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学业负担的增生机理与根治之道——兼论“双减”政策的限度与增能 被引量:111
1
作者 龙宝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6-155,共10页
减负政策的背后是学业负担观的隐身存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三种典型的学业负担观,即教学失调观、竞争效应观与病毒入侵观,受此影响,"减负"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教改式减负、清单式减负与根源式减负阶段。中小学学业负担发生的... 减负政策的背后是学业负担观的隐身存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三种典型的学业负担观,即教学失调观、竞争效应观与病毒入侵观,受此影响,"减负"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教改式减负、清单式减负与根源式减负阶段。中小学学业负担发生的实质是一种病态教育观念或学业负担观念病毒的持续复制、恣意传染。学业负担病毒的增生机理是:教育文化中蛰伏的学业负担病毒被功利化教育心态激活,并在培训机构、教辅机构等推波助澜下走向全面爆发。"双减"政策具有其效能局限性,"持续增能、修复生态"是后续完善思路,其根治之道是:构建教育系统的免疫屏障,修复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重视教育文化的净化与进化以及增加有深度的减负政策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负”政策 学业负担 教育病毒 增生机理
原文传递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2
作者 邢世华 李晓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病原体。具有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西药,而作为天然物品的中药,有很多种类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该文从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的... 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病原体。具有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西药,而作为天然物品的中药,有很多种类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该文从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的实验研究及作用机制角度出发,阐明清热解毒类中药在抗病毒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临床筛选抗病毒中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药 抗病毒 单味药 有效成分 中药复方 实验研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齐有胜 孙毅坤 刘为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0-218,共9页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中药部位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中药抗流感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周沁阳 蔡文涛 陈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19-1726,共8页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流行广泛和病毒变异性强等特点。中药防治流感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易于普及、价格低廉等优点。许多学者以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为平台,阐明了中药在抗流...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流行广泛和病毒变异性强等特点。中药防治流感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易于普及、价格低廉等优点。许多学者以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为平台,阐明了中药在抗流感病毒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对中药(主要是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抗流感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流感病毒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流感病毒 抗流感病毒活性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of placental barrier and hepatitis B virus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被引量:32
5
作者 Han Bai Lin Zhang Li Ma Xiao-Guang Dou Guo-He Feng Gui-Zhen Zh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6期3625-3630,共6页
AIM: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the HBV infection status of placental tissue and in vitro cultured placental trophoblastic cells was tested through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METHODS... AIM: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the HBV infection status of placental tissue and in vitro cultured placental trophoblastic cells was tested through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METHODS: A variety of methods,such as ELISA,RT- PCR,IHC staining and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were employed to test the HBV marker positive pregnant women's placenta and in vitro cultured placental trophoblastic cells. RESULTS: The HBV DNA levels in pregnant women's serum and fetal cord blood were correlated. For those cord blood samples positive for HBV DNA,their maternal blood levels of HBV DNA were at a high level. The HBsAg IHC staining positive cells could be seen in the placental tissues and the presence of HBV DNA detected. After co-incubating the trophoblastic cells and HBV DNA positive serum in vitro,the expressions of both HBsAg and HBV DNA could be detected. CONCLUSION: The mechanism of HBV intra-uterine infection may be due to that HBV breaches the placental barrier and infects the fe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tra-uterinetransmission mechanism
下载PDF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育种策略及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兴启 范国强 尚念科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育种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利用植物自身的抗病毒基因 ;利用病毒衣壳蛋白基因、运动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卫星 RNA、反义链 RNA和缺陷干扰型 RNA;利用抗体基因、核酶和干扰素 .
