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MYZ-20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机制
1
作者 杨镇 陈欣菀 +1 位作者 周代红 茆灿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MYZ-20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确定MYZ-20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通过检测相对电导率、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确定MYZ-20的杀菌功效;测定绿脓素、绿色荧光素、生物膜形成,探究MYZ-20... 目的研究复方MYZ-20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确定MYZ-20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通过检测相对电导率、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确定MYZ-20的杀菌功效;测定绿脓素、绿色荧光素、生物膜形成,探究MYZ-20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烫伤感染模型,观察MYZ-20抗感染与创口修复的效果。结果MYZ-20通过破坏膜结构杀伤铜绿假单胞菌,显著降低细菌毒力因子水平,促进小鼠伤口修复及降低炎症水平。结论MYZ-20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强杀伤作用,并具有抗炎及伤口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MYZ-20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毒力因子 生物膜 小鼠 抗感染
原文传递
副猪嗜血杆菌小鼠毒力和仔猪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飞跃 陈坤鹏 +4 位作者 丁文文 薛云 王臣 司丽芳 赵战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8-1418,共11页
旨在对我国最为流行的血清4、5、12和13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共36株)进行BALB/c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的比较研究。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种血清型菌株的LD50分别介于9.80×10^7~4.60×10^9、2.10×10^8... 旨在对我国最为流行的血清4、5、12和13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共36株)进行BALB/c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的比较研究。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种血清型菌株的LD50分别介于9.80×10^7~4.60×10^9、2.10×10^8~8.85×10^9、4.81×10^7~7.01×10^9和1.75×10^8~8.45×10^8 CFU;整体毒力表现强弱依次是13、4、12、5型,但仅在5型与13型菌株之间毒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仔猪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中不同菌株的毒力具有明显差异,均存在强毒和弱毒菌株;整体毒力表现强弱依次是5、13、4、12型;但5型与4型(P=0.039)和12型(P=0.033)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13型差异不显著(P=0.241)。综合对比分析HPS的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结果,可以得出3个结论:1)4种国内流行性血清型菌株的整体毒力由强到弱依次是5、13、4和12型;2)但同一血清型中均存在强毒和弱毒菌株,HPS的血清型与其毒力之间不具有相关性;3)HPS虽能致死BALB/c小鼠,但其毒力结果与仔猪毒力试验结果并不一致,表明其作为替代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血清型 毒力 小鼠 仔猪 相关性
下载PDF
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临床株与环境株微卫星基因型的小鼠毒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康颖倩 赵亮 +6 位作者 王梅竹 张金娟 贺娟 陈玉如 王丹霓 朱键 三上襄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了解巴西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C.neoformans var.grubii)多位点微卫星定型( multilocus microsatllite typing, MLMT)在临床和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微卫星型的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临床株和环境株的毒力差异。方法根据... 目的了解巴西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C.neoformans var.grubii)多位点微卫星定型( multilocus microsatllite typing, MLMT)在临床和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微卫星型的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临床株和环境株的毒力差异。方法根据多位点微卫星分型技术对分离自巴西的40株(17株临床株和23株环境株)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进行分型,筛选出临床株及环境株中分布占优势的菌株,应用小鼠毒力试验分别对其进行毒力检测,通过发病情况及病理切片比较毒力差异。结果40株格鲁比变种共鉴定出11种微卫星型,临床株中的优势菌株为MLMT-13型,共9株,占临床株的52.9%(9/17),环境株中的优势菌株为MLMT-36型,共10株,占环境株的43.5%(10/23);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示MLMT-13型感染小鼠后发病率为100%,而MLMT-36型发病率为7.5%,且病理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格鲁比变种在从环境迁徙到宿主的过程中,毒力随环境的变化发生了改变,该变化也可在其微卫星重复序列上体现出来。该实验证明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的分布及来源与微卫星型之间存在相关性,临床株MLMT-13型和环境株MLMT-36型之间存在着显著毒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 多位点微卫星分型 小鼠毒力试验
原文传递
Screening Helicobacter pylori genes induced during infection of mouse stomachs 被引量:5
