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桥面铺装层粘弹塑性研究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光伟 黄卫 张晓春 《公路交通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2,共4页
钢桥面铺装层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明显的粘弹塑性材料力学特性 ,应用Perzyna理论 ,对沥青混合料铺装层行车荷载响应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给出铺装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 ,对铺装层的局部拥包及车辙等现象进行评价 ,结果与M R
关键词 数值分析 铺装层 粘弹塑性 沥青混合料 钢桥
下载PDF
软化与膨胀作用下深部巷道围岩黏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海健 靖洪文 +1 位作者 张春宇 马波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随着煤矿开采的逐渐加深,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表现出典型的应变软化、破裂膨胀及流变特征。通过建立线性软化模型,进行黏弹塑性力学分析,确定了深部巷道围岩的应力、位移和破裂区半径。以山东省郓城煤矿井底车场泥岩段巷道为研究背景进... 随着煤矿开采的逐渐加深,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表现出典型的应变软化、破裂膨胀及流变特征。通过建立线性软化模型,进行黏弹塑性力学分析,确定了深部巷道围岩的应力、位移和破裂区半径。以山东省郓城煤矿井底车场泥岩段巷道为研究背景进行实例计算,得出了破裂膨胀和线性软化作用下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软化和破裂膨胀对巷道的周边位移和破裂区厚度都有显著影响;耦合作用下,围岩的变形和破碎比单因素作用下更加严重;其中线性软化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比破裂膨胀更大。并通过现场实测,将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黏弹塑性 破裂膨胀 应变软化
原文传递
考虑应变率影响的单轴受压岩石动态变形过程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赵衡 曹文贵 李翔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18,共5页
针对岩石的动态变形特征,引进Kelvin模型,采用粘性元件和弹塑性元件模型并联的方法,建立岩石单轴压缩的受力分析模型,以此反映加载速度或应变率对岩石动态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探讨岩石动态变形过程的体积变化影响,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 针对岩石的动态变形特征,引进Kelvin模型,采用粘性元件和弹塑性元件模型并联的方法,建立岩石单轴压缩的受力分析模型,以此反映加载速度或应变率对岩石动态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探讨岩石动态变形过程的体积变化影响,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立弹塑性体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进而建立可反映加载速度或应变率影响的单轴受压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提出其参数确定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岩石强度和弹性模量或刚度随应变率提高而增加的特性,而且能较好地模拟单轴受压岩石的动态变形过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变率 粘弹塑性 统计损伤 本构模型
下载PDF
一种弹芯用聚碳酸酯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及本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江波 高光发 +3 位作者 杜忠华 徐立志 刘鹍 朴春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2,52,共7页
为了研究一种弹芯用聚碳酸酯材料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响应,利用材料试验机和SHPB装置对该材料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动静态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获得了该聚碳酸酯材料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聚碳酸酯材料的压缩过程... 为了研究一种弹芯用聚碳酸酯材料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响应,利用材料试验机和SHPB装置对该材料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动静态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获得了该聚碳酸酯材料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聚碳酸酯材料的压缩过程呈现明显的黏弹性现象,其动静态屈服强度和模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大,塑性阶段表现为应变软化与应变硬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应变率下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切向模量近似相等;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描述聚碳酸酯材料大变形力学行为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得到了该材料的本构方程。对比分析显示,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聚碳酸酯材料动静态压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性能 黏弹塑性 本构模型 聚碳酸酯
下载PDF
SECT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OUPLED DEFORMATION BETWEEN ELASTOPLASTIC SHEET METAL AND VISCO-ELASTOPLASTIC BODY 被引量:4
5
