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八代次N和G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胜利 徐葛林 +4 位作者 明平刚 孙文 吴杰 杨晓明 严家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7-332,335,共7页
目的测定八个代次CTN-1疫苗株核蛋白(N)和糖蛋白(G)基因序列,并与代表性疫苗株和街毒株进行比较。方法用RT-PCR反应扩增八代次CTN-1的N和G基因,获得cDNA,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八个代次CTN-1的N和G基因序列与其它疫苗株比较,核苷... 目的测定八个代次CTN-1疫苗株核蛋白(N)和糖蛋白(G)基因序列,并与代表性疫苗株和街毒株进行比较。方法用RT-PCR反应扩增八代次CTN-1的N和G基因,获得cDNA,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八个代次CTN-1的N和G基因序列与其它疫苗株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7%~84.5%和86.6%~88.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9%~92.5%和95.3%~98.2%;与在我国分离的街毒株相比,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4.2%~95.0%和80.4%~94.3%,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1%~99.6%和88.7%~98.5%。CTN-1株八个代次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几乎完全相同。结论CTN-1株在传代过程中N和G基因变异小,与中国流行的代表性街毒株的同源性高于其它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传代 CTN-1 序列测定
下载PDF
金鱼疱疹病毒敏感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霞 福田颖穗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2-18,共7页
采用组织块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对金鱼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研究了高倍稀释、培养液中的小牛血清浓度以及冷冻保存等因子对显示出较高的增殖能力的来源于鳍的细胞GFF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并对其进行金鱼疱疹病毒接种、病毒传代培养等试... 采用组织块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对金鱼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研究了高倍稀释、培养液中的小牛血清浓度以及冷冻保存等因子对显示出较高的增殖能力的来源于鳍的细胞GFF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并对其进行金鱼疱疹病毒接种、病毒传代培养等试验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不论是高倍稀释,还是在低浓度小牛血清培养液H MEM 5中培养,细胞均具有足够的增殖速率;而且冷冻保存在细胞在解冻后的培养仍然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细胞的存活率在85%以上,使此细胞的冷冻保存成为可能;同时,接种细胞出现了CPE且病毒传代培养的细胞内和培养液中均观察到病毒颗粒,表明GFF细胞可以支持病毒的增殖,为研究金鱼病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细胞 疱疹病毒 体外培养 传代
下载PDF
中国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V三个代次的GP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明平刚 孙文 +3 位作者 徐葛林 吴杰 杨晓明 严家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7-219,235,共4页
目的分析三个代次CTN-1-V病毒株糖蛋白(GP)基因部分序列,并与代表性街毒株进行比较。方法利用RTPCR反应,从感染了CTN-1-V病毒的小鼠脑内获得GPcDNA的部分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三个代次的CTN-1-V病毒株GPcDNA序列的690个核苷酸与代... 目的分析三个代次CTN-1-V病毒株糖蛋白(GP)基因部分序列,并与代表性街毒株进行比较。方法利用RTPCR反应,从感染了CTN-1-V病毒的小鼠脑内获得GPcDNA的部分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三个代次的CTN-1-V病毒株GPcDNA序列的690个核苷酸与代表性狂犬病毒GP核苷酸相应序列同源性为83.2%~96.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0%~97.4%。CTN1V株三代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几乎相同。结论CTN1V株在传代过程中GP基因结构基本稳定,与中国流行的代表性街毒株的同源性高于aG株和PV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传代 基因序列 中国
下载PDF
鸡源禽腺病毒的LMH细胞传代及细胞传代毒株对SPF鸡的致病性 被引量:6
4
作者 魏燕鸣 龚文孝 +3 位作者 杨影 马季 邹忠 金梅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为建立禽腺病毒4型的禽源细胞感染模型,并考察细胞培养毒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将实验室2014-2017年间分离的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并盲传,选取各病毒的LMH细胞培养物,按一定剂量经腿部... 为建立禽腺病毒4型的禽源细胞感染模型,并考察细胞培养毒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将实验室2014-2017年间分离的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并盲传,选取各病毒的LMH细胞培养物,按一定剂量经腿部肌肉注射接种4周龄SPF鸡;记录试验动物的发病情况,剖检采集发病或死亡鸡的脏器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并分析病毒细胞培养物感染SPF鸡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在LMH细胞上盲传至第4代时开始出现I群禽腺病毒所致的特异性细胞病变,提取培养物中病毒核酸并进行PCR鉴定,均能扩增出大小约564 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表明病毒能在LMH细胞上稳定增殖。选取各病毒第10代细胞培养物进行SPF鸡回归试验,发现细胞培养上清接种4周龄SPF鸡后第3天开始,有部分鸡开始精神沉郁,食欲消退、卧地不起瘫痪并迅速死亡,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B-1、HB-2、HB-3和SD-1毒株保持对4周龄SPF鸡的致病性,病死鸡中能观察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对照组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LMH细胞可用于禽腺病毒增殖传代,是开展禽腺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 鸡肝癌细胞 包涵体 心包积水 病毒传代 细胞感染模型 灭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