4
作者 Aparna Singh Nathaniel Hodgson +9 位作者 Ming Yan Jungsoo Joo Lei Gu Hong Sang Emmalena Gregory-Bryson William G Wood Yisheng Ni Kimberly Smith Sharon H Jackson William G Colem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2期4323-4334,共12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 vivo environment on gene expression in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as it relates to its survival in the host.METHODS:In vivo expression technology(IVET) systems are used to identi...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 vivo environment on gene expression in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as it relates to its survival in the host.METHODS:In vivo expression technology(IVET) systems are used to identify microbial virulence genes.We modified the IVET-transcriptional fusion vector,pIVET8,which us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as the basis for selection of candidate genes in host tissues to develop two unique IVET-promoter-screening vectors,pIVET11 and pIVET12.Our novel IVET systems were developed by the fusion of random Sau3A DNA fragments of H.pylori and a tandem-reporter system of 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 and beta-galactosidase.Additionally,each vector contains a kanamycin resistance gene.We used a mouse macrophage cell line,RAW 264.7 and mice,as selective media to identify specific genes that H.pylori expresses in vivo.Gene expression studies were conducted by infecting RAW 264.7 cells with H.pylori.This was followed by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in vivo induced genes.RESULTS:In this study,we have identified 31 in vivo induced(ivi) genes in the initial screens.These 31 genes belong to several functional gene families,including several well-known virulence factors that are expressed by the bacterium in infected mouse stomachs.Virulence factors,vacA and cagA,were found in this screen and are kn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H.pylori infection,colonization and pathogenesis.Their detection validates the efficacy of these screening systems.Some of the identified ivi genes have already been implica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pylori and other bacterial pathogens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and Vibrio cholerae.Transcription profiles of allivi genes were confirmed by real time PCR analysis of H.pylori RNA isolated from H.pylori infected RAW 264.7 macrophages.We compared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H.pylori and RAW 264.7 coculture with that of H.pylori only.Some genes such as cag A,vac A,lpx C,mur I,tlp C,trx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In vivo expression technology virulence genes mice Infection
下载PDF
不动杆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吉泉 罗文侗 +1 位作者 修清玉 叶曜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为了解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其在免疫缺陷和混合感染中的毒力。方法:通过测定不动杆菌对小鼠LD(50)观察其在免疫缺陷和混合感染中LD(50)变化。结果:(1)20株不动杆菌的LD(50)范围从106~109cell... 目的:为了解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其在免疫缺陷和混合感染中的毒力。方法:通过测定不动杆菌对小鼠LD(50)观察其在免疫缺陷和混合感染中LD(50)变化。结果:(1)20株不动杆菌的LD(50)范围从106~109cells/mouse。(2)随机取6株不动杆菌,测定对已被环磷酰胺免疫损伤的小鼠的LD(50)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3)不动杆菌在分别与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混合感染中使这些细菌的LD(50)均下降(p<0.05)。结论:不动杆菌毒力较小,但对免疫抑制动物毒力相对增强,在混合感染中有增强其他致病菌毒力的作用。对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 致病性 毒力
下载PDF
德江天麻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印双红 张俊波 +2 位作者 张孟琴 易萌 张红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3,共6页
