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模式的生产力及水分利用 被引量:42
1
作者 董宛麟 张立祯 +4 位作者 于洋 苟芳 赵沛义 妥德宝 潘学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27-133,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间作模式中作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分析比较,探讨间作提高产量的机理,提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最优间作模式,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于2009年和2010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马铃薯/向日葵不同间作模式水分吸收和利...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间作模式中作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分析比较,探讨间作提高产量的机理,提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最优间作模式,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于2009年和2010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马铃薯/向日葵不同间作模式水分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马铃薯/向日葵2种间作模式: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和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2~1.3,都具有较强的间作产量优势。其中,4P:4S间作体系2年平均的LER为1.26,间作优势最大。4P:4S间作马铃薯的农田蒸散量ET与单作马铃薯的ET相比差异不显著。单作向日葵和间作向日葵的农田蒸散量ET无显著差异。虽然,2P:2S间作模式和4P:4S间作模式的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WUE比单作分别降低了81%和66%,但2种间作模式下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作相当。因此,在马铃薯和向日葵间作模式中,整体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水分当量比WER在1.2~1.3,其中4P:4S间作系统的水分当量比2a均为1.3,说明该体系具有显著的水分利用优势。综合分析认为,马铃薯/向日葵间作特别是4P:4S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在可持续雨养农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水分 土壤 马铃薯/向日葵间作 水分当量比 土地当量比 风障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蔡倩 孙占祥 +7 位作者 王文斌 白伟 杜桂娟 张悦 张哲 冯晨 向午燕 赵凤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1-562,共12页
为探明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增产、土地生产力提升和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优化辽西半干旱区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置了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M2S2)、4行﹕4行(M4S4)、6... 为探明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增产、土地生产力提升和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优化辽西半干旱区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置了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M2S2)、4行﹕4行(M4S4)、6行﹕6行(M6S6),玉米单作(M)和大豆单作(S)5种种植模式,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土地生产力、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单、间作模式作物总产量表现为M>M6S6>M4S4>M2S2>S,间作模式中作物对总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玉米>大豆,玉米贡献率为79.0%~87.3%,大豆贡献率为12.7%~21.0%;M6S6和M4S4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13~1.19和1.06~1.07,均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小于1,表现为间作劣势;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0−50cm土层间作玉米与大豆存在水分竞争,60−100cm土层玉米和大豆存在水分互补;3种间作模式均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除M6S6间作模式外,M4S4和M2S2间作模式均降低了大豆水分利用效率;M6S6和M4S4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分别为1.18~1.21和1.05~1.06,水分生产力提高5%~21%,均具有间作水分利用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为0.99~1.01,间作水分利用优势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中M6S6间作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最强,能够显著提高农田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地当量比 水分当量比
下载PDF
向日葵与蚕豆和马铃薯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郝娜 武志海 +1 位作者 张立祯 金鸿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6-674,共9页
