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五四”时期传统戏曲论争述评
被引量:
1
1
作者
聂广桥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1-74,共4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中国传统戏曲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形成了激进的戏曲革新派和传统戏曲的维护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文章对二派戏剧观的分歧进行了综合述评。
关键词
戏剧观
戏曲内容
戏曲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曹禺的抗战戏剧观与创作实践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文平
李玉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6-65,共10页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抗战戏剧
戏剧观
创作实践
战时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性之言,率性而发:关于茅盾《读〈北京人〉》
3
作者
李青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1-84,共4页
1941年11月,曹禺的新剧《北京人》剧本正式出版。同年12月9日,茅盾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读〈北京人〉》。《北京人》在多地排练上演,观剧热情高涨的同时,也引发了评论界褒贬兼有的热议,茅盾《读〈北京人〉》评论不长却率直地倾谈剧作...
1941年11月,曹禺的新剧《北京人》剧本正式出版。同年12月9日,茅盾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读〈北京人〉》。《北京人》在多地排练上演,观剧热情高涨的同时,也引发了评论界褒贬兼有的热议,茅盾《读〈北京人〉》评论不长却率直地倾谈剧作中未能圆满解答的问题,展现了其作为文学评论家特有的理性、率性之气,还有其一以贯之的时代观。《读〈北京人〉》饱含了茅盾对曹禺及其剧作的独到理解与解读,表现出茅盾的戏剧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读〈北京人〉》
象征
时代观
理性探讨
戏剧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求于“真”归于“哗”——论夏衍的戏剧观
4
作者
马圆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6-72,共7页
作为20世纪戏剧工作者的一员,夏衍的戏剧创作和戏剧批评不仅强调剧作家要在"真实性与必然性"的原则下描写现实中自己熟悉、关心的人和事,还以激励全国人民投入现实斗争为目的,提出"艺术为抗战""艺术为人民&qu...
作为20世纪戏剧工作者的一员,夏衍的戏剧创作和戏剧批评不仅强调剧作家要在"真实性与必然性"的原则下描写现实中自己熟悉、关心的人和事,还以激励全国人民投入现实斗争为目的,提出"艺术为抗战""艺术为人民"的宣言。在这种"真"与"哗"相统一的戏剧观的基础上,夏衍又提出了要建立一种民族的大众的新的戏剧形式。对夏衍戏剧观的认识不仅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的戏剧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当今戏剧创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衍
戏剧观
“真”
“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樊粹庭的忠勇侠义女性形象观
5
作者
杨志敏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现代豫剧改革之父"樊粹庭,一生创造无数个性鲜明的舞台形象,其中对忠勇侠义女性形象的刻画更是独具特色,探究这类女性形象身上所折射出的樊粹庭积极进取、锐意改革、追求进步的剧作观,不仅对"樊戏"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豫剧改革之父"樊粹庭,一生创造无数个性鲜明的舞台形象,其中对忠勇侠义女性形象的刻画更是独具特色,探究这类女性形象身上所折射出的樊粹庭积极进取、锐意改革、追求进步的剧作观,不仅对"樊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现代豫剧的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粹庭
女性形象
忠勇侠义
剧作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戏剧观论争中“戏剧观”概念探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毛夫国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0,共9页
新时期初期,在解决戏剧危机的过程中,黄佐临的文章《漫谈“戏剧观”》受到重视,学界对“戏剧观”概念展开论辩,黄佐临也意识到了这一概念的模糊性,对“戏剧观”概念进行了微调。“戏剧观”概念并不是黄佐临杜撰出来的,这一概念本身就具...
新时期初期,在解决戏剧危机的过程中,黄佐临的文章《漫谈“戏剧观”》受到重视,学界对“戏剧观”概念展开论辩,黄佐临也意识到了这一概念的模糊性,对“戏剧观”概念进行了微调。“戏剧观”概念并不是黄佐临杜撰出来的,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随意和泛化的特点。黄佐临无意构建一套完整的“戏剧观”的理论,他提出“戏剧观”概念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表演方法,打破第四堵墙,倡导多元的戏剧观念,开拓我国话剧艺术的发展道路。在这一点上,黄佐临提出的“戏剧观”概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谈“戏剧观”》
戏剧观论争
“戏剧观”
原文传递
论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为中国话剧百年纪念而作
被引量:
4
7
作者
田本相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7,共6页
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既在国内戏剧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环绕"写意戏剧观"的批评争议也成为国内外热门的话题。但这些批评和争议都失之于偏颇: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抓住了中国戏剧发展的要害,...