作者 Zhongjin Wang Jianguang Liu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11年第2期153-165,共13页
The present paper is devoted to developing a new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 (VPF), which is a sheet flexible-die forming (FDF) process. The pressure-carrying medium us... The present paper is devoted to developing a new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 (VPF), which is a sheet flexible-die forming (FDF) process. The pressure-carrying medium used in VPF is one kind of semisolid, flowable and viscous material and its deformation behavior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visco-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A sect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the coupled deform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viscoelastoplastic pressure-carrying medium and the elastoplastic sheet metal is proposed. The resolution of the Updated Lagrangian (UL) formulation is based on a static explicit approach. The frictional contact between sheet metal and visco-elastoplastic pressure-carrying medium is treated by the penalty function method. Coupled deformation between sheet metal and visco-elastoplastic pressure-carrying medium with large slip is analyzed to validate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Finally, the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VPB) process of DC06 sheet metal is simulated. Good agreement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shows the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VPF) sheet forming sect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upled deformation visco-elastoplastic pressure-carrying medium
原文传递
开滦矿区软岩巷道新支护体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孟宪锐 冯锐敏 +2 位作者 丁自伟 赵强 张小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74,共5页
为了解决开滦矿区软岩巷道支护问题,应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并结合开滦矿区多年的软岩巷道支护实践经验,研究了针对软岩巷道支护的新体系,即以强韧封层、稳压胶结为基础,以钢丝绳为筋骨,以锚注为主体的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新体系。... 为了解决开滦矿区软岩巷道支护问题,应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并结合开滦矿区多年的软岩巷道支护实践经验,研究了针对软岩巷道支护的新体系,即以强韧封层、稳压胶结为基础,以钢丝绳为筋骨,以锚注为主体的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新体系。同时,通过建立与软岩巷道围岩特征相对应的力学模型,对影响软岩巷道新支护体系的主要因素,即巷道所处的应力环境、围岩性质与结构类型、巷道支护方式进行了分析。经现场工程验证,采用该支护体系的东欢坨矿北一大巷在变形稳定前的其总变形量不足50 mm,林南仓矿斜井下口交岔点最大变形量仅为67 mm。结果表明,该支护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变形,避免了矿井软岩巷道在服务期间的多次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开滦矿区 西原体 围岩强度 锚注支护
下载PDF
Numerical visco-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ization of creep recovery tests on hot mix asphalt 被引量:1
7
作者 Marco Pasetto Nicola Baldo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6年第5期390-397,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a visco-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to analyze the creep deformability of asphalt concretes at high service temperatures, finalized to improve the interpretation of permanent deformation p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a visco-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to analyze the creep deformability of asphalt concretes at high service temperatures, finalized to improve the interpretation of permanent deformation phenomenon and performance design of road pavements. A three dimensional constitutive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is introduced, in tensor as well as in numerical