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棱柱的低雷诺数绕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陆建洲 陶建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6-1233,共8页
数值模拟了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棱柱在不可压牛顿流体中的二维绕流问题,分析了不同的截面尺度比以及三角形顶点迎风和背风安置时的尾流稳定性与阻力系数.研究发现对于较大截面尺度比的棱柱,在相同雷诺数的情况下顶点迎风相较于顶点背风... 数值模拟了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棱柱在不可压牛顿流体中的二维绕流问题,分析了不同的截面尺度比以及三角形顶点迎风和背风安置时的尾流稳定性与阻力系数.研究发现对于较大截面尺度比的棱柱,在相同雷诺数的情况下顶点迎风相较于顶点背风的情况更易失稳从而产生侧向力,但阻力系数相对较小,当雷诺数为160时,最多能够减少19.4%.进一步地对比研究了顶点迎风与顶点背风在不同截面尺度比时升、阻力系数及涡脱落频率随雷诺数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柱 钝体绕流 数值模拟 流动稳定性 减阻
原文传递
圆柱绕流三维不稳定性的低维Galerkin法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凌国灿 常勇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2-660,共9页
利用低维Galerkin方法及Floquet稳定性分析理论,计算分析了圆柱绕流的三维线性不稳定性.分析中构造了能较好描述尾迹区流动的周向基函数,建立了完备的合理的基函数组,改进了计算机算法.结果证实圆柱二维周期流对展... 利用低维Galerkin方法及Floquet稳定性分析理论,计算分析了圆柱绕流的三维线性不稳定性.分析中构造了能较好描述尾迹区流动的周向基函数,建立了完备的合理的基函数组,改进了计算机算法.结果证实圆柱二维周期流对展向小扰动为不稳定的,正确地预计了出现三维长波不稳定性的临界雷诺数Rec=190;扰动展向波长为λc一3.6d.对雷诺数Re为180,190两种工况下的圆柱三维绕流流场的计算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流动的整体不稳定性.本文所预计的临界值比Noack等人的结果更为精确,与Barkley等人的DNS解一致,与Williamson的实验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三维 不稳定性 GALERKIN方法 尾流
下载PDF
大气稳定性对风力机尾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刚蕾 杨祥生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0,共6页
基于Park模型尾流区线性膨胀假设和涡黏性模型对尾流区径向风度呈高斯分布假设,提出了一种ParkGauss新模型,对单台风机尾流进行数值模拟.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对初始尾流半径进行了修正.基于ParkGauss模型,研究了大气稳定性对风力机... 基于Park模型尾流区线性膨胀假设和涡黏性模型对尾流区径向风度呈高斯分布假设,提出了一种ParkGauss新模型,对单台风机尾流进行数值模拟.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对初始尾流半径进行了修正.基于ParkGauss模型,研究了大气稳定性对风力机尾流的影响.通过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ParkGauss模型对尾流区风速模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稳定大气条件尾流区风速恢复快,与试验结果最接近;稳定大气条件下尾流风速恢复慢,风速低于试验结果;中性大气条件介于二者之间,风速略低于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尾流 Park模型 Park-Gauss模型 大气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Jensen模型尾流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张萍 刘洪威 +3 位作者 张国峰 尹军杰 陈程 李练兵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9-513,共5页
为提高垂直方向尾流速度的预测精度,基于尾流速度在垂直方向呈现多项式分布的假设,考虑不同高度自然风速对尾流速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Jensen尾流模型。以单台风力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Jensen模型、高斯模型和改进的Jensen模型分别对... 为提高垂直方向尾流速度的预测精度,基于尾流速度在垂直方向呈现多项式分布的假设,考虑不同高度自然风速对尾流速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Jensen尾流模型。以单台风力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Jensen模型、高斯模型和改进的Jensen模型分别对风力机尾流速度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改进的Jensen模型分析大气稳定性对尾流速度恢复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尾流模型精度优于Jensen模型和高斯模型,在下游2.5D、4.0D和8.0D(D为风轮直径)距离处的误差低至7.35%、2.82%和3.44%。尾流速度恢复和大气稳定性密切相关,越稳定的大气层湍流强度越小,越不利于尾流速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 风电场 风力机 大气稳定性 多项式分布 JENSEN模型
下载PDF
基于自由尾迹方法的复合材料无铰式旋翼气弹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宇 徐国华 招启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6-1094,共9页