为了探讨天麻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以德江天麻为原料,提取天麻蛋白,检测天麻蛋白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条件下对金葡菌抑菌率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金葡菌的毒力基因的表达变化,用试剂盒检测天麻蛋白... 为了探讨天麻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以德江天麻为原料,提取天麻蛋白,检测天麻蛋白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条件下对金葡菌抑菌率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金葡菌的毒力基因的表达变化,用试剂盒检测天麻蛋白对金葡菌细胞外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和总肠毒素表达量的影响,用细菌计数法检测天麻蛋白对感染金葡菌小鼠死亡保护率和肺部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天麻蛋白分子量分布于25~35 kDa,其对金葡菌的抑菌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天麻蛋白的抑菌率随着与金葡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天麻蛋白可抑制金葡菌毒力基因sea,agrA,hla及总肠毒素的表达,又可增加金葡菌细胞外碱性磷酸酶含量,并且均具有浓度依赖性;天麻蛋白降低了金葡菌肺炎小鼠死亡率,减少了小鼠肺脏中金葡菌的定植数量.以上结果说明,天麻蛋白在宿主体内外均可抑制金葡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江天麻蛋白 金葡菌 毒力基因 小鼠 抑制作用
下载PDF
4株布鲁氏菌弱毒株对小鼠毒力及免疫保护力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升兰 关团 +6 位作者 王震 王月丽 刘洋 刘志科 孟露萍 张辉 陈创夫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5期94-98,共5页
为检测国内外已有的布鲁氏菌疫苗株S19、M5、S2和RB51的胞内存活力、毒力、免疫保护力以及抗体消长水平,将上述4种疫苗株,分别以100:1的MOI侵染小鼠巨噬细胞,结果发现RB51的胞内存活力最强;以1×10~6 CFU/只免疫昆明小白鼠,测定各... 为检测国内外已有的布鲁氏菌疫苗株S19、M5、S2和RB51的胞内存活力、毒力、免疫保护力以及抗体消长水平,将上述4种疫苗株,分别以100:1的MOI侵染小鼠巨噬细胞,结果发现RB51的胞内存活力最强;以1×10~6 CFU/只免疫昆明小白鼠,测定各疫苗株在小鼠脾脏中的定居力,结果发现M5的定居力最强;待疫苗株在小鼠体内被清除后,以1×10~5 CFU/只腹腔接种2308毒株,进行攻毒试验,检测各疫苗株的保护力,结果发现M5的保护效果最好;免疫后连续10周采集血清,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 G滴度、IFN-γ的表达水平及抗体消长水平,结果发现S2、M5组的Ig G水平高于其他组,而各组间的IFN-γ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凝集状况,结果发现S2、S19组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剖检各疫苗株对小鼠脾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引起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发现M5引起的病变程度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疫苗 毒力 免疫保护力 小鼠
下载PDF
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发娅 阎澜 +1 位作者 姜远英 徐贵丽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建立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方法体外通过菌丝生长实验评价白念珠菌的毒力大小,通过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菌悬液感染小鼠后,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评价白念珠菌体内毒力大小;以感染后7 d内小鼠100%死亡为标准,建立了侵袭性白念珠菌... 目的建立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方法体外通过菌丝生长实验评价白念珠菌的毒力大小,通过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菌悬液感染小鼠后,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评价白念珠菌体内毒力大小;以感染后7 d内小鼠100%死亡为标准,建立了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对感染小鼠进行氟康唑治疗效果评价。结果白念珠菌体外毒力与体内毒力一致,4种培养基中菌丝均生长良好的菌株,体内感染小鼠后,小鼠生存率也最低;感染模型中,氟康唑对敏感白念珠菌的治疗效果强于对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P<0.05)。结论建立的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可用于药物体内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毒力 感染 小鼠 氟康唑 体内实验
下载PDF
3株不同宿主源弓形虫分离株的小鼠毒力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乐建铭 候照峰 +7 位作者 黄杰 赵振兴 谢一璋 朱钧涛 刘丹丹 许金俊 陶建平 周永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4-1107,1113,共5页
目的 分析分离于江苏地域的3株不同宿主源弓形虫YZ-1(ChineseⅠ基因型)、YZ-2(ChineseⅠ基因型)和KS(基因型Ⅰ型)株对ICR小鼠的毒力,初步探讨弓形虫鼠毒力与基因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5μm滤膜及CF-11纤维素柱两步过滤法分离纯... 目的 分析分离于江苏地域的3株不同宿主源弓形虫YZ-1(ChineseⅠ基因型)、YZ-2(ChineseⅠ基因型)和KS(基因型Ⅰ型)株对ICR小鼠的毒力,初步探讨弓形虫鼠毒力与基因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5μm滤膜及CF-11纤维素柱两步过滤法分离纯化弓形虫YZ-1、YZ-2、KS、RH株的速殖子,经计数后稀释至一定浓度,分别以10^4、10^3、10^2、10^1、10^0个速殖子的剂量经腹腔感染ICR小鼠,统计其死亡率与平均存活时间,判定3个分离株的鼠毒力型。结果纯化后虫体回收率为37.84%-39.18%,3个分离株感染小鼠引起的鼠死亡率与国际标准株RH株一致,均为100%;小鼠感染弓形虫后的存活时间随攻虫剂量的增加而缩短,KS分离株的鼠平均存活时间与YZ-1分离株相一致,与RH株也相近;YZ-2分离株感染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与KS、YZ-1和RH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弓形虫YZ-1、YZ-2和KS分离株与RH株的鼠毒力相同,属强毒株型;在ChineseⅠ型弓形虫分离株间,鼠毒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分离株 毒力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净水剂的毒性及致突变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宝玉 李传英 +4 位作者 张琦 周亚美 张正东 陈景衡 高素琴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5,共5页
