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技术方针的调整 被引量:64
1
作者 胡永乐 王燕灵 +1 位作者 杨思玉 贾文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69,共5页
总结了中国陆上油田的地质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开采特征。中国油田开发的基本方式和开采方针是早期内部注水、逐步强化开采。随着开采过程的延伸 ,在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 (综合含水率大于 80 % )中采用强化开采方式是低效的 ,不利于提高... 总结了中国陆上油田的地质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开采特征。中国油田开发的基本方式和开采方针是早期内部注水、逐步强化开采。随着开采过程的延伸 ,在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 (综合含水率大于 80 % )中采用强化开采方式是低效的 ,不利于提高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果。提出了以降低含水率和提高注水波及体积为目标 ,建立以不稳定注水为中心的高效二次采油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注水开发 陆相沉积储层 强注强采 提高采收率 不稳定注水 二次采油
下载PDF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于春磊 糜利栋 +3 位作者 王川 赵玉云 姜汉桥 田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2-594,598,共4页
水驱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仍具有一定挖潜潜力,微观剩余油流动特征及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微观玻璃刻蚀模型实验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对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进行分类,分析微观剩余... 水驱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仍具有一定挖潜潜力,微观剩余油流动特征及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微观玻璃刻蚀模型实验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对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进行分类,分析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考虑油-水-孔喉接触关系,可将剩余油流动形态分为簇状流、多孔流、柱状流、膜状流和滴状流5类,其中簇状流分布比例最多,是引起相渗曲线下弯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含水饱和度的上升,簇状流逐渐转化为多孔流、柱状流、膜状流和滴状流;同时从微观上解释了特高含水期油水微观流动规律及相渗曲线非线性的原因,为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特高含水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 渗流特征
下载PDF
柔性转向剂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怀江 程杰成 +5 位作者 隋新光 王平美 赵庆东 李宜坤 刘强 姚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了遏制水驱油藏注入水通过高渗透部位时出现无效循环,研制了柔性转向剂(代号SR-3),用于改变油藏中水的流场及实现深部液流转向。这种柔性转向剂可随机发生形变,具有韧性好、不易破碎和断裂以及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室内物理模拟显示:S... 为了遏制水驱油藏注入水通过高渗透部位时出现无效循环,研制了柔性转向剂(代号SR-3),用于改变油藏中水的流场及实现深部液流转向。这种柔性转向剂可随机发生形变,具有韧性好、不易破碎和断裂以及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室内物理模拟显示:SR-3转向剂能在地层高渗透率区大孔道中运移,可实现沿程调剖,SR-3在地层"大孔道"中流动遇阻时发生形变并产生堵塞压力。随压力的升高,SR-3蠕变并出现突破压力,然后又降至流动压力并趋于平衡;再遇阻又发生形变并产生堵塞,如此反复地在地层深部产生动态堵塞。大庆油田东部萨尔图和葡萄花油层的柔性转向剂现场试验验证了此机理,也说明了无裂缝砂岩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在水驱主流道可能冲刷出了大孔道高渗透带。对这些大孔道进行沿程堵塞,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水驱波及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高渗透区 深部液流 柔性转向剂 韧性 黏弹性 动态堵塞
下载PDF
水驱实验模拟注水开发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史长林 张凤红 陈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93,共7页
通过电镜扫描、压汞实验和铸体薄片分析,研究了水驱模拟实验前后渤海湾某油田中孔中渗储层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水驱前后储层物性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以及流体分布特征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水驱后储层平均孔隙度增加,渗透率在500.0 mD... 通过电镜扫描、压汞实验和铸体薄片分析,研究了水驱模拟实验前后渤海湾某油田中孔中渗储层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水驱前后储层物性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以及流体分布特征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水驱后储层平均孔隙度增加,渗透率在500.0 mD以上的样品水驱后渗透率增大,而渗透率在500.0 mD以下的样品水驱后渗透率变小;水驱后最大孔喉半径和孔喉平均配位数增加,而平均孔喉半径和汞饱和度中值半径却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水驱后中—粗岩砂岩(粒度中值大于1.5μm)储层平均孔隙直径和平均喉道直径增大,而细砂岩(粒度中值小于1.5μm)储层平均孔隙直径和平均喉道直径减小;水驱后储层微观均质系数减小、变异系数增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水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于颗粒表面、粒间孔边沿、微孔及喉道等水驱未波及到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实验 注水开发 渗透率 孔隙结构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
下载PDF
