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与海南养殖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108
1
作者 卢迈新 黎炯 +4 位作者 叶星 邓国成 江小燕 田园园 赖翠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6-774,共9页
从中国广东、海南罗非鱼主养区发生爆发性疾病的多个养殖场的罗非鱼病鱼体上,分离到多株致病菌株。人工感染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有多株经腹部注射分离细菌浓度为1×106CFU/mL时可使100%的受感染鱼死亡,选择其中7株强... 从中国广东、海南罗非鱼主养区发生爆发性疾病的多个养殖场的罗非鱼病鱼体上,分离到多株致病菌株。人工感染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有多株经腹部注射分离细菌浓度为1×106CFU/mL时可使100%的受感染鱼死亡,选择其中7株强毒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与鉴定。不同菌株对药物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菌株来源无相关性,29种抗生素中对13种敏感、7种不敏感、9种存在菌株的差异。各分离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呈β溶血。采用链球菌快速鉴定系统ID32STREP、Lancefield分析及多项补充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初步判断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PCR扩增16S rRNA基因和GBS-specific gene cfb(CAMP factor)基因的全长序列,BLAST分析显示所有菌株的16S rRNA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无乳链球菌的相应序列高度同源(>99.8%),各分离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也高度同源(≥99.9%?100%)。各菌株cfb基因序列高度同源(100%),BLAST显示与已知无乳链球菌的相应序列也具有高度同源性(≥99.0%)。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判定广东与海南罗非鱼主养区2009年夏季发生的罗非鱼爆发性疾病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致病性 生理生化 16SrRNA cfb基因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c infection 被引量:107
2
作者 Breno Bittencourt de Brito Filipe Ant?nio Fran?a da Silva +5 位作者 Aline Silva Soares Vinícius Afonso Pereira Maria Luísa Cordeiro Santos Mariana Miranda Sampaio Pedro Henrique Moreira Neves Fabrício Freire de Mel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7期5578-5589,共12页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is a gram-negative bacterium that infects approximately 4.4 billion individuals worldwide.However,its prevalence varies among different geographic areas,and i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is a gram-negative bacterium that infects approximately 4.4 billion individuals worldwide.However,its prevalence varies among different geographic areas,and i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The infection can be acquired by means of oral-oral or fecal-oral transmission,and the pathogen possesses various mechanisms that improve its capacity of mobility,adherence and manipulation of the gastric microenvironment,making possible the colonization of an organ with a highly acidic lumen.In addition,H.pylori presents a large variety of virulence factors that improve its pathogenicity,of which we highlight cytotoxin associated antigen A,vacuolating cytotoxin,duodenal ulcer promoting gene A protein,outer inflammatory protein and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The host immune system,mainly by means of a Th1-polarized response,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fection course.Although most H.pylori-positive individuals remain asymptomatic,the infection predisposes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linical conditions as peptic ulcers,gastric adenocarcinomas and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s.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diagnostic methods,each of them with their related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have been applied in H.pylori detection.Moreover,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 is a major challenge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infection,and new therapy alternatives are being tested to improve H.pylori eradication.Last but not least,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vaccines against H.pylori infection have been the aim of several research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virulence factors Immune response ANTIBIOTICS Vaccines
下载PDF
The hierarchy quorum sensing networ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被引量:79
3
