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空泡反应性研究
1
作者 刘旻昀 崔容益 +3 位作者 赵星宇 韩文斌 黄善仿 黄彦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99-1705,共7页
由于二氧化碳本身的慢化能力较弱,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通常具有较硬的能谱,在冷却剂丧失事故发生时容易出现由正反应性反馈引入的安全问题。本文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的能谱特点,提出了描述其中子循环过程的三因子公式,并... 由于二氧化碳本身的慢化能力较弱,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通常具有较硬的能谱,在冷却剂丧失事故发生时容易出现由正反应性反馈引入的安全问题。本文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的能谱特点,提出了描述其中子循环过程的三因子公式,并将冷却剂丧失对反应性的影响拆分为能谱项和泄漏项,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依据。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提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堆设计方案进行了建模计算和验证,分析了径向反射层、添加慢化材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的设计需要注重能谱的软化与合理的堆芯几何设计,通过分区设置慢化材料的方案可以展平通量、软化能谱,同时降低冷却剂丧失事故引入的反应性;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反射层材料,可以通过增大冷却剂丧失事故时的泄漏率在保证中子经济性的同时实现较低的空泡反应性;在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空泡反应性随燃耗的变化,并可以通过优化燃料核素组成来降低空泡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 冷却剂丧失事故 空泡反应性 气冷快堆
下载PDF
新型快堆──铅冷快堆的堆物理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大璞 袁红球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4-198,共5页
讨论了以重金属铅作为冷却剂的快中子核反应堆的基本堆物理特征。铅由于其慢化截面小,输运截面低,对于快中子堆带来一系列的特点,铅冷快堆具有较大的冷却剂-燃料体积比,较小的功率密度,较硬的中子能谱,负的空泡反应性效应和负的... 讨论了以重金属铅作为冷却剂的快中子核反应堆的基本堆物理特征。铅由于其慢化截面小,输运截面低,对于快中子堆带来一系列的特点,铅冷快堆具有较大的冷却剂-燃料体积比,较小的功率密度,较硬的中子能谱,负的空泡反应性效应和负的温度反应性系数。这些特性揭示了铅冷快堆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冷快堆 物理性质 固有安全性 空泡反应性
下载PDF
改进Flower型超临界水冷快堆初步增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红花 于涛 +2 位作者 谢金森 李庆 夏榜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4,共6页
超临界水冷快堆集快堆和轻水堆两种特性。整个堆芯冷却剂流量仅为现BWR的1/8,中子能谱硬于普通PWR,故有一定的核燃料增殖能力。本文建立不同Flower型超临界水冷快堆堆芯物理模型,研究堆芯分区布置、冷却剂密度分层、seed及blanket组件P/... 超临界水冷快堆集快堆和轻水堆两种特性。整个堆芯冷却剂流量仅为现BWR的1/8,中子能谱硬于普通PWR,故有一定的核燃料增殖能力。本文建立不同Flower型超临界水冷快堆堆芯物理模型,研究堆芯分区布置、冷却剂密度分层、seed及blanket组件P/D值设计、MOX燃料设计、燃料富集度分区分层布置、blanket内部通道采用贫铀冷却等方案,分析堆芯的空泡反应性、功率分布及增殖比。通过比较,得到了超临界水冷快堆的优化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快堆 增殖比 功率分布 空泡反应性
原文传递
增殖比可调快堆堆芯方案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云龙 吴宏春 郑友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579-582,共4页
增殖比可调快堆是指在不对堆芯设计进行重大改动的条件下实现增殖比可调的快中子反应堆。这一思想使快堆设计可先于工业发展需求,实现对核能形势的动态响应。为实现更大的增殖比,选择了增殖性能更为优异的金属燃料,堆芯采取非均匀布... 增殖比可调快堆是指在不对堆芯设计进行重大改动的条件下实现增殖比可调的快中子反应堆。这一思想使快堆设计可先于工业发展需求,实现对核能形势的动态响应。为实现更大的增殖比,选择了增殖性能更为优异的金属燃料,堆芯采取非均匀布置,轴向和径向布置有使用压水堆乏燃料的增殖区。利用SRAC/COREBN软件包和自行编写的换料耦合脚本为工具,提出了具有不同增殖比的钠冷快堆堆芯方案设计。在同一个堆中,使用相同的燃料,仅通过改变组件数量及堆芯布置,便可实现增殖比在1.0~1.4范围内的可调。计算结果表明,各增殖比方案下的空泡反应性和最大线功率等参数均满足快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比 快堆 空泡反应性
下载PDF
上钠腔设计对大型MOX燃料快堆冷却剂沸腾瞬态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熙司 李新宇 +3 位作者 霍兴凯 徐李 刘一哲 薛方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6-1875,共10页
钠空泡反应性效应是钠冷快堆核设计和安全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多群节块扩散法,采用微扰理论对1000 MWe钠冷快堆具有上钠腔结构的MOX燃料堆芯的总钠空泡反应性、空间分布、物理分项进行计算。基于钠空泡反应性的计算结果,利用中国... 钠空泡反应性效应是钠冷快堆核设计和安全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多群节块扩散法,采用微扰理论对1000 MWe钠冷快堆具有上钠腔结构的MOX燃料堆芯的总钠空泡反应性、空间分布、物理分项进行计算。基于钠空泡反应性的计算结果,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钠冷快堆堆芯瞬态分析程序对1000 MWe钠冷快堆进行了无保护失流事故的瞬态分析,分别对具有上钠腔设计的堆芯和无上钠腔结构的堆芯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钠腔设计大大缓解了钠冷快堆冷却剂沸腾瞬态的事故后果,为钠冷快堆堆芯的安全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钠空泡反应性 微扰理论 MOX燃料 无保护失流事故 冷却剂沸腾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的内增殖性能研究
6
作者 霍兴凯 胡赟 +1 位作者 徐李 杨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119,共9页
