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沙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胜男 王根绪 +1 位作者 邓伟 胡远满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5-331,共7页
基于1950—2005年的水文和气象数据及1986、1996和2001年黄河三角洲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主要湿地景观格局演变与水文气象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湿地景观面积与水文、气候要素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 基于1950—2005年的水文和气象数据及1986、1996和2001年黄河三角洲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主要湿地景观格局演变与水文气象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湿地景观面积与水文、气候要素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进入黄河三角洲的河流径流量200亿~300亿m^3、输沙量5亿-8亿t是维持湿地景观格局稳定最适宜的径流和泥沙过程;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格局演变的主要分异因素,并与湿地景观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认识将有利于掌握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特性,对建立湿地退化预警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黄河三角洲 湿地 景观格局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水沙与河床冲淤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许全喜 朱玲玲 袁晶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6-21,共6页
利用长江干、支流水文和河道地形实测资料,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前后坝下游水沙输移特性与河湖泥沙冲淤的时空格局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长江中游洪峰流量减小,中水时间延长,汛后退水时间缩短,干流输沙量大幅减少,... 利用长江干、支流水文和河道地形实测资料,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前后坝下游水沙输移特性与河湖泥沙冲淤的时空格局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长江中游洪峰流量减小,中水时间延长,汛后退水时间缩短,干流输沙量大幅减少,泥沙来源发生新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量继续减少;②长江中游干流河势总体稳定,但河床沿程纵向冲刷强度与三峡水库运用前相比明显增大,且冲刷强度和发展速度均大于原预测值;③荆江三口洪道由蓄水前的淤积转为冲刷;④洞庭湖淤积速度大为减缓,鄱阳湖受河道采砂等影响,总体由淤积转为冲刷;⑤长江中游河、湖泥沙冲淤格局发生调整,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游河、湖呈淤积状态,蓄水后则呈冲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泥沙冲淤格局 长江中下游 三峡工程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道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丽艳 崔振华 罗秋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6,共2页
采用断面法对黄河宁蒙河段的冲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河段的水沙变化情况及冲淤特性。结果表明:宁夏河道多年来呈微淤状态;内蒙古巴彦高勒—浦滩拐河段1962—1982年、1982—1991年、1991—2000年、2000—2008年年均淤积量分别为-0.00... 采用断面法对黄河宁蒙河段的冲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河段的水沙变化情况及冲淤特性。结果表明:宁夏河道多年来呈微淤状态;内蒙古巴彦高勒—浦滩拐河段1962—1982年、1982—1991年、1991—2000年、2000—2008年年均淤积量分别为-0.009亿、0.379亿、0.540亿、0.620亿t;内蒙古河道2000—2008年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90.9%,造成平滩流量减小,严重威胁防凌、防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法 冲淤特性 水沙变化 宁蒙河段 黄河
下载PDF
泾河流域人为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兼议泾河流域治理方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冉大川 刘斌 +2 位作者 罗全华 张志萍 郭永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35,共4页
泾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大的增洪增沙是开荒 (包括陡坡开荒和毁林开荒 )。 90年代人为年均增洪 15 10万 m3 ,年均增沙 146 5万 t,比 80年代分别增加 2 6 .4%和 40 .2 % ;比 70年代分别增加85 .3%和 6 9.0 %。制止... 泾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大的增洪增沙是开荒 (包括陡坡开荒和毁林开荒 )。 90年代人为年均增洪 15 10万 m3 ,年均增沙 146 5万 t,比 80年代分别增加 2 6 .4%和 40 .2 % ;比 70年代分别增加85 .3%和 6 9.0 %。制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刻不容缓。西部大开发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同步 ,才能实现泾河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活动 水沙变化 泾河流域 治理方略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与荆江三口关系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光伟 毛德华 +1 位作者 李正最 田朝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3,453,共9页
