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前右转组织方式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曲昭伟 金勇 +2 位作者 陈永恒 王殿海 魏巍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09,115,共5页
以可插车间隙理论和概率论为基础,建立了固定与可变交织区长度的提前右转组织方式下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与延长交织区所能够增加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提出了提前右转组织方式的适用条件。以平均延误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两种组织... 以可插车间隙理论和概率论为基础,建立了固定与可变交织区长度的提前右转组织方式下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与延长交织区所能够增加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提出了提前右转组织方式的适用条件。以平均延误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两种组织方式下右转机动车的运行效果,基于Webster信号配时方法,对实行提前右转方式的交叉口内直行和左转车流的通行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提前右转组织方式后交叉口直行和左转通行能力增加;在右转机动车提前右转能够满足通行能力时,提前右转可减小冲突区的面积,否则,可以通过延长交织区长度来增加通行能力,以减少右转车的平均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交叉口 交织区 提前右转 通行能力
下载PDF
2010HCM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晨静 荣建 冯星宇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首先以相同数据分别定量分析了2000版和2010版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中的交织速度和非交织速度计算模型,设计了不同交织区交通运行的组合条件,对2010版交织区速度计算模型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2010版美国《... 首先以相同数据分别定量分析了2000版和2010版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中的交织速度和非交织速度计算模型,设计了不同交织区交通运行的组合条件,对2010版交织区速度计算模型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2010版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对非交织车流运行速度计算存在重复折减,致使非交织车流运行速度预测过低,交织车流运行速度大于非交织车流运行速度,与实测运行特性不相符。在此基础上,对2010版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速度计算模型进行了探讨和改进,选取天津市卫昆立交桥交织区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交织区交通流运行状态调查,并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改进模型进行了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预测精度和特性描述上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织区 定性和定量分析 交织速度 非交织速度 通行能力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交织区运行分析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冯玉荣 杨少伟 +1 位作者 杨宏志 徐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4-143,158,共11页
为梳理高速公路交织区运行分析脉络,本研究以美国HCM2010、德国HBS2015、瑞典METKAP和周荣贵《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交织区运行分析方法为对象,分别从运行分析步骤、交织构型、运行分析模型和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及分级4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为梳理高速公路交织区运行分析脉络,本研究以美国HCM2010、德国HBS2015、瑞典METKAP和周荣贵《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交织区运行分析方法为对象,分别从运行分析步骤、交织构型、运行分析模型和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及分级4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然后以HCM2010交织区篇章案例2为例,选择流量比、汇出比、交织比、交织区长度和车道数为影响因素,对周荣贵方法和HCM2010方法通行能力的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实测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曲江互通交织区交通流数据,获取实际最大通行能力值,并与HCM2010方法和周荣贵方法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CM2010方法未考虑交织比且高估了流量比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周荣贵方法低估了流量比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交织比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因汇出比和汇入比的不同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与主交通流具有优先通行权规则不符。据此改进周荣贵方法通行能力模型,将模型中汇出比指标替换为交织比,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改进模型的流量比、交织比系数进行重新标定,拟合优度为0.96,表明该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点拟合程度较好。交织区交通流实测数据是建立运行分析模型的基础,数据库的大小及其精度影响模型的可信度,智慧交通能够实时精确采集交织区域的交通流参数,也可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及深度挖掘,是今后交织区运行分析数据采集方式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运行分析方法 对比研究 交织区 通行能力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编织物看湖湘地区秦汉时期编织技艺
4