采油速度对不同黏度均质油藏水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伦 陈希 +4 位作者 陈礼 曹仁义 张祥忠 刘佳 单发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2-357,共6页
基于均质油藏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黏度均质油藏在不同采油速度下的水驱特征。低黏度油藏(黏度小于5 m Pa·s)水驱波及均匀,流线粗。随采油速度的提高,注水沿油层底部突进减弱,纵向波及更均匀,油层顶、底面波及系数差异减... 基于均质油藏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黏度均质油藏在不同采油速度下的水驱特征。低黏度油藏(黏度小于5 m Pa·s)水驱波及均匀,流线粗。随采油速度的提高,注水沿油层底部突进减弱,纵向波及更均匀,油层顶、底面波及系数差异减小。低黏度油藏高速开发无水期采出程度明显高于低速开发,含水上升速度低于低速开发,适宜高速开发模式。中高黏度油藏(黏度5~50 m Pa·s)水驱过程中注入水表现出明显的指进现象,水驱流线细,水驱波及不完全,流线间波及程度弱,油层顶、底面波及系数差异大。随采油速度的提高,中高黏度油藏水驱流线更细,波及更不完全,油层顶、底面波及系数明显降低。中高黏度油藏高速开发见水时间短,无水期采出程度明显低于低速开发,含水上升速度高于低速开发,不适合高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实验 均质油藏 原油黏度 采油速度 水驱规律 注入水波及特征 高速开发适应性
下载PDF
基于3D流线模拟的水驱油藏动态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军来 刘月田 杨海宁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119,共5页
常规的水驱油藏评价都是以油藏工程为基础,考虑的往往是静态下的地质模型,无法定量评价油藏的水驱动态、注入水分配、油井受效等问题,更不能追踪到油田的动态特征,为了实现合理、有效的动态评价水驱油藏开发效果,以流线法模拟为基础,并... 常规的水驱油藏评价都是以油藏工程为基础,考虑的往往是静态下的地质模型,无法定量评价油藏的水驱动态、注入水分配、油井受效等问题,更不能追踪到油田的动态特征,为了实现合理、有效的动态评价水驱油藏开发效果,以流线法模拟为基础,并借助其优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水驱油藏动态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实现定量化评价注采井间关系.同时结合油田实际建立流线模型,进行油藏整体与井组单元分析,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法,达到了很好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线模拟 水驱油藏 油藏动态评价 开发效果
下载PDF
注水开发后期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京红 侯连华 +1 位作者 吴锡令 林承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0,共6页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Ⅴ—Ⅶ类流动单元中。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注水开发 渗流能力 剩余油 河流相 沉积微相 岩心 富集规律 储层参数 测井资料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后期确定合理注采比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广超 刘大锰 +2 位作者 李广智 宋志谦 樊长江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83,共3页
确定水驱开发油藏的合理注采比是现代油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水驱开发油藏的注采比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生产能力.利用物质平衡方程,依据注采平衡原理,推导出在油藏稳定生产时地层压降与注采比的关系,由实际矿场... 确定水驱开发油藏的合理注采比是现代油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水驱开发油藏的注采比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生产能力.利用物质平衡方程,依据注采平衡原理,推导出在油藏稳定生产时地层压降与注采比的关系,由实际矿场资料拟合出相关系数,通过合理地层压降来确定合理注采比,为油藏开发后期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双河油田437块、438块、Ⅴ上、Ⅶ上等4个开发单元的实例证明,这是一种计算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宏观油藏管理上,该方法对于指导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田的注水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开发后期 注采比 地层压降 注采平衡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单井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罗晓义 杨钊 +2 位作者 宋考平 崔香花 刘凤贤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45,共3页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水时间、渗透率、井距、地层压力因数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可提高驱动压差,减小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不利影响;超前注水时渗透率低的油井产能下降幅度小,具有较好增油效果;...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水时间、渗透率、井距、地层压力因数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可提高驱动压差,减小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不利影响;超前注水时渗透率低的油井产能下降幅度小,具有较好增油效果;超前注水需选择合理注采井距,井距过大、过小均不能取得最佳驱油效果;正常压力及异常低压油藏适合超前注水,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建议采用滞后注水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注水 注水时间 地层压力因数 低渗透 压敏 单井产能
下载PDF
自动识别油藏边界水侵量微分方程反演算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克家 谭永基 王才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751,共5页