为达到高燃耗、低后处理量、长换料周期,一体化快堆以高内增殖为设计方向。本文研究了棒径和P/D(栅距与棒径之比)两个主要堆芯设计参数与内增殖间的关系,研究了降低钠空泡反应性的措施对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棒径的增加和P/D的降低... 为达到高燃耗、低后处理量、长换料周期,一体化快堆以高内增殖为设计方向。本文研究了棒径和P/D(栅距与棒径之比)两个主要堆芯设计参数与内增殖间的关系,研究了降低钠空泡反应性的措施对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棒径的增加和P/D的降低能够显著提高内增殖,为了降低钠空泡效应而增加上钠腔并降低堆芯高径比会造成内增殖的损失。棒径与P/D的具体取值应在物理与热工之间寻求平衡,而对钠空泡反应性应从反应堆整体安全设计上缓解,一体化快堆的设计应以内增殖性能和高效的闭式燃料循环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金属燃料 一体化快堆 增殖 钠空泡反应性
下载PDF
大型MOX燃料快堆钠空泡反应性微扰理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霍兴凯 徐李 +1 位作者 曹攀 胡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6,共6页
钠空泡反应性效应是钠冷快堆核设计和安全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多群节块扩散法,采用微扰理论推导出钠空泡反应性的计算方法,对1 000 MWe钠冷快堆MOX燃料堆芯的总钠空泡反应性、空间分布、物理分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钠空泡反应... 钠空泡反应性效应是钠冷快堆核设计和安全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多群节块扩散法,采用微扰理论推导出钠空泡反应性的计算方法,对1 000 MWe钠冷快堆MOX燃料堆芯的总钠空泡反应性、空间分布、物理分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钠空泡反应性主要来源于中子泄漏的增加和能谱的硬化,两者一正一负,且空间分布规律相反,导致钠空泡反应性具有强烈的空间依赖性;对于所计算的MOX燃料堆芯钠空泡反应性高达3$左右。计算和分析结果阐明了钠空泡反应性的产生机理和分布规律,可为低钠空泡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钠空泡反应性 微扰理论 节块扩散法 MOX燃料
下载PDF
改进型快谱超临界水冷堆增殖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紫静 于涛 谢金森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3,共5页
建立改进型快谱超临界水冷堆(SCFR-M)堆芯模型,探讨点火区燃料棒直径和增殖区水棒直径对堆芯转换比的影响,得到合理的燃料组件设计形式。设计计算6种不同堆芯布置下的增殖特性和空泡反应性,分析燃料组分对堆芯转换比和空泡反应性系数的... 建立改进型快谱超临界水冷堆(SCFR-M)堆芯模型,探讨点火区燃料棒直径和增殖区水棒直径对堆芯转换比的影响,得到合理的燃料组件设计形式。设计计算6种不同堆芯布置下的增殖特性和空泡反应性,分析燃料组分对堆芯转换比和空泡反应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氢原子数与重金属原子数之比(H/HM),增加堆芯增殖组件数目并采用合理布置可在满足负空泡反应系数的同时提高转换比;降低燃料中PuO2质量分数可以使转换比大幅增加,同时使堆芯的空泡反应性系数有更大负值;当点火组件采用PuO2质量分数为20.8%的MOX燃料,增殖组件采用235U富集度为0.2%的UO2燃料,方案6的设计可以使堆芯的初始转换比达到1.04395,并且空泡反应性系数为负,初步达到快谱超临界水冷堆的增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快谱超临界水冷堆 增殖 负空泡反应性系数
下载PDF
CEFR钠空泡反应性效应试验测量与计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科源 喻宏 +4 位作者 胡赟 陈晓亮 刚直 王事喜 李泽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70-74,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实验快堆物理启动试验中钠空泡反应性效应测量试验的试验程序及测量结果评估,测量结果显示中国实验快堆典型位置钠空泡反应性价值皆为数值较大的负反应性,结果符合试验验证要求,验证了组件瞬间堵流事故专设监测系统的信... 本文介绍了中国实验快堆物理启动试验中钠空泡反应性效应测量试验的试验程序及测量结果评估,测量结果显示中国实验快堆典型位置钠空泡反应性价值皆为数值较大的负反应性,结果符合试验验证要求,验证了组件瞬间堵流事故专设监测系统的信号基础。并对试验进行了计算分析,试验前的分析为试验提供支持,试验验证了计算分析程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空泡反应性效应 反应性分解 CITATION程序 钠冷快堆
下载PDF
改进Flower型超临界水冷快堆负空泡反应性初步分析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红花 于涛 +3 位作者 谢金森 钱金栋 李庆 夏榜样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18,共6页
超临界水冷快堆结构简化,堆芯功率密度高并且不存在沸腾危机,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先进核能系统.但潜在的正空泡反应性系数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安全问题.本文建立了改进Flower型超临界水冷快堆堆芯模型,并通过对堆芯分区布置,冷却剂密度分层... 超临界水冷快堆结构简化,堆芯功率密度高并且不存在沸腾危机,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先进核能系统.但潜在的正空泡反应性系数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安全问题.本文建立了改进Flower型超临界水冷快堆堆芯模型,并通过对堆芯分区布置,冷却剂密度分层、MOX燃料合理设计、燃料富集度轴向分层布置,blanket组件盒厚度增加及内部通道采用贫铀冷却的方案,获得了负的空泡反应性系数,初步达到了堆芯的安全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快堆 冷却剂密度分层 MOX燃料 厚blanket组件盒 负空泡反应性系数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Void-Reactivity Feedback and Neutron Interaction on the Nonlinear Dynamics of a Nuclear-Coupled Boiling System
11
