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国公报》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代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22-126,共5页
概述了近百年来《万国公报》的研究状况,对研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如《万国公报》的性质、《万国公报》的西学传一以及《万国公报》的变法言化等作了论述,并就进一步深入研究《万国公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万国公报》 林乐知 西学 性质 研究方法 报刊史
下载PDF
明清之际“礼失求野”论之源与流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琦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11,共9页
明末随着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国士大夫开始学习欧洲科学和宗教。为消除接受西学的障碍,一些文人提出不同学说,为输入西学铺路,这些学说后来被清初学者所采用。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士人对西学的看法,特别是分析明清之际&qu... 明末随着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国士大夫开始学习欧洲科学和宗教。为消除接受西学的障碍,一些文人提出不同学说,为输入西学铺路,这些学说后来被清初学者所采用。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士人对西学的看法,特别是分析明清之际"礼失求野"论发展的源流及其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希冀从整体上把握明末清初士大夫接受西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失求野 西学中源 西学 态度 士大夫 耶稣会士
下载PDF
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红霞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4期46-49,共4页
随着洋务运动的全面展开,变革中国的传统教育,学习和引入西方式教育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新式学堂的创办、西学书籍的翻译、留学生的派遣、科举制度的改革,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并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随着洋务运动的全面展开,变革中国的传统教育,学习和引入西方式教育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新式学堂的创办、西学书籍的翻译、留学生的派遣、科举制度的改革,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并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但由于洋务派人物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因此这些教育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新式学堂 西学 传统教育
下载PDF
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8
4
作者 许晓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出现了大规模主动吸收西方大量先进思想文化的现象,它对日本率先在亚洲迈入近代化发达国家行列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在亚洲独一无二的现象,是因为当时日本内部受到幕藩制统治危机的威胁,外...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出现了大规模主动吸收西方大量先进思想文化的现象,它对日本率先在亚洲迈入近代化发达国家行列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在亚洲独一无二的现象,是因为当时日本内部受到幕藩制统治危机的威胁,外部受到列强的武力压迫。改革日本社会现状的精神动力,不可能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求,只有向更加发达的西方社会学习,吸收其已被实践证明是更加先进的思想文化,用以指导日本近代化的实践。这种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表现在国民意识的觉醒、明治政府的大力提倡、民间结社的涌现、洋学机构的设置、留学生的出国学习、翻译出版传媒事业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前后 日本近代思想文化 日本洋学 国民意识 民间结社 翻译
下载PDF
西学“存在论”与中学“本体论” 被引量:4
5
作者 潘立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共6页
Ontology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可称为西学“存在论”,“本体”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有关“本体”的思想即是中学的“本体论”。以“本体论”译Ontology并不确切,但不能由于约定俗成的译名的不确切而否定中学“本体论”思想的存在。... Ontology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可称为西学“存在论”,“本体”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有关“本体”的思想即是中学的“本体论”。以“本体论”译Ontology并不确切,但不能由于约定俗成的译名的不确切而否定中学“本体论”思想的存在。西方传统Ontology作为“是论”与中学精神比较隔膜,而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向“现代存在论”的转换,则为西学“存在论”和中学“本体论”的深层次比较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本体论” “存在论” 中国哲学 人文精神 诠释学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近代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德侠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发展和变化,与西学东渐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西学传播的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实现了从单一的培养封建统治人才逐步向培养近代工商业、民主和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各种专...