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美国红鱼鱼肉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王怡娟 娄永江 陈梨柯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307,共5页
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仪对养殖美国红鱼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初步探明了我国养殖美国红鱼肉的气味组成。从鱼腹部肉和背部肉中分别检测出52种和54种有效挥发性成分(匹配度超过800),相同成分有42种。这些成分包括... 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仪对养殖美国红鱼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初步探明了我国养殖美国红鱼肉的气味组成。从鱼腹部肉和背部肉中分别检测出52种和54种有效挥发性成分(匹配度超过800),相同成分有42种。这些成分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和环状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是醇类、醛类、酮类,在腹部肉和背部肉中分别占挥发性化合物总数的30.47%、38.47%、13.14%和27.87%、41.54%、14.43%。美国红鱼的特征香气以青草味、脂香和瓜果类等香气为主,同时具有难闻的腥臭味;己醛和1-戊烯-3-醇对美国红鱼腥味的形成贡献最大,环境及其他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协同或累加作用对腥味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与背肉相比,腹肉腥味明显(F0.01);1-辛烯-3-醇、4-庚烯醛、苯甲醛等物质与美国红鱼特征风味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鱼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精炼餐饮业地沟油挥发性危害成分的GC/MS静态顶空分析 被引量:63
2
作者 全常春 尹平河 +3 位作者 赵玲 单习章 张璇 余汉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8-134,共7页
精炼地沟油就是从餐饮业下水道隔油池中捞取的废油酯,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油脂。由于经过了多次的使用和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油脂会发生变质或者引入一些有害成分。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法分子将其回流到食用油市场中,给人们... 精炼地沟油就是从餐饮业下水道隔油池中捞取的废油酯,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油脂。由于经过了多次的使用和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油脂会发生变质或者引入一些有害成分。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法分子将其回流到食用油市场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应用气质联用的静态顶空方法,对精炼地沟油的易挥发成分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样品油中含有大量的烷烃(从C9到C14)和油脂氧化变质的二级产物—己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 废油酯 精炼地沟油 挥发性成分 有害成分 GC/MS静态顶空法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AB-1产脂肽类及挥发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58
3
作者 李宝庆 鹿秀云 +3 位作者 郭庆港 钱常娣 李社增 马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547-3554,共8页
【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AB-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HPLC和MALDI-TOF-MS对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HPLC分析表明... 【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AB-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HPLC和MALDI-TOF-MS对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HPLC分析表明,菌株BAB-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由LP-1、LP-2、LP-3三类组分组成,其中LP-2起主要抑菌作用。MALDI-TOF-MS质谱分析表明,LP-1为surfactin(C13—C15),LP-2为fengycin A(C14—C15)和fengycin B(C14—C18),LP-3成分未能确定。GC-MS结果表明,菌株BAB-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由多种成分组成,主要为醇类、酮类、酸类、胺类和烷烃类等。【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AB-1能够产生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并且这两类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脂肽 挥发性物质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四川泡菜挥发性成分及主体风味物质的研究(二) 被引量:59
4
作者 陈功 张其圣 +3 位作者 余文华 刘竹 李恒 游敬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23,共5页
以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MS/GC),分析鉴定自然发酵泡菜、老盐水发酵泡菜和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泡菜的风味成分构成,确定了挥发性成分中醇、醛、酮、烯等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对挥发性成分的相... 以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MS/GC),分析鉴定自然发酵泡菜、老盐水发酵泡菜和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泡菜的风味成分构成,确定了挥发性成分中醇、醛、酮、烯等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风味活度进行判定,确定了影响泡菜的主体风味物质为二甲基硫化物、烯类、醛类,而酯类物质对四川泡菜的风味成分影响微乎其微;自然发酵泡菜风味与老盐水发酵泡菜、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泡菜差异较大,老盐水发酵泡菜与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泡菜主体风味成分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发酵 固相微萃取 MS/GC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罗勒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5
5
作者 宋述芹 谷茂 +1 位作者 陈飞鹏 许柏球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罗勒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从罗勒的花和叶分别分离出50和55个峰,鉴定出其中的33和43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7%和94.3%。罗勒花和叶的主要成分均...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罗勒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从罗勒的花和叶分别分离出50和55个峰,鉴定出其中的33和43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7%和94.3%。罗勒花和叶的主要成分均为蒿脑,芳樟醇,樟脑,石竹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罗勒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Adsorptiv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the remova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ver zeolite-based materials 被引量:46