下载PDF
A Virulent PEDV Strain FJzz1 with Genomic Mutations and Deletions at the High Passage Level Was Attenuated in Piglets via Serial Passage In Vitro 被引量:5
5
作者 Pengfei Chen Xiongwei Zhao +11 位作者 Shuting Zhou Tianxing Zhou Xiangmei Tan Xia Wu Wu Tong Fei Gao Lingxue Yu Yifeng Jiang Hai Yu Zhibiao Yang Guangzhi Tong Yanjun Zhou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052-1065,共14页
Highly virulent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strains re-emerged and circulated in China at the end of 2010,caus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in the pork industry worldwide.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dynamics ... Highly virulent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strains re-emerged and circulated in China at the end of 2010,caus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in the pork industry worldwide.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dynamics of PEDV during its passage in vitro,the PEDV G2 strain FJzzl was serially propagated in Vero cells for up to 200 passages.The suscept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FJzzl strain increased gradually as it was serially passaged in vitro.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mino acid(aa)change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 glycoprotein,which accounted for 72.22%-85.71%of all aa changes.A continuous aa deletion(^(55)I^(56)G^(57)E→^(55)K^(56)Δ^(57)Δ)occurred in the N-terminal domain of S1(Sl-NTD).To examine how the aa changes affected its virulence,FJzzl-F20 and FJzzl-F200 were selected to simultaneously evaluate their pathogenicity in suckling piglets.All the piglets in the FJzzl-F20-infected group showed typical diarrhea at 24 h postinfection,and the piglets died successively by 48 h postinfection.However,the clinical signs of the piglets in the FJzzl-F200-infect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weaker,and no deaths occurred.The FJzzl-F200-infected group also showed a lower level of fecal viral shedding and lower viral loads in the intestinal tissues,and no obvious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TypeⅠandⅢinterferon were induced in the FJzzl-F200 infection group,together with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such as TNF-α,IL-1βand IL-8.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dentified genetic chang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attenuation of FJzzl strain,and the attenuated FJzzl-F200 may have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PEDV live-attenuated vac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Serially passage Genetic variation Pathogenicity
原文传递
马立克病病毒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的混合感染及在传代过程中的重组 被引量:3
6