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蓄水,其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日益明显。根据水文泥沙观测资料,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分析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与荆江三口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蓄水,其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日益明显。根据水文泥沙观测资料,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分析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与荆江三口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看,长江上游降水量减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异的主要因素;(2)长江中下游荆江三口分流分沙锐减,并呈现三口口门趋于淤积,藕池河和虎渡河逐渐走向衰亡;(3)从洞庭湖泥沙沉积量过程线来看,2003—2010年洞庭湖的累计泥沙淤积量仅为2301×104t,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5.6%;(4)运用BP神经网络对洞庭湖出湖水量和沙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精度满足洞庭湖出湖水沙预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荆江三口 三峡水库 三峡工程 神经网络 双累积曲线 工程运行 藕池河 城陵矶 径流量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流域水沙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全喜 《人民长江》 E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32,共3页
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 ,根据流域产流产沙的基本规律 ,以流域降雨条件为基本影响因子 ,由流域实测资料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学习和泛化性能。同时该模型能用于评价流域内人类活动因素对流域产流产沙规律... 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 ,根据流域产流产沙的基本规律 ,以流域降雨条件为基本影响因子 ,由流域实测资料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学习和泛化性能。同时该模型能用于评价流域内人类活动因素对流域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将该模型应用于兴山、碧溪、顺利峡站 ,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模型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产流产沙 实测资料 BP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黄河宁夏段近期水沙变化及河势演变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岳志春 马晓阳 田福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研究黄河宁夏段水沙关系和河势演变,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近年来该河段水沙变化的特点,结合1993—2015年该河段地形图测绘及大断面套绘分析评估了河势状况。结果表明:黄河宁夏段水沙关系主要表现为水沙量大幅减少、年内水量的分配比例... 为研究黄河宁夏段水沙关系和河势演变,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近年来该河段水沙变化的特点,结合1993—2015年该河段地形图测绘及大断面套绘分析评估了河势状况。结果表明:黄河宁夏段水沙关系主要表现为水沙量大幅减少、年内水量的分配比例变化较大、来沙系数变化较大等特点。近年来,黄河宁夏段岸线有了较大变化,仁存渡以上河段河岸逐渐变窄,主槽摆动不大;仁存渡以下河段,河岸趋于展宽,主流摆动剧烈。从河相关系变化来看,下青段河相系数变化不大,断面仍保持较为窄深的状态,青石段河相系数总体上呈现逐年变大的趋势,主槽逐年淤高,断面更趋宽浅。2011—2012年,2012年洪水使得河道冲刷,断面变深,致使下青段和青石段河相系数均减小。从滩槽关系变化来分析,滩槽差在1~2 m之间是主槽偏移位移较大的区间,滩槽差越大,主槽偏移位移越小,河势越难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宁夏段 水沙变化 河势演变
下载PDF
长江源区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关颖慧 王淑芝 温得平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49,56,共8页
基于3个水文控制站的历史资料和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的同期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双累计曲线等方法,揭示了长江源区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水沙演变特征,定量评估了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6-2017年长江源区径流量... 基于3个水文控制站的历史资料和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的同期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双累计曲线等方法,揭示了长江源区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水沙演变特征,定量评估了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6-2017年长江源区径流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径流量增加最为明显。空间分布显示,沱沱河以上地区径流量增加更为显著,尤其是夏、秋两季径流量增幅最大。输沙量年际波动较大,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沱沱河站和新寨站输沙量变化趋势分别为32.73万t/10a和-2.05万t/10a(p<0.01),均以夏秋两季的变化幅度最大。直门达以上地区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水沙年内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沱沱河站水沙年际变化较直门达站剧烈。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径流增加的贡献率为91%,人类活动等因素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水沙变化 径流量 输沙量 机理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森林植被和小流域生态修复对水沙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兰跃东 康玲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为探讨植被建设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北洛河流域森林植被和小流域生态修复的减水减沙作用。