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演变关系(附494例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志燕 潘琳娜 +1 位作者 吴华星 李淑荣 《内镜》 1994年第1期1-2,共2页
本组息肉患者494例,癌变者101例,随着息肉的增大,其癌变率也增加。恶变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57.4%),次为乙状结肠(19.8%)。管状腺瘤瘤体较小,恶变率较低,绒毛型腺瘤瘤体较大,恶变率较高,且呈重度不典型增生... 本组息肉患者494例,癌变者101例,随着息肉的增大,其癌变率也增加。恶变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57.4%),次为乙状结肠(19.8%)。管状腺瘤瘤体较小,恶变率较低,绒毛型腺瘤瘤体较大,恶变率较高,且呈重度不典型增生多见。单发息肉癌变率13.1%,2-5个息肉者癌变率24.4%,6个以上者癌变率38.0%,腺瘤病12例全部癌变。息肉癌变时间1至15年。癌变术后标本病理均见癌旁组织残存良性管状腺瘤或绒毛型腺瘤成份,从组织学上证明了息肉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恶变 腺瘤 大肠肿瘤
原文传递
NF-κB、COX-2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莹 崔涛 +2 位作者 朱祖安 费素娟 杨雪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环氧合酶-2(COX-2)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owerVisionTM两步法)法检测15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绒毛状腺瘤、1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及74例结肠癌组...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环氧合酶-2(COX-2)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owerVisionTM两步法)法检测15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绒毛状腺瘤、1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及74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NF-κB、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正常黏膜、溃疡性结肠炎、绒毛状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2/10),46.67%(7/15),35.71%(5/14),47.06%(8/17),64.47%(49/76);NF-κB在正常黏膜、溃疡性结肠炎、绒毛状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10),53.33%(8/15),21.43%(3/14),47.06%(8/17),57.89%(44/76);COX-2、NF-κB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相关,与性别、年龄无关;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NF-κB与COX-2表达具有相关性(χ2=5.0552,P=0.025)。结论在炎症情况下,NF-κB持续表达可能导致COX-2过度表达,引起肠黏膜细胞过度增生,成为结肠癌形成的早期事件并在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提示NF-κB可作为肿瘤防治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环氧合酶-2 溃疡性结肠炎 绒毛状腺瘤 结肠癌
下载PDF
膀胱绒毛状腺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岳振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绒毛状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4例膀胱绒毛状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大体、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均为男性,年龄45~68岁,平均59岁。影像... 目的探讨膀胱绒毛状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4例膀胱绒毛状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大体、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均为男性,年龄45~68岁,平均59岁。影像学检查示肿瘤均位于膀胱顶部或前壁。肿瘤由中央为纤维血管成分的绒毛状或分支乳头状结构及管状腺体组成。腺管内可见黏液分泌,乳头表面细胞呈单层高柱状,柱状上皮细胞间可见大量杯状细胞。其中2例为绒毛状腺瘤与低分化腺癌并存,肿瘤大部分区域为绒毛状腺瘤,局灶绒毛相互搭连成筛状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并与浸润性低分化腺癌相移行。免疫组化示肿瘤villin、CK20和EMA(+),CDX-2和PSA(-)。结论膀胱绒毛状腺瘤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的相关症状或体征,常伴发癌,因此临床需要完整切除并全部取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状腺瘤 免疫组化 膀胱肿瘤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在绒毛状腺瘤和直肠癌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艳 朱丽娜 +4 位作者 杨爱梅 何鑫 赵志伟 明洁 王慧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绒毛状腺瘤和直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新疆医科...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绒毛状腺瘤和直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绒毛状瘤患者和3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1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3.0T DCE-MRI及DWI检查。比较两组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容积百分数(Volume per unit tissue volume,V_e)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分析ADC值对绒毛状腺瘤与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K^(trans)、K_ep、V_e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DC<0.905×10^(-3)mm^2/s为鉴别直肠癌与绒毛状腺瘤的界值,其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7.5%。结论 K^(trans)、K_ep、V_e及ADC值对绒毛状腺瘤和直肠癌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绒毛状腺瘤 直肠癌
下载PD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ssociated Proteins in Colon Tumors
5
作者 张亚历 丁彦青 董敬朋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0年第3期287-290,共4页
