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海西部围区中特提斯东延通道问题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周蒂
颜佳新
丘元禧
陈汉宗
孙珍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地质系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9-477,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课题(G2000046702)
国家专项(2001DIA50041)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117-05)
-
文摘
通过对南海西部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编制了该区T2,T13,T23,T33,J1-J2,J3-K1共6个时段的岩相古地理简图,根据其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岩相特征,讨论了尚存争议的中特提斯进入南海的通道问题.实际资料表明,黑水河盆地在三叠纪受印支运动影响完成了从海到陆的过程,之后不再出现海相沉积,中特提斯不可能从红河裂谷带进入南海.在新加坡所见的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浅海至陆相沉积代表古特提斯的残余海,到中侏罗世完全消失.早侏罗世时期在印支半岛南部出现的近南北走向的海湾可能经过泰国湾与当时的滇缅海相通;但是这个海湾浅而短暂,滇缅海能否从这里进入南海值得怀疑,更不可能是中特提斯的通道.在南海西部围区,迄今已证实的中生代洋壳碎片(蛇绿岩套)和深海沉积仅见于南部Woyla-Maratus-Lupar一线及其附近.这套延伸2 000余km,从洋壳、深海到浅海岩相齐全的岩石所代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纪世大洋应是中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中特提斯东延而最可能是走南路,即从班公-怒江带南下之后,经Woyla线穿过苏门答腊岛,绕加里曼丹岛南缘到Maratus线,向北再经沙巴到Lupar线,在沙捞越北部或纳土纳岛附近进入南海.
-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中特提斯
中生代
南海西部围区
-
Keywords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Meso-Tethys
Mesozoic
western environ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
分类号
P736.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534.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