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对径流、泥沙有明显的削减作用,可削减径流62.4%,泥沙94.9%,同时还调蓄了径流的年内分配,可将20%~30%左右的汛期径流调节... 为探讨植被建设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北洛河流域森林植被和小流域生态修复的减水减沙作用。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对径流、泥沙有明显的削减作用,可削减径流62.4%,泥沙94.9%,同时还调蓄了径流的年内分配,可将20%~30%左右的汛期径流调节到非汛期释放。但也应当看到,森林一旦遭受破坏,在暴雨洪水的作用下,林区洪水泥沙也会剧增。另外,从小流域生态修复对水沙变化的影响来看,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减水减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生态修复 水沙变化 北洛河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洞庭湖水沙过程变异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光伟 毛德华 +2 位作者 李正最 谭子芳 冯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0-175,192,共7页
为了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水沙条件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水情响应、冲淤变化等的影响,以水沙过程变异为主线,利用最新水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描述法、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数学计量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水沙变异特征和江湖... 为了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水沙条件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水情响应、冲淤变化等的影响,以水沙过程变异为主线,利用最新水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描述法、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数学计量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水沙变异特征和江湖水沙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从年际和代际尺度上看,长江上游降水量减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异的主要因素;(2)洞庭湖流域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三口分流分沙的锐减,并呈现三口口门趋于淤积的状态,藕池河和虎渡河逐渐走向衰亡;(3)从洞庭湖泥沙沉积量过程线来看,2003—2011年洞庭湖的累计泥沙淤积量仅为3 411万t,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洞庭湖 水沙变异 冲淤变化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下游连续弯段水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谦城 苗伟波 +2 位作者 戴文鸿 冯逸君 翟艳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4期157-161,168,共6页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及边界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新的来水来沙和边界条件下,下游河道河床及河势必定发生新的演变趋势。本文选取黄河下游伟那里至大田楼之间典型连续弯段为研究对象,采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水沙变化...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及边界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新的来水来沙和边界条件下,下游河道河床及河势必定发生新的演变趋势。本文选取黄河下游伟那里至大田楼之间典型连续弯段为研究对象,采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水沙变化条件下弯曲河道中的水流形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在沿程及沿河宽方向均发生显著变化,且在弯段的不同部位水流形态也不同,此外弯道中边滩和深槽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流速重新分布;弯道中水动力轴线的变化规律与不同量级的流量密切相关,大流量和小流量时,主流线变化规律有所不同,这对河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连续弯段 Delft3D模型 水流特性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冉大川 姚文艺 +2 位作者 吴永红 李雪梅 吕锡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根据延河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的1956—1969年相比,延河流域1997—2006年汛期降水、径流、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5.1%、45.6%和67.2%。截至2006年底,延河流域(含未控区... 根据延河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的1956—1969年相比,延河流域1997—2006年汛期降水、径流、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5.1%、45.6%和67.2%。截至2006年底,延河流域(含未控区)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37万1 751 hm2,其中林草措施保存面积30万7 412hm2,占82.7%;2)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年均减少洪水量2 885万m3,年均减沙量1 695万t,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洪减沙总量的63.6%和58.2%,其中林地减洪减沙效应最为明显,其减洪减沙量分别是草地和封禁治理措施减洪减沙量之和的4.9和4.7倍;3)1997—2006年延河流域林草植被减洪减沙上升趋势明显,林草植被与工程措施减洪量之比约为64%∶36%,减沙量之比约为5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林草植被 减洪减沙效应 延河流域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监利站水沙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鹏飞 李一兵 《水道港口》 2011年第6期408-412,共5页
