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和春季长江口及其近海水域浮游病毒丰度的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白晓歌 汪岷 +3 位作者 马晶晶 孙军 梁彦韬 乔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7-372,共6页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2006年长江口及近海水域20个站点的表层及10m层或潜水体冬、春两季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季节(冬、春两季)、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调查区浮游病毒丰度在冬、春季节上并无明...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2006年长江口及近海水域20个站点的表层及10m层或潜水体冬、春两季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季节(冬、春两季)、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调查区浮游病毒丰度在冬、春季节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水平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河口区浮游病毒直接检测量(Virus Direct Count,VDC)达到107个/ml,近海水域VDC为106个/ml,河口区的浮游病毒丰度都明显高于近海水域病毒丰度(P<0.01)。在垂直分布上,冬、春两季长江口水域水深小于10m的站位,表层浮游病毒丰度与底层病毒丰度无明显差别,水深大于10m的站位,表层水样的浮游病毒丰度都高于10m水层病毒丰度,说明长江口浮游病毒的垂直分布与站位总水深有关。还通过比较各站点VDC与叶绿素a含量的数据,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冬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正相关性;春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负相关性,但病毒丰度受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仅为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荧光显微计数 SYBR Green 长江口
下载PDF
浮游病毒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奇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1-696,共6页
关键词 浮游病毒 水生生态系统 自然宿主 水体
下载PDF
武汉东湖浮游病毒的丰度及多样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艳鸣 张奇亚 袁秀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透射电镜及荧光显微技术 ,对富营养化的武汉东湖中浮游病毒丰度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电镜观察和计数结果显示 ,东湖中浮游病毒的丰度达到 10 8个 /mL。荧光显微镜计数结果约是电镜计数结果的 2 72倍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运用透射电镜及荧光显微技术 ,对富营养化的武汉东湖中浮游病毒丰度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电镜观察和计数结果显示 ,东湖中浮游病毒的丰度达到 10 8个 /mL。荧光显微镜计数结果约是电镜计数结果的 2 72倍 ,差异极显著 (P <0 0 1)。在东湖超富营养区的水样中观察到了多种与各种病毒形态类似的颗粒 ,其中大部分与噬菌体和噬藻体类似 ,具多种形态的尾部和六边形头部。还有一些线状、杆状、子弹形等形态的病毒粒子。研究结果显示东湖水环境中的浮游病毒不仅丰度极高 ,而且种类丰富。提示浮游病毒在东湖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浮游病毒 形态多样性 丰度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测定东湖浮游病毒基因组的大小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艳鸣 张奇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238-240,共3页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东湖水样中的浮游病毒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显示5条主要核酸带,其大小分别为20、50、100、150和250 kb,以20~60 kb的核酸带为强,而这符合噬菌体和噬藻体的基因组主要范围,进一步证实东湖浮游病毒的优势类群为噬...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东湖水样中的浮游病毒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显示5条主要核酸带,其大小分别为20、50、100、150和250 kb,以20~60 kb的核酸带为强,而这符合噬菌体和噬藻体的基因组主要范围,进一步证实东湖浮游病毒的优势类群为噬菌体和噬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基因组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青岛近海水域夏季和冬季浮游病毒丰度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彦韬 汪岷 +2 位作者 白晓歌 孙军 乔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1-418,共8页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青岛近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在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VirusDirectCount,VD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域...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青岛近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在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VirusDirectCount,VD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域VDC的变化范围为1.21×106个/ml—1.54×107个/ml,平均值为6.16×106个/ml;冬季VDC变化范围为3.45×105个/ml—2.60×106个/ml,平均值为1.45×106个/ml。夏季VDC是冬季的4.25倍,夏季VDC显著高于冬季(P=0.000)。水平分布方面,夏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大致显现出由胶州湾及湾口附近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趋势,胶州湾站位VDC明显高于其他站位(P<0.05);冬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的水平分布特点为胶州湾、鳌山湾、崂山海域、胶南海域和日照海域为VDC较高区域,崂山以东海域为VDC较低区域。垂直分布方面,夏、冬两季各站位表层VDC都明显高于底层和10m层及潜水体(P<0.05)。对胶州湾中部连续站QD09两层VDC昼夜变化的观测发现,夏、冬两季表层和10m层VDC昼夜都有明显波动。夏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值均在夜间,最低值均在18:00,最高值都约为最低值的3倍;冬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一致性,VDC最高值是最低值的2倍。对夏、冬两季VDC与Chl-a、水温、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VDC仅与Chl-a呈显著正相关(P<0.01)冬季VDC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Chl-a、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分别为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EFM VDC 青岛 近海域