基于有限元理论及自由尾迹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无铰式旋翼的气弹稳定性分析方法.为了模拟复合材料旋翼气弹特性,截面特性参数采用二维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得到,展向一维梁则采用考虑剪切变形的23自由度非线性梁单元模... 基于有限元理论及自由尾迹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无铰式旋翼的气弹稳定性分析方法.为了模拟复合材料旋翼气弹特性,截面特性参数采用二维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得到,展向一维梁则采用考虑剪切变形的23自由度非线性梁单元模拟,并将自由尾迹分析模型用于计算旋翼非均匀诱导速度场,基于升力线模型构建了一个高效且较为精细的气动分析模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无铰式旋翼气弹稳定性分析,算例计算及验证表明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地用于复合材料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预估及进行气弹稳定性分析.最后细致分析并获得了复合材料铺层角对无铰式旋翼气弹稳定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算例在小拉力系数(0.0025)下,截面竖直铺层角在10°到25°会发生气弹稳定性问题,这在真实型号设计中应当注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自由尾迹 气弹稳定性 截面特性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空中加受油仿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宏图 官巍 +2 位作者 宋吉江 赵广兴 马泽威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25-2231,共7页
在某型军机空中加受油仿真成功研制的基础上,主要对加受油仿真中的4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各种视景仿真技术特性的分析找到了适用于加受油仿真的最佳视景仿真解决方案,对尾流扰动特性、增稳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结合工程经... 在某型军机空中加受油仿真成功研制的基础上,主要对加受油仿真中的4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各种视景仿真技术特性的分析找到了适用于加受油仿真的最佳视景仿真解决方案,对尾流扰动特性、增稳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结合工程经验建立了尾流扰动模型和增稳模型,通过对系统实时性的分析,从多方面解决了加油机抖动的难题,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机仿真 加受油 尾流 增稳 实时性
下载PDF
尾迹对低压涡轮边界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梁赟 刘火星 邹正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6-893,共8页
在低压涡轮内部上游周期性扫过的尾迹是下游叶片排内最重要的非定常扰动源,会对边界层的失稳和转捩过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施加低压涡轮负荷分布的平板上,采用热线对雷诺数为130 000工况下,有/无尾迹作用时分离剪切层中的速度波动进行... 在低压涡轮内部上游周期性扫过的尾迹是下游叶片排内最重要的非定常扰动源,会对边界层的失稳和转捩过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施加低压涡轮负荷分布的平板上,采用热线对雷诺数为130 000工况下,有/无尾迹作用时分离剪切层中的速度波动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比两种工况下分离剪切层中的扰动发展,分析了尾迹对分离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尾迹来流工况下,扰动在分离泡前部的增长符合线性不稳定机制,扰动增长至饱和后非线性机制开始起作用.主导分离剪切层的失稳过程的为K-H(Kelvin-Helmholtz)无黏不稳定机制.尾迹与分离剪切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扰动的增长在分离泡前部同样满足线性不稳定机制.尾迹加速了分离剪切层的失稳转捩进程,从而抑制了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涡轮 尾迹 边界层 分离泡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基于特征值方法的旋翼尾迹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海 徐国华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5-710,共6页
给出一个旋翼尾迹线性化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尾迹涡线被离散为直线涡段,尾迹的扰动归结为涡元端点的扰动,考虑了桨尖涡的自诱导和涡线的互诱导以及桨尖涡与桨叶的实际干扰.使用该方法,分别以UH-1H和AH-1G模型旋翼为例,对悬停... 给出一个旋翼尾迹线性化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尾迹涡线被离散为直线涡段,尾迹的扰动归结为涡元端点的扰动,考虑了桨尖涡的自诱导和涡线的互诱导以及桨尖涡与桨叶的实际干扰.使用该方法,分别以UH-1H和AH-1G模型旋翼为例,对悬停和前飞状态的旋翼尾迹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旋翼尾迹运动存在大于0的特征值,是内在不稳定的,且最大发散率随波数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前飞与悬停状态不同,其最大发散率减小,不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迹 稳定性 旋翼 特征值分析
下载PDF
尾流干扰下舰载机的着舰控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柳昌龄 孟鑫 +1 位作者 苟立俊 黎洛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X期208-210,共3页
舰载机在着舰过程中受到尾流干扰导致稳定性不好,为了提高舰载机的着舰动态稳定性,提出基于小扰动补偿的尾流干扰下舰载机的着舰控制方法。构建尾流干扰下舰载机着舰控制约束参量模型,采用惯性姿态融合方法进行飞机着舰的动态姿态调节,... 舰载机在着舰过程中受到尾流干扰导致稳定性不好,为了提高舰载机的着舰动态稳定性,提出基于小扰动补偿的尾流干扰下舰载机的着舰控制方法。构建尾流干扰下舰载机着舰控制约束参量模型,采用惯性姿态融合方法进行飞机着舰的动态姿态调节,根据尾流干扰导致的姿态偏移量进行误差反馈修正,实现对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的位姿自适应控制,提高着舰控制的稳态性和动态性。仿真角表明,该方法能提高飞机着舰的稳定控制性,控制过程的鲁棒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干扰 舰载飞机 着舰控制 稳定性
