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流体中氢的油气成藏效应初探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雷 金之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深部流体对含油气盆地内油气成藏的影响已不断得到认识 ,人们在越来越多的油气田中发现了深部流体参与油气成藏的证据。氢是深部流体中重要的还原组分 ,许多沉积盆地都有氢异常的报道。深部来源的氢至少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沉积盆地内 ... 深部流体对含油气盆地内油气成藏的影响已不断得到认识 ,人们在越来越多的油气田中发现了深部流体参与油气成藏的证据。氢是深部流体中重要的还原组分 ,许多沉积盆地都有氢异常的报道。深部来源的氢至少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沉积盆地内 :一种是地球深部的氢直接通过深部脱气进入沉积盆地 ,通道为切穿盆地基底的深大断裂或伴随的火山活动 ;另一种来源是超基性岩的次生蚀变 ,如橄榄岩的蛇纹石化也可以放出氢。氢与沉积盆地内的有机质发生作用将会大大提高烃类的产率。加氢反应和合成反应是两种不同的机制。模拟实验表明在沉积盆地中存在加氢反应的条件 ,加氢反应可能是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烃机制。在中国东部地区裂谷型盆地广泛地分布 ,并具有众多切穿基底的深大断裂 ,研究证实存在相当多的无机成因天然气 ,这预示着研究深部流体中氢的成藏效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流体 火山活动 深大断裂 沉积盆地 加氢反应 合成作用 油气成藏效应 沉积盆地 生烃机制
下载PDF
火山活动与深部碳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正府 李晓惠 张茂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7-505,共9页
火山活动是导致地球深部碳向地表输送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促进了地球层圈物质交换与深部循环作用.目前,火山活动与深部碳循环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火山喷发向大气圈中输送CO2气体的通量与总量; 2)火山气体的来源及其演变历史; 3)... 火山活动是导致地球深部碳向地表输送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促进了地球层圈物质交换与深部循环作用.目前,火山活动与深部碳循环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火山喷发向大气圈中输送CO2气体的通量与总量; 2)火山气体的来源及其演变历史; 3)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发(例如,大火山岩省、洋中脊和俯冲带火山活动)对地球深部碳循环贡献的差异.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阿什库勒火山群1951年阿什火山喷发物斑晶中原生岩浆包裹体和基质玻璃的实验室测定表明,阿什火山喷出的气体成分主要由H2O,CO2,S,Cl和F组成,利用"岩石学方法"计算的阿什火山喷发向大气圈输送的CO2气体总量为1.01×10^9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碳循环 岩浆包裹体 火山气体 阿什火山
下载PDF
火山活动与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集群死亡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正府 汪筱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7-125,共9页
近年来在辽西北票四合屯发现了大量的早期鸟类及“长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层,完美的化石形态表明本区发生过多次非正常生物集群死亡事件。化石层与火山凝灰岩层(或火山灰)密切共生在一起。本文选择了其中四个化石数量巨大的脊椎动... 近年来在辽西北票四合屯发现了大量的早期鸟类及“长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层,完美的化石形态表明本区发生过多次非正常生物集群死亡事件。化石层与火山凝灰岩层(或火山灰)密切共生在一起。本文选择了其中四个化石数量巨大的脊椎动物化石层,对其中凝灰岩(或火山灰)中的火山玻璃及斑晶矿物内原生岩浆包裹体的挥发分成分进行了电子探针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相同成分的其它火山相比,本区火山喷出气体的含量较高;火山喷出的各种气体(HCl、HF、H2S、SO2、SO3和H2O蒸汽)的组成比例不同,对应着化石层内脊椎动物化石组合也存在差异。作者认为,火山喷出的气体及火山灰(尘)的综合气候效应是造成本区生物集群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集群死亡 硫酸气溶胶 臭氧层 四合屯
下载PDF
古地震记录与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天锐 刘燕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2-879,共8页
本研究概括了古地震记录三方面的主要特征,即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和地球化学异常。提出了不同沉积岩相古地理环境下古地震记录的差异性,指出了地震泄水充填脉构造在潟湖、潮坪、浅海碳酸盐岩和缓坡碳酸盐岩等相带中形成的特点,以及臼齿构... 本研究概括了古地震记录三方面的主要特征,即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和地球化学异常。提出了不同沉积岩相古地理环境下古地震记录的差异性,指出了地震泄水充填脉构造在潟湖、潮坪、浅海碳酸盐岩和缓坡碳酸盐岩等相带中形成的特点,以及臼齿构造(molar-tooth)出现在缓坡碳酸盐岩相带的原因。根据在地震事件层内发现火山晶屑和火山玻璃假象的事实,指出采取同位素测年样品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记录 岩相古地理 火山活动
下载PDF
惠民凹陷阳信洼陷火成岩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宋占东 查明 +1 位作者 赵卫卫 周宇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阳信洼陷火成岩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阳信洼陷火成岩的发育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信洼陷火成岩特别发育...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阳信洼陷火成岩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阳信洼陷火成岩的发育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信洼陷火成岩特别发育,火成岩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断裂活动的影响,同时火山活动对盆地演化、油气生成、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火成岩及其岩浆作用有利于烃源岩的富集,提高了地温场,改变了地球化学场,促进了有机质生烃作用。阳信洼陷火成岩储集空间发育,具有油气充注率高、油气保存条件好的特点,有利于形成与火成岩有关的复合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阳信洼陷 火成岩 火山活动 分布特征 烃源岩 油气成藏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火山活动与深部过程 被引量:12