下载PDF
Picoplankton and virioplankton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Daya Bay, South China 被引量:7
6
作者 Zhixin Ni Xiaoping Huang Xia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46-154,共9页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techniques, we investigated the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heterotrophic prokaryotes, virioplankton and pico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Daya Bay in the summer o...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techniques, we investigated the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heterotrophic prokaryotes, virioplankton and pico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Daya Bay in the summer of 2012. We identified two subgroups of prokaryotes, high nucleic acid(HNA) and low nucleic acid(LNA),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nucleic acid contents. HNA abundanc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arger phytoplankton and Synechococcus(Syn) abundance, which suggest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organic substrates released from primary producers on bacterial growth. Although LNA did not show any associ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t was a vital component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the total virioplankton concentration had a poor relationship with nutrient availability.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rge-sized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and the V-I population confirmed that V-I was a phytoplankton-infecting viral subgroup. Although the V-II group(bacteriophages)was dominant in the virioplankton community, it was not related with prokaryotic abundance, which indicated factors other than hosts controlling V-II abundance or the uncertainty of virus-host coupling. With respect to the picophytoplankton community,our results implied that river input exerted a strong limitation to Syn distribution in the estuary, while picoeukaryotes(Euk) were numerically less abundant and showed a quit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from that of Syn, and hence presented ecological properties distinct from Syn in our two studie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oplankton viri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Flow cytometry
原文传递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分析北黄海夏季浮游病毒的分布 被引量:8
7
作者 白晓歌 汪岷 +3 位作者 梁彦韬 江雪娇 王芳 杨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9-613,共5页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2006年夏季北黄海水域31个站点的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上进行了探讨。北黄海水域浮游病毒直接检测量(Virus Direct Count,VDC)为(...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2006年夏季北黄海水域31个站点的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上进行了探讨。北黄海水域浮游病毒直接检测量(Virus Direct Count,VDC)为(1.58×10^6~1.38×10^7)/mL,平均为5.86×10^6/mL。在水平分布上,表层、30 m和底层水在辽东半岛头部附近出现了病毒较高区域,近海水域的病毒丰度较中部水域高(P〈0.05)。在垂直分布上,表层浮游病毒丰度高于30 m水层和底层(P〈0.05)。在昼夜变化上,表层水体中浮游病毒量有明显的变化,10 m水层和30 m水层的病毒丰度昼夜变化较明显,底层病毒丰度昼夜趋势平缓。利用多元相关分析可知,北黄海夏季浮游病毒丰度与站位总水深(P〈0.01)和盐度(P〈0.05)成一定的负相关性,与温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浮游病毒 荧光显微技术
下载PDF
河北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与病毒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洪波 崔向阳 +1 位作者 林凤翱 樊景凤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从2006年7月~2007年10月,分季度采样,对河北北戴河和天津沿岸海域的浮游细菌和病毒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和病毒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细菌丰度超过10^6/mL,病毒丰度超过10^7/mL。病毒总数与细菌...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从2006年7月~2007年10月,分季度采样,对河北北戴河和天津沿岸海域的浮游细菌和病毒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和病毒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细菌丰度超过10^6/mL,病毒丰度超过10^7/mL。