下载PDF
单列风电机组尾流优化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0-164,共5页
为了使风电场的经济性达到最佳,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出发点,选择改进的Park尾流模型,在盛行风向上建立不同风电机组的布置方案,对比分析了采用四种风电机组间距、三种大气稳定度和两种风电机组型号的尾流优化模型目标函数。结果表明,随着... 为了使风电场的经济性达到最佳,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出发点,选择改进的Park尾流模型,在盛行风向上建立不同风电机组的布置方案,对比分析了采用四种风电机组间距、三种大气稳定度和两种风电机组型号的尾流优化模型目标函数。结果表明,随着风电机组间距比L_1/L_2的增加,风电机组的总尾流先减小后增加,且在L_1/L_2等于1时达到最小;考虑尾流效应的年总发电量先增加后减小,且在L_1/L_2等于1时达到最大。这一结论将为今后尾流优化模型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模型 大气稳定度 优化布置 发电量计算
下载PDF
转子尾迹非定常特征与稳定性关联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王偲臣 李继超 +2 位作者 杜娟 林峰 聂超群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39-2343,共5页
本文对一台低速轴流压气机的转子尾迹流场进行了三维动态测量,结果显示,在靠近失速过程中,转子叶顶尾迹中出现了0.5BPF的叶顶泄漏流特征频率且其功率随流量减小而增大,同时1BPF频带的功率降低;在叶顶喷气扩稳状态下,0.5BPF和1BPF的功率... 本文对一台低速轴流压气机的转子尾迹流场进行了三维动态测量,结果显示,在靠近失速过程中,转子叶顶尾迹中出现了0.5BPF的叶顶泄漏流特征频率且其功率随流量减小而增大,同时1BPF频带的功率降低;在叶顶喷气扩稳状态下,0.5BPF和1BPF的功率分别减弱和恢复,这种反向变化验证了转子尾迹非定常特征与压气机稳定性的规律性关联,为失稳机理和扩稳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转子尾迹 稳定性 非定常性
原文传递
绝对不稳定性理论在尾流稳定性分析方面的研究
12
作者 李勇 明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739-744,共6页
介绍了绝对/对流不稳定性的理论框架,并应用于钝体尾流剪切层的稳定性分析研究中.钝体尾流可以认为是局部平行流,而局部平行流的稳定性分析可以归结为Orr-Sommerfeld方程的求解.O-S方程求解化为一个复广义矩阵问题AX=ωBX,并分别约化A,... 介绍了绝对/对流不稳定性的理论框架,并应用于钝体尾流剪切层的稳定性分析研究中.钝体尾流可以认为是局部平行流,而局部平行流的稳定性分析可以归结为Orr-Sommerfeld方程的求解.O-S方程求解化为一个复广义矩阵问题AX=ωBX,并分别约化A,B为上Hessenberg阵和上三角阵,通过Chebyshev配置法可以求出特征值.最后对于Gauss尾流计算模型,给出了其在不同Reynolds下,流动稳定性随流场位置的变化情况,找出流场整体失稳的频率,可为钝体尾流的主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不稳定性 剪切层 尾流稳定性
下载PDF
亚声速扩压平面叶栅尾迹动态压力场测量与分析
13
作者 幸晓龙 马昌友 +1 位作者 梁俊 黄磊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7,共5页
为研究叶片在不同攻角下引起的气流分离对叶栅出口气流紊流度的影响,借助动态压力测量设备和测试技术,完成了某扩压平面叶栅在进口马赫数为0.677,攻角分别为0°、-10°和+8°三种典型工况下,尾迹非定常流动的测量。通过测... 为研究叶片在不同攻角下引起的气流分离对叶栅出口气流紊流度的影响,借助动态压力测量设备和测试技术,完成了某扩压平面叶栅在进口马赫数为0.677,攻角分别为0°、-10°和+8°三种典型工况下,尾迹非定常流动的测量。通过测量尾迹区域沿栅距方向和轴向的尾迹动态压力,并对动态压力数据进行时域分析,得到叶栅尾迹非定常流动的时均总压和压力脉动云图,揭示出尾迹区流动过程,同时还与叶栅的气动性能和气流稳定性进行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叶栅 尾迹测量 动态压力 时域分析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Fourier方法的悬停状态旋翼尾迹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吕维梁 招启军 徐国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4-571,共8页
建立了一个基于Fourier方法的悬停状态旋翼尾迹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给出了旋翼尾迹涡线上的任意扰动量被离散成一组Fourier级数时,各阶谐波波长的取值范围,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旋翼尾迹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一种利... 建立了一个基于Fourier方法的悬停状态旋翼尾迹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给出了旋翼尾迹涡线上的任意扰动量被离散成一组Fourier级数时,各阶谐波波长的取值范围,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旋翼尾迹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一种利用发散率上下界来进行尾迹涡线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用以分析在不同旋翼参数下稳定特性沿尾迹寿命角的分布特性,从而将原来针对单一节点的稳定性分析拓展至整根旋翼尾迹的全局稳定性分析中。以悬停状态下的H-34型直升机旋翼为算例,使用该方法着重计算分析了尾迹根数(桨叶片数)、涡核分布、尾迹畸变等主要因素对旋翼尾迹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就局部而言,旋翼尾迹上单一节点都是本质不稳定的,而在全局上,其不稳定性沿尾迹涡线寿命角的整体分布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特性。进一步,通过与悬停状态下旋翼尾迹非周期性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扰动量沿旋翼尾迹的发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尾迹稳定性 Fourier方法 悬停状态 特征值分析
