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3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视角与双重性——《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视角与心理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欣 石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6,共5页
人物视角与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诸多叙事学家的重视。在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双视角的使用与达尔人物的心理特点相关。自我内在的空虚和挫折感使达尔的人格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自我:受害者和迫害者。前者在现实中被家人遗... 人物视角与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诸多叙事学家的重视。在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双视角的使用与达尔人物的心理特点相关。自我内在的空虚和挫折感使达尔的人格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自我:受害者和迫害者。前者在现实中被家人遗弃和否定,在故事内机械地用第一人称内视角记录眼前发生或自己正在经历的种种事件;而后者的眼光却以第三人称外视角在将他人客体化的过程中完成自己对他者的替代,以满足对其自我完整性的期望。双重自我引发了时空中双视角的存在,使达尔的视角同时性地指涉聚焦人物在场与不在场的事件。视角的分裂最终证实了达尔的疯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 视角 双重性 受害者 迫害者
下载PDF
家庭暴力受虐杀夫妇女的心理——对四川省某女子监狱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邢红枚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18,共6页
通过对正在监狱服刑的受虐杀夫女犯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报告了他们个人和犯罪的基本情况;考察了他们在遭受家庭暴力初期、后期的不同心理以及杀害施暴人后的心理和服刑中的心理变化,对待犯罪行为、施暴人、自己家人和判决的态度;总... 通过对正在监狱服刑的受虐杀夫女犯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报告了他们个人和犯罪的基本情况;考察了他们在遭受家庭暴力初期、后期的不同心理以及杀害施暴人后的心理和服刑中的心理变化,对待犯罪行为、施暴人、自己家人和判决的态度;总结出司法过程中应该关爱受虐杀夫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虐杀夫妇女 家庭暴力 施暴人 心理
下载PDF
论《向苍天呼吁》中的种族主义记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平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5期80-92,共13页
非裔美国作家鲍德温的半自传体小说《向苍天呼吁》,聚焦第一代哈莱姆家庭的种族抗争和生存境遇问题,是表现非裔-美国经验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本文从种族主义对个体性格及命运影响的角度出发,以小说主要人物加布里埃的种族主义创伤为... 非裔美国作家鲍德温的半自传体小说《向苍天呼吁》,聚焦第一代哈莱姆家庭的种族抗争和生存境遇问题,是表现非裔-美国经验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本文从种族主义对个体性格及命运影响的角度出发,以小说主要人物加布里埃的种族主义创伤为论述中心,并生发到他与其他家庭成员纷繁复杂的爱恨情仇,分析种族主义幽灵对他们人生命运或明或暗的控制,试图阐释人物之间复杂的施害与受害关系的同时,说明种族主义记忆是造成黑人个体心灵创伤和集体悲剧命运强有力的"施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鲍德温 种族主义 施害 受害
下载PDF
戴西·菲伊:受害者抑或加害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主人公形象再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光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1-33,共3页
本文结合女性主义批评与精神分析理论,深入剖析女主人公戴西的时代与家庭背景、人格与原始生命力,辩证论述了她不仅是父权社会受害者而且是盖茨比的加害者。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精神分析 人格 受害者 加害者
下载PDF
Overview of a Cycle of Predica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hylock and Heathcliff Cyclic Process of Victimization
5
作者 U. H. Ruhina Jesm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8期779-784,共6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Shylock in William Shakespeare's The Merchant of Venice (1995) and Heathcliff in Emily Bronte's Wuthering Heights (2003) were victimized who became victimizer later to heal th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Shylock in William Shakespeare's The Merchant of Venice (1995) and Heathcliff in Emily Bronte's Wuthering Heights (2003) were victimized who became victimizer later to heal their wound and compensate their loss and how they were victimized in turn in doing so. Shylock was victimized by the Christian society along with his own. His daughter left him in favor of the Christians. He later became a victimizer but was ironically victimized in turn in wreaking vengeance on his foes in the court. Similarly, Heathcliffs true spiritual love was rejected by His Catherine, neglected by everyon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abused. Later, he wreaked vengeance upon his foes but was victimized to death in turn. Shylock entered the court as a victimizer but left it as a victimized individual just as Heathcliff entered the Heights, after self-imposed exile, as a victimizer and left it as a victimized individual for good. Therefore, both of them experienced a cycle of vic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MARGINALIZATION victimized victimizer self-victimization
下载PDF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白人女性书写
6
作者 曾竹青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托妮·莫里森、艾丽丝·沃克以及雪莉·安·威廉姆斯小说中的白人女性既是白人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又是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她们将白人女性塑造成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的形象实际上是在影射美国妇女运动中迫使黑人女... 托妮·莫里森、艾丽丝·沃克以及雪莉·安·威廉姆斯小说中的白人女性既是白人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又是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她们将白人女性塑造成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的形象实际上是在影射美国妇女运动中迫使黑人女性与白人女性走向分裂的种族主义问题。在书写白人女性与黑人女性的分离与和解中,莫里森等向我们指出超越种族主义藩篱、实现所有女性解放和平等的途径——推翻白人男性权力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作家 白人女性 白人男权 受害者 加害者
