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症状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林晨珏 席淑新 王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2503-2506,共4页
目的了解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20例和试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组)23例。自2018年1... 目的了解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20例和试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组)23例。自2018年1至12月共收集43例。所有患者在就诊当天及治疗后2、4、8周各填写1次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种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3种量表在治疗后评分[试验组治疗后4周DHI(45.5±30.6)、ABC(86.9±12.4)、SAS(37.9±8.2);对照组治疗8周DHI(34.8±28.5)、SAS(35.7±7.9)]优于治疗前[试验组DHI(59.2±25.9)、ABC(79.7±16.7)、SAS(41.1±6.8);对照组DHI(55.2±20.5)、ABC(80.3±18.3)、SAS(41.9±9.1)]。每组治疗前后数据配对比较显示:试验组DHI和ABC评分在治疗后2周、SAS评分在治疗后4周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DHI评分在治疗后4周、SAS评分在治疗后8周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评分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症状及焦虑情绪均有好转。但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能更早期地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残障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康复 前庭外周性眩晕 眩晕残障症状
原文传递
HAMA联合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1
2
作者 胡进 曲娟 +1 位作者 季巍伟 陆霞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探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联合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并且年龄>60岁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有... 目的探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联合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并且年龄>60岁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有残余头晕症状组(62例)和无残余头晕症状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前庭周围性眩晕疾病种类、眩晕及眼震持续时间及眩晕和眼震消失后第1、7天的HAMA、DHI评分。结果眩晕和眼震消失后第1天,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的HAMA、DHI评分[(18.10±7.44)、(17.77±7.89)分]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症状组[(10.18±4.49)、(12.81±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7天时,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的HAMA、DHI评分[(12.97±5.23)、(14.32±6.64)分]仍高于无残余头晕症状组[(9.30±5.39)、(12.06±6.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天时DHI评分与HAMA评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0、0.465,均P<0.01)。结论 HAMA联合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周围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有很好的评估价值,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周围性眩晕 残余头晕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眩晕残障量表
下载PDF
神经内科171例孤立性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毛晓薇 毕晓莹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分析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病因,旨在早期识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71例,根据病史特点、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评估等辅助检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自评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采用卒中风险评分(Stroke R... 目的分析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病因,旨在早期识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71例,根据病史特点、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评估等辅助检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自评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采用卒中风险评分(Stroke Risk Score,SRS)确定眩晕患者病因,筛查危险因素。结果 171例患者中,中枢性眩晕19例(11%),前庭周围性眩晕142例(83%),焦虑或抑郁10例(6%)。各组临床表现(体位诱发或加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听力减退)比较无显著差异。中枢性眩晕组发病年龄、吸烟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史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周围性眩晕组(P值分别为0.001,0.004,0.023,0.015,0.021,0.002,0.006和<0.001)。中枢性眩晕组发病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值分别为0.001,0.011,0.019,0.027和0.003)。周围性眩晕组合并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0.001)。结论孤立性眩晕常见为非中枢性眩晕,而急性脑血管病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患者在年龄、既往血管危险因素病史等方面与非中枢性眩晕有显著差异,临床诊治中应重点识别中枢性损害,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误诊分析与早期识别 被引量:22
4
作者 何育生 李云霞 +1 位作者 韩红杰 聂志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因子及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5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发作的急性小脑梗死及58例年龄基本相配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具体原因,比较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因子及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5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发作的急性小脑梗死及58例年龄基本相配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具体原因,比较分析急性小脑梗死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寻找早期识别急性小脑梗死的预测因子。结果 13例(23.64%)初诊时被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者。36例(65.45%)没有步态检查记录,所有患者没有进行眼前庭反射检查,初诊时阳性体征(如眼球震颤、辨距不良及直线行走困难等)的发现率明显偏低。16例(29.09%)没有及时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小脑性眩晕的早期呕吐、头痛症状及眩晕间隙期步态障碍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周围性眩晕(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Essen缺血性卒中风险评估(ESRS)>3分是预测急性小脑梗死的重要因子(P<0.05)。结论急性小脑梗死通常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症状,容易漏诊或误诊。病史询问不详尽、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不彻底、忽视了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早期CT检查的不敏感性是容易漏诊或误诊的重要原因。ESRS>3分、早期出现呕吐或头痛、眩晕间隙期直线行走困难、前庭眼球反射正常对早期诊断小脑性急性孤立性眩晕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小脑梗死 前庭周围性眩晕 误诊原因
下载PDF
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臧广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3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6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联合异丙嗪治疗和倍他司汀、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及4周...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6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联合异丙嗪治疗和倍他司汀、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及4周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及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司汀 氟桂利嗪 异丙嗪 前庭周围性眩晕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与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鹏飞 吕敬雷 +1 位作者 田宇轩 宋玉强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28-831,共4页
