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蟛蜞菊根分泌物的异种克生作用及初步分离 被引量:36
1
作者 曾任森 林象联 +1 位作者 谭惠芬 曾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1-56,共6页
蟛蜞菊根分泌物的异种克生作用及初步分离曾任森,林象联,谭惠芬,曾强(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室,广州510642)(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AllelopathicEffectsandPrelimin... 蟛蜞菊根分泌物的异种克生作用及初步分离曾任森,林象联,谭惠芬,曾强(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室,广州510642)(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AllelopathicEffectsandPreliminaryIsolationofR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ELOPATHY wedelia CHINENSIS root exudates.
下载PDF
夏季高光下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变红的生理功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莉英 孙兰兰 +2 位作者 舒展 李伟华 彭长连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是世界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种之一,现已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为分布,并造成危害。我们对其野外种群的观察发现,在夏季光照强烈的生境中,其叶片常常有变红的现象。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从叶片花色素苷... 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是世界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种之一,现已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为分布,并造成危害。我们对其野外种群的观察发现,在夏季光照强烈的生境中,其叶片常常有变红的现象。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从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入手,探讨了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变色的原因及其生理功能。结果表明,红叶中的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绿叶(P<0.05),夏季高光照诱导的花色素苷的积累是叶片由绿色变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花色素苷含量较高,红叶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在甲基紫精(MV)光氧化处理过程中,红叶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分别下降了28.2%和79.1%,显著低于绿叶的下降幅度(70.9%和93.8%)。这一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在夏季遭受强光胁迫时,叶片由绿色变为红色增强了对氧化逆境的耐受能力,而相同环境下的本地蟛蜞菊(W.chinensis)并没有叶片变红的现象,暗示这可能是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抵御和适应夏季高光的一种特殊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delia trilobata 花色素苷 甲基紫精 光氧化 叶绿素荧光 适应机制
下载PDF
植物超弱发光的探测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维江 邢达 +1 位作者 谭石慈 韩俊英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7-430,共4页
采用超弱发光图像探测系统对蟛蜞菊、千日红花蕾、翠菊等植物样品进行了自发的和光诱导的超弱发光图像探测 ,对大花紫薇叶片的延迟发光进行了初步的光谱探测。结果表明 :植物自发发光与延迟发光的强度及其分布是有区别的 ,自发发光强度... 采用超弱发光图像探测系统对蟛蜞菊、千日红花蕾、翠菊等植物样品进行了自发的和光诱导的超弱发光图像探测 ,对大花紫薇叶片的延迟发光进行了初步的光谱探测。结果表明 :植物自发发光与延迟发光的强度及其分布是有区别的 ,自发发光强度远小于延迟发光强度 ;与有丝分裂和生长代谢有关的植物超弱发光在光诱导下得以加强 ;千日红花蕾的延迟发光遵循双曲线衰减规律 ,说明生物光子具有一定的相干性 ;叶片的延迟发光光谱比离体叶绿素荧光光谱复杂 ,延迟发光光谱包含有更多的生理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弱发光 图像探测 植物样品
原文传递
遮荫对南美蟛蜞菊、蟛蜞菊及其自然杂交种叶片显微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易立 胡晓颖 +3 位作者 韦霄 叶万辉 曹洪麟 沈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6,3,共9页
利用JSM-6360LV型扫描电镜和JEM-1010型透射电镜,观察了南美蟛蜞菊、蟛蜞菊及其自然杂交种新近成熟和老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遮荫后该杂交种与其亲本新近成熟叶片均表现为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叶片总厚度及上下表... 利用JSM-6360LV型扫描电镜和JEM-1010型透射电镜,观察了南美蟛蜞菊、蟛蜞菊及其自然杂交种新近成熟和老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遮荫后该杂交种与其亲本新近成熟叶片均表现为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叶片总厚度及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叶绿体肿胀变形,基粒片层垛叠程度增加,淀粉粒增多变大;遮荫后杂交种老熟叶片总厚度及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增加,入侵种的下表皮厚度及本地种的上表皮厚度增加,叶绿体超微结构在遮荫后均出现严重损伤,基粒片层类囊体结构边缘溶解等。说明三种蟛蜞菊属物种及各物种不同叶龄叶片对弱光条件的响应存在差异;杂交种叶片显微及超微结构在不同光照下的变化介于亲本之间,对遮荫环境能较好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属 自然杂交种 遮荫 叶片解剖结构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下载PDF
ent-Kaurane diterpenoids from the plant Wedelia trilobata 被引量:5
5