原文传递
阿特伍德《猫眼》中女性之间破坏性的权力关系
7
作者 孙金琳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以米歇·尔福柯和厄玛·塞拉诺·加西亚的权利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之间权力关系的形成、维持、改变及其产生根源,主要论证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导致主人公从在多伦多定居到离开多伦多这段时间里与其他女孩和成年女... 以米歇·尔福柯和厄玛·塞拉诺·加西亚的权利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之间权力关系的形成、维持、改变及其产生根源,主要论证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导致主人公从在多伦多定居到离开多伦多这段时间里与其他女孩和成年女性所形成的关系都是施害者和受害者模式,指出阿特伍德通过揭露女性对女性的伤害批判了将女性所有问题归于男权社会这一简单化倾向,突破了女权主义运动中将女性关系描绘为姐妹情谊这样的局限性,打破人们贴标签式的看问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关系 二元对立 施害者 受害者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 被引量:350
8
作者 刘凌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154,共3页
刑事和解是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 ,它对西方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刑事和解的产生、蕴涵、实践和发展作了系统的介绍 ,并提出了在我国引入刑事和解的构想。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刑事和解 被害人 犯罪人复归 非刑罚方法
下载PDF
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 被引量:160
9
作者 宋英辉 许身健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7,共6页
本文对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内容、制度基础以及历史渊源进行考察,并对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利弊加以分析,最后论述在我国构建恢复性司法程序的障碍及有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该程序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程序 调解制度 和解制度 被害人 刑事司法制度 司法理念 个人利益 刑事追诉权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 被引量:132
10
作者 丹尼尔·W·凡奈思 王莉 温景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0-136,共7页
在全球视野下,恢复性司法的实践主要有三种形式:和解、协商和圆形会谈;另外还有两种由犯罪人提供的弥补方式:恢复性补偿和社区劳动。与刑事司法程序重点关注剥夺犯罪人权利、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法益以及惩罚犯罪、防止再犯不同,恢复性... 在全球视野下,恢复性司法的实践主要有三种形式:和解、协商和圆形会谈;另外还有两种由犯罪人提供的弥补方式:恢复性补偿和社区劳动。与刑事司法程序重点关注剥夺犯罪人权利、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法益以及惩罚犯罪、防止再犯不同,恢复性司法重点考虑对被害人的补偿、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关系的修复以及补救由犯罪造成的其他损害。正因为恢复性司法能够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并能够在解决法院积案和监狱人满为患的困境、促进司法活动的透明公开、减少再犯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接受并采用恢复性司法来处理犯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被害人 犯罪人 刑事司法程序
原文传递
恢复性司法述评 被引量:80
11
作者 吴宗宪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69-85,共17页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犯罪处理的司法模式 ,具有恢复性、个人参与性、社会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恢复性司法模式与传统报应性司法模式有很多不同特点 ,它把犯罪人的悔恨、忏悔和被害人的宽恕作为重要...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犯罪处理的司法模式 ,具有恢复性、个人参与性、社会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恢复性司法模式与传统报应性司法模式有很多不同特点 ,它把犯罪人的悔恨、忏悔和被害人的宽恕作为重要因素。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有社区恢复委员会、量刑小组、赔偿、社区服务、被害后果陈述、被害人犯罪人调解 ,家庭小组会议等七种类型。恢复性司法活动在司法实践中取得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恢复性司法 报应性司法 犯罪人 被害人 社区
下载PDF
论刑事和解视野中的犯罪客体价值——对误入歧途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批判 被引量:70
12
作者 于志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112,共18页
在目前国内有关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均存在着过度抬高被害人地位的问题,似乎只要被害人谅解犯罪嫌疑人,案件就可以无条件地适用刑事和解。而从本质上讲,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和解协议能否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并导致量刑... 在目前国内有关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均存在着过度抬高被害人地位的问题,似乎只要被害人谅解犯罪嫌疑人,案件就可以无条件地适用刑事和解。而从本质上讲,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和解协议能否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并导致量刑上的从宽处理,既取决于被害人有无刑事实体处分权,也受到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被害人的谅解并不是刑事和解的核心要素,应当重视犯罪客体在刑事和解中的价值,它决定着被害人刑事实体处分权的有无与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被害人 犯罪客体 刑事实体处分权
下载PDF
紧急避难场所优化布局理论研究 被引量:61
13
作者 周晓猛 刘茂 王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118-121,共4页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避难场所。本文在对避难场所规划原则、城市避难场所布局、选址及其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避难场所。本文在对避难场所规划原则、城市避难场所布局、选址及其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避难场所数量、容量的确定路线,并对避难场所布局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网络优化模型,并结合实际应用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事故 灾难 避难场所 网络模型 选址
下载PDF
“先刑后民”原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理论破解 被引量:62
14
作者 万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19-27,共9页
“先刑后民”原则在我国现实司法中遭遇实践困境,进而在学理上遭到普遍的合理性质疑。为此,需要澄清几个观念上的误区:一则“先刑后民”原则在内涵上包括位阶上和位序上的优先性,二则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项具有普适性的司法原则;三则... “先刑后民”原则在我国现实司法中遭遇实践困境,进而在学理上遭到普遍的合理性质疑。为此,需要澄清几个观念上的误区:一则“先刑后民”原则在内涵上包括位阶上和位序上的优先性,二则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项具有普适性的司法原则;三则“先刑后民”原则的价值基础并非旨在彰显“公权优先”的价值理念,而是重在刑、民程序冲突的理性解决。同时,还应当在制度层面上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保障:一是以程序选择权为基础改造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是加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衔接适用;三是积极构建滥用程序的制裁机制,防止当事人恶意启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刑后民 被害人 民事权利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下载PDF
