:9
19
作者 段柏华 刘辉江 +2 位作者 王德志 傅臻 谢春革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3-908,共6页
首先采用高浓度湿磨法制备超细WO3-CuO混合粉末,800℃空气中焙烧90min后得到CuWO4-WO3前驱体粉末,再通过氢气还原获得超细W-Cu复合粉末。将该复合粉末与直接还原超细WO3-CuO混合粉末所得的W-Cu复合粉末进行对比,并研究还原温度对W-Cu复... 首先采用高浓度湿磨法制备超细WO3-CuO混合粉末,800℃空气中焙烧90min后得到CuWO4-WO3前驱体粉末,再通过氢气还原获得超细W-Cu复合粉末。将该复合粉末与直接还原超细WO3-CuO混合粉末所得的W-Cu复合粉末进行对比,并研究还原温度对W-Cu复合粉末的微观形貌、成分与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0h高浓度湿磨,WO3-CuO混合粉末的中位径由44.88μm降至0.28μm,焙烧后得到的CuWO4-WO3粉末平均粒径小于0.7μm且分散良好。由CuWO4-WO3还原获得的W-Cu复合粉末细小、分散均匀,还原温度对其形貌影响不大,由WO3-CuO混合粉末直接还原得到的W-Cu复合粉末由大量W-Cu纳米颗粒构成,随还原温度升高,纳米W-Cu颗粒逐渐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磨 粒度分布 钨铜纳米粉末 还原温度
下载PDF
球磨时间对石墨烯/ODS铜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长毅 刘允中 余开斌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在铜粉中加入0.1%氧化石墨烯与0.5%超细氧化铝颗粒(均为质量分数)进行混合机械球磨,然后真空热压致密化,并同时实现氧化石墨烯的热还原,从而在ODS(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中引入石墨烯作为第二增强... 在铜粉中加入0.1%氧化石墨烯与0.5%超细氧化铝颗粒(均为质量分数)进行混合机械球磨,然后真空热压致密化,并同时实现氧化石墨烯的热还原,从而在ODS(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中引入石墨烯作为第二增强相,制备出石墨烯/ODS铜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力学和物理性能测试等,研究球磨时间对复合粉末及其烧结后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增加(0~8 h),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都提高。当球磨时间为8 h时,石墨烯在铜基体中有较好的结合与分布,材料综合性能最佳,石墨烯/ODS铜基复合材料的压缩屈服强度为324 MPa,比ODS铜合金的屈服强度(250 MPa)提高29.6%;抗弯强度为621 MPa,非常接近ODS铜合金(629 MPa),弯曲断口为韧性断裂;维氏硬度(HV)为100;电导率达到87.23%IACS;热导率为385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磨法 球磨时间 真空热压 G/ODS铜基复合材料 组织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