作者 Bing-Ji Ma Chun-Nan Wen +3 位作者 Yuan Gao Fu-Cai Ren Fei Wang Ji-Kai Liu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CAS 201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Four new ent-kaurane diterpenoids,namely,3α-tigloyloxypterokaurene L_(3)(1),ent-17-hydroxy-kaura-9(11),15-dien-19-oic acid(2),and wedelobatins A(3)and B(4),together with 11 known ent-kaurane diterpenoids(5-15),were i... Four new ent-kaurane diterpenoids,namely,3α-tigloyloxypterokaurene L_(3)(1),ent-17-hydroxy-kaura-9(11),15-dien-19-oic acid(2),and wedelobatins A(3)and B(4),together with 11 known ent-kaurane diterpenoids(5-15),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Wedelia trilobata.All the structures of 1-15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kaurane diterpenoids wedelia trilobata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三裂叶蟛蜞菊、蟛蜞菊及其杂交种对模拟极端高温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宋莉英 刘昭弟 +3 位作者 李晓娜 肖雨沙 陈秀清 林益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天然杂交能够改变外来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并提高外来种的入侵能力,甚至使其演变为入侵种。目前有研究发现,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与其本地同属近缘种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发生了杂交。为进一步探讨该杂交种在极端... 天然杂交能够改变外来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并提高外来种的入侵能力,甚至使其演变为入侵种。目前有研究发现,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与其本地同属近缘种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发生了杂交。为进一步探讨该杂交种在极端高温下的入侵潜力和扩散趋势,本研究从植物的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3个方面对3种蟛蜞菊属植物在模拟极端高温(40/35℃处理28 d)下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如下,(1)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对高温的耐受性最强,经高温处理后其净光合速率(P_n)、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分别下降了52.23%和23.09%,其生物量(0.43 g?ind^(-1))显著高于本地蟛蜞菊(0.20 g?ind^(-1))。(2)本地蟛蜞菊对高温最为敏感,处理7 d后即表现出生长受到抑制,高温处理后P_n和F_v/F_m的降幅最大,分别为84.09%和68.05%。(3)杂交种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性,处理14 d后开始表现出生长受到抑制,经高温处理后P_n和F_v/F_m分别下降74.43%和52.90%,其生物量(0.38 g?ind^(-1))介于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和本地种蟛蜞菊之间。以上结果表明,杂交种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介于两亲本之间。由于杂交种对高温的耐受性强于本地种,在未来极端暖事件频发的背景之下,杂交种的扩散可能会对本地蟛蜞菊种群的生存构成进一步的威胁,应当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属 杂交 极端高温 入侵力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Stucture Elucidation of Diterpenes from Wedelia prostrata and Their Cytotoxicity Activities
7
作者 CHEN Qing LIN Jianhong +1 位作者 ZHAO Dan ZHU Xu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92-796,共5页
In this paper, a new diterpene together with seven known diterpenes was isolated from Wedelia prostrata.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via 1D and 2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tech- ... In this paper, a new diterpene together with seven known diterpenes was isolated from Wedelia prostrata.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via 1D and 2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tech- niques and mass spectrometry and identified to be 3a-phenylpropionoyloxy-ent-kaur-16-en-oic acid(l). The isolated diterpen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cytotoxicity activities via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 mide(MTT) ass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ounds 1, 2, 3, 4 and 6 exhibit different levels of cytotoxic activities. Especially, compound 2 shows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toward HeLa and A549 cell lines(IC50=6.14 and 8.76 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delia prostrata 3a-Phenylpropionoyloxy-ent-kaur-16-en-oic acid Chemical constituent Cytotoxicityactivity
原文传递
New ent-kaurane diterpenes with chiral epoxyangelate moieties from Wedelia prostrata
8