关键词 植物病毒病 抗病育种 基因工程 转基因育种
下载PDF
金银花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路俊仙 梁瑞雪 林慧彬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8年第5期77-81,共5页
目的为金银花抗流感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对金银花抗流感病毒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果现代研究多集中于金银花化学成分、药效作用及有效单体成分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 目的为金银花抗流感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对金银花抗流感病毒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果现代研究多集中于金银花化学成分、药效作用及有效单体成分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基于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清晰的背景下,才能更加合理应用金银花并发挥其最大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流感病毒 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板蓝根水提物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智伟 吴灵威 +3 位作者 刘树滔 蔡春平 饶平凡 柯李晶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715-1719,共5页
目的:探讨板蓝根水提物抑制H1N1型流感病毒细胞结合活力的机制。方法:显微镜检判定板蓝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红细胞经流感病毒侵染后的形态学差异,通过毛细管电泳结合显微镜镜检、血凝滴度指标进一步阐述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生化机制。结果... 目的:探讨板蓝根水提物抑制H1N1型流感病毒细胞结合活力的机制。方法:显微镜检判定板蓝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红细胞经流感病毒侵染后的形态学差异,通过毛细管电泳结合显微镜镜检、血凝滴度指标进一步阐述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生化机制。结果:经过板蓝根保护过的细胞,能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推测其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膜的作用来保护细胞。结论:板蓝根通过结合到细胞膜上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有效抑制了流感病毒对细胞的结合,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红细胞 毛细管电泳 流感病毒 抗病毒
下载PDF
一种病毒进化型遗传算法 被引量:19
9
作者 曹先彬 王本年 王煦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病毒进化型遗传算法 VEGA.此算法在一般遗传算法的基础上 ,通过对病毒个体和宿主体行为及相互关系的模拟 ,使进化个体的多样性大大提高 ,算法更易趋于全局极优 .模拟实验验证了 VEGA的优良性能 .
关键词 收敛性 函数优化 布局 病毒进化型遗传算法 全局随机搜索
下载PDF
天然抗植物病毒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杜春梅 吴元华 +3 位作者 赵秀香 朱春玉 姜革 闫学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筛选出大量的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其中从植物中筛选并提取的抗病毒物质所占比例较大,有的已经形成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抗... 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筛选出大量的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其中从植物中筛选并提取的抗病毒物质所占比例较大,有的已经形成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抗病毒型农用抗生素的研制已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于天然物质抗抑植物病毒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抗抑植物病毒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抑制病毒的侵染、对植物病毒增殖过程中的干扰和抑制作用、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物质 植物病毒 防效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含有金刚烷胺的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和抗流感病毒活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术侠 王春玲 +2 位作者 于淼 李玉新 王恩波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69-1074,i002,共7页
以金刚烷胺和1∶10(Ln∶W),1∶13(Ni或Mn∶V)系列多金属氧酸盐为原料,合成了化学式分别为K4(C10H18N)5CeW10O36·2H2O(APOM-5),K4(C10H18N)5PrW10O36·2H2O(APOM-6),K3(C10H18N)4NiV13O38·H2O(APOM-12)和K3(C10H18N)4MnV13... 以金刚烷胺和1∶10(Ln∶W),1∶13(Ni或Mn∶V)系列多金属氧酸盐为原料,合成了化学式分别为K4(C10H18N)5CeW10O36·2H2O(APOM-5),K4(C10H18N)5PrW10O36·2H2O(APOM-6),K3(C10H18N)4NiV13O38·H2O(APOM-12)和K3(C10H18N)4MnV13O38·H2O(APOM-13)的四种新的多金属氧酸盐,并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及1H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狗肾(Madin-Darbycaninekidney,MDCK)细胞内,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抗流感病毒A和B的活性研究.发现APOM-13对流感病毒A,B两型均有明显的抑制活性,而APOM-12只在浓度较高时对流感病毒A,B两型有抑制活性,低浓度时,活性不明显.APOM-5,6对A型流感病毒有效,但对B型流感病毒抑制活性不明显.另外发现APOM-12和APOM-13对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病变效应(CPE)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金刚烷胺 抗流感病毒 抑制活性 A型流感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抑制作用 HNMR谱 合成化合物 病毒A 元素分析 IR光谱 活性研究 病毒感染 化学式 细胞内 低浓度
下载PDF
植物病毒协生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被引量:16
12
作者 鲁瑞芳 李为民 彭学贤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3期195-201,共7页