病毒总数与细菌总数之比VBR为1.75~26.51,平均为6.22。运用超离心和电子显微镜对2007年春季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被病毒感染的细菌总频度为3%~5%,引起的细菌死亡率为28%~55%,平均为41.5%。揭示浮游病毒感染是浮游细菌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病毒在海洋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浮游病毒 VBR 细菌死亡率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海域春季浮游细菌和病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喆 王晓红 +4 位作者 巩秀玉 刘永 廖秀丽 蔡文贵 黄洪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39-1649,共11页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了2014年春季南海北部海域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研究了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介于1.28×10~4—9.96×10~5个/m L和4.69...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了2014年春季南海北部海域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研究了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介于1.28×10~4—9.96×10~5个/m L和4.69×10~5—5.39×10~7个/m L之间,二者丰度随水深的增加基本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水平分布趋势不明显。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与温度、p H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与水深、盐度、活性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该海域细菌和病毒数量受到上述环境因子的共同调控。分析浮游细菌和病毒的相互关系发现,VBR(Virus to bacteria ratio)平均32.23,最小值位于S11站位25m层,最大值则位于S7站位75m层,分别为4.80和264.63,VBR值小于100的站位占到调查站位总数的95.6%。VBR值除与细菌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P<0.01),与其它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P>0.05),说明该海区细菌是病毒的主要寄主,病毒可能主要是以噬菌体的状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食物环 浮游病毒 浮游细菌 南海
下载PDF
夏季长江口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的分布特征及环境制约因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晶晶 杜萍 +5 位作者 曾江宁 陈全震 寿鹿 廖一波 江志兵 王琪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应用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研究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细菌、浮游病毒数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浮游细菌数量为(6.92×105~5.54×106)个/mL,浮游病毒数量为(2.22×106~9... 应用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研究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细菌、浮游病毒数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浮游细菌数量为(6.92×105~5.54×106)个/mL,浮游病毒数量为(2.22×106~9.97×107)个/mL。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数量的平面分布特征较一致,均为近海过渡区(B)〉近岸混水区(A)〉远岸清水区(C);在垂直分布上,表层和10 m层的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数量均高于底层。(2)浮游病毒分布、表层浮游藻类生长以及10 m层水温变化是影响浮游细菌分布的重要因素,远岸表层浮游细菌分布还可能受硝酸盐浓度限制;营养盐供给及浮游细菌、浮游藻类的生长则成为影响浮游病毒分布的关键因子,温、盐变化对浮游病毒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浮游病毒 环境因子 长江口
下载PDF
养殖活动对超微型浮游生物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辉 汪岷 +3 位作者 汪俭 宋雪 邵红兵 甄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2-1279,共8页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河北省扇贝养殖区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浮游病毒4季的丰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者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与渤海、北黄海非养殖区的超微型浮游生物丰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养殖区海域,聚球藻...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河北省扇贝养殖区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浮游病毒4季的丰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者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与渤海、北黄海非养殖区的超微型浮游生物丰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养殖区海域,聚球藻丰度在9.00×102—7.07×105cell/m L之间,峰值出现在秋季,且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P<0.01)。微微型真核藻类丰度在5.80×102—3.23×105cell/m L之间,夏季赤潮暴发期间,丰度达到3.23×105cell/m L,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异养细菌丰度在3.10×105—3.79×106cell/m L之间,峰值出现在秋季,夏、秋季丰度显著高于春、冬季(P<0.01)。浮游病毒丰度在2.50×105—2.17×106cell/m L之间,峰值出现在秋季,但无显著性季节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聚球藻、微微型真核藻类、异养细菌和浮游病毒的丰度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春、冬季,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在夏、秋季,主要受到营养盐的影响。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超微型浮游生物主成分4季均有显著差异,养殖区异养细菌4季均是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主成分,而非养殖区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主成分4季均是微微型浮游植物,结果表明养殖活动显著影响了养殖区超微型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养殖区 聚球藻 微微型真核浮游藻类 异养细菌 浮游病毒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冬季浮游病毒丰度分布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晶晶 曾江宁 +1 位作者 杜萍 陈全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3-799,共7页