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发展和变化,与西学东渐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西学传播的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实现了从单一的培养封建统治人才逐步向培养近代工商业、民主和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各种专门人才的转变,从而完成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在性质、内容和形式上的近代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 近代化
下载PDF
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小红 《政法论丛》 2010年第2期3-12,共10页
法理学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成、发展与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密切相关。法理学西来并逐渐发展之日,正是传统法律在中国解体并断裂之时。近代中国的法理学是在批判传统、吸纳西学中形成的,所以其少有传统的因素。但随着社会的发... 法理学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成、发展与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密切相关。法理学西来并逐渐发展之日,正是传统法律在中国解体并断裂之时。近代中国的法理学是在批判传统、吸纳西学中形成的,所以其少有传统的因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的法理学逐渐开始了与传统的结合,思想家们对传统法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并努力探索着中西法理的融合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法理 传统
下载PDF
从“西语”到“西学”:京师同文馆课程改革的历史探赜
8
作者 张必胜 李嘉玲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2,共8页
京师同文馆作为晚清第一所官办的外语专门学校,在科学、语言和教育等方面对我国的影响较大。京师同文馆自创办之初将“西语”引入课程殿堂之时就已然遇到了生源危机、师资匮乏等问题。此后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京师同文馆试图将“西学”... 京师同文馆作为晚清第一所官办的外语专门学校,在科学、语言和教育等方面对我国的影响较大。京师同文馆自创办之初将“西语”引入课程殿堂之时就已然遇到了生源危机、师资匮乏等问题。此后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京师同文馆试图将“西学”课程融入“中学”之体系,以此来实现从“西语”到“西学”的课程改革。然而,此次课程改革虽然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是仍遭遇了生源质量不高,师生之间语言不通等诸多困境,这些阻碍和困境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从历史考察的角度来审视京师同文馆从“西语”到“西学”课程改革的意义,能够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提供历史参照与经验教训,获得医治“现代课程改革病症”的良方,并以史为鉴来打开课程改革的全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语” “西学” 京师同文馆 课程改革 文化冲突
原文传递
从《明史》历志看西学对清初中国科学的影响——以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的比较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小明 黄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5-91,共7页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明史》历志的编纂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大的影响。就有关《明史》历志编修的思想、方法进行考察,尽管父子之间存在着继承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历志体例的变革性意见,即志中当载入大统历(授时历)立法之原以及回回历...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明史》历志的编纂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大的影响。就有关《明史》历志编修的思想、方法进行考察,尽管父子之间存在着继承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历志体例的变革性意见,即志中当载入大统历(授时历)立法之原以及回回历作表之法,但分歧的一面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对待“西学中源说”的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关于中西学关系、人物等的评价。将黄氏父子间的异同及其影响置于明清之交的历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这一大背景下予以考察,并以梅文鼎、梅毂成祖孙作参照平台,有助于理清《明史》历志的线索及其关系,特别是其中西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黄宗羲 中国科学 清初 中西文化交流 西学中源 变革性 梅文鼎 体例 明清
下载PDF
重读陈师曾《读画图》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9-131,共13页
