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必要性、基本途径及中国的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江时学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3年第6期1-17,I0002,共18页
战争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是社会基本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战争的起源及性质有过深刻的论述和透彻的阐述。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复杂,战争威胁始终挥之不去。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努力... 战争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是社会基本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战争的起源及性质有过深刻的论述和透彻的阐述。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复杂,战争威胁始终挥之不去。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努力争取和维护。为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世界各国必须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强有力地反对霸权主义,避免一国的安全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进一步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积极倡导和平理念,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世界和平 持久和平 大国关系 全球安全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以及古典主义诗学问题
2
作者 李正荣 《俄罗斯文艺》 2024年第1期4-19,共16页
《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是指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荷马式”的诗学问题。“《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不是经典“荷马问题”,但是,在了解经典“荷马问题”的条件下,对研究《战争与和平》的荷... 《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是指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荷马式”的诗学问题。“《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不是经典“荷马问题”,但是,在了解经典“荷马问题”的条件下,对研究《战争与和平》的荷马式诗学有很大补益,因为托尔斯泰是在俄罗斯19世纪古典学背景下接受荷马史诗的。作为贵族,托尔斯泰从童年就已经接触荷马史诗和荷马史诗的衍生品,而作为作家,托尔斯泰在1857年“读荷马”过程中所被引发的震撼则是诗学上的领悟,进而在创作《战争与和平》的过程中,托尔斯泰一直在思考创造一种与《奥德赛》《伊利亚特》比肩的“小说家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 荷马 《伊利亚特》 诗学
原文传递
从“死亡”视域反思唯心主义历史观——《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式人民本位思想考究
3
作者 孙霞 龙奕寒 《阴山学刊》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整体把握《战争与和平》,人本史观贯穿了全文始终,初步建构于列夫·托尔斯泰在持续探讨死亡话题的过程中对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反思与颠覆。通过具体考究文本中的死亡主题,逐步挖掘死亡表征,可以梳理出人物暴露于死亡之下的泡影意志... 整体把握《战争与和平》,人本史观贯穿了全文始终,初步建构于列夫·托尔斯泰在持续探讨死亡话题的过程中对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反思与颠覆。通过具体考究文本中的死亡主题,逐步挖掘死亡表征,可以梳理出人物暴露于死亡之下的泡影意志、作者在叙述死亡时采用的极简形式和群体面临死亡威胁时的自发导向三个关键维度。这些死亡元素分别揭示了托尔斯泰对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意志第一性、主体英雄倾向和权力宰制的深切反思与彻底颠覆。于此之中,托尔斯泰式历史哲学内核——人民本位思想也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人民本位 唯心史观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下载PDF
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战争与和平思想及实践的几点辨析、概述和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慎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0,共13页
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许多深刻的基本理论(例如有关战争的根源;提高警惕,准备打仗;热爱和平,不怕战争;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常规战争与核战争;世界大战是否可以... 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许多深刻的基本理论(例如有关战争的根源;提高警惕,准备打仗;热爱和平,不怕战争;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常规战争与核战争;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美帝国主义要称霸全球;帝国主义的两重性;要利用世界各种矛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弱国、小国能够打败强国、大国;第三世界团结起来,等等)今天无疑仍然适用,对这些思想和实践进行总结和继承,既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战争与和平思想的理解,又有助于遵循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争取到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战争与和平 辨析
原文传递