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清水下泄使坝下游河床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江湖关系发生改变,引起水沙特性的改变。对收集到的三峡蓄水前后监利站实测水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蓄水运用后监利站年平均流量减小,年内汛期流量削减,枯季流... 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清水下泄使坝下游河床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江湖关系发生改变,引起水沙特性的改变。对收集到的三峡蓄水前后监利站实测水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蓄水运用后监利站年平均流量减小,年内汛期流量削减,枯季流量增大,其中主汛期6~9月份平均流量建库后较建库前减少了6%~15%,主汛后10月份和11月份流量减小幅度分别为12%与15%,枯水期1~4月流量平均增幅6%~13.3%,年内流量变幅减小,同流量条件下水位降低。蓄水后监利河段含沙量显著减少,减少率最多达到74.6%。悬沙中值粒径和床沙中值粒径均增大,河床呈粗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监利站 荆江河段 三峡工程
下载PDF
北洛河流域水沙特性与变化原因 被引量:5
14
作者 鲁俊 朱信华 +2 位作者 崔振华 王鹏 陈翠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4,共5页
在整理分析北洛河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2012年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和水土保持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北洛河流域的水沙特性和水沙变化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剖析了2000年以后水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北洛河流域水流含沙量大,... 在整理分析北洛河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2012年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和水土保持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北洛河流域的水沙特性和水沙变化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剖析了2000年以后水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北洛河流域水流含沙量大,水沙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水沙异源,泥沙主要产自上游,径流主要产自中下游;2000年以来北洛河来水量大幅减小,来沙量减小更为显著,主要是降雨尤其是下垫面条件改善以及暴雨偏少导致的;与1959—1969年相比,2000—2012年北洛河流域来沙量减小8 554.0万t,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减沙量占63.1%~69.2%,受降雨影响的减沙量占30.8%~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降雨 水沙变化 水沙特性 北洛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宁夏河段河道水沙变化特性及冲淤量预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思远 杜正礼 +1 位作者 毕顺华 岳志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22,25,共4页
分析了1986年11月—2010年10月黄河宁夏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并采用模型计算和实测资料分析预测了2011—2020年的冲淤情况。结果表明:1986—2010年宁夏河段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50.5亿m3、来沙量为0.67亿t,分别为天然状态1950—1968年... 分析了1986年11月—2010年10月黄河宁夏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并采用模型计算和实测资料分析预测了2011—2020年的冲淤情况。结果表明:1986—2010年宁夏河段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50.5亿m3、来沙量为0.67亿t,分别为天然状态1950—1968年来水量的74.8%、来沙量的34.0%;冲淤量预测值为797万m3,平均淤积厚度为0.01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量 水沙变化 宁夏河段 黄河
下载PDF
羊信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志云 刘惠英 李佳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共8页
为深入研究水沙变化对流域生态修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对赣江上游羊信江流域1964—2020年的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 为深入研究水沙变化对流域生态修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对赣江上游羊信江流域1964—2020年的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及其贡献率进行分析,确定影响流域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羊信江流域在1964—2020年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无显著变化,年输沙量呈显著增加趋势;②降雨量、径流量及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均多集中在汛期(3—6月份);③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均未发生显著突变,年输沙量在1995年发生显著突变(P<0.01);④降雨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0.35%、100.35%。以稀土矿开采、脐橙种植、跨河公路修建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羊信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对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及矿产资源绿色开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贡献率 羊信江流域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进出库水沙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闪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6-149,175,共5页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运用对进出库水沙条件的影响程度,利用水沙指标变化幅度公式,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运用后2003~2009年进出库水沙指标的变幅。