本文以陈师曾《读画图》为研究起点,对于近现代艺术史上这幅融合中西画风的作品,结合当时历史原境与画家思想,做出了新的解读与阐释。同时联系陈师曾其后发表的为传统中国画强力辩护的《文人画的价值》一文,从图文之间产生的悖论张力,... 本文以陈师曾《读画图》为研究起点,对于近现代艺术史上这幅融合中西画风的作品,结合当时历史原境与画家思想,做出了新的解读与阐释。同时联系陈师曾其后发表的为传统中国画强力辩护的《文人画的价值》一文,从图文之间产生的悖论张力,可见陈师曾在短短数年间的画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与调整。这种突然转化的动因是什么?本文结合其十余年间的诸多画学思考与实际践行,探求陈师曾被艺术史研究所遮蔽或忽略的另外一层面相。陈师曾既热情拥抱过西学,也进行过许多调和中西的绘画试验,画学态度却又在1920年之后产生激变,也因此固化为为传统文人画激烈辩护者的历史角色。本文即由此切入,探讨这种转变背后的历史动因,以及陈师曾在中国绘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的历史定位及其所面对的时代命题与自我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曾 读画图 西学 文人画的价值
原文传递
早期《申报》广告在传播西学方面的媒介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儒年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31-34,共4页
文章通过对早期《申报》广告内容的分析 ,指出了早期《申报》广告是传播西方科学技术 ,城市交通、卫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文化艺术的媒介 ,评价了在中国迈入近代社会的初期 ,国人急需接触和学习西学时 ,早期《申报》
关键词 《申报》 广告 西学传播 媒介作用 中国近代化
下载PDF
清末科举革废对书院改革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兵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88,共5页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职能的书院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于是仿照西方近代教育体制改革书院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书院改革的进程及其实际效果都受制于科举制度的改革。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止,不但加快了书...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职能的书院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于是仿照西方近代教育体制改革书院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书院改革的进程及其实际效果都受制于科举制度的改革。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止,不但加快了书院改革的进程,而且推动了始于1901年的书院改革的最终完成,从而使作为制度层面存在的书院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清末 教育体制改革 科举制度 近代化进程 1905年 1901年 主要职能 科举人才 社会共识 西方近代 实际效果 中国历史 制度层面
原文传递
明末至晚清传统书目与新学书目对西学的认知及差异
13
作者 谢贵安 程洋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明末至晚清,受时代变迁和学术变化的影响,出现了传统书目与新学书目两种目录学著作。两种书目对西书均有著录,并通过提要等方式评判西书,尤其重视对科技类、宗教类和史地类西书的讨论,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对科技类西书都较为赞赏... 明末至晚清,受时代变迁和学术变化的影响,出现了传统书目与新学书目两种目录学著作。两种书目对西书均有著录,并通过提要等方式评判西书,尤其重视对科技类、宗教类和史地类西书的讨论,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对科技类西书都较为赞赏,但传统书目多注重其实用性,新学书目更注重其科学性;对宗教类西书的评述都有否定之词,但传统书目多措辞激烈,新学书目则更为理性。和传统书目相比,新学书目更加重视史地、政法类西书的著录,其评语多涉及对国家、民族问题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世界眼光。传统书目作为专制文化与学术体系下的产物,多在实用价值层面上肯定西书,新学书目则将自身的政治诉求贯穿于西书评述之中,有着不同于传统书目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清代 传统书目 新学书目 西学
下载PDF
西学新知与历算传统的再发现--政治文化视域下明清士人对《周髀算经》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55,共13页
明末欧洲数学传入中国后,明清士人就将其用作研究传统数学文本的工具。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最古老的历算典籍《周髀算经》,以此来探求中西数学之间的关联。徐光启基于欧洲几何学,对勾股术进行了最早的反思。康熙皇帝和清初数学家梅文... 明末欧洲数学传入中国后,明清士人就将其用作研究传统数学文本的工具。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最古老的历算典籍《周髀算经》,以此来探求中西数学之间的关联。徐光启基于欧洲几何学,对勾股术进行了最早的反思。康熙皇帝和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对传统数学文本、尤其是对《周髀算经》产生兴趣,有政治史和文化史的深层原因。《周髀算经》还引起了传教士的注意,像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1665—1741)和宋君荣(1689—1759)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关注,影响了伏尔泰对中国历史的看法。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定位与解读传统典籍,一直是自明清西学传入以来国人试图解决的问题之一。《周髀算经》在明清的际遇,可以作为文化交融绝佳的例证,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文化史乃至政治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髀算经》 传统数学 西学
原文传递
西学东渐与近代知识体系的展开——以西周的“学”“术”及“科学”为中心
15
作者 沈国威 《当代外语研究》 2024年第2期5-22,69,F0003,共20页
史称西学东渐的西学,其本身由16世纪起到19世纪末也经历了质的分化与重组。其中由术到学,即近代科学的成立是最重要的变化。学科名称及指称内容的种种蜕变可以从西方19世纪的百科全书及语文词典中寻得踪迹。对于变化发展中的西学,东方... 史称西学东渐的西学,其本身由16世纪起到19世纪末也经历了质的分化与重组。其中由术到学,即近代科学的成立是最重要的变化。学科名称及指称内容的种种蜕变可以从西方19世纪的百科全书及语文词典中寻得踪迹。对于变化发展中的西学,东方的接受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历尽艰辛。日本明治启蒙家西周的《百学连环》(1871~1873)是一次重要的挑战。在《百学连环》中多达1851组的对译词或定义诠释,展示了西周对西方相关概念的理解,其中一部分译词极大地影响了东方后续的西学接受。本文以“学science”与“术art”为切入点,分析西周对西方学问体系的独特把握,进而具体阐述西周对东亚近代学术展开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文学 科学 技术 艺术
