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 被引量:39
1
作者 温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物理模拟驱油机理实验、岩心观察油层水洗状况、微观驱油实验、示踪迹监测、碳氧比、中子寿命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结果 ,建立断块各小层砂体水淹模式图及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 ,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 利用物理模拟驱油机理实验、岩心观察油层水洗状况、微观驱油实验、示踪迹监测、碳氧比、中子寿命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结果 ,建立断块各小层砂体水淹模式图及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 ,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并探索出针对“双高期”老油田不同剩余油潜力区分布特点进行挖潜对策的综合调整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期”油藏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对策 数值模拟 马20断块
下载PDF
阿南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阳文生 梁官忠 +2 位作者 赵小军 张欣 赵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0-83,共4页
为揭示注水开发中后期油藏水淹状况及潜力分布 ,探索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 ,运用毗邻的开发早期系统油基泥浆取心井与注水开发中后期的密闭取心井的分析化验及动态等资料 ,研究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纵向及层内水淹特征、水淹层的物性变... 为揭示注水开发中后期油藏水淹状况及潜力分布 ,探索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 ,运用毗邻的开发早期系统油基泥浆取心井与注水开发中后期的密闭取心井的分析化验及动态等资料 ,研究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纵向及层内水淹特征、水淹层的物性变化及孔隙结构特征的变化 ,探讨了油层水淹后对开发的影响。分析认为 ,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相对高渗层 ,既是油藏的主力层 ,也是油层污染和水淹的主要对象 ,油层水淹的结果 ,导致喉道分异加剧 ,粗喉更粗 ,细喉更细 ,使油层主要流动喉道控制的有效孔隙体积减少 ,无水采油期缩短 ,最终驱油效率降低 ,这是目前油田注水开发含水高、含水上升快 ,产油量低 ,油田不能通过提液提高产量的根本原因。细分开发层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 注水开发 开发后期 水淹特征
下载PDF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2
3
作者 刘宏谊 马鹏里 +1 位作者 杨兴国 杨启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4,共6页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甘肃省1960~2000年主要农作物(春、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生育期内逐日需水量,统计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不同作物生育期日均需水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纬度的增加作物需水量增...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甘肃省1960~2000年主要农作物(春、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生育期内逐日需水量,统计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不同作物生育期日均需水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纬度的增加作物需水量增大,需水量高值区对应甘肃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需水量在近40a内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河西地区下降趋势明显大于河东。对几种作物的逐日需水量分析发现,出苗~开花期,作物日需水量缓慢增大;开花~乳熟为需水高峰期,进入作物生长旺盛阶段,乳熟期后日需水量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主要农作物 时空变化特征 出苗 乳熟期 开花期 冬小麦 甘肃 下降趋势 增加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治理面临的课题与长效治理模式 被引量:45
4
作者 胡洪营 孙迎雪 +3 位作者 陈卓 吴光学 李锋民 种云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5,共10页
在系统分析城市水环境特点、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措施和长效模式。城市水体是一个由物理环境、化学物质和水生生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影响城市水体水质的关键要素包括环境条件、水力学特征、生... 在系统分析城市水环境特点、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措施和长效模式。城市水体是一个由物理环境、化学物质和水生生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影响城市水体水质的关键要素包括环境条件、水力学特征、生态禀赋、污染物通量和补水退水等,关键过程主要有溶解氧补充与消耗过程、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过程和微藻生长繁殖与死亡过程等。通过总结分析水环境治理经验,以及在污染成因、水质目标、治理技术和治理方案等方面存在诸多误解和误区,提出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措施(截污控源、补水活水、生态修补、亲用促管)和生态耦联水循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环境 水质特征 水质目标 治理措施 生态耦联循环
原文传递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被引量:41
5
作者 赖生华 李晓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3-670,共8页
单因素分析法与沉积体制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沉积动力学,主要强调与搬运和沉积过程有关的作用,采取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思路。这在复杂的断陷盆地中不利于确定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格局。... 单因素分析法与沉积体制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沉积动力学,主要强调与搬运和沉积过程有关的作用,采取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思路。这在复杂的断陷盆地中不利于确定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格局。后者则是基于地貌学、现代沉积考察和基准面升降,采取从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逐渐深入的研究思路,易于控制断陷盆地中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规律。沉积体制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丰富、反射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其关键技术包括古地貌恢复、地震反射结构和波形特征识别。通过古地貌恢复,结合现代沉积观察、水体深浅和岩性变化特征,可以确定沉积相客观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某一点的地震反射结构和波形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结构、构造、韵律变化,可以确定该点的沉积微相类型。利用沉积体制方法研究了沾化凹陷孤南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中部沉积体系平面分布规律。自南而北前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在该区发育前缘亚相,分布于孤南洼陷南部斜坡区域。盆底扇主要分布于洼陷北部,位于孤南断裂坡脚部位。此外,浅湖近岸滩坝滑塌也可形成盆底扇复合体。该时期湖泊较浅,主要发育浅湖亚相,近岸滩坝及席状砂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沉积体系 单因素分析法 沉积体制研究方法 古地貌恢复 水体深度 波形特征