下载PDF
超声速尾迹-剪切流的混合增强
15
作者 禹旻 杨武兵 沈清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121,共11页
超声速条件下燃料和空气之间的高效混合是超然冲压发动机技术上的主要挑战。基于大涡模拟和流动稳定性分析,针对超声速尾迹-剪切流动开展了混合增强方法研究。尾迹的存在改变了混合层流动的速度剖面,对流动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混合... 超声速条件下燃料和空气之间的高效混合是超然冲压发动机技术上的主要挑战。基于大涡模拟和流动稳定性分析,针对超声速尾迹-剪切流动开展了混合增强方法研究。尾迹的存在改变了混合层流动的速度剖面,对流动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混合层由三维最不稳定变为二维最不稳定,最不稳定扰动波频率和增长率增大。基于流动稳定性结果引入扰动的混合增强方式依然有效,根据稳定性结果设计了波纹隔板。数值结果表明:二维波纹壁引入的扰动未能增长,不具备混合强化效果,而三维波纹壁引入的扰动能够快速增长,具有混合强化效果,且波纹壁参数越接近最不稳定扰动波参数,混合强化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流动 混合层 尾迹 流动稳定性 混合增强
原文传递
翼吊低平尾飞机尾迹测量研究
16
作者 周星 白峰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1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平尾是影响全机纵向力矩的首要部件,翼吊低平尾飞机平尾处的流场受到翼身组合体尾迹的影响。为了摸清尾迹的特点,利用七孔探针测量平尾处的动压及下洗角,得到平尾处流场动压损失以及下洗角随飞机迎角变化的气动特点。结果表明:在接近最... 平尾是影响全机纵向力矩的首要部件,翼吊低平尾飞机平尾处的流场受到翼身组合体尾迹的影响。为了摸清尾迹的特点,利用七孔探针测量平尾处的动压及下洗角,得到平尾处流场动压损失以及下洗角随飞机迎角变化的气动特点。结果表明:在接近最大升力系数时,平尾处流场动压损失严重,降低了平尾的气动效率,导致全机的纵向力矩失稳。研究结果对大飞机的气动特性优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吊 低平尾 七孔探针 尾迹 纵向力矩 稳定性
下载PDF
计及尾流效应的风电场机网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俊博 解大 +2 位作者 杨敏霞 冯俊淇 王西田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73-79,共7页
由于大型风电场占地面积较大,风电机组数量众多,风电机组间尾流效应和风速时滞将对风电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随机风速模型和风电机组模型,构建含风速场模型的风电场小干扰稳定模型。仿真分析复杂风速场下的风电... 由于大型风电场占地面积较大,风电机组数量众多,风电机组间尾流效应和风速时滞将对风电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随机风速模型和风电机组模型,构建含风速场模型的风电场小干扰稳定模型。仿真分析复杂风速场下的风电场运行情况、对线型分布和交叉分布的三风机系统,得到了不同分布方式下系统的特征根变化轨迹,发现尾流效应和时滞效应对风电场机网小信号稳定的影响较小,通过合理的风机分布可以增加风电场的稳定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电机组 尾流效应 小干扰稳定
下载PDF
两类悬索桥吊索气动稳定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邓羊晨 李寿英 +1 位作者 严杰韬 陈政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8,共7页
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常发生大幅风致振动,一种可能的机理为吊索索股间的尾流致振。为研究吊索表面粗糙度对其气动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针对平行钢丝吊索和钢绞线吊索,制作表面光滑、粗糙索股模型,进行测力风洞试验,得到光滑和粗糙下游索股的... 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常发生大幅风致振动,一种可能的机理为吊索索股间的尾流致振。为研究吊索表面粗糙度对其气动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针对平行钢丝吊索和钢绞线吊索,制作表面光滑、粗糙索股模型,进行测力风洞试验,得到光滑和粗糙下游索股的平均气动力系数,在此基础上,依据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对平行钢丝吊索和钢绞线吊索的气动失稳区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平行钢丝吊索与钢绞线吊索的平均气动力系数空间分布特征存在较明显区别;两种吊索的不稳定区域整体上呈条带状,宽度约为1~2D,且平行钢丝吊索的失稳区域向中心线两边发散的比钢绞线吊索更为明显;在3≤X≤4区域,尾流吊索发生气动失稳可能性较大,特别是钢绞线吊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吊索 平均气动力系数 尾流致振 气动稳定性 平行钢丝吊索 钢绞线吊索
下载PDF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mixing layer and boundary layer flows 被引量:2
19
作者 Fengjun LIU Yifan WANG Ying PIAO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327-1335,共9页
