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PES区域模式水汽平流方案的比较与改进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子通 万齐林 +4 位作者 沈学顺 黄燕燕 张艳霞 张诚忠 丁伟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与欧拉显式时间差分方法相比,GRAPES区域模式采用半隐半拉格朗日时间差分方案可增加时间步长且不影响稳定性,而且模式积分可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半拉格朗日法需要用到内插算法来预测下一时刻的值,对于水汽场的内插值来说,常常会... 与欧拉显式时间差分方法相比,GRAPES区域模式采用半隐半拉格朗日时间差分方案可增加时间步长且不影响稳定性,而且模式积分可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半拉格朗日法需要用到内插算法来预测下一时刻的值,对于水汽场的内插值来说,常常会造成预报值的过饱和或者是负值,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比较GRAPES模式的准单调半拉格朗日方案(QMSL)和高精度正定保形方案(PRM),分析模式的降水预报、形势预报,同时初步总结了两方案的优缺点。在参考LCSL(Linear Constraint Semi-Lagarangain)方案的基础上,改进QMSL方案,通过连续试验运行,表明新方案基本稳定可靠,对于降水预报、形势预报有一定的改进,在台风预报试验中也有良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模式 水汽平流 半隐半拉格朗日
下载PDF
伴随对流层中低层气温持续下降的雪转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海军 张雪慧 潘士雄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0.25°×0.25°分辨率细网格模式产品、探空观测资料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4年2月18日浙江嘉兴雨雪天气过程中降水相态先由雨转雪、再由雪转雨的变化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ECMWF细网格模...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0.25°×0.25°分辨率细网格模式产品、探空观测资料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4年2月18日浙江嘉兴雨雪天气过程中降水相态先由雨转雪、再由雪转雨的变化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进行了预报性能检验,结果表明:模式形势预报准确,但未能预报出雪转雨过程。在对流层中低层气温持续降低的情况下,水汽凝结高度不同是造成两次相态转换的主要原因。上午垂直运动加强,水汽充沛,降水粒子的凝结高度高,足以形成大的雪花,在较低的零度层高度以下降落时不至于融化;下午垂直运动减弱,水汽集中在低层,尽管这一高度层的气温在-3^-2℃,但是不足以凝结成固态降水,同时地面气温受海上暖平流影响而回升,因此降水相态由雪转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过程 相态转换 水汽垂直分布 垂直速度 温度平流
下载PDF
影响青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的因素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黄露 范广洲 《气象科技》 2018年第6期1172-1179,共8页
利用1979—2015年ERA-Interim全球0.5°×0.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水汽收支方程中的水汽局地变化项、辐散项、平流项和垂直项的相对贡献,并分析了各项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整层和近地层,水汽辐合辐散项... 利用1979—2015年ERA-Interim全球0.5°×0.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水汽收支方程中的水汽局地变化项、辐散项、平流项和垂直项的相对贡献,并分析了各项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整层和近地层,水汽辐合辐散项占大气可降水量变化项的比例最高;在中层和高层,水汽平流项占大气可降水量变化项的比例最高。水汽辐合辐散与大气可降水量有更好的相关性。(2)水汽辐合辐散的空间分布整体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整层和近地层,高原东部为湿平流,其余大部分区域为干平流,在中层湿平流区域面积扩大,高层几乎都为干平流。(3)水汽辐合辐散年际变化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整层、近地层和中层增加趋势最明显;水汽平流年际变化表现为各层都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层和高层下降趋势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可降水量 水汽辐合辐散 水汽平流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 fog with different airflow over the Huanghai Sea in boreal spring 被引量:6
4
作者 HUANG Jian WANG Xin +3 位作者 ZHOU Wen HUANG Huijun WANG Dongxiao ZHOU Faxi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12,共10页
Using the observations from ICOADS datasets and contemporaneous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s during 1960-2002,the study classifies the airflows in favor of sea fog over the Huanghai (Yellow) Sea in boreal spring (... Using the observations from ICOADS datasets and contemporaneous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s during 1960-2002,the study classifies the airflows in favor of sea fog over the Huanghai (Yellow) Sea in boreal spring (April-May) with the method of trajectory analysis,and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proportions of warm and cold sea fogs along different paths of airflow.According to the heat balance equation,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rin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warm and cold sea fog along different airflow paths.The major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Sea fogs over the Huanghai Sea in spring are not only warm fog but also cold fog.The proportion of warm fog only accounts for 44% in April,while increases as high as 57% in May.