在农牧交错带研究了向日葵与马铃薯、向日葵与蚕豆2种间作模式下作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特征,以向日葵、马铃薯、蚕豆单作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间作作物生育期内0~14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作物产量。量化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地当量比(LER)... 在农牧交错带研究了向日葵与马铃薯、向日葵与蚕豆2种间作模式下作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特征,以向日葵、马铃薯、蚕豆单作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间作作物生育期内0~14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作物产量。量化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地当量比(LER)、水分当量比(WER)、农田蒸散量(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向日葵与马铃薯间作和向日葵与蚕豆间作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地生产力,具有间作优势,向日葵与马铃薯间作更有优势。间作种植可增加作物耗水量,能使作物利用深层水分,对耗水量大的作物有优势。向日葵与豆科和非豆科作物间作均可有效提高高秆作物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向日葵提高了27. 1%~28. 8%,向日葵与蚕豆间作比向日葵与马铃薯间作更具有水分利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蚕豆 马铃薯 间作 土地当量比 水分当量比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豆带状套作系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叶林 杨峰 +3 位作者 苏本营 张静 刘卫国 杨文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8,共8页
探讨了1.6 m和2.0 m带宽不同玉米行距下玉豆带状套作系统共生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地面上玉米叶片空间分布不同,形成窄行部叶面积指数高于宽行,导致土壤水分蒸发、穿透降雨量和土壤水分都表现... 探讨了1.6 m和2.0 m带宽不同玉米行距下玉豆带状套作系统共生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地面上玉米叶片空间分布不同,形成窄行部叶面积指数高于宽行,导致土壤水分蒸发、穿透降雨量和土壤水分都表现为玉米行〈玉豆行〈大豆行,玉豆带状套作共生期穿透降雨量分布不均和玉米大豆对土壤水分吸收是造成土壤含水量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两种带宽下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随玉米行距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持平,在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最高;两种带宽下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水分利用率最大,分别为23.06 kg·hm^-2·mm^-1和26.60 kg·hm^-2·mm^-1,总体上较单作提高了38.92%和22.98%;两种带宽下水分当量比分别为1.45~1.66和1.60~1.79,2.0 m带宽比1.6 m带宽更加有利用于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玉米行距在40~50 cm时更能有效提高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豆带状套作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率 水分当量比
下载PDF
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4 位作者 郑家明 杜桂娟 蔡倩 冯良山 杨宁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74-582,共9页
为了探明仁用杏与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提出适合东北风沙半干旱区最优的农林间作模式,2012-2013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仁用杏作物间作进行试验,设置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谷子间作、仁用杏甘薯间作、仁用杏单作、花生单... 为了探明仁用杏与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提出适合东北风沙半干旱区最优的农林间作模式,2012-2013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仁用杏作物间作进行试验,设置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谷子间作、仁用杏甘薯间作、仁用杏单作、花生单作、谷子单作和甘薯单作7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分和水分当量比4个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影响显著(P<0.05),间作花生、谷子、甘薯产量比单作平均减少65.1%、54.3%、64.7%,而对仁用杏的产量影响不显著。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表明,仁用杏谷子间作水分竞争关系最小,仁用杏与甘薯间作水分竞争强烈。仁用杏作物间作系统的水分当量比均大于1,表现出较好的水分优势,其中仁用杏谷子间作系统的水分优势最明显,水分当量比达1.45,分别比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甘薯间作高8.2%和9.9%。综合分析认为,仁用杏谷子间作最适宜当地生态环境,在东北风沙半干旱区持续雨养农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用杏间作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当量比 风沙半干旱区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间根系互作效应与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4
6
作者 肖特 崔阔澍 +1 位作者 黄文娟 杨文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58-2771,共14页
【目的】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2种作物根系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其种间竞争和促进作用。【方法】大田环境下,采取不同种植模式结合地下分隔试验,测定玉米和大豆的产量、生物量、根长密度(RLD)、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分析作物... 【目的】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2种作物根系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其种间竞争和促进作用。【方法】大田环境下,采取不同种植模式结合地下分隔试验,测定玉米和大豆的产量、生物量、根长密度(RLD)、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分析作物根系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并比较玉米/大豆种间互作效应。【结果】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土地当量比(LER)为1.46~2.00。套作模式中玉米为优势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攻击力(Ams)平均为1.67;相对拥挤系数(Kms)平均为2.66]。玉米/大豆套作促进了2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分布,玉米根系水平方向上集中分布在0~30 cm,RLD占比89.35%,且与大豆根系有交互作用。玉米根系垂直方向集中分布在0~60 cm,RLD占比93.00%,大豆根系集中在0~20 cm,RLD占比80.46%。与单作相比,套作模式下玉米、大豆的WUE仅分别降低0.71%~18.76%和2.69%~20.39%;玉米/大豆2∶2轮作模式(MS2)WUE降低最少,同时,玉米籽粒产量提高8.00%,大豆产量降低14.78%,增产效果明显,土地利用率最大。【结论】玉米/大豆套作能增强玉米地上物质生产能力,同时改善地下根系分布环境,提高农田土地和水分生产力。玉米/大豆2∶2轮作模式具有最高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势,适合西南丘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套作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根系分布