应用荧光显微计数法,对2006年夏季和2007年冬季长江口浮游病毒丰度(virusdirect count,VDC)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该海域VDC在2.22×106~9.97×107个.ml-1,高值分布在近海B区(122.5°-123.5°E)的表层海域;冬季VDC... 应用荧光显微计数法,对2006年夏季和2007年冬季长江口浮游病毒丰度(virusdirect count,VDC)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该海域VDC在2.22×106~9.97×107个.ml-1,高值分布在近海B区(122.5°-123.5°E)的表层海域;冬季VDC在1.99×106~2.66×107个.ml-1,高值分布在近岸A区(120.5°-122.5°E)海域,且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夏季VDC与浮游细菌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营养盐相关性不显著(P>0.05);冬季VDC与浮游细菌、营养盐含量关系密切,与叶绿素a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夏季VDC显著高于冬季(P<0.01),且两季的分布特征存在不同,此种差异主要与浮游细菌、浮游植物等病毒寄主的分布有关,冬季的营养盐含量也是影响其浮游病毒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病毒丰度 长江口 夏季 冬季
原文传递
大连市长海县虾夷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病毒的丰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佐安 李文姬 +3 位作者 张明 李华琳 刘项峰 李大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1-917,共7页
2008年7月—2009年6月,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FM),对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和广鹿岛两个虾夷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丰度在虾夷扇贝养殖海区内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养殖筏... 2008年7月—2009年6月,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FM),对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和广鹿岛两个虾夷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丰度在虾夷扇贝养殖海区内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养殖筏区内站位(C1、G1、C2、G2、C3、G3)表层、10 m层和底层的浮游病毒丰度表现为近岸水域高于远岸水域(P<0.05);在垂直分布上,站位(C2、G2、C3、G3、C4、G4)浮游病毒丰度高于10 m水层和底层(P<0.05),10 m和底层差别不大,离岸最近站位(C1、G1)浮游病毒丰度没有垂直分布的变化。在季节变化上,春夏两季的浮游病毒丰度高于秋冬的浮游病毒丰度,而夏季的浮游病毒丰度最高。利用多元相关分析可知,两个海岛的虾夷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Chl.a)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温呈正相关(P<0.05),与盐度、溶氧浓度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浮游病毒 荧光显微技术 养殖海区
下载PDF
Small temporal variation in abundance of virioplankton compared to bacteri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in two bay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14
作者 Jiandong ZHANG Yineng LI +1 位作者 Lijuan LONG Sijun HU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30-1142,共13页
Variations of picoplankton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over a one-month period in Daya Bay and Sanya Bay,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he two coastal regions exhibited different variation patterns in physicochemical p... Variations of picoplankton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over a one-month period in Daya Bay and Sanya Bay,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he two coastal regions exhibited different variation patterns in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Moreover,the diel variations of picoplankton group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bays.The abundance of the picoplankton in Sanya Bay displayed a pronounced diel variation,while it was not significant in Daya Bay.In addition,some similar patterns of picoplankton abundance were discovered.In the two bays,virioplankton exhibited the smallest fluctuation range,whereas picocyanobacteria fluctuated most markedly.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picoplankton groups was larger in spring tide than in neap tide,especially in Sanya Bay.Random forest mode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picoplankton groups was attributed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in Sanya Bay and Daya Bay,respectively.Therefore,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virioplankton abundance can persist more stably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mpared to bacterioplankton and picophytoplank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 variation ABUNDANCE picoplankton group virioplankton PICOCYANOBACTERIA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the North Yellow Sea,China 被引量:5
