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周莉 陈姗 张帝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82-2486,共5页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genital infection is a very common 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Mostly,the infection is transient and asymptomatic.The induction of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s usually allows the infection to be...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genital infection is a very common 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Mostly,the infection is transient and asymptomatic.The induction of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s usually allows the infection to be spontaneously cured.However,the infection sometimes can be responsible for an intraepithelial lesion,which may progress to be cervical cancer.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eoplastic diseases affecting women.It is clear that carcinogenic HPV infection is the necessary proc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HPV infection is very frequent in young women aged less than 25 years and viral clearance lasts for 8 months in average.This clearance is the consequence of host immunity intervention,which leads to 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infection and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ore than 80% within a period of 2 years).The major factor,which permits the progression to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s the persistent feature of HPV infection.HPV infection is usually transient,but several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as host factors(genetic,immunodepression,oral contraception and smoking) and viral factors(genotype,variants,viral load and integration) to increase the persistence.Cervical cancer is clearly the first virus-induced solid tumor discovered in human.Furthermore,it represents a woman death cause that can be avo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肿廇 持续感染 病毒整合 病毒载量 免疫逃逸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transgenic mouse harboring hepatitis B virus (adr subtype) genomes 被引量:9
2
作者 Yi Ping Hu1 Wei Jiang Hu1 +7 位作者 Wen Chao Zheng2 Jian Xiu Li1 De Shun Dai1 Xin Min Wang1 Shu Zhong Zhang1 Hong Yu Yu3 Wei Sun4 Guang Rong Hao4 1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2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WI 53705, USA3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4Center of laboratory Animals,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1-114,共4页
INTRODUCTIONHepatitis B virus (HBV) belongs to the group ofhepatovirus, a major pathogen of human acute andchronic hepatitis B[1 4], which has a very closeassociation with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5-8], For... INTRODUCTIONHepatitis B virus (HBV) belongs to the group ofhepatovirus, a major pathogen of human acute andchronic hepatitis B[1 4], which has a very closeassociation with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5-8], For example, a statistical data from ahospital in Shanghai showed that 80% of HCC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HBsAg ( personal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e viral Animals Antibodies viral DNA viral Disease Models Animal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viral Hepatitis B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s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s Hepatitis B virus Kidney Liver MICE Mice Transgenic MICROINJECTIONS Microscopy Electr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Virus integration
下载PDF
Hepatitis B virus pathogenesis: Fresh insights into hepatitis B virus RNA 被引量:11
3
作者 Kazuma Sekiba Motoyuki Otsuka +7 位作者 Motoko Ohno Mari Yamagami Takahiro Kishikawa Tatsunori Suzuki Rei Ishibashi Takahiro Seimiya Eri Tanaka Kazuhiko Koik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1期2261-2268,共8页