6
作者 牛漫兰 朱光 宋传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 ,形成了一套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的火山岩。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断裂带外明显不同 ,以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 ,具有较高的 ISr值和明显偏低的εNd值 ,表明火山活动不...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 ,形成了一套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的火山岩。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断裂带外明显不同 ,以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 ,具有较高的 ISr值和明显偏低的εNd值 ,表明火山活动不仅与地壳混染有关 ,而且与深部地幔以及断裂带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该区岩浆起源于地幔底侵、壳幔相互作用下的壳幔过渡带 ,也反映此时的断裂带切入到壳幔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火山活动 中生代 深部过程 早白垩世 火山岩 地幔底侵
下载PDF
火山活动对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曲维政 赵进平 +2 位作者 赵雪 黄菲 陈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79-587,共9页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结果表明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于南半球 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方差的 1 6 % ;火山活动影响最显著的高度是平流层 70hPa约1 5~ 2 2km高空 ,由此高度向上或向下 ,火山活动的影...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结果表明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于南半球 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方差的 1 6 % ;火山活动影响最显著的高度是平流层 70hPa约1 5~ 2 2km高空 ,由此高度向上或向下 ,火山活动的影响都逐渐减小 ;火山活动引起平流层大气升温的同时还将引起对流层大气降温 ,其分界线大致位于对流层顶 30 0hPa附近。平流层高空气候异常变化还具有显著的 2 2a变化周期和 1 1a变化周期 ,分析认为是大气温度场对太阳磁场磁性 2 2a周期和太阳黑子 1 1a周期变化的响应 ,其方差贡献率超过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气候异常变化 火山活动 太阳活动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石炭纪火山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岳书仓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山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区内石炭纪火山岩主要沿红山嘴断裂带分布,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岩性主要为晶屑凝灰岩、碎斑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等。火山作用中爆发、喷溢、侵出3种喷发形式...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山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区内石炭纪火山岩主要沿红山嘴断裂带分布,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岩性主要为晶屑凝灰岩、碎斑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等。火山作用中爆发、喷溢、侵出3种喷发形式均存在,产生了爆发-喷溢相、降落相、侵出相及火山喷发沉积相等火山岩相。诺尔特地区石炭纪火山构造为裂隙-中心式,断裂导致岩浆上升喷发,火山活动的中心位于西部的托格尔托别、阔科依达拉斯等地,而东部的塔斯比格、阿克提什坎、库马苏等地则位于远火山活动中心地区,火山活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西部以爆发-喷溢为主,东部则以侵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诺尔特地区 石炭纪 火山作用 火山岩 火山活动 喷发形式
下载PDF
浙江早白垩世晚期火山活动与火山—沉积岩系地层划分 被引量:9
9
作者 俞云文 《浙江国土资源》 1994年第2期13-24,共12页
系统研究浙江下白垩统“永康群”、“横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古生物,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浙江永康群中火山岩成岩时间在距今115~100Ma之间,属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具双峰式特征。大... 系统研究浙江下白垩统“永康群”、“横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古生物,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浙江永康群中火山岩成岩时间在距今115~100Ma之间,属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具双峰式特征。大致以江山—上虞和景宁—宁海一线为界,分成衢州—诸暨、永康—宁波、文成—临海3个火山活动带,自西向东火山活动渐次增强,火山活动起始时间稍有后移。根据火山—沉积岩系岩石组合,古生物群特征,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及古地磁资料,提出横山组、中截组、永康群和文成群是早白垩世晚期同一构造发展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火山活动 火山—沉积岩系 早白垩世晚期 浙江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地震异常体成因机制管窥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槐基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盆地,盆地中发育了众多的地震异常性。在对其详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磁资料、钻井资料探讨了其形成机制,认为莺歌海盆地的地震异常体是贯穿新生界古火山活动的遗迹。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地震异常体 成因机制 含油盆地 地震勘探 泥丘 火山活动 地震相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中—上二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内多重地质事件耦合的富有机质页岩成因模式
11
作者 陈斐然 刘珠江 +4 位作者 陆永潮 魏富彬 李飞 郭金才 苏泽昕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9-531,共13页