(2) Four primary airflow paths leading to spring sea fog are identified.They are originated from the northwest,east,southeast and southwest of the Huanghai Sea,respectively.The occurrence ratios of the warm sea fog along the east and southeast airflow paths are high of 55% and 70%,while these along the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airflow paths are merely 17.9% and 50%.(3) The key physical processes governing the warm/cold sea fog are heat advection transport,longwave radiation cooling at fog top,solar shortwave warming and latent heat flux between airsea interfaces.(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 fog along the four airflow paths relate closely to the conditions of water vapor advection,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sea fog over the Huanghai Sea airflow paths water vapor flux heat advection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vapor
下载PDF
2016年6月赣北两次对流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周雨 盛志军 +1 位作者 许爱华 支树林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6年第4期269-276,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FNL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卫星TBB等资料,对2016年6月1—2日和18—19日江西省北部两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低层急流、高空槽等共同作...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FNL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卫星TBB等资料,对2016年6月1—2日和18—19日江西省北部两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低层急流、高空槽等共同作用导致两次暴雨发生。中层有冷空气影响,低层深厚西南急流维持时,更利于降水的对流性特征维持。两次暴雨过程强降水由低质心较强回波的"列车效应"造成。强降水回波带有多单体风暴和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特征时,强降水效率更高。两次过程水汽收支中水汽通量散度项由正转负,水汽垂直输送项由负转正,中低层水汽辐合将低层大量水汽向上输送至中高层,利于强降水的形成。差动涡度平流中心与上升运动中心吻合,其导致垂直动力强迫,促进扰动不稳定和垂直运动的发展。强上升运动区南北两侧垂直经向环流和反环流的形成,为强暴雨的发生维持提供了持续的强水汽水平输送和辐合抬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列车效应 水汽收支 涡度平流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一次夏季暴雨机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端禹 潘鄂芬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3期8-13,共6页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分析资料,研究2006年夏季一次松嫩平原暴雨的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强雨区始终位于高空西北风急流出口区左侧与西南风急流后方;500 hPa西风槽配合850 hPa低涡东移,蒙古锋面气旋强烈发展,地面倒槽接近我国东...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分析资料,研究2006年夏季一次松嫩平原暴雨的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强雨区始终位于高空西北风急流出口区左侧与西南风急流后方;500 hPa西风槽配合850 hPa低涡东移,蒙古锋面气旋强烈发展,地面倒槽接近我国东北平原;低空急流出现在最强降雨之后。暴雨之前齐齐哈尔单站K指数、可降水量以及湿理查逊数负值达到最大值;暴雨之后A指数、中高层平均比湿与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暴雨水汽源地位于超强台风桑美外围东海到日本以南洋面上;强降雨以前低层水汽平流辐合较强,强降雨时水汽辐合高层以平流辐合为主、低层则以风场辐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暴雨 可降水量 湿理查逊数 水汽平流 水汽辐合
下载PDF
2020年凉山州秋季异常连阴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吕俊杰 牟端霞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S01期76-81,共6页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对凉山州2020年9月10~17日连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过程从低层到高层影响系统稳定;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带来持续的水汽输送和能量补充,同时强降水区也有明显的水汽辐合中心;中层...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对凉山州2020年9月10~17日连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过程从低层到高层影响系统稳定;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带来持续的水汽输送和能量补充,同时强降水区也有明显的水汽辐合中心;中层显著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持;低层持续的冷平流为冷暖气流的交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冷暖气团交汇的能量锋区对于降水强弱分界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暴雨 水汽 垂直运动 温度平流
下载PDF