form. The associated uniaxial model is used to arrange a plastic element in series with the viscoelastic component. The latter is defined by an elastic spring placed in parallel with three Maxwell elements. Three different hardening laws, namely isotropic, kinematic and mixed hardening, are included in the constitutive model to compare the creep deformability. The proposed constitutive model has been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on the basis of uniaxial creep-recovery test results at 40℃. This is performed with a high performance hot mix asphalt concrete (HP-HMA) at different stresses and loading times. Depending on the hardening law considered, permanent deformation data predicted by the proposed model results are reasonab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creep-recovery data. A rational constitutive model that is physically congruent with the creep phenomenon of asphalt concretes was developed and calibrated to achie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such materials. The fundamental relevance of an appropriate plastic response modeling, in the study of the creep behavior of asphalt concretes for highway and road pa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mix asphalt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Hardening law Creep-recovery test
原文传递
Visco-elasto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mpressed asphalt mastic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国伟 杨新华 +1 位作者 白凡 高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4007-4013,共7页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three-stage creep behavior of compressed asphalt mastic, a visco-elasto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treated as quadratic polynomial func...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three-stage creep behavior of compressed asphalt mastic, a visco-elasto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treated as quadratic polynomial functions with respect to stress and temperature. A series of uniaxial compressive creep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at various stress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se parameter functions, and then 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b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s at the other loading conditions. It is shown that very small permanent deformation at low stress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s rapidly with elevated stress or temperature and the damage may initiate in the stationary stage but mainly develops in the accelerated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s without damage, 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proposed model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s, and can better capture the rate-dependency in creep responses of asphalt mastic especially below its softening point of 4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mastic visco-elastoplastic damage model compressive creep
下载PDF
西原模型对岩石流变特性的适应性及其参数确定 被引量:65
9
作者 陶波 伍法权 +1 位作者 郭改梅 周瑞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3165-3171,共7页
