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2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库生态系统特征研究及其在水库水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9
1
作者 林秋奇 韩博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水库是一种半人工半自然水体 ,兴建水库是人类调节自然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主要手段。水库生态系统受人类调节明显 ,具有独特的生态学特征。对近 2 0 a来国际水库生态系统的研究进行总结 ,概括水库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阐述这些... 水库是一种半人工半自然水体 ,兴建水库是人类调节自然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主要手段。水库生态系统受人类调节明显 ,具有独特的生态学特征。对近 2 0 a来国际水库生态系统的研究进行总结 ,概括水库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阐述这些特征在水库水质管理中的应用与实施方法 ,强调开展水库生态学研究在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生态系统 水动力学 水质管理 应用
下载PDF
秸秆覆盖麦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73
2
作者 朱自玺 赵国强 +2 位作者 邓天宏 方文松 付祥军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34-37,共4页
试验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改变作物耗水规律。即前期能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后期则增强植株蒸腾,促进于物质积累,使农田耗水由物理过程向生物学过程转化,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盖期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 试验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改变作物耗水规律。即前期能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后期则增强植株蒸腾,促进于物质积累,使农田耗水由物理过程向生物学过程转化,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盖期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覆盖效果不同,土壤含水量55%~70%的麦田覆盖效果最佳,覆盖时间以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停止生长时覆盖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保墒增产 田间小气候
下载PDF
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树干液流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孙慧珍 孙龙 +1 位作者 王传宽 周晓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42,共7页
选择相同年龄(1 2年生)、起源(实生)和立地条件下的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水曲柳、紫椴、蒙古栎、核桃楸、黄菠萝和红松幼树,采用ICT - 2 0 0 0TE自动监测系统同步测定其树干液流密度、耗水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在生长季晴天,各树种的树... 选择相同年龄(1 2年生)、起源(实生)和立地条件下的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水曲柳、紫椴、蒙古栎、核桃楸、黄菠萝和红松幼树,采用ICT - 2 0 0 0TE自动监测系统同步测定其树干液流密度、耗水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在生长季晴天,各树种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但黄菠萝有3次为双峰曲线) ,日峰值主要出现在1 0 :0 0—1 4 :0 0。黄菠萝、红松、紫椴、水曲柳、蒙古栎和核桃楸最大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2 34 0 0、2 86 2 1、5 0 7 93、5 1 6 36、6 2 5 93、94 5 83cm3·cm- 2 h- 1 。除黄菠萝之外,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和蒸汽压亏缺(VPD)的影响,它们对树干液流变异的贡献率波动在6 0 %~74 %。整个生长季中核桃楸、紫椴、水曲柳、红松、黄菠萝和蒙古栎的耗水量分别为384 0、2 82 0、2 71 0、2 1 2 0、1 4 70和1 390kg·株-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主要树种 树干液流 耗水量 时间动态
下载PDF
长江口赤潮高发区浮游植物与水动力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9
4
作者 朱根海 许卫忆 +2 位作者 朱德第 施青松 张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35-1139,共5页
报道了 2 0 0 2年春季长江口海域 (30°5 0′~ 31°5 0′N ,12 1°5 0′~ 12 3°0 0′E)的 2 2个大面观察站和一个昼夜连续观察站的水样和网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与水动力环境因子、营养盐的关系 .结果表... 报道了 2 0 0 2年春季长江口海域 (30°5 0′~ 31°5 0′N ,12 1°5 0′~ 12 3°0 0′E)的 2 2个大面观察站和一个昼夜连续观察站的水样和网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与水动力环境因子、营养盐的关系 .结果表明 ,长江口区共有浮游植物 5门 4 5属 110种 .主要赤潮生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 tum)和具齿原甲藻 (Prorocentrumdentatum)等 .浮游植物丰度的昼夜变化白天大于夜间 ,垂直分布不明显 .浮游植物主要生态类型可划分为 :沿岸河口低盐半咸水类群、沿岸偏低盐广布性类群、外海高盐暖水性类群等 .长江口区浮游植物丰度在 1.6× 10 3 ~ 75 .2× 10 3 个·dm-3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与长江冲淡水密切相关 .在该区域存在三股不同性质的水 ,即长江河口水、长江冲淡水及外海水 (台湾暖流 )影响着浮游植物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 丰度 水动力 长江口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动态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李小玉 肖笃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3-648,共6页
根据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像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景观斑块的转移矩阵计算,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凉州区和民勤两个典型绿洲近1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利用不同时期中下游绿洲水资源量和开发利用程度,结合种植业结构,分析了该... 根据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像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景观斑块的转移矩阵计算,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凉州区和民勤两个典型绿洲近1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利用不同时期中下游绿洲水资源量和开发利用程度,结合种植业结构,分析了该区域水资源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耕地大量增加,凉州区和民勤绿洲分别增加了6 302 hm2和36 434 hm2,民勤绿洲林地大面积减少,2000年林地面积仅为1986年的55%,绿洲面积减少了23 365 hm2;而中游凉州区绿洲面积却增加了8 167 hm2;上下游用水量之比从20世纪50年代的1.612急剧增大到90年代的8.33,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下游水库来水量40年来下降达63.1%;地下水开采强度日益增加,机井分布密集,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种植业结构不合理,耗水量较大的粮食作物所占的比例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土地利用 水资源 动态变化 绿洲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1 位作者 金雨泽 张鑫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1-186,共6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资源 人口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危化品水污染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应急策略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余乐安 李玲 +1 位作者 武佳倩 汤铃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87-2697,共11页
