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组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倪进治 徐建民 +1 位作者 谢正苗 王德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24-730,共7页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含量范围为 3 2 1~ 45 5mgkg- 1,大小顺序为NPK +4 5 0 0kg稻草 >NPK +2 2 5 0kg稻草 >对照 >NPK ;WSOC占土壤总有机碳 (TOC)百分比的范围为0 1 5 %~ 0 1 9% ,大小顺序为NPK...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含量范围为 3 2 1~ 45 5mgkg- 1,大小顺序为NPK +4 5 0 0kg稻草 >NPK +2 2 5 0kg稻草 >对照 >NPK ;WSOC占土壤总有机碳 (TOC)百分比的范围为0 1 5 %~ 0 1 9% ,大小顺序为NPK +4 5 0 0kg稻草≈对照 >NPK +2 2 5 0kg稻草 >NPK。土壤中WSOC的含量与TOC、微生物生物量碳 (SMBC)的含量都呈显著性正相关。13C核磁共振 ( 13C NMR)的研究结果表明 ,WSOC都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C、羧基C和长链脂肪C组成。不同施肥处理下 ,WSOC和SMBC占TOC百分比的变异系数 (CV)都小于它们在土壤中绝对含量的变异系数 ,且WSOC/TOC的变异系数大于SMBC/TOC。WSOC/TOC是反映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质量的一个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水溶性 有机碳 含量 组成特征 结构特征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含量与地域分异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甲珅 陶澍 曹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8-314,共7页
测定了代表中国东部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的 1 9个表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 ,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究土壤样品的水溶性有机物C含量在 0 .0 0 8至 0 .379mgg- 1 之间 ... 测定了代表中国东部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的 1 9个表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 ,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究土壤样品的水溶性有机物C含量在 0 .0 0 8至 0 .379mgg- 1 之间 ,中值为C 0 .1 59mgg- 1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特征 ,南北方向的变化幅度较东西方向大 ,总体呈现出沿北偏东 9.6度向南偏西递降的一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有机物 地域分异 空间结构 PH值 中国 东部地区
下载PDF
沉积物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动态测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林滨 陶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探讨了直接测定沉积物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可行性,提出了改变水土比和连续提取两种动态测定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操作误差.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同时测定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和吸着系数;改变水土比法明显优... 探讨了直接测定沉积物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可行性,提出了改变水土比和连续提取两种动态测定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操作误差.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同时测定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和吸着系数;改变水土比法明显优于连续提取法.用该方法测定了伊春河沉积物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与吸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水溶性 天然有机物 吸着系数 动态测定
下载PDF
深圳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翟宇虹 黄晓锋 +5 位作者 张丽 李慧颖 曹礼明 戴静 杜博涵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11-3216,共6页
建立了雾化器-气溶胶化学组分检测仪(ACSM)联用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对2013年春季深圳MOUDI多级采样膜(0.056~18μm)中WSOM与无机离子组分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得的水溶性颗粒物总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7.4±2.1)μg/m^3,其... 建立了雾化器-气溶胶化学组分检测仪(ACSM)联用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对2013年春季深圳MOUDI多级采样膜(0.056~18μm)中WSOM与无机离子组分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得的水溶性颗粒物总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7.4±2.1)μg/m^3,其中有机物和硫酸盐是最主要的两种化学组分;粗、细粒子中的WSOM主要以二次来源为主,且大部分粗粒子中的WSOM可能来源于非均相反应;不同粒径范围WSOM的氧化态(以O/C计)估计值在0.46~1.4范围内,平均为0.96,对应的有机物/有机碳比(OM/OC)估计值在1.8~2.9范围内,平均为2.4,粗粒子中WSOM的O/C比细粒子更高,暗示粗粒子中WSOM可能经历了更多的老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水溶性有机物(WSOM) 气溶胶化学组分检测仪(ACSM) 氧化态
下载PDF
