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动条件下煤层底板岩层渗透率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宝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3,89,共4页
采空区突水是矿井突水的一种主要类型,对突水点的准确探查可以有效防治采空区突水。介绍了辛置煤矿压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情况,测试分析了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底板岩层渗透率的变化过程。采前、采后煤层底板的压水试验表明:在底板采... 采空区突水是矿井突水的一种主要类型,对突水点的准确探查可以有效防治采空区突水。介绍了辛置煤矿压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情况,测试分析了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底板岩层渗透率的变化过程。采前、采后煤层底板的压水试验表明:在底板采动破坏带以下一定厚度岩层的渗透率随工作面推采一定距离后有明显的降低,隔水层阻隔水能力有逐渐恢复的趋势。由此推断阻隔水能力还未恢复的区域为采后突水概率较高的区域,可为采后出水治理中突水通道探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突水 煤层底板 渗透率 压水试验 水害预防
下载PDF
碳纤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永芝 陈丽芳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各种因素.通过制备碳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对试件进行水压力测试,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和硅粉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影响明显,当掺入质量分数为0.5%的碳纤维、0... 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各种因素.通过制备碳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对试件进行水压力测试,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和硅粉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影响明显,当掺入质量分数为0.5%的碳纤维、0.019%的甲基纤维素和0.18%的硅粉时,C40混凝土的渗透高度由5.7 cm降至2.7 cm,降幅为52.6%;碳纤维的长度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混凝土 抗渗性 水压法 正交实验法
下载PDF
水压法与电通量法评价低热水泥道路混凝土渗透性
3
作者 丁浩 吴笑梅 +2 位作者 樊粤明 徐俊杰 赖剑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9,共5页
分别采用水渗透压力法和快速氯离子直流电通量法,测试了由低热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道路混凝土的渗透性能,并对导致两种测试方法结果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热水泥道路混凝土在28 d,60 d和90 d三个龄期的电通量... 分别采用水渗透压力法和快速氯离子直流电通量法,测试了由低热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道路混凝土的渗透性能,并对导致两种测试方法结果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热水泥道路混凝土在28 d,60 d和90 d三个龄期的电通量值都大于普通硅酸盐水泥道路混凝土,抗渗性劣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差异较显著;水压法试验结果表明,28 d龄期低热水泥道路混凝土的抗渗性略逊于普通硅酸盐水泥道路混凝土,而60 d龄期后,则略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道路混凝土.分析认为水压力渗透法能较真实地反映混凝土中的孔结构,电通量法的结果因受到浆体材料及水化产物组成对氯离子固化的影响,在反映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或孔结构的差异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硅酸盐水泥 抗渗性能 快速氯离子电通量法 水压法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地下径流模数、岩体透水性及隧洞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媛 秦峰 李冬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3673-3678,共6页
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工程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特点,研究了该工程区地下水径流模数、岩体透水性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以水文图分析法为主,结合野外泉流量和溪流量测验,综合评价地下水径流模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工程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特点,研究了该工程区地下水径流模数、岩体透水性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以水文图分析法为主,结合野外泉流量和溪流量测验,综合评价地下水径流模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贾曲单元地下水径流模数最大,其他单元则基本接近,越向西南,径流模数逐渐减小。通过现场压水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结合现场钻孔同位素示踪试验,建立了Lu值随埋深呈负指数减小的变化规律。在数据整理中,提出了需剔除由于孔口止水处理不当造成的Lu值大于40 Lu的点,以及由于断层或裂隙密集带影响产生的“奇异”点阵等要点,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将建立的地下水径流模数和透水性规律直接应用于隧洞涌水量估算中,为该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南水北调西线 地下水径流模数 水文图法 遥感解译 岩体透水性 现场压水试验 隧洞涌水
下载PDF
基于压水试验和放水恢复试验的帷幕注浆效果综合评价
5
作者 郭书全 王海 韩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4期56-61,78,共7页
帷幕注浆效果评价是烧变岩水害治理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神南矿区柠条塔煤矿S1232工作面烧变岩水害帷幕注浆工程为背景,分别采用检查孔取心验证、注浆前后压水试验、抽水试验以及井下放水试验恢复试验对治理工程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帷幕注浆效果评价是烧变岩水害治理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神南矿区柠条塔煤矿S1232工作面烧变岩水害帷幕注浆工程为背景,分别采用检查孔取心验证、注浆前后压水试验、抽水试验以及井下放水试验恢复试验对治理工程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取心发现在风化基岩段均见到水泥浆液充填薄层,J5孔在烧变岩烘烤岩层中发现浆液填充。注浆后续孔的渗透系数在1.8×10^(-5)~5.9×10^(-5)cm/s,5个检查孔中的渗透系数为2.2×10^(-5)~3.7×10^(-5)cm/s,注浆后的抽水孔渗透系数在2.7×10^(-5)~4.3×10^(-5)cm/s,均属于弱透水。对比注浆前的渗透系数,注浆后的所有钻孔压水试验获得的地层渗透系数均减少了一个数量级。根据抽水实验结果,注浆前后的渗透系数为190×10^(-6)cm/s和(1.04~2.2)×10^(-6)cm/s,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45 9L/(s·m)和0.014 1~0.023 1L/(s·m)。注浆后帷幕区域渗透系数远小于注浆前,相差两个数量级,单位涌水量数值也减小了一半。根据注浆前后放水恢复实验结果,注浆后井下关水水位恢复均较注浆前快。F26孔初始水压0.8MPa,注浆前后分别在关水后4h和5.55h后水压恢复至0.6MPa;地面长观孔的水位变化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以上所有指标均反映了帷幕注浆工程对火烧区改造明显,和南侧烧变岩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明显降低,帷幕注浆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将为类似条件的烧变岩水害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防治 帷幕注浆效果 渗透系数 水压恢复 压水试验 放水试验 柠条塔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