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琼 王贻兵 杨腾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究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组织DEK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2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6例健康... 目的探究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组织DEK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2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6例健康者(对照组)尿中的DEK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中DE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3%,P<0.05);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DEK的阳性表达率(86%)高于浸润性(55%,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DEK相对表达量(0.834)明显高于对照组(0.242,P<0.05);以对照组尿液中DEK的相对表达量作为标准,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可达82.1%。结论 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和尿液中呈现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癌症早期DEK蛋白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症晚期。组织中和尿液中DEK表达认为是潜在的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DEK蛋白 癌组织 尿液
下载PDF
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中病原菌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芮勇宇 王前 裘宇容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对我院近6年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中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泌尿系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 目的对我院近6年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中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泌尿系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4软件。结果中段尿中病原菌主要种类为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和热带念珠菌。G+球菌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率为68.0%~73.5%。G-杆菌中耐药率较低的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例为30.8%~34.2%和32.7%~34.4%。念珠菌属对两性霉素B和制菌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住院天数>5d、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手术、吸氧和糖尿病。结论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中念珠菌构成比、大肠埃希菌产ESBLs比例、非发酵G-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念珠菌 耐药 中段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Voided Urine Volume and Urinary ATP in Healthy Volunteers
3
作者 Kimio Sugaya Saori Nishijima +2 位作者 Katsumi Kadekawa Katsuhiro Ashitomi Hideyuki Yamamoto 《Open Journal of Urology》 2018年第10期275-280,共6页
Purpose: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inary ATP level and the desire to void, voided urine volume, and urinary osmotic pressur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4 healthy volunteers (2 men and 2... Purpose: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inary ATP level and the desire to void, voided urine volume, and urinary osmotic pressur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4 healthy volunteers (2 men and 2 women) without micturition disorders who were not taking any medications and had normal urinalysis findings. Over 2 - 3 days, they urinated into a clean cup a total of 20 times. The strength of the desire to void was classified (none, slight, moderate, or strong;scored from 1 to 4, respectively) and a voiding score was assigned at each urination, along with measurement of the voided volume, urinary ATP, urinary creatinine, and urinary osmotic pressure (one man). Results: Variation of the urinary ATP/creatinine ratio was large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The urinary ATP/creatinine ratio was lower in the 2 men compared with the 2 women. This ratio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R2 = 0.1577 and 0.1673, both p < 0.05) with the voided urine volume in the male subjects. However,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inary ATP/creatinine ratio and the voiding score or voided urine volume in the female subjects. Conclusions: The urinary ATP level may not be a clinically useful marker of bladder pathology. Both the present study and our previous studies identified a large sex difference in the urinary ATP/creatinine ratio, and this finding may be important when considering the causes of overactive bladder (OAB) in women.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increase in urinary ATP in women should be investigated to develop new therapies for O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INARY ATP voided urine VOLUME SEX DIFFERENCE