针对水驱油数值模拟,提出一种基于微分方程反演的自动历史拟合算法,解决了单相微可压缩流体渗流中油藏边界水侵量自动识别问题。利用生产井的动态观测资料识别油藏边界上的水侵量,在数学上称为边界控制反问题。基于微分方程反演理论,将... 针对水驱油数值模拟,提出一种基于微分方程反演的自动历史拟合算法,解决了单相微可压缩流体渗流中油藏边界水侵量自动识别问题。利用生产井的动态观测资料识别油藏边界上的水侵量,在数学上称为边界控制反问题。基于微分方程反演理论,将其转化为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利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共轭梯度法是通过引入相应的伴随问题和敏感性问题,分别确定每次迭代的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解决了时空域中一般反演方法的不稳定性、收敛速度慢和依赖于初值等一系列问题。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检验表明,该方法不仅丰富了微分方程反演理论,而且具有生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数值模拟 水侵量 自动历史拟合算法 微分方程反演 共轭梯度法
下载PDF
海相碎屑岩中高含水期储层性质变化及微观机理——以东河1油田东河砂岩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如冰 田昌炳 +2 位作者 徐怀民 江同文 李维禄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9-687,共9页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资料,将研究区东河砂岩划分为4种宏观储层和3种微观储层,对不同水淹程度下宏观储层性质变化及微观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后认为东河砂岩Ⅰ~Ⅲ类宏观储层物性、泥质质量分数、驱油效率在不同水淹...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资料,将研究区东河砂岩划分为4种宏观储层和3种微观储层,对不同水淹程度下宏观储层性质变化及微观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后认为东河砂岩Ⅰ~Ⅲ类宏观储层物性、泥质质量分数、驱油效率在不同水淹阶段变化规律不同,而微观变化对宏观变化有控制作用,各宏观储层变化均为3种微观储层变化相叠加的结果,常见一种微观储层为主控因素,其余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淹后,对于平均孔隙度,Ⅰ~Ⅲ类储层先减小后缓慢增大,最终平均减小2.8%;对于平均渗透率,Ⅰ~Ⅱ类储层先增大再减小、随后显著增大,最终平均增加59.3%,Ⅲ类储层先减小再增大,最终增加96.6%;对于储层泥质质量分数,Ⅰ~Ⅱ类储层先减小再增大、随后再减小,最终平均减小0.63%,Ⅲ类储层先增大再减小,最终减小10.8%;对于驱油效率,Ⅰ类储层逐渐减小、最终降低21.1%,Ⅱ类储层逐渐增大、最终增大13.0%,而Ⅲ类储层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增大5.8%.微观机理方面,Ⅰ~Ⅲ类储层物性、泥质质量分数变化主控因素分别为中孔中喉、中孔细喉、细孔细喉微观储层性质变化,其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东河砂岩 水淹 储层性质变化 微观机理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水驱储层相渗曲线仿真预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春雷 曹小朋 +5 位作者 张林凤 姜兴兴 刘建涛 靳彩霞 王峰 杨河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142,共5页
相渗曲线是油气田开发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采用常规室内实验法获得相渗曲线费用昂贵且耗时,测试样品少,难以代表整个油藏的特征;经验公式法估算获得的结果精度低且误差大。为了实时、准确获得水驱储层相渗曲线,采用机器学习算法... 相渗曲线是油气田开发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采用常规室内实验法获得相渗曲线费用昂贵且耗时,测试样品少,难以代表整个油藏的特征;经验公式法估算获得的结果精度低且误差大。为了实时、准确获得水驱储层相渗曲线,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仿真预测。通过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融合相渗曲线数据,构建水驱储层相渗曲线仿真样本集。在此基础上,优选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地质因素约束优化以及曲线端点约束优化,实现相渗曲线智能可视化生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每口井每个层段的相渗曲线预测,预测精度大于90%,能准确反映油藏渗流特征和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水驱储层 相渗曲线 预测模型 仿真 样本集
下载PDF
水驱油藏多目标井网优化方法新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秀婷 杨军 +3 位作者 杨纯东 杨戟 官志锐 王胜义 《中外能源》 CAS 2008年第4期43-47,共5页
从传统的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入手,引入水驱油藏的特征参数对其修正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指标应用最优化理论推导并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适合混合井网特点的水驱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模型.提出混合井网加密调整潜力... 从传统的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入手,引入水驱油藏的特征参数对其修正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指标应用最优化理论推导并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适合混合井网特点的水驱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模型.提出混合井网加密调整潜力量化方法。为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将其应用于某油区典型水驱单元的测算。测算结果为:合理单井动用储量为14.49×10^4t/口,具有33口加密调整潜力,其中直井28口,水平井5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合理井网密度 极限井网密度 混合井网 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井位及注采参数联合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文东 石梦翮 +2 位作者 庄新宇 卜亚辉 苏玉亮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3,共8页