6
作者 章凌 彭悦欣 +3 位作者 张娟 陈龙 孟祥举 肖丰收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0-809,共10页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are a major component in air pollutants and pose great risks to both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rrently, VOC abatement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s through the us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are a major component in air pollutants and pose great risks to both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rrently, VOC abatement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s through the use of activated carbons as adsorbents and oxide-supported metals as catalysts. Notably, activated carbons easily adsorb water, which strongly hinders the adsorption of VOCs; conventional oxides typically possess relatively low surface areas and random pores, which effectively influence the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VOCs. Zeolites, in contrast with activated carbons and oxides, can be designed to have very uniform and controllable micropores, in addition to tailored wettability properties, which can favor the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VOCs. In particular, zeolites with selective adsorptive properties when combined with catalytically active metals result in zeolite-supported metals exhibit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VOC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oxide-supported catalysts. In this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on VOC abatement by adsorptive and catalytic techniques over zeolite-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briefly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pollutio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ZEOLITE Supported catalyst Catalytic combustion
下载PDF
基于准确质量测定和保留指数的GC-MS分析薄荷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3
7
作者 苏越 王呈仲 郭寅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6-554,共9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四极质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薄荷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分别从薄荷茎和叶中鉴定出39种和64种挥发性组分,其中以酮类和萜烯类化合物为主.本定性分析策略在复杂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中具有良好的...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四极质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薄荷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分别从薄荷茎和叶中鉴定出39种和64种挥发性组分,其中以酮类和萜烯类化合物为主.本定性分析策略在复杂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确质量测定 保留指数 顶空-气相色谱-四极质谱 顶空-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薄荷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8
作者 冯涛 水梦竹 +3 位作者 李雪 宋诗清 庄海宁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4,共8页
综述了影响食用菌风味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不同加工方式对食用菌风味的影响、食用菌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以及食用菌调味品的开发现状,并对未来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及调味品开发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引领食用菌产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食用菌 风味 挥发性化合物 非挥发性化合物 调味品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花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1
9
作者 曹雁平 张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0-193,共4页
研究不同加工方式下花椒香气的变化。以陕西韩城市产花椒为原料,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焙烤花椒和风干花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焙烤花椒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4.14%)、6,6-二甲基... 研究不同加工方式下花椒香气的变化。以陕西韩城市产花椒为原料,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焙烤花椒和风干花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焙烤花椒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4.14%)、6,6-二甲基-2-亚甲基-双环[3.1.1]庚烷(5.63%)、1-甲基-4-(1-甲乙基)-1,4-环己二烯(3.20%)、1,7,7-三甲基-三环[2.2.1.0(2,6)]庚烷(6.96%)、β-水芹烯(9.47%)、甲酸(8.50%)、3-蒈烯(3.62%)、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09%)、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1-醇(5.34%)、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6.12%)、α-异戊酸松油酯(8.91%)、1,2,4α,5,8,8α-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4.32%)、1-甲基-5-亚甲基-8-(1-甲乙基)-1,6-环癸二烯(5.07%);从风干花椒中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3.38%)、6,6-二甲基-2-亚甲基-双环[3.1.1]庚烷(9.38%)、1-甲基-4-(1-甲乙基)-1,4-环己二烯(14.74%)、2-甲基-5-(1-甲乙基)-双环[3.1.0]己-2-醇(3.00%)、1,7,7-三甲基-三环[2.2.1.0(2,6)]庚烷(18.45%)、β-水芹烯(9.80%)、3,7,7-三甲基-双环[4.1.0]庚-3-烯(10.89%)、2,6-二甲基-2,4,6-辛三烯(3.37%)、3-蒈烯(3.11%)、cis-β-松油醇(5.30%)。焙烤花椒和风干花椒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花椒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Catalytic remova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using ordered porous transition metal oxide and supported noble metal catalysts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雨溪 邓积光 +2 位作者 谢少华 王治伟 戴洪兴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3-1205,共13页