作者 董鲜艳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纺织服饰文物,在出土的纺织服饰文物中除了有织造的纱、绢、纹绮、四经绞罗、经锦和锦面有大小绒圈并附有立体效果辅助的绒圈锦,另外还有一大类编织物。这类编织物作为纺织服饰的一部分,涵盖的内容...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纺织服饰文物,在出土的纺织服饰文物中除了有织造的纱、绢、纹绮、四经绞罗、经锦和锦面有大小绒圈并附有立体效果辅助的绒圈锦,另外还有一大类编织物。这类编织物作为纺织服饰的一部分,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编织技法也比较复杂。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编织物的整理研究,根据编织方法和编织类型的不同,结合文献资料记载将这些编织物分为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编织物和先秦时期湖湘地区楚墓出土编织物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结果可推测:在湖湘地区先秦时期的编织种类比汉代编织种类丰富,是因为随着编织技术的发展,斜编结构结合双层、重平、表里换层等方式,衍生出丰富且种类多样的编织技法,满足各种用途;斜绞复合结构沿袭了先秦时期的编织技术,广泛使用在服饰和生活应用中,斜绞复合结构在汉代大量使用的基础上,用于纱冠时对其进行髹漆,保证纱冠透气的同时又满足了形状的要求;绞编结构由于特有的功用在秦汉时期大量使用于鞋履的编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编织物 湖湘地区 编织技艺
下载PDF
中国式住居的织补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杰 邵磊 《时代建筑》 2006年第3期64-66,共3页
文章从城市的视角来讨论中国式居住的问题,提出当前城市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是城市片断的产生,而住区是这种片断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针对城市“片断化”的现象,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文章以“织补”为核心,提出“中国式住... 文章从城市的视角来讨论中国式居住的问题,提出当前城市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是城市片断的产生,而住区是这种片断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针对城市“片断化”的现象,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文章以“织补”为核心,提出“中国式住居”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片断 织补 住区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交织区运行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少伟 冯玉荣 +1 位作者 杨宏志 徐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103,139,共13页
交织区是高速公路系统的瓶颈路段,为给规划、设计、运营等各阶段选择科学合理的交织区运行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的分析,首先详细综述了交织区运行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理论解析法和微观交通仿真法的研究成果;然后探讨了各... 交织区是高速公路系统的瓶颈路段,为给规划、设计、运营等各阶段选择科学合理的交织区运行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的分析,首先详细综述了交织区运行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理论解析法和微观交通仿真法的研究成果;然后探讨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从交织区构型分类、交织区长度和宽度、影响因素选择及相关模型、服务水平指标及其分级4个方面的历史演变对回归分析法进行了评析,以间隙接受理论为例说明了理论解析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微观仿真法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指出了我国在高速公路交织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我国交织区运行分析现状和交通领域研究热点,探讨了高速公路交织区研究发展方向。结果表明:交织构型的划分趋向于单一化,有利于提高交织区运行分析模型的普适性;现有通行能力模型未考虑大型车比例和出入口匝道通行能力等影响因素;服务水平评价指标还需考虑交织区的紊乱程度。交织区数据采集方式、通行能力建模、服务水平评价标准、微观交通仿真、特殊交通运行环境下交织区运行分析、交织区运行分析应用研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综述 运行分析方法 交织区
原文传递
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换车道次数与车速、密度的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谢寒 蒋阳升 +1 位作者 蒋若曦 杜海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81,共7页
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换车道行为是通行能力损失的重要原因,常常导致降低道路的安全等级。以往研究证实换车道行为对交通流的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量化实证分析。通过对给定交通条件和道路条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路交织区4级服务水平上... 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换车道行为是通行能力损失的重要原因,常常导致降低道路的安全等级。以往研究证实换车道行为对交通流的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量化实证分析。通过对给定交通条件和道路条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路交织区4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状态(设计速度为60km/h,v/c值为0.81~1.0,密度≤42pcu/(km.ln))下的4个观测点的5min间隔内速度、换车道次数、密度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车道上换车道次数与速度和交通流密度之间的系列最优拟合模型,并将拟合效果与现有模型效果进行了比对,认为文中提出的拟合模型更适合描述4级服务水平上半部下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交通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车道次数 城市快速路 交织区 车速 车流密度
原文传递
基于回归分析的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赵靖 白玉 杨晓光 《城市交通》 2009年第5期85-90,共6页