通过对伯格斯体与西原体的对比分析,认为西原模型能模拟各种岩石流变特征,而伯格斯体仅适合用于较软岩。由于考虑到荷载与起始流变应力的关系,西原模型的本构关系用分段函数表示。当σ<σs时,西原模型的蠕变不导致无限变形,松驰不导... 通过对伯格斯体与西原体的对比分析,认为西原模型能模拟各种岩石流变特征,而伯格斯体仅适合用于较软岩。由于考虑到荷载与起始流变应力的关系,西原模型的本构关系用分段函数表示。当σ<σs时,西原模型的蠕变不导致无限变形,松驰不导致应力为0;当σ≥σs时,蠕变导致无限变形,松驰也不导致应力为0。伯格斯体忽略荷载与起始流变应力的关系,认为只要有荷载作用于岩体上,就会导致无限变形,这与岩石的实际流变规律相矛盾。此外,利用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分别利用伯格斯模型及西原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赵各庄煤矿断层破碎带灰黄色糜棱岩的流变曲线进行了拟合,并求取了流变参数。拟合结果表明,西原模型比伯格斯模型更适合于描述岩石的蠕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西原体 岩石流变特性 适应性 最小二乘法 流变参数
下载PDF
考虑围岩软化特性和应力释放的圆形隧道黏弹塑性解 被引量:42
10
作者 卞跃威 夏才初 +1 位作者 肖维民 张国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将围岩的塑性应变软化特性引入到考虑应力释放的圆形隧道黏弹塑性解中,并且在围岩的软化和残余强度阶段考虑围岩的塑性体积膨胀特性,提出了考虑塑性软化以及塑性体积膨胀和围岩应力释放的圆形隧道弹塑性解。当软化系数k=∞、膨胀系数h=s... 将围岩的塑性应变软化特性引入到考虑应力释放的圆形隧道黏弹塑性解中,并且在围岩的软化和残余强度阶段考虑围岩的塑性体积膨胀特性,提出了考虑塑性软化以及塑性体积膨胀和围岩应力释放的圆形隧道弹塑性解。当软化系数k=∞、膨胀系数h=s时,该解转化为黏弹-脆塑性解;当k=0、h=s时,则转化为黏弹-理想塑性解,进一步令h=s=1,则转化为不考虑塑性体积膨胀的黏弹-理想塑性解。通过具体实例计算,分析了掌子面与研究断面间距x、围岩的软化系数k、膨胀系数h和s、支护结构等对围岩塑性区、破碎区半径和变形的影响。当开挖面与研究断面间距x在(0~4)D(D为隧道直径)范围内,随着时间增加塑性圈和破碎区迅速增大;超过4D,塑性区和破碎区半径增量逐渐变小,趋于稳定值;围岩中包含塑性区和破碎区时,二者半径的比值只取决于围岩的性质,与支护结构无关,但支护结构可以限制塑性区及破碎区的范围;考虑应变软化和塑性体积膨胀时,围岩径向位移和塑性区及破碎区半径均大于不考虑应变软化和塑性体积膨胀时的结果;软化系数k增大,围岩位移、塑性区和破碎区半径增加、塑性区半径和破碎区半径之间的比值变小。得到的结果对于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隧道 黏弹塑性解 软化 体积膨胀 应力释放
下载PDF
裂隙花岗岩各向异性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潘鹏志 冯夏庭 +2 位作者 申林方 杨金保 周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4,共9页
由于岩石的非均质性、裂隙的存在以及所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岩样在蠕变破坏过程中通常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为了描述岩石的这种各向异性蠕变性质,在经典弹黏塑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黏塑性流动系数张量表达式,建立岩石各向异性弹黏塑性... 由于岩石的非均质性、裂隙的存在以及所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岩样在蠕变破坏过程中通常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为了描述岩石的这种各向异性蠕变性质,在经典弹黏塑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黏塑性流动系数张量表达式,建立岩石各向异性弹黏塑性蠕变模型,将该模型嵌入到三维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中,开发岩石蠕变过程分析的三维弹黏塑性细胞自动机模拟系统(EPCA3D-EVP),建立非均质岩石蠕变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常规三轴数值试验来确定细观单元的强度和变形参数,通过蠕变试验确定其黏塑性流动系数,克服岩石力学模拟中"数据有限"的瓶颈问题,并通过对甘肃北山核废物地下处置候选场址的裂隙花岗岩三轴蠕变试验验证该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合理地描述裂隙花岗岩在渗流–应力作用下产生各向异性的宏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花岗岩 各向异性蠕变 黏塑性系数张量 三维弹黏塑性细胞自动机EPCA3D-EVP
下载PDF
高地应力下深埋隧洞软岩段围岩时效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付敬 董志宏 +1 位作者 丁秀丽 张传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44-448,共5页
"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埋深大,地应力较高,其中穿越的洞段Ⅳ、Ⅴ类围岩占有较大的比例,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围岩开挖卸荷后极可能出现大变形失稳、垮塌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TBM的掘进效率及施工进度。根据洞室开挖过程... "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埋深大,地应力较高,其中穿越的洞段Ⅳ、Ⅴ类围岩占有较大的比例,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围岩开挖卸荷后极可能出现大变形失稳、垮塌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TBM的掘进效率及施工进度。根据洞室开挖过程中实际揭示的围岩地质条件及变形特征,采用三维黏弹塑性数值方法,对围岩的流变特性与时效变形进行研究;在对实测地应力场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围岩现场变形规律,对围岩蠕变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进而对隧洞开挖区域的软弱围岩进行黏弹塑性数值分析,获得了规律性认识,为动态调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高地应力 TBM卡机 黏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力本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超 杨林德 季倩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9-614,共6页