Hepatitis B virus(HBV) is still a worldwide health concern. While divergent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its pathogenesis, it is now clear that HBV RNAs, principally templates for viral proteins and viral DNAs, have divers... Hepatitis B virus(HBV) is still a worldwide health concern. While divergent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its pathogenesis, it is now clear that HBV RNAs, principally templates for viral proteins and viral DNAs, have diverse biological functions involved in HBV pathogenesis. These functions include viral replication, hepatic fibrosis and hepatocarcinogenesis. Depending on the sequence similarities, HBV RNAs may act as sponges for host mi RNAs and may deregulate mi RNA functions, possibly leading to pathological consequences. Some parts of the HBV RNA molecule may function as viralderived mi RNA, which regulates viral replication. HBV DNA can integrate into the host genomic DNA and produce novel viral-host fusion RNA, which may have pathological functions. To date, elimination of HBVderived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has not been achieved. However, RNA transcription silencing may be an alternative practical approach to treat HBVinduced pathogenesis.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HBV RNA transcription an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HBV RNA may open a new aven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HBV therapeu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B VIRUS RNA MicroRNA Smc5/6 viral replication Hepatic FIBROSIS Genome integr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下载PDF
哺乳动物细胞DNA非同源末端连接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严雨倩 周平坤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DNA双链断裂是发生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水平上最严重的损伤。双链断裂得不到修复,细胞将会死亡或发生染色体断裂、丢失,若是错误修复将导致基因突变或基因组不稳定,增加癌症的风险度。哺乳动物细胞有两种重要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方式:非... DNA双链断裂是发生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水平上最严重的损伤。双链断裂得不到修复,细胞将会死亡或发生染色体断裂、丢失,若是错误修复将导致基因突变或基因组不稳定,增加癌症的风险度。哺乳动物细胞有两种重要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方式: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除了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外,在V(D)J重组、HIV-1病毒整合宿主基因,以及假基因和重复序列的插入上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非同源末端连接参与了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因而其研究受到极大关注,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非同源末端连接 DNA依赖蛋白激酶 端粒 病毒整合
原文传递
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伟伟 周长慧 +5 位作者 郑明岚 李嫚琪 崔文腾 方雅励 王晓炜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0,共7页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体形式存在,仍能以低频率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其整合方式包括随机整合和靶向整合。本文对已有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脱靶修饰的全基因组分析、整合位点分析、核型分析和评估细胞转化潜力试验等进行综述,并对建立准确快速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的评价体系予以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研发新的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 整合 遗传毒性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HPV16整合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义保 谢彤 +1 位作者 杨亮亮 万磊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HPV 16整合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反应宫颈病变的指标。方法收集感染HPV16的标本,慢性宫颈炎/CINⅠ25例(慢性宫颈炎21例,CINⅠ4例),CINⅡ22例,CINⅢ23例,宫颈癌28例,对不同HPV16质粒浓度的E2和E7基因进行定量PCR分析,制作... 目的研究HPV 16整合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反应宫颈病变的指标。方法收集感染HPV16的标本,慢性宫颈炎/CINⅠ25例(慢性宫颈炎21例,CINⅠ4例),CINⅡ22例,CINⅢ23例,宫颈癌28例,对不同HPV16质粒浓度的E2和E7基因进行定量PCR分析,制作标准曲线,得出游离型和混合型HPV16 E2/E7的临界值,并对样本进行扩增,根据临界值,分析HPV16整合在不同宫颈病变的分布情况。结果标准曲线制作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不同HPV16质粒浓度的E2/E7比值显示,0.77为游离型和混合型HPV16的临界值;根据该临界值,发现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的HPV16的整合率分别为4.00%、9.09%、13.04%、10.71%,统计显示HPV16整合率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混合型HPV16也存在病毒整合,把整合型和混合型HPV16合并,得出HPV16总整合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分别为48.00%、59.09%、65.22%、75.00%,分析显示HPV16总整合率在各宫颈病变程度间亦不显著(P>0.05),HPV16总整合率在宫颈病变的分布亦无差异。结论 HPV16整合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不明显,病毒整合是宫颈病变的早期事件,不能反应宫颈病变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 宫颈病变 病毒整合 宫颈癌干细胞
下载PDF
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义保 谢彤 +1 位作者 杨亮亮 万磊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7-19,35,共4页
目的研究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关系,探讨反应宫颈病变的指标。方法收集感染HPV16患者的宫颈病变标本,对不同PML2d HPV-16质粒浓度的E2和E7基因进行定量PCR扩增,制作标准曲线,得出HPV16物理状态的临界值,描述标本HPV16... 目的研究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关系,探讨反应宫颈病变的指标。方法收集感染HPV16患者的宫颈病变标本,对不同PML2d HPV-16质粒浓度的E2和E7基因进行定量PCR扩增,制作标准曲线,得出HPV16物理状态的临界值,描述标本HPV16的病毒负荷量,并根据临界值,分析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关系。结果不同宫颈病变的HPV16中位数病毒负荷量随宫颈病变的级别升高而增加,但病毒负荷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整合型HPV16在低级别宫颈病变也有较高分布,HPV16物理状态在不同宫颈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55),不同物理状态间的病毒负荷量差异亦不显著(P=0.34)。结论 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关系不明显,病毒整合是宫颈病变的早期事件,高的病毒负荷量不会导致整合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 病毒负荷量 宫颈病变 病毒整合