污泥中水溶性Cu,Zn的形态及水溶性有机物与Cu^(2+)的复合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香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了污泥中水溶性重金属高于Cu,Zn的存在形态和电荷特点。结果表明:水溶性Cu中约94%是以带负电行的螯合物存在;Zn则多以带两性电荷的螯合物存在,带正电荷的离子约占10%;Cu2+与有机物的络合能力强于Zn。凝胶...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了污泥中水溶性重金属高于Cu,Zn的存在形态和电荷特点。结果表明:水溶性Cu中约94%是以带负电行的螯合物存在;Zn则多以带两性电荷的螯合物存在,带正电荷的离子约占10%;Cu2+与有机物的络合能力强于Zn。凝胶渗滤色谱实验表明,选择系数(Kav)在0.5~1.15之间的小分子量有机物组分与Cu2+的螯合能力较强。对污泥水溶性有机物不同组分的紫外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形态 水溶性有机物 螯合能力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n on-lin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 in PM_(2.5)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被引量:5
6
作者 Huiying Li Xiaofeng Huang +3 位作者 Liming Cao Yuhong Zhai Liwu Zeng Lingyan 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33-40,共8页
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WSOM) represents a critical fraction of fine particles(PM2.5)in the air, but its changing behavior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yet, partly due to the lack of fast... 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WSOM) represents a critical fraction of fine particles(PM2.5)in the air, but its changing behavior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yet, partly due to the lack of fast techniques for the ambient measurements. In this study,a novel system for the on-line measurement of water-soluble components in PM2.5, the particle-into-liquid sampler(PILS)–Nebulizer–aerosol chemical speciation monitor(ACSM),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a PILS, a nebulizer, and an ACSM. High time resolution concentrations of WSOM, sulfate, nitrate, ammonium, and chloride, as well as mass spectra, can be obtained with satisfied quality control results. The system was firstly applied in China for field measurement of WSOM. The mass spectrum of WSOM was found to resemble that of oxygenated organic aerosol, and WSOM agreed well with secondary inorganic ions. All evidence collected in the field campaign demonstrated that WSOM could be a good surrogate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 The PILS–Nebulizer–ACSM system can thus be a useful tool for intensive study of WSOM and SOA in PM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 Secondary organic matter On-line measurement Mass spectrum
原文传递
典型岩溶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腐植酸与钙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吴丽芳 倪大伟 +2 位作者 王妍 刘云根 王艳霞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9-267,共9页
为了阐明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腐植酸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钙的关系,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裸地、林地、旱地、水田和湿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的水溶性有机质(WS... 为了阐明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腐植酸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钙的关系,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裸地、林地、旱地、水田和湿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的水溶性有机质(WSOM)、胡敏酸(HA)、富里酸(FA)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土壤中腐植酸的结构特征及其含量与钙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WSOM、HA和FA含量的空间变幅均较大(P<0.05),且表层>亚表层(P<0.05),腐植酸含量(WSOM、HA、FA三者含量之和)的大小依次为旱地(13289.97 mg·kg^(-1))>湿地(10007.02 mg·kg^(-1))>林地(9136.76 mg·kg^(-1))>水田(8708.724 mg·kg^(-1))>裸地(3395.13 mg·kg^(-1));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PQ值(HA在腐植酸中的比例)以及HA/F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的空间变幅较大且变化规律相似,大小排序均为水田>湿地>林地>旱地>裸地(P<0.05);红外图谱分析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腐植酸具有类似的结构组成和官能团信息,除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结构外,还含有大量的羟基、氨基、酚羟基、醇羟基以及脂肪链结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钙及各形态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腐植酸的种类及含量。研究表明,普者黑岩溶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腐植酸含量空间变幅较大,结构相似且特征明显,与土壤钙的关系密切,同时普者黑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腐殖化程度较高,腐植酸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腐植酸 岩溶流域 水溶性有机质 富里酸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WSOM)对水稻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树芳 《武夷科学》 2006年第1期68-72,共5页