罪恶与救赎——《战争与和平》娜塔莎的原型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谷玮洁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2-84,共3页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神话及宗教文化传统的折射,有着深厚基督情怀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通过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去讨论呈现出夏娃原型的中心人物娜塔莎,在两者形成的对应关系中体会该...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神话及宗教文化传统的折射,有着深厚基督情怀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通过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去讨论呈现出夏娃原型的中心人物娜塔莎,在两者形成的对应关系中体会该作品的特有意义,以此观照托尔斯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女性形象模塑中男权文化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恶 救赎 《战争与和平》 原型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军人话语的特色与体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晓波 马晓雷 曾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8,共12页
军人话语当前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研究领域主要体现为重要军事领导人的话语、军事热点问题中的军人话语、军事文学和军事影片中的军人话语、军人话语的社会语用和认知研究、军人话语的特殊类别研究以及其它研究。军人话语体现... 军人话语当前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研究领域主要体现为重要军事领导人的话语、军事热点问题中的军人话语、军事文学和军事影片中的军人话语、军人话语的社会语用和认知研究、军人话语的特殊类别研究以及其它研究。军人话语体现出以下的美感:直白求实、钢性阳刚、无私奉献、铁血赴死、忠诚服从、正义勇敢、爱憎分明、粗犷无拘等特点。军人的话语主要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两大主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直面战争、准备战争和捍卫和平。我军当代革命军人的话语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四有新人"、听党指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拍牺牲、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等展开,是当代中国军人话语的核心话语体系和特点,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军人 军事话语 战争与和平
下载PDF
战争与和平的当代文学反思--以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铁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石黑一雄获奖在学术界引起的争议主要聚焦在对其作品价值和诺贝尔文学奖价值取向的质疑上。由于人类历史上持续不断的战争以及文学思潮的演进,文学对战争性质的探讨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已经形成传统。石黑一雄则以记忆书写的叙事策略突破... 石黑一雄获奖在学术界引起的争议主要聚焦在对其作品价值和诺贝尔文学奖价值取向的质疑上。由于人类历史上持续不断的战争以及文学思潮的演进,文学对战争性质的探讨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已经形成传统。石黑一雄则以记忆书写的叙事策略突破了这种传统,其《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是对战后日本"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文学探讨,而《被掩埋的巨人》则是以"忘却"与"记忆"的逻辑悖论对冷战后表面上的和平与潜在的战争危机所做的文学反思。其作品内涵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位跨文化语境下的英国日裔作家已突破了族裔文学书写的藩篱,站在人类共有价值的高度来审视战争与和平,这不仅体现出其小说的重大时代意义,而且也回应了学术界对诺贝尔文学奖价值取向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战争与和平 文学反思 记忆书写策略
下载PDF
《战争与和平》的百科全书式叙事风格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宪生 陈静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5,共6页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巨著《战争与和平》在叙事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特点,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双曲线式的叙事线条;二是独特的叙事方式;三是哲学论文的插入——叙事的“断裂”。百科全书式的叙事风格与《战...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巨著《战争与和平》在叙事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特点,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双曲线式的叙事线条;二是独特的叙事方式;三是哲学论文的插入——叙事的“断裂”。百科全书式的叙事风格与《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性文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百科全书式 叙事风格
下载PDF
托尔斯泰历史小说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耕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7-22,共6页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表达了其不同于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任何人的意志转移,因此,英雄无关历史进程;无数个人的合力与历史规律构成同步,因此,可以认为,历史是每个人参与的进程;同时,人在历史的进程中成长...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表达了其不同于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任何人的意志转移,因此,英雄无关历史进程;无数个人的合力与历史规律构成同步,因此,可以认为,历史是每个人参与的进程;同时,人在历史的进程中成长。这一理念在小说主人公彼埃尔、娜塔莎由混沌走向澄明的过程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历史小说 历史观