作者 宿靖伟 滕蔓 +5 位作者 罗俊 迟佳琦 余祖华 禹乐乐 胡博 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旨在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病毒(MD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混合感染及自然重组状况,探讨两种病原的基因重组对MDV病原学特性的潜在影响及危害。利用PCR扩增、序列测定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来自河南商品蛋鸡群的17个MDV分... 旨在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病毒(MD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混合感染及自然重组状况,探讨两种病原的基因重组对MDV病原学特性的潜在影响及危害。利用PCR扩增、序列测定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来自河南商品蛋鸡群的17个MDV分离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两个毒株HNGS206和HNXZ103的病毒基因组中存在REV—LTR的重组插入。进一步的IFA结果显示,HNGS206和HNXZ103并非MDV与REV的自然重组流行毒株,这两个毒株基因组中LTR的插入发生于临床病例鸡混合感染后的病毒分离及传代培养过程中。结果提示,虽然目前国内鸡群中MDV和REV的混合感染较为普遍,但MDV与REV自然重组毒株的流行状况仍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病毒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流行病学 混合感染 病毒传代 基因重组
下载PDF
流感病毒胰酶不依赖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士磊 杨怀德 +1 位作者 何秀莲 李卫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8-432,共5页
在无胰酶条件下将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和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研究流感病毒生长对胰酶的依赖性.选择出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适宜pH值,在无胰酶条件下将流感病毒毒株在Vero细胞和MDCK细胞上连续传代,然后将无效价的病毒收获液与原毒种混合后... 在无胰酶条件下将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和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研究流感病毒生长对胰酶的依赖性.选择出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适宜pH值,在无胰酶条件下将流感病毒毒株在Vero细胞和MDCK细胞上连续传代,然后将无效价的病毒收获液与原毒种混合后再进行传代.获得了6株在MDCK细胞上无需胰酶就能扩增的流感病毒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胰酶 连续传代
原文传递
流感病毒及其疫苗传代细胞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一锋 谢波 惠觅宙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59-64,共6页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对流感病毒预防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生物反应器传代细胞培养不但能快速提供高质量疫苗来应对随时爆发的流感,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对流感病毒预防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生物反应器传代细胞培养不但能快速提供高质量疫苗来应对随时爆发的流感,而且基于传代细胞培养的流感病毒与临床样本更为相似,并能避免受染鸡胚感染的危险性。因此可利用传代细胞培养来规模化生产更为高效的流感疫苗。以下主要从流感病毒及其危害,传代细胞制备流感疫苗现状以及利用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培养细胞制备流感疫苗的前景和展望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培养基质 传代细胞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SD0803株细胞传代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春清 邓宇 +4 位作者 张宏彪 龙进学 韦祖樟 童光志 袁世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2-28,共7页
为研究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生物学特性,将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SD0803毒株在马-达氏牛肾细胞(mardin-darby bovine kidney,MDBK)上连续传40代,提取第40代病毒基因组RNA,设计扩增及测序引物,用RT-PCR... 为研究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生物学特性,将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SD0803毒株在马-达氏牛肾细胞(mardin-darby bovine kidney,MDBK)上连续传40代,提取第40代病毒基因组RNA,设计扩增及测序引物,用RT-PCR方法分5段扩增第40代病毒基因片段,并进行全长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及分析,与亲代病毒SD0803序列比对分析;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第1、10、20、30和40代细胞上清中的病毒复制效率,并绘制多步生长曲线。测序结果表明,第40代病毒与亲代病毒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6%,其中有23处发生核苷酸突变,14处为有义突变,氨基酸变化主要集中在E2和NS5B区域。多步生长曲线显示,传代病毒和亲本病毒均能在MDBK细胞上获得较高的复制效率,并有着相似的生长特性,复制效率基本一致。本次研究为研制猪源BVDV疫苗做好了物质储备,为下一步研究其致病性和抗原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病毒传代 全长测序 REAL-TIMEPCR 多步生长曲线
下载PDF
B型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亮 冯俊霞 +1 位作者 肖冬光 校海霞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建立B型流感病毒致死小鼠动物模型,为研究B型流感病毒的致病与传播机制、开发新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将病毒B/Lee/1940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5次后,获得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利用MDCK细胞扩增的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感染小... 目的建立B型流感病毒致死小鼠动物模型,为研究B型流感病毒的致病与传播机制、开发新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将病毒B/Lee/1940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5次后,获得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利用MDCK细胞扩增的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感染小鼠,连续监测14 d小鼠体质量变化和死亡情况。