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后现代视野下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彭杰
吕萍
-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6-119,共4页
-
文摘
以后现代哲学为基础的后现代课程观,主要有后结构主义课程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生态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三种观点。这三种观点在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实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模式、评价模式等均有一定积极意义。
-
关键词
后现代
课程观
高校课程改革
-
Keywords
postmodern
views on curriculum
high edu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thinking
-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基于事件的课程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严仲连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0,共5页
-
文摘
基于事件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儿童参与的事件,这种课程观点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个体相互间的情感、不可重复与过程性。事件不是对活动的悖离而是对活动的深化与超越,事件课程观以现象学、后现代理论以及解放理性作为理论基础,它关注儿童的生活,强调教师与儿童的主体性参与。
-
关键词
课程观
课程事件
课程研究
-
Keywords
views of curriculum
curriculum events
curriculum study
-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课程事件刍议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严仲连
杜志强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54,共5页
-
文摘
课程事件是儿童对人类生活的复演或展示,它体现了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旨,尽管它主要呈现在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却也难以排除对学科课程的影响。课程事件的进程起于情境、执行于过程解决、结束于反思与总结。它关注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生成与预设的统一。课程事件最终也体现出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因而也是创生型课程。
-
关键词
课程事件
课程观
课程创生
-
Keywords
events curriculum
views of curriculum
curriculum enactment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后现代写作理论下应用写作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戴夏燕
查荣
-
机构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1-82,100,共3页
-
文摘
应用写作存在以静态文章分析为中心的教学观和以写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观。两种教学观在当下的写作教育教学实践中博弈运用,使应用写作课程改革面临博弈现状。以写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观下,形成的应用写作课程的价值观、知识观和教学观,对当下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更具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应用写作
课程观
教学观
-
Keywords
applied writing
views of curriculum
views of teaching
-
分类号
H152.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的内涵及结构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王颖
肖潇雨
-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山西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36-140,共5页
-
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GH182024)
-
文摘
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是幼儿园教师持有的一种主观性认识,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形成经历动态的建构过程,是经过了理论化的观念系统。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由儿童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三个部分构成,每个观念又包含不同的具体成分。
-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教师教育观念
儿童观
课程观
教师观
-
Keywords
kindergarten teacher
teachers' educational ideas
views on children
views on curriculum
views of teachers
-
分类号
G615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现代范式、后现代范式课程观刍议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玲
-
机构
韶关学院校长办公室
-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
文摘
现代范式是一种封闭性的课程观,后现代范式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观。为促使学生向个性化发展,培养多种有用人才,满足社会多元化需要,受社会多元化发展影响的现代范式教育,必然会向后现代范式教育转变。
-
关键词
现代范式
后现代范式
课程观
-
Keywords
modem paradigm
post-modem paradigm
views of curriculum
-
分类号
G40-06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 7
-
-
作者
宋永鹏
马云峰
-
机构
山东教育学院数理系
新疆精河县第一小学
-
出处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6,13,共3页
-
文摘
本文概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系统开放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复杂性和建构思想、课程目标和权威性等四个方面如何体现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借以提高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学课程标准
课程观
-
Keywords
postmodernism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
views of curriculum
-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探析
被引量:22
- 8
-
-
作者
李三平
李传峰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出处
《数学教育学报》
2004年第3期76-78,共3页
-
文摘
广义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观,又是一种课程观.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质是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观下,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并形成能力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否定接受式学习与讲授式教学.作为一种学习观,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
-
关键词
中学
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
数学竞赛
数学建模
-
Keywords
Inquiry leaning
classroom instruction
view on leaning
view on curriculum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与课程开发向度研究
被引量:15
- 9
-
-
作者
戴学咸
-
机构
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45,共4页
-
文摘
课程事实与课程价值是对应统一的关系,课程事实是课程价值指导下的事实,课程价值的实现依靠课程事实。当代教育在对"科技理性"、"功利主义"的批判基础上,指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并形成了提出健康、和谐发展的"新主体价值观","自然"作为课程开发的独立向度受到课程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从而出现"自然"、"社会"、"自我"、"知识"四维的课程开发向度。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追求健全的职业人格为价值目标。
-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观
课程开发
课程事实
课程价值
向度
-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view of curriculum
curriculum value
curriculum fact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dimension
-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学校课程统整实践中的三重误区及其超越
被引量:11
- 10
-
-
作者
刘登珲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0,共4页
-
文摘
当前我国学校课程统整实践中存在着的三重典型误区:范畴上把"课程统整"等同于"多学科"或"科际统整",窄化课程统整为学科课程精细化运作的技术手段;在价值取向上重"知识"而轻"经验"、"社会",舍本逐末难以通达统整课程"统整育人"之本义;在方法上陷入"统"、"整"割裂的二元论,"统而不整"或"整而不统",阻碍学校课程结构优化。对学校课程统整的错误认识,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正本清源,回归课程统整本性,关键要跳出"纯粹技术"限制,从"课程观"的层面把握课程统整,超越"知识中心"建立"人"与"社会"整全发展的信念,打破"统"、"整"二分藩篱,实现课程统整的协同推进。
-
关键词
学校课程统整
课程观
“人”与“社会”整全发展
-
Keywords
school curriculum intergration
view of curriculum
wholly-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ety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
被引量:8
- 11
-
-
作者
杨国宽
韩丹
-
机构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6-78,共3页
-
文摘
课程改革与课程观演变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课程观,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及互动性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它提出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及严密性等4R课程标准。这种新型的课程观及其标准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阐述了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以及课程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在两极中保持适当的张力;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体育课程改革
-