植物病毒协生作用分布广 ,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中协生作用的出现 ,严重限制了基因工程植物的商品化生产。本文对植物病毒协生作用的类型和特点、协生作用中病毒与病毒、病毒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 植物病毒协生作用分布广 ,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中协生作用的出现 ,严重限制了基因工程植物的商品化生产。本文对植物病毒协生作用的类型和特点、协生作用中病毒与病毒、病毒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协生作用 复制 运输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三萜类化合物抗病毒的构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范炳芝 王一鑫 +3 位作者 廉霄甜 谢维松 于洋 梁建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71-4101,共31页
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因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天然三萜中的齐墩果酸、熊果酸、甘草酸和白桦酸等化合物都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活性。本文综述了以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 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因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天然三萜中的齐墩果酸、熊果酸、甘草酸和白桦酸等化合物都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活性。本文综述了以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为主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抗病毒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抗艾滋病毒、抗流感病毒、抗冠状病毒和抗乙肝/丙肝病毒的构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设计和开发新型的抗病毒分子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 抗病毒 构效关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从免疫炎性损伤角度探讨5种清热解毒药物抗流感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雅莉 徐红日 +8 位作者 曹鸿云 王虹虹 程淼 王成祥 李猛 刘国星 刘畅 刘通 韩思维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2期189-192,205,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芩、板蓝根、白头翁、虎杖、白花蛇舌草5种清热解毒代表药物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初期、极期、后期),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代表药... 目的探讨黄芩、板蓝根、白头翁、虎杖、白花蛇舌草5种清热解毒代表药物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初期、极期、后期),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5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在感染后第3日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并于感染后各时相均可增加IFN-γ含量,感染后第1~5日增加IL-10含量。板蓝根在感染后第3日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第3~5日降低IL-6含量,并在感染后第1天升高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3~5日能升高IFN-γ含量。白头翁在感染后第3日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同时显著升高IL-10含量。虎杖在感染后第1日可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白花蛇舌草在感染后第3日降低血清IL-6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结论黄芩的抗流感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板蓝根在流感病毒感染的各个时相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白头翁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可抑制炎性损伤;虎杖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初期与后期均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花蛇舌草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及后期均可起到一定的抗免疫炎性损伤。各药物均具有抑制炎性损伤、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止休克、退热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损伤 清热解毒中药 流感病毒 机制 细胞因子 小鼠
下载PDF
改进二进制布谷鸟搜索算法求解多维背包问题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晶 吴虎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88,共6页
针对多约束组合优化问题——多维背包问题(MKP),提出了一种改进二进制布谷鸟搜索(MBCS)算法。首先,采用经典的二进制代码变换公式构建了二进制布谷鸟搜索(BCS)算法。其次,引入病毒生物进化机制和病毒感染操作,一方面赋予布谷鸟鸟巢位置... 针对多约束组合优化问题——多维背包问题(MKP),提出了一种改进二进制布谷鸟搜索(MBCS)算法。首先,采用经典的二进制代码变换公式构建了二进制布谷鸟搜索(BCS)算法。其次,引入病毒生物进化机制和病毒感染操作,一方面赋予布谷鸟鸟巢位置自变异机制增加种群多样性;一方面将布谷鸟鸟巢位置所组成的主群体的纵向全局搜索和病毒群体的横向局部搜索进行动态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降低了陷入局部极值的概率。再次,针对MKP特点设计了不可行解的混合修复策略。最后将MBCS算法同量子遗传算法(QGA)、二进制粒子群优化(BPSO)算法、BCS算法就来源于ELIB数据库和OR_LIB数据库的15个算例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计算误差均小于1%,标准差小于170,相比这3种算法具有相对更好的寻优精度和求解稳定性,是一种求解多维背包等NP难问题有效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计算 二进制布谷鸟搜索算法 病毒机制 多维背包问题 组合优化
下载PDF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毛玮 王英 +1 位作者 金建钧 刘志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257-16260,共4页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应用是克服马铃薯病毒病和类病毒病害的主要措施之一。系统总结了茎尖脱毒技术体系中的脱毒、快繁、种薯诱导和检测技术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茎尖大小、外源激素、温度、光照、环境、培养基等因素以及RT-...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应用是克服马铃薯病毒病和类病毒病害的主要措施之一。系统总结了茎尖脱毒技术体系中的脱毒、快繁、种薯诱导和检测技术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茎尖大小、外源激素、温度、光照、环境、培养基等因素以及RT-PCR检测技术等,还分析了脱毒马铃薯增产的机理,并展望了该技术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苗 微型薯 病毒检测 反转录-PCR 机理