作者 Jin Der L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Nonlinear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4期235-243,共9页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void-reactivity feedback and neutron interaction on the nonlinear phenomena of a seven-nuclear-coupled boiling channel system with a constant total flow rate. The results show...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void-reactivity feedback and neutron interaction on the nonlinear phenomena of a seven-nuclear-coupled boiling channel system with a constant total flow 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id-reactivity feedback and the neutron interaction bot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ystem. The complex nonlinear phenomena may depend on the magnitudes of the void-reactivity coefficient and neutron interaction paramete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omplex nonlinear phenomena, i.e. various complex periodic oscillations and complex chaotic oscillations, can appear in the present system as the variations over certain values of void-reactivity coefficient and neutron interaction parameter under some specific operating states. These imply multiple complex periodic and chaotic attractors, with very interesting and peculiar shapes on the phase space, exist in thi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Channel Multi-Point Reactor void-reactivity NEUTRON INTERACTION Nonlinear OSCILLATION
下载PDF
Improvements in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feedback reactivity coefficients
12
作者 Faisal Qayyum Muhammad Rizwan Ali +1 位作者 Awais Zahur R.Kh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1-104,共14页
The reactivity of a nuclear react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safety and operating parameter. Due to short reactor period, the Light Water Reactor(LWR) designs require the compensations of rapid unfavorable reactivity inc... The reactivity of a nuclear react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safety and operating parameter. Due to short reactor period, the Light Water Reactor(LWR) designs require the compensations of rapid unfavorable reactivity increases. The increase in fuel or moderator temperature leads to compensate the reactivity jumps as inherent safety characteristics. The safe and reliable reactor operation requires 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se reactivity changes.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the feedback reactivity changes in IAEA MTR benchmark. This method incorporates the reactivity effects of fuel temperature in moderator regions and vice versa. For this purpose, a detailed 3D model of the IAEA 10 MW MTR benchmark reactor is developed employing OpenMC computer code. OpenMC is a probabilistic computer code for neutronic calculations. This work uses temperature-dependent JEFF 3.2 cross-sectional library. The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the reference results of eigenvalues for control rods(inserted and in fully withdrawn position), control rod reactivity worth, averaged thermal flux in the central flux trap, and power fraction for each fuel element at beginning of life. The validated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feedback reactivity coefficients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reference resul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thodology, the effect of the moderator temperature and void on fuel is incorporated to obtain a more realistic value of the fuel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imilarly, the moderator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and void coefficient are improved by incorporating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fuel temperature on moderator. This methodology can be applied to improve the LWR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MC MTR benchmark reactivity FEEDBACK coefficients Fuel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MODERATOR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void COEFFICIENT of reactiv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