下载PDF
基督教道德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挑战——以《公益》杂志的战争与和平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小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91,共10页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美国天主教徒,特别是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平信徒知识分子和一部分担任神职的知识分子,秉承了基督教的和平和正义传统,因而能够对现代国际关系以及美国的对外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意见往往不被政治家接受和转换为...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美国天主教徒,特别是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平信徒知识分子和一部分担任神职的知识分子,秉承了基督教的和平和正义传统,因而能够对现代国际关系以及美国的对外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意见往往不被政治家接受和转换为国家政策,但从长时段的效果来看,他们的声音影响了美国的民众,使他们意识到:世俗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应该不是诉诸武力的合法正当的理由。本文的论述主要以美国天主教平信徒创办的《公益》杂志为个案,阐释美国天主教知识分子在20世纪以及晚近时期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思考和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战争与和平 罗马天主教 美国文化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从阿喀琉斯的盾牌到《战争与和平》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德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8-82,共5页
《战争与和平》与阿喀琉斯的盾牌都以动态的画笔共同描摹出了永远笼罩着人类的命运--战争与和平的多彩巨幅画卷。本文挖掘了托尔斯泰的史诗性作品与荷马史诗间的传承关系。
关键词 阿喀琉斯 《战争与和平》 小说 托尔斯泰 荷马史诗 盾牌 俄国
下载PDF
战争与和平主题下的国际法与传统安全 被引量:2
12
作者 章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45-151,共7页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和国际法理论中的核心命题,传统安全则是攸关主权国家生存利益的重大关切所在。从纵向历史的发展演进来看,国际法与传统安全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就目前而言,国际法在当代的发展具体到战争与和平关系层面,可以...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和国际法理论中的核心命题,传统安全则是攸关主权国家生存利益的重大关切所在。从纵向历史的发展演进来看,国际法与传统安全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就目前而言,国际法在当代的发展具体到战争与和平关系层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展望:第一是和平与战争的语义在一定程度内被重新解读与重塑;第二则是国际法从对和平的"弱法性"理念倡导逐渐过渡到对保障和平机制的强化执行。实现国际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正确应用,有助于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传统安全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与价值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传统安全 国际法 价值指引 制度完善
下载PDF
论《战争与和平》中死亡书写的三重透视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安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2年第1期36-42,84,85,89,共10页
死亡书写既是《战争与和平》中生命意绪的出发点,也表现了作家对生命存在的终极思考,它历来是《战争与和平》作品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托尔斯泰不但采用散点透视法展示死亡的丰富面貌,而且利用焦点透视从安德烈与死亡的... 死亡书写既是《战争与和平》中生命意绪的出发点,也表现了作家对生命存在的终极思考,它历来是《战争与和平》作品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托尔斯泰不但采用散点透视法展示死亡的丰富面貌,而且利用焦点透视从安德烈与死亡的交锋处着笔揭示死亡的本质。此外,作家并未局限于对死亡世界的描绘,而是在生者和死者之间建立了"看与被看"的流动视角,运用反透视法,表达自己对生命本质的回望与思考。概言之,三重透视法是作家对死亡主题的多层次立体书写方式,拓展了死亡书写的广度与深度,表现出作家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沉的哲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死亡书写 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 反透视
下载PDF
论张謇的军事思想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都樾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0-36,共7页
张謇在近代文人学士之中素以"知兵"而称世,他一生行事及经历与国家兵戎兴作、军事革新的历史进程及重要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张謇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点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揭示其军事思想和主张对中国军事... 张謇在近代文人学士之中素以"知兵"而称世,他一生行事及经历与国家兵戎兴作、军事革新的历史进程及重要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张謇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点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揭示其军事思想和主张对中国军事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及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军事思想 以战为和 裁厘治兵 军国民主义 保护海权
