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菹草对水体悬浮泥沙及氮、磷污染物的净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郭长城 喻国华 王国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11,117,共5页
利用冬春季沉水植物菹草构建的阶梯式水生植物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体悬浮泥沙及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由菹草构成的生态物理模型系统对挟沙水体氮、磷负荷以及泥沙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菹草系统前后总氮负荷分别为0.746 m... 利用冬春季沉水植物菹草构建的阶梯式水生植物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体悬浮泥沙及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由菹草构成的生态物理模型系统对挟沙水体氮、磷负荷以及泥沙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菹草系统前后总氮负荷分别为0.746 mg/L和0.622 mg/L,去除率为16.57%,其中菹草净化率占6.67%;停留时间分别为24 h和48 h时,菹草系统对总磷的净化百分率分别为18.52%和22.22%,其中菹草对总磷的净化作用分别占10.83%和6.84%,因此,菹草系统对挟沙水体中氮、磷的净化,包括自身营养需求对氮、磷的吸收利用和菹草促使泥沙沉积和吸附过程中泥沙对氮、磷的携带作用两个方面。菹草系统对经过它的挟沙水体的泥沙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对平均粒径及10~25μm范围泥沙颗粒改善效果较明显。出水口挟沙水体总磷变化与悬浮泥沙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一致性(R=0.96),说明在挟沙水体的总磷净化过程中,泥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挟沙水体 泥沙
下载PDF
湖滨带植物群落对挟沙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截留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郭长城 喻国华 王国祥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6-870,共5页
利用菖蒲(Gladiolus hybridus)、菱(Vallisneria spirali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及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构建的人工湖滨带对挟沙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截留效... 利用菖蒲(Gladiolus hybridus)、菱(Vallisneria spirali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及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构建的人工湖滨带对挟沙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截留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湖滨带在截留水体悬浮泥沙颗粒物的同时可有效截留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对防止富营养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定的水力负荷下,滞留时间12h时,夏秋季节人工湖滨带对氮、磷的截留百分率分别为21.5%、34.8%,滞留24h时的氮、磷截留率分别为25%、31.1%。在冬春季节,滞留时间24h时,菹草对挟沙水体氮、磷的截留率分别为6.67%、10.83%,滞留时间48h时的总磷截留率为6.84%。不同水流滞留时间下人工湖滨带对挟沙水体氮磷的截留效果不同,滞留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因此须保证一定的滞留时间才可取得较好的氮磷截流效果。人工湖滨带在截留径流氮、磷营养物的过程中,泥沙对氮、磷的吸附携带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挟沙水体 氮磷 净化
下载PDF
某人工弯道式渠首分层取水结构段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聪聪 刘亚坤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1期10-14,44,共6页
以某人工弯道式渠首改造工程为背景,在人工弯道式渠首泄洪闸上游设置分层取水结构段,用水平隔板将水流分开,上层引水、下层冲沙。研究了分层取水建筑物的水力特性,解决了人工弯道式渠首建筑物的引水和排沙问题。为确定该分层取水结构段... 以某人工弯道式渠首改造工程为背景,在人工弯道式渠首泄洪闸上游设置分层取水结构段,用水平隔板将水流分开,上层引水、下层冲沙。研究了分层取水建筑物的水力特性,解决了人工弯道式渠首建筑物的引水和排沙问题。为确定该分层取水结构段的结构设计合理性,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分别对不冲沙和泄洪闸单孔冲沙两种试验工况,观察分析了分层取水结构段的水流流态,并测量各个断面的水深、流速、引水流量和冲沙流量等水力要素。结果表明:该分层取水结构段能达到设计的引水流量要求;且单孔冲沙时,闸门开度越大,冲沙效果越好。该试验结果可为类似的多泥沙河流的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分层取水结构段 引水 冲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