By using silver colloid staining technique,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ssociated proteins(AgNORs)were studied quantatively in paraffin sections of 12 casesof polypoid adenomas,10 cases of villous adenomas,22 cases of ... By using silver colloid staining technique,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ssociated proteins(AgNORs)were studied quantatively in paraffin sections of 12 casesof polypoid adenomas,10 cases of villous adenomas,22 cases of colonadenocarcinomas,and 10 cases of normal colonic mucosa as control.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mean number of AgNORs per nucleus in the villous adcnoma was similarto that of adenocaranoma,which significantly exceeded those of the normal mucosa andthe polypoid adenoma.The granules of AgNORs in adcnocarcinoma were much largerand more irregular in sizc and shape.It is suggested that benign villous adenoma is akind of lesion between polypoid adenoma and adenocarcinoma,and AgNOR techniquemay be very helpful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olon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OLAR organist regions (AgNORs) colon carcinoma POLYPOID adenoma villous adenoma 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Villous adenoma coexistent with focal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of female urethral orific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1
6
作者 Lu-Feng Qin Ye Liang +3 位作者 Xiao-Ming Xing Hui Wu Xue-Cheng Yang Hai-Tao N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7期891-897,共7页
BACKGROUND Villous adenomas of the urinary tract are uncommon. They a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and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from their counterpart in the colon. The histogenesis and malignant potential are uncer... BACKGROUND Villous adenomas of the urinary tract are uncommon. They a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and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from their counterpart in the colon. The histogenesis and malignant potential are uncertain.CASE SUMMARY A 63-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 mass in the urethral orifice. Gross and microscopic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suggestive of urethral villous adenoma with focal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The whole urethra and part of the bladder were excised. No further treatment was offere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ytokeratin 7, cytokeratin 20, 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and p53 protein were positive, and the ratio of Ki-67 was 60%. After follow-up at 11 mo, the patient was cured and had no recurrence.CONCLU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important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villous adenoma of the urinary system.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urinary tract is cur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llous adenoma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URINARY TRACT Immunohistochemist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和粪便多配体聚糖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强 王再见 +3 位作者 李会霞 李彤 雷雪 曲冬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83-590,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APs)中医临床各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多配体聚糖2(syndecan-2,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AP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证型分为大肠湿热、湿瘀阻滞、脾虚湿蕴和气滞血...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APs)中医临床各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多配体聚糖2(syndecan-2,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AP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证型分为大肠湿热、湿瘀阻滞、脾虚湿蕴和气滞血瘀4组,并以75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每个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信息及腺瘤的数量、大小、组织学类型和上皮内瘤变等信息,采用磁珠捕获、亚硫酸盐处理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方法检测各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情况,并分析APs中医证型与组织学类型、上皮内瘤变和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结果(1)APs各证型在组织学类型和上皮内瘤变程度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大肠湿热组管状腺瘤占比高于气滞血瘀组(P<0.05),湿瘀阻滞组绒毛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比高于大肠湿热组和脾虚湿蕴组(P<0.01,P<0.05),气滞血瘀组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合计占比高于大肠湿热组和脾虚湿蕴组(P<0.05)。(2)310例APs患者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6.77%,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P<0.01)。(3)APs各证型SDC2甲基化阳性率大小依次为湿瘀阻滞组(65.79%)>气滞血瘀组(64.00%)>大肠湿热组(51.28%)>脾虚湿蕴组(46.91%),湿瘀阻滞组和气滞血瘀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脾虚湿蕴组(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湿瘀阻滞证与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P<0.05,P<0.01),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呈负相关(P<0.01)。脾虚湿蕴证与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呈负相关(P<0.05)。气滞血瘀证与管状腺瘤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病理类型和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中医证型 SDC2基因甲基化 绒毛状腺瘤 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结肠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271例结肠腺瘤分析