作者 Jasmine Lee Lianhui Zhang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6-41,共16页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auses severe and persistent infections in immune compromised individuals and cystic fibrosis sufferers. The infection is hard to eradi- cate as P. aeruginosa has developed strong resistance to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auses severe and persistent infections in immune compromised individuals and cystic fibrosis sufferers. The infection is hard to eradi- cate as P. aeruginosa has developed strong resistance to most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The problem is further compounded by the ability of the pathogen to form biofilm matrix, which provides bacterial cells a protected environment withstanding various stresses including antibiotics. Quorum sensing (QS), a cell density-based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regulation of the bacterial virulence and biofilm formation, could be a promising target for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against P. aeruginosa infection. The QS network of P. aeruginosa is organized in a multi-layered hierarchy consisting of at least four interconnected signaling mechanisms. Evidence is accumulating that the QS regulatory network not only responds to bacte- rial population changes but also could react to envi- ronmental stress cues. This plastic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ur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ti-QS therapeu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orum sensing IQS PQS LAS rh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virulence environmental factors
原文传递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与病菌毒性的监测 被引量:58
4
作者 段霞瑜 盛宝钦 +1 位作者 周益林 向齐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6,共6页
1991~1994年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鉴定的结果表明,11、15号小种为这几年的优势小种,315号小种有上升的趋势。用毒性频率分析的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表明,V1、V3、V5及V8等毒性在当前白粉菌群体中已基本固定(毒性频率接近100%)。小麦... 1991~1994年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鉴定的结果表明,11、15号小种为这几年的优势小种,315号小种有上升的趋势。用毒性频率分析的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表明,V1、V3、V5及V8等毒性在当前白粉菌群体中已基本固定(毒性频率接近100%)。小麦白粉菌对Pm4a的毒性频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说明Pm4a基因的使用应该审慎;白粉菌对Pm21的毒性频率为0,说明Pm21为目前最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对北京、西南及江浙三地区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V2、V4a、V4b和V2+VM1d在北京和江浙地区的频率仍然较低,但在西南地区已超过30%;V2+6和V2+‘Talent’在三地区的频率均较低。生理小种分析和毒性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毒性分析的方法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小麦白粉菌群体的结构、分布及其动态,便于对品种抗性的丧失作出早期预报及对抗病基因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菌 生理小种 毒性
原文传递
H9N2 influenza virus in China: a cause of concern 被引量:73
5
作者 Yipeng Sun Jinhua Liu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8-25,共8页
The recent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virus revealed that H9N2 influenza virus is the gene donor for H7N9 and H10N8 viruses infecting humans. The crucial role of H9N2 viruses at the animal-human interface mi... The recent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virus revealed that H9N2 influenza virus is the gene donor for H7N9 and H10N8 viruses infecting humans. The crucial role of H9N2 viruses at the animal-human interface might be due to the wide host range, adaptation in both poultry and mammalian, and extensive gene reassortment. As the most prevalent subtype of influenza viruses in chickens in China, H9N2 also causes a great economic loss for the poultry industry, even under the long-term vaccination programs. The history, epidemiology, bi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H9N2 influenza viru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contribution of H9N2 genes, especially RNP genes, to the infection of humans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UENZA POULTRY H9N2 Evolution virulence Antigenic drift
原文传递
虫生真菌对害虫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7
6
作者 何恒果 李正跃 +1 位作者 陈斌 文良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介绍了虫生真菌对害虫防治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就国内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情况给予了总结,包括资源与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及其毒力、菌株选育、制剂研究、自然发生与流行规律以及作为杀虫剂使用、引入定殖、流行病的诱发与调整... 介绍了虫生真菌对害虫防治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就国内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情况给予了总结,包括资源与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及其毒力、菌株选育、制剂研究、自然发生与流行规律以及作为杀虫剂使用、引入定殖、流行病的诱发与调整等,并对虫生真菌以后的研究方向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害虫防治 生物防治 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理 菌株选育 真菌制剂 毒力 杀虫剂 引入定殖 流行病诱发
下载PDF
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及其对不同基因型甜瓜的致病性(英文) 被引量:48
7