鉴于危化品强腐蚀性、剧毒等特性,其突发泄露事件,特别是水污染突发事件,将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深入分析危化品水污染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扩散演化规律,以探索有效的危机... 鉴于危化品强腐蚀性、剧毒等特性,其突发泄露事件,特别是水污染突发事件,将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深入分析危化品水污染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扩散演化规律,以探索有效的危机应急策略.新模型包括网民子块、网媒子块和政府子块三个子模块,受到危化品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直接影响,并影响着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以五个危化品水污染突发事件为案例,实证研究验证并分析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危机应急策略进行了模拟.政策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官方新闻透明度、政府危机处理力度、政府响应效率能有效控制并引导网络舆情的扩散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化品泄露 水污染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系统动力学
原文传递
玉米生长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康绍忠 张富仓 梁银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5-251,共7页
依据理论分析和田间实测资料,提出了玉米生长条件下农田土镶水分动态预报模型,论述了模型中参数的测取方法。经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玉米地土壤水分动态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玉米 土壤水分 动态 预报
下载PDF
地下滴渗灌灌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9
作者 康银红 马孝义 +1 位作者 李娟 赵文举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40,共7页
地下滴渗灌作为一种国内外正在开发的低定额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缺水地区果树及某些经济作物抵御干旱缺水,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介绍了地下滴渗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灌水技... 地下滴渗灌作为一种国内外正在开发的低定额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缺水地区果树及某些经济作物抵御干旱缺水,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介绍了地下滴渗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灌水技术指标、作物需水量和节水增产效应、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数值模拟、灌水器等方面的研发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渗灌 水分动力学 灌水技术
下载PD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very in the wind-blown sand hazard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water 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vegetation in the Tengger Desert 被引量:43
10
作者 LI XinRong ZHANG ZhiShan +3 位作者 TAN HuiJuan GAO YanHong LIU LiChao WANG XinPi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The ma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a for wind-blown sand hazards in northern China is about 320000 km2 in size and includes sandlands to the east of the Helan Mountain and sandy deserts and desert-steppe transitional ... The ma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a for wind-blown sand hazards in northern China is about 320000 km2 in size and includes sandlands to the east of the Helan Mountain and sandy deserts and desert-steppe transitional regions to the west of the Helan Mountain.Vegetation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for constraining wind-blown sand hazards in these areas.After more than 50 years of long-term ecological studies in the Shapotou region of the Tengger Desert,we found that revegetation changed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of the original sand dune system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and space-time re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soil water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dynamics of the replanted vegetation for a given regional precipitation condition.The long-term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desert areas also drive replanted vegetation succession.The soil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of vegetation and the model for sand fixation by revegetation in aeolian desert areas where precipitation levels are less than 200 mm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areas sand fixation by plant succession of the artificial vegetation soil water dynamics carrying capacity forvegetation
原文传递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建强 罗先香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1999年第4期26-29,共4页