针对水驱油藏传统优化方法过于依赖人为经验及顺序优化难以求得全局最优解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井位及注采参数联合优化方法.基于水驱油藏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以井网形式、产量和注采比等作... 针对水驱油藏传统优化方法过于依赖人为经验及顺序优化难以求得全局最优解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井位及注采参数联合优化方法.基于水驱油藏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以井网形式、产量和注采比等作为输入参数,累计产油量为输出参数,通过流线数值模拟方法构建机器学习预测样本集,综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水驱开发效果.基于粒子群算法建立优化数学模型,以最大化产油量作为目标对井网形式和注采参数进行联合优化求解.结果表明,与传统优化方法相比,联合优化方法能够自动同步优化井网形式、井位和注采比等参数,优化后开发效果提升约12%,为水驱油藏的智能高效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水驱油藏 注采井网 机器学习 智能优化 代理模型 随机森林 径向基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种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在渤海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宏友 王美楠 +2 位作者 陈晓祺 邓琪 石飞 《复杂油气藏》 2018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了准确、客观评价渤海油田不同类型油藏、不同含水阶段的开发效果,分别选取不同类型油藏的典型开发单元,统计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实际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利用万吉业水驱曲线进行定量化拟合,建立不同类型油藏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 为了准确、客观评价渤海油田不同类型油藏、不同含水阶段的开发效果,分别选取不同类型油藏的典型开发单元,统计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实际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利用万吉业水驱曲线进行定量化拟合,建立不同类型油藏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图版。引入"阶段末采出程度"参数,按照不同类型油藏、不同含水阶段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形成了一种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实例应用效果表明,新方法评价结果准确可靠,能够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含水率 采出程度 开发效果 评价
下载PDF
一种新的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产量动态劈分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红 任超群 +1 位作者 林瑞敏 付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5,共7页
受非均质性影响,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各层产出不均,随着含水率上升,产量劈分难度加剧,常规劈分方法的劈分结果会出现局部数据跳跃、油井水驱特征与各层产出规律矛盾等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产量动态劈分方法,即以生产... 受非均质性影响,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各层产出不均,随着含水率上升,产量劈分难度加剧,常规劈分方法的劈分结果会出现局部数据跳跃、油井水驱特征与各层产出规律矛盾等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水驱油藏多层合采井产量动态劈分方法,即以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以分层测试数据为约束,对油井实际液量进行时间重整化,应用产油量递减规律求取重整化后的各层产油量,进而得到重整化累产油、累产水和累产液量;选取水驱曲线建立不同时刻水驱规律表达式,拟合得到重整化水驱曲线特征参数;基于水驱规律一致原理,得到任一时刻各层实际累产数据,进而求得实际产油量。以南海西部文昌区天然水驱油藏X1井为例进行了方法应用,计算结果与油井测试结果一致,且符合生产动态认识。本文方法可以降低常规理论计算中多种参数选取所带来的劈分误差,实际操作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多层合采 时间重整 产量劈分 南海西部 合采井
下载PDF
Distribution rules of remaining oil by bottom water flooding and potential exploitation strategy in fault-controlled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17
作者 WANG Jing XU Zhiyuan +5 位作者 LIU Junyuan FENG Jianyu WANG Qi JIAO Yuwei ZHANG Qi LIU Huiq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5期1271-1286,共16页
Based on the tectonic genesis and seismic data of fault-controlled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the typical fractured-vuggy structure features were analyzed.A 3D large-scale visual physical model of“tree-like”fracture... Based on the tectonic genesis and seismic data of fault-controlled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the typical fractured-vuggy structure features were analyzed.A 3D large-scale visual physical model of“tree-like”fractured-vuggy structure was designed and made.The experiments of bottom-water flooding and multi-media synergistic oil displacement after bottom-water flooding were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production rates and different well-reservoir configuration relationships.