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温抗盐二元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茂森 史新兰 +1 位作者 许克峰 张还恩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1期54-55,共2页
用引发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二元共聚物驱油剂———AMPS/AM。研究结果表明 ,在单体浓度为2 0 % ,AMPS∶AM为 1.0∶4.0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 0 0 3 0 %~ 0 0 5 0 % ,pH值为中性时 ,可以得到增粘效果较好的合成聚合物。它... 用引发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二元共聚物驱油剂———AMPS/AM。研究结果表明 ,在单体浓度为2 0 % ,AMPS∶AM为 1.0∶4.0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 0 0 3 0 %~ 0 0 5 0 % ,pH值为中性时 ,可以得到增粘效果较好的合成聚合物。它在矿化度为 1 6× 10 5 mg/L的盐水中可配成稳定的溶液 ,经 90℃ 90d热稳定试验后 ,该溶液粘度保持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抗盐 二元聚合物 粘度 驱油剂 合成 性能 评价
下载PDF
AMPS/AM共聚物驱油剂的研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正良 肖传敏 梅平 《湖北化工》 2003年第4期14-15,共2页
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二元共聚物驱油剂-AMPS/AM。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体浓度为20%,AMPS:AM=1.0:4.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030%~0.050%,pH值为6~8时,可以得到增粘效果较好的合成聚合物。它在矿化度为1.0×10~5mg... 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二元共聚物驱油剂-AMPS/AM。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体浓度为20%,AMPS:AM=1.0:4.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030%~0.050%,pH值为6~8时,可以得到增粘效果较好的合成聚合物。它在矿化度为1.0×10~5mg·L^(-1)的盐水中可配成稳定的溶液,经120℃×90 d热稳定试验后,该溶液粘度保持率仍较高,且在盐水中具有很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S/AM共聚物 驱油剂 研制 耐温抗盐 二元共聚物 粘度
下载PDF
渗透降黏驱油剂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万刚 初伟 +4 位作者 崔文富 管雪倩 曹嫣镔 于田田 汪庐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渗透降黏驱油剂是一种聚合物型降黏剂,具有优异的水相增黏和油相降黏作用,能抑制水窜,有效地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从介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渗透降黏驱油剂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开展了分析和探索,CT扫描驱油实验研究发现,渗透降黏驱油剂在模拟... 渗透降黏驱油剂是一种聚合物型降黏剂,具有优异的水相增黏和油相降黏作用,能抑制水窜,有效地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从介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渗透降黏驱油剂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开展了分析和探索,CT扫描驱油实验研究发现,渗透降黏驱油剂在模拟非均质油藏驱油过程中,出现了纯油相和乳液相2个采油峰值,实现了高、低渗透层的均衡动用。微观刻蚀模型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渗透降黏驱油剂在驱替过程中可与稠油形成多种类型流体形态,并在油藏驱油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驱替初期形成油包水(W/O)乳液扩大波及体积;继续注入可变W/O型乳液为水包油包水(W/O/W)型,提高渗流能力;形成的微乳液相可提高岩石上的油相剥离效率。渗透降黏驱油剂驱替后剩余油分布特征表明,簇状流和滴状流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扩大波及和洗油效果,对于大幅提高低效水驱稠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黏 冷采 驱油剂 水驱 稠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两亲聚合物ICJN对原油的乳化与降黏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晓慧 张健 +4 位作者 崔盈贤 杨光 张裴 杨惠 王金本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6-461,共6页