如何保护城市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我国城市资源与环境的特点,要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本文以吉林西部地区乾安县为例,应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开展了该区... 如何保护城市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我国城市资源与环境的特点,要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本文以吉林西部地区乾安县为例,应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开展了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仿真研究,经过政策模拟对比,提出了符合乾安县经济发展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 仿真
下载PDF
有机氯农药在茶叶及其环境中的残留状况与评价 被引量:27
12
作者 方玲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11-215,共5页
调查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全面禁用十多年后,在调查区内灌溉水—土壤—茶叶系统中,六六六的检出率达90%以上,其在体系中的残留形态是以β-六六六为主.DDT在体系中的检出率达100%,其在土壤和灌溉水中是以OP-DDT... 调查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全面禁用十多年后,在调查区内灌溉水—土壤—茶叶系统中,六六六的检出率达90%以上,其在体系中的残留形态是以β-六六六为主.DDT在体系中的检出率达100%,其在土壤和灌溉水中是以OP-DDT和PP-DDD为主,而茶叶中是以PP-DDT和OP-DDT为主,并且DDT在体系中的残留量均大于六六六.它们在茶体和茶叶中的残留分布规律,六六六为春茶>秋茶>暑茶>夏茶,新叶>老叶>茎>根;而DDT为春茶>暑茶、夏茶、秋茶,新叶>根>茎和老叶.在调查区的茶叶中六六六、DDT的残留问题,按我国茶叶食品卫生标准评价,大多数为轻度残留和近于消除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 土壤 茶叶 六六六 DDT 残留状况 评价
下载PDF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夏日元 蒋忠诚 +5 位作者 邹胜章 曹建华 覃小群 苏春田 罗为群 周立新 《中国地质调查》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按阶段任务目标,基本查明了我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石漠化、地下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揭示...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按阶段任务目标,基本查明了我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石漠化、地下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岩溶作用对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岩溶旅游资源、碳循环和环境地质问题的控制机制,启动了"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岩溶动力学理论、岩溶石笋高分辨率测年、岩溶人工增汇和岩溶地下水探测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建立的不同类型区岩溶地下水富水模式、成井模式、有效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石漠化区综合治理模式,经实践表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可为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岩溶贫困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水资源 岩溶动力学 石漠化 碳循环
下载PDF
森林植被对坡面土壤水蚀作用的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颖 牛健植 +3 位作者 谢宝元 余新晓 朱建刚 李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084-5094,共11页
水力侵蚀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坡面土壤侵蚀主要是由雨滴击溅、坡面径流引起,而森林植被作为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以其林冠层、林木茎杆、林地上富集的枯枝落叶层、根系层以及发育疏松而深厚... 水力侵蚀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坡面土壤侵蚀主要是由雨滴击溅、坡面径流引起,而森林植被作为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以其林冠层、林木茎杆、林地上富集的枯枝落叶层、根系层以及发育疏松而深厚的土壤层截持和蓄储大气降水,发挥着其特有的水文生态功能,从多个角度影响降雨和坡面流的水力特性,在防治土壤侵蚀方面有其不可缺少的意义,然而目前对森林植被防治坡面土壤水蚀机理系统的研究还较少。系统的总结了森林植被各个垂直层次对坡面水蚀作用的动力学机理以及不同学者在此领域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及此项研究的研究现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出了林地坡面水蚀作用动力学机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林冠对降雨重新分配出现林冠截持和干流等现象,降雨雨滴的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和动能等性质发生变化,林冠层通过改变雨滴特性来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进而改变坡面流对坡面的侵蚀机理;森林植被茎干对径流的分散阻止作用,增大地表径流的阻力系数,茎干绕流现象对坡面土壤侵蚀的作用有正反两方面,林木在一定种植密度内,会使得泥沙起动流速减小,增加坡面侵蚀,因此应合理选择林木的种植密度才能起到减少坡面水蚀的作用;坡面流在枯落物层中流动并穿过枯落物层后下渗进入土壤的过程,类似于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枯落物的物理性质如分解程度、空隙度等的变化,引起水流流动的状态变化复杂,有必要应用渗流理论来深入研究以搞清其流动机理;根系层的存在能逐步改善土壤的内在特性,稳定表土层结构、提高土壤入渗性能使其抗侵蚀能力加强,植物根系层对坡面水蚀作用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从土力学和植物根系影响土壤力学性质的角度研究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降雨 水力侵蚀 坡面流 动力学
下载PDF
水动力条件对湖泊水体磷素质量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彭进平 逄勇 +3 位作者 李一平 丁玲 陆玉忠 李景波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4期388-392,共5页
以环形水槽为研究手段,利用其可控的流速及可模拟的无限长,解决了前人未解决的湖泊水体水动力难以真实模拟的难题,模拟研究了不同流速对湖泊(太湖)水体中磷素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体流速的变化,湖泊水体中TP质量浓度的变化呈... 以环形水槽为研究手段,利用其可控的流速及可模拟的无限长,解决了前人未解决的湖泊水体水动力难以真实模拟的难题,模拟研究了不同流速对湖泊(太湖)水体中磷素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体流速的变化,湖泊水体中TP质量浓度的变化呈现3个阶段,即下降期、上升期和突增期。从物理化学和泥沙起动理论两方面,结合水流对悬浮物和沉积物的作用,分析了各阶段产生的原因。文章认为下降期的产生是因为在低流速下,一部分磷被悬浮物的絮凝沉淀带走所引起;上升期的产生则是因为流速上升扰动沉积物,使其达到少量动状态所引起;突增期的产生则是因为流速导致了沉积物普遍动而产生的。在研究范围内,溶解性磷质量浓度与水体流速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低流速下,溶解性磷是TP的主要组成成分,其质量浓度的相对比例可高达87%。结合太湖的有关研究,文章认为这是水华现象产生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环形水槽 太湖 泥沙起动
下载PDF
