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德性政治理论的初步重构 被引量:6
1
作者 孔新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65,158,共28页
儒家德性政治观念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中的“存活现象”所在多有,堪称中国政治“活着的传统”,亦构成中国本位政治理论构建的枢轴环节。在厘清“前诸子时期”关于德性政治的思想脉络的基础上,从先秦儒家原典及近人论著之中,可... 儒家德性政治观念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中的“存活现象”所在多有,堪称中国政治“活着的传统”,亦构成中国本位政治理论构建的枢轴环节。在厘清“前诸子时期”关于德性政治的思想脉络的基础上,从先秦儒家原典及近人论著之中,可以爬梳提炼出先秦儒家德性政治理论的七条原理性认知,即:正德—天命正当论、利用—以义为利论、厚生—生民民本论、敬简—君道无为论、制度—礼法合治论、尚贤—贤能主治论及风化—天下文明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德性政治 中国政治理论
原文传递
先秦儒家"德政"、"德教"关系论
2
作者 台秀珍 赵志军 李金川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10,17,共2页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可概括为"德政"与"德教"两个层面,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即 "德政"是"德教"的前提,"德教"是"德政"的保证。细探究二者的关系,对于...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可概括为"德政"与"德教"两个层面,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即 "德政"是"德教"的前提,"德教"是"德政"的保证。细探究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行政伦理建设、公民道 德建设将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德政 德教 关系
下载PDF
执政道德的两个维度:立党之“道”与为政之“德”
3
作者 王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81,191,共6页
执政道德可以从立党之道与为政之德两个方面来理解。道不同于德,立党之"道"就是政党追求的一种根本性价值目标、理念。任何政党都有自己所求之"道",惟"道"之具体形式不同。为政之"德"则是政党... 执政道德可以从立党之道与为政之德两个方面来理解。道不同于德,立党之"道"就是政党追求的一种根本性价值目标、理念。任何政党都有自己所求之"道",惟"道"之具体形式不同。为政之"德"则是政党理念的现实化,即一个政党如何实现良好的治理。中西方社会政党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都经历了一个世俗化、理性化的过程。它们在治理方式上有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道德 立党之道 为政之德
下载PDF
关于法治的五个追问——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心得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泽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0-98,共19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有必要弄清以下五个命题:其一,法治即依法治国,与民主、宪政、人权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内含着所有人都要守法的要求,其深层含义是依法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有必要弄清以下五个命题:其一,法治即依法治国,与民主、宪政、人权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内含着所有人都要守法的要求,其深层含义是依法治"官";其二,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式,"法治优于人治"历经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已属不刊之论;其三,实行法治,需以保障人权为依归,人权发达则国家兴旺发达,社会长治久安;其四,只有将"以德治国"的精义定位为以德治"官","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五,法治的达成不仅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环节的良性互动,而且离不开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权利文化、精英人物诸因素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民主 人权
下载PDF
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4-87,共4页
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渊源、内容、特征为切入点,试对先秦德政思想的前后继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理论品质作简要探讨,以加深对此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德政思想 考察
下载PDF
从知足常乐说开去——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一些心得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洁石 覃虹睿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12,共5页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有一段引用周恩来同志的话告诫全党同志具备“知足常乐”健康心境的重要性的论述。作为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一些心得,文章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知足常乐、...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有一段引用周恩来同志的话告诫全党同志具备“知足常乐”健康心境的重要性的论述。作为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一些心得,文章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知足常乐、常修为政之德与其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常思贪欲之害、知足常乐与其过好生活关以及知足常乐、常怀律己之心与其保持先进性的连动影响效应的研究视角切入主题。作者认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知足常乐、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与其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过好生活关、保持先进性的连动影响效应是直接的、明显的、有决定性意义的因果范畴。由此得出了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趋同性与一致性、一定程度上共产党员知足常乐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足常乐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 过好生活关 保持先进性 因果关系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德性政治的演进