为获得适合稠油开采的驱油剂,设计合成了两亲聚合物驱油剂体系ICJN。采用扫描电镜(SEM)、荧光显微镜、旋滴界面张力仪、接触角测定仪、石英晶体微天平和微观驱油模型实验对ICJN在溶液中的聚集形态及其对稠油的乳化、分散能力和降黏性能... 为获得适合稠油开采的驱油剂,设计合成了两亲聚合物驱油剂体系ICJN。采用扫描电镜(SEM)、荧光显微镜、旋滴界面张力仪、接触角测定仪、石英晶体微天平和微观驱油模型实验对ICJN在溶液中的聚集形态及其对稠油的乳化、分散能力和降黏性能、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1000 mg/L的ICJN溶液可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至10^(-1)m N/m数量级;与水解度25%、黏均相对分子质量1800万的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相比,ICJN具有较强的增黏能力;对于黏度上万的稠油,在油水体积比为1∶1条件下,浓度1200 mg/L的ICJN可以使混合油水体系黏度降至100 m Pa·s以下,降黏率在95%以上;ICJN具有较强的洗油能力,以沥青质模拟原油重质组分,在SiO_2芯片表面吸附沥青质,浓度1200 mg/L的ICJN溶液作为流动相,解吸附40 min后沥青质的吸附量从489.2 ng/cm^2降至207.4 ng/cm^2,吸附层厚度从4.7 nm降至3.1 nm。ICJN溶液既可以通过扩大波及体积驱油,又可依靠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从岩石表面乳化分散剥离原油。微观驱油实验结果显示,浓度1000 mg/L的ICJN体系的驱油效果明显优于等浓度的HPAM体系和1000 mg/L HPAM+3000 mg/L AOS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两亲聚合物 乳化降黏 驱油剂 驱油机理
下载PDF
含有吗啉基的耐温抗盐聚合物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新勇 罗攀登 +3 位作者 刘坤 王佳 费东涛 曹杰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838-841,845,共5页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N-丙烯酰吗啉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为引发剂,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种三元共聚物,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黏和耐温抗盐性能。在常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基础上引入吗啉基团,...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N-丙烯酰吗啉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为引发剂,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种三元共聚物,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黏和耐温抗盐性能。在常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基础上引入吗啉基团,一方面利用吗啉的环状结构,增强分子的刚性,提升聚合物在高温高盐下的黏度,另一方面利用吗啉基单元良好的抑制水解能力,提升聚合物老化稳定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单体比例、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于产物增黏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聚合条件,评价了聚合物的抗盐和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的耐盐性能优良,在110℃下老化20d后的黏度为12.6 mPa·s,展现出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聚丙烯酰胺衍生物 耐温抗盐 表观黏度 驱油剂
下载PDF
复合驱油技术应用中几项要素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戚连庆 陈舟圣 +3 位作者 陈丽娜 黄波 王洪 王成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257,共6页
新的毛管数理论认为,当毛管数增大到一极限毛管数后,残余油达到一相对低值,毛管数进一步增大,残余油不再减少,直至毛管数增大到另一极限毛管数后,出现驱动状况转化,残余油出现复杂变化。以该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通过新的毛管... 新的毛管数理论认为,当毛管数增大到一极限毛管数后,残余油达到一相对低值,毛管数进一步增大,残余油不再减少,直至毛管数增大到另一极限毛管数后,出现驱动状况转化,残余油出现复杂变化。以该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通过新的毛管数实验曲线优化驱油要素的方法,即必须将驱油过程严格控制在“第一类”驱动状况下;必须从三维非均质油藏出发,同时考虑复合驱的驱替特征;应从优化渗流速度出发优化注采井距和注液速度,进而优化驱油体系黏度和界面张力。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新毛管数理论的发展,为复合驱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状况 驱替特征 毛管数曲线 界面张力 体系黏度 渗流速度 注液速度
下载PDF
适用于苛刻油藏聚合物驱的新型微生物多糖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洪涛 罗海 +3 位作者 吕奉章 安继彬 霍彤 马永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398,共6页