原文传递
论曾纪泽的外交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鹏程 谭扬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1-55,共5页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中西文化是曾纪泽外交思想的源泉。他是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外交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发展的方向。中俄谈判和中法交涉无疑体现了他的外交思想。他既不同于主和派 ,又不同...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中西文化是曾纪泽外交思想的源泉。他是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外交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发展的方向。中俄谈判和中法交涉无疑体现了他的外交思想。他既不同于主和派 ,又不同于主战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纪泽 近代外交 主和派 主战派 交涉 外交思想 外交家 中国外交 代表人物 中俄
下载PDF
铸鼎象物:晚清“西儒会融”与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生成
17
作者 李九如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5,共9页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其物质媒介维度。从铸鼎象物的传说,到礼乐制度对艺术媒介的强调,经由宋明理学、心学影响下的物质面向,再到晚清因西方冲击而突出的器物/技术式“唯物主义”,构成了一个绵延的媒介思想谱系,它同时勾连着儒家的情动...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其物质媒介维度。从铸鼎象物的传说,到礼乐制度对艺术媒介的强调,经由宋明理学、心学影响下的物质面向,再到晚清因西方冲击而突出的器物/技术式“唯物主义”,构成了一个绵延的媒介思想谱系,它同时勾连着儒家的情动政治追求。在儒家媒介思想下,晚清文化精英接触了光学媒介机器后,形成了以视觉政体、统觉媒介和情动政治为核心理念的(类)电影媒介观念,它从属于儒家的根本关注:个人主体性的达成和共同体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西学 媒介 电影观念
原文传递
从“新儒家哲学”看“新文科建设”与“西学”资源问题
18
作者 黄玉顺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
“新文科”与“儒家哲学”两者的汇聚点,就是“新儒家哲学”。存在着三种不同含义的“新儒家哲学”,即宋明新儒家哲学、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哲学和21世纪的当代新儒家哲学。它们都进行了传统哲学的转化和发展,即都进行了某种意义的“新... “新文科”与“儒家哲学”两者的汇聚点,就是“新儒家哲学”。存在着三种不同含义的“新儒家哲学”,即宋明新儒家哲学、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哲学和21世纪的当代新儒家哲学。它们都进行了传统哲学的转化和发展,即都进行了某种意义的“新文科建设”。就其学术资源来看,其共性是:它们都汲取了某种“西学”资源。具体来说,宋明新儒家汲取了“西天取经”意义上的“西学”资源,即佛学;而现当代新儒家汲取了“西学东渐”意义上的“西学”资源,即西方哲学。因此,在思想学术资源这个问题上,“新文科建设”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应当是:在保持文化主体性、“中国性”的前提下,积极地吸纳“西学”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新儒家哲学 西学
下载PDF
与日本学人交游下的叶德辉学术思想新发展
19
作者 向铁生 王子悦 《图书馆》 2024年第6期98-102,111,共6页
与日本学人交游对叶德辉学术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一改以往顽固不化、沉溺书海的晚清“遗老”形象,积极与外界交流,开阔了眼界,善于接受并化用外界的新事物。叶德辉学术思想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重视日本汉籍搜集刊刻、吸纳考订日... 与日本学人交游对叶德辉学术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一改以往顽固不化、沉溺书海的晚清“遗老”形象,积极与外界交流,开阔了眼界,善于接受并化用外界的新事物。叶德辉学术思想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重视日本汉籍搜集刊刻、吸纳考订日本学人版本学成果、文字学思想新发展、主动了解西学新思想、积极探索海外文化传播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人 学术交流 叶德辉 西学
下载PDF
儒学复兴与西学的充分中国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庆中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13,共4页
今天所谓的近代儒学的衰落,是理学的衰落。儒学复兴的条件是新的思想文化资源,途径是回归、开发原典。在近代中国,构成人之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在发生着变化,儒学必须适应这个变化。儒学的当代复兴与"西学的充分中国化"的关... 今天所谓的近代儒学的衰落,是理学的衰落。儒学复兴的条件是新的思想文化资源,途径是回归、开发原典。在近代中国,构成人之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在发生着变化,儒学必须适应这个变化。儒学的当代复兴与"西学的充分中国化"的关系很值得思考。因此,学习西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西学充分中国化"的途径,将是儒学复兴的根本任务之一。儒学复兴需要资源———充分中国化的西学。儒学复兴的途径还应该是"回归原典"。"回归"就是透过对这些原典的新诠释,重新理解历史与现实之交会的当下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复兴 西学 中国化 原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