下载PDF
HPV16在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中感染状态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袁杨 张秋芳 +2 位作者 郭红燕 熊光武 张小为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9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中HPV16感染状态(病毒负荷、整合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种条件优化后的双重实时定量PCR的方法鉴定标准品的HPV16整合率以评估该方法在检验临床样本病毒整合程度方面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根据E2同E6...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中HPV16感染状态(病毒负荷、整合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种条件优化后的双重实时定量PCR的方法鉴定标准品的HPV16整合率以评估该方法在检验临床样本病毒整合程度方面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根据E2同E6基因的比值判断病毒的整合程度,同时通过定量E6的拷贝数检测病毒负荷,并对41例HPV16阳性的宫颈癌术后样本进行感染状态的检测。结果:(1)双重实时定量PCR检测HPV16病毒整合程度方法学可行,并且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可靠性和灵敏度;(2)当所有样本按35岁分组,年轻宫颈癌组同中老年宫颈癌组间的病毒负荷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3,Mann-Whitney Test);将分组标准提高到40岁,病毒负荷在年轻宫颈癌组要明显高于中老年宫颈癌组(P=0.021)。不论按35岁或者40岁分组,中老年宫颈癌组中的病毒整合程度均明显高于年轻宫颈癌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3);(3)将HPV16感染状态同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等临床资料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年龄同病毒负荷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r=-0.402,P=0.009),而年龄同病毒整合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565,P=0.000)。结论:(1)相比中老年患者,年轻的宫颈癌患者的HPV16感染数量可能会更高,而且病毒负荷可能会随着病毒感染周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少;(2)患者的年龄越大,HPV16整合程度越高,病毒的物理状态为整合型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负荷 整合 宫颈癌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16载量与整合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源 向阳 +4 位作者 张瑞芬 蔡玉品 杨毅 程雪梅 朱宝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906-910,共5页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病毒载量、基因组整合状态与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探讨HPV基因组整合频率作为宫颈病变程度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37例,通过PCR扩增、DNA测序分析筛选出HPV16单一感染的样品40例,利用...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病毒载量、基因组整合状态与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探讨HPV基因组整合频率作为宫颈病变程度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37例,通过PCR扩增、DNA测序分析筛选出HPV16单一感染的样品40例,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早期基因E2、E6和β-肌动蛋白的拷贝数,分析病毒载量和整合状态.结果 (1)校正后病毒载量在正常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和宫颈鳞癌组的中位数分别是0.11拷贝/细胞、18.55拷贝/细胞、44.63拷贝/细胞、7.6拷贝/细胞,正常组低于LSIL与HSIL组,宫颈鳞癌组低于HSIL组.(2)在正常、癌前病变(LSIL-HSIL)和宫颈鳞癌中E2/E6比值的中位数分别是0.93、0.84、0.64,E2/E6比值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3)随着病变程度的升高,游离型比例逐渐降低:正常4/5、LSIL4/6、HSIL 10/16、宫颈鳞癌5/13,整合型(混合+整合)比例逐渐升高:正常1/5、LSIL 2/6、HSIL 6/16、宫颈鳞癌8/13.2例完全整合的标本均为宫颈鳞癌.结论 HPV16病毒载量可能不是预测宫颈病变的理想指标.HPV16整合频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可能可作为HPV16感染后宫颈上皮细胞病变发展的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16 宫颈肿瘤 病毒载量 病毒整合
原文传递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人乳头瘤病毒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炳清 陈晓杭 +1 位作者 魏兰兰 张凤民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7-71,共5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多种癌症发生有关,近年来对HPV的研究日趋增加。目前从实验的角度去判断样本中HPV的感染及整合存在不足。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分析手段的提升,通过样本的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P...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多种癌症发生有关,近年来对HPV的研究日趋增加。目前从实验的角度去判断样本中HPV的感染及整合存在不足。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分析手段的提升,通过样本的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PV的感染状态及整合情况已逐渐兴起,且具有较强的可信度。本文对近年用到的几个HPV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癌症 二代测序 病毒感染 病毒整合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Viral integration detection strategies and a technical update on Virus-Clip
11
作者 DANIEL WAI-HUNG HO XUEYING LYU IRENE OI-LIN NG 《BIOCELL》 SCIE 2021年第6期1495-1500,共6页