作者 徐志豪 寿伟林 +1 位作者 黄凯美 周胜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245-248,共4页
用采自温室的87 个甜瓜的基因型来测定其对白粉病菌的致病反应,并检测甜瓜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结果表明,Sphaerothecafuliginea 是引起杭州春季白粉病发生的主要病原菌,甜瓜白粉病菌属于生理小种2 ,甜瓜... 用采自温室的87 个甜瓜的基因型来测定其对白粉病菌的致病反应,并检测甜瓜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结果表明,Sphaerothecafuliginea 是引起杭州春季白粉病发生的主要病原菌,甜瓜白粉病菌属于生理小种2 ,甜瓜不同株系叶片对白粉病菌的抗性,室内检测结果与其田间调查结果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在被检测的87 个甜瓜基因型株系中,有24 个基因型对白粉病菌生理小种2 表现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小种 白粉病菌 致病性 甜瓜 基因型
下载PDF
Beyond the stomach: An updated view of Helicobacter pylori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被引量:50
8
作者 Traci L Testerman James Morr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6期12781-12808,共28页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s an extremely common, yet underappreciated, pathogen that is able to alter host physiology and subvert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llowing it to persist for the life of the host. H. py...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s an extremely common, yet underappreciated, pathogen that is able to alter host physiology and subvert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llowing it to persist for the life of the host. H. pylori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peptic ulcers and gastric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nnual cost associated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 is estimated to be $6 billion and gastric cancer kills over 700000 people per year globally. The prevalence of H. pylori infection remains high (&#x0003e; 50%) in much of the world, although the infection rates are dropping in some developed nations. The drop in H. pylori prevalence could be a double-edged swor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gastric diseases while increasing the risk of allergies and esophageal diseases. The list of diseases potentially caused by H. pylori continues to grow; however, mechanistic explanations of how H. pylori could contribute to extragastric diseases lag far behind clinical studies. A number of host factors and H. pylori virulence factors act in concert to determine which individuals are at the highest risk of disease. These include bacterial cytotoxins and polymorphisms in host genes responsible for direc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H. pylori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H. pylori and extragastric diseases is also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ohepatic PATHOGENESIS DIAGNOSIS Treatment Extragastric CAGA Cancer AUTOIMMUNE Inflammation virulence factor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七种蚜虫的感染反应——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36
9
作者 冯明光 唐启义 +1 位作者 胡国成 黄世文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1期22-33,共12页
通过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SGBB8601系列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液(10<sup>4</sup>~10<sup>8</sup>孢子/mL)对俄罗斯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麦... 通过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SGBB8601系列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液(10<sup>4</sup>~10<sup>8</sup>孢子/mL)对俄罗斯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禾谷缢管蚜(R padi)和忽布疣额蚜(Phorodon humuli)等七种蚜虫的体表接种试验,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该菌株作用于上述寄主的剂量、时间及其互作效应。所测菌株对所有蚜虫均具有毒力,接种后七日的LD<sub>50</sub>为1.25×10<sup>5</sup>~114.82×10<sup>5</sup>孢子/mL,毒力因蚜种而异,双尾蚜和忽布疣额蚜最为敏感,玉米蚜与禾谷缢管蚜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余居间。这些结果表明所试菌株具有作为蚜虫微生物防治候选因子的潜势。本研究采用的分析方法较传统的Probit或Logit分析方法有显著的优越性,将时间和剂量效应的分析统一到一个模型中,使时间与剂量效应的互作评价成为可能。笔者介绍了该模型的生物学基础和建模步骤,并讨论了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球孢白僵菌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毒力
下载PDF
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10
