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主要低产水稻冷浸田养分障碍因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85
1
作者 柴娟娟 廖敏 +4 位作者 徐培智 解开治 徐昌绪 刘光荣 杨生茂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研究我国冷浸田主要分布的7个省份冷浸田土壤样品的养分特征,通过与当地高产田土壤养分特征比较发现:我国冷浸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3.76~21.52g/kg)和全磷含量(2.78~11.36g/kg)总体高于高产田,部分差异显著(P<0.05);全氮含量(1.39... 研究我国冷浸田主要分布的7个省份冷浸田土壤样品的养分特征,通过与当地高产田土壤养分特征比较发现:我国冷浸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3.76~21.52g/kg)和全磷含量(2.78~11.36g/kg)总体高于高产田,部分差异显著(P<0.05);全氮含量(1.39~2.24g/kg)总体略高于高产田,但差异不显著(P<0.05);有效锌含量(4.92~11.03mg/kg)总体高于高产田的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表明我国冷浸田的潜在生产力比较高。但是,与高产田相比,我国冷浸田土壤pH值显著偏低(4.47~5.32),致毒因子还原态硫含量(296.12~3 069.33mg/kg)和亚铁含量(160.28~3 786.12mg/kg)却显著偏高(P<0.05),同时,部分地区冷浸田土壤速效磷(1.90~30.20mg/kg)和速效钾(1.30~111.70mg/kg)养分显著缺失(P<0.05),表明这几种养分指标是影响我国冷浸田生产力的重要障碍因子,因此,只要有针对性的改良上述冷浸田养分障碍因子,其必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巨大战略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冷浸田 亚铁 还原态硫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速效磷 速效钾 有效锌
下载PDF
一种测定淹水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方法:液氯熏蒸浸提—水浴法 被引量:34
2
作者 陈果 刘岳燕 +1 位作者 姚槐应 黄昌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988,共8页
针对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适合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的新方法:液氯熏蒸浸提—水浴法,即在淹水土壤加入一定量的液态氯仿后,直接置于常压下熏蒸,然后用0.5mol L-1K2... 针对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适合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的新方法:液氯熏蒸浸提—水浴法,即在淹水土壤加入一定量的液态氯仿后,直接置于常压下熏蒸,然后用0.5mol L-1K2SO4溶液浸提,随后将浸提液放置于100℃水浴中以排除其中的残余氯仿,最后采用TOC分析仪测定浸提液中的有机碳含量。本方法既符合氯仿熏蒸法的原理,在操作上又简便可行,是一种测定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 氯仿熏蒸浸提法 液氯熏蕉浸提-水浴法
下载PDF
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渍害土壤肥力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方敏 艾天成 +1 位作者 周治安 原雄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4期65-67,80,共4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渍害土壤的 10项肥力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由主成分分析划分的 3个主成分可全面概括 10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且第一主成分与作物的产量呈显著相关 ,r=0 .5 5 73;依此 3个主成分对各样点进行聚类...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渍害土壤的 10项肥力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由主成分分析划分的 3个主成分可全面概括 10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且第一主成分与作物的产量呈显著相关 ,r=0 .5 5 73;依此 3个主成分对各样点进行聚类分析 ,可划分为 4个不同肥力类型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土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土壤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产量 作物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渍害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潜江市高场农场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方敏 周治安 +1 位作者 艾天成 原雄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29,共5页
利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 ,针对渍害土壤的 1 0项肥力指标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根据S型或抛物线型作物效应曲线建立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函数 ,计算出隶属度值 ,并按各肥力指标的公因子方差、相关系数确定其权重系... 利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 ,针对渍害土壤的 1 0项肥力指标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根据S型或抛物线型作物效应曲线建立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函数 ,计算出隶属度值 ,并按各肥力指标的公因子方差、相关系数确定其权重系数 ,从而求得各渍害类型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 (IFI) ,检验两种方法的IFI与其对应的水稻产量间的相关性 ,表明均达极显著水平 (r=0 75 2 1 ) ,说明综合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土壤的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土壤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水稻产量 湖北 潜江地区
下载PDF