水培实验研究了由泥炭和稻草提取的两种水溶性有机物(WSOM)对水稻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WSOM均促进了水稻的分蘖数、株高、根长、根重及茎叶重,对根系的刺激作用大于茎叶,稻草浸提物的促进效果强于泥炭浸... 水培实验研究了由泥炭和稻草提取的两种水溶性有机物(WSOM)对水稻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WSOM均促进了水稻的分蘖数、株高、根长、根重及茎叶重,对根系的刺激作用大于茎叶,稻草浸提物的促进效果强于泥炭浸提物。两种WSOM对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无显著影响。两种WSOM均影响了水稻对元素的吸收,但影响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水稻生长 元素吸收
下载PDF
凋落物中水溶性有机物和残渣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马芬 裴广廷 +3 位作者 马红亮 高人 尹云锋 杨柳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61-2770,共10页
设置60%和90%WHC两种土壤水分条件,并添加凋落物过滤液、剩余残渣和丙氨酸,进行为期36 d的室内培养(25℃),研究了凋落物中水溶性有机物和残渣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和90%WHC条件下,丙氨酸在土壤中迅速矿化,该处理的土壤... 设置60%和90%WHC两种土壤水分条件,并添加凋落物过滤液、剩余残渣和丙氨酸,进行为期36 d的室内培养(25℃),研究了凋落物中水溶性有机物和残渣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和90%WHC条件下,丙氨酸在土壤中迅速矿化,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NH_4^+-N)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5.4%~44.7%和16.1%~41.3%,净氮矿化和氨化速率在培养前期也高于对照,而凋落物过滤液和残渣添加处理则降低了土壤NH_4^+-N含量,且残渣的降幅大于过滤液.试验期间,土壤硝态氮(NO_3^--N)含量呈直线增长趋势,培养结束时60%WHC条件下NO_3^--N含量显著高于90%WHC.土壤水分含量增多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90%WHC条件下可溶性有机碳(SOC)含量明显低于60%WHC,而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量比60%WHC提高1.5~63.0倍,且在60%WHC条件下凋落物残渣添加处理显著促进了土壤N_2O的排放.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的可溶性物质和剩余物对土壤氮的影响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随分解而发生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氮素转化 凋落物分解 氨基酸 土壤水分
原文传递
应用金属与水溶性有机物模拟大气颗粒物自由基生成的研究
10
作者 钟学臻 胡潇予 +1 位作者 曹语轩 张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5-1273,共9页
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性有机物(WSOC)、金属均是对自由基有显著贡献的组分,但其生成机制还未明晰.本文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结合自由基捕获(BMPO、DMPO)技术,模拟WSOC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自由基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典型WSOC... 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性有机物(WSOC)、金属均是对自由基有显著贡献的组分,但其生成机制还未明晰.本文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结合自由基捕获(BMPO、DMPO)技术,模拟WSOC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自由基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典型WSOC(水杨酸、丙二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酚)标样溶液与Fe^(2+)、Fe^(3+)反应的EPR信号能较好地吻合大气PM_(2.5)的BMPO提取液与Fe^(2+)、Fe^(3+)反应生成的自由基信号.进一步拟合液相反应的EPR信号发现,Fe^(2+)与WSOC反应生成烷基类或芳香类自由基,而Fe^(3+)则促进羟基自由基、烷氧自由基、氢过氧自由基、烷基自由基等生成,说明Fe^(2+)、Fe^(3+)与WSOC反应生成自由基的机制不同.利用负载Fe的矿质模型颗粒物与邻苯二酚类物质进行液固反应生成了持久性自由基(EPFRs),再加入DMPO后却未检测到瞬时自由基.研究显示,游离态Fe能与WSOC生成瞬时自由基,非游离态Fe可与WSOC中的邻苯二酚生成稳定的EPFRs,且邻苯二酚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越强,EPFRs越容易生成,但其无法转化为瞬时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 瞬时自由基 金属 水溶性有机物 模拟试验
下载PDF
贵州湄潭县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氟含量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安俊 林丽 +1 位作者 毛博文 向广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907-3909,共3页