下载PDF
某复方中药抗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艳华 田国彬 +4 位作者 李雁冰 刘永刚 陈化兰 佟恒敏 于康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通过SPF鸡服用某复方中药后,了解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液中CD+3、CD+4、CD+8及TCR+1T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及IgG的变化,探索某复方中药对禽流感病毒作用的免疫机理。结果表明:给药组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液中CD+3、CD+4、CD+8及TCR+1T淋... 通过SPF鸡服用某复方中药后,了解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液中CD+3、CD+4、CD+8及TCR+1T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及IgG的变化,探索某复方中药对禽流感病毒作用的免疫机理。结果表明:给药组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液中CD+3、CD+4、CD+8及TCR+1T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及IgG均比对照组高。所以,该复方中药可促进SPF雏鸡免疫器官的发育和迅速成熟,提高SPF鸡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某复方中药 SPF鸡 禽流感病毒 免疫机理
下载PDF
转录后基因沉默——植物抵御外来病毒入侵的一种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德江 刘翔 朱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9-596,共8页
基因沉默是近几年来在转基因植物中发现的一种后生遗传现象。基因沉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位置效应引起的基因沉默和同源依赖的基因沉默。其中 ,同源依赖的基因沉默又可以分为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基因沉默的发现... 基因沉默是近几年来在转基因植物中发现的一种后生遗传现象。基因沉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位置效应引起的基因沉默和同源依赖的基因沉默。其中 ,同源依赖的基因沉默又可以分为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基因沉默的发现使得人们对植物和病毒的相互关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基因沉默研究中所发现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植物抵御病毒入侵、保持自身基因组完整性的一种防御机制 ,是植物与病毒共进化的结果。对于沉默产生的机理 ,尤其是转录后基因沉默 ,已经提出不少模型 ,但是都未能较全面地解释基因沉默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该文现就实验所取得的相关结果、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和植物对病毒防御机制的相互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沉默 转录后基因沉默 病毒 防御机制
下载PDF
黄芩素抑制流感病毒A/FM1/1/47(H1N1)的一个新机理:干扰病毒中后期mRNA的合成(英文) 被引量:15
19
作者 苏真真 窦洁 +2 位作者 徐志鹏 郭青龙 周长林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15-420,共6页
目的:阐明黄芩素在细胞培养中对流感病毒A/FM1/1/47(H1N1)的抑制机理。方法: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测定黄芩素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不同加药方式进一步研究黄芩素对病毒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影响。通过RT-PCR方法比较黄芩素给药组和病... 目的:阐明黄芩素在细胞培养中对流感病毒A/FM1/1/47(H1N1)的抑制机理。方法: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测定黄芩素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不同加药方式进一步研究黄芩素对病毒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影响。通过RT-PCR方法比较黄芩素给药组和病毒模型组流感病毒M1基因mRNA的水平,确定黄芩素对病毒mRNA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黄芩素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流感病毒A/FM1/1/47(H1N1)和A/Beijing/32/92(H3N2)的感染,并呈剂量依赖。病毒感染后再加入药物黄芩素(治疗法)的抑制作用明显好于病毒感染前(预防法)和病毒感染同时(同时法)加入的抑制效应。在病毒感染6h、9h时,黄芩素给药组的病毒M1基因mRN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黄芩素体外可通过干扰流感病毒A/FM1/1/47(H1N1)中后期mRNA的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流感病毒 抗病毒机理 mRNA合成
原文传递
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石明 沈宇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埃博拉病毒能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中引起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90%,并且目前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疫苗或者是治疗手段。面对埃博拉病毒带来的挑战,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病毒学的热点问题。其中,关于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能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中引起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90%,并且目前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疫苗或者是治疗手段。面对埃博拉病毒带来的挑战,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病毒学的热点问题。其中,关于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科学研究对于开发病毒疫苗以及新型治疗药物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本综述拟就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感染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