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水机常用金属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娟 许洪元 +1 位作者 齐龙浩 李合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研究了在水力机械中普遍应用的铸铁(HT 200)、中碳结构铸钢(40#)、不锈钢(1C r18N i9T i)和高铬铸铁(KmTBC r26)4种材料的冲蚀磨损规律,得出了材料的冲蚀磨损率随磨损时间、冲蚀速度、磨粒浓度和粒径变化的规律,同时根据观察材料冲蚀磨... 研究了在水力机械中普遍应用的铸铁(HT 200)、中碳结构铸钢(40#)、不锈钢(1C r18N i9T i)和高铬铸铁(KmTBC r26)4种材料的冲蚀磨损规律,得出了材料的冲蚀磨损率随磨损时间、冲蚀速度、磨粒浓度和粒径变化的规律,同时根据观察材料冲蚀磨损表面形貌探讨了其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受到材料基本机械性能的控制,其中高硬度材料的抗冲蚀性能较好,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磨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HT 200>40#>1C r18N i9T i>KmTBC r26;4种材料的冲蚀磨损率随磨粒粒径、浆料浓度和磨粒冲击速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磨粒粒径小于425μm时,磨粒粒径对KmTBC r26和1C r18N i9T i的磨损率影响很小;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和机理影响较大,其中KmTBC r26和1C r18N i9T i的冲蚀磨损机理以脆性断裂、破裂及颗粒脱落为主,而HT 200和40#的冲蚀磨损机理以选择性切削式冲蚀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冲蚀磨损 磨损机理 组织结构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干滑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季英萍 李炎 +2 位作者 魏世忠 龙锐 徐流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7-9,共3页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复合,并且有应力作用下碳化物的脆性碎裂及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耐磨性 显微组织 硬度 磨损机理
下载PDF
四辊冷轧机基于机理与工况相结合的工作辊磨损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莲莲 郑志刚 +1 位作者 杨征 白振华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83-287,293,共6页
在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冷轧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将磨损机理与轧制过程中实际磨损数据的测量结果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既考虑机理又考虑工况、不但适用于对称磨损而且适用于不对称磨损的工作辊预报模型,... 在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冷轧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将磨损机理与轧制过程中实际磨损数据的测量结果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既考虑机理又考虑工况、不但适用于对称磨损而且适用于不对称磨损的工作辊预报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宝钢冷轧薄板厂1220五机架冷连轧机的生产实践,有效的保证了工作辊磨损的预报精度,为辊型设计、板形控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产品的板形质量,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磨损机理 轧制工况 工作辊
下载PDF
油润滑条件下镍基纳米Al_2O_3复合刷镀层磨粒的铁谱分析及其磨损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华 徐滨士 +1 位作者 董世运 杜令忠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5,9,共3页
为研究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层在含沙粒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机制,首先制备了镍基纳米A l2O3复合电刷镀层,采用T-11球盘式磨损试验机进行复合刷镀层在含沙粒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试验,采用FTP-X2型分析式铁谱仪对复合镀层磨损试验后的润滑油... 为研究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层在含沙粒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机制,首先制备了镍基纳米A l2O3复合电刷镀层,采用T-11球盘式磨损试验机进行复合刷镀层在含沙粒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试验,采用FTP-X2型分析式铁谱仪对复合镀层磨损试验后的润滑油中的磨粒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磨粒油润滑条件下,复合镀层的磨屑表现出以下3种形貌特征:切削状磨粒、蠕虫状磨粒和岩石状磨粒。这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复合刷镀层的磨损失效机制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疲劳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刷镀层 铁谱仪 磨损机制 油润滑
下载PDF
SiC/(W,Ti)C梯度陶瓷喷嘴材料的制备及其冲蚀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莉莉 邓建新 +1 位作者 周军 朱利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7,共5页