作者 Zhongnan Wu Yubo Zhang +7 位作者 Wen Li Nenghua Chen Qianwen Niu Yingying Li Qingguo Li Dan Yang Yaolan Li Guocai W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51-453,共3页
Four new ent-kaurane diterpenes with chiral epoxyangelate moieties, (2′R,3′R)-3 a- (2′,3′-epoxyangeloyloxy)-kaur-16-en-19-oic acid (1), (2′S,3′S)-3 a- (2′,3′-epoxyangeloyloxy)-kaur-16-en-19-oic acid (2), (2′... Four new ent-kaurane diterpenes with chiral epoxyangelate moieties, (2′R,3′R)-3 a- (2′,3′-epoxyangeloyloxy)-kaur-16-en-19-oic acid (1), (2′S,3′S)-3 a- (2′,3′-epoxyangeloyloxy)-kaur-16-en-19-oic acid (2), (2′S,3′R)-3 a- (2',3'-epoxyangeloyloxy)-kaur-16-en-19-oic acid (3) and (2′R,3′S)-3α- (2′,3'-epoxyangeloyloxy)-kaur-16-en-19-oic acid (4), along with eight known diterpenes (5-12), were isolated from Wedelia prostrata.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the new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ECD calculations and chemical methods. All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cytotoxicity activities on human HepG-2 cells,with IC_(50) values of 11.72 ±0.22 μmol/L to 54.75±1.12 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delia prostrata CHIRAL epoxyangelate MOIETIES ENT-KAURANE DITERPENES ABSOLUTE configuration CYTOTOXICITY activities
原文传递
三裂叶蟛蜞菊中氨基酸成分和矿物元素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聂利华 梁锦丽 江贵波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9年第6期53-56,共4页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蟛蜞菊这一中草药资源,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矿物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蟛蜞菊中富含多种成分的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且含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蟛蜞菊这一中草药资源,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矿物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蟛蜞菊中富含多种成分的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且含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钙、镁、铁、锰、锌、铜和硒等矿物元素;蟛蜞菊中高含量的氨基酸成分及矿物元素与其多种生理、药理活性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 氨基酸 矿物元素
下载PDF
Impact of Sphagneticola trilobata on Plant Diversity in Soils in South-East Viti Levu, Fiji
10
作者 Apaitia R. Macanawa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年第6期635-642,共8页
Wedelia (Sphagneticola trilobata (L.) Prusk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dominant invasive plant species in Fiji. However, the soil seed bank of its monospecific stand and its ability to reproduce by seed is relat... Wedelia (Sphagneticola trilobata (L.) Prusk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dominant invasive plant species in Fiji. However, the soil seed bank of its monospecific stand and its ability to reproduce by seed is relatively unknown. A soil seed bank study was undertaken in a monospecific stand ofS. trilobata in Sawani, Natavea and Wainivesi in south-east Viti Levu, Fiji in March 2012.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within 1.0 m2 quadrat taken at 10 spots in each of the study areas and spread thinly over a base of Yates Thrive Premium potting mix in seedling trays and placed in a glasshouse at Koronivia Research Station, Fiji. A total of 23, 26 and 33 plant species were found in the soil seed bank in Wainivesi, Sawani and Natavea respectively which may have succumbed to S. trilobata invasiability. There were ca. 3,800 (17%), 2,100 (11%) and 2,600 (6%) germinable S. trilobata seeds-m-2 in the soil seed bank in Wainivesi, Sawani and Natavea areas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S. trilobata seeds may have a role in the spread of the invasive species in Fiji and movement of soil to S. trilobata free areas should be restri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agneticola trilobata wedelia Fiji soil seed bank QUADRAT invasive.