Mos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re harmful to the atmosphere and human health. Cata‐lytic combus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liminate VOCs. The key issue is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 Mos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re harmful to the atmosphere and human health. Cata‐lytic combus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liminate VOCs. The key issue is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ts. Many catalysts including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mixed metal oxides, and sup‐ported noble metals have been developed. Among these catalysts, the porous ones attract much attention.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of ordered mesoporous and macroporous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perovskites, and supported noble metal catalysts and their catalytic oxidation of VOCs. The porous catalysts outperformed their bulk counterparts. This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due to their high surface areas, high concentration of adsorbed oxy‐gen species, low temperature reducibility,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noble metal and support and highly dispersed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 and unique porous structures.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over typical catalysts was also discussed. We made conclusive remarks and pro‐posed future work for the removal of V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Catalytic combustion Porous transition metal oxide Perovskite-type oxide Supported noble metal catalyst
下载PDF
2种方法制备4种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规律性探索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海亮 崔小丽 +1 位作者 仝燕 龚慕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8-912,共5页
目的:比较胶体磨、饱和水溶液2种方法制备4种不同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效果及工艺条件,探索各自工艺条件与挥发油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挥发油成分选择性包合的规律。方法:首先采用正交试验对甘松、砂仁、干姜、当归4种... 目的:比较胶体磨、饱和水溶液2种方法制备4种不同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效果及工艺条件,探索各自工艺条件与挥发油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挥发油成分选择性包合的规律。方法:首先采用正交试验对甘松、砂仁、干姜、当归4种挥发油进行2种方法制备工艺优选,使用TLC,IR,扫描电镜等方法对优化工艺包合物进行评价和比较。对包合物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获得包合油,并采用GC-MS对包合前后成分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验证,包合物已形成,但2种方法制备的包合物在物相上存在一定的差异;4种挥发油的胶体磨法包合效果大都优于饱和水溶液法,2种方法包合工艺条件与挥发油的物理性质间存在一定关系;2种方法对同一挥发油所含成分的选择性包合存在差异。结论:胶体磨法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更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需求;比重和折光率高的挥发油,采用胶体磨法包合时需要的加水量和包合时间偏高,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时需要的物料比和包合温度偏高;胶体磨法比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的包合物所含化学成分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扩大,但成分种类大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正交试验 规律性
原文传递
气相-嗅闻法分析传统豆酱风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建新 戴小军 +3 位作者 田丰伟 张灏 汤坚 陈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94-397,共4页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传统发酵豆酱中的风味物质,通过气质联用(GC-MS)结合气相-嗅闻法(GC-O)分析豆酱的风味成分,确定豆酱中的主要呈香物质以及各物质对风味的贡献度。实验得出26种挥发性物质与风味的对应关系,其中HEMF、酯...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传统发酵豆酱中的风味物质,通过气质联用(GC-MS)结合气相-嗅闻法(GC-O)分析豆酱的风味成分,确定豆酱中的主要呈香物质以及各物质对风味的贡献度。实验得出26种挥发性物质与风味的对应关系,其中HEMF、酯类、2,3-丁二醇、乙酸、苯甲醛、苯乙醛、2,6-二甲基吡嗪对豆酱的风味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 气相-嗅闻法 GC-MS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中药柴胡挥发性成分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廖远熹 王昊阳 +1 位作者 郭寅龙 邵应男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7-192,共6页
运用静态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6种不同产地柴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并运用质谱检索和保留指数相结合的手段对检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6种柴胡中定性相对含量大于0.2%的挥发性成分60种。结果表明:柴胡的挥发性成分中脂肪醛... 运用静态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6种不同产地柴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并运用质谱检索和保留指数相结合的手段对检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6种柴胡中定性相对含量大于0.2%的挥发性成分60种。结果表明:柴胡的挥发性成分中脂肪醛类物质的含量最大,占总挥发性物质的25%~44%;萜类化合物占8.1%~17.3%;萜类衍生物占10.3%~37.0%。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0%~7.02%。本法可用于柴胡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SH—GC/MS) 保留指数 柴胡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Inclusion of Chestnut in the Finishing Diet on Volatile Compounds of Dry-Cured Ham from Celta Pig Breed 被引量:23