针对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即几乎不存在纯弹性变形阶段及应变趋于零时仍存在能量耗散,结合软土地铁车站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对饱和软黏土进行的动三轴试验,利用边界面模型理论建立了软黏土的黏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并进一步... 针对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即几乎不存在纯弹性变形阶段及应变趋于零时仍存在能量耗散,结合软土地铁车站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对饱和软黏土进行的动三轴试验,利用边界面模型理论建立了软黏土的黏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并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对自由场振动台试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与试验的结果基本吻合。该本构模型可用于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的动力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循环荷载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自由场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砂质泥岩卸荷流变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原先凡 邓华锋 李建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3-1739,共7页
基于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的实际调整路径设计加轴压卸围压条件下的分级卸荷流变实验,对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洞轴线主要穿越的砂质泥岩的卸荷流变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应力水平低于岩石破坏应力时,砂质泥岩的流变只表现出衰... 基于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的实际调整路径设计加轴压卸围压条件下的分级卸荷流变实验,对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洞轴线主要穿越的砂质泥岩的卸荷流变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应力水平低于岩石破坏应力时,砂质泥岩的流变只表现出衰减流变阶段和稳态流变阶段,且随着围压的逐级卸除,应力水平逐渐超过岩石的长期强度,试样的稳态流变速率由最初接近于0的常数逐渐增大至一个大于0的常数;2应力水平高于岩石破坏应力时,砂质泥岩经过衰减流变阶段和稳态流变阶段之后进入非线性加速流变阶段直至发生破坏,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卸荷初始围压下试样发生流变破坏的总历时不同,且各试样发生非线性加速流变的启动时间也显著不同。对砂质泥岩卸荷流变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西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应力水平低于破坏应力时砂质泥岩的流变特性,但却无法反映应力水平高于其破坏应力时的非线性加速流变特征,基于此,引入岩石非线性加速流变启动元件,通过将其与西元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新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对提出的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并将流变模型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建立的卸荷流变本构模型能够较全面地描述砂质泥岩卸荷流变破坏的全过程,证明所建模型是正确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泥岩 加轴压卸围压 卸荷流变 长期强度 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下载PDF
基于含水劣化特性的隧道围岩时效变形数值计算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明 刘新荣 邓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76-1882,共7页
基于一种可考虑含水劣化特性的岩石黏弹塑性模型,推导得到了该模型的有限差分格式,并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获得了FLAC3D二次开发的动态链接库文件。通过简单模拟试验对程序进行有效性检验表明,模型程序可较好地反映岩石的瞬时弹性变... 基于一种可考虑含水劣化特性的岩石黏弹塑性模型,推导得到了该模型的有限差分格式,并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获得了FLAC3D二次开发的动态链接库文件。通过简单模拟试验对程序进行有效性检验表明,模型程序可较好地反映岩石的瞬时弹性变形、衰减蠕变、等速蠕变、含水劣化和塑性变形等特性。通过采用黏弹塑性模型程序对实际的隧道地质模型进行数值分析表明:与自然含水状态相比,围岩处于饱和状态时隧道的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和底鼓位移都出现明显增大,饱和状态下隧道底鼓值约为自然含水状态下的2倍,围岩自稳时间较自然含水状态时减小了40 d左右,严重缩短了二次衬砌的合理时间范围。计算结果与隧道现场实际情况较吻合,有效揭示了隧道大变形灾害的产生机制。运用该黏弹塑性模型程序可较好地分析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并预测隧道二次衬砌的合理施作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塑性模型 程序开发 含水劣化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天然与饱水状态下石膏岩蠕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秀敏 蒋玄苇 +3 位作者 陈从新 夏开宗 周意超 宋许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77-283,共7页
石膏岩的饱水软化蠕变特性是影响石膏矿采空区安全评价的重要因素。以荆门石膏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天然与饱水状态下的单试样逐级增量加载试验,分析了饱水软化作用下石膏岩的蠕变特性,选取西原模型描述石膏岩的本构关系。分析结果可得,... 石膏岩的饱水软化蠕变特性是影响石膏矿采空区安全评价的重要因素。以荆门石膏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天然与饱水状态下的单试样逐级增量加载试验,分析了饱水软化作用下石膏岩的蠕变特性,选取西原模型描述石膏岩的本构关系。分析结果可得,饱水试样总蠕变量大于天然试样;饱水试样蠕变破坏强度(11 MPa)是天然试样蠕变破坏强度(21.5 MPa)的0.54倍,长期强度(10 MPa)是天然试样长期强度(19.5 MPa)的0.49倍。利用西原模型对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拟合参数可知,饱水试样参数E_1是天然试样的0.1~0.5倍,η_1是天然试样的0.2~0.7倍,E_2是天然试样的2~10倍。以上结论均表明饱水试样的蠕变特性更加明显。分析讨论饱水软化作用对石膏岩蠕变特性影响机制可知,荆门石膏岩软化作用主要由物理软化作用及化学软化作用耦合而成,物理软化作用主要为静水作用下的孔压效应,化学软化作用主要为石膏岩的重结晶作用。试验分析结果可为石膏矿采空区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岩 蠕变 饱水 长期强度 西原流变模型