旱作及水作条件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曼莉 徐阳春 +5 位作者 沈其荣 周春霖 黄新宇 殷晓燕 尹金来 Dittert K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4-869,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表覆盖处理旱作和水作水稻全生育期内土壤微量气体的排放。结果表明 ,旱作稻田当季N2 O的排放总量是水作稻田的 5~ 6倍 ,而水作稻田CH4 的排放总量是旱作稻田的8~ 1 9倍。不同覆盖旱作处理N2 O的排放总量为 :裸...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表覆盖处理旱作和水作水稻全生育期内土壤微量气体的排放。结果表明 ,旱作稻田当季N2 O的排放总量是水作稻田的 5~ 6倍 ,而水作稻田CH4 的排放总量是旱作稻田的8~ 1 9倍。不同覆盖旱作处理N2 O的排放总量为 :裸露 >覆膜 >盖草 ,CH4 排放总量为 :覆膜 >裸露 >盖草。水作稻田CH4 的排放与水稻生育期关系密切 ,以分蘖盛期的 5 0mgm- 2 h- 1为最大。旱作稻田N2 O的排放与施氮关系密切 ,其排放通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因施氮时期不同而异 ,基肥的峰值 (2 1 1 6 7μgm- 2 h- 1)出现在施肥后第 1 1d ;分蘖肥的峰值 (4 3 94 3 μgm- 2 h- 1)出现在施肥后第 9~ 1 0d ;穗肥的峰值则在施肥后的第 6d出现 ,达 3 3 3 5 0 μgm- 2 h-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水作 稻田 CH4 N2O 排放量 土表覆盖
下载PDF
田间条件下^(32)P在淹水水稻土中的垂直运移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学俭 冉炜 +1 位作者 沈其荣 杨春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在田间条件下 ,采用同位素 ( 3 2 P)标记的方法在太湖地区土壤较具代表性的宜兴和常熟两地研究了可溶性磷进入水田后的垂直运移情况。结果表明 :可溶性磷施入水田后 ,较非淹水环境更易于向下迁移 ,其迁移距离明显增加。在 0~ 30cm的土... 在田间条件下 ,采用同位素 ( 3 2 P)标记的方法在太湖地区土壤较具代表性的宜兴和常熟两地研究了可溶性磷进入水田后的垂直运移情况。结果表明 :可溶性磷施入水田后 ,较非淹水环境更易于向下迁移 ,其迁移距离明显增加。在 0~ 30cm的土层中均有3 2 P的痕迹 ,但大部分磷仍集中滞留于表层土壤 ,0~ 5cm土层中的3 2 P占总量的近 5 0 %。不同的水稻土中磷的垂直迁移情况略有差异 ,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土壤中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条件 淹水水稻土 垂直运移 同位素标记 磷32 可溶性磷 磷肥
下载PDF
^(14)C—苄嘧磺隆在渍水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薇 陈祖义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36-439,共4页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苄嘧磺隆在室内暗培养渍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14C-苄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消解速率不同:在碱性土壤中的消解速率比在中性土壤中缓慢,在黄棕壤(中性)中的残留半衰期为62天,而在...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苄嘧磺隆在室内暗培养渍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14C-苄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消解速率不同:在碱性土壤中的消解速率比在中性土壤中缓慢,在黄棕壤(中性)中的残留半衰期为62天,而在黄潮土(碱性)中为129天。还发现苄嘧磺隆在渍水条件上壤中结合残留明显,且增长趋势较快,104天时结合残留占原始量的34.15%,165天时达4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嘧磺隆 渍水 土壤 残留半衰期 碳14示踪
下载PDF
我国主要低产水稻冷浸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柴娟娟 廖敏 +4 位作者 徐培智 解开治 徐昌绪 刘光荣 杨生茂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7-251,257,共6页
研究我国冷浸田主要分布的7个省份冷浸田土壤样品的微生物特征,通过与当地高产田土壤微生物特征比较发现:我国冷浸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70.98~356.61mg/kg)总体低于高产田,差异显著(P<0.05);冷浸田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放... 研究我国冷浸田主要分布的7个省份冷浸田土壤样品的微生物特征,通过与当地高产田土壤微生物特征比较发现:我国冷浸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70.98~356.61mg/kg)总体低于高产田,差异显著(P<0.05);冷浸田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的平均值分别为高产田土壤的53.93%,43.33%,47.32%,51.98%,44.83%,47.80%。表明我国冷浸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偏低且活性弱。但是,可培养的硫化细菌数量(平均16.21×106个/g土)和铁还原菌数量(平均9.28×107个/g土)高于高产田土壤中可培养的硫化细菌数量(平均13×106个/g土)和铁还原菌的数量(平均7.32×107个/g土),说明我国冷浸田土壤中硫化氢和亚铁浓度较高。因此,只要有针对性的改良冷浸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冷浸田土壤肥力将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基础微生物 功能微生物 硫化细菌 铁还原菌
下载PDF
四湖地区渍害稻田土壤有机质及其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方敏 艾天成 饶联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96,共4页
采用定点调查和大田采样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渍害程度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与土壤主要农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活性有机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肥力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且比土壤有机质与其... 采用定点调查和大田采样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渍害程度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与土壤主要农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活性有机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肥力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且比土壤有机质与其对应肥力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要大,比有机质更能反映出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2)从通径分析结果看出:碱解氮对活性有机质的直接效应要小于速效磷对活性有机质的直接效应,前者为27.3%,后者为46.1%。渍害土壤中与活性有机质关系最密切的土壤肥力指标是速效磷和碱解氮。(3)初步认为用有机质氧化稳定性(Kos值)比用有机质含量或活性有机质含量能够更好地作为渍害土壤判断渍害程度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湖地区 渍害稻田 土壤 有机质 氧化稳定性 耕作 改良
下载PDF
石砌深窄沟长期排水对冷浸田土壤C、N、P化学计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诚 王飞 +5 位作者 李清华 何春梅 李昱 刘启鹏 林丽红 林新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010-1014,共5页