同时对P0代病毒和P5代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的8个基因片段(PB2,PB1,PA,HA,NA/NB,NP,M,NS)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与结论传代过程中每一代小鼠肺中都可检测到病毒;感染致死性病毒适应株的小鼠体质量变化剧烈,小鼠死亡率为100%,并且在小鼠肺中能检测到病毒。测序分析发现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在PB2、NP片段的部分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突变。该研究通过将病毒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成功建立了B型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为B型流感病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B型 模型 动物 BALB/C小鼠 致死毒株 连续传代 死亡率
原文传递
Adaptability of Fowlpox Virus in Chicken Embryo Passage Cells
11
作者 PEI Chun-sheng WANG Gui-xian WANG Ya-hua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1年第4期16-17,共2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whether fowlpox virus (FPV) can proliferate in chicken embryo passage fibroblasts or not and then try to use chicken embryo passage fibroblasts to replace primary chicken embryo cells for FPV ... [Objective] To observe whether fowlpox virus (FPV) can proliferate in chicken embryo passage fibroblasts or not and then try to use chicken embryo passage fibroblasts to replace primary chicken embryo cells for FPV culture. [Method] Primary 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 were prepared and subcultured. After FPV were inoculated on the 20th passage fibroblasts, cytopathy was observed. Then, the FPV culture was identified and determined quantificationally. [Result] Specific cytopathy appeared in the FPV-inoculated chicken embryo passage fibroblasts. The titer of the yielded FPV culture reached the standard for production of fowl pox vaccine.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lesions were caused by FPV. [ Conclusion] FPV can reproduce in chicken embryo passage fibroblasts, and the Uter of FPV cell culture can meet the pro- duction requirements of fowl pox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wlpox virus passage cells PROLIFERATION 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
下载PDF
G1P[8]型轮状病毒HN15D2株在Vero细胞上适应及传代稳定性的研究
12
作者 寇桂英 关文竹 +5 位作者 王云瑾 火文 王名强 包红 周旭 李雄雄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目的 将G1P[8]型轮状病毒HN15D2株适应于Vero细胞,评价其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稳定性。方法 将从MA-104细胞上分离纯化的HN15D2毒株按照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为0.01、0.05和0.10分别接种Vero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 目的 将G1P[8]型轮状病毒HN15D2株适应于Vero细胞,评价其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稳定性。方法 将从MA-104细胞上分离纯化的HN15D2毒株按照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为0.01、0.05和0.10分别接种Vero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cytopathogenic effect, CPE),采用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50%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_(50))检测病毒滴度并绘制病毒增殖曲线,确定HN15D2在Vero细胞上的最适MOI。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检测病毒基因带型;通过全基因测序分析病毒在MA-104细胞和Vero细胞中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电镜观察HN15D2毒株病毒形态;将HN15D2毒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15代后分析各代次病毒滴度及基因电泳带型变化。结果 HN15D2毒株感染Vero细胞后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当MOI为0.05时,获得的病毒收获液滴度最高,为5.75 lgCCID_(50)/mL,确定病毒接种的最适MOI为0.05;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种细胞培养获得的病毒11个基因节段同源性在99.7%~100.0%;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HN15D2毒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15代,病毒基因带型未发生变化,滴度稳定在5.25~5.75 lg-CCID_(50)/mL。结论 轮状病毒HN15D2毒株成功适应于Vero细胞,在连续传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ERO细胞 病毒适应 病毒传代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伪狂犬病病毒TK、gE双基因缺失传代致弱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研究