下载PDF
医院感染病人中段尿和血液中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魏东 耿穗娜 +2 位作者 王前 裘宇容 芮勇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987-990,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人中段尿和血液中分离细菌和念珠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和K-B法鉴定。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结果分离于...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人中段尿和血液中分离细菌和念珠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和K-B法鉴定。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结果分离于中段尿的1063株病原菌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39.6%)、粪肠球菌(9.2%)、肺炎型肺炎克雷伯菌(8.2%)、念珠菌属(11.6%);G-杆菌中耐药率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念珠菌中两性霉素B和制菌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其他药物也均低于10%。分离于血液的543株病原菌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铜绿假单胞菌(11.6%)、肺炎型肺炎克雷伯菌(8.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6%);G-杆菌中耐药率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氨曲南;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应重视对怀疑泌尿系感染和败血症的病人进行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念珠菌 耐药 中段尿 血液
下载PDF
随机尿、晨尿与24h尿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秋蓉 李萍 +1 位作者 王嘉南 余霆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332-333,共2页
目的:研究分别用肌酐和渗透压校正随机尿、晨尿中的常规生化指标与24 h尿中对应指标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同一天内的24 h尿、晨尿和随机尿,分别测定三种不同类型尿液中的蛋白、电解质(钾、钠、氯)、和尿酸UA的含量,其中晨尿和随... 目的:研究分别用肌酐和渗透压校正随机尿、晨尿中的常规生化指标与24 h尿中对应指标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同一天内的24 h尿、晨尿和随机尿,分别测定三种不同类型尿液中的蛋白、电解质(钾、钠、氯)、和尿酸UA的含量,其中晨尿和随机尿的结果分别以肌酐比值和渗透压比值表示,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秩相关分析。结果:随机尿、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相关性良好(P<0.05),相关系数约为0.8;随机尿、晨尿尿电解质/尿肌酐比值和尿电解质/尿渗透压比值与24 h尿电解质的相关性较差;随机尿、晨尿尿酸校正后没有相关性。结论:晨尿和随机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代替24 h尿蛋白的测定有标本收集方便易行的优势;用肌酐校正随机尿、晨尿尿电解质的临床评价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尿酸的测定仍须采用24 h尿标本。而晨尿、随机尿用渗透压做校正效果与肌酐校正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尿 晨尿 随机尿 尿蛋白 尿蛋白/尿肌酐比 尿蛋白/尿渗透压比 尿电解质 尿尿酸
下载PDF
随机尿 晨尿24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育林 覃桂芳 +3 位作者 杜武杰 阳文辉 赵红英 熊礼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用肌酐校正随机尿、晨尿、24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后与24h尿蛋白(UP)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泌尿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同一天内随机尿、晨尿和24h尿标本,分别测定三种不同类型尿液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Cr)以及UP含量... 目的研究用肌酐校正随机尿、晨尿、24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后与24h尿蛋白(UP)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泌尿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同一天内随机尿、晨尿和24h尿标本,分别测定三种不同类型尿液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Cr)以及UP含量,其中晨尿和随机尿的结果分别以肌酐比值表示。结果 24h URBP与24h UP的相关性为0.955(P=0.000);随机尿、晨尿URBP与24h URB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0.707(P=0.000),与24h U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0.738(P=0.000),其结果经尿肌酐校正后与24h U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2、0.880(P=0.000)。结论晨尿、随机尿URBP/UCr比值与24h尿蛋白有良好的相关性,且标本收集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尿 晨尿 随机尿 尿蛋白 尿视黄醇 尿肌酐
下载PDF
电针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间尿频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栗先增 周湘明 +1 位作者 陈建云 顾伯林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间尿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电针肾俞、会阳穴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夜间多尿指数(NPi)变化,并...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间尿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电针肾俞、会阳穴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夜间多尿指数(NPi)变化,并着重观察其对夜尿次数的影响。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后I-PSS、QOL、PVR、夜尿次数及NPi均减少,其中I-PSS、QOL、PVR、夜尿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肾俞、会阳穴可有效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夜间尿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前列腺增生 尿频 肾俞 会阳 生活质量评分 残余尿量