通过连续30a的冷浸田开沟排水定位平台,研究石砌深窄沟改造冷浸田不同离沟距离的土壤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离沟5、15、25m 位点土壤,与典型冷浸田位点(离沟75m 位点,CK)相比,土壤全 C、全 P含量均... 通过连续30a的冷浸田开沟排水定位平台,研究石砌深窄沟改造冷浸田不同离沟距离的土壤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离沟5、15、25m 位点土壤,与典型冷浸田位点(离沟75m 位点,CK)相比,土壤全 C、全 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离沟5、15、25m 位点土壤 C/N 值分别较 CK 降低2.56、1.03、0.91个单位,差异均显著。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与 C/N 值一致,5~25m 位点二者分别较CK 降低0.3%~10.0%、36.6%~62.5%;而脲酶、酸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与 CK 相比均呈上升趋势,且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随着离沟距离的增加而提高,酸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则随离沟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土壤 C、N、P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三者与土壤酶无显著相关,而土壤 C/N 值与脲酶、磷酸酶及硝酸还原酶呈显著相关。上述说明,C/N 值较单一的有机碳与全 N 指标更能体现土壤酶间的关系,土壤 C/N 值可作为冷浸田改造效果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砌深窄沟 冷浸田 C N P 生态化学计量学 酶活性
下载PDF
淹水土壤中砷的形态及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曙林 杜葱远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砷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对动植物生长影响极大。不同类型土壤中砷的存在状态,生物对砷的吸收效果也不相同,综述了淹水土壤中砷的有关研究,包括淹水土壤中砷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砷的形态及其转化,以及对淹水土壤中砷有效性的影响因... 砷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对动植物生长影响极大。不同类型土壤中砷的存在状态,生物对砷的吸收效果也不相同,综述了淹水土壤中砷的有关研究,包括淹水土壤中砷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砷的形态及其转化,以及对淹水土壤中砷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尚需加强研究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土壤 有效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渍水土壤还原过程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研究综述(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忠海 张晓晓 王纯荣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72-78,共7页
综述了渍水土壤还原过程中微生物代谢、化学变化、土壤结构和土壤胶体的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在还原过程中 ,随着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硫酸还原菌和甲烷菌的活动 ,相继形成氨、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硫化物、气体物质及有机酸 .在渍... 综述了渍水土壤还原过程中微生物代谢、化学变化、土壤结构和土壤胶体的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在还原过程中 ,随着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硫酸还原菌和甲烷菌的活动 ,相继形成氨、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硫化物、气体物质及有机酸 .在渍水初期 ,水溶性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导致土壤悬浊液凝集 .在渍水后期 ,亚铁沉淀的形成致使二价水溶性阳离子浓度降低 ,使得土壤胶粒悬浊液分散 .在还原条件下 ,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电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 土壤胶体化学 有机质 土壤还原 土壤结构 渍水土壤 综述
下载PDF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对淹水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隽英华 陈利军 +1 位作者 武志杰 汪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2,共5页
研究了淹水状态下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东北4种典型土壤(黑土、白浆土、棕壤、褐土)脲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BPT对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的作用程度受土壤类型、培养时间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NBP... 研究了淹水状态下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东北4种典型土壤(黑土、白浆土、棕壤、褐土)脲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BPT对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的作用程度受土壤类型、培养时间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NBPT使土壤脲酶米氏常数(Km)增加,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Vmax/Km降低,表明NBPT对土壤脲酶的作用机理属于典型的混合型抑制。随培养时间延长,土壤脲酶Km降低,Vmax和Vmax/Km升高,表明NBPT对脲酶的抑制效力逐渐减弱。黑土、白浆土脲酶Km值小于棕壤和褐土,而Vmax则大于棕壤和褐土,表明土壤肥力水平能够影响土壤脲酶的动力学参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Km与粘粒和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Vmax和Vmax/Km的相关性则正好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土壤 脲酶 动力学特征 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广惠 马富亮 +1 位作者 符素华 程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95-98,116,共5页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季节性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坡面上5组涝渍地和与涝渍地相邻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采用t-test评判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并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说...