2009年新乡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叶东 赵婧敏 马月枝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年第4期33-39,共7页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濮阳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6 h一次的1°×1°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分布特征、不稳定能量、雷达回波演变等方面,分析了2009年6月6日新乡夏季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濮阳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6 h一次的1°×1°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分布特征、不稳定能量、雷达回波演变等方面,分析了2009年6月6日新乡夏季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前期中低层受自西南地区延伸的暖舌影响持续增温,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累积,上游高空槽携冷空气东移南下,中低层东北冷涡后部和近地面有冷空气入侵,激发不稳定能量,产生本次强对流天气。分析还发现,低层θse高能区、水汽通量大值区、强辐合上升区等物理量场与强对流天气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资料 水汽通量 冷平流 辐合区
下载PDF
阿瓦提县初夏一次强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9
作者 刘进新 谭甜甜 +1 位作者 陈丹 康娟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57-59,共3页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年6月7日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的强冰雹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冰雹天气是巴尔喀什湖附近的低涡底部分裂的短波槽东移影响阿克苏地区所致;降雹前,巴尔喀什湖南部低槽大气斜压不稳定,迫使阿...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年6月7日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的强冰雹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冰雹天气是巴尔喀什湖附近的低涡底部分裂的短波槽东移影响阿克苏地区所致;降雹前,巴尔喀什湖南部低槽大气斜压不稳定,迫使阿瓦提县上空中低层大气在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促使气块产生气旋转式辐合抬升,气旋式辐合抬升的持续发展与加强,有利于将中低层暖湿空气整体抬升;低层暖湿、高层干冷的不稳定层结为此次冰雹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高低空天气系统合理配置、局地气象条件和中小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和不稳定能量的发展都有利于冰雹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冰雹 降雹区 水汽输送 涡度平流
下载PDF
一次飑线理想试验的水汽方程尺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靓珂 张弛 +2 位作者 沈新勇 王咏青 李小凡 《暴雨灾害》 2018年第6期522-527,共6页
在CM1模式动力框架基础上,通过方程推导发现:平流、对流、网格距、湿度梯度、不稳定层结、水汽含量、温度以及沉降作用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模拟有着直接影响,其中网格距、湿度梯度、不稳定层结主要体现在湍流项中,而温度作用主要体... 在CM1模式动力框架基础上,通过方程推导发现:平流、对流、网格距、湿度梯度、不稳定层结、水汽含量、温度以及沉降作用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模拟有着直接影响,其中网格距、湿度梯度、不稳定层结主要体现在湍流项中,而温度作用主要体现在水汽相变过程中。使用能激发飑线过程的探空资料进行理想模拟,采用模式数据做尺度分析,得到飑线系统中平流、对流以及沉降作用对水汽变量的影响最大,飑线的出现需要水汽分布和上升气流的配合,水汽相变影响次之,湍流作用相对较小。通过分析水平风场与水汽扰动的变化,证实了平流对飑线过程中水汽输送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1云模式 飑线 尺度分析 理想试验 水汽平流
下载PDF
2020年2月13—14日承德强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11
作者 杨志强 王宏 +2 位作者 高艳春 武二磊 杨域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0期57-58,共2页
运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1°×1°)6 h再分析资料,分析2020年2月13—14日承德强雨雪天气的实况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雨雪天气主要由500 hPa高空槽、700 hPa及850 hPa切变线和地面倒槽共同造成;低层的水汽来源主要有2支:... 运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1°×1°)6 h再分析资料,分析2020年2月13—14日承德强雨雪天气的实况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雨雪天气主要由500 hPa高空槽、700 hPa及850 hPa切变线和地面倒槽共同造成;低层的水汽来源主要有2支:一支是由东南方向输送而来的暖湿空气,另一支是由东北方向输送而来暖湿空气;偏东风为回流降水提供冷垫,造成回流冷锋锋生,为降水提供动力条件,为低层提供少量水汽,对降水相态转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雨雪 水汽输送 偏东风 θ_(se)平流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水汽的平流输送和辐合输送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可丽 江灏 赵红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上空的水汽汇聚过程———平流输送与辐合输送,为西北地区降水过程数值模拟的参数化提供依据。分析表明:中国西北大部分地区为负的水汽平流输送,从上风方向得到的水汽输入小于水汽输出,是水汽的净流失区;中国西北地... 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上空的水汽汇聚过程———平流输送与辐合输送,为西北地区降水过程数值模拟的参数化提供依据。分析表明:中国西北大部分地区为负的水汽平流输送,从上风方向得到的水汽输入小于水汽输出,是水汽的净流失区;中国西北地区中部为大范围负的水汽辐合输送,当地的水汽由风场向外扩散,加剧了当地的水分流失,是水汽扩散区;在水汽净输送的年际变化中,中国西北地区小于华北地区,平流输送呈上升趋势,辐合输送下降,平流的相对贡献在增加;在与大气环流系统的关系中,中国西北地区水汽的平流输送主要受西风带影响,辐合输送与南亚夏季风有显著相关。变化趋势表明西风的作用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中国 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 青藏高原 平流输送 辐合输送
下载PDF
热带对流热量与水汽收支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平凡 罗哲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51-1361,共11页