下载PDF
基于GPS双频信号增强的雪水当量估计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佳彤 胡羽丰 李振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9-801,共13页
雪水当量是重要的积雪参数之一,对气候变化预测与水资源管理等有重要意义。GPS干涉反射技术(GPS-IR)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积雪深度监测技术,结合积雪密度估计模型可实现雪水当量的估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GPS-IR双频积雪参数反演增强方法。... 雪水当量是重要的积雪参数之一,对气候变化预测与水资源管理等有重要意义。GPS干涉反射技术(GPS-IR)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积雪深度监测技术,结合积雪密度估计模型可实现雪水当量的估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GPS-IR双频积雪参数反演增强方法。首先,利用美国板块边界观测(PBO)AB33测站2016年水文年与P019测站2020年水文年的L1和L2C信号信噪比数据,通过GPS-IR技术获取了两个测站的双频反射高度,建立了双频反射高度的线性关系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填补了L2C信号反射高度缺测数据,进而获取双频增强积雪深度时间序列,然后通过积雪密度估计模型转换得到雪水当量日估计值,最后采用SNOTEL测站实测积雪参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L2C信号的积雪深度反演精度要优于L1信号,基于增强方法的积雪深度反演精度介于L1信号和L2C信号之间;基于增强方法的雪水当量反演精度与L2C信号基本相当,且均优于L1信号;增强方法在AB33测站与P019测站分别有效填补了基于L2C信号的积雪深度/雪水当量时间序列25.8%与13.7%的空缺数据。本文提出的增强方法充分利用了GPS双频信号数据资源,可获取高连续性的GPS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为设备缺乏地区的雪水当量估计、水环境监测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深度 雪水当量 GPS-IR技术 L2C信号 信噪比 双频增强 地基反演 地表水环境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water equivalent ratio for some dosimetric materials in proton therapy using MNCPX simulation tool 被引量:1
8
作者 Reza Bagheri Alireza Khorrami Moghaddam +2 位作者 Bakhtiar Azadbakht Mahmoud Reza Akbari Seyed Pezhman Shirmard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9-28,共10页
The water equivalent ratio(WER) was calculated for polypropylene(PP), paraffin, polyethylene(PE), polystyrene(PS),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and polycarbonate material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dosimetry an... The water equivalent ratio(WER) was calculated for polypropylene(PP), paraffin, polyethylene(PE), polystyrene(PS),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and polycarbonate material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dosimetry and medical physics. Th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code, MCNPX, at different proton energies. The calculated WER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 data, available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as well as the FLUKA, SRIM, and SEICS codes. PP and PMMA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WER values, respectively. Good agreement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MCNPX and NIST data. The biggest difference was 0.71% for PS at 150 MeV proton energy. In addition, a relatively larg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ER values and the electron density of the dosimetric materials was observed. Finally, it was noted that PE presented the most analogous Depth Dose Characteristics to liqui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equivalent ratio PROTON therapy Dosimetric MATERIALS MCNPX code
下载PDF
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作为 李宏宇 +2 位作者 付强 史海滨 刘德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5-255,共11页