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既在国内戏剧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环绕"写意戏剧观"的批评争议也成为国内外热门的话题。但这些批评和争议都失之于偏颇: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抓住了中国戏剧发展的要害,对僵化的传统戏剧观念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佐临先生的三大戏剧观,是他进行比较戏剧研究的一个升华,也是他对于世界戏剧导表演艺术体系发展研究的具有创意的发现。而"黄佐临现象"是一个符合戏剧历史发展潮流的戏剧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的美学目标是走向"三大戏剧观"的"综合"。这不仅是他的理论,而且构成他始终不渝的舞台实践的目标。他的写意戏剧观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理论依然有着可行的实践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戏剧观
三大戏剧观
“黄佐临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夏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
1
8
作者
魏福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0-91,共2页
夏衍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他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就是坚持现实主义戏剧观的。其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艺术的真实性,要"忠实的去刻画人生的严肃";在坚持民族化、大众化方向的前提下,强调不断创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多...
夏衍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他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就是坚持现实主义戏剧观的。其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艺术的真实性,要"忠实的去刻画人生的严肃";在坚持民族化、大众化方向的前提下,强调不断创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多读书,多联系群众,扩大知识面,要重视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衍
现实主义戏剧观
主要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以来史剧观的深化与史剧理论建构的委顿
9
作者
伏涤修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5-15,共11页
新时期以来,历史剧创作较之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历史剧的见解也越来越深化、多元。在历史剧与现实的关系上,从政治化的“古为今用”的创作观念到注重“现代意识”“主体意识”;在历史剧与历史的关系上,从强调“历史真实”...
新时期以来,历史剧创作较之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历史剧的见解也越来越深化、多元。在历史剧与现实的关系上,从政治化的“古为今用”的创作观念到注重“现代意识”“主体意识”;在历史剧与历史的关系上,从强调“历史真实”进而提出以“历史可能性及假定性”为基础;在历史剧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从“历史表现需要”到拒绝史学奴役的“历史审美需要”。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史剧理论体系建构在近几年呈现出委顿状态:新史剧观的表述不够系统完整,对于后现代史学对文艺创作的影响基本处于茫然、漠视状态,新史剧观对历史剧创作只是提供了可能性、或然性而非必然性,传统史剧观影响依然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剧观
现代主体意识
历史可能性
历史假定性
历史审美真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编历史剧创作对传统史剧观的突破
10
作者
陈丽芬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24-32,共9页
传统史剧观遵循“历史真实”和“古为今用”两大原则,在历史剧创作中影响深远。“历史真实”原则束缚了创作主体的发挥,造成创作手法的单一。“古为今用”原则导致历史剧创作的主题内涵比较狭隘,限制历史剧艺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传统史剧观遵循“历史真实”和“古为今用”两大原则,在历史剧创作中影响深远。“历史真实”原则束缚了创作主体的发挥,造成创作手法的单一。“古为今用”原则导致历史剧创作的主题内涵比较狭隘,限制历史剧艺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史剧观的“古为今用”原则在表现知识分子复杂内心世界中被成功突围,作家的主体意识在系列新编历史文人史剧中彰显出来,历史剧创作主题向文化、人性、审美多维度展开。郭启宏的“传神史剧论”与大量表现复杂人性的历史剧突破了传统史剧观下人物塑造的“二元对立”模式,使人物形象走向复杂人性的刻画与深层心理的挖掘。罗怀臻的新史剧观认为,历史的虚构和假设也可以作为历史剧创作的素材和依托,由此开辟寓言史剧创作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传统史剧观
突破
历史真实
古为今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四”时期传统戏曲论争述评
被引量:
1
1
作者
聂广桥
机构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1-74,共4页
文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中国传统戏曲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形成了激进的戏曲革新派和传统戏曲的维护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文章对二派戏剧观的分歧进行了综合述评。
关键词
戏剧观
戏曲内容
戏曲形式
Keywords
view
on
drama
drama
's
content
drama
form
分类号