下载PDF
桑沟湾养殖海域的水环境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孙耀 赵俊 +6 位作者 周诗赉 宋云利 崔毅 陈聚法 方建光 孙慧玲 匡世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9-75,共7页
本文研究了桑沟湾养殖海域的水环境特征,并与10年前的历史资料作了比较。该湾各种化学指标的垂直分布均匀;受大面积高密度养殖影响,该湾水动力状况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营养物质输送和海水自净能力降低;各种化学指标、... 本文研究了桑沟湾养殖海域的水环境特征,并与10年前的历史资料作了比较。该湾各种化学指标的垂直分布均匀;受大面积高密度养殖影响,该湾水动力状况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营养物质输送和海水自净能力降低;各种化学指标、初级生产力、营养状况及类型等平面分布和季节性变化都有更加显著的差异。在海带养殖期间,IN和IN/IP始终处于低水平,其季节变化明显受该湾初级生产力制约,故IN必然成为桑沟湾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另外,海带养殖也加速了其养殖期间湾内水体中IN的物质循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海域 环境因素 海水养殖基地 桑沟湾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方向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 被引量:29
7
作者 黄培之 刘泽慧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6-399,共4页
利用有关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对地形高程断面极值法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的研究,指出了该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梯度方向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地形高程断面极值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提取山脊线和... 利用有关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对地形高程断面极值法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的研究,指出了该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梯度方向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地形高程断面极值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候选点时,能够克服高程断面极值法的诸多弊端,所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候选点与实际地形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脊线 地形断面 流水方向 特征点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changes in properties of water under the ac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被引量:23
8
作者 PANG XiaoFeng1,2 & DENG Bo1 1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2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Materials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5, 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08年第11期1621-1632,共12页
The properties of water and their changes under the ac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were gathered by the spectrum techniques of infrared, Raman, visible, ultraviolet and X-ray lights, which may give an insight into molecul... The properties of water and their changes under the ac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were gathered by the spectrum techniques of infrared, Raman, visible, ultraviolet and X-ray lights, which may give an insight into molecular and atomic structures of water. It was found that some properties of water were changed, and a lot of new and strange phenomena were discovered after magnetization. Magnetized water really has magnetism, which has been verified by a peak shift of X-ray diffraction of magnetized water + Fe3O4 hybrid relative to that of pure water + Fe3O4 hybrid, that is a saturation and memory effect. The properties of infrared and ultraviolet absorptions, Raman scattering and X-ray diffraction of magnetized water were greatly changed relative to those of pure water; their strengths of peaks were all increased, the frequencies of some peaks did also shift, and some new peaks, for example, at 5198, 8050 and 9340 cm?1, occurred at 25°C after water was magnetized. In the meanwhile, the magnetized effects of water are related to the magnetized time, the intensity of an externally applied magnetic field, and the temperature of water, but they are not a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study also showed a lot of new and unusual properties of magnetized water, for example, the six peaks in 3000–3800 cm?1 in infrared absorption, the exponential increase of ultraviolet absorption of wave with the decreasing wavelength of light of 200–300 nm, the frequency-shifts of peaks, a strange irreversible effect in the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processes, as well as a stronger peak of absorption occurring at 50°C, 70°C and 80°C, the existence of many models of motion from 85°C to 95°C in 8000–10000 cm?1, and so 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water is very complicated, which needs further study. Furthermore, the macroscopic feature of mechanics, for instance, surface tension force of magnetized water, was also measured. Experiments discovered that the size in contact angles of magnetized water on th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e water MAGNETIZED water MAGNETIC-FIELD physical property spectrum SATURATION and memory effect mechanical feature surface tension force polarization ANGLES of contact