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在均值上,4、5、6月的月均流量变幅最大,6、10、11月的月均含沙量和...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运用对进出库水沙条件的影响程度,利用水沙指标变化幅度公式,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运用后2003~2009年进出库水沙指标的变幅。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在均值上,4、5、6月的月均流量变幅最大,6、10、11月的月均含沙量和月均输沙率变幅最大,5、6、11月的月均来沙系数变幅最大;在极值上,非汛期最大流量、汛期最小含沙量、最小来沙系数和最小输沙率变幅最大;在极值之比上,汛期流量、含沙量、来沙系数和输沙率的最大/最小的变幅最大;在极值与年值之比上,汛期流量的最小/年均及非汛期含沙量、汛期来沙系数、年输沙率的最大/年均的变幅最大;在年内分布上,4、5、10月的月均流量/年均流量、5、6、8月的月均含沙量/年均含沙量和月均输沙率/年均输沙率、5、8、9月的月均来沙系数/年均来沙系数、汛期输沙率/非汛期输沙率、汛期含沙量/非汛期含沙量的变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沙变化 水沙指标 变化幅度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及出湖水沙模拟研究
18
作者 香天元 孙思瑞 +1 位作者 王超 吴绍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人类活动日益频繁,降水、产流能力和产沙能力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鄱阳湖流域“五河”入湖控制站以及湖口水文站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确定了年输沙量突变时间点...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人类活动日益频繁,降水、产流能力和产沙能力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鄱阳湖流域“五河”入湖控制站以及湖口水文站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确定了年输沙量突变时间点,再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分析法量化降水、产流能力和产沙能力对鄱阳湖入湖沙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分模态分解、LSTM神经网络和完全逐步抽样技术等多方法耦合的水沙模拟模型及其评价方法,并建立了研究区域鄱阳湖湖口站水沙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五河”入湖沙量变化,还是湖区泥沙淤积量变化,以降水变化为代表的气候变化因素对其影响较小,主要影响还是来自人类活动因素;但在具体的变化规律上却存在差异,人类活动对入湖沙量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但对同期鄱阳湖湖区淤积沙量的影响贡献率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水沙模拟分析表明,湖口站出湖月径流量、出湖月输沙量的模拟过程与实测过程较为吻合,取得了较高模拟精度,湖口、星子站水位对模拟精度的提升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水沙模拟 归因分析 鄱阳湖
下载PDF
湫水河流域水沙变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晓林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3期56-59,共4页
根据湫水河流域林家坪水文站47年降水、径流、泥沙资料,利用水文法建立降雨径流模型和降雨产沙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降雨资料建立模拟天然径流量和模拟天然输沙量序列,对因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及输沙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 根据湫水河流域林家坪水文站47年降水、径流、泥沙资料,利用水文法建立降雨径流模型和降雨产沙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降雨资料建立模拟天然径流量和模拟天然输沙量序列,对因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及输沙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流域内主要的人类活动类型分析了水沙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水文泥沙特性 河川径流 输沙量 湫水河
下载PDF
冲刷及整治工程叠加作用下武汉河段滩槽调整特征与成因
20
作者 章广越 谈广鸣 +2 位作者 张为 尹志 王静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9-644,共16页
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了坝下游的滩槽调整,进而对河势、航运、防洪及生态等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滩槽调整的驱动机制,采用1952—2022年水沙和1959—2021年地形观测资料,以长江武汉河段为例,分析了床沙组成、来水来沙及整治工程等因素的影... 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了坝下游的滩槽调整,进而对河势、航运、防洪及生态等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滩槽调整的驱动机制,采用1952—2022年水沙和1959—2021年地形观测资料,以长江武汉河段为例,分析了床沙组成、来水来沙及整治工程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武汉河段枯水河槽冲刷量占全河槽冲刷量的90.4%,断面趋向窄深化,河相系数减小。不同江心洲及汊道冲淤出现差异性调整,2001—2021年,铁板洲和白沙洲洲体面积分别减少了63.1%和61.5%,潜洲和天兴洲洲体面积分别增大了212.3%和14.5%;2013年后,铁板洲左右汊均冲,天兴洲汊道左淤右冲。②来沙量锐减,河床以0.125 mm≤d<0.25 mm的细沙居多,抗冲性较弱,是冲刷加剧的先决条件;三峡水库的削峰补枯作用加剧了枯水倾向汊河的冲刷幅度;整治工程改变了滩槽冲淤的横向分布,是江心洲差异性调整的主导因素,也是天兴洲保持左淤右冲的重要原因。③三峡水库蓄水前,洲滩之间演变联动性强;三峡水库蓄水后,来沙减少和中水期时间延长导致洲滩冲刷萎缩,洲滩之间演变联动性变弱;整治工程实施后,工程保持了心滩稳定且其缓流滞沙效应提高了抗冲性,心滩淤长的同时限制了边滩发育,叠加来沙进一步减少,边滩之间、心滩之间演变联动性进一步变弱,边滩与心滩之间演变联动性再次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槽调整 水沙变化 整治工程 洲滩联动 武汉河段 三峡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