I23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曹禺的抗战戏剧观与创作实践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文平
李玉婷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6-65,共10页
基金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现代文学大家与大后方文学的整体建构”(17XJA751002)。
文摘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关键词
曹禺
抗战戏剧
戏剧观
创作实践
战时影响
Keywords
Cao
Yu
Anti-Japanese
War
drama
view
of
drama
writing
practice
wartime
impact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性之言,率性而发:关于茅盾《读〈北京人〉》
3
作者
李青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1-84,共4页
文摘
1941年11月,曹禺的新剧《北京人》剧本正式出版。同年12月9日,茅盾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读〈北京人〉》。《北京人》在多地排练上演,观剧热情高涨的同时,也引发了评论界褒贬兼有的热议,茅盾《读〈北京人〉》评论不长却率直地倾谈剧作中未能圆满解答的问题,展现了其作为文学评论家特有的理性、率性之气,还有其一以贯之的时代观。《读〈北京人〉》饱含了茅盾对曹禺及其剧作的独到理解与解读,表现出茅盾的戏剧关注。
关键词
茅盾
《读〈北京人〉》
象征
时代观
理性探讨
戏剧观
Keywords
Mao
Dun
The
Reflection
of
Peking
Man
symbolization
view
of
the
times
rational
discussion
view
of
drama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求于“真”归于“哗”——论夏衍的戏剧观
4
作者
马圆圆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6-72,共7页
文摘
作为20世纪戏剧工作者的一员,夏衍的戏剧创作和戏剧批评不仅强调剧作家要在"真实性与必然性"的原则下描写现实中自己熟悉、关心的人和事,还以激励全国人民投入现实斗争为目的,提出"艺术为抗战""艺术为人民"的宣言。在这种"真"与"哗"相统一的戏剧观的基础上,夏衍又提出了要建立一种民族的大众的新的戏剧形式。对夏衍戏剧观的认识不仅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的戏剧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当今戏剧创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夏衍
戏剧观
“真”
“哗”
Keywords
Xia
Yan
view
on
drama
'reality'
'declaration'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樊粹庭的忠勇侠义女性形象观
5
作者
杨志敏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文摘
"现代豫剧改革之父"樊粹庭,一生创造无数个性鲜明的舞台形象,其中对忠勇侠义女性形象的刻画更是独具特色,探究这类女性形象身上所折射出的樊粹庭积极进取、锐意改革、追求进步的剧作观,不仅对"樊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现代豫剧的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樊粹庭
女性形象
忠勇侠义
剧作观
Keywords
FanCuiting
female
character
chivalrous
view
of
drama
分类号
I236.6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戏剧观论争中“戏剧观”概念探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毛夫国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出处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0,共9页
文摘
新时期初期,在解决戏剧危机的过程中,黄佐临的文章《漫谈“戏剧观”》受到重视,学界对“戏剧观”概念展开论辩,黄佐临也意识到了这一概念的模糊性,对“戏剧观”概念进行了微调。“戏剧观”概念并不是黄佐临杜撰出来的,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随意和泛化的特点。黄佐临无意构建一套完整的“戏剧观”的理论,他提出“戏剧观”概念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表演方法,打破第四堵墙,倡导多元的戏剧观念,开拓我国话剧艺术的发展道路。在这一点上,黄佐临提出的“戏剧观”概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漫谈“戏剧观”》
戏剧观论争
“戏剧观”
Keywords
Ramblings
of
the"
view
of
drama
"
debates
on
the
view
of
drama
view
of
drama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为中国话剧百年纪念而作
被引量:
4
7
作者
田本相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7,共6页
文摘
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既在国内戏剧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环绕"写意戏剧观"的批评争议也成为国内外热门的话题。但这些批评和争议都失之于偏颇: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抓住了中国戏剧发展的要害,对僵化的传统戏剧观念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佐临先生的三大戏剧观,是他进行比较戏剧研究的一个升华,也是他对于世界戏剧导表演艺术体系发展研究的具有创意的发现。而"黄佐临现象"是一个符合戏剧历史发展潮流的戏剧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的美学目标是走向"三大戏剧观"的"综合"。这不仅是他的理论,而且构成他始终不渝的舞台实践的目标。他的写意戏剧观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理论依然有着可行的实践的基础。
关键词
写意戏剧观
三大戏剧观
“黄佐临现象”
