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东亚三国的贸易——以北京会同馆和东莱倭馆贸易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月莹 刁书仁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0-268,共9页
前近代东亚地区在政治、文化和经贸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以北京会同馆为中心的中朝贸易和以东莱倭馆为中心的日朝贸易相互关联、互动交织,共同构成了东亚三国的贸易商圈。朝鲜通过北京会同馆贸易输入清朝生... 前近代东亚地区在政治、文化和经贸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以北京会同馆为中心的中朝贸易和以东莱倭馆为中心的日朝贸易相互关联、互动交织,共同构成了东亚三国的贸易商圈。朝鲜通过北京会同馆贸易输入清朝生丝再经由倭馆贸易销往日本,所获日本白银再次成为朝鲜贸易资本,投入会同馆贸易中,从而搭建了中日两国间的“银丝交易”贸易桥梁,推动了东亚三国贸易商圈的发展。18世纪中叶后,受日本限制白银等贵金属输出、日本白银改铸、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清生丝输入增加等因素影响,日本白银输出减少且朝鲜生丝输入中断,东亚三国贸易商圈逐渐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同馆 倭馆 东亚三国 贸易 变迁
下载PDF
江户时期日本的中国情报搜集活动——以朝鲜—对马渠道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芳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9,共9页
锁国时代的日本绝非昧于知彼,相反其对外部世界一直保持着关注,尤其是针对中国展开了持久的情报搜集活动,为此特别设立了长崎、对马、萨摩三个窗口。其中,对马口的情报职责是从朝鲜打探中国情报并及时上报德川幕府,而其搜集方式基本可... 锁国时代的日本绝非昧于知彼,相反其对外部世界一直保持着关注,尤其是针对中国展开了持久的情报搜集活动,为此特别设立了长崎、对马、萨摩三个窗口。其中,对马口的情报职责是从朝鲜打探中国情报并及时上报德川幕府,而其搜集方式基本可归为三类,即:对马藩主写信给朝鲜以索取情报、询问朝鲜派遣的问慰译官,以及以倭馆为据点搜集情报。虽然朝鲜—对马是一条比较稳定的情报渠道,但是朝鲜对日本抱有深刻的不信任感,加之考虑到对清政策,故而刻意删减情报、歪曲事实,这导致流入日本的中国情报多有错谬,质量不甚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对马 宗义真 问慰译官 倭馆 情报
下载PDF
罗振玉、王国维与日本书法家山本竟山交游考——以新发现的信笺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苏浩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3期138-143,205,共7页
罗振玉与王国维寓居日本京都时,与著名的文人书家山本竟山开展了一段文人交谊,特别是1913年罗振玉与王国维协助山本竟山举办了影响较大的和汉法书展览会。本文通过解读新发现的罗振玉写给山本竟山的三封信以及王国维为山本竟山修改润色... 罗振玉与王国维寓居日本京都时,与著名的文人书家山本竟山开展了一段文人交谊,特别是1913年罗振玉与王国维协助山本竟山举办了影响较大的和汉法书展览会。本文通过解读新发现的罗振玉写给山本竟山的三封信以及王国维为山本竟山修改润色跋文等信笺资料,对罗振玉、王国维与山本竟山之间的交游进行个案考察,并由此关注书法在近代日本汉学细分化中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王国维 山本竟山 信笺 和汉法书展览会
下载PDF
《和汉朗咏集》文学主体意识论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雨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3,192,共8页
文学的民族主体意识是指特定文化中的主体对自己文化本质特征和文化归属的认同感,它往往随着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以及外来强势文化的刺激而生成。在古代中日文学关系中,高度发达的汉唐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同时也加深了日本对于自身文化... 文学的民族主体意识是指特定文化中的主体对自己文化本质特征和文化归属的认同感,它往往随着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以及外来强势文化的刺激而生成。在古代中日文学关系中,高度发达的汉唐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同时也加深了日本对于自身文化建构和认同的需要。汉、日语并列的《和汉朗咏集》(1012年)就诞生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重大转折的平安时代中晚期,由平安时代著名歌人藤原公任编纂完成。它有意识地将中日两国作者的诗文佳句及和歌佳作并列编排成集,并依照和歌集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改变了日本古代经典选编集之汉诗(汉语符号)与和歌(日语符号)二元对立的局面,成为一种"显性"的跨文化书写。然而,日本的民族文学样式"和歌"及日本人作者被提到与汉诗文及其作者同样的地位,说明这部诗歌集还"隐藏"着日本贵族知识分子更为强烈的内在表述,即力图展现吸收、消化中国文学后所生成的一种对峙并美的文学"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汉朗咏集》 文学主体意识 汉日并列 民族记忆
下载PDF