8
作者 李甸源 李超英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对我院1987~1996年经结肠镜检出的271例结肠腺瘤进行了分析。提示以远侧结肠、大小<1cm、表面光滑者及管状腺瘤多见。特别讨论了与癌的关系,证实了其是一种癌前病变。本组癌变平均年龄为53.7岁,较腺瘤平均检出年... 对我院1987~1996年经结肠镜检出的271例结肠腺瘤进行了分析。提示以远侧结肠、大小<1cm、表面光滑者及管状腺瘤多见。特别讨论了与癌的关系,证实了其是一种癌前病变。本组癌变平均年龄为53.7岁,较腺瘤平均检出年龄长10年。腺瘤恶变多见于绒毛状腺瘤,尤>2cm,广基无蒂及外形呈颗粒菜花状者。恶变多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腺癌患者多表现为便血,处理以内镜下治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 病理 癌前病变
下载PDF
结肠绒毛状腺瘤影像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铸 周纯武 +1 位作者 赵心明 王正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 探讨结肠绒毛状腺瘤影像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通过重点分析 98例结肠绒毛状腺瘤的X线表现 ,并包括其中 4例B超检查 ,6例CT检查和 7例MRI检查的结果。观察其影像学表现 ,对照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结肠绒毛状腺瘤 ,特别是地毯... 目的 探讨结肠绒毛状腺瘤影像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通过重点分析 98例结肠绒毛状腺瘤的X线表现 ,并包括其中 4例B超检查 ,6例CT检查和 7例MRI检查的结果。观察其影像学表现 ,对照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结肠绒毛状腺瘤 ,特别是地毯型及菜花型在X线钡灌肠造影中有较特异的表现 ,X线检查对本组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B超、CT、MRI对本病的特异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瘤 绒毛状腺瘤 X线诊断
下载PDF
1例肾盂绒毛状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孙丽霞 廖悦华 梁津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58-160,164,F0003,共5页
肾盂绒毛状腺瘤是发生于泌尿系统的一种罕见良性肿瘤,目前有关肾盂绒毛状腺瘤的报道少见,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临床工作中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本文介绍1例老年女性患者,因右肾多发结石、右肾积脓于泌尿外科行右肾经皮... 肾盂绒毛状腺瘤是发生于泌尿系统的一种罕见良性肿瘤,目前有关肾盂绒毛状腺瘤的报道少见,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临床工作中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本文介绍1例老年女性患者,因右肾多发结石、右肾积脓于泌尿外科行右肾经皮肾造瘘+二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PCNL)术后再次出现右侧腰部阵发性隐痛,伴尿急、尿频、尿痛,CT检查提示右肾周积脓,遂行经腹右侧脓肾切除术。术后病理镜检见大量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绒毛状结构,衬覆黏液柱状上皮,细胞核位于基底,免疫组织化学示CK20、CEA、CDX2、Villin、MUC2均阳性,最终病理诊断为肾盂绒毛状腺瘤。本文通过对此病例介绍及复习相关文献,加深对肾盂绒毛状腺瘤的认识,旨在减少误诊发生率,由于绒毛状腺瘤容易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浸润性腺癌,同时提醒病理医生需对送检标本仔细观察、全面取材,以防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肿瘤 绒毛状腺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外科诊治附五例分析
11
作者 隋金珂 王启 +4 位作者 曹付傲 龚海峰 楼征 孟荣贵 张卫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长海医院治疗的5例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病例,其中,3例患者采用经肛局部切除,2例患者采用直肠拖出式经腹前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方式治疗。结果 5例患者... 目的探讨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长海医院治疗的5例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病例,其中,3例患者采用经肛局部切除,2例患者采用直肠拖出式经腹前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方式治疗。结果 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肛门功能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是肛肠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经肛局部切除或采用直肠拖出式经腹前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绒毛状腺瘤 手术方式 经肛局部切除术 拖出式经腹前切除术
原文传递
兔眼角膜穿通伤后房水PGE_2与总蛋白的变化
12
作者 周善壁 廖明波 汪湘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本文通过放免法与LOwry法测量了兔眼角膜穿通伤后房水PGE2与总蛋白含量。结果:兔眼角膜穿通伤后1、3、8、24、48、72小时房水PGE2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到7天也未能降至正常(P... 本文通过放免法与LOwry法测量了兔眼角膜穿通伤后房水PGE2与总蛋白含量。结果:兔眼角膜穿通伤后1、3、8、24、48、72小时房水PGE2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到7天也未能降至正常(P<0.05);伤后1.3、8.24.48小时房水TP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但72小时后已降至正常(P<0.05)。我们认为:兔眼角膜穿通伤后PGE2.TP含量显著性升高,PGE2是BAB破坏的重要的炎症介质,TP是BAB破坏的结果。它们能代表损伤性炎症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穿通伤 前列腺素E2 总蛋白 后房水
下载PDF
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国乐 依沙克.司马义 +2 位作者 吴斌 关竞红 邱辉忠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70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Mason术)29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1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transanalexcision,TE)11例,经骶部切除(Kra... 目的探讨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70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Mason术)29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1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transanalexcision,TE)11例,经骶部切除(Kraske术)5例,其他手术9例。结果25例(35.7%)直肠绒毛状腺瘤已发生癌变。7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术后复发率为14.3%。Maso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9%和0。结论选择直肠绒毛状腺瘤的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腺瘤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术前活检的病理结果,对于腺瘤癌变的病例还应考虑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Mason术是治疗直肠中下段绒毛状腺瘤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绒毛状腺瘤 手术方式 术后 并发症 Mason术 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术 直肠前切除术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原文传递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s > 20 mm: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被引量:6