针对广泛应用于聚合物驱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耐高温高矿化度性能较差的问题,探索了新型微生物多糖迪特胶、韦兰胶、黄原胶作为新型驱油用聚合物的可行性,研究了微生物多糖的浓度、温度、剪切速率、放置时间、碱浓度以及矿化度等... 针对广泛应用于聚合物驱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耐高温高矿化度性能较差的问题,探索了新型微生物多糖迪特胶、韦兰胶、黄原胶作为新型驱油用聚合物的可行性,研究了微生物多糖的浓度、温度、剪切速率、放置时间、碱浓度以及矿化度等因素对其黏度的影响,并对微生物多糖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与HPAM进行了对比。实验证明:新型微生物多糖具有良好水溶性,其溶液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液表现出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和放置稳定性;与传统的HPAM溶液相比,微生物多糖溶液在耐温性、耐碱性和耐盐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微生物多糖驱油效果明显优于HPAM,因此,可以作为适用于苛刻油藏的新型驱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微生物多糖 黏度特性 驱油剂 苛刻油藏
下载PDF
以纳米颗粒为核的支化驱油聚合物合成及性能
8
作者 李永寿 魏辉龙 +3 位作者 罗攀登 方裕燕 安娜 吕飞 《化工科技》 CAS 2021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纳米SiO 2制备氨基纳米SiO 2,在该基础上,以硝酸铈铵和氨基纳米SiO 2为引发剂,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制备了一种以纳米颗粒为核的支化聚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纳米颗粒种类、纳米...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纳米SiO 2制备氨基纳米SiO 2,在该基础上,以硝酸铈铵和氨基纳米SiO 2为引发剂,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制备了一种以纳米颗粒为核的支化聚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纳米颗粒种类、纳米颗粒加量、反应体系pH值、硝酸铈铵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于产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聚合条件。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与线性聚合物相比,支化聚合物具有更好的抗盐和抗剪切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支化聚合物 表观黏度 驱油剂 耐盐 抗剪切
下载PDF
聚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作为稠油驱油降黏助剂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肖洒 孙永涛 +2 位作者 王少华 吴春洲 宋宏志 《能源化工》 2018年第6期49-54,共6页
针对目前在国内稠油油藏开发中,常用驱油剂存在驱油效率低、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耐温性能不佳、不适应于高矿化度条件等问题,对新型聚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降黏剂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其乳化降黏性能、耐温性能、耐盐性能、界... 针对目前在国内稠油油藏开发中,常用驱油剂存在驱油效率低、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耐温性能不佳、不适应于高矿化度条件等问题,对新型聚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降黏剂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其乳化降黏性能、耐温性能、耐盐性能、界面活性和驱油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0%的聚醚羧酸盐具有良好的降黏性能,试验所考察的7种油水质量比条件下的油水乳状液黏度均可降低至100 mPa·s以内;自然沉降脱水率均可达80%以上;聚醚羧酸盐质量分数在0.2%~1.0%时界面张力在10^(-2) mN/m数量级;该表面活性剂耐温耐盐性能良好,具有较宽泛的温度及矿化度适用范围;200℃驱油试验结果显示,质量分数1.0%的聚醚羧酸盐溶液可提高驱油效率4.65个百分点,适宜作为稠油驱油降黏开采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羧酸盐 表面活性剂 乳化降黏 驱油剂 稠油开采
下载PDF
普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室内性能评价
10
作者 姜力华 祝东明 秦玉斌 《化工管理》 2020年第31期61-62,70,共3页
根据普通稠油的开采技术要求,研发出一种降黏驱油剂复配体系,并从油水界面张力,降黏率,自然沉降脱水率,吸附后降黏率,洗油率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地层温度70℃下,矿化度为5000mg/L的条件下,该降黏剂体系在0.3%下,... 根据普通稠油的开采技术要求,研发出一种降黏驱油剂复配体系,并从油水界面张力,降黏率,自然沉降脱水率,吸附后降黏率,洗油率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地层温度70℃下,矿化度为5000mg/L的条件下,该降黏剂体系在0.3%下,可使界面张力达到4.5×10-2mN/m,降黏率达到95%,自然沉降脱水率达到80%,吸附后降黏率达到80%,洗油率能达到35%;该体系具有较好的降黏效率,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稠油开采效率,关键指标均能满足稠油降黏驱油剂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黏驱油剂 降黏率 洗油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