针对陶瓷喷嘴磨损特点,在喷嘴材料的设计和制造中提出运用梯度功能材料理论,通过控制陶瓷喷嘴材料的成分分布以实现其力学性能的合理梯度变化,将梯度陶瓷喷嘴材料制备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引入喷嘴入口以提高喷嘴入口的力学性能,从... 针对陶瓷喷嘴磨损特点,在喷嘴材料的设计和制造中提出运用梯度功能材料理论,通过控制陶瓷喷嘴材料的成分分布以实现其力学性能的合理梯度变化,将梯度陶瓷喷嘴材料制备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引入喷嘴入口以提高喷嘴入口的力学性能,从而缓解喷嘴入口的高应力,提高其抗冲蚀磨损能力.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 iC/(W,Ti)C梯度陶瓷喷嘴材料并分析其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冲蚀磨损条件下,梯度陶瓷喷嘴材料的抗冲蚀磨损性能较非梯度陶瓷喷嘴材料显著提高,这是由于梯度陶瓷喷嘴应力状态的改善及其力学性能提高的缘故.梯度陶瓷喷嘴材料的磨损机制为入口处呈现疲劳断裂、中间呈现微切削、出口处呈现疲劳断裂和脆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喷嘴 冲蚀磨损性能 应力分析 梯度功能材料 SiC/(W Ti)C
下载PDF
提速客货车用改性氟塑料—金属复合衬套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卫京 赵洋 +3 位作者 韩建民 崔世海 许之昕 王金华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0-92,共3页
用纳米氧化锌作为填充剂,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振荡处理,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并对改性后的氟塑料与金属复合研制的衬套的摩擦磨损性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为该衬套... 用纳米氧化锌作为填充剂,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振荡处理,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并对改性后的氟塑料与金属复合研制的衬套的摩擦磨损性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为该衬套在提速客货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复合衬套 聚四氟乙烯(PTFE) 改性方法 摩擦磨损机理
下载PDF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军祥 葛世荣 +1 位作者 张晓云 陶嵘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6-80,共5页
综述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RPC)的研究和发展.主要分析了纤维的最佳含量、纤维方向、纤维混杂以及纤维的表面处理对增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讨论了偶件及表面形貌、温度、pv值和环境因素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简... 综述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RPC)的研究和发展.主要分析了纤维的最佳含量、纤维方向、纤维混杂以及纤维的表面处理对增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讨论了偶件及表面形貌、温度、pv值和环境因素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简述了国外聚合物复合材料磨损机理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FRPC 耐磨性 摩擦磨损 磨损机理
下载PDF
燃料润滑性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40
8
作者 韦淡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9,共9页
回顾了液体燃料润滑性研究的历史。航空喷气燃料和柴油的润滑性研究经历了相同的曲折过程。燃料炼制深度的大大增加导致燃料泵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 ,于是发展了测试方法来研究磨损机理 ,然后采用添加剂技术来解决润滑性问题。目前 ,从表... 回顾了液体燃料润滑性研究的历史。航空喷气燃料和柴油的润滑性研究经历了相同的曲折过程。燃料炼制深度的大大增加导致燃料泵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 ,于是发展了测试方法来研究磨损机理 ,然后采用添加剂技术来解决润滑性问题。目前 ,从表面上看 ,这两类燃料的润滑问题似乎己经解决 ,但深层次的润滑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第三类燃料——汽油正面临着相似的局面。由于在轿车上广泛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增加了汽油的工作压力 ,并且要符合越来越严的环保法规对汽车排放的要求和对汽油组成的限制 ,使得汽油的润滑性逐步下降 ,已出现油泵磨损失效的迹象。为防患于未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润滑性 磨损机理 液体燃料 汽油
下载PDF
耐温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与磨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苏立志 李志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200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本文综述了耐温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种类、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分析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现状与进展 ,从而指导耐温耐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
关键词 耐温聚合物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理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学特性及磨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振军 徐洮 +3 位作者 李红轩 郝俊英 周惠娣 陈建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4-777,共4页
