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肌电的人体背部负重行走肌肉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宋海燕 张建国 +1 位作者 王珺 王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6-430,共5页
通过研究人体双肩背部负重行走时躯干及下肢主肌肉群表面肌电信号,探讨人体肌肉功能状态和疲劳特性,为改进负重方式、负重方法、背包性能、背包设计以及更加符合人体工效学的负重系统提供依据。测试20名实验对象颈肩部、背腰部及腿部主... 通过研究人体双肩背部负重行走时躯干及下肢主肌肉群表面肌电信号,探讨人体肌肉功能状态和疲劳特性,为改进负重方式、负重方法、背包性能、背包设计以及更加符合人体工效学的负重系统提供依据。测试20名实验对象颈肩部、背腰部及腿部主肌肉群在双肩背不同负重载荷下行走的表面肌电信号,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其频域评价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负重的增加,男性受试者斜方肌MPF下降最为显著、最易疲劳,女性受试者颈伸肌MPF下降最为显著、最易疲劳,且当负重达到一定重量时表面肌电信号出现显著差异(P<0.05),男性双肩背负重上限值为自身体重的12%,女性双肩背负重上限值为自身体重的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负重行走 肌肉 疲劳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钢板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Sander Ⅲ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章浩伟 吕琳 +4 位作者 裴潇倜 黄鹏杰 孙万驹 倪明 祝晓忠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505-510,共6页
提出并分析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完整下肢骨骼-肌肉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Sanders III型跟骨骨折模型并模拟固定,用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骨折。评估该模型在静... 提出并分析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完整下肢骨骼-肌肉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Sanders III型跟骨骨折模型并模拟固定,用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骨折。评估该模型在静态站立和行走状态(足跟着地期、站立中期和推离期)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跟骨的应力集中于骨折端、跟骨与跟腱连接处,峰值为96.92 MPa。内固定的应力集中于钢板螺钉与载距突和跟骨结节接触位置,峰值为883.20 MPa。后关节面位移、Bohler角和Gissane's角均维持较好。桡骨远端钢板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体现微创原则,操作简单,术后可以早期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两点固定 拉力钉 负重行走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基于受力特性的青年人群负重行走疲劳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向颖 谌玉红 +1 位作者 周前祥 李晨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负重行走过程中肩、腰、背部位的受力特点及分布规律,同时根据受力规律探索一种建立人体负重行走的动态疲劳模型,为负重行走任务设计及背包工效仿真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采集到的肩、腰、背部的压力数据进行平均化处理,找... 目的探讨人体负重行走过程中肩、腰、背部位的受力特点及分布规律,同时根据受力规律探索一种建立人体负重行走的动态疲劳模型,为负重行走任务设计及背包工效仿真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采集到的肩、腰、背部的压力数据进行平均化处理,找出其各个部位的受力特点与规律,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以志愿者主观感受值为因变量,时间及压力在时间上的累积量(即力的冲量I=Ft)为自变量的疲劳模型。结果负重情况下志愿者肩、腰、背的受力均表现为一侧大,另一侧小。根据此特性将志愿者肩、腰、背受力大一侧和受力小一侧各归为一类,然后建立其疲劳模型。结论人体在负重行走过程中肩、腰、背的受力是不对称的并且差异很大。通过受力规律建立的多元化疲劳模型线性拟合度很高,且避免了将疲劳模型单一化,其对负重行走任务设计及背包工效的仿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行走 受力特性 冲量 疲劳模型
下载PDF
双肩背负系统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露芳 王豪杰 唐智川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1-646,共6页
目的研究人体在进行双肩背部负重行走时,不同实验组合下背部主肌肉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和主观疲劳评价,探讨人体肌肉功能状态和疲劳特性。方法于2017年10—12月,选择1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双肩背负作业实验,受测者分别在不同肩带宽度、... 目的研究人体在进行双肩背部负重行走时,不同实验组合下背部主肌肉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和主观疲劳评价,探讨人体肌肉功能状态和疲劳特性。方法于2017年10—12月,选择1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双肩背负作业实验,受测者分别在不同肩带宽度、不同背负重量以及不同腰垫软硬度组合下行走,共需完成12组实验,每组持续时间15min,工间休息时间为30min。而后,分别测定他们在实验过程时上斜方肌(UT)、竖脊肌(ES)的表面肌电信号及完成每组实验间休息时的主观疲劳评价,对其时域评价指标(平均振幅,aEMG)与频域评价指标(中位频率,MF)以及主观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负重大小和肩带宽度对人体疲劳程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垫软硬程度的变化对于人体疲劳程度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大小与肩带宽度的组合具有交互效应(P〈0.01),负重大小与肩带宽度、腰垫软硬3者的组合不具有交互效应(P〉0.05)。对于背包背负系统而言,10%重量、50mm宽度肩带的背负组合是缓解疲劳效果最好的组合。主观测试表明受试者主观感受肌肉疲劳度也与重量宽度相关,与肌电实验结果一致。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在进行双肩背负行走时,使用10%重量与50mm宽度肩带的组合有利于缓解肌肉疲劳,双肩背负行走更易引起竖脊肌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负重行走 肌肉 背负系统
原文传递
走跑运动能量消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邱凌 张培珍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第9期6-9,共4页
能量代谢是人类活动的实质,对成年人而言,能量摄入值与消耗值需要维持一定的平衡,否则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静坐少动生活方式给大众的健康带来不少危害。运动对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积极的作用,运动... 能量代谢是人类活动的实质,对成年人而言,能量摄入值与消耗值需要维持一定的平衡,否则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静坐少动生活方式给大众的健康带来不少危害。运动对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积极的作用,运动和能量消耗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研究对生活中常见的走和跑运动能量消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指导人们运动,提供优化建议和改善大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走跑 跑台走跑 负重步行 能量消耗
下载PDF
负重步行对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覃俊妮 赵荣 席祖洋 《巴楚医学》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负重步行对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将54例心功能Ⅰ—Ⅱ级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第1天步行设为对照组,第2天负重5kg步行(模拟买菜)设为观察组,观测两组不同时段心率、收缩压和心肌耗氧量情况。结果:对... 目的:探讨负重步行对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将54例心功能Ⅰ—Ⅱ级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第1天步行设为对照组,第2天负重5kg步行(模拟买菜)设为观察组,观测两组不同时段心率、收缩压和心肌耗氧量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T_1到T_5时段心率、收缩压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在T_2、T_3、T_4、T_5时段,负重步行组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T_4时段到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_3和T_4时段,负重步行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且在T_4时段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步行组各时段的心肌耗氧量两两比较显示,T_0与T_2—T_5、T_1与T_3—T_5及T_2与T_3—T_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可根据心肌耗氧量调整心功能Ⅰ—Ⅱ级患者的活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步行 心功能 心肌耗氧量
下载PDF
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俊邑 赵毅阳 +3 位作者 张豪 杨杰 陈奇 袁博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2期96-106,共11页
介绍了国内外负重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和康复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指出了优化行走步态、实现外骨骼机器人的轻量化、实现人的神经系统与外骨骼机器人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增强续航能力是未来助行... 介绍了国内外负重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和康复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指出了优化行走步态、实现外骨骼机器人的轻量化、实现人的神经系统与外骨骼机器人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增强续航能力是未来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行 外骨骼机器人 负重助行外骨骼机器人 康复助行外骨骼机器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