下载PDF
Developing a Questionnaire for Prediction of High Salt Intake Based on Salt Usage Behavior: Analysis from Dietary Habits and 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in Japan
8
作者 Chika Horikawa Nobuko Murayama +14 位作者 Eri Tochikura Emi Ishida Miyo Kojima Sumie Isobe Kazue Suzuki Kyoko Fueta Miyoko Kira Mizue Sasaya Misato Koide Asako Oyanagi Rika Yonekura Yae Iriyama Yumi Nakajima Chiho Hatano Junichi Hori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7年第1期1-18,共18页
Salt reduction polic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as well as in Japan. However, most of the current questionnaires for estimating salt intake are apt to be 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study was ... Salt reduction polic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as well as in Japan. However, most of the current questionnaires for estimating salt intake are apt to be 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questionnaire for predicting high salt intake based on salt usage using dietary behaviors that affect salt intake in cooperation with Niigata prefecture, Japan. The study was comprised of 760 participants aged 21 - 79 years (Men%: 49%) living in Niigata.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about dietary behaviors potentially relevant to salt intake. Second morning voiding urine for estimating dietary salt intake per day was collected on the same day. The relationship of estimated dietary salt intake to answers on the questionnaire was examined using analysis of covariance for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and whether taking medication or not. Ten items on the questionnaire revealed an association with dietary salt intake per day: making oneself gorge on a meal, having ≥2 different staples per meal, having a 1-dish meal, number of simmered dishes per day, variety of pickled vegetables per day, having salt-cured fish eggs per day, quantity of soup consumed when eating noodles, preference for strong-tasting meals, frequency of eating out, and frequency of alcohol consumption.The current study identified 10 dietary behaviors that enabled the development of a salt intake questionnaire for identifying specific dietary behaviors for assessing regions and/or individuals when attempting to encourage salt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 Intake Dietary Behavior Second MORNING voidING urine URINARY Sodium Japanese
下载PDF
连接酶链反应检测男性就诊者尿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学标 曾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评价连接酶链反应(LCR)检测性病专科门诊男性就诊者尿标本中沙眼衣原体(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取852例患者尿道拭子作CT培养;同时取患者较长时间(2 h以上)不排尿后的首次尿(FVU)标本,用质粒LCR检测CT。对培养法和质粒LCR结果相... 目的评价连接酶链反应(LCR)检测性病专科门诊男性就诊者尿标本中沙眼衣原体(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取852例患者尿道拭子作CT培养;同时取患者较长时间(2 h以上)不排尿后的首次尿(FVU)标本,用质粒LCR检测CT。对培养法和质粒LCR结果相异的标本,用另一针对CT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LCR进行确证,参照“扩大的金标准”来确定检测结果。结果质粒LCR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6%和99.4%,而培养法分别为77.4%和99.5%,前者敏感性高于后者(P<0.001)。在伴或不伴尿道症状的就诊者间LCR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CR是一种既敏感又特异的CT诊断方法。FVU可作为筛检男性CT感染的一种非损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酶链反应 检测 男性 尿标本 沙眼衣原体
下载PDF
PCR检测首次排空尿诊断男性淋病的研究
10
作者 田洪青 赵天恩 +2 位作者 张福仁 李中伟 程焕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首次排空尿(FVU)诊断男性淋病的检测效果作出评估。方法:应用PCR对200例男性拟似淋病就诊者的FVU进行检测,同时取尿道拭子标本行PCR及培养,以培养阳性及FVU与拭子PCR均阳... 目的: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首次排空尿(FVU)诊断男性淋病的检测效果作出评估。方法:应用PCR对200例男性拟似淋病就诊者的FVU进行检测,同时取尿道拭子标本行PCR及培养,以培养阳性及FVU与拭子PCR均阳性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判断各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64例培养阳性,12例培养阴性而 FVU与拭子 PCR均阳性。根据判断标准,共有 76例阳性。拭子 PCR 74例真阳性,PCR/FVU 73例真阳性。 PCR/FVU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 96%(73/76)和 98.4%(122/124),拭子 PCR分别是97.4%(74/76)和99.2%(123/124),拭子培养的敏感性是84.2%(64/76)。PCR/FVU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拭子培养(x~2=4.27,P<0.05)。结论:PCR/FVU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非创伤性男性淋病实验室诊断方法,FVU可代替拭子标本行PCR诊断男性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聚合酶链反应 首次排空尿 诊断 男性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首次排空尿诊断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11