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量:63
15
作者 刘小群 卢大力 +1 位作者 周丽华 苏林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946名7、8年级中学生进行了欺负、受欺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问卷测量。结果:参与欺负学生(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 目的:探讨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946名7、8年级中学生进行了欺负、受欺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问卷测量。结果:参与欺负学生(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其中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最高,并显著高于受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上,性别的主效应显著,但性别与欺负/受欺负身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学生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有一定差异,但总的来说,都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应特别重视并合理干预参与欺负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负 受欺负 抑郁 自杀意念
原文传递
校园欺凌的心理因素和治理方法: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60
16
作者 孙时进 施泽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6,共6页
校园欺凌事件因其恶性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校园欺凌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发生率。欺凌行为的发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性的原因,治理欺凌行为需要对不同原因有充分理解。被欺凌者往往因为其与众不同而被欺凌,他们是被... 校园欺凌事件因其恶性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校园欺凌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发生率。欺凌行为的发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性的原因,治理欺凌行为需要对不同原因有充分理解。被欺凌者往往因为其与众不同而被欺凌,他们是被同情的对象,但是也正因为它们不自主地展现出心理弱势而"吸引"冲突的另一方欺凌自己。增强被欺凌者的自尊与自强,才能从本源上遏制欺凌现象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着欺凌事件。当三者都倡导自由、平等、支持、亲密等价值时,校园欺凌数量便会大大减少。治理校园欺凌,应当以问题为中心,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实施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欺凌者 被欺凌者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
下载PDF
关于校内欺负行为中受欺负者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46
17
作者 赵莉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8-674,共7页
该文从概念、研究方法、受欺负类型、研究对象的特点等方面,评述了关于中小学校同伴之间相互欺负中的受欺负者的研究,尤其是对自陈法、提名法、直接观察法、日记法、个体访谈法这些研究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区分了受欺负的不同形式;归... 该文从概念、研究方法、受欺负类型、研究对象的特点等方面,评述了关于中小学校同伴之间相互欺负中的受欺负者的研究,尤其是对自陈法、提名法、直接观察法、日记法、个体访谈法这些研究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区分了受欺负的不同形式;归纳了家庭、同伴和学校风气对受欺负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负 受欺负 受欺负者
下载PDF
论附条件不起诉 被引量:40
18
作者 兰耀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129,共9页
附条件不起诉作为轻罪非犯罪化处理的一种起诉替代措施,具有有效化解刑事纠纷、实现审前程序分流的功能。德国、我国澳门及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完全意义上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我国增设该制度既有必要性又具可行性,应当借鉴域外... 附条件不起诉作为轻罪非犯罪化处理的一种起诉替代措施,具有有效化解刑事纠纷、实现审前程序分流的功能。德国、我国澳门及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完全意义上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我国增设该制度既有必要性又具可行性,应当借鉴域外的共同作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不起诉 终止诉讼 犯罪嫌疑人 被害人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法律地位之研讨 被引量:35
19
作者 周国均 宗克华 《河北法学》 2003年第1期40-47,共8页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是被害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集中体现。由于对刑事诉讼本质、功能、目的认识不同以及法律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刑事诉讼中 ,被害人处于不同的法律地位。在我国现行...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是被害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集中体现。由于对刑事诉讼本质、功能、目的认识不同以及法律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刑事诉讼中 ,被害人处于不同的法律地位。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 ,但在公诉案件中 ,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受到国家公诉权的限制和制约 ,处于从属性的当事人地位。这一规定 ,整体上是合理的 ,但在一些具体规定上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刑事诉讼 人法 当事人 公诉权 公诉案件 法律文化 国家 地位 规定
下载PDF
论恢复性司法的本土资源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26
20
作者 吴常青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6,共5页
恢复性司法缘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刑事司法实践,并逐渐成为影响传统刑事司法的重要司法范式。恢复性司法是在反思传统司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可以弥补传统刑事司法过于对抗、忽视被害人等缺陷,从而迅速风靡于西方国家。我国无论... 恢复性司法缘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刑事司法实践,并逐渐成为影响传统刑事司法的重要司法范式。恢复性司法是在反思传统司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可以弥补传统刑事司法过于对抗、忽视被害人等缺陷,从而迅速风靡于西方国家。我国无论是文化观念,还是刑事司法制度与实践,都存在着契合于恢复性司法的因素。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有必要吸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的本土资源,建立恢复性司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被害人 社区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