The linear instabilities of incompressible confluent mixing layer and boundary layer were analyzed.The mixing layers include wake,shear layer and their combination.The mean velocity profile of confluent flow is taken ... The linear instabilities of incompressible confluent mixing layer and boundary layer were analyzed.The mixing layers include wake,shear layer and their combination.The mean velocity profile of confluent flow is taken as a superposition of a hyperbolic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 to model a mixing layer and the Blasius similarity solution for a flat plate boundary layer.The stability equation of confluent flow was solved by using the global numerical method.The unstable modes associated with both the mixing and boundary layers were identified.They are the boundary layer mode,mixing layer mode 1(nearly symmetrical mode)and mode 2(nearly anti-symmetrical mode).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ixing layer stability and the boundary layer stability were examined.As the mixing layer approaches the boundary layer,the neutral curves of the boundary layer mode move to the upper left,the resulting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decreases,an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most unstable mode increases.The wall tends to stabilize the mixing layer modes at low frequency.In addition,the mode switching behavior of the relative level of the spatial growth rate between the mixing layer mode 1 and mode 2 with the velocity ratio is found to occur at low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layer Flow instability Linear stability theory Shear layer wake
原文传递
Instability of cylinder wake under open-loop active control 被引量:1
20
作者 Yadong HUANG Benmou ZHOU Zhaolie TA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439-452,共14页
Instability of a wake controlled by a streamwise Lorentz force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Floquet stability analysis. The streamwise Lorentz force, which is a two-dimensional control input created by an electromagnetic... Instability of a wake controlled by a streamwise Lorentz force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Floquet stability analysis. The streamwise Lorentz force, which is a two-dimensional control input created by a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located on the cylinder surface,adjusts the base flow to affect the three-dimensional wake instability and achieve wake stabilization and transition delay. The instability mode at a Reynolds number Re = 300 can be transformed from B to A with N = 1.0, where N is an interaction number representing the strength of the Lorentz force relative to the inertial force in the fluid. The wake flow is Floquet stable when N increases to 1.3. The spanwise perturbation wavelengths are 3.926 D and 0.822 D in the modes A and B, respectively, where D is the cylinder diameter. In addition, the oscillating amplitudes of drag and lift are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interaction number. Particle tracing is used to explore the essential physical mechanism for mode transformation. The path lines show that suppression of flow separation hinders the fluid deformation and rotation,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in elliptic and hyperbolic instability regions, which is the material cause of mode transformation.All of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ake stabilization and transition delay can be achieved under open-loop active control via the streamwise Lorentz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instability global stability analysis open-loop active control streamwise Lorentz force wake stabilization transition dela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