Keywords
post--modernist
view of curriculum
PE curriculum reform
-
分类号
G807.0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化学网络课程有效实施的课程观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王屹
韦鸿岸
-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百色高中
-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2004年第2期20-23,35,共5页
-
文摘
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角色、地位、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 ,必将引起课程和课堂的重构、引起“教”与“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本文探索新课程改革中构建有新意但又不脱离现实基础、具有个性化的化学网络课程 ,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学习资源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和交互平台。并探讨化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应有的课程观和教学策略 ,解决网络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问题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目标。
-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化学网络课程
课程观
教学策略
-
Keywords
view of curriculum, Cyber courses of chemistry, Teaching strategies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艺术就是艺术——浅谈中小学艺术课程观的重建
被引量:4
- 13
-
-
作者
罗祖兵
王艳香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3年第4期41-44,共4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2010B087)
-
文摘
当前中小学艺术课程存在诸多"异化"现象,如课程目标功用化、课程内容空心化、课程实施虚无化等。为避免艺术课程异化,就必须让艺术课程观回归,即要让人们认识到艺术就是艺术,它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这种价值是其它任何课程不能僭越和取代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小学艺术课程应是"无用"的、"美"的、"体验"的课程。同时,为了实践这一回归后的艺术课程观,应采取以下对策:从"成人"的角度认识艺术课程;以"专业"的方式实施艺术课程;从"开放"的体系评价艺术课程。
-
关键词
艺术
中小学艺术课程
课程观
-
Keywords
art
art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he view of curriculum
-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试论社会学视域下的课程意蕴
被引量:4
- 14
-
-
作者
王中男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38,共4页
-
文摘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理论产物,从社会学的视角阐析课程理论,即通过呈现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评析与之相应的课程观,可以展现出课程的丰富意蕴,对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
关键词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批判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
课程观
社会学视域
-
Keywords
structural-functionism theory
critical theory
post-modernism theory
view on curriculu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建立的教育理念
- 15
-
-
作者
戴春华
茆福林
蒋艳旻
吴星
-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化学系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11-313,共3页
-
文摘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从课程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和评价观5个方面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有所帮助.
-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新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理念
教师
课程观
评价观
学生观
合化
转变
化学学科
-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emistry teachers
teaching ideas
view of curriculum
view of student
view of studying
view of teaching
view of evaluation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51
-
-
题名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韩丹
杨国宽
-
机构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高教论坛》
2008年第4期97-99,共3页
-
文摘
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课程观,它试图颠覆和超越现代式课程观,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及互动性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它提出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及严密性等4R课程标准。这种新型的课程观及其标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阐述了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Keywords
post--modernist
view of curriculum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存在主义课程观视野下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思考
- 17
-
-
作者
查辅胜
-
机构
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中学校
-
出处
《科教文汇》
2013年第8期56-57,共2页
-
文摘
在现代西方,各种教育思想颇为活跃,派别众多。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其中,存在主义对人的存在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对我国传统课程观有着强烈的冲击。本文在深入探讨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解读存在主义课程观,挖掘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价值。
-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课程观
课程改革
-
Keywords
existentialism
view of curriculum
curriculum reform
-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
- 18
-
-
作者
杨国宽
韩丹
-
机构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9,共3页
-
文摘
课程改革与课程观演变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课程观,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及互动性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它提出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及严密性等4R课程标准。这种新型的课程观及其标准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阐述了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以及课程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在两极中保持适当的张力;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体育课程改革
-
Keywords
post--modernist
view of curriculum
PE curriculum reform
-
分类号
G807.0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课程建设的“应然”与“实然”:一个后现代的检视
- 19
-
-
作者
安超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54,共5页
-
基金
陈向明教授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社会-文化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编号:AIA111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发展中呈现出"应然"和"实然"的矛盾状态。后现代主义的"应然"有助于课程自由发挥并构建理性民主的空间,有助于课程文化创造性地表达,有助于师生关系中权威的挑战与消解。后现代主义的"实然",在中国教育理论界表现为"虚假繁荣",在实践中表现为"孕育但发展受到阻滞"。然而,后现代主义对于疗愈消费主义和"划一思维"在内的各种现代病是不可多得的"良药",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及教育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应然”
“实然”
-
Keywords
postmodernism
view on curriculum
"ought to be"
"to be"
-
分类号
G423.06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如何形成有价值的课程知识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冯永刚
温晓情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学校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研究”(BEA190108)。
-
文摘
在课程研究领域,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不同,“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提问方式摒弃了传统课程知识观对知识建构主体的理性或权力身份的探讨,强调“主体去中心化”,即将课程知识和权力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检视,追溯主体所在的论述空间的构建路径。“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问题旨在揭示课程知识的实质、课程知识的建构以及课程知识的自然化与常态化过程,描述了课程知识作为限定并传达社会规则的物质性实践的本质属性、由社会和历史双重建构的生成过程以及课程知识所构筑的话语空间对儿童的区隔与规训。积极探索有价值的课程知识形成的多元理路,可借助“碎片化”的思考工具、“当下历史”的研究范式、“社会知识论”的研究方法论,在强化人们对课程知识的警惕与反思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突破课程知识圈围的合法性依据与具体研究方法论,使教育研究者乃至师生有意识,也有能力主动探寻课程知识的多种可能。
-
关键词
课程知识观
课程知识
理性系统
生产性权力
社会知识论
-
Keywords
view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curriculum knowledge
rational system
productive power
social epistemology
-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