为探明不同水分胁迫下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试验设置了1个充分灌水、3个不同水分胁迫程度间作处理及2个充分灌水单作对照处理。结果表明:共生期内,各间作处理间普遍存在小麦条带水分捕获当量比高于玉米条带的现象,随水分胁迫的加... 为探明不同水分胁迫下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试验设置了1个充分灌水、3个不同水分胁迫程度间作处理及2个充分灌水单作对照处理。结果表明:共生期内,各间作处理间普遍存在小麦条带水分捕获当量比高于玉米条带的现象,随水分胁迫的加剧,此趋势愈加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此趋势渐弱甚至出现反转,而带间的水分相对竞争能力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规律。在根系分布特征方面,充分灌溉下间作群体平均根系分布深度为17.15~17.24 cm,其根质量密度的90.42%~90.77%分布于耕层内,其中小麦为87.49%~88.70%,玉米为92.63%~92.81%,而水分胁迫会显著影响间作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在间作优势方面,要保持间作优势,每次灌水最少需满足80%左右的田间持水率,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间作群体土地当量比呈现先微升、后下降的规律,且间作玉米的偏土地当量比下降速率快于间作小麦。在种间相对竞争能力方面,表现出随水分胁迫的加剧,小麦相对于玉米先微升、后快速下降,并逐渐近于消失的趋势。间作群体的特殊性造成了两作物条带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土壤水分差异,进而导致灌溉水入渗速度及入渗总量的不同,而水分胁迫增大了这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灌溉水的最佳去处,从而提高了间作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揭示了间作群体的节水增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群体 水分捕获当量比 水分相对竞争能力 根系质量密度分布 种间相对竞争能力
下载PDF
Monthly gravity field recovery from GRACE orbits and K-band measurements using variational equations approach 被引量:1
10
作者 Wang Changqing Xu Houze +1 位作者 Zhong Min Feng We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4期253-260,共8页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 miss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the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We obtained monthly gravity field solutions based on varia...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 miss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the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We obtained monthly gravity field solutions based on variational equations approach from GPS-derived positions of GRACE satellites and K-band range-rate measurements.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ixed data weighting ratios in temporal gravity field recovery while combining the two types of data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purpose of deriving the best combined solution.The monthly gravity field solution obtained through above procedures was named as the 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IGG) temporal gravity field models.IGG temporal gravity field models were compared with GRACE Release05(RL05) products in following aspects:(i) the trend of the mass anomaly in China and its nearby regions within 2005-2010; (ii) the root mean squares of the global mass anomaly during 2005-2010; (iii) time-series changes in the mean water storage in the region of the Amazon Basin and the Sahara Desert between 2005 and 201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GG solutions were almost consistent with GRACE RL05 products in above aspects(i)-(iii).Changes in the annual amplitude of mean water storage in the Amazon Basin were 14.7 ± 1.2 cm for IGG,17.1 ± 1.3 cm for the Centre for Space Research(CSR),16.4 ± 0.9 cm for the GeoForschungsZentrum(GFZ) and 16.9 ± 1.2 cm for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 in terms of equivalent water height(EWH),respectively.The root mean squares of the mean mass anomaly in Sahara were 1.2 cm,0.9 cm,0.9 cm and 1.2 cm for temporal gravity field models of IGG,CSR,GFZ and JPL,respectively.Comparison suggested that IGG temporal gravity field solutions were at the same accuracy level with the latest temporal gravity field solutions published by CSR,GFZ and J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 Temporal gravity field Variational equations approach water storage changes equivalent water height(EWH)Data weight ratio Geoid height per degree IGG temporal gravity model
下载PDF
降水防砂工艺措施效果评价模型研究
11
作者 李彦龙 董长银 +3 位作者 李怀文 邵力飞 陈新安 许拓拓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116,共4页
降水防砂材料充填防砂能改善井底流动条件,起到降水增油稳砂的作用,但其施工效果综合评价模型方面的研究尚为空白。通过降水防砂材料油水相对渗透率性能评价实验,探讨了降水防砂充填材料的基本渗流性能及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建立了降水防... 降水防砂材料充填防砂能改善井底流动条件,起到降水增油稳砂的作用,但其施工效果综合评价模型方面的研究尚为空白。通过降水防砂材料油水相对渗透率性能评价实验,探讨了降水防砂充填材料的基本渗流性能及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建立了降水防砂材料充填简化模型,推导了降水防砂材料充填降水效果及增产效果预测的计算模型。应用软件对预测模型的敏感性进行模拟计算,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降水防砂充填工艺措施的降水效果和增产效果。研究成果对疏松砂岩高含水油田降水增油措施的制定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防砂 降水防砂材料 降水率 当量产能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