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季节性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坡面上5组涝渍地和与涝渍地相邻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采用t-test评判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并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说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耕作土壤相比,涝渍土壤全氮含量高出约19%,铵态氮含量高3.6倍,而硝态氮含量低约51%;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相比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有效磷含量低约26%;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明显,缓效钾含量低约1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 H、硝态氮含量、缓效钾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涝渍土壤养分潜力、有效性都较高,土壤养分的形态、含量受涝渍的影响较大。改善坡面涝渍的水分状况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进一步释放,达到涝渍土壤改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土壤 耕作土壤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养分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淹水条件下土壤硒迁移行为的研究Ⅱ.还原淋溶作用下土壤硒的迁移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鹏 葛旦之 +2 位作者 罗翠兰 刘军鸽 李辉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84-87,共4页
对模拟土柱淋溶下的 1 5~ 2 0 ,35~ 45 ,75~ 85 cm土层土壤作各种形态硒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 ,淹水土壤硒的迁移主要受硒铁化合物还原淋溶机制控制 ,其次受富里酸键合硒淋溶及机械 (粘粒 )淋溶等机制的影响 ;外加的叶蛋白硒在土壤中... 对模拟土柱淋溶下的 1 5~ 2 0 ,35~ 45 ,75~ 85 cm土层土壤作各种形态硒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 ,淹水土壤硒的迁移主要受硒铁化合物还原淋溶机制控制 ,其次受富里酸键合硒淋溶及机械 (粘粒 )淋溶等机制的影响 ;外加的叶蛋白硒在土壤中分解成水溶性有机硒随水淋溶 ,少量以富里酸硒积累在中下层土壤 .Se6 + (Na2 Se O4)及 Se4+(Na2 Se O3)溶液经土柱淋溶 ,主要形成富里酸硒积累于土壤 ,且表土层积累率高于中下部土层 ,Se6 +积累又高于Se4+ .淋溶过程中 Se4+的迁移强度比 Se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土壤 还原淋溶作用 迁移机理 土柱模拟
下载PDF
冷浸田种植茭白经济效益分析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诚 王飞 +1 位作者 李清华 林新坚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35-35,15,共2页
在冷浸田进行种植茭白与水稻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种植茭白每667 m2净收入增加2 850元,并总结冷浸田茭白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冷浸田 茭白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冷浸田槟榔芋—茭白轮作栽培技术
17
作者 余广兰 张宜昌 李清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8期40-41,共2页
根据冷浸田土壤及自然生态条件,结合槟榔芋、茭白种植习性,总结槟榔芋—茭白周年轮作及相应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冷浸田 槟榔芋 茭白 轮作 栽培技术
下载PDF
Phosphorus util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response to lead/iron addition to a waterlogged soil 被引量:5
18
作者 ZHONG Shunqing WU Yuping XU Jianm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415-1423,共9页
Constructed wetlands have emerged as a viable option for helping to solve a wide rang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However, heavy metals adsorbed by substrates would decrease the growth of plants, impair the functions ... Constructed wetlands have emerged as a viable option for helping to solve a wide rang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However, heavy metals adsorbed by substrates would decrease the growth of plants, impair the functions of wetlands and eventually result in a failure of contaminant removal. Typha latifolia L., tolerant to heavy metals,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Pb/Zn mine tailings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amined effects of iron as ferrous sulfate (100 and 500 mg/kg) and lead as lead nitrate (0, 100, 500 and 1000 mg/kg) on phosphorus util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Wetland plants (T. latifolia) were grown for 8 weeks in rhizobags filled with a paddy soil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amount of iron plaque on the roots and phosphorus adsorbed on the plaque de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lead addition. When the ratio of added iron to lead was 1:1, phosphorus utilized by plants was the maximum. Total amount of phospholipids fatty acids (PLFAs) was 23%-59%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erobic bacteria, and methane oxidizing bacteria was also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but opposite was observed for other bacteria and fungi.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mostly controlled by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sulfate and lead nitrate in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LEAD PLFA iron plaque microbial community waterlogged soil