下载PDF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66
11
作者 吴彦琼 胡玉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34-2339,共6页
对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3种植物都具有较强的 CO2 固定能力 ,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峰值达 2 2 .1μm ol/ (m2 · s) ,高于裂叶牵牛 (17.2 μmol/ (m2 · s) )和五爪金龙 (18... 对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3种植物都具有较强的 CO2 固定能力 ,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峰值达 2 2 .1μm ol/ (m2 · s) ,高于裂叶牵牛 (17.2 μmol/ (m2 · s) )和五爪金龙 (18.6 μmol/ (m2 · s) ) ;(2 ) 3种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 ,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与蒸腾速率相似 ,在中午前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3)暗呼吸速率曲线呈单峰型 ,在中午时出现高峰 ,暗呼吸速率大小次序为 :五爪金龙 >裂叶牵牛 >南美蟛蜞菊。(4 )南美蟛蜞菊的光饱和点为 15 31μm ol/ (m2· s) ,光补偿点为 2 0 .0 μmol/ (m2· s) ,而裂叶牵牛的光饱和点 114 6 μmol/ (m2· s) ,光补偿点39.3μmol/ (m2· s) ;五爪金龙的光饱和点 12 6 1μmol/ (m2· s) ,光补偿点 4 4 .1μm ol/ (m2· s) ,3种植物都表现为喜阳植物的特性 ,且对弱光条件的适应力也较强 ,其中尤以南美蟛蜞菊的有效光合辐射范围最广 ,光量子利用效率较高 ,具有很强忍耐强光及适应阴生环境的能力。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南美蟛蜞菊生长迅速、生产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
下载PDF
三裂叶蟛蜞菊对花生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机理 被引量:39
12
作者 聂呈荣 曾任森 +3 位作者 黎华寿 任永浩 黄京华 程莉琼 《花生学报》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L.)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杂草和园林绿化植物。本文研究了三裂叶蟛蜞菊水提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一些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各器官水提液浸种显著降低了萌发花生种子过氧化物酶... 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L.)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杂草和园林绿化植物。本文研究了三裂叶蟛蜞菊水提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一些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各器官水提液浸种显著降低了萌发花生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提高了质膜透性,进而使萌发花生种子的活力和呼吸速率显著降低。其中三裂叶蟛蜞菊根、茎、叶和全植株水提液使萌发花生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2.80%、39.48%、32.37%和34.40%,使脂肪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1.19%、26.69%、24.15%和22.88%。在花生植株幼苗生长过程中,喷淋三裂叶蟛蜞菊各器官水提液极显著地降低了花生根系干物重、单株根瘤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重;其中三裂叶蟛蜞菊叶水提液分别使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重降低31.95%、32.65%和37.93%。喷淋三裂叶蟛蜞菊各器官水提液还极显著地抑制了花生氮素代谢中两种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使叶片全氮含量有所下降。三裂叶蟛蜞菊各部分水提液对萌发花生种子化感作用的大小顺序是:茎>叶>全株>根系;而对花生幼苗,化感作用的大小顺序则是:叶>茎>全株>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化感作用 三裂叶蟛蜞菊 生化机理 生理机理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从引进到潜在入侵的植物——南美蟛蜞菊 被引量:50
13
作者 吴彦琼 胡玉佳 廖富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3-418,共6页
对南美蟛蜞菊的起源与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途径进行介绍。通过分析其潜在危害,认为南美蟛蜞菊是潜在入侵危险的植物,并进一步探讨了对南美蟛蜞菊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通过探讨其它有害入侵种外来物种的防治经验,建议合理管... 对南美蟛蜞菊的起源与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途径进行介绍。通过分析其潜在危害,认为南美蟛蜞菊是潜在入侵危险的植物,并进一步探讨了对南美蟛蜞菊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通过探讨其它有害入侵种外来物种的防治经验,建议合理管理南美蟛蜞菊以减少或避免这样的损失;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化学防除方法;另外,要加强其生物学生态特性及适应原理的研究,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南美蟛蜞菊 利用 预防控制
下载PDF
蟛蜞菊水抽提物的生化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曾任森 林象联 骆世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6-30,共5页