类金刚石薄膜已显示了重要的摩擦学应用价值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的类金刚石薄膜 (DLC)具有膜层致密、厚度均匀、摩擦学性能优良等特点成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沉积方法。本文介绍了气源成分、基体材料、摩擦环境、摩擦对偶、载荷及速度对化学... 类金刚石薄膜已显示了重要的摩擦学应用价值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的类金刚石薄膜 (DLC)具有膜层致密、厚度均匀、摩擦学性能优良等特点成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沉积方法。本文介绍了气源成分、基体材料、摩擦环境、摩擦对偶、载荷及速度对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概述了其摩擦磨损机理 ,同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摩擦学特性 磨损机制 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Al含量对CrAlN涂层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郑康培 刘平 +4 位作者 李伟 马凤仓 刘新宽 陈小红 杨丽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6-690,共5页
采用不同Al含量的AlCr合金靶,在高速钢(M2)上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沉积不同的CrAlN涂层;分别用EDS、XRD、纳米压痕仪、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台阶仪测量出涂层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力学性能、磨损性能和磨损量,研究了不同Al... 采用不同Al含量的AlCr合金靶,在高速钢(M2)上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式沉积不同的CrAlN涂层;分别用EDS、XRD、纳米压痕仪、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台阶仪测量出涂层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力学性能、磨损性能和磨损量,研究了不同Al含量对CrAlN涂层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涂层主要为NaCl结构,纳米压痕仪测得力学性能随Al含量的提升先提高后降低,在Al含量为60%时获得最高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36.8 GPa和459.5 GPa和最佳的磨损性能。磨损机制为磨料磨损和微动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CrAlN涂层 AL含量 力学性能 磨损机制
下载PDF
铜基自润滑电接触复合材料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12
作者 钱刚 凤仪 +1 位作者 张学斌 黄晓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2,27,共7页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于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元件。从摩擦接触界面固体润滑膜形成的角度,详细叙述了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润滑机理,指出摩擦接触界面固体润滑膜...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于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元件。从摩擦接触界面固体润滑膜形成的角度,详细叙述了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润滑机理,指出摩擦接触界面固体润滑膜有效阻止了摩擦副对磨表面间的直接接触,使摩擦主要发生在固体润滑膜的内部,是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具备减摩自润滑特性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电磨损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在滑动电接触过程中的磨损机制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四种,并从作用机制和形貌特征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铜基自润滑电接触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相应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电接触 自润滑 磨损机制
下载PDF
电磁铸造法制备的(Al_2O_3+Al_3Zr)_p/A359复合材料的磨损行为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宏明 李桂荣 +1 位作者 赵玉涛 戴起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9-672,共4页
利用A359-Zr(CO3)2体系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l2O3+Al3Zr)p/A359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施加低频交变电磁场进行搅拌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表明:复合材料的耐摩擦性比纯基体合金明显提高,施加电磁搅... 利用A359-Zr(CO3)2体系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l2O3+Al3Zr)p/A359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施加低频交变电磁场进行搅拌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表明:复合材料的耐摩擦性比纯基体合金明显提高,施加电磁搅拌后复合材料的耐摩擦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较大载荷下的耐摩擦性大幅提高,从轻微磨损到急剧磨损的临界转变载荷由58.8N提高到78.8N。磨损表面的SEM分析显示:纯基体合金为粘着磨损和剥层磨损,复合材料的磨损为以磨粒磨损为主和少量的剥层磨损,施加电磁搅拌后的复合材料为纯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干滑动摩擦磨损 磨损机制
下载PDF
双顶角钻头钻削CFRP复合材料的刀具磨损机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钱宝伟 刘巍 +3 位作者 贾振元 付饶 白玉 何春伶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9-757,共9页