林地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赵艳云 程积民 +1 位作者 万惠娥 胡相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林地枯落物层作为森林水文功能的第2作用层,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林地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的研究内容、室内外研究方法以及水文过程模拟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在林地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过程中存在的... 林地枯落物层作为森林水文功能的第2作用层,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林地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的研究内容、室内外研究方法以及水文过程模拟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在林地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内容单一和研究方法落后;认为野外定位试验对于全面了解枯落物层水文特征乃至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认为室内模拟降雨和变雨强研究能够深入了解野外枯落物层的降雨截持能力和截持机理;枯落物层水分动态是多水文过程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物理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确定对于深入了解枯落物层的水分变化状况,合理营林等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层 水分动态 水文过程 水源涵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下陇东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少平 谭广洋 +4 位作者 沈禹颖 南志标 高崇岳 Li Guangdi 杨晶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9-76,共8页
在黄土高原西部连续5年定位观测了4种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下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中的水分动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降水的影响较大。... 在黄土高原西部连续5年定位观测了4种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下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中的水分动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年内和年际的变率大,200cm内土壤含水量在350~600mm变动;土壤贮水量5—7月上旬因作物利用迅速下降,在雨季得到补充,到冬季缓慢下降;水保耕作措施对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大豆Glycine max生育期200cm土体耗水量影响不大,但秸秆覆盖能有效增加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没有造成轮作系统的减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免耕、秸秆覆盖可增加农民收入;在土地利用强度极高的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改大豆为利用营养体的豆科牧草。可提高系统的水分和光能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免耕 水分动态 水分利用效率(WUE) 轮作系统
下载PDF
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23
18
作者 丁圣彦 曹新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6-963,共8页
借助历史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00余年来,开封市水域景观面积和景观优势度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过程。其中,2002年的水域面积为169.6hm2,为1966年的3... 借助历史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00余年来,开封市水域景观面积和景观优势度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过程。其中,2002年的水域面积为169.6hm2,为1966年的35%,1898年的89%;景观优势度由1898年的14.6%增加到1966年的36.9%,到了2002年变为13.1%。(2)从1898年到2002年开封市区水域斑块的数量在增加,最大斑块面积有减小的趋势,最小斑块面积也有减小的趋势,平均斑块面积趋于减小,但斑块密度却在增加,这充分反映了开封市水域景观破碎度的增加。(3)从1898年到2002年开封市水域斑块的连通性指数是在不断减少的,只是近年来,才有增加的趋势;分维数也有增加的趋势。引起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的因素。建国以前以黄河的影响为主,建国后人类活动的影响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 开封市 格局变化 趋势 水域景观 最大 因素 斑块面积 研究结果 影响
下载PDF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白雪峰 王国晨 +1 位作者 张日升 李洪波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11-13,29,共4页
对章古台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降雨、蒸散、地形及土壤质地等因素对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显著。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以沙丘下部林地为最高,流动沙地次之,丘顶林地... 对章古台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降雨、蒸散、地形及土壤质地等因素对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显著。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以沙丘下部林地为最高,流动沙地次之,丘顶林地最低。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影响变幅较大,林地高于流动沙地;樟子松主要根栖层25~50cm土壤含水量低于流动沙地。5、6、9月为失墒期,7~8月为蓄墒期,其中以6月份土壤贮水量为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人工林 土壤 水分动态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土壤干燥化: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杨磊 张子豪 李宗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382-7388,共7页
黄土高原大规模植被建设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大规模人工植被种植也造成了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导致了土壤干燥化,成为当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重要制约因素,威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系统综述了黄土高原地区人工... 黄土高原大规模植被建设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大规模人工植被种植也造成了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导致了土壤干燥化,成为当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重要制约因素,威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系统综述了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干燥化的作用机制,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干燥化的耦合关系,多尺度土壤干燥化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明确了当前大规模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建议今后加强植被动态对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明确多尺度植被格局与土壤干燥化时空分异的耦合关系,系统开展变化环境下不同尺度植被与土壤水分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探讨基于植被格局优化的土壤水分调控机制,维护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安全,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植被恢复 植被动态 格局优化 土壤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