7
作者 郭琳 《政治思想史》 2024年第2期141-153,199,200,共15页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借助文学、艺术、音乐等手段,始终以宣扬和凝聚社会道德价值共识为目标,“德性政治”成为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彼特拉克开启人文主义德性政治复兴,继后的人文主义者们致力于围绕道德教化与德修楷模以实现社...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借助文学、艺术、音乐等手段,始终以宣扬和凝聚社会道德价值共识为目标,“德性政治”成为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彼特拉克开启人文主义德性政治复兴,继后的人文主义者们致力于围绕道德教化与德修楷模以实现社会道德风气的革新,在信奉共同体共善为先的伦理道德与政治统治之间架构桥梁。然而,马基雅维利摒弃了传统伦理道德,转而主张政治功能化和德性制度化。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德性政治演进脉络的研究发现,在意大利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中存在着对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的探求,这也是当代西方政治应当加以重视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德性政治 彼特拉克 马基雅维利
下载PDF
人民本位、共同体追求与德性政治: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哲学意涵
8
作者 韩升 李斌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4期26-38,共13页
政治哲学旨在以筹划和设计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政治哲学意涵。中国式现代化有力地纠正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人”与“物”关系错位,实现了人民本位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高度肯定主体间... 政治哲学旨在以筹划和设计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政治哲学意涵。中国式现代化有力地纠正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人”与“物”关系错位,实现了人民本位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高度肯定主体间与主客体间的交往意义,积极推动各层次共同体建设,彰显了对共同体的实践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近代以来政治领域去道德化的弊端,坚持发扬德性政治的价值感召力,实现了对政治道德的理性重建,展现出鲜明的道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本位 共同体追求 德性政治
下载PDF
儒家政治哲学中的“霸道”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长春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28,M0006,共21页
追求“王道”,反对“霸道”,一般被视作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若对这一认识进行严肃的思想史考察,则会得出一系列与之相悖的结论:霸道在早期儒家经典中非但不是“坏政治”,而且作为一种德性政治被孔子肯定,它在经史传统中有其制度根... 追求“王道”,反对“霸道”,一般被视作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若对这一认识进行严肃的思想史考察,则会得出一系列与之相悖的结论:霸道在早期儒家经典中非但不是“坏政治”,而且作为一种德性政治被孔子肯定,它在经史传统中有其制度根源;孟子尊王贱霸是因其政治修辞的需要;荀子则将霸道视为“次优”的政治类型;汉儒将霸道视为不充分的仁政。对霸道的认识在北宋发生转折:邵雍将其视作实力政治,程颢、程颐将其贬低为功利政治。从朱熹到王阳明,对霸道的评价越来越低,最终将其视为一切“坏政治”的渊薮。宋明儒学对霸道的贬低导致三个方面的理论后果:政治思考的空间大为收窄,以致无法容纳现实政治;唯道德主义倾向间接促成政治和道德的截然二分;泛和平主义想象无视政治体之间的永恒冲突,因而发展不出成熟的敌友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政治 实力政治 功利政治
原文传递
先秦贤能政治观的形成与嬗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东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41,156,共15页
先秦时期是贤能政治观由萌生到成熟的重要时期。早期"贤"与今天所理解的道德有很大区别,而道德意涵本身也有一个由最初的"合道德性"发展为"道德"的过程。先秦贤能政治观几经改易,分别经历了以"坚&qu... 先秦时期是贤能政治观由萌生到成熟的重要时期。早期"贤"与今天所理解的道德有很大区别,而道德意涵本身也有一个由最初的"合道德性"发展为"道德"的过程。先秦贤能政治观几经改易,分别经历了以"坚"为"贤"、以"财"为"贤"、以"德"为"贤"三个不同阶段,反映了上古时期尚"力"的氏族社会、殷周前期尚"财"的宗法社会、春秋战国尚"德"的士民社会的价值标准和政治思潮。先秦贤能政治观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的发展,其对政治领袖德才兼备、德先于才的考量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能政治 德性政治 先秦贤能政治观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价值律与政治哲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敦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8,共6页