作者 吕仲贤 俞晓平 +3 位作者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陶林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研究了不同虫源和致害性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种群体内共生菌数量动态及其对褐飞虱在抗虫品种上的取食选择、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氨基酸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飞虱田间种群的致害性与其体内共生菌数量有关。广西南宁种群雌... 研究了不同虫源和致害性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种群体内共生菌数量动态及其对褐飞虱在抗虫品种上的取食选择、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氨基酸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飞虱田间种群的致害性与其体内共生菌数量有关。广西南宁种群雌成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显著地高于浙江杭州和龙游两个虫源的雌成虫体内共生菌数量 ,而已纯化的 3个不同致害性生物型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取食抗性品种能显著减少生物型Ⅰ雌成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缺乏共生菌时 ,生物型Ⅰ、Ⅱ若虫对水稻品种TN1和ASD7的选择性增大 ,而对Mudgo的取食选择性下降。尽管缺共生菌的 3个生物型在已适应的和不适应的感虫和抗虫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和雌成虫产卵量均下降 ,若虫历期明显延长 ,但在已适应品种上的变化程度明显小于在不适应的抗虫品种上的变化程度。共生菌还明显影响成虫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共生菌 致害性 抗性水稻品种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黎永坚 于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8期515-519,共5页
从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发病机制和香蕉抗病机制等多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枯萎病菌的4号小种对中国香蕉生产影响最大,果胶酶和毒素是引起香蕉致病的主要毒力因子,此外,还有一些小分子的成分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阐... 从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发病机制和香蕉抗病机制等多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枯萎病菌的4号小种对中国香蕉生产影响最大,果胶酶和毒素是引起香蕉致病的主要毒力因子,此外,还有一些小分子的成分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阐述了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毒力因子 抗病机制 防治
下载PDF
立枯丝核菌毒素的产生及与致病力的关系 被引量:40
12
作者 徐敬友 张华东 +4 位作者 张红 童蕴慧 徐艳 陈夕军 纪兆林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培养滤液经活性炭吸附、甲醇洗脱、旋转蒸发浓缩获得粗毒素。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粗毒素能诱发水稻叶片产生似纹枯病的典型症状,明显抑制水稻胚根生长,致使水稻幼苗萎蔫;粗毒素浓度越高,作用越强,当稀释...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培养滤液经活性炭吸附、甲醇洗脱、旋转蒸发浓缩获得粗毒素。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粗毒素能诱发水稻叶片产生似纹枯病的典型症状,明显抑制水稻胚根生长,致使水稻幼苗萎蔫;粗毒素浓度越高,作用越强,当稀释至200倍时仍具有一定生物活性;不同菌株产毒能力差异明显,且与致病力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显示毒素在病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病菌最佳产毒条件为:菌丝在改良Richard培养液(pH 7)中,25~30℃下黑暗培养15~20 d,每隔6或12 h人工振荡1次。水稻不同抗(特青和J-85)、感(LMNT)品种的胚根和幼苗对粗毒素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预示毒素可用于水稻品种抗纹枯病的初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毒素 致病力 水稻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荚膜分型与毒力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42
13
作者 沈定霞 李东冬 +1 位作者 郭玲 刘晓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表型、荚膜型及主要毒力基因,了解不同感染来源肺炎克雷伯菌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静脉血、痰液、肺泡灌洗液、尿液、正常无菌部位穿刺液、肝脓肿和其他脓肿穿... 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表型、荚膜型及主要毒力基因,了解不同感染来源肺炎克雷伯菌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静脉血、痰液、肺泡灌洗液、尿液、正常无菌部位穿刺液、肝脓肿和其他脓肿穿刺液等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178株,利用黏液丝试验检测高黏液表型,PCR方法检测主要荚膜型和毒力基因。将检测结果结合菌株来源进行列联表分析和X^2检验。结果17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丝试验阳性共83株,占46.6%。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中毒力基因rmpA阳性牢为92.8%(77/83)。肝脓肿及其他脓肿脓液来源中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分型以K1/K2/K57为主,占75.0%(27/36),高于静脉血组32.4%(12/37)、痰及肺泡灌洗液组50.0%(22/44)、尿液组21.7%(5/23)、无菌部位穿刺液组25.0%(5/20),X^2=21.19,P〈0.01;黏液丝试验结果中,肝脓肿及其他脓肿脓液组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77.8%(28/36)显著高于静脉血组29.7%(11/37)、尿液组30.4%(7/23)和无菌部位穿刺液组25.0%(5/20),X^2=27.90,P〈0.01。结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临床多种标本特别是肝脓肿和其他脓肿的脓液标本中。K57型肺炎克雷伯菌是我国除Kl和K2型外的又一型具有高黏液性状、高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手华捡验医学杂志,2014,37:374-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菌 肺炎 毒力 多糖类 细菌 表型 细菌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下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银泉 冯明光 +1 位作者 刘树生 张宝鑫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2000年第2期56-60,共5页
室内测定了 2 8、2 1、16和 11℃下球孢白僵菌对桃蚜成蚜的毒力。运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各温度下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 ,2 8和 2 1℃下 ,桃蚜开始死亡的时间较早 ,而且很快达到较高死亡率。如在 10 7孢子 / ml浓度... 室内测定了 2 8、2 1、16和 11℃下球孢白僵菌对桃蚜成蚜的毒力。运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各温度下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 ,2 8和 2 1℃下 ,桃蚜开始死亡的时间较早 ,而且很快达到较高死亡率。如在 10 7孢子 / ml浓度下 ,桃蚜接菌后 3~ 4天开始死亡 ,第 6天死亡率达 10 0 %。在 2 1℃下 ,白僵菌对桃蚜的致死力比 2 8℃下更强。用同样浓度处理 ,在 16和 11℃下 ,桃蚜分别在接菌后第 6天和第 11天开始死亡 ,第 10天和第 2 0天以后死亡率才达90 %以上。用 10 6孢子 / ml浓度的孢子液处理 ,在 2 8、2 1、16和 11℃下 ,白僵菌对桃蚜的 L T5 0 值分别为 5 .1、3.7、9.2和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球孢白僵菌 毒力 温度
下载PDF
用SPSS软件计算鼠疫菌半数致死量(LD_(50)) 被引量:41
15