针对以往交织区通行能力回归分析中缺乏较为通用的回归模型、导致模型设计盲目性较大的问题,以HCM2000中交织区通行能力建议值为基础,建立模型的基本形式。研究表明,双曲线模型可较好地描述交织区通行能力与交织区长度的关系,模型参数... 针对以往交织区通行能力回归分析中缺乏较为通用的回归模型、导致模型设计盲目性较大的问题,以HCM2000中交织区通行能力建议值为基础,建立模型的基本形式。研究表明,双曲线模型可较好地描述交织区通行能力与交织区长度的关系,模型参数可通过对交织区类型、交织流量比、交织区车道数和自由流车速等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经检验,模型拟合度为0.918,平均误差为4.4%,说明模型可用且准确性较高。将模型应用于天津市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中,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行能力 回归分析 交织区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高速公路交织区车辆轨迹预测
9
作者 殷子健 徐良杰 +2 位作者 刘伟 马宇康 林海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高速公路交织区复杂场景下的车辆轨迹预测对智能汽车的决策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交织区复杂交通流带来的轨迹预测实时性与精确性等挑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利用已有的高速公路直线段轨迹预测模型进行迁移学... 高速公路交织区复杂场景下的车辆轨迹预测对智能汽车的决策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交织区复杂交通流带来的轨迹预测实时性与精确性等挑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利用已有的高速公路直线段轨迹预测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训练,从而实现在交织区场景中更快速精准地轨迹预测.使用NGSIM(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数据集中的交织区轨迹数据,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在已充分训练的高速公路直线段模型基础上对交织区进行迁移学习,并采用时间序列滚动预测法逐帧精准预测轨迹.实验结果表明,横向和纵向行为预测准确率可达98.35%和93.01%,轨迹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2.04 cm.交织区迁移学习能够缩短61.1%的模型训练时间,同时提高预测准确率和模型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轨迹预测 迁移学习 交织区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滚动预测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交织区车道分配问题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安旭 赵靖 +1 位作者 马晓旦 夏晓梅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6-1659,1664,共5页
为探究交织区不同车道分配方案对系统产生的影响效果,在Nagel和Schreckenberg提出的NS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为三种不同换道区域定义了三种换道规则,建立针对交织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比交织区是否设置隔离带的两种车道分配情况下交... 为探究交织区不同车道分配方案对系统产生的影响效果,在Nagel和Schreckenberg提出的NS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为三种不同换道区域定义了三种换道规则,建立针对交织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比交织区是否设置隔离带的两种车道分配情况下交织区及非交织区分别进行了数值的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流量低时,两种措施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流量较高并且交织比不大时设置隔离带将减少系统拥堵及各流向车辆的行程时间。当交织区的长度在一定值内,设置隔离带的效果更好,且随着交织区长度的增加,设置隔离带而产生的优化效果也越来越小。交织区超过这个长度后两种措施效果差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织区 元胞自动机 换道规则 车道分配
下载PDF
先入后出型城市快速路匝道组合的最佳间距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代梅 陆键 +1 位作者 陆林军 沈超群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以上海市某先入后出型匝道组合为例,利用校验后的仿真软件TSIS研究了匝道间距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匝道间距的增加,交织区平均速度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匝道间距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内侧... 以上海市某先入后出型匝道组合为例,利用校验后的仿真软件TSIS研究了匝道间距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匝道间距的增加,交织区平均速度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匝道间距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内侧车道的影响。借助统计软件SPSS分析了主线设计速度分别为60、80、100 km/h时匝道间距、流量、汇入比、分流比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主线设计速度不同时,影响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因素也有所变化。根据定量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设计速度和交织区平均速度条件下的匝道间距,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值进行了修正,最终给出了合理的推荐值,并与《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中的推荐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定量统计模型计算值较为合理,且更加详细,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匝道最佳间距 统计建模 城市快速路 TSIS 交织区
原文传递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匝道联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学文 田傲霜 +1 位作者 王殿海 刘诗序 《交通与计算机》 2007年第6期4-7,共4页
以北京市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对分布密集的出入口匝道实施信号联动控制。为减少驶入与驶出车流间的交织冲突,保证快速路主线交通流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出出入口匝道信号联动控制方法。采用Vissim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 以北京市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对分布密集的出入口匝道实施信号联动控制。为减少驶入与驶出车流间的交织冲突,保证快速路主线交通流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出出入口匝道信号联动控制方法。采用Vissim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主线车辆的运行速度,有效缓解交织区的严重冲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匝道联动控制 交织区