以价值律为中心,可以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分为三个类型。1·以道德律为指导,谋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公共利益(儒家的德治主义);2·以非道德的铜律为指导,谋求社会和谐(墨家的功利主义);3·以反道德的铁律为指导,最高统治者... 以价值律为中心,可以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分为三个类型。1·以道德律为指导,谋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公共利益(儒家的德治主义);2·以非道德的铜律为指导,谋求社会和谐(墨家的功利主义);3·以反道德的铁律为指导,最高统治者奴役和驱使各级被统治者,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法家的极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论 金律 银律 铜律 铁律 德治 功利 极权
原文传递
儒家政治哲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勇 谭延庚(翻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6,180,共13页
在近年来英语世界的儒学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儒家短处的政治哲学成了显学。这类研究的一个特点是试图以古代儒家的思想来解决当代的社会政治问题,而不是满足于对古代儒家文本的诠释。这类研究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与当代西方的政治哲... 在近年来英语世界的儒学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儒家短处的政治哲学成了显学。这类研究的一个特点是试图以古代儒家的思想来解决当代的社会政治问题,而不是满足于对古代儒家文本的诠释。这类研究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与当代西方的政治哲学形成对话,从而彰显古代儒家传统对当代政治哲学的贡献。在这样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儒家美德政治论、儒家国家完善论、儒家分配正义论和儒家民主论。在其中的每一个领域,儒家政治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版本,而每一个版本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政治 国家完善论 分配正义 儒家民主
下载PDF
历史政治学视角下的罗马德性政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训练 陈丽 《中国政治学》 2022年第1期41-50,129-130,共12页
本文基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通过对政治思想史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以“罗马德性政治”议题为例,从研究的主题、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历史政治学的启示之下可能的拓展。较之于孤立地看待文本、概念或事件,一味地... 本文基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通过对政治思想史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以“罗马德性政治”议题为例,从研究的主题、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历史政治学的启示之下可能的拓展。较之于孤立地看待文本、概念或事件,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或者仅仅停留在表象层次的描述;一种与概念史、政治史、社会文化史相结合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进路更值得倡导。回向历史本身,借助更为深入的政制史和政治斗争剖析以及德性概念的详尽梳理,“罗马德性政治”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政治学 政治思想史 罗马 德性政治
原文传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政治哲学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小露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58,共7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世界新发展而给出的充满智慧的回应。当今世界由西方国家主义政治哲学所主宰,“以国家观世界”的视野消解了当代的“世界性”,“同一性”逻辑导致当代世界“多样性”的缺失,政治意义的消弭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世界新发展而给出的充满智慧的回应。当今世界由西方国家主义政治哲学所主宰,“以国家观世界”的视野消解了当代的“世界性”,“同一性”逻辑导致当代世界“多样性”的缺失,政治意义的消弭导致当代世界治理的无序性与无效性。中国政治哲学的核心是“天下”思维,它不但彰显了“世界”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一致性,还成为世界包容性治理的思想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中国政治哲学“天下”思维指引下的世界治理方案,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人类整体德性的传统理念,超越了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差序世界观”,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最佳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主义政治哲学 天下思维 中国政治哲学 德性政治
下载PDF
历史与自然之间:构建现代政治理论何以可能?
15
作者 孔新峰 张弘扬 《中国政治学》 2022年第1期58-77,130-131,共22页
历史政治学所产出的知识产品理应把具有普遍主义性格、无问西东的政治理论作为题中应有之义。而现代政治理论的构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历史取向的同时,心存对于相对主义的警觉。原因在于,历史主义与科学主义均有沦为相对主义的潜能,... 历史政治学所产出的知识产品理应把具有普遍主义性格、无问西东的政治理论作为题中应有之义。而现代政治理论的构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历史取向的同时,心存对于相对主义的警觉。原因在于,历史主义与科学主义均有沦为相对主义的潜能,进而构成人类现代性危机的根本方面。为此,施特劳斯式的复归古典理性主义和沃格林式的在历史中找寻秩序,都理应构成历史政治学在政治理论建构方面的有益警醒。然而,19世纪以来古典意义上的“哲学”一分为三,实质上限制了对何为良善的界定方式与历史的视野。因此,进行现代政治理论的构建,既需以历史规训实证主义,也需将自然史及自然科学在人类心智与社会行为方面的最新进展纳入视野。作为此种努力的阶段性发现,轴心时期乃至前轴心时期的中国政治思想,特别是儒家德性政治理论及其背后的人性论,蕴藏着足以得到自然科学前沿进展支撑的“前现代”的现代政治理论成色。此种以新材料证成的古典断言一旦体系化,或将成为具有普遍主义性格的中国政治理论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论 人性论 德性政治 自然科学 历史主义 相对主义