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distribution rules of residual oil during bottom-water flooding under such fractured-vuggy structure were revealed.The producing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ual oil under different production methods after bottom-water flooding were discove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maining oil in"tree-like"fractured-vuggy structure after bottom-water flooding mainly include the remaining oil of non-well controlled fault zones and the attic remaining oil at the top of well controlled fault zones.There exists obvious water channeling of bottom-water along the fault at high production rate,but intermittent drainage can effectively weaken the interference effect between fault zones to inhibit water channeling.Compared with the vertical well,horizontal well can reduce the difference in flow conductivity between fault zones and show better resistance to water channeling.The closer the horizontal well locates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canopy”,the higher the oil recovery is at the bottom-water flooding stage.However,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bottom-water flooding and subsequent gas injection development,the total recovery is higher when the horizontal well locate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canopy”and drill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fault zones.After bottom water flooding,the effect of gas huff and puff is better than that of gas flooding,and the effect of gas huff and puff with large slug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mall slug.Because such development method can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remaining oil of non-well controlled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generative network surrogate model time-varying well control water-flooding reservoir performance
下载PDF
基于深度生成网络的时变井控下油藏动态预测代理模型
18
作者 李艳春 贾德利 +3 位作者 王素玲 屈如意 乔美霞 刘合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4-1125,共12页
在流形空间内定义并求解油藏动态预测问题,充分考虑地质不确定性和随时间变化的井控条件(简称时变井控)下油藏动态的变化特性,构建基于条件演化生成对抗网络(CE-GAN)的油藏动态预测代理模型。CE-GAN通过特征空间的条件演化使原来无法控... 在流形空间内定义并求解油藏动态预测问题,充分考虑地质不确定性和随时间变化的井控条件(简称时变井控)下油藏动态的变化特性,构建基于条件演化生成对抗网络(CE-GAN)的油藏动态预测代理模型。CE-GAN通过特征空间的条件演化使原来无法控制方向的生成网络实现定向演化,将油藏动态预测问题转化为基于渗透率分布、初始油藏动态和时变井控的图像演化问题,实现时变井控条件下油藏动态的快速准确预测。基础油藏模型(Egg模型)与实际油藏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CE-GAN预测与数值模拟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基础油藏模型验证中压力和含油饱和度的相对残差中位数分别为0.5%和9.0%,实际油藏模型验证中压力和含油饱和度相对残差中位数均为4.0%;CE-GAN代理模型训练完成后,相较于传统数值模拟,分别将基础油藏模型和实际油藏模型的计算速度提升约160倍和280倍,可以有效提高生产优化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生成网络 代理模型 时变井控 水驱开发 油藏动态
下载PDF
高含水期非均质油藏周期注水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军 翁大丽 +3 位作者 陈平 郑继龙 张强 胡雪 《应用科技》 CAS 2019年第6期92-95,共4页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周期注水影响因素及对采收率的影响。根据渗透率极差相似原则,结合非均质油藏特点,设计出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组周期注水方案的驱油效率在水驱基础上分别提高3.67%和2.94%。周期注水有效地改...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周期注水影响因素及对采收率的影响。根据渗透率极差相似原则,结合非均质油藏特点,设计出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组周期注水方案的驱油效率在水驱基础上分别提高3.67%和2.94%。周期注水有效地改善了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了注水开发效率,为油田开发技术决策、目标采收率研究等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实验研究 驱油机理 周期注水 采收率 非均质油藏 水驱效果 海上油田
下载PDF
水玻璃凝胶堵剂的制备及在注水开发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怀珠 郭吉清 +1 位作者 孙蓉 郑家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7,共4页
针对冀东油田中深层注水开发油藏存在注入水沿平面单向突进、吸水剖面差异大、注采调控难度大等问题,用水玻璃、网络保水剂和延迟活化剂制备了水玻璃凝胶堵剂,分析了水玻璃凝胶堵剂的成胶原理,研究了该堵剂的注入性与封堵性能,并在冀东... 针对冀东油田中深层注水开发油藏存在注入水沿平面单向突进、吸水剖面差异大、注采调控难度大等问题,用水玻璃、网络保水剂和延迟活化剂制备了水玻璃凝胶堵剂,分析了水玻璃凝胶堵剂的成胶原理,研究了该堵剂的注入性与封堵性能,并在冀东油田开展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由水玻璃、延迟活化剂和网络保水剂(质量比为5∶1∶0.2)制备的水玻璃凝胶堵剂注入性和封堵性良好,对中渗和低渗填砂管的封堵率分别为93.5%和97.3%;堵剂选择性较好,优先进入高渗透层进行封堵,堵剂突破后低渗储层的分流率由29.8%增至85.2%,高渗储层的分流率由70.2%降至14.8%。包裹硅酸凝胶、硅酸盐沉淀的大分子交联网状结构提高了水凝胶的成胶强度。水玻璃凝胶堵剂在冀东油田现场应用6口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平均单井注水启动压力上升4.67 MPa,吸水剖面得到改善,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对应8口油井见效,累计增油431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凝胶 堵剂 增油降水 注水开发油藏 冀东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