应用二维云分辨模式,数值研究了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并诊断了热量和水汽的收支,发现在垂直温度平流和凝结潜热释放之间、垂直水汽平流和降水之间都维持着大体平衡,推断出质量加权平均温度及可降水分的局地变化分别由热量及水汽方程中的... 应用二维云分辨模式,数值研究了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并诊断了热量和水汽的收支,发现在垂直温度平流和凝结潜热释放之间、垂直水汽平流和降水之间都维持着大体平衡,推断出质量加权平均温度及可降水分的局地变化分别由热量及水汽方程中的剩余项决定.机制研究表明,深对流与浅对流在热量及水汽循环中存在较大差异,深对流中水汽的凝结及潜热释放起着主导作用,而大尺度垂直平流的加湿和冷却在浅对流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后讨论了对流触发后热量及水汽循环的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与水汽收支 云分辨模式 热带对流活动 凝结潜热释放 温度与水汽平流
下载PDF
内陆小型水体水汽传输系数和Priestley-Taylor系数的量化
14
作者 赵若男 肖薇 +6 位作者 石立新 赵佳玉 谢成玉 谢燕红 曹畅 张弥 郑有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96-3911,共16页
小型水体(面积<1 km2)数量众多,面积占全球内陆水体总面积的40%以上,在天气气候系统、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选取安徽省全椒县官渡村一处养殖鱼塘作为小型水体的代表,自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利用涡度相关方法对蒸发量... 小型水体(面积<1 km2)数量众多,面积占全球内陆水体总面积的40%以上,在天气气候系统、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选取安徽省全椒县官渡村一处养殖鱼塘作为小型水体的代表,自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利用涡度相关方法对蒸发量进行连续观测,基于体积传输方程插补了缺失数据,在月尺度上强迫能量闭合,并利用Priestley-Taylor模型研究平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水体的水汽传输系数存在夏高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变化范围为1.9×10^(-3)~3.4×10^(-3),与风速、水面和空气温度差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全球内陆水体水汽传输系数与水体面积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小型水体月尺度Priestley-Taylor模型α变化范围为1.14~1.78,8月最小,2月最大,最大值高于大型湖泊的开阔水面.与其他内陆水体相同,小型水体α系数呈现暖季低值、冷季高值的季节变化特征,说明夏季无明显平流影响,而冬季平流影响比较强烈.年尺度上,全球大型水体和小型水体的蒸发均会受到微弱的平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小型水体 涡度相关法 Priestley-Taylor模型 水汽传输系数 平流 气象学 气候学
原文传递
1997~1999年亚洲季风区夏季水汽输送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卫国 左群杰 +1 位作者 王颢樾 梁俊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利用ECMWF的水汽和风场资料,对东亚、东南亚和印度季风区1997—1999年各年夏季(6~8月)300~1000hPa气层问的水汽输送及其差异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水汽输送的经向通量,在印度尼西亚-中国南部-日本南部为向北(正)的通量,... 利用ECMWF的水汽和风场资料,对东亚、东南亚和印度季风区1997—1999年各年夏季(6~8月)300~1000hPa气层问的水汽输送及其差异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水汽输送的经向通量,在印度尼西亚-中国南部-日本南部为向北(正)的通量,从1997年到1999年夏季经向通量是由弱变强再变弱,而在澳大利亚北部-印度尼西亚则是由强变弱再变强;②水汽输送的纬向通量,1997年夏季正输送的东西范围比1998年和1999年夏季要广,但南北范围较窄;③中国东南部、南海到日本东部海域的负水汽平流在1998年夏季最大;④风场散度引起的水汽通量散度,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1998年夏季最小,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这3年变化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通量 通量散度 水汽平流 风场散度
原文传递
冀东北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艳春 武二磊 杨志强 《内蒙古气象》 2021年第3期7-11,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NCAR 6 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1月20—21日发生在冀东北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在500 hPa冷槽、700 hPa及850 hPa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共同影响下形成的。850 hPa西南暖湿气流增大,...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NCAR 6 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1月20—21日发生在冀东北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在500 hPa冷槽、700 hPa及850 hPa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共同影响下形成的。850 hPa西南暖湿气流增大,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上移,温度平流、θ_(se)平流垂直梯度增大,促进了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为强降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条件。锋生是此次降雪的重要动力机制,锋区随高度向东北方向倾斜,925 hPa锋生区与降雪区形状、冷平流位置密切相关,850 hPa锋生最显著,冷、暖空气交绥是影响锋生的主要因子;水平变形场作用项和水平辐散辐合作用项均有利于锋生,前者对锋生的贡献最大,占锋生函数值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水汽输送 θ_(se)平流 锋生
下载PDF
绥化市一次特大暴雪成因分析
17
作者 班秋艳 刘立岩 程胤硕 《黑龙江气象》 2015年第3期7-8,共2页
本文利用Micaps3.0资料,对2013年11月17-20日绥化市出现的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过程是由高空低涡的发展引起的,地面切变线是主要的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强的水汽辐合为暴雪提供充足水汽... 本文利用Micaps3.0资料,对2013年11月17-20日绥化市出现的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过程是由高空低涡的发展引起的,地面切变线是主要的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强的水汽辐合为暴雪提供充足水汽。暴雪产生于地面低压东风倒暖平流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切变线 水汽辐合 东风倒暖平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