川东北地区中—上二叠统发育大隆组、吴家坪组二段和茅口组三段3套优质页岩,是继五峰组—龙马溪组之后海相页岩气勘探重要的接替新层系。利用等时地层格架内建立重要地质事件与沉积构造、古环境及古生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川东北地区中... 川东北地区中—上二叠统发育大隆组、吴家坪组二段和茅口组三段3套优质页岩,是继五峰组—龙马溪组之后海相页岩气勘探重要的接替新层系。利用等时地层格架内建立重要地质事件与沉积构造、古环境及古生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川东北地区中—晚二叠世上升流和火山活动等重大地质事件对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北地区茅口组三段—大隆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其中TST1、TST3、TST4和TST5体系域为富有机质黑色硅质页岩发育有利层段,明确了中—晚二叠世等时地层格架内火山活动与上升流事件的地质响应特征;②建立了受火山活动和上升流等地质事件共同作用的优质页岩发育模式,明确了茅三段SqPm-2初始拉张期,上升流带来的丰富溶解硅和营养盐等物质,有利于硅藻、硅质海绵和放射虫等生物大量繁殖,为典型上升流—生物耦合发育模式,发育高碳(>10.0%)、高硅(>70.0%)页岩,但厚度相对较薄,具有典型“薄而肥”的特征,是普光地区页岩气勘探亟待突破的有利新层系;吴二段—吴三段SqPw-2快速拉张期,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灰携带营养物质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为火山活动—热液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页岩总有机碳含量超过4%、硅质矿物含量超过50.0%,但厚度相对较薄,是下一步积极拓展的有利层系;大隆组SqPd-1~SqPd-2拉张鼎盛定型期,基底沉降,上升洋流和热液活动造成硅质生物繁盛,大量有机质在深水缺氧强还原条件下得到良好保存,为上升流—热液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优质页岩厚度相对较大(>30 m),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是下一步提交页岩气规模储量的有利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中—上二叠统 层序地层 富有机质页岩 火山活动 上升流
原文传递
海南琼北火山监测与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永健 魏琼珍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33-36,6,共5页
本文通过对海南琼北火山地区火山地质构造、地震活动背景分析,阐明了以马鞍岭——雷虎岭火山为代表的历史喷发形式、构造类型、岩浆流的范围以及流向,论述了琼北火山是一个较典型的城市火山,是一个处于休眠状态的具有喷发危险的火山,并... 本文通过对海南琼北火山地区火山地质构造、地震活动背景分析,阐明了以马鞍岭——雷虎岭火山为代表的历史喷发形式、构造类型、岩浆流的范围以及流向,论述了琼北火山是一个较典型的城市火山,是一个处于休眠状态的具有喷发危险的火山,并通过国内外火山活动监测与分析方法的对比,确定海南琼北火山活动监测、应急措施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 地震活动 地质构造 火山监测
下载PDF
Ore-forming Response to Syndepositional Submarine Volcanism in Langshan-Zhaertai Mesoproterozoic SEDEX Ore Belt,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4
13
作者 Peng Runmin Zhai Yusheng Deng Jun Xiao Rongge Wang Jianping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08-113,共6页
Or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Dongshengmiao, Huogeqi, Tanyaokou and Jiashengpan deposits in Langshan Zhaertai Mesoproterozoic SEDEX metallogenic bel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yndepositional volcanic activities based ... Or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Dongshengmiao, Huogeqi, Tanyaokou and Jiashengpan deposits in Langshan Zhaertai Mesoproterozoic SEDEX metallogenic bel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yndepositional volcanic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facts: (1) The Sm Nd isochron age of the basic volcanic rocks varies from 1 491 Ma to 1 824 Ma (more than or close to the model age of the lead isotope of all sulfide minerals) in these deposits, with ε (Nd, t ) =(3.48-6.40)±0.80, whose REE composition is enriched in LREE and depleted in HREE, indicating that these volcanic rocks were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or lower crust. (2) The REE composition of some Pb Zn Py ores is also enriched in LREE and depleted in HREE. The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basic volcanic rocks. (3) In the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 diagram of Doe and Zartman, most of sphalerite, galena, pyrite, pyrrhotite and chalcopyrite are plot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ine for the mantle or between the lines for the mantle and lower crust. (4) Cobalt content of some pyrite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ir nickel content ( w (Co)/ w (Ni)= 11.91- 12.19). (5) Some volcanic blocks and debrises have been picked out from some pyrite and pyrrhotite ores. (6) All Zn Pb Cu Fe sulfide orebodies in these deposits occur in the strata overlying the metamorph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only second ore bearing formation. The Jiashengpan deposit lacks in syndepositional volcanic rocks in the host succession, only Pb and Zn occur without Cu, but the