原文传递
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葵英 陈辉 +2 位作者 杨东明 朱岸昌 杨玉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胜利油区蕴藏着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大多具有活跃的边底水。在注蒸汽吞吐长期降压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下降导致边底水推进,水淹井区含水急剧上升,水侵范围不断扩大,水侵区控制储量占总动用储量的70%左右。为了提高边底水稠油油藏的最终采... 胜利油区蕴藏着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大多具有活跃的边底水。在注蒸汽吞吐长期降压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下降导致边底水推进,水淹井区含水急剧上升,水侵范围不断扩大,水侵区控制储量占总动用储量的70%左右。为了提高边底水稠油油藏的最终采收率,提出将单井乙型水驱特征曲线用于稠油油藏,并结合水侵现状将整个油藏划分为不同的井区:强水侵区、弱水侵区、无水侵区和外层水侵。运用稠油渗流的知识,分析了不同井区的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不同井区暴露的开发矛盾不同,根据不同矛盾采取不同的调整方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侵 开发特征 开发对策 孤岛油田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9
10
作者 丁宏伟 尹政 +3 位作者 李爱军 赵春燕 姚兴荣 闫成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1期48-54,共7页
疏勒河流域是目前甘肃省移民和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 ,也是“再造河西”战略实施水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随着移民范围和开发程度的迅速增大 ,进一步提高流域水源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的研究程度 ,及时发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迫在... 疏勒河流域是目前甘肃省移民和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 ,也是“再造河西”战略实施水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随着移民范围和开发程度的迅速增大 ,进一步提高流域水源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的研究程度 ,及时发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水利化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计算和评价了疏勒河流域的降水资源、冰川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包括地下水补给资源、允许开采资源、储存资源 )、水资源总量的数量和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水资源特征 数量 问题疏勒河 水资源开发利用
下载PDF
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的成因类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裴捍华 杨亲民 +1 位作者 郭振中 黄卫星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9-224,共6页
根据成因特征,将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分为五种类型:接触带型、河谷型、构造带型、向斜谷地型和复合型。通过野外调查及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的主要发育与分布特征:岩溶水强径流带呈网状分布;发育深度50~30... 根据成因特征,将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分为五种类型:接触带型、河谷型、构造带型、向斜谷地型和复合型。通过野外调查及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的主要发育与分布特征:岩溶水强径流带呈网状分布;发育深度50~300m;地下水面呈槽谷型,水力坡度一般在0.6‰~2.8‰之间。岩溶强径流带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大于1000m3/d,是建立岩溶水水源地的理想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强径流带 成因类型 水文地质特征 山西
下载PDF
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秦蓓蕾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年第2期71-72,共2页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基础,从整体角度探讨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特征
下载PDF
QNDN1井煤层气排采的流体效应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2 位作者 韦重韬 汪吉林 周荣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1,共4页
为了研究煤层气排采时原位煤储层流体的动态效应,基于煤储层动水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等储层物性实测成果,结合中国第一口地面多分支煤层气水平井——QNDN1井的排采数据,通过气、水产能及储层压力曲线的耦合分析,探讨了煤层气井排采时储... 为了研究煤层气排采时原位煤储层流体的动态效应,基于煤储层动水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等储层物性实测成果,结合中国第一口地面多分支煤层气水平井——QNDN1井的排采数据,通过气、水产能及储层压力曲线的耦合分析,探讨了煤层气井排采时储层压力的传播特征;估算了煤层气单井排采范围内的重力水量,水溶气、游离气量;划分了煤层气井排采的游离气运移阶段和煤层气的解吸阶段;指出煤层气排采流体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储层压力和受煤孔径结构控制的煤层气解吸特征。该研究成果对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效应 重力水 游离气 采收率 QNDN1多分支水平井 解吸特征 储层压力
下载PDF
深循环地下水补给长白山天池的水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江巧宁 陈建生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13,共7页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研究天池集水区以外海拔高于天池水位地区是否能形成地下水补给到天池,通过对8个流域的水量平衡分析,发现天池周边流域的水量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多年平均的总排泄量大于降水量,外源水对研究区的年补给量达到23.25亿m3...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研究天池集水区以外海拔高于天池水位地区是否能形成地下水补给到天池,通过对8个流域的水量平衡分析,发现天池周边流域的水量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多年平均的总排泄量大于降水量,外源水对研究区的年补给量达到23.25亿m3。研究表明补给天池的地下水不可能来自于天池集水区以外长白山降水的入渗补给。由于天池周边1 300 km范围内没有海拔高于天池水位的高原地区,据此推断,天池接受远源地下水补给,考虑到补给区存在强渗漏与同位素特征,推测补给天池的地下水来自于西藏高原河流的渗漏,地下水以一种特殊深循环方式完成了补给、径流与排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循环地下水 水量平衡 同位素特征 天池 长白山
下载PDF
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法计算可采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树华 杨凤波 +1 位作者 孙继伟 唐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55,共3页
