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止血囊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岳嫒媛 顾宁 +2 位作者 戴毅敏 王志群 胡娅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宫腔止血囊作为药物治疗无效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止血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开展了经阴道分娩,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一线治疗子宫出血而无减轻趋势者,快速使... 目的研究新型宫腔止血囊作为药物治疗无效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止血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开展了经阴道分娩,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一线治疗子宫出血而无减轻趋势者,快速使用新型止血囊宫腔填塞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止血囊放置前后出血量、前列腺素类宫缩剂使用距止血囊放置时间、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止血失败率、输血率及输血量、分娩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等指标(研究组);并与新型止血囊尚未投入临床期间(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同样发生经阴道分娩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采用自制手套水囊填塞为二线治疗的患者(对照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止血囊研究组时期和自制手套水囊对照组时期,经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9,P〈0.01);研究组期间共88例发生宫缩乏力出血药物治疗无效而积极采用新型止血囊宫腔填塞,止血成功率94.3%(83/88),对照组期间采用自制水囊止血者23例,止血成功率为91.3%(21/23),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时期宫腔水囊填塞率分别为7.9%(88/1 113)和2.4%(23/974),χ2=31.72,P〈0.01。研究组止血囊放置前出血量为1 000(500~2 900)m L,明显少于对照组自制水囊放置前出血量1 300(650~2 300)m L(Z=-2.98,P〈0.01);研究组产后24小时出血总量1 245(520~5 905)m L,也明显少于对照组1 515(900~4 065)m L,Z=-2.63,P=0.01,前者前列腺素类宫缩剂使用距止血囊填塞时间为30(10~60)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45(15~290)分钟,Z=-2.93,P〈0.01。研究组输血率为42.0%(37/88),低于对照组91.3%(21/23),χ2=17.73,P〈0.01;其产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3(2~15)与4(3~7)天,Z=-2.58,P=0.01]。两组宫腔水囊止血失败主要原因为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水囊填塞 子宫收缩乏力 动脉栓塞
下载PDF
水囊压迫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凤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9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7月~2007年7月在本院发生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者65例,分别采用宫腔放置水囊压迫(水囊组,35例)、宫腔填塞纱布(纱塞组,30例)两种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方法的效果。结... 目的探讨宫腔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7月~2007年7月在本院发生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者65例,分别采用宫腔放置水囊压迫(水囊组,35例)、宫腔填塞纱布(纱塞组,30例)两种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方法的效果。结果采取止血措施前两组产后出血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0,P〉0.05);水囊组采取止血措施后至产后36小时累计出血量低于纱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9,P〈0.01);水囊组宫腔填塞物留置时间短于纱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38,P〈0.01);水囊组保守治疗成功率高于纱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1);水囊组术后发生休克及凝血功能障碍例数少于纱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19,P〈0.01)。结论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法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操作简便,止血迅速,效果确切,取材容易,成功率高,同时保留了子宫,适用于各级各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水囊压迫 宫腔纱条填塞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