15
作者 BAI Xiaoge WANG Min +3 位作者 LIANG Yantao ZHANG Zhifeng WANG Fang JIANG Xuejia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1期75-85,共11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arge-scal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icoplankton,nanophytoplankton and virio-plankt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coastal and offshore waters,flow ...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arge-scal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icoplankton,nanophytoplankton and virio-plankt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coastal and offshore waters,flow cytometry(FCM) was used to ana-lyze microbial abundance of samples collected in summer from four depths at 36 stations in the North Yellow Sea(NYS).The data reveale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the offshore and near-shore waters of the NYS during the summer.For the surface layer,picoeukaryotes were abundant in the near-shore waters,Synechococcus was abundant in the offshore areas,and bacte-rial and viral abundances were high in the near-shore waters around the Liaodong peninsula.In the near-shore waters,no significant vertical varia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0.2-2μm) abundance was found.However,the nano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higher in the upper layers(from the surface to 10 m depth) than in the bottom layer.For the offshore waters,both pico-and nanophytoplankton(2-20μm) abundance decreased sharply with depth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NYSCWM).But,for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irus and bacteria abundance,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was observed in both near-shore and offshore waters.Autotrophic microb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than heterotrophic microbes and viruses.Viruse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acterial abundance,suggesting that the bacteriophage might be prominent for virioplankton(about 0.45μm) in summer in the NYS and that viral abundance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icrobial loop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oplankton nanophytoplankton bacterioplankton virioplankton the North Yellow Sea(NYS)
下载PDF
淡水湿地浮游病毒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小磊 赵以军 +2 位作者 刘妮 邓敬轩 程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8-1054,共7页
在2006年3~7月间,对湖北省内15个营养水平不同的湿地水体中浮游病毒的分布规律开展了大规模研究。采用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测定了浮游病毒丰度,同时还测量水体透明度、水温、pH、总氮、总磷、COD、叶绿素a浓度及活菌数。结果显示,浮游... 在2006年3~7月间,对湖北省内15个营养水平不同的湿地水体中浮游病毒的分布规律开展了大规模研究。采用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测定了浮游病毒丰度,同时还测量水体透明度、水温、pH、总氮、总磷、COD、叶绿素a浓度及活菌数。结果显示,浮游病毒丰度不但与活菌数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相关(P<0.05),而且也与COD和水温极显著相关(P<0.01),这一结果说明有机物浓度和水温分别是决定淡水湿地中浮游病毒空间和时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病毒与活菌数的相关性(P<0.05)高于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P>0.05),说明噬菌体(而不是浮游植物病毒)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优势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COD 水温 噬菌体 淡水湿地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海域秋季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喆 巩秀玉 +4 位作者 胡莹 张林宝 陈海刚 黄洪辉 蔡文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6,共8页