作者 熊浩明 魏柏青 +6 位作者 魏荣杰 杨宁海 祁美英 靳娟 金泳 何建 代瑞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鼠疫菌半数致死量(LD50)的计算。方法将鼠疫菌测毒数据输入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用SPSS 21.0进行秩和检验得出SPSS 21.0计算鼠疫菌LD50与改良寇氏法计算鼠疫菌LD50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SPSS 21.... 目的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鼠疫菌半数致死量(LD50)的计算。方法将鼠疫菌测毒数据输入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用SPSS 21.0进行秩和检验得出SPSS 21.0计算鼠疫菌LD50与改良寇氏法计算鼠疫菌LD50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SPSS 21.0计算鼠疫菌LD50的方法,可同时计算出LD50的95%置信区间(CI)和接种菌量的95%置信区间(CI)。结论 SPSS 21.0软件可用于鼠疫菌半数致死量(LD50)的计算,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直观和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毒力 半数致死量(LD_50)
下载PDF
鳜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的鉴定、毒力及溶血性 被引量:38
16
作者 潘厚军 吴淑勤 +4 位作者 董传甫 石存斌 叶美茜 林天龙 黄志斌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3-29,共7页
从患溃疡病的鳜肾脏中分离出一株病原细菌编号为GYK1。此株病菌人工感染鳜、银鲫、剑尾鱼,实验鱼出现出血、肌肉坏死或溃疡症状;腹腔注射攻毒,对鳜、银鲫、剑尾鱼、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33×104、1.06×105、1.26... 从患溃疡病的鳜肾脏中分离出一株病原细菌编号为GYK1。此株病菌人工感染鳜、银鲫、剑尾鱼,实验鱼出现出血、肌肉坏死或溃疡症状;腹腔注射攻毒,对鳜、银鲫、剑尾鱼、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33×104、1.06×105、1.26×105、1.05×106CFU/g;菌培养液上清能溶解鳜、加洲鲈、银鲫、小鼠、兔、绵羊、人O型血等的红细胞,在绵羊血平板上为β 溶血,不同代次和保存条件的细菌溶血性稳定。细菌在电镜下的形态、生化特性和ID32E系统自动鉴定的结果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PCR扩增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的毒力基因气溶素基因(aerA)209bp片段,进一步说明此株病原细菌为含有毒力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实验结果表明,GYK1是一株毒力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鉴定 毒力 溶血性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银泉 冯明光 刘树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球孢白僵菌(Beauweriabassiana)的6个菌株(bbsg8702、bbsg8701、bb-sg8801、bbdnu8803、bbdn8804和bbdn8806)对桃蚜(Myzuspersicae)的生物测... 球孢白僵菌(Beauweriabassiana)的6个菌株(bbsg8702、bbsg8701、bb-sg8801、bbdnu8803、bbdn8804和bbdn8806)对桃蚜(Myzuspersicae)的生物测定证明,所测朱对桃蚜具有毒力。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分析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趋势,菌株bbsg8702对桃蚜的毒力最强,其次是bbsg8801、bbdn8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球孢白僵菌 毒力 微生物防治 CLL模型
原文传递
小麦白粉菌ISSR分子标记体系构建及其分离菌株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贾少锋 段霞瑜 +2 位作者 周益林 鲁国东 王宗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3-499,共7页
为了对小麦白粉菌群体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构建了其ISSR分子标记体系。以小麦白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水平优化的方法对ISSR反应程序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建立了小麦白粉菌ISSR-PCR反应的优化反应体系;对20个... 为了对小麦白粉菌群体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构建了其ISSR分子标记体系。以小麦白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水平优化的方法对ISSR反应程序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建立了小麦白粉菌ISSR-PCR反应的优化反应体系;对20个ISSR引物的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并筛选出一些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对33个分离菌株的ISSR扩增表明,ISSR标记在我国小麦白粉菌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对ISSR标记揭示的白粉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毒性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 ISSR分子标记体系 多样性分析 毒性
原文传递
白色念珠菌蛋白酶与其毒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丹敏 韩景田 +1 位作者 董小青 屈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5-216,220,共3页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蛋白酶活动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牛奶平板法检测 5 4株白色念珠菌蛋白酶的分泌能力 ,然后选择 6株菌分别经摇瓶培养测定其蛋白酶活力 ,并以静脉内注射方式感染小鼠进行毒力试验 ,以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来评价菌...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蛋白酶活动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牛奶平板法检测 5 4株白色念珠菌蛋白酶的分泌能力 ,然后选择 6株菌分别经摇瓶培养测定其蛋白酶活力 ,并以静脉内注射方式感染小鼠进行毒力试验 ,以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来评价菌株毒力。结果  5 4株白色念珠菌全部能分泌蛋白酶 ,检出率为 10 0 %。动物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愈高的菌株 ,相应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愈短 ;蛋白酶活力与菌株毒力直接正相关 (r=0 .934,P〈0 .0 1)。结论  蛋白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蛋白酶 毒力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及其与毒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樊美珍 胡锦江 +2 位作者 李农昌 李莉 李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2-206,共5页
用明胶琼脂平板法和双层纸碟法均可简便快速地测定球孢白僵菌的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其产酶量与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马尾松毛虫 蛋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