下载PDF
Monitoring Perennial Sub-Surface Waterlogged Croplands Based on MODIS in Jianghan Plain,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1
19
作者 XIAO Fei LI Yuan-zheng +4 位作者 DU Yun LING Feng YAN Yi FENG Qi BAN X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791-1801,共11页
Perennial waterlogged soil(PWS) is induced by the high level of groundwater, and has a persistent impact on natural ecosystem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raditionally,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regarding PWS is ma... Perennial waterlogged soil(PWS) is induced by the high level of groundwater, and has a persistent impact on natural ecosystem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raditionally,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regarding PWS is mainly collected from in situ measurements through groundwater level survey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analyses. However,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PWS are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only rough estimates of PWS areas are available in some region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method to monitor the perennial waterlogged cropland using time-serie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data. The Jianghan Plain, a floodplain loc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 nigh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diurnal LST differences(ΔLST), albedo, and the apparent thermal inertia(ATI)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and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logged croplands. To obtain pure remote sensing signatures of the waterlogged cropland from mixed pixels, the croplands wer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types according to soil and land cover types in this paper, and a linear mixing model was developed by fitting the signatures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pproach. Afterwards, another linear spectral mixing model was used to get the proportions of waterlogged croplands in each 1 km×1 km pixel. The result showed an acceptable accuracy with a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0.093. As a tentative method, the procedu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orks efficiently as a method to monitor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perennial sub-surface waterlogged croplands at a wide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ennial waterlogged soil waterlogGING MODIS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下载PDF
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线虫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绍欢 叶成龙 +3 位作者 刘婷 刘满强 李辉信 焦加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4-571,共8页
为了解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线虫分布状况,2011-2012年期间,对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和贵州8个省份的冷浸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省份中,共鉴定出2纲8目24科55属,其中潜根属 ( Hirschmanniella )... 为了解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线虫分布状况,2011-2012年期间,对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和贵州8个省份的冷浸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省份中,共鉴定出2纲8目24科55属,其中潜根属 ( Hirschmanniella )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为优势属,两者占线虫总数的46.36%,丝尾垫刃属、潜根属、头叶属 (Cephalobus)、滑刃属 (Aphelenchoides) 在我国南方8省份的冷浸田均有分布。冷浸田线虫密度为非冷浸田的48.04%,冷浸田线虫密度范围为72~735条/100g干土。冷浸田土壤线虫数量分布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因素影响,潜根属与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冷浸田 土壤线虫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