于南海中北部海域设置20个采样站位,分别采集各站位5 m、25 m、75 m、150 m和200 m水层海水样品。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了浮游细菌和病毒的生态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 于南海中北部海域设置20个采样站位,分别采集各站位5 m、25 m、75 m、150 m和200 m水层海水样品。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了浮游细菌和病毒的生态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为(1.19~151.65)×104个·m L-1和(1.37~326.70)×105个·m L-1。5 m和200 m层浮游细菌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4.03±30.87)×104个·m L-1和(4.94±4.15)×104个·m L-1,浮游病毒丰度则分别为(121.95±89.73)×105个·m L-1和(9.98±6.54)×105个·m L-1,随水深的增加两者丰度基本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5 m层和25 m层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均表现为北部区域大于南部区域的分布趋势。不同水层浮游细菌和病毒分布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5 m层浮游细菌和病毒与磷酸盐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南海中北部海域表层水存在磷限制。75 m层浮游细菌与硝酸盐、硅酸盐和总有机氮显著正相关,而浮游病毒的分布则同时受到硝酸盐、硅酸盐、总有机氮和磷酸盐的影响,说明该区域浮游细菌和病毒受到上行控制效应的影响。水深达到200 m时浮游细菌和病毒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温而不是营养盐。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之间在各个水层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浮游细菌作为浮游病毒的寄主,对浮游病毒的丰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浮游细菌 营养盐 环境因子 南海
下载PDF
秦皇岛褐潮期超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玉 汪岷 +7 位作者 夏骏 宫政 宋雪 刘倩 李岩 姜勇 邵红兵 张耀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150,共9页
秦皇岛作为中国北方重要水产养殖基地,年年爆发褐潮,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针对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三大类群,进行了褐潮前中2个时期丰度和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褐潮... 秦皇岛作为中国北方重要水产养殖基地,年年爆发褐潮,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针对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三大类群,进行了褐潮前中2个时期丰度和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褐潮前期和褐潮中期秦皇岛近岸海域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的丰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病毒宏基因组技术、18SrDNA V9区和16SrDNA V4~V5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超微型浮游生物各个类群进行多样性研究。研究发现,褐潮中期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平均值为27.50×103个/mL,浮游细菌丰度平均值为1.97×105个/mL,浮游病毒丰度平均值为9.65×105 VLP/mL。褐潮中期藻类DNA病毒含量提高(20.30%);不等鞭毛虫门为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类群;变形菌门为浮游细菌主要优势类群。海水生态系统中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对褐潮的发生具有较高敏感性,未来,针对海洋超微型浮游生物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褐潮机制和寻求褐潮消解方法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 浮游细菌 丰度 多样性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菌、病毒数量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一卉 赵以军 程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3,共4页
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菌、病毒的数量以及总磷、总氮的浓度变化,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菌、病毒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病毒和第二天的藻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0.655,P<0.01),其显著水平高于与当天藻细胞数的相关性(r=-0.578,... 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菌、病毒的数量以及总磷、总氮的浓度变化,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菌、病毒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病毒和第二天的藻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0.655,P<0.01),其显著水平高于与当天藻细胞数的相关性(r=-0.578,P<0.05),菌和第二天的藻也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500,P<0.05),回归分析表明,病毒的波动能够解释51.9%的藻细胞数的变化,菌的波动能够解释46.4%的藻细胞数的变化,藻细胞数与菌数的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低于藻细胞数与病毒数的确定系数。此外,藻和总磷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r=-0.747,P<0.01),病毒和总磷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857,P<0.01)。上述结果说明,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丰度是影响藻类数量的重要因子,且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浮游病毒可以通过裂解宿主细胞而加速了磷元素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浮游病毒 浮游细菌 相关性
下载PDF
厦门海域春季浮游病毒的丰度及形态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兰兰 殷思博 +1 位作者 杨芸兰 张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836,共8页
运用流式细胞仪(FCM)、表面荧光显微技术(EM)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测定了厦门海域春季浮游病毒的丰度,并结合理化环境因子,分析了浮游病毒在厦门海域的分布特征,同时对该海域浮游病毒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厦门海域... 运用流式细胞仪(FCM)、表面荧光显微技术(EM)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测定了厦门海域春季浮游病毒的丰度,并结合理化环境因子,分析了浮游病毒在厦门海域的分布特征,同时对该海域浮游病毒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厦门海域表层海水中浮游病毒的丰度为107 mL-1;FCM与EM的检测结果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且流式细胞仪结果约是荧光显微镜结果的1.76倍,差异显著(p<0.05).在厦门海域,浮游病毒丰度呈现出由近岸向靠近外海逐渐递减的趋势;浮游病毒的空间分布受细菌影响,并且与温度、盐度、硝态氮浓度显著相关(p<0.05).此外,通过TEM在厦门海域观察到了3类噬菌体形态的病毒颗粒,其中以长尾病毒科噬菌体居多,占所观察到病毒总数量的6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域 浮游病毒 空间分布 形态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