Keywords
view
on
drama
of
Depicted
Desires
Three
Kinds
of
drama
view
s
"The
Huang
Zuolin
Case"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夏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
1
8
作者
魏福惠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0-91,共2页
文摘
夏衍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他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就是坚持现实主义戏剧观的。其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艺术的真实性,要"忠实的去刻画人生的严肃";在坚持民族化、大众化方向的前提下,强调不断创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多读书,多联系群众,扩大知识面,要重视技巧。
关键词
夏衍
现实主义戏剧观
主要特征
Keywords
Xia
Yan
view
of
realistic
drama
mai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以来史剧观的深化与史剧理论建构的委顿
9
作者
伏涤修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5-1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研究”(项目批准号:20ZD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新时期以来,历史剧创作较之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历史剧的见解也越来越深化、多元。在历史剧与现实的关系上,从政治化的“古为今用”的创作观念到注重“现代意识”“主体意识”;在历史剧与历史的关系上,从强调“历史真实”进而提出以“历史可能性及假定性”为基础;在历史剧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从“历史表现需要”到拒绝史学奴役的“历史审美需要”。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史剧理论体系建构在近几年呈现出委顿状态:新史剧观的表述不够系统完整,对于后现代史学对文艺创作的影响基本处于茫然、漠视状态,新史剧观对历史剧创作只是提供了可能性、或然性而非必然性,传统史剧观影响依然巨大。
关键词
史剧观
现代主体意识
历史可能性
历史假定性
历史审美真实
Keywords
view
on
historical
drama
awareness
of
modern
subjectivity
historical
possibility
historical
aesthetic
authenticity
historical
assumption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编历史剧创作对传统史剧观的突破
10
作者
陈丽芬
机构
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24-3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研究”(项目批准号:20ZD23)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项目“传统与现代:新时期以来的历史戏剧研究”(项目批准号:21YS44D)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传统史剧观遵循“历史真实”和“古为今用”两大原则,在历史剧创作中影响深远。“历史真实”原则束缚了创作主体的发挥,造成创作手法的单一。“古为今用”原则导致历史剧创作的主题内涵比较狭隘,限制历史剧艺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史剧观的“古为今用”原则在表现知识分子复杂内心世界中被成功突围,作家的主体意识在系列新编历史文人史剧中彰显出来,历史剧创作主题向文化、人性、审美多维度展开。郭启宏的“传神史剧论”与大量表现复杂人性的历史剧突破了传统史剧观下人物塑造的“二元对立”模式,使人物形象走向复杂人性的刻画与深层心理的挖掘。罗怀臻的新史剧观认为,历史的虚构和假设也可以作为历史剧创作的素材和依托,由此开辟寓言史剧创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传统史剧观
突破
历史真实
古为今用
Keywords
newly
edited
historical
drama
s
traditional
view
of
historical
drama
breakthrough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making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分类号
J804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五四”时期传统戏曲论争述评
聂广桥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曹禺的抗战戏剧观与创作实践
李文平
李玉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理性之言,率性而发:关于茅盾《读〈北京人〉》
李青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求于“真”归于“哗”——论夏衍的戏剧观
马圆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浅论樊粹庭的忠勇侠义女性形象观
杨志敏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戏剧观论争中“戏剧观”概念探析
毛夫国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7
论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为中国话剧百年纪念而作
田本相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夏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
魏福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新时期以来史剧观的深化与史剧理论建构的委顿
伏涤修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新编历史剧创作对传统史剧观的突破
陈丽芬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