14
作者 Alexander Briedigkeit Omar Sultanie +1 位作者 Bernd Sido Franz Ludwig Dumou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6年第5期276-281,共6页
AIM: To evaluate risk factors for local recurrence af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s > 20 mm.METHODS: Retrospective data analysis of 216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s for colorectal adenomas... AIM: To evaluate risk factors for local recurrence af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s > 20 mm.METHODS: Retrospective data analysis of 216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s for colorectal adenomas > 20 mm in 179 patients(40.3% female; median age 68 years; range 35-91 years). All patients had at least 1 follow-up endoscopy with a minimum control interval of 2 mo(mean follow-up 6 mo/2.0-43.4 mo). Possi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cal recurrence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Median size of the lesions was 30 mm(20-70 mm),69.0% were localized in the right-sided(cecum,ascending and transverse) colon. Most of the lesions(85.6%) showed a non-pedunculated morphology and the majority of resections was in piecemeal technique(78.7%). Histology showed carcinoma or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51/216(23.6%) lesions including 4 low risk carcinomas(pT1 a,L0,V0,R0- G1/G2). Histologically proven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in 33/216 patients(15.3%). Patient age>65 years,polyp size>30 mm,non-pedunculated morphology,localization in the right-sided colon,piecemeal resection and tubular-villous histology were found as associated factors in univariate analysis.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only localization in the rightsided colon(HR = 6.842/95%CI:1.540-30.394; P=0.011),tubular-villous histology(HR = 3.713/95%CI: 1.617-8.528;P=0.002) and polyp size>30 mm(HR=2.563/95%CI:1.179-5.570; P=0.017)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for adenoma recurrence. CONCLUSION: Meticulous endoscopic follow-up is warranted af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adenomas localized in the right-sided colon larger than > 30 mm,with tubular-villous hist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adenoma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Piecemeal RESECTION Local RECURRENCE rate Tubular-villous adenoma
下载PDF
IGF-Ⅰ和IGF-Ⅱ在人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文国容 庹必光 +4 位作者 刘华庆 李娟 王雪 刘雪梅 于之昊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探讨IGF-Ⅰ和IGF-Ⅱ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Ⅰ和IGF-Ⅱ在人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用IPWIN60软件测量染色情况,计算平均光密度。结果 IGF-Ⅰ、IGF-Ⅱ在正常肠粘膜中少量表达,在... 目的探讨IGF-Ⅰ和IGF-Ⅱ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Ⅰ和IGF-Ⅱ在人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用IPWIN60软件测量染色情况,计算平均光密度。结果 IGF-Ⅰ、IGF-Ⅱ在正常肠粘膜中少量表达,在结直肠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中表达明显增强,结直肠癌中则高表达。与正常肠粘膜组比较,结直肠管状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结直肠癌组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结直肠管状腺瘤组和绒毛状腺瘤组比较,IGF-Ⅰ和IGF-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IGF-Ⅰ和IGF-Ⅱ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加,IGF-Ⅰ和IGF-Ⅱ可能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管状腺瘤
下载PDF
直肠绒毛状腺瘤及腺瘤癌变的外科治疗(附4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斌 邱辉忠 唐伟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绒毛状腺瘤及腺瘤癌变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 49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及腺瘤癌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 Mason术) 20例,直肠前切除术 (Dixon术 )1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 (transanal excis... 目的 探讨直肠绒毛状腺瘤及腺瘤癌变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 49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及腺瘤癌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 Mason术) 20例,直肠前切除术 (Dixon术 )1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 (transanal excision, TE) 7例,其他手术 11例。