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思成佚文《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介绍 被引量:2
1
作者 姚颖 《建筑师》 2021年第5期53-57,共5页
发表于1947年12月8日的天津《大公报》的梁思成文章《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不见于今天大多数有关他的研究。这是他在1947年访美归国后有关自己考察体验和感想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其中介绍了他对西方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新发展的四点认识... 发表于1947年12月8日的天津《大公报》的梁思成文章《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不见于今天大多数有关他的研究。这是他在1947年访美归国后有关自己考察体验和感想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其中介绍了他对西方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新发展的四点认识,概括而言就是以服务大众的社会生活为设计的目标,以空间为建筑的本质,以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为理想的环境,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主张为去中心化市镇设计的新模式。这篇文章反映了美国对于梁思成建筑思想发展的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佚文 访美 《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 中国市政工程学会 杜仙洲
下载PDF
评抗战时期宋美龄访美之行
2
作者 陆亚玲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9-12,23,共5页
1942年至1943年间宋美龄历时7个月的访美之行,以会见美国政要、发表演讲等方式,就美援、缅战及战后问题与美国达成协议,迫使美国废除了《排华法案》,极大限度地宣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阐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日态度和决心,充分展示了她... 1942年至1943年间宋美龄历时7个月的访美之行,以会见美国政要、发表演讲等方式,就美援、缅战及战后问题与美国达成协议,迫使美国废除了《排华法案》,极大限度地宣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阐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日态度和决心,充分展示了她杰出的外交才能,应予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宋关龄 访美
下载PDF
中美媒体“2015习近平访美”报道的主题差异分析——以《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雅文 王泽帅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8,148-149,共8页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应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时,针对此次...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应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时,针对此次重要的访问活动,各国媒体都不遗余力地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国日报》英文版和《纽约时报》关于"习近平访美"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两者针对同一事件上各自报道主题的侧重。从而给我国媒体类似事件报道以启示,提高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访美 《中国日报》 《纽约时报》 主题差异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梅兰芳、杜威与中美跨文化交流
4
作者 洪朝辉 董存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8,共13页
梅兰芳访美与杜威访华通过由浅入深地与“他者”交流,再进行由表及里的文化磨合,最后推动由点到面的文化外交,为中美艺术与学术的交流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梅兰芳1930年访美与杜威1919年访华各自代表了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努... 梅兰芳访美与杜威访华通过由浅入深地与“他者”交流,再进行由表及里的文化磨合,最后推动由点到面的文化外交,为中美艺术与学术的交流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梅兰芳1930年访美与杜威1919年访华各自代表了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努力。尽管他们访问的时间和主题不同,但他们所从事的国际交流见证了中美跨文化研究的基本要义。首先,他们通过交流,从“他者”的反馈和折射,深化了对自我的认知,为完善和重塑自我提供条件。其次,他们通过浅层的顺应、深层的适应和更高层次的融合,促使中美社会和大众接受了他们的文化传播,而且通过与当地文化的磨合与耦合,创造性地推动了文化本土化的效能。最后,跨文化交流往往具有文化外交和民间外交的功能,梅兰芳与杜威在他国的文化交流中,难免对中美两国的民间外交产生影响,并在各自讲述文化故事的过程中,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访美 杜威访华 跨文化 文化本土化 文化外交
下载PDF
梅兰芳访美前后的唱谱编创与传播策略——以三部《梅兰芳歌曲谱》为考察基点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淑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7-26,共10页
1930年梅兰芳访美,京剧走出国门,引发“梅兰芳热”。作为中国戏曲与世界对话的一次文化之旅,其间许多事件受到空前关注并被讨论。在形成域内外“梅兰芳热”的文化链条上,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深入考量。《梅兰芳歌曲谱》开创中西合译谱... 1930年梅兰芳访美,京剧走出国门,引发“梅兰芳热”。作为中国戏曲与世界对话的一次文化之旅,其间许多事件受到空前关注并被讨论。在形成域内外“梅兰芳热”的文化链条上,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深入考量。《梅兰芳歌曲谱》开创中西合译谱的新式记谱法,为打造梅派艺术唱腔、舞蹈和音乐境界多有襄助、为国乐与国剧走向世界奠定了重要基础。《梅兰芳歌曲谱》的创谱刊传、表演实践与传播策略,显示出彼时代文化巨匠和演剧学者站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历史交汇点上不断审视旧剧命运、新剧改良与国剧开新的求索历程,开启了以京剧和昆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面向未来、迈向现代戏曲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访美 《梅兰芳歌曲谱》 唱谱编创 传播策略
下载PDF
梁思成与联合国大厦设计
6
作者 曾忠忠 刘梦涵 《建筑师》 2022年第2期83-90,共8页
1946年,梁思成受当局委派赴美考察美国战后的建筑教育,期间梁思成代表中国建筑师积极参与了诸多国际建筑事务,是我国首位参与国际事务的现代建筑师。本文梳理梁思成第二次访问美国期间(1946.11—1947.7)所参与的国际事务,着重讲述梁思... 1946年,梁思成受当局委派赴美考察美国战后的建筑教育,期间梁思成代表中国建筑师积极参与了诸多国际建筑事务,是我国首位参与国际事务的现代建筑师。本文梳理梁思成第二次访问美国期间(1946.11—1947.7)所参与的国际事务,着重讲述梁思成参与联合国大厦过程中所提出的方案和建议,探究梁思成在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过程中映射出的现代主义思想,以完善国内对梁学的研究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二次访美 国际事务 联合国大厦设计
下载PDF
胡适致胡近仁、刘大白佚信及相关史实梳考
7
作者 付祥喜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5期49-57,共9页
该文依据新发现的胡适致胡近仁信,重新考辨进而坐实学界历来有争议的胡适首次赴美、抵美、抵达康奈尔大学日期;并披露了1928年胡适致刘大白的两封佚信,钩沉通信双方关于停身韵和停尾韵的讨论这一段史实。
关键词 胡适 首次赴美 首次抵美 刘大白 停身韵 停尾韵
下载PDF
一九七九年邓小平访美高层会谈中的越南问题
8
作者 李桂峰 薛鹏程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6-31,38,共7页
越南问题是1979年邓小平访美高层会谈中的重要议题。会谈中,邓小平向美方介绍了中国政府对越南的行径、越南在苏联战略中的地位的认识,以及中国"反击"越南的相关考虑,并希望获得美国政府的道义支持。对于中国"反击"... 越南问题是1979年邓小平访美高层会谈中的重要议题。会谈中,邓小平向美方介绍了中国政府对越南的行径、越南在苏联战略中的地位的认识,以及中国"反击"越南的相关考虑,并希望获得美国政府的道义支持。对于中国"反击"越南的构想,美国政府出于内政外交的考虑未表认同,并劝说中方不要采取武力打击越南。虽然在邓小平访美期间双方高层并未就越南问题达成一致,但对于加深彼此的了解,为日后卡特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访美 中美关系 中越关系 越南问题
下载PDF
抗日战争后期宋美龄的“夫人外交”探析——以美援外交为例
9
作者 董虹廷 王凤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3-27,共5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争取西方国家援助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其中宋美龄访美活动较为成功。她在美国频见美国政要,召开记者招待会,进行一系列的演讲等,赢得了美国民众和政府的支持和援助,拉近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中...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争取西方国家援助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其中宋美龄访美活动较为成功。她在美国频见美国政要,召开记者招待会,进行一系列的演讲等,赢得了美国民众和政府的支持和援助,拉近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后期 宋美龄 出访美国 对华援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