对江苏省使用的82份净水剂进行10项杂质分析;大、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Ames 试验;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所含杂质种类较多,部分含量较高。大鼠经口急性毒性:三氯化铁液体为中等毒、固体为低毒... 对江苏省使用的82份净水剂进行10项杂质分析;大、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Ames 试验;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所含杂质种类较多,部分含量较高。大鼠经口急性毒性:三氯化铁液体为中等毒、固体为低毒;聚氯化铝液体为低毒,固体为无毒。蓄积毒性:三氯化铁液体为弱~中等蓄积;聚氯化铝液体为弱~强蓄积。几种净水剂基本无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剂 毒力 突变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人源和禽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及对小鼠的毒力评估
11
作者 郭晶 夏瑜 +4 位作者 杨佳欣 张晓璇 高鑫鑫 刘成 李旭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6,共7页
新型禽源A型H7N9禽流感病毒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对病毒的遗传进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于H7N9禽流感的防控十分重要。为了解导致禽类和人类感染的H7N9病毒的进化、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2014年和2015年从中国江苏分离出1株禽源和2... 新型禽源A型H7N9禽流感病毒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对病毒的遗传进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于H7N9禽流感的防控十分重要。为了解导致禽类和人类感染的H7N9病毒的进化、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2014年和2015年从中国江苏分离出1株禽源和2株人源H7N9病毒,分别对这3株病毒的进化进行了评估。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有98.7%至99.5%的同源性,并聚集成两个系统发育群。3株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具有96.8%至99.6%的同源性。在2株人源分离株的PB2中有E627K氨基酸位点突变,且在血凝素(HA)切割位点无连续碱性氨基酸插入。动物试验表明,人源分离株SZ19在小鼠中的毒力比禽源分离株CK/SZ141高,接种了SZ19病毒的小鼠体重下降了18%。此外,在观察期间2株试验病毒均未致死小鼠。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与禽源病毒相比,人源H7N9病毒更容易感染小鼠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试验结果提示对禽类和人类进行H7N9禽流感系统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在哺乳动物模型中对H7N9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进行系统评估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进化 毒力 小鼠
下载PDF
尼群地平对犬血流动力学及毒性研究
12
作者 饶曼人 郭贤成 +5 位作者 陈丹 刘广余 刘天培 梁满达 冯鲁中 陆婉芳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38-42,共5页
静脉注射尼群地平10μg/kg与20μg/kg,对麻醉犬降压强度相近,但大剂量组则显著改善SVI,CI、SV、CO,并明显降低TPR、TTI,与小剂量组对比,差别显著。小鼠口服LD_(50)为3.5±0.05g/kg;静脉注射84.3±26.5mg/kg;腹腔注射1.34±0... 静脉注射尼群地平10μg/kg与20μg/kg,对麻醉犬降压强度相近,但大剂量组则显著改善SVI,CI、SV、CO,并明显降低TPR、TTI,与小剂量组对比,差别显著。小鼠口服LD_(50)为3.5±0.05g/kg;静脉注射84.3±26.5mg/kg;腹腔注射1.34±0.32g/kg。亚急性毒性用大白鼠给药一个月,无明显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群地平 血液动力学 毒力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感染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3
作者 胡智成 金涛 费樱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96-401,407,共7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感染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尾静脉注射方法建立小鼠感染性关节炎模型,分为两个阶段实验;第一阶段研究去除VWF对感染性关节炎的影响,使用7只VWF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实验组,7只...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感染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尾静脉注射方法建立小鼠感染性关节炎模型,分为两个阶段实验;第一阶段研究去除VWF对感染性关节炎的影响,使用7只VWF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实验组,7只NMRI小鼠作为对照组,于建模后第3、4、7、10天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计算体质量变化率,评定关节炎指数和关节炎频率;第二阶研究VWF对感染性关节炎的影响,使用NMRI小鼠25只,随机分为Minirin组(n=13)和PBS组(n=12),Minirin组于建模前1 h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PBS组注射等量PBS处理,分别于建模后第3、4、7、10天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称量并计算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率和存活率,评定关节炎指数、关节炎频率和多关节炎频率,计算肾脏肿胀指数及肾脏进行细菌承载量,实验结束时取两组小鼠关节进行影像学检查,并评估骨损伤指数和骨损伤频率;于实验第10天处死小鼠后收集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角质形成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KC)水平。