通过测定贵州省湄潭县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水溶性氟含量,研究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下层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分别为2.76~10.12 mg/kg(均值5.05 mg/kg)和2.59~9.50 mg/kg(均值4.51 mg/kg).湄潭茶叶水溶性氟含量为老叶... 通过测定贵州省湄潭县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水溶性氟含量,研究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下层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分别为2.76~10.12 mg/kg(均值5.05 mg/kg)和2.59~9.50 mg/kg(均值4.51 mg/kg).湄潭茶叶水溶性氟含量为老叶187.03~627.44 mg/kg(均值333.69 mg/kg)、嫩叶22.91~104.24mg/kg(均值46.34 mg/kg).湄潭茶园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茶叶水溶性氟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氟 土壤有机质 茶叶
下载PDF
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和水溶性有机质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钰涛 范晨阳 +2 位作者 朱金鑫 李轶 王龙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826-5835,共10页
底栖生物膜是河流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响应,在河流碳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人们对于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河流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与水溶性有机质(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WSOM)的特征及内... 底栖生物膜是河流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响应,在河流碳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人们对于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河流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与水溶性有机质(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WSOM)的特征及内在联系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解析代表性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区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和WSOM的特征.结果表明,底栖生物膜WSOM中识别出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和一种色氨酸类蛋白组分,其中大分子类腐殖质在底栖生物膜WSOM中占据优势地位.尾水区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的均匀度及多样性沿程提高,相较于未受污染的上游区,污染源头区和污染下游区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更加稳定.发色水溶性有机质(colored 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CWSOM)、有机质芳香性和分子量是影响尾水区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芳香性色氨酸类蛋白对生物膜细菌群落变化的解释度最高(34%).共现网络揭示了细菌群落与WSOM组分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Proteobacteria和Halobacterota通过碳循环过程参与生物膜WSOM的新陈代谢,生物膜细菌群落与WSOM的组成将以一种动态变化的模式对尾水排放做出响应.本研究为探寻尾水受纳区水生态变化的指示标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排放 底栖生物膜 细菌群落 水溶性有机质 共现网络
原文传递
珠三角城市地区秋季PM2.5中含水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祚屹 瞿群 +1 位作者 吴艳林 卞国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了了解气溶胶含水量主要影响因子,于2015年秋季在珠三角典型城市广州同步在线观测了PM2.5及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浓度、干湿散射系数和气象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Mie模型和ISORROPIA模型分别估算了气溶胶含水量(LWCneph)和无机盐含水... 为了了解气溶胶含水量主要影响因子,于2015年秋季在珠三角典型城市广州同步在线观测了PM2.5及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浓度、干湿散射系数和气象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Mie模型和ISORROPIA模型分别估算了气溶胶含水量(LWCneph)和无机盐含水量(LWCISO),分析了LWCneph和LWCISO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秋季观测期间PM2.5浓度均值47μg·m^-3,OM(organic matter)、EC、NH4NO3和(NH4)2SO4浓度均值分别为13.0、3.4、5.2和14.4μg·m^-3,上述4类化学物种占PM2.5浓度76%。LWCneph和LWCISO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81),斜率为1.03。相对湿度和无机盐(NH4NO3和(NH4)2SO4)对LWCneph和LWCISO起着主导性作用。相同湿度条件下,NH4NO3相对含量的变化对LWCISO浓度的影响明显大于(NH4)2SO4。低相对湿度条件下,OM对LWCneph的影响大于无机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组分 散射系数 含水量 水溶性无机盐 有机物
下载PDF
成都温江PM_(2.5)中水溶性有机质和类腐殖质的含量与光谱特性
14
作者 翟仲溪 罗伊娜 +2 位作者 何京蓉 李云翔 李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433,共10页