结果 49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4.3% ,术后复发率为 16.3%。 Manso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10%和 0%。结论 Manson术是切除直肠中下段绒毛状 腺瘤比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绒毛状腺瘤 腺瘤癌变 外科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结肠腺瘤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苏燕波 段杨丽 +1 位作者 杨华 马薇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 分析结肠腺瘤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结肠腺瘤内镜切除术并经病理确诊为结肠腺瘤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 目的 分析结肠腺瘤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结肠腺瘤内镜切除术并经病理确诊为结肠腺瘤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腺瘤特征,分析结肠腺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82例患者中,复发43例,未复发139例,复发率为23.6%。两组的年龄、吸烟、糖尿病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腺瘤直径、腺瘤数量、腺瘤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腺瘤数量≥3个、腺瘤病理类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是术后结肠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肠腺瘤内镜切除术后存在一定复发率,年龄≥60岁、吸烟、腺瘤数量≥3个、病理类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是术后结肠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 内镜切除术 管状绒毛状腺瘤
下载PDF
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慧 肖君 +10 位作者 郭欣 马玉秀 余超 汪翰英 董弢 王兰 荆琳 韩静 周璇 王耀辉 刘春样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住院接受结肠镜下息肉治疗,并经内镜下手术所取标本病理确诊的228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中管状腺瘤患者131例,管状绒毛状腺... 目的:探讨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住院接受结肠镜下息肉治疗,并经内镜下手术所取标本病理确诊的228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中管状腺瘤患者13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9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肠癌家族史、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变部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的差异,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清学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是否有肠癌家族史、病变部位是否在肝曲、横结肠和降结肠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作为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二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肠癌家族史(OR=7.838,95%CI:2.205~27.859,P=0.001)、年龄(OR=1.032,95%CI:1.003~1.062,P=0.031)、病变部位在横结肠(OR=0.277,95%CI:0.092~0.836,P=0.023)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的发生有关。结论:患者的年龄、有无肠癌家族史和病变部位为横结肠是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对病理类型为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的降结肠、肝曲在行肠镜检查过程中加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管状腺瘤 管状绒毛状腺瘤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嗜银核仁组成区法在研究肿瘤增生活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高升 杨萍 +1 位作者 刘俭民 胡绍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68-270,共3页
作者应用研究增生活性的方法之一——嗜银核仁组成区法(AgNOR),测定了难以区分良恶性的结肠肿瘤50例及胰岛细胞瘤的增生活性,发现恶性组的AgNOR值非常明显地高于良性组,同时,对目前常用的研究肿瘤增生活性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扼要的比较与... 作者应用研究增生活性的方法之一——嗜银核仁组成区法(AgNOR),测定了难以区分良恶性的结肠肿瘤50例及胰岛细胞瘤的增生活性,发现恶性组的AgNOR值非常明显地高于良性组,同时,对目前常用的研究肿瘤增生活性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扼要的比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 肿瘤 增生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志威 赵利婷 +1 位作者 余志荣 陈友鹏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1例患者。其中管状腺瘤患者203例,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68例。比较结直肠管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纤维... 目的分析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1例患者。其中管状腺瘤患者203例,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68例。比较结直肠管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纤维结肠内镜检查的基本情况,结直肠息肉一般特征、数目、病理,以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水平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山田分型、最大息肉直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的关系。结果累计息肉数目最多部位、最大息肉好发部位、病理为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好发部位均为乙状结肠。结直肠管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山田分型、最大息肉直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高血压、脂肪肝、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情况及总胆固醇水平、血清尿酸水平、癌胚抗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田分型及最大息肉直径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有关联[Waldχ2=5.756,Exp(B)=2.494,P=0.016;Waldχ2=23.173,Exp(B)=12.842,P<0.001],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无关联。结论与结直肠管状腺瘤患者相比,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病并无直接关联,但息肉直径大小及山田分型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病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结直肠 管状绒毛状腺瘤 管状腺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