结果:第一阶段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实验第3天起,实验组小鼠关节炎指数和关节炎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二阶段实验,两组小鼠在感染后第3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炎症状,关节及皮肤表面出现红肿等炎症变化;影像学显示,Minirin组和PBS组均出现骨损伤;与PBS组比较,Minirin组小鼠存活率、关节炎指数、关节炎频率、多关节炎频率、肾脏脓肿程度、肾脏细菌承载量、骨损伤指数、骨损伤频率以及小鼠血清中IL-6、K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WF减少是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关节炎的关键因素,DDAVP对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毒力因子类 小鼠 醋酸去氨加压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感染性关节炎
下载PDF
溶藻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及其对小鼠的致病力 被引量:18
14
作者 熊盼 彭喜春 +4 位作者 魏霜 陈沿廷 赵晖 唐书泽 吴希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8,共9页
【目的】通过多重PCR检测和小鼠动物实验,对溶藻弧菌环境分离株的毒力因子进行评估,以期获得较强致病菌株和弱致病菌株之间的差别,并初步探讨该菌毒力因子对小鼠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多重PCR体系检测毒力相关基因,我妻氏血平板溶血... 【目的】通过多重PCR检测和小鼠动物实验,对溶藻弧菌环境分离株的毒力因子进行评估,以期获得较强致病菌株和弱致病菌株之间的差别,并初步探讨该菌毒力因子对小鼠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多重PCR体系检测毒力相关基因,我妻氏血平板溶血实验和平板酶活实验检测溶藻弧菌株的溶血素和胞外酶;以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动物,攻毒方式为灌胃和腹腔注射,根据小鼠的致病症状和死亡情况来分析和对比溶藻弧菌的胞外分泌物以及菌体本身的毒性。【结果】10株溶藻弧菌产淀粉酶、卵磷脂酶的比例为100%,脂肪酶、明胶酶次之(为70%),脲酶均未被检出;神奈川现象阳性菌株率为60%。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10株溶藻弧菌中toxR、Collagenase、tlh、FlaA、ompW、AspA、fur这些与毒力有关的基因均有分布,而toxS、trh、tdh、UreR并未检出。10株溶藻弧菌中的VA009对小鼠显示了较强的致病性,能造成腹腔积液,经腹腔注射感染此菌后7 d内死亡率高达80%。【结论】不同的溶藻弧菌对小鼠的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溶藻弧菌菌体本身比胞外分泌物对其毒性的贡献要大,而副溶血弧菌的毒性则由其胞外分泌物起主要作用;比较我们筛选出的强致病菌株与弱致病菌株,其上述毒力基因的分布并没有差别,说明溶藻弧菌可能存在一套与副溶血弧菌不同的独立的毒力基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毒力相关基因 致病性 小鼠
原文传递
两株登革2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动态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商正玲 左丽 +1 位作者 陈文捷 潘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两株登革 2型病毒 (DengueType 2virus ,DV2 )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建立动物感染模型 ,对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动态观察 ,探讨感染DV2 NGC株和DV2 临床分离株 (B株 )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两株DV2 毒株模拟自然感... 目的 :两株登革 2型病毒 (DengueType 2virus ,DV2 )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建立动物感染模型 ,对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动态观察 ,探讨感染DV2 NGC株和DV2 临床分离株 (B株 )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两株DV2 毒株模拟自然感染途径 ,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 C小鼠感染动物模型 ;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感染动物血浆中抗DV2 特异性IgM类抗体、IgG类抗体 ,并同时分离病毒观察病毒血症期的变化。结果 :不同DV2 毒株初次、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后诱导特异性Ig产生的类别存在差异 ,且DV2 B株再次感染动物后表现为病毒血症期相对延长。结论 :两株DV2 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动态与病毒血症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2型病毒 毒株 BALB/C小鼠 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对不同宿主感染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汉江 吕志跃 +2 位作者 李振宇 余新炳 吴忠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71-173,176,共4页