下载PDF
简述毛泽东战争与和平的几个基本观点
15
作者 况景贺 《南昌高专学报》 2003年第2期4-5,共2页
毛泽东研究总结国内外革命斗争的经验,深刻分析战争的起因,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战争性质的划分,以及战争的逻辑与定律等,从而形成了他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基本观点:"两个想不开";"两种可能性";"两类性质两条态度&qu... 毛泽东研究总结国内外革命斗争的经验,深刻分析战争的起因,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战争性质的划分,以及战争的逻辑与定律等,从而形成了他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基本观点:"两个想不开";"两种可能性";"两类性质两条态度";"两个逻辑两条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战争 和平 战争观 态度 可能性
下载PDF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发展和创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7-42,共6页
战争观是对战争问题的根本看法,是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基本前提和认识依据。新中国成立60年余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依据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时代条件的变化,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 战争观 马克思主义 战争与和平
下载PDF
《战争与和平》的文本空间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婷婷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7,共6页
托尔斯泰"开放形式"和"去中心化"等小说创作理念,使其小说《战争与和平》凸显洛特曼所谓的艺术文本空间模拟机制;作者以历史事件为纬线,人物命运为经线,赋予该作品以史诗特质;更以时序逆转、线程交织、情节重置、... 托尔斯泰"开放形式"和"去中心化"等小说创作理念,使其小说《战争与和平》凸显洛特曼所谓的艺术文本空间模拟机制;作者以历史事件为纬线,人物命运为经线,赋予该作品以史诗特质;更以时序逆转、线程交织、情节重置、人物对应等空间叙事手法,证明该部小说并非以不可逆方式书写,而是以非延续性方式建构,并因其非时间性而成为不朽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文本 空间性
原文传递
托尔斯泰的大地崇拜情结与《战争与和平》中“托氏女性谱系”的形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中锋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4-71,共8页
托尔斯泰对大地的崇拜情结影响着他在《战争与和平》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并形成了新的女性谱系。作家以罗斯托夫家族中的女性娜塔莎为典范和核心,依据与她关系的远近亲疏,依次塑造出了众多女性形象,形成了富有托尔斯泰特色的"女性谱... 托尔斯泰对大地的崇拜情结影响着他在《战争与和平》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并形成了新的女性谱系。作家以罗斯托夫家族中的女性娜塔莎为典范和核心,依据与她关系的远近亲疏,依次塑造出了众多女性形象,形成了富有托尔斯泰特色的"女性谱系",即"托氏女性谱系"。在这个"谱系"中,娜塔莎等是被肯定的,属于第一等级;玛丽亚等是可改造的,属于第二等级;海伦等是被否定的,属于第三等级。不过由于大地崇拜危机的存在,作为第一等级的娜塔莎等也并非完美,也存在着情感上易变和主体性易丧失等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大地崇拜 崇拜危机 托氏女性谱系
下载PDF
故事情节的仿效与中俄家族叙事的分野——《财主底儿女们》与《战争与和平》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永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3,共5页
许多学者提到《财主底儿女们》在情节上对《战争与和平》的模仿现象,但具体情形如何,语焉不详。从家族文化角度比较这两部小说,其"同中之异"表现在:一、女人的舞台:沙龙贵族之家与后花园贵族之家;二、罪恶的妖女形象:堕落与异... 许多学者提到《财主底儿女们》在情节上对《战争与和平》的模仿现象,但具体情形如何,语焉不详。从家族文化角度比较这两部小说,其"同中之异"表现在:一、女人的舞台:沙龙贵族之家与后花园贵族之家;二、罪恶的妖女形象:堕落与异化;三、抢亲事件:拯救与伤害。路翎对托尔斯泰创作的仿效,最终化为对中国家族故事的深度表现,路翎的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财主底儿女们》 家族文化 中国 俄罗斯 仿效
下载PDF
鲁迅和托尔斯泰道德与美学观之比较——兼论鲁迅对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潜在态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48-53,共6页
鲁迅与托尔斯泰二人在道德、美学方面的观念存在很大差异,鲁迅赞同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反对托氏倡导的不抵抗主义。托尔斯泰的天性、信仰与道德观无疑是他的不抵抗主义观念的根源,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鲁... 鲁迅与托尔斯泰二人在道德、美学方面的观念存在很大差异,鲁迅赞同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反对托氏倡导的不抵抗主义。托尔斯泰的天性、信仰与道德观无疑是他的不抵抗主义观念的根源,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鲁迅对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却有一种天性上的抵制,也因此影响了他对托尔斯泰文学的接受。鲁迅对托尔斯泰的作品,尤其是《战争与和平》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托尔斯泰 自省 不抵抗主义 战争与和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