中国文学接受视野下《和汉朗咏集》文本空间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雨平 刘召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日本平安时代贵族知识分子藤原公任编纂完成了《和汉朗咏集》,建立了与汉诗集迥异的类目系统:同时收录中国诗赋作者、日本汉诗人、日本歌人的作品,将唐诗佳句、汉代史赋佳句以及日本汉诗佳句、和歌等多种文体进行同一类目下的多重并置,... 日本平安时代贵族知识分子藤原公任编纂完成了《和汉朗咏集》,建立了与汉诗集迥异的类目系统:同时收录中国诗赋作者、日本汉诗人、日本歌人的作品,将唐诗佳句、汉代史赋佳句以及日本汉诗佳句、和歌等多种文体进行同一类目下的多重并置,呈现出“中国诗文与日本汉诗文”“和歌与汉诗”的对话;不按作者身份、时代先后以及诗文的文体类型进行编排,采用主题与题材分类的方式编排诗歌类目,重塑诗歌的意境与风格。故此,《和汉朗咏集》建构了具有日本美学特色的文本空间,也形成了中日诗歌在文学地位上的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汉朗咏集》 文本空间 多重并置 日本美学
下载PDF
20世纪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8-72,共5页
20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经历了战前战中、战后与和汉比较文学3个阶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21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要在传统的出典考据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关注日中历时性或共时性"文化语境... 20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经历了战前战中、战后与和汉比较文学3个阶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21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要在传统的出典考据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关注日中历时性或共时性"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寻求两国间乃至人类的共同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比较文学 出典论 引喻论 比较诗学 中国 日本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21世纪 展望 共时性 历时性 文化
下载PDF
关于若干日语重要文献的误译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向卿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论文指出了国内不少学者关于吉田松阴文献的一处重要误译,进而摘取并分析了国内学界关于若干日语重要文献的误译实例,并从词汇误译和句子误译的层面初步探讨了这些误译的基本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 满洲 日语重要文献 误译 汉文训读文 和汉混淆文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东渐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以《和汉朗咏集》为例
8
作者 章剑 胡炼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9,184,共9页
在中国文化东渐的背景下,经过不断地摄取、吸收和消化,“和汉融合”逐渐成为日本文化的基调,而日本古代知识阶层也形成了“和魂汉才”的知识结构。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将“和”与“汉”并列的作品,《和汉朗咏集》的文化意义值得特别... 在中国文化东渐的背景下,经过不断地摄取、吸收和消化,“和汉融合”逐渐成为日本文化的基调,而日本古代知识阶层也形成了“和魂汉才”的知识结构。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将“和”与“汉”并列的作品,《和汉朗咏集》的文化意义值得特别关注。无论是分门别类的编排体例,还是汇集汉诗文与和歌为一体的作品内容,无不反映出一种“和汉融合”的编纂意识,而在这种编纂意识的背后,则是当时知识阶层“和魂汉才”的文学教养,以及学习、创作、朗咏“和”“汉”诗文的文学需求。《和汉朗咏集》成书后广为流传,作为文学艺术的经典和教科书被广泛阅读和研习,对其中作品进行注释的书籍也层出不穷,对后世各个时期不同文体形式的日本文学,以及“朗咏”“屏风绘”书法等艺术形式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和汉朗咏集》 日本文学 和汉融合
下载PDF
龟趺在日本的产生与发展
9
作者 吴鑑萍 蒋广娜 林晃平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2年第1期282-294,共13页
龟趺,意指石碑下的龟形基座,在东亚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龟趺源于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7世纪传入朝鲜半岛。但其在日本出现得较晚,似乎突然出现在日本近17世纪左右。本文聚焦于17世纪,对日本龟趺的初期形状及其后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 龟趺,意指石碑下的龟形基座,在东亚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龟趺源于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7世纪传入朝鲜半岛。但其在日本出现得较晚,似乎突然出现在日本近17世纪左右。本文聚焦于17世纪,对日本龟趺的初期形状及其后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和详细的阐述。并对龟趺在日本成立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明龟趺在日本产生的渊源,将其与中国龟趺及朝鲜龟趺进行相关对比,归纳出日本龟趺与众不同的特征和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碣 和汉三才图会 训蒙图汇 蓑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