13
作者 朱来旭 许梦微 +5 位作者 张传健 郭容利 王志胜 陈赛赛 费荣梅 王继春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5,共6页
为获得安全、有效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弱毒疫苗,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PRV变异株TK、gE双基因缺失株(PRV LA1206株)进行传代致弱,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75次,后经连续5代挑取单个病毒蚀斑克隆而得F_(80)... 为获得安全、有效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弱毒疫苗,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PRV变异株TK、gE双基因缺失株(PRV LA1206株)进行传代致弱,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75次,后经连续5代挑取单个病毒蚀斑克隆而得F_(80)代,毒种命名为PRV LA1206-80株,并对其进行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评价。生长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PRV LA1206-80株与PRV LA1206株生长动力学相似。仔猪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滴鼻接种1日龄PRV抗体阴性仔猪后所有仔猪均未出现发热及临床症状,表明该毒株对1日龄仔猪安全。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28~35日龄仔猪肌肉注射接种PRV LA1206-80株或PRV LA1206株7 d后进行变异株PRV AH02LA株滴鼻攻毒,可产生良好保护,所有仔猪均未出现体温反应、临床症状和排毒。而PRV Bartha K61株免疫猪7 d后攻毒,均出现了体温反应,其中1头发病,且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综上所述,相较于PRV LA1206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后获得的PRV LA1206-80株已进一步致弱,对1日龄PRV抗体阴性仔猪安全,且该PRV TK、gE双基因缺失传代致弱株对PRV变异株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PRV Bartha K61株,是极具应用价值的PRV弱毒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基因缺失 传代致弱 安全性 免疫效力
下载PDF
犬肾传代细胞分离流行性感冒病毒致细胞病变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晨彦 聂世娇 +2 位作者 吕锡宏 高颖阳 居丽雯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0-392,共3页
目的了解犬肾传代细胞系(MDCK)细胞对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鼻咽拭标本培养1代、2代、3代致细胞病变的敏感性。方法甲型流感患者鼻咽拭标本在MDCK细胞盲传3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每代细胞致细胞病变效应产生情况。结果经胶体金... 目的了解犬肾传代细胞系(MDCK)细胞对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鼻咽拭标本培养1代、2代、3代致细胞病变的敏感性。方法甲型流感患者鼻咽拭标本在MDCK细胞盲传3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每代细胞致细胞病变效应产生情况。结果经胶体金快速检测为甲型流感的279份流感样患者鼻咽拭标本,MDCK培养第1代产生致细胞病变为184份,占65.9%,第2代产生致细胞病变为255份,占91.4%,第3代产生致细胞病变为269份,占96.4%。279份标本的细胞培养液经多重RT-PCR检测鉴定为甲型流感病毒的有271份。结论MDCK分离培养甲型流感患者鼻咽拭标本经盲传3代后,基本可达到95%以上的阳性分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连续传代 细胞系 致细胞病变 病毒
原文传递
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传代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貌 王英 +7 位作者 张静 刘伟芳 刘宏博 尹姣 周辉 刘云龙 明平刚 赵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的传代稳定性,确保毒种适用于疫苗生产。方法:将WHO推荐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甲型H1N1和H3N2、乙型BV和BY病毒株(原始种子批)在鸡胚中传代扩增,制备生产用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按中国药典201... 目的:研究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的传代稳定性,确保毒种适用于疫苗生产。方法:将WHO推荐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甲型H1N1和H3N2、乙型BV和BY病毒株(原始种子批)在鸡胚中传代扩增,制备生产用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要求对毒种进行检定,包括鉴别试验、病毒滴度和血凝滴度测定、外源微生物检查等。将毒种连续传10代,用反转录PCR扩增第2、3、4、5、10代病毒鸡胚尿囊液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传代过程中血凝素和NA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的抗原性均与推荐的病毒株一致。各型病毒滴度均>6.5 lg半数鸡胚感染量/ml,血凝滴度均≥1∶160。2个种子批的支原体和无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主种子批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腺病毒检查结果亦为阴性。毒种在鸡胚中连续传代后,各型病毒株血凝素和N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结论: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可用于疫苗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疫苗 血凝素糖蛋白类 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传代稳定性