为探究PM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和类腐殖质(HULIS)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采集四季PM样品,用纯水超声提取样品中WSOM,然后用HLB柱萃取WSOM中的HULIS;使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提取液和萃取液... 为探究PM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和类腐殖质(HULIS)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采集四季PM样品,用纯水超声提取样品中WSOM,然后用HLB柱萃取WSOM中的HULIS;使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提取液和萃取液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类腐殖质碳(HULIS-C)的含量;同时,应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研究结果显示,成都温江PM中WSOC和HULIS-C全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1±5.4 μg/m^(3)(n=40)和4.8±2.3 μg/m^(3)(n=40)。WSOC和HULIS-C均是冬季浓度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浓度最低。全年HULIS-C对WSOC的贡献比为(56±14)%(n=40)。HULIS在254 nm、280 nm和365 nm下的吸光系数(SUVA、SUVA和MAE)均分别大于WSOM的SUVA、SUVA和MAE,显示HULIS比WSOM包含更多比例的芳香族结构,具有更高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且HULIS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利用254 nm和280 nm处的吸光系数对四季PM中HULIS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芳香度进行估算, HULIS全年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34±189,芳香度为(19.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质 类腐殖质 光谱特性
下载PDF
大庆苏打盐渍土壤的分类与评价 被引量:25
15
作者 潘保原 宫伟光 +1 位作者 张子峰 刘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59,共3页
在大庆地区苏打盐渍土典型地段设置样方90个,对样方内地表植被种类、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土壤剖面0~20cm范围内取样,测定土壤pH值、水溶性总盐量及有机质含量。据此对大庆苏打盐渍土壤的碱度、盐化程度及养分等级进行划... 在大庆地区苏打盐渍土典型地段设置样方90个,对样方内地表植被种类、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土壤剖面0~20cm范围内取样,测定土壤pH值、水溶性总盐量及有机质含量。据此对大庆苏打盐渍土壤的碱度、盐化程度及养分等级进行划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大庆苏打盐渍土进行分类和评价,探讨了苏打盐渍土的盐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渍土 盐化程度 PH值 水溶性总盐量 有机质 评价
下载PDF
PM_(2.5)中水溶性有机物吸光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一凡 黄晓锋 +3 位作者 兰紫娟 宫照恒 云慧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36-1740,共5页
研究建立了超声雾化器与光声光谱仪,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联用的分析系统,将深圳市2011年夏季采集的PM2.5膜样品提取液雾化发生气溶胶,使之进入光声光谱仪检测其吸光强度以研究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M)的吸光特征.结果表明:观... 研究建立了超声雾化器与光声光谱仪,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联用的分析系统,将深圳市2011年夏季采集的PM2.5膜样品提取液雾化发生气溶胶,使之进入光声光谱仪检测其吸光强度以研究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M)的吸光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中WSOM平均质量浓度为(4.3±2.3)μg/m3,分别占PM2.5和OM质量浓度的11.9%±4.8%和49.2%±18.5%.WSOM在405,532,781nm波长下的质量吸收效率值(MAE)分别为(0.55±0.31),(0.54±0.31),(0.21±0.13)m2/g.经计算所得:深圳市夏季大气PM2.5中WSOM在405,532,781nm波长下的平均吸收系数分别为(2.30±1.08),(2.25±1.26),(0.86±0.45)Mm-1,对应的WSOM对大气PM2.5整体吸光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7.6%,10.6%和5.8%,说明WSOM对PM2.5整体吸光效应的贡献不容忽视,有机气溶胶在大气灰霾中的能见度损害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光谱仪 水溶性有机物(WSOM) 吸光系数 质量吸收效率(MAE)
下载PDF
西安PM_(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分子特性和来源季节差异
17
作者 杨毅 赵明佳 +1 位作者 张亚楠 刘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0-2868,共9页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和后向轨迹模型,采用紫外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西安市PM_(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s,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结果显示,西安市各季节PM_(2.5)及其有机碳(Organic Carbo...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和后向轨迹模型,采用紫外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西安市PM_(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s,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结果显示,西安市各季节PM_(2.5)及其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秋、春、夏,且南北郊差异不显著。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质量浓度为3.50~17.29μg/m^(3),冬季WSOC质量浓度最高。四季的WSOM中均含有紫外光类腐殖质和可见光类腐殖质。秋、冬和夏季类富里酸的荧光强度占比最大。WSOM的E_(2)/E_(3)、E_(3)/E_(4)和AAE值由高到低依次是:冬、春、夏、秋。SUVA 254和MAE_(3)65值均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冬季WSOM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腐殖化程度较小,分子苯环取代程度最大,光吸收能力对光吸收的波长依赖性较强;秋季WSOM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腐殖化程度较强,光吸收的波长依赖性较弱;夏季WSOM的芳香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及春季WSOM分子苯环取代程度最弱。