蟛蜞菊群落中很少有其它杂草。本研究证实了蟛蜞菊水抽提物对萝卜、绿豆、黄瓜、水稻4种植物幼苗生长和水稻种子萌发的生化他感作用,与对照的7种植物水抽提物比较,蟛蜞菊的生化他感作用最强。另外,蟛蜞菊水抽提物对大画眉草、空心... 蟛蜞菊群落中很少有其它杂草。本研究证实了蟛蜞菊水抽提物对萝卜、绿豆、黄瓜、水稻4种植物幼苗生长和水稻种子萌发的生化他感作用,与对照的7种植物水抽提物比较,蟛蜞菊的生化他感作用最强。另外,蟛蜞菊水抽提物对大画眉草、空心莲子草2种杂草茎节萌发和幼苗生长有生化他感作用。在高浓度下对蟛蜞菊本身茎节萌发和幼苗生长有自毒作用。在根、茎、叶、花、总植株5种水抽提物中,生化他感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叶>茎>花>总植株>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他感作用 蟛蜞菊 水抽提物
下载PDF
干旱和复水对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5
作者 宋莉英 孙兰兰 +3 位作者 舒展 曾伟 李伟华 彭长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13-3721,共9页
选取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及其本地近缘种蟛蜞菊(W.chinensis)为实验材料,比较干旱和复水后二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对干旱的响应和生态适应性。结果发... 选取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及其本地近缘种蟛蜞菊(W.chinensis)为实验材料,比较干旱和复水后二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对干旱的响应和生态适应性。结果发现,在自然干旱处理过程中,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与本地种蟛蜞菊相比土壤含水量下降较快,对它们叶片气孔形态的比较发现,干旱胁迫11d后三裂叶蟛蜞菊叶片气孔开度明显大于蟛蜞菊,这可能是导致其失水较快的原因之一。干旱胁迫11d后三裂叶蟛蜞菊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了43.8%,而蟛蜞菊只降低了3.7%;同时,与蟛蜞菊相比,三裂叶蟛蜞菊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也表现出较大幅度的降低,说明三裂叶蟛蜞菊对干旱胁迫较敏感;但复水后,三裂叶蟛蜞菊能够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与本地种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入侵种在遭受干旱胁迫时提高了对其过量激发能的热耗散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还原酶(APX)的活性,保护光合机构少受不可逆的损伤,使其在干旱胁迫解除后光合功能得以迅速恢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容易受到水分条件的限制,它向干旱地区扩散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种 三裂叶蟛蜞菊 干旱和复水 叶绿素荧光 气孔
下载PDF
入侵物种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江贵波 曾任森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0-953,共4页
对华南地区重要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该物种的入侵机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裂叶蟛蜞菊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提取率为2.58‰(质量比)。以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3种杂草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 对华南地区重要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该物种的入侵机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裂叶蟛蜞菊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提取率为2.58‰(质量比)。以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3种杂草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活性。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的茎叶在密闭系统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的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49.1%、35.0%和27.3%,三叶鬼针草的分别比对照减少18.8%、20.9%和28.6%,青葙的分别比对照减少62.9%、21.2%和50.0%。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对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的幼苗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88.2%、58.3%和45.5%,三叶鬼针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8.6%、34.5%和71.4%,青葙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83.7%、51.5%和75.0%。结论:三裂叶蟛蜞挥发物具有化感作用,其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蟛蜞菊 入侵物种 挥发物 挥发油 化感作用
下载PDF
蟛蜞菊对花生和其它作物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聂呈荣 黎华寿 +2 位作者 黄京华 陈莉琼 洪明祺 《花生学报》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研究了蟛蜞菊对花生和水稻等作物生长及对花生、水稻、菜心、大豆、白菜等作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蟛蜞菊浸提液使植株变得矮小 ,生长缓慢 ,叶子枯黄 ,出现病斑和虫害 ;对作物种子的萌芽也具有抑制作用 ,使发芽势和发芽率降... 研究了蟛蜞菊对花生和水稻等作物生长及对花生、水稻、菜心、大豆、白菜等作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蟛蜞菊浸提液使植株变得矮小 ,生长缓慢 ,叶子枯黄 ,出现病斑和虫害 ;对作物种子的萌芽也具有抑制作用 ,使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 ,胚根和胚芽变短 ,甚至使种子腐烂。蟛蜞菊不同器官的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有相同的效果 ,但影响程度却各不相同 ,效果最明显的是叶片浸提液 ,其次是茎 ,再次为植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 化感作用 花生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三裂蟛蜞菊中的倍半萜内酯成分及其化感作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玉虎 刘梅芳 +1 位作者 凌铁军 魏孝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3-537,共5页