原文传递
应用电镜技术对狂犬病毒ERA株污染鼠痘病毒的检出
16
作者 李六金 姜焕宏 +5 位作者 李成 吴钟灵 胡淑贤 师长宏 张海 刘建荣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5期11-13,共3页
狂犬病毒 ERA株在 BHK2 1细胞上增殖并用电镜技术跟踪观察。结果发现除了有少量的目的毒外 ,还混有大量的痘病毒 ,经鼠痘酶标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为鼠痘病毒。该病毒很可能是来自做复壮狂犬病毒 ERA株毒力试验的小白鼠。
关键词 鼠痘病毒 狂犬病毒 传代细胞 电镜技术 ERA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0
17
作者 钱永清 闻人楚 +1 位作者 唐永兰 孙智锋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41-44,共4页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上海郊区分离到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以人工攻毒发病猪的小肠粘膜无菌处理后接种已长成单层的VERO(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并在维持液中加入胰酶50μg/mL和2%的小牛血清。盲传第4代时,...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上海郊区分离到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以人工攻毒发病猪的小肠粘膜无菌处理后接种已长成单层的VERO(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并在维持液中加入胰酶50μg/mL和2%的小牛血清。盲传第4代时,于接种后的第3天出现致细胞病变作用(CPE)。自第8代开始,CPE于接种后16h开始出现,以后就一直有规律地稳定出现。CPE的主要表现为细胞的折光度降低、细胞圆缩、颗粒变性、细胞融合而形成多核巨细胞。至40~48h,CPE明显,细胞部分脱落,收获。同时,将人工攻毒发病猪的小肠粘膜无菌处理后的病毒与经胰酶消化分散的VERO一起培养。并在生长液中加入胰酶50μg/mL,3~4d长成单层。如此经盲传若干代,可用荧光抗体检测到在细胞浆内有特异性的荧光颗粒出现。目前,该带毒的VERO细胞已传至102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培养 鉴定 病毒
下载PDF
猪瘟病毒C株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病毒拯救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邹兴启 赵启祖 +5 位作者 范运峰 朱元源 王琴 徐璐 范学政 宁宜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9-416,共8页
【目的】建立猪瘟病毒研究技术平台,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病毒C株在细胞中的增殖机制及猪瘟病毒标记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本试验以猪瘟病毒C株为研究材料,经RT-PCR扩增获得涵盖全长的6个片段,用合适的酶切位点连接,成功构建了C株全长感染... 【目的】建立猪瘟病毒研究技术平台,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病毒C株在细胞中的增殖机制及猪瘟病毒标记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本试验以猪瘟病毒C株为研究材料,经RT-PCR扩增获得涵盖全长的6个片段,用合适的酶切位点连接,成功构建了C株全长感染性克隆pAC-CS。体外转录得到RNA,然后将其分别转染BHK-21和SK6细胞。拯救的病毒通过上清传代(常规病毒传代)和带毒细胞传毒繁殖。【结果】通过RT-PCR、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试验和兔体发热试验检测,表明病毒拯救成功。经比较以电转的方式转染SK6的效果较好。通过带毒细胞传代,至12代时病毒滴度稳定达104TCID50.mL-1,而上清传代至第3代时用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不能检测出病毒。【结论】成功构建了猪瘟病毒C株感染性克隆;拯救C株时以SK6细胞电转较好;带毒细胞传代培养C株有利于获得较高滴度的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株 感染性克隆构建 拯救方法 传代
下载PDF
狂犬病固定毒Vero细胞适应株的建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曾蓉芳 陈阿根 +1 位作者 张瑛 黄海武 《病毒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285-290,共6页
本文报道狂犬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建株经过以及对适应株的抗原和免疫原性分析的情况,并推荐“RFD”和“Hs_3”适应株作为狂犬疫苗微载体培养系统的候选毒株。
关键词 狂犬固定毒 VERO细胞 适应传代
原文传递
狂犬病病毒CTN-181减毒株在豚鼠颌下腺的繁殖动态及其低毒力克隆株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石磊泰 邹剑 +4 位作者 俞永新 王玲 曹守春 董关木 李玉华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了解狂犬病病毒减毒株CTN-181在豚鼠颌下腺的繁殖动态并获得毒力更低的病毒纯化克隆株。方法将CTN-181经刚离乳豚鼠颈部皮下注射,分别于1、2、3和4d取颌下腺分离狂犬病病毒,测定各天次颌下腺内的病毒滴度。用滴度高的病毒液进行下... 目的了解狂犬病病毒减毒株CTN-181在豚鼠颌下腺的繁殖动态并获得毒力更低的病毒纯化克隆株。方法将CTN-181经刚离乳豚鼠颈部皮下注射,分别于1、2、3和4d取颌下腺分离狂犬病病毒,测定各天次颌下腺内的病毒滴度。用滴度高的病毒液进行下一次豚鼠颌下腺传代,连续传3代。将第3代颌下腺传代的病毒液在BHK21细胞上进行空斑试验,挑选单个病毒克隆,以3周龄小鼠脑内接种测病毒毒力。筛选对小鼠不致病的克隆株进一步测定其对乳鼠的脑内毒力,并以乳鼠脑内传代和豚鼠颌下腺传代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 CTN-181在豚鼠颌下腺能短暂轻度繁殖,通过颌下腺传代后病毒毒力明显有回升。获得19个病毒克隆,不同克隆病毒的毒力不同,为0~3.16lg LD50;3株脑内无致病力的克隆株对乳鼠的毒力亦有减弱;乳鼠脑内和颌下腺回传后毒力无回升返祖,即传代后的病毒对小鼠均无致病力。结论CTN-181母株对3周龄小鼠仍存在低水平毒力,经豚鼠颌下腺传代后毒力十分不稳定。筛选到的3株克隆病毒较其母株的毒力更低,遗传稳定性更高,更适合作为狂犬病兽用口服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减毒株 颌下腺传代 空斑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