Oncovirus infection is crucial in human malignancies.Certain oncoviruses can lead to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the human genome known as viral genomic integration,which can contribute to tumorigenesis.Existing viral in... Oncovirus infection is crucial in human malignancies.Certain oncoviruses can lead to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the human genome known as viral genomic integration,which can contribute to tumorigenesis.Existing viral integration detection tools differ in their underlying algorithms pinpointing different aspects or features of viral integration phenomenon.We discuss about major procedures in performing viral integration detection.More importantly,we provide a technical update on Virus-Clip to facilitate its usage on the latest human genome builds(hg19 and hg38)and the adoption of multi-thread mode for faster initial read alignment.By comparing the execution of Virus-Clip using single-thread and multi-thread modes of read alignment on targeted-panel sequencing data of HBV-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we demonstrate the marked improvement of multi-thread mode in terms of significantly reduced execution time,while there is negligible difference in memory usage.Taken together,with the current update of Virus-Clip,it will continue supporting the in silico detection of oncoviral integration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human maligna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covirus viral genomic integration In silico detection TUMORIGENESIS Human malignancies
下载PDF
转座介导的HIV-1整合位点分析
12
作者 潘凌凌 刘晋辉 杨劲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 建立转座酶反应介导的HIV-1整合位点鉴定方法,以鉴定HIV-1潜伏或复制性感染有关的整合特征.方法 采用转座酶反应介导整合序列的捕获与扩增方法,对照人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50株细胞克隆中,有45株可检测到HIV-1整合片段,共获得... 目的 建立转座酶反应介导的HIV-1整合位点鉴定方法,以鉴定HIV-1潜伏或复制性感染有关的整合特征.方法 采用转座酶反应介导整合序列的捕获与扩增方法,对照人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50株细胞克隆中,有45株可检测到HIV-1整合片段,共获得9个整合位点.HIV-1潜伏或复制型细胞内整合位点的分布无显著差异.HIV-1的整合位点分布于所有基因目录内,包括转录活跃基因、非编码区或重复元件,并与相邻的表观分布相关.结论 转座酶反应介导的整合位点鉴定方法简便快捷,能以最大随机方式还原整合位点.HIV-1感染的整合与基因组特征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转座 病毒整合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整合检测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余南 辜为为 刘红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7期2356-2358,共3页
目的研究受感染宫颈上皮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整合的检测方法与应用。方法构建串联单拷贝基因重组质粒,用于对经反向斑点杂交法基因检测为16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病毒的早基因分析,通过串联单拷贝基因标准化方法,对... 目的研究受感染宫颈上皮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整合的检测方法与应用。方法构建串联单拷贝基因重组质粒,用于对经反向斑点杂交法基因检测为16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病毒的早基因分析,通过串联单拷贝基因标准化方法,对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得到的样本中HBB、病毒早基因E2与E6的检测数据分析,计算HPV病毒整合参数与平均病毒拷贝数,推断E2基因完整性及病毒整合发生、病毒拷贝数与已知的病变进程的相关性。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可有效用于标准化同批次荧光定量PCR检测E2基因、E6基因和HBB基因的数据。37例16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宫颈细胞样本中,15例样本结果为E2基因已破坏,包括10例高度病变组样本及5例正常组样本。不同组E2基因完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基因被破坏的样本平均病毒拷贝数比E2基因完整样本显著减少(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串联单拷贝基因标准化法用于检测16型HPV感染的宫颈细胞样本中病毒整合导致的E2基因破坏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整合 质粒
下载PDF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重组慢病毒滴度及其感染效率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海燕 方彧聃 张敬之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94-398,共5页
慢病毒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的研究和转基因动物的制备,而准确地测定重组慢病毒的滴度和感染效率是其关键步骤.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定量分析重组慢病毒的颗粒数以及病毒的活性滴度,并以GFP报告基因的方法作为对... 慢病毒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的研究和转基因动物的制备,而准确地测定重组慢病毒的滴度和感染效率是其关键步骤.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定量分析重组慢病毒的颗粒数以及病毒的活性滴度,并以GFP报告基因的方法作为对照来验证定量PCR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与GFP报告基因法测定得到的病毒活性滴度成正相关,而且前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定病毒滴度和病毒感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荧光实时定量PCR 病毒滴度 整合拷贝数 感染效率
下载PDF
人工感染血管瘤病变型ALV-J对鸡免疫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少珍 李娇 +2 位作者 吴晓婵 曹伟胜 廖明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4-788,共5页