下载PDF
基于交通冲突的主干路交织区特性与安全研究
13
作者 王子鸣 李树彬 崔帅 《中外公路》 2024年第3期236-245,共10页
为了研究城市主干路进口与信控交叉口之间交织区交通冲突特性及各车道安全水平,选取济南经十路某交织区作为调查对象。以一个信号周期为调查间隔,以交通冲突为基础,以碰撞时间(T_(TTC))为指标,通过累计频率法确立交通冲突严重阈值,建立... 为了研究城市主干路进口与信控交叉口之间交织区交通冲突特性及各车道安全水平,选取济南经十路某交织区作为调查对象。以一个信号周期为调查间隔,以交通冲突为基础,以碰撞时间(T_(TTC))为指标,通过累计频率法确立交通冲突严重阈值,建立交织区整体交通量、交通密度与交通冲突数的关系模型。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各车道交通冲突严重程度和交通流状况为评价指标,对城市主干路进口与信控交叉口之间交织区各车道进行安全评价并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交织区交通量少、交通密度低时,冲突数随着交通量和交通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整体交通量达到288辆/(3.5 min),交通密度达到419辆/km时,交通流变为强制流;对各车道的安全评价发现各车道安全区分明显,和主干路入口相邻车道安全性较低,实践证明主成分分析法对于交织区各车道的评价结果正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干路 交织区 交通冲突 交通冲突阈值 主成分分析法 安全评价
下载PDF
双交叉菱形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关键指标探讨
14
作者 卜鑫德 王玉杰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3期166-168,共3页
互通立交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车流量通行中,不同互通立交的适应环境差异性较大,菱形立交具备造价低、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在城市有限空间交通组织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菱形立交往往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交通需求,双交叉菱形立交的交通... 互通立交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车流量通行中,不同互通立交的适应环境差异性较大,菱形立交具备造价低、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在城市有限空间交通组织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菱形立交往往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交通需求,双交叉菱形立交的交通安全服务能力更好,左转车流量更大,关于双交叉菱形立交的平面线形设计要点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本文首先对双交叉菱形立交交织区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湖北某立交项目采取VISSIM软件进行双向四车道交织区长度的合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交织区长度控制在100~200m之间时,交叉口处数据采集点的延误值较低,立交服务评价水平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交叉 菱形立交 交织区
下载PDF
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的汇合决策行为模型
15
作者 李根 翟伟 +3 位作者 黄海博 任皎龙 王登忠 邬岚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为研究高速公路车辆汇合决策行为,采用一种非参数回归模型——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ultipl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模型建立了汇合决策行为模型。同时,采用美国下一代仿真(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NGSIM)项目中搜集的... 为研究高速公路车辆汇合决策行为,采用一种非参数回归模型——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ultipl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模型建立了汇合决策行为模型。同时,采用美国下一代仿真(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NGSIM)项目中搜集的车辆轨迹数据US-101数据集,提取了速度差、纵向间距、横向位置和车线碰撞时间等参数作为影响变量,进行训练和预测,并与分类回归树、梯度提升决策树、随机森林、逻辑回归等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汇合车辆与主线车道前车之间的速度差对汇合决策行为影响最大;MARS模型和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对汇合决策行为的预测错误率分别低至0.141和0.138,准确性略高于分类回归树、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模型,但MARS模型的复杂度远低于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且能够生成显性表达式,反映影响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利于工程应用。MARS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汇合决策行为,可用于车辆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汇合决策行为 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 交织区 自动驾驶
原文传递
城市道路多车道交织区的微观驾驶行为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雪榆 潘存书 徐进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为明确城市道路立交交织区的微观驾驶行为特征,在重庆市主城区南山立交开展小客车实车试验,通过车载高精度GPS和Mobileye采集了32名驾驶员在自然驾驶状态下的交织区实测数据,获得了交织区以及邻近路段范围内的行驶轨迹特征、速度特征、... 为明确城市道路立交交织区的微观驾驶行为特征,在重庆市主城区南山立交开展小客车实车试验,通过车载高精度GPS和Mobileye采集了32名驾驶员在自然驾驶状态下的交织区实测数据,获得了交织区以及邻近路段范围内的行驶轨迹特征、速度特征、车辆汇入行为、换道时间等微观驾驶行为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性,并分析了驾驶人性别、气质类型对微观驾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人在交织区范围内会经历减速和加速2个阶段,内敛型驾驶人进入交织区时的减速长度显著大于外向型驾驶人,交织区内的加/减速度幅值在±0.5m/s^2范围内,交织区进口速度高于出口速度。在交织区范围内,男性驾驶人比女性驾驶人更早执行换道操作;另一方面,男性驾驶人穿越三角区再汇入车流的危险行为占比较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男性驾驶人和外向型驾驶人通常更偏向以较高的速度通过交织区,并且换道持续换道时间较短;女性和内敛型则相反,速度普遍偏低,且需要更长的换道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立交 交织区 速度趋势 驾驶行为 驾驶风格