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树脂基(CFRP)复合材料切削中刀具在不同部位的磨损机制和规律,以典型的硬质合金双顶角钻头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出口分层影响较大的横刃和对最终制孔成型影响较大的第二主切削刃的磨损机制及规律。通过减小磨损测... 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树脂基(CFRP)复合材料切削中刀具在不同部位的磨损机制和规律,以典型的硬质合金双顶角钻头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出口分层影响较大的横刃和对最终制孔成型影响较大的第二主切削刃的磨损机制及规律。通过减小磨损测量间隔,并引入切削刃钝圆半径以及后刀面磨损带宽度,表征了横刃和第二主切削刃在加工中的衰变过程。基于显微刃口观测和钝圆半径变化,揭示横刃易崩刃和第二主切削刃磨损后又受到重新刃磨的磨损机制,获得了此类型钻头不同部位的磨损规律。同时,基于上述的磨损表征,研究不同切削部位磨损量对钻削轴向力和力矩的影响,横刃轴向力与横刃钝圆半径变化相关性较小,而钻削最大力矩与第二主切削刃后刀面磨损变化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双顶角钻头 磨损机制 切削刃钝化 后刀面磨损
原文传递
NiCrAlYSi/h-BN高温可磨耗封严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运广涛 李其连 程旭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08,174,共7页
目的加入h-BN和团聚聚苯酯分别作为固体润滑剂和造孔剂,以提高NiCrAlYSi基封严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采用真空熔炼雾化造粒和料浆喷雾造粒技术制备NiCrAlYSi/h-BN聚苯酯复合粉体,再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高温可磨耗封严涂层... 目的加入h-BN和团聚聚苯酯分别作为固体润滑剂和造孔剂,以提高NiCrAlYSi基封严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采用真空熔炼雾化造粒和料浆喷雾造粒技术制备NiCrAlYSi/h-BN聚苯酯复合粉体,再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高温可磨耗封严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CSM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轮廓仪等手段,研究NiCrAlYSi/h-BN封严涂层显微结构、元素组成以及室温和800℃下的摩擦磨损性能,探究涂层在室温和800℃下的磨损机理。结果等离子喷涂NiCrAlYSi/h-BN封严涂层组织比较均匀,涂层结合强度可达15MPa,孔隙率约为32%。室温下封严涂层与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球间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897,涂层磨损体积为2.09×10~8μm^3;800℃高温下平均摩擦因数为0.425,涂层磨损体积为3.22×10~8μm^3;封严涂层800℃下有良好的可磨耗性,相应对偶件的磨损较轻;高温下,封严涂层金属基相软化、h-BN的润滑作用和部分金属基相高温下生成自润滑性氧化物,是摩擦因数降低和对偶件磨损较轻的主要原因。NiCrAlYSi/h-BN封严涂层室温的主要磨损机理为涂抹、磨粒磨损和轻微氧化,高温下的主要磨损机理为切削、塑性变形、氧化和粘着磨损。结论等离子喷涂NiCrAlYSi/h-BN高温封严涂层在高温下的可磨耗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NiCrAlYSi/h-BN封严涂层 组织形貌 可磨耗性能 磨损机理
下载PDF
TA15合金表面Ni-SiC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温 米国际 +1 位作者 张金龙 王振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采用共沉积法在TA15合金表面制备了Ni-Si C复合镀层,分析了Ni-Si C复合镀层对基体合金硬度和磨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摩擦磨损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Si C复合镀层组织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紧密,硬度明显高于TA15合金基体... 采用共沉积法在TA15合金表面制备了Ni-Si C复合镀层,分析了Ni-Si C复合镀层对基体合金硬度和磨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摩擦磨损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Si C复合镀层组织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紧密,硬度明显高于TA15合金基体。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Ni-Si C复合镀层能为TA15合金提供良好的摩擦磨损抗力,在相同的摩擦条件下,Ni-Si C复合镀层的磨损率明显低于TA15合金。TA15合金与GCr15球和Al2O3球对磨的磨损机制均主要为犁削磨损、粘着磨损,同时伴随有氧化磨损和轻微的磨粒磨损;Ni-Si C复合镀层与GCr15磨球对磨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镀层组织的拔出及GCr15钢球在其表面上的涂抹,与Al2O3磨球对磨时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和削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合金 Ni-Si C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 磨损机制
下载PDF
氟化钙和炭纤维混杂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军祥 顾明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4-187,191,共5页
以注塑成型法制备了无机填料氟化钙(CaF2)和炭纤维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采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aF2和炭纤维的复合添入可显著改善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其中30%CF~10%CaF2-Nylon的... 以注塑成型法制备了无机填料氟化钙(CaF2)和炭纤维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采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aF2和炭纤维的复合添入可显著改善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其中30%CF~10%CaF2-Nylon的耐磨性能比30%CF-Nylon提高近5倍,而摩擦系数降低了约1/4。CaF2和CF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协同效应,CF-CaF2-Ny-lon在对偶钢环表面上生成富含钙元素的连续薄转移膜,提高了转移膜和对偶间的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010 炭纤维 氟化钙 磨损机理 转移膜