为探讨血管瘤病变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HN06克隆株的致病情况,通过人工接种7日龄SPF雏鸡ALV-J HN06株,检测HN06株对鸡体的影响。结果发现,感染鸡生长较慢,体重比对照组低。HN06株对胸腺抑制显著,对法氏囊影响不明显,外周免疫器官... 为探讨血管瘤病变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HN06克隆株的致病情况,通过人工接种7日龄SPF雏鸡ALV-J HN06株,检测HN06株对鸡体的影响。结果发现,感染鸡生长较慢,体重比对照组低。HN06株对胸腺抑制显著,对法氏囊影响不明显,外周免疫器官的脾指数比对照组大。PCR检测病毒在免疫器官中的分布结果显示,骨髓和脾在攻毒后第7天可检测到病毒整合到基因组中,法氏囊和胸腺则分别在攻毒后第14天和第21天才能检测到。通过ELISA和细胞培养技术检测病毒血症、抗体产生和排毒情况,发现HN06感染鸡血浆中第7天即出现病毒(7/21),第28天出现抗体(2/21),第21天泄殖腔出现排毒(2/21)。随着产生抗体鸡的比例升高,排毒鸡逐渐减少,42d后无排毒现象。由此可见,试验鸡后天感染HN06株出现病毒血症,HN06不但抑制机体生长,还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HN06首先感染免疫器官中的骨髓和脾,再感染法氏囊和胸腺;抗体的产生能抑制排毒,但病毒血症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 血管瘤病变型 免疫抑制 病毒基因整合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吉祥 徐凡叶 +1 位作者 牛芳桥 张金燕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西药加宁心复脉汤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疗程为20 d,治疗前后均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及检测心肌酶。结果两组患者用药20 d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西药加宁心复脉汤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疗程为20 d,治疗前后均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及检测心肌酶。结果两组患者用药20 d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均有的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1.67%)。临床症状、体征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肌酶谱两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琳 李晓霞 +1 位作者 万凯 尚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6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7.25±1.... 目的探讨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7.25±1.0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7.22±1.0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干预,训练3个月,对比两组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感觉统合评分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与智力发育状况评分分别为(78.96±6.12)分、(96.43±8.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6.75±8.13)分、(89.74±7.43)分;观察组护理后感觉统合评分为(40.52±8.44)分,低于对照组的(51.43±8.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的运动功能与智力水平,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早期感觉统合训练 运动功能 智力发育 感觉统合水平
下载PDF
EVI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吴市委 裴康佳 +2 位作者 张东星 秦占雨 郭树霞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74-477,共4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伴EVI1高表达患者占成人AML的8%~10%。研究表明EVI1高表达在AML的治疗与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揭示EVI1的结构与作用,但其介导AML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系统探讨EVI1在...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伴EVI1高表达患者占成人AML的8%~10%。研究表明EVI1高表达在AML的治疗与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揭示EVI1的结构与作用,但其介导AML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系统探讨EVI1在AML中的作用可为EVI1高表达AML患者的精准化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蛋白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表达 治疗
原文传递
EVI1与BCR/ABL基因共表达的儿童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敏 李小青 +4 位作者 胡东 张志泉 杨玉瑶 白路超 金润铭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研究EVI1与BCR/ABL基因共表达的儿童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比较分析4例EVI1与BCR/ABL基因共表达的儿童白血病以及8例BCR/ABL基因表达阳性而EVI1表达阴性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EVI1与BCR/ABL基因共... 目的研究EVI1与BCR/ABL基因共表达的儿童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比较分析4例EVI1与BCR/ABL基因共表达的儿童白血病以及8例BCR/ABL基因表达阳性而EVI1表达阴性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EVI1与BCR/ABL基因共表达的白血病患儿初诊时2例为CML慢性期,1例为CML加速期,1例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例EVI1与BCR/ABL基因共表达的CML与8例BCR/ABL基因表达阳性而EVI1表达阴性CML临床特征比较无明显差异。EVI1与BCR/ABL共表达的患儿均高表达CD33、CD38。染色体分析发现4例患儿都存在t(9;22)。截止到随访日期2013年8月,3例EVI1基因表达阳性的CML患儿2例在治疗1个月或3个月后达到血液学缓解;2例BCR/ABL基因和EVI1基因均未转阴,1例EVI1基因转阴而BCR/ABL基因仍未转阴。除ALL第一疗程治疗后未达缓解,放弃治疗失访外,其余3例患儿均存活,无复发,总生存期分别为20、13、14个月。结论 EVI1与BCR/ABL融合基因共表达可存在于儿童CML和ALL中,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其预后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1基因 BCR ABL基因 白血病 儿童
原文传递
EVI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敏(综述) 吴介洪 金润铭(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98-401,共4页
EVI1基因主要控制胚胎的发育,3q重排、MLL易位、7号染色单体或者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都可使其异常表达或户生融合基因。新近研究发现,EVI1基因在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都有异常表达,... EVI1基因主要控制胚胎的发育,3q重排、MLL易位、7号染色单体或者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都可使其异常表达或户生融合基因。新近研究发现,EVI1基因在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都有异常表达,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其致白血病机制有表观遗传学的修饰、调控转录、调节信号通路、提高白血病细胞黏附、增殖、集落形成和抗凋亡能力。基因治疗药物有表观遗传学制剂、mTOR抑制剂、抗人ITGA6/ITGB4复合物抗体、抗CD52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1基因 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