从外来种三裂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的全株中分离得到6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6-异丁酰基-三叶拉色芹内酯(1)、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2)、1β,9α-diacetoxy-4α-hydroxy-... 从外来种三裂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的全株中分离得到6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6-异丁酰基-三叶拉色芹内酯(1)、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2)、1β,9α-diacetoxy-4α-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3a)、1β,9α-diacetoxy-4α-hydroxy-6β-methacryl-oxyprostatolide(3b)、1β,4α-dihydroxy-9α-tigloyloxy-6β-methylpropanoylprostatolide(4a)、9α-angeloyloxy-1β,4α-dihydroxy-6β-methylpro-panoylprostatolide(4b)。除1和3a外,其余4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试验发现化合物1、2、3a和3b的混合物以及4a和4b的混合物对萝卜、小白菜和西红柿的幼苗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a和4b的混合物对咸水虾有较高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蟛蜞菊 倍半萜内酯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几种植物材料中总RNA的提取 被引量:31
19
作者 袁明珠 温柔 +9 位作者 刘吉升 掲英省 黎金花 尹汗萍 曾秋莲 龙刚 杨德华 刘海 黄胜琴 徐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85-292,共8页
用改良前后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Trizol法和CTAB-异硫氰酸胍法,从多糖和色素较少的豌豆、水稻、构树和华南蕨绿叶,色素较多的红绒球、蟛蜞菊和红背桂花叶,以及富含多糖的香蕉果肉等几种植物材料中提取RNA。发现一步法对豌豆、水稻和蟛... 用改良前后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Trizol法和CTAB-异硫氰酸胍法,从多糖和色素较少的豌豆、水稻、构树和华南蕨绿叶,色素较多的红绒球、蟛蜞菊和红背桂花叶,以及富含多糖的香蕉果肉等几种植物材料中提取RNA。发现一步法对豌豆、水稻和蟛蜞菊叶片总RNA的提取均有很好的效果。Trizol法也有好的效果,但如果提取缓冲液的pH达6.0,提取的RNA便有DNA的污染,且该污染随pH增加而增加。对于富含多糖的香蕉果肉,一步法和CTAB异硫氰酸胍法的效果均不理想;改良后的一步法中增加了乙醚去除多糖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还提出了判断RNA的质量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蟛蜞菊 植物材料 果肉 豌豆 水稻 香蕉 多糖 效果 RNA
下载PDF
镉对南美蟛蜞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朱建玲 徐志防 +1 位作者 曹洪麟 叶万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7-660,共4页
镉(Cd)积累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对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产生诸多影响的环境胁迫因子,光合作用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植物对Cd胁迫的适应特性。通过对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 Hitchc.)生长过程不同... 镉(Cd)积累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对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产生诸多影响的环境胁迫因子,光合作用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植物对Cd胁迫的适应特性。通过对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 Hitchc.)生长过程不同程度的Cd胁迫处理,利用光合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技术,初步观测盆栽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的Cd对南美蟛蜞菊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质量分数与荧光特征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当土壤中Cd质量分数达到5mg·kg-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明显降低,但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幅较小,水分利用率WUE则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②随着土壤中Cd的增加,叶绿素a质量分数与叶绿素a/b降低,但叶绿素b变化不明显;③Cd质量分数达到2mg·kg-1时,初始荧光Fo与光化效率Fv/Fm变化明显,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量子效率ΦPSⅡ从Cd质量分数为0.5mg·kg-1起有明显变化。由此看出,Cd对叶绿素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其中光反应中心对Cd胁迫尤为敏感,叶片光合速率和光能转化效率的下降与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