下载PDF
Mo/Al_2O_3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余大江 常春 +1 位作者 刘俊涛 姜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2-446,共5页
无压烧结制备了不同组分的Mo/Al2O3复合材料样品,对样品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其磨损形貌.结果表明:Mo/Al2O3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Mo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30vol.%Mo时出现峰值;摩擦系数随着Mo含量的增加... 无压烧结制备了不同组分的Mo/Al2O3复合材料样品,对样品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其磨损形貌.结果表明:Mo/Al2O3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Mo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30vol.%Mo时出现峰值;摩擦系数随着M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20vol.%Mo样品的摩擦系数较小;Mo含量不超过60%时,当出现Mo的连续相或者Al2O3的连续相时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Mo含量较低时磨损机理表现为脆性脱落,而Mo含量较高时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磨损率 耐磨性 磨损机理
下载PDF
Influence of Voltage on the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 on Mg-8Li-2Ca Alloy 被引量:9
19
作者 Bing-Yu Qian Wei Miao +6 位作者 Min Qiu Fan Gao Dong-Hui Hu Jian-Feng Sun Rui-Zhi Wu Boris Krit Sergey Betsofe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Calcium phosphate(CaP)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Mg–8Li–2Ca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MAO) in an alkaline Na_3PO_4–Ca[C_3H_7O_6P] base solution at the different applied voltag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 Calcium phosphate(CaP)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Mg–8Li–2Ca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MAO) in an alkaline Na_3PO_4–Ca[C_3H_7O_6P] base solution at the different applied voltag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coatings, respectively.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s was assessed by potential dynamic polarization curve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hydrogen evolution experiment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 soluti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by friction and wear testing machin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ating surface is porous and mainly composed of MgO, Ca_5(PO_4)_3(OH) and CaH_2P_2O_5. With the increase in voltag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MAO coating are both enhanced. 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of the MAO coating decreases about two orders of the magnitude compared to the substrate. Additionally, wear and corrosion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 Micro-arc OXID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wear mechanisms
原文传递
PCBN刀具硬态车削的磨损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瑞平 邓福铭 《硬质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PCBN刀具用于高速切削、硬态切削、干切削以及加工自动化和难加工材料等先进切削工艺时显示出了卓越的性能,为了推动PCBN刀具在我国的推广使用,充分发挥PCBN刀具的潜能,有必要对PCBN刀具切削过程中的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已经... PCBN刀具用于高速切削、硬态切削、干切削以及加工自动化和难加工材料等先进切削工艺时显示出了卓越的性能,为了推动PCBN刀具在我国的推广使用,充分发挥PCBN刀具的潜能,有必要对PCBN刀具切削过程中的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旨在对前人已进行的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以期能得到PCBN硬态车削时的主要的磨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立方氮化硼 刀具 硬态车削 磨损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