水驱曲线法是评价油田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从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角度 ,讨论在现场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当计算单元的油藏类型、开采方式及含水率相当时 ,水驱特征曲线才具有叠加性 ,可以合并开发单元笼统计... 水驱曲线法是评价油田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从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角度 ,讨论在现场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当计算单元的油藏类型、开采方式及含水率相当时 ,水驱特征曲线才具有叠加性 ,可以合并开发单元笼统计算可采储量 ,否则各开发单元应分别计算再叠加。在目前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行业标准 (SY/T5 3 67 1998)推荐的 6种水驱特征曲线中 ,认为计算可采储量最合适的是西帕切夫曲线法和张金庆曲线法 ,纳扎洛夫曲线法及俞启泰曲线法次之 ,马克西莫夫 童宪章曲线法和沙卓诺夫曲线法相对误差较大 ,计算结果偏大。宜采用斜率法判断回归直线段。标定年度及阶段可采储量所用方法要有继承性和延续性 ,应选取与生产动态比较吻合的计算结果作为标定值 ,不能把所有方法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标定值。根据油田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或根据开发指标与剩余可采储量的匹配关系 ,可以判断可采储量标定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特征曲线法 计算 油田开发 可采储量
下载PDF
污水特质(水征)评价及其在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洪营 吴乾元 +4 位作者 吴光学 孙迎雪 杨宏伟 巫寅虎 王文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5-733,共9页
近年来,在污水高标准处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现和遇到越来越多的现有常规水质指标、工艺理论和技术知识等难以解释的新现象和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以逐步建立水质复杂体系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构筑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 近年来,在污水高标准处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现和遇到越来越多的现有常规水质指标、工艺理论和技术知识等难以解释的新现象和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以逐步建立水质复杂体系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构筑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管理系统为目标,介绍了污水的复杂体系特征,阐述了污水高标准处理中工艺设计、运行和诊断面临系统理论方法缺失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可有效支撑污水工艺研究的污水特质,即"水征(water feature)"的概念.通过分析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组分特征、安全性和稳定性及其时空变化,定义了水征"四维度"内涵,即污染物污染程度、组分特征、毒害效应和转化潜势等4个维度.研究和实践案例表明,水征能有效支撑水质安全评价、处理特性预测、处理工艺设计和工艺诊断优化等.在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控制为目标的污水高标准处理新阶段,基于水征研究,发展高效处理工艺、构筑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尤为重要.今后需深入、持续开展污水处理中水征指标评价方法与理论体系、水征与污染物处理关键技术开发与工艺优化、水征与风险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污水特质 水征 污水工艺设计 工艺诊断与优化
下载PDF
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小燕 杨磊 +2 位作者 李东洋 朱慈佑 廖远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0-654,共5页
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1种,隶属于45科16目。其中非雀形目鸟类74种(占49.01%),雀形目77种(50.99%);94种属东洋界种类(62.25%),42种属古北界种类(27.81%),15种属广布种(... 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1种,隶属于45科16目。其中非雀形目鸟类74种(占49.01%),雀形目77种(50.99%);94种属东洋界种类(62.25%),42种属古北界种类(27.81%),15种属广布种(9.93%);留鸟88种(58.28%)、冬候鸟44种(29.14%)、夏候鸟15种(9.93%)、旅鸟和迷鸟4种(2.65%);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2种(14.57%)。该保护区鸟类特色是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较大,猛禽资源和水鸟资源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资源调查 水鸟 鸟类特色
下载PDF
煤矿底板突水灾害地下三维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文泉 刘伟韬 王振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根据底板突水实例的统计资料,研究了突水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综合分析煤层底板内应力测试三维有限元电算及相似材料模拟结果探讨了底板突水灾害地下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煤矿 底板灾水 灾害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特点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缦 别如山 +1 位作者 王凤君 姜孝国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为总结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技术特点,分析了超临界锅炉参数的选择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比煤粉炉更适合采用超临界参数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超临界CFB锅炉的研究现状。以国内三家锅炉厂针对白马项目提出的超临界600MWCFB锅炉方案为... 为总结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技术特点,分析了超临界锅炉参数的选择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比煤粉炉更适合采用超临界参数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超临界CFB锅炉的研究现状。以国内三家锅炉厂针对白马项目提出的超临界600MWCFB锅炉方案为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不存在颠覆性的技术障碍,而且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将成为我国燃煤电厂重要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但随着超临界CFB锅炉研发工作的深入,仍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超临界 水冷壁 技术特点
下载PDF
一种基于密集深度分离卷积的SAR图像水域分割算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金松 邢孟道 孙光才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0-412,共13页
SAR图像的水域分割在舰船目标检测、灾害监测等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水域分割算法鲁棒性差、难以准确进行分割等问题,该文首先建立了基于高分三号的SAR图像水域分割数据集,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基于密集深度分离卷... SAR图像的水域分割在舰船目标检测、灾害监测等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水域分割算法鲁棒性差、难以准确进行分割等问题,该文首先建立了基于高分三号的SAR图像水域分割数据集,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基于密集深度分离卷积的分割网络架构,该网络以SAR图像作为输入,通过密集分离卷积和扩张卷积提取图像高维特征,并构造基于双线性插值的上采样解码模块用于输出分割结果。在水域分割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在分割准确度上有大幅提高,在算法的鲁棒性和分割速度上也具有部分优势,具备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水域分割 深度学习 密集分离卷积 特征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