Dongshengmiao, Tanyaokou and Huogeqi deposits with syndepositonal volcanic rocks in the host succession contain Cu, indicating the relatively high ore forming temperatures, besides Pb and Zn. The syndepositional volcanic eruption directly supplied some ore forming metals and resulted in the secular geothermal anomaly favorable for the circulation of the submarine convective hydrothermal system, and in the precipitation of deep mineralizing fluids exhaling into the anoxide basins along the synd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activities ore forming response SEDEX deposit MESOPROTEROZOIC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March 11,2011 M_w 9.0 Tohoku-oki earthquake on regional volcanic activities 被引量:4
14
作者 WANG Fan SHEN ZhengKang +1 位作者 WANG YanZhao WANG 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0期2077-2081,共5页
Two days after the March 11,2011,Mw 9.0 Tohoku-oki earthquake,Shinmoedake volcano,located on the Japanese island of Honshu,erupted.Was this eruption triggered by the Tohoku-oki earthquake?Could Mount Fuji and Changbai... Two days after the March 11,2011,Mw 9.0 Tohoku-oki earthquake,Shinmoedake volcano,located on the Japanese island of Honshu,erupted.Was this eruption triggered by the Tohoku-oki earthquake?Could Mount Fuji and Changbaishan volcanoes also be triggered to erupt?By calculating changes in the regional stress-strain field that resulted from the earthquake,we find that Mount Fuji,Shinmoedake and Changbaishan volcanoes are all located in regions of volumetric expansion.The volumetric expan-sions at a depth of 10 km are up to~220 nano-strain,~8 nano-strain,and~14 nano-strain,respectively,for the three volcanoes. The strain changes inferred from GPS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lso suggest that these three volcanoes are located in regions with surface areal expansion.Considering that the expansional stress may cause the opening of magma channels,exsolution of CO2 gases stored in magma,and a series of positive feedback effects,the Tohoku-oki earthquake may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the activ-ity of these volcanoes.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otential triggering of volcanic eruptions by stress changes induced by the Tohoku-oki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影响 火山活动 电气 东北 应力应变场 长白山火山 二氧化碳气体 火山爆发
原文传递
太平洋CC区构造特征与多金属结核成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述功 刘忠臣 +1 位作者 刘保华 吴金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5-444,共10页
1994年4-11月,国家海洋局组织和实施了DY85-4航次中国开辟区(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下简称结核)勘探,海上勘查历时225d,勘查面积达65×103km2,其中,用重力、磁力和单道地震等方法对测区进行了地球物理调查。结果表明,... 1994年4-11月,国家海洋局组织和实施了DY85-4航次中国开辟区(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下简称结核)勘探,海上勘查历时225d,勘查面积达65×103km2,其中,用重力、磁力和单道地震等方法对测区进行了地球物理调查。结果表明,火山和浅层侵入体是提供给核生成的重要物质来源。区域性的沉积间断是造成结核丰度偏高的重要因素。断块活动强烈的地区,断裂活动有利于金属元素在海底的富集。不同时代形成的海底,地幔原岩在成分上的差异或在洋壳形成过程中构造活动的差异,对结核的形成有着一定的控制因素。而上述地质构造活动,在地球物理特征上都有着明显的反映。由此可见,地球物理特征与结核的形成和富集规律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多金属结核 成矿条件 太平洋 构造特征
下载PDF
基于极地冰芯的历史火山活动序列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超超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0-468,共9页
火山气溶胶通过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降温。重建历史火山活动序列,是评估其气候效应,从而区分人为和自然因子的相对贡献、预测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影响的基础之一。此综述简要介绍了火山活动影响气候的作用机理。通过对冰芯研究历史及利... 火山气溶胶通过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降温。重建历史火山活动序列,是评估其气候效应,从而区分人为和自然因子的相对贡献、预测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影响的基础之一。此综述简要介绍了火山活动影响气候的作用机理。通过对冰芯研究历史及利用两极冰芯记录重建火山活动序列的研究进展的回顾,阐述了极地冰芯在火山活动序列重建中的作用与优势,以及近期研究在冰芯钻取和数据分析手段、极地火山信号向大气辐射强迫转化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在火山沉积物的空间分布、冰芯定年及高低纬度火山喷发源的确定方面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应结合火山碎屑研究及非质量同位素分馏分析等方法,并钻取更多时间尺度更长且现有冰芯钻取较少的地区的深冰芯,以更精确地重建火山活动序列,从而提高对历史火山活动及其对气候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冰芯 火山活动 序列重建 气候影响