目的比较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螺体内的发育情况及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的毒力,寻找适宜的实验室易感宿主。方法连续7d分别用感染大鼠的粪便喂食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1个月后解剖感染螺,观察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发育情... 目的比较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螺体内的发育情况及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的毒力,寻找适宜的实验室易感宿主。方法连续7d分别用感染大鼠的粪便喂食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1个月后解剖感染螺,观察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发育情况及虫数;从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分离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L3)分别感染昆明鼠;而感染BALB/c小鼠的Ⅲ期幼虫来自于褐云玛瑙螺。通过观察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体重变化、mmp-9活性、脑组织的病理变化、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指标评价不同来源幼虫对不同小鼠的致病力。结果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及福寿螺中的发育无显著性差异,但褐云玛瑙螺感染的幼虫数量高于福寿螺。BALB/c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死亡率、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明显高于昆明小鼠,其体重减轻、病理变化也更明显。用不同螺来源的Ⅲ期幼虫感染的小鼠其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脑脊液总蛋白含量、体重减轻及脑组织病变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BALB/c小鼠、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BALB/c小鼠是较好的实验室易感宿主,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来源的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对小鼠的毒力无差异,从环保角度考虑褐云玛瑙螺更适合于实验室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毒力 褐云玛瑙螺 福寿螺 BALB/C小鼠 昆明鼠
原文传递
Experiment of Hydatid Cyst in Two Strains (Camels and Goats) in Saudi Arabia
17
作者 Areej O. Bakhraibah Muslimah N. Alsulami +1 位作者 Fawzia H. Toulah Amal A. El Shafi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19年第1期76-87,共12页
Hydatid cyst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parasitic diseases transmitted from carnivores animals (such as dogs) to humans and causes a deterioration in the general health. Its transmission to herbivores animals led to a... Hydatid cyst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parasitic diseases transmitted from carnivores animals (such as dogs) to humans and causes a deterioration in the general health. Its transmission to herbivores animals led to a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 in the meat productivity and reduced its quality. The increase of acquisition of dogs at homes nowadays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infection with many parasitic diseases such as hydatid cyst disease.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a modern view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hydatid cyst disease among slaughtered animals in Jeddah through periodic visiting to a slaughter house in North Jeddah. The mice prepared have been infected in the peritoneal membrane with 0.2 ml of hydatid cyst fluid containing ±2000 protoscoleces from fertile cysts obtained from an infected goat’s liver which resulted in a 75% infection rate. Mice infected with hydatid fluid from fertile cysts obtained from an infected camel’s lungs showed a result of 11.1% infection rate. The cysts appeared in the peritoneal and abdominal ca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granulosus Swiss ALBINO mice Protoscoleces HYDATID CYST Disease HYDATID CYSTS virulence of Scoleces
下载PDF
云南省思茅地区啮齿动物多杀巴斯德菌分离株毒力测定
18
作者 杜春红 王鹏 +5 位作者 杨珊 何立春 陈朝年 梁云 王安伟 高子厚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 对2016年云南省思茅区大面积野鼠死亡事件中分离的多杀巴斯德菌的毒力进行测定。方法 选取在死亡野鼠中分离并经分子鉴定为血清型A型和F型的2株多杀巴斯德菌,采用常规的动物接种试验对2株菌及其混合菌(1∶1)接种Balb/C小鼠,计算各... 目的 对2016年云南省思茅区大面积野鼠死亡事件中分离的多杀巴斯德菌的毒力进行测定。方法 选取在死亡野鼠中分离并经分子鉴定为血清型A型和F型的2株多杀巴斯德菌,采用常规的动物接种试验对2株菌及其混合菌(1∶1)接种Balb/C小鼠,计算各组的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 A血清型和F血清型多杀巴斯德菌株及其混合菌株对Balb/C小鼠的LD50分别为1.1×10^(2)、5.0×10^(6)、5.8×10^(2)。经统计学分析,A血清型菌株毒力最强,F血清型菌株毒力低于A血清型菌株,也低于混合菌株接种组。结论 该疫情分离到的A血清型和F血清型多杀巴斯德菌株对Balb/C小鼠具有较强的毒力,尤其A血清型菌株属于强毒型多杀巴斯德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斯德菌 毒力测定 BALB/C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