下载PDF
基于动态行车安全间距的交织区换道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雅琴 王锦锐 +4 位作者 谢济铭 刘兵 赵荣达 黄磊 黄新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6-1934,共9页
为模拟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复杂换道决策行为,提升交织区运行安全性,基于微观车辆轨迹数据,构建考虑动态行车安全间距的交织区元胞自动机换道模型。首先,利用高空视频提取高峰时段交织区车辆换道间距信息,提出换道间距与换道次数关系式;然... 为模拟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复杂换道决策行为,提升交织区运行安全性,基于微观车辆轨迹数据,构建考虑动态行车安全间距的交织区元胞自动机换道模型。首先,利用高空视频提取高峰时段交织区车辆换道间距信息,提出换道间距与换道次数关系式;然后,根据交织区不同车道换道差异,分别构建主线车道、集散车道换道行为模型;最后,采用流量、密度、换道类型等参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比经典换道概率分布模型,模型可更有效模拟交织区瓶颈现象和运行风险,反映真实换道需求,描述实际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交织区 安全间距 换道决策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连续交通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卫国 余万 林克美 《中国市政工程》 2007年第3期4-5,8,共3页
利用VISSIM微观仿真系统对采用连续交通组织方式的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道口车辆路段行程时间随交织段长度、车流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综合效益最佳的交织段长度。最后对道路设计和管理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道路 交叉口 交通仿真 行程时间 交织段
下载PDF
基于社会力的交织区突发瓶颈段协同换道决策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雅琴 钱正富 +4 位作者 谢济铭 刘兵 赵荣达 王玥然 黄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75,共10页
为描述交织区突发瓶颈段车辆换道决策机理,提供一种突发事件环境可采用的换道决策模型,本文基于车辆微观轨迹信息与社会力行人交通流模型,构建面向瓶颈路段的车辆协同换道决策模型,可为智能网联突发瓶颈环境提供一种换道决策方法。首先... 为描述交织区突发瓶颈段车辆换道决策机理,提供一种突发事件环境可采用的换道决策模型,本文基于车辆微观轨迹信息与社会力行人交通流模型,构建面向瓶颈路段的车辆协同换道决策模型,可为智能网联突发瓶颈环境提供一种换道决策方法。首先,基于突发瓶颈段车辆换道决策特征,考虑车辆类型和驾驶员类型,构建车辆等效质量模型以改进社会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将驱使车辆换道的因素描述为自驱动力、车辆间排斥力和障碍物排斥力,构建协同换道决策模型;然后,筛选了832个有效的换道决策微观轨迹数据,并分为标定集和验证集,以加速度为指标,曼哈顿距离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标定,基于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标定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与主动换道决策模型在换道方向识别、换道意愿强度、模型预测误差方面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换道方向识别成功率达92.6%,输出的换道意愿强度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预测结果的均方根百分比偏差(RMSPE)值平均降低0.825,相对误差(RE)值平均降低1.379,显著优于主动换道决策模型。研究成果可为智能网联环境瓶颈段车辆换道意图识别、突发事件下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织区 突发事件 换道决策 社会力 遗传算法 微观轨迹数据 换道意图识别
下载PDF
基于驾驶人有限理性的交织区换道行为决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车松珊 钱勇生 +1 位作者 曾俊伟 魏谞婷 《公路交通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174,共9页
为研究交织区域异质交通流的演变规律,采用对称指数移动平均滤波算法对车辆自然行驶轨迹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提取了车辆换道间距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换道环境中驾驶人换道行为特征的差异性。通过综合考虑驾驶人决策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主... 为研究交织区域异质交通流的演变规律,采用对称指数移动平均滤波算法对车辆自然行驶轨迹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提取了车辆换道间距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换道环境中驾驶人换道行为特征的差异性。通过综合考虑驾驶人决策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主观偏好,建立了一种用于模拟有限理性决策心理的交织区元胞自动机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改进的前景理论引入驾驶人的换道偏好用以描述动态换道间距的感知程度。其次,针对交织区域的几何结构定义了交织车辆递增的换道心理,并构建了跟驰行为对前车的预估车速。最后,采用流量、密度、空间位置、换道分布等参数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空间占有率相同的条件下,驾驶人有限理性动力学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交织区域局部堵塞现象明显减少,局部小范围拥堵流能够快速产生相变;车辆的换道行为在交织区路段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存在集群换道现象,当考虑驾驶人有限理性的决策心理,各车道的换道集中区域均不同程度地向上游移动;在空间占有率变化的情况下,路段通行能力和车辆行驶速度随着驾驶人冒险程度的增大而明显提升。驾驶人有限理性动力学模型能有效刻画驾驶人复杂的决策心理,重现更多的道路交通状态,进而为智能网联人车协同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换道决策 动力学模型 交织区域 元胞自动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