下载PDF
长白山火山活动发展阶段及火山灾害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宏斌 吕忠良 +1 位作者 常永祥 姚廷才 《吉林地质》 2004年第4期34-37,73,共5页
长白山地区火山活动划分二个发展阶段:以点—线形式喷发形成的广阔玄武岩台地阶段—焊缝构造发展阶段;中心式大规模喷发形成的锥状火山机构—焊点构造发展阶段。长白山地区乃至吉林东部地区中—新生代以来抬升平均速率81m/Ma及白头山—... 长白山地区火山活动划分二个发展阶段:以点—线形式喷发形成的广阔玄武岩台地阶段—焊缝构造发展阶段;中心式大规模喷发形成的锥状火山机构—焊点构造发展阶段。长白山地区乃至吉林东部地区中—新生代以来抬升平均速率81m/Ma及白头山—泉阳—露水河一带中生代以来存在一个火山坳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火山灾害 喷发 火山机构 台地 坳陷 抬升 发展阶段 东部地区 大规模
下载PDF
The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 Tuffite Interlayer in the Cretaceous Port Island 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Hong Kong 被引量:1
18
作者 ZHAO Longlong WANG Lulin +1 位作者 TIAN Mingzhong WU Fa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041-1052,共12页
The Port Island Formation(PIF), a typical Cretaceous red bed in Hong Kong, is dominated by non-fossiliferous, reddish clastic rock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sedimentary age of PIF precisely. Previous stud... The Port Island Formation(PIF), a typical Cretaceous red bed in Hong Kong, is dominated by non-fossiliferous, reddish clastic rock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sedimentary age of PIF precisely. Previous studies assigned the PIF to Late Cretaceous provisionally only on the basis of its stratigraphic sequence and lithology. This study identified a tuffite interlayer in the PIF and a zircon UPb age of 128.2±2.7 Ma by LA-ICP-MS method was obtained. It’s the first time to date the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PIF with a reliable chronological constraint. With the support of stratigraphic evidence, we concluded that the geological age of PIF should be Early Cretaceous rather than Late Cretaceous. Based on the volcanic history of Hong Kong and Southeast Chin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IF in Mirs Ba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was no volcanic activity in Hong Kong in ca. 128 Ma. The tuffite interlayer discovered in PIF was formed by the deposition of volcanic ash, which might originate from remote region outside Hong Kong, in an aquatic environment on Port Isl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uffite interlayer, as the response to a volcanic even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to the studies of establishment and regional correlation of the strata system and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Hong Kong,but also to the study of volcanic activities in Sou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ffite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Port Island Formation Early Cretaceous volcanic activities Hong Kong China
下载PDF
火山海岸与环境反馈——以海岛火山海岸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颖 张永战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343,共11页
海南岛火山海岸以沿小火山口形成的海蚀地貌和全新世火山爆发使局部海湾抬升为海岸阶地、河口堵流并形成深切海湾以及促进了珊瑚礁发育为特征。火山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势、坡度、动力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海岸演变趋势,火山海岸发育受... 海南岛火山海岸以沿小火山口形成的海蚀地貌和全新世火山爆发使局部海湾抬升为海岸阶地、河口堵流并形成深切海湾以及促进了珊瑚礁发育为特征。火山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势、坡度、动力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海岸演变趋势,火山海岸发育受到构造内动力、波浪、潮流、风化作用等外动力以及生物作用的多重影响。火山岩岩性和时代反映出北部湾湾底的现代拉张构造活动。夏威夷火山海岸的环境效应以造陆和板块移动形成岛链、近期熔岩流喷溢改变地貌和大气质量等为特征。现代日本鹿儿岛火山碎屑喷发物掩埋道路和建筑物并促发泥石流灾害,改变着火山海岸作用过程。对比研究火山海岸及其环境效应,及时预报并进而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火山海岸 环境效应 灾害 海岛
下载PDF
南海的新构造运动及其演化史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志忠 杨洪之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2年第2期32-38,共7页
本文对南海壳块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断裂作用、地震活动、岩浆活动与褶皱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南海壳块新构造运动特征并进而对其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地震 活动 岩浆 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