14
作者 José M Lorenzo Javier Carballo Daniel Franc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002-2012,共11页
The effect of the inclusion of chestnut in pigs ifnishing diet on volatile compounds of dry-cured Celta ham was studied. Twelve hams of each type (from three different pigs ifnishing diets:concentrate (CO), mixed ... The effect of the inclusion of chestnut in pigs ifnishing diet on volatile compounds of dry-cured Celta ham was studied. Twelve hams of each type (from three different pigs ifnishing diets:concentrate (CO), mixed (MI) and chestnut (CH)) were used. Volatiles were extracted using a purge-and-trap method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irty-nine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dry-cured Celta ham samples. Most abundant volatiles in ham samples were aldehydes, which represented respectively, 53% (CO), 51% (MI) and 46% (CH) of the total volatile composit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2-butenal, 2-methyl, all aldehydes were affected by feeding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hydrocarbons n-alkanes were the second major group in the volatile proifle of dry-cured Celta hams and represented 28.9, 35.7 and 32.4%of the total volatile composition for CO, MI and CH groups, respectively. Ham samples from chestnut group showed a higher content of alcohols and this result could be related with the inclusion of chestnut in the ifnishing diet of pig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a good separation among groups. The discriminant analysis selected eight variables (butanoic acid, hexanal, octanal, nonenal (E), decenal (E), tetradecane, decane trimethyl and pyridine 2-methyl) and calculated two discriminating functions to predict if chestnut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ifnishing diet. Thus, it was possi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groups fed with ifnishing diets containing chestnuts in their composition (mixed and chestnut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cured ham CHESTNUT volatile compound finishing diet discriminant analysis
下载PDF
不同培养温度对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冯佳婷 陆震鸣 +7 位作者 时伟 肖辰 张晓娟 柴丽娟 王松涛 沈才洪 史劲松 许正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0-767,共8页
为分析不同发酵温度对大曲品质的影响,以同一批制曲原料进行中温和高温发酵,将两类成品大曲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比较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及挥发性化合物差异.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大曲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为分析不同发酵温度对大曲品质的影响,以同一批制曲原料进行中温和高温发酵,将两类成品大曲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比较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及挥发性化合物差异.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大曲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大曲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大曲细菌群落影响更大,泸州高温曲的细菌和中温曲相比,芽孢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显著下降.而高温曲的真菌仅曲霉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中温曲.随着温度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使得酶活和挥发性物质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从酶活结果来看,高温曲的液化酶和糖化酶显著低于中温曲(P<0.05).从挥发性化合物来看,高温曲的挥发性化合物更为复杂,其中醛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中温曲(P<0.05),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发现4-乙烯基愈创木酚、异戊酸、异戊醛、2-戊醇、二甲基三硫和2-甲基丁醛可能是泸州高温曲和中温曲的重要差异化合物.本研究表明温度作为工艺要点能够影响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系,进而影响大曲挥发性化合物成分,结果可为科学化制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温度 酶活 挥发性化合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20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褐飞虱拒避与引诱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献英 霍治国 +1 位作者 犹昌艳 胡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8,共6页
【目的】为开发和设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拒避剂与引诱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褐飞虱对20种非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物及对α-蒎烯、α-水芹烯、崁烯、芳樟醇的拒避与引诱行为.【结果和结论】枸树Broussonetia pap... 【目的】为开发和设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拒避剂与引诱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褐飞虱对20种非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物及对α-蒎烯、α-水芹烯、崁烯、芳樟醇的拒避与引诱行为.