下载PDF
湛江黏土的蠕变模型与变参数塑性元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孔令伟 何利军 张先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41-2246,共6页
湛江黏土的蠕变变形在低偏应力下较小,其蠕变等时曲线没有明显的屈服特征而近似为直线,表现为线性蠕变性状;当偏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加速蠕变阶段并发生破坏。从湛江黏土蠕变各阶段的变形机制出发,通过引入服从Mohr-C... 湛江黏土的蠕变变形在低偏应力下较小,其蠕变等时曲线没有明显的屈服特征而近似为直线,表现为线性蠕变性状;当偏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加速蠕变阶段并发生破坏。从湛江黏土蠕变各阶段的变形机制出发,通过引入服从Mohr-Coulomb塑性流动规律的变参数塑性元件,将该塑性元件与广义Kelvin模型串联,提出描述蠕变全过程的黏弹塑性模型。同时将该模型在FLAC3D中进行二次开发,与FLAC3D中自带的Cvisc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变参数塑性元件的黏弹塑性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湛江黏土各个蠕变阶段的变形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黏土 蠕变 变参数塑性元件 广义Kelvin模型 黏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水基ZrB_2膏体的挤出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洪军 李冬健 刘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27,37,共5页
研究了用于Freeze-form Extrusion Fabrication工艺的水基ZrB2膏体的挤出流变性能。动态力学分析表明该膏体可以作为粘弹塑性体来处理:在挤出过程中,屈服前表现为粘弹性固体特性,屈服后表现为粘塑性流体特性。虽然有剪切变稀现象,但在... 研究了用于Freeze-form Extrusion Fabrication工艺的水基ZrB2膏体的挤出流变性能。动态力学分析表明该膏体可以作为粘弹塑性体来处理:在挤出过程中,屈服前表现为粘弹性固体特性,屈服后表现为粘塑性流体特性。虽然有剪切变稀现象,但在实际的挤出工艺范围内表观粘度变化平稳,水基ZrB2膏体可稳定挤出,并可用宾汉体流体进行描述。挤出实验表明:挤出速度高于0.1 mm/s时不发生液相迁移现象,可以用Benbow-Bridgwater模型来预测挤出压力和挤出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ZrB2膏体 挤出 流变行为 粘弹塑性体 液相迁移
下载PDF
疏松砂岩储层水平井安全钻井周期数值模拟计算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炳印 卢晓峰 +2 位作者 曲从峰 邓金根 邹灵战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2,共2页
在疏松砂岩油藏中钻水平井首先要解决的是井眼失稳问题。室内通过对疏松砂岩储层进行蠕变试验,得到其常温下稳态蠕变的本构方程,并验证砂岩的黏性流变是造成水平井井眼缩径的主要因素。在疏松砂岩储层水平段井眼变形分析中考虑了疏松砂... 在疏松砂岩油藏中钻水平井首先要解决的是井眼失稳问题。室内通过对疏松砂岩储层进行蠕变试验,得到其常温下稳态蠕变的本构方程,并验证砂岩的黏性流变是造成水平井井眼缩径的主要因素。在疏松砂岩储层水平段井眼变形分析中考虑了疏松砂岩的黏弹塑性变形,并综合地应力、钻井液密度以及流变参数对井眼缩径速率的影响,应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疏松砂岩中水平井井眼随时间变化的缩径率,并据此确定了疏松砂岩储层水平井水平段钻进的安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疏松砂岩 黏弹塑性 安全周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程序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振伟 金爱兵 +2 位作者 王凯 孟新秋 高玉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08-2715,共8页
在深入研究西原体模型黏弹塑性特征的基础上,推导出不同塑性条件下的流变特性方程,并将其推广到离散单元法中,研究了颗粒间力与位移关系的数值积分方案,总结出颗粒流程序中接触本构模型开发方法,并基于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开发出具有... 在深入研究西原体模型黏弹塑性特征的基础上,推导出不同塑性条件下的流变特性方程,并将其推广到离散单元法中,研究了颗粒间力与位移关系的数值积分方案,总结出颗粒流程序中接触本构模型开发方法,并基于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开发出具有黏弹塑性特征的西原体接触本构模型。通过两个互相接触的固定球体之间的应力松弛试验,分3种情况验证了模型编制的准确性。利用取自张家洼铁矿巷道内的岩石试样,通过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获取计算参数,并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的模拟,通过与室内蠕变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PFC2D中自定义西原体模型用于岩石流变特性研究的可行性。利用西原体模型与线弹性模型对D型深埋巷道进行分析计算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西原体模型预测结果与Hoek-Brown准则理论结果更为接近。在围岩蠕变作用下,巷道两帮变形量大于顶板和底板,破坏程度更为严重,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吻合。根据巷道长期稳定性的要求,提出着重支护两帮的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试验 颗粒流程序 西原体流变模型 黏弹塑性 流变特性 巷道蠕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