碳组分质量浓度、UV 254、α350和荧光强度两两呈显著正相关(p<0.01)。WSOM的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生物源指数(Biogenic Index,BIX)和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值分别为1.51~2.15、0.88~1.46、1.18~3.19。冬季WSOM的自生来源最高,夏季WSOM的陆源来源比例相对较大。西安市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陕西省区域气团传输。西安市四季PM_(2.5)碳组成及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存在季节差异,但北郊和南郊的紫外荧光光谱特性和来源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PM_(2.5) 水溶性有机物(WSOM) 荧光特性 平行因子分析 来源
下载PDF
西安冬季PM_(2.5)中不同极性水溶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氧化潜势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玉 黄沙沙 +2 位作者 张甜 孙健 沈振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2-1889,共8页
大气细颗粒物(PM_(2.5))通过产生活性氧(ROS)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酸性、中性和高极性水溶性有机物(WSOM)是有机气溶胶中产生ROS的重要成分.采集西安市区2019年冬季PM_(2.5)样品,深入探究不同极性水平WSOM组分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结果... 大气细颗粒物(PM_(2.5))通过产生活性氧(ROS)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酸性、中性和高极性水溶性有机物(WSOM)是有机气溶胶中产生ROS的重要成分.采集西安市区2019年冬季PM_(2.5)样品,深入探究不同极性水平WSOM组分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西安市PM_(2.5)中ρ(WSOM)为(4.62±1.89)μg·m^(-3),类腐殖质物质(HULIS)是WSOM的重要组成部分(78.81%±10.50%),霾天HULIS的占比更高.三类不同极性WSOM的碳浓度水平在霾天和非霾天大小分别为:中性HULIS(HULIS-n)>酸性HULIS(HULIS-a)>高极性有机物(HP-WSOM)和HULIS-n>HP-WSOM>HULIS-a.采用DCFH(2′,7′-二氯二氢荧光素)法测量其氧化潜势(OP),发现霾天和非霾天单位质量OP(OPm)的规律均为HP-WSOM>HULIS-a>HULIS-n,单位空气体积OP(OPv)特征为:HP-WSOM>HULIS-n>HULIS-a.整个采样期间OPm与WSOM的三类组分碳浓度呈负相关.霾天HULIS-n(R2=0.866 9)和HP-WSOM(R2=0.858 2)的OPm与其碳浓度高度相关,非霾天HULIS-n、 HULIS-a和HP-WSOM的OPm对各碳浓度都有很强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WSOM) 类腐殖质(HULIS) 氧化潜势(OP) 活性氧(ROS) 碳浓度
原文传递
非均质水溶有机物吸附特性及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桂洪杰 周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18,共6页
文章以餐饮废水和土壤溶出天然有机物(NOM)等非均质水溶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利用Freundlich模型和modified Freundlich模型,考察了活性炭种类和粒径等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modified Freundlich更适用于对... 文章以餐饮废水和土壤溶出天然有机物(NOM)等非均质水溶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利用Freundlich模型和modified Freundlich模型,考察了活性炭种类和粒径等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modified Freundlich更适用于对非均质水溶有机物吸附特性的表征。4种活性炭吸附餐饮废水的吸附强度呈现AR>CP>HS->AK-703的趋势,而吸附土壤溶出NOM的趋势则为AR>HS->CP>AK-703。此外,非均质水溶有机物的吸附强度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且活性炭吸附非均质水溶有机物的选择性是双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水溶有机物 活性炭 吸附模型 餐饮废水 天然有机物
下载PDF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WSOM与Cu^(2+)的络合特性研究
20
作者 罗艺璇 甘义群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47,共9页
水溶性有机质(WSOM)与重金属络合可以控制重金属的固定和释放过程,从而影响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毒性。通过提取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根际区、红树区和光滩区3个区域沉积物中的WSOM,与Cu^(2+)进行室内络合试验,以荧光光谱为表征手段,并结... 水溶性有机质(WSOM)与重金属络合可以控制重金属的固定和释放过程,从而影响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毒性。通过提取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根际区、红树区和光滩区3个区域沉积物中的WSOM,与Cu^(2+)进行室内络合试验,以荧光光谱为表征手段,并结合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3个区域沉积物中WSOM与Cu^(2+)的络合特性。结果表明:(1)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WSOM的组成在3个区域内具有显著的差异,根际区以类蛋白质为主要组分,红树区和光滩区则以类腐殖质为主要组分;(2)3个区域沉积物中,色氨酸类WSOM更易于与Cu^(2+)结合,类腐殖质组分比类蛋白质组分形成的络合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3)根际活动并没有明显加强WSOM对Cu^(2+)的络合作用,根际区重金属含量较高是由于根际沉积物中整体WSOM的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沉积物 水溶性有机质(WSOM) 铜离子(Cu^(2+)) 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