【结果和结论】枸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塞楝Khaya senegalensis、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鬼针草Bidens pilosa、马樱丹Lantana camara、桉树Eucalyptus exsetrta、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的叶片和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的种子挥发物对褐飞虱雌成虫具有显著的拒避作用,其中蟛蜞菊、塞楝和桉树叶片挥发物的拒避作用比较明显,拒避率分别为87.5%、83.3%和72.0%;洋葱Allium cepa(鳞茎)挥发物对褐飞虱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引诱率为73.1%;其他植物叶片挥发物对褐飞虱的拒避与引诱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9种植物共有的3种挥发成分在测试浓度下,α-蒎烯对褐飞虱雌成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崁烯对其有显著的拒避作用,α-水芹烯则对其拒避与引诱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水稻挥发物芳樟醇因含量不同,褐飞虱雌成虫的选择行为有差异,芳樟醇用量为1μL时对褐飞虱具有显著引诱作用,10μL以上时表现为拒避作用,15μL以上均具有极显著的拒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Y型嗅觉仪 非寄主植物 挥发物 行为反应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壮丽 王亚飞 +3 位作者 荣晓哲 赵志鸿 张小俊 王桂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6-933,共8页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GC法测定挥发油含有量(以甲基正壬酮为对照品),计算包合率和载药量。分别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和超声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为影...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GC法测定挥发油含有量(以甲基正壬酮为对照品),计算包合率和载药量。分别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和超声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TLC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表征。再通过高温、高湿、强光照试验考察包合物稳定性。结果搅拌法所得包合物的产率、包合率、载药量均最高。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1∶25,包合温度50℃,搅拌速度420 r/min,包合时间80 min,包合率77.35%,载药量4.48%。所得包合物为白色粉末,质地疏松,溶解度显著增加,体外累计释放度达80.05%。其在高温(60℃)、强光照(3 000 lx)下稳定性良好,而在相对湿度大于75%时潮解结块,包合率和载药量明显降低,但复水性良好。结论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不是简单的混合物,有可能生成了新物相,在储藏时应保持干燥密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
下载PDF
细辛辛夷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薛明 狄留庆 黄耀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 :对细辛、辛夷混合挥发油 (1∶ 1V/ V)的羟丙基 -β-环糊精 (HP-β- CD)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 ,以挥发油的包结率为指标确定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 ,并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包合前后的挥发油进行鉴别。结... 目的 :对细辛、辛夷混合挥发油 (1∶ 1V/ V)的羟丙基 -β-环糊精 (HP-β- CD)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 ,以挥发油的包结率为指标确定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 ,并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包合前后的挥发油进行鉴别。结果与结论 :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 :挥发油与 HP-β- CD比例为 1∶ 8(v/ m) ,包合温度 4 0℃ ,研磨时间 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辛夷 挥发油 包合物 羟丙基-Β-环糊精 制备工艺
下载PDF
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宋恭帅 张蒙娜 +5 位作者 俞喜娜 陈康 李诗言 王扬 戴志远 沈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9-1799,共11页
为探究酶解法、淡碱水解法、溶剂法、超声辅助溶剂法及蒸煮法这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品质的作用效果,以甲鱼脂肪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仪(G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甲鱼油中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 为探究酶解法、淡碱水解法、溶剂法、超声辅助溶剂法及蒸煮法这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品质的作用效果,以甲鱼脂肪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仪(G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甲鱼油中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及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的感官与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其中,超声辅助溶剂法的甲鱼油提取率最高,达78. 51%,该方法提取的甲鱼油酸价(0. 97 mg KOH·g-1)、过氧化值(2. 16 m Eq·kg-1)均优于其他方法,并含有丰富的油酸、EPA和DHA。此外,超声辅助溶剂法的甲鱼油壬醛、己醛、2-壬酮、2-十一酮及1-戊烯-3-醇主体特征风味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较低,鱼腥味较淡,色泽透亮。综上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的甲鱼油品质优于其他提取方法。本研究可为今后优化甲鱼油提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鱼油 提取方法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理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挤压膨化温度对燕麦片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汪新洁 刘凤杰 +3 位作者 郑俊 史苏华 赵强 熊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8-196,309,共10页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挤压膨化温度(148℃,161℃,168℃,172℃)对燕麦片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与相对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燕麦粉经不同挤压膨化温度处理得到的燕麦片共鉴定出89种...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挤压膨化温度(148℃,161℃,168℃,172℃)对燕麦片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与相对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燕麦粉经不同挤压膨化温度处理得到的燕麦片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二十烷、1-辛烯-3-醇、己醛、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戊基呋喃为共有的风味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结果表明,1-辛烯-3-醇、己醛、壬醛和2-戊基呋喃是挤压燕麦片独特风味的关键风味化合物;主元分析(PCA)结果也表明了5种燕麦片之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本研究的开展为后续研究燕麦片的主要风味成分及其形成机理,从而生产出更优质的燕麦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片 挤压膨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