作者 徐斌 吴昊 +1 位作者 刘洋 于海滨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评估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首次排空尿 (FVU)诊断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 (Uu)感染的实用性。方法 对 172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FVU进行PCR检测和培养 ,作为对比同时取尿道拭子做PCR及培养 ,以拭子培养为金标准判断各种... 目的 评估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首次排空尿 (FVU)诊断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 (Uu)感染的实用性。方法 对 172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FVU进行PCR检测和培养 ,作为对比同时取尿道拭子做PCR及培养 ,以拭子培养为金标准判断各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FVU PCR法和FVU培养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 0 0 %和 98 3% ,特异性分别为 95 6 %和 98 2 % ,阳性预测值 (PPV)分别为 92 1%和 96 6 % ,阴性预测值 (NPV)分别为 10 0 0 %和 99 1% ,总一致性分别为 97 1%和 98 3%。结论 PCR检测FVU法是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非创伤性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实验室诊断方法 ,FVU可代替拭子标本进行PCR以诊断男性泌尿生殖道Uu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泌尿生殖道 男性 首次 解脲支原体感染 特异性 UU感染 非创伤性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金标准
下载PDF
膀胱过度充盈对超声检查测量残余尿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毅 刘志坚 +7 位作者 范宇 李德润 孟一森 胡玉文 李志华 李淑清 山刚志 肖云翔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分析膀胱过度充盈对经腹部超声检查测量残余尿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10月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46例。年龄38—88岁,平均(61.8±10.1)岁。前列腺特异抗原(PSA)O.3~59.8ng/ml,中位值2.0ng/m... 目的分析膀胱过度充盈对经腹部超声检查测量残余尿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10月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46例。年龄38—88岁,平均(61.8±10.1)岁。前列腺特异抗原(PSA)O.3~59.8ng/ml,中位值2.0ng/ml。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20.1~280.0cm3,中位值31.4cm3。最大尿流率1.3—40.4m/s,中位值14.0m/s。比较患者行经腹部超声检查时,膀胱过度充盈与膀胱适度充盈时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分别以残余尿量50、60、100及200ml作为残余尿试验阳性临界点,比较膀胱过度充盈和膀胱适度充盈时的残余尿试验阳性率。结果本组146例患者,膀胱过度充盈时的中位膀胱容量和中位残余尿量分别为573ml和72ml,膀胱适度充盈时的中位膀胱容量和中位残余尿量分别为230ml和15ml,两组的残余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残余尿量50、60、100及200ml作为残余尿试验阳性临界点,膀胱过度充盈时分别有88例(60.3%)、80例(54.8%)、61例(41.8%)及31例(21.2%)患者残余尿试验阳性,膀胱适度充盈时分别有38例(26.0%)、31例(21.2%)、22例(15.1%)及9例(6.2%)患者残余尿试验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量残余尿应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逼尿肌收缩功能暂时性减弱的干扰,以便准确测量残余尿,从而对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残余尿 超声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单次尿C肽/肌酐比值及24h尿C肽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武强 刘军 +4 位作者 朱焕章 丁和远 查兵兵 王妹芳 葛亚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5,共2页
检测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血C肽、第1次空腹尿C肽/肌酐比值(UCPCR)、第2次空腹UCPCR及24h尿C肽水平。结果显示第1次及第2次空腹UCPCR与24h尿C肽和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均呈正相关(P〈0.01)。
关键词 尿C肽/肌酐比 糖尿病 2型 空腹尿 24 h尿 胰岛Β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的外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耿进成 冯连成 +4 位作者 刘军 王霞 王征 马渊 黄金星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6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致逼尿肌收缩力弱的综合治疗措施及其疗效。方法:对79例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患者进行手术、药物、物理治疗,将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致逼尿肌收缩力弱的综合治疗措施及其疗效。方法:对79例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患者进行手术、药物、物理治疗,将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的Qmax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剩余尿量(PVR)明显减少,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明显增加(P均小于0.01)。结论:及时解除膀胱出口梗阻,选择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收缩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并使逼尿肌收缩能力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出口梗阻 综合治疗 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最大尿流率 剩余尿量 逼尿肌最大收缩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