原文传递
罗伯斯庇尔的美德政治
16
作者 李福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912,923,共5页
罗伯斯庇尔心中的美德共和国是一个永恒正义的王国。深受古典美德政治典范熏陶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美德政治理论影响的罗伯斯庇尔,在其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德与政治同一的理论,其美德政治理想的实质是道德政治化与政治道德化的同一... 罗伯斯庇尔心中的美德共和国是一个永恒正义的王国。深受古典美德政治典范熏陶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美德政治理论影响的罗伯斯庇尔,在其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德与政治同一的理论,其美德政治理想的实质是道德政治化与政治道德化的同一。罗伯斯庇尔美德政治理论集中回答了法兰西共和国民主政体与美德、幸福、法律、平等、革命的同一性问题,尤其强调了平等对社会政治和谐的价值,继承并发挥了卢梭关于宗教对政治道德建设的作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斯庇尔 美德政治 革命
下载PDF
道统意识下孟子“德位”观之再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卓文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孔子之“有德无位”的事实极大冲击了西周以来“以德承命”的信念,儒家学者不得不重新理解德位、德命、德福的关系,“德命”与“时命”的问题成为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对德行与权位关系的阐释不同... 孔子之“有德无位”的事实极大冲击了西周以来“以德承命”的信念,儒家学者不得不重新理解德位、德命、德福的关系,“德命”与“时命”的问题成为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对德行与权位关系的阐释不同于以《穷达以时》《荀子·宥坐》为代表的“时命”观。孟子从“圣人一道”的道统意识出发,在塑造与诠释圣人的过程中,聚焦于几种具有代表性与争议性的权力转移方式。孟子吸取西周以来“德福合一”“天命惟德”的思想资源,采用“天与之,人与之”的观念论证圣人的政治合法性。通过孟子的阐释,尧舜、禹、汤武、孔子都是在同样的机制下获得或不获得天子之位。这样一种机制并非如时遇一般难以捉摸,而是遵循着相对确定化的流程与评价原则,“德位一致”的必然关联被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统 德位 时遇 天命
下载PDF
天水地名溯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建臻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3-56,共4页
天水地名的源起 ,大致有白龙出湖、湖水不变、石臼恒水、神雨成湖、天河注水、汉水之源等六种说法。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天水地名的正式命定 ,是在汉武帝元鼎三年。探究当时的历史资料发现 ,天水这一地名 ,既浓缩着秦始皇“水... 天水地名的源起 ,大致有白龙出湖、湖水不变、石臼恒水、神雨成湖、天河注水、汉水之源等六种说法。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天水地名的正式命定 ,是在汉武帝元鼎三年。探究当时的历史资料发现 ,天水这一地名 ,既浓缩着秦始皇“水德之始”的五德政治理论 ,又包含着伏羲地六为水的河图之说 ,还与秦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地名 起源 民间传说 五德政治 文化意蕴 中国 古代地理
下载PDF
论孔、孟德位观的异同:以亲亲与尊贤的张力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亦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4,共8页
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来源于“德位合一”,不过,如何理解并实现德位合一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古人认为“德”可以通过血缘传递,因此德位合一表现为亲位合一。周人挑战了殷人对“德”的垄断,但宗法制并未改变亲位合一的格局,最终难以... 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来源于“德位合一”,不过,如何理解并实现德位合一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古人认为“德”可以通过血缘传递,因此德位合一表现为亲位合一。周人挑战了殷人对“德”的垄断,但宗法制并未改变亲位合一的格局,最终难以避免德位分离的问题。儒家虽然意识到成德依赖个人修养而与血缘无关,但又认为亲亲是个人道德的基础,并在社会政治层面坚持家国同构和公私领域的连续性,不愿放弃宗法制,这导致了亲亲和尊贤在公领域中的张力。孔、孟德位观的差异即源于如何处理这种张力:孔子把亲亲内化为仁德的起点,寓亲于德,修德称位,但没有直接提出以德定位,举贤才无法成为公领域的普遍原则;孟子原则上支持以德定位,确立了尊贤在公领域中的地位,因此,在孟子那里,理想的君臣关系是师友关系而非对父子关系的模拟。不过,孟子在君位问题上采取了调和策略,主张在宗法制内部做有限改良,提出“贵戚易位”的设想,以避免对既有秩序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 尊贤 德位合一 以德定位 贵戚易位
下载PDF
以德抗位与以德副位——社会分工视角下《孟子》的君臣民关系论
20
作者 李畅然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1年第3期34-43,167,共11页
传统儒学首先强调政府与所在共同体的目的一致性,对权力的警惕则是次要方面。政府既是共同体的成员,又是社群自我管理的工具;工具为工具持有者提供合目的性,由此又代表了其持有者。政府与语言类似,出自社会约定,其运作离不开社群成员的... 传统儒学首先强调政府与所在共同体的目的一致性,对权力的警惕则是次要方面。政府既是共同体的成员,又是社群自我管理的工具;工具为工具持有者提供合目的性,由此又代表了其持有者。政府与语言类似,出自社会约定,其运作离不开社群成员的配合;政府是社会责任的直接责任人,因而较之大众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性。社会分工包括政府职能对所有人都具先在性,因此一方面人人先天具备承担社会职能的潜力,足以"以德抗位";另一方面,其人生轨迹主要表现为"以德副位"。"位"作为社会分工的身份暨工具性义务,其创新、机变的权柄终究把握在新生一代,则是更根本的以德抗位。德位合一既是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是现实发展之大势,可谓德福一致的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工 礼义暨义务 工具暨合目的性 德位合一暨德福一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