目的总结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与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93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包括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9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11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 目的总结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与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93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包括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9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11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02例,梅尼埃病7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OR=2.581,P=0.002),糖尿病(OR=3.308,P=0.001),高脂血症(OR=2.391,P=0.006)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表现为眩晕持续时间更长(H=32.683,P<0.001),发病多与姿势改变无关(χ^2=99.519,P<0.001)。在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代表的视眼动检测的阳性率方面,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组较前庭周围性眩晕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庭周围性眩晕组在速度阶梯试验及冷热试验的阳性率高于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患者的临床基础信息、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等对于鉴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下载PDF
孤立性眩晕患者不同类型眩晕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孔双艳 邢岩 +1 位作者 卫景沛 邱志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4期320-321,343,共3页
目的:孤立性眩晕患者不同类型的眩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9例患者中,中枢性眩晕12例,偏头痛性眩晕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99例,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性眩晕与前... 目的:孤立性眩晕患者不同类型的眩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9例患者中,中枢性眩晕12例,偏头痛性眩晕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99例,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性眩晕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比较,年龄、吸烟、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高尿酸血症、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3分等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偏头痛性眩晕比较,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ESRS>3分等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孤立性眩晕大部分为非中枢性眩晕,后循环缺血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崔彦儒 段宏 +2 位作者 郑艳秋 高伟 胡文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5年11月—2017年10月确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天麻素静脉输液,联合用...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5年11月—2017年10月确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天麻素静脉输液,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奥司明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后分别予以评估两组患者眩晕症状积分,根据患者症状评估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4周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联合用药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可明显减轻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地奥司明 前庭周围性眩晕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的前庭康复锻炼对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症状的疗效
9
作者 宋秋灵 孙桂香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的前庭康复锻炼对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68例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的6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n=34)和对... 目的探讨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的前庭康复锻炼对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68例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的6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的前庭康复锻炼,观察时间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训练4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训练前、后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训练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DHI评分、V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的前庭康复锻炼应用于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康复训练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眩晕残障症状,改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外周性眩晕 前庭康复锻炼 远程指导 眩晕残障症状 疗效
原文传递
前庭电刺激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光辉 徐悦 +2 位作者 李小丽 秦碧勇 邓晓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5期6897-6899,共3页
目的:观察前庭电刺激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将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科眩晕门诊收治的226例诊断明确的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前庭康复组和前庭康复+前庭电刺激组。前庭康复组行常... 目的:观察前庭电刺激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将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科眩晕门诊收治的226例诊断明确的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前庭康复组和前庭康复+前庭电刺激组。前庭康复组行常规前庭康复治疗,前庭康复+前庭电刺激组在药物治疗及前庭康复基础上加用前庭电刺激,即在双侧乳突采取双极直流电刺激,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共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行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时间测定以评判和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周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且B组各时点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时间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前庭电刺激联合前庭康复是较单纯前庭康复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更加有效的方法,其简单、无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电刺激 前庭康复 周围性眩晕
原文传递
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头皮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
11
作者 陈丽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9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头皮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收治的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头皮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收治的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头皮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眩晕评定量表(DA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DHI、D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DARS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前,两组PSQI、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头皮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周围性眩晕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 头皮针 倍他司汀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丽平 赵婷 王樱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073-1074,共2页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不良...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症状评分、PSQ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倍他司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异丙嗪 倍他司汀 前庭周围性眩晕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慧 李涛 +1 位作者 王林林 满银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小针刀后项部刺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急性发作的有效性。【方法】66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在就诊的第一时间进行小针刀治疗:取项上线(正中点、旁开2寸)、第二颈椎棘突及第二颈椎棘突平面旁开2寸、第六颈椎棘突... 【目的】探讨运用小针刀后项部刺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急性发作的有效性。【方法】66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在就诊的第一时间进行小针刀治疗:取项上线(正中点、旁开2寸)、第二颈椎棘突及第二颈椎棘突平面旁开2寸、第六颈椎棘突及第六颈椎棘突平面旁开2寸共9个治疗点。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5 min、30 min、1 h、6 h、24 h共6个时点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的变化情况。【结果】小针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急性发作的总有效率达93.9%。患者治疗结束后5 min VSI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效果持续24 h无波动。小针刀治疗后能迅速缓解眩晕、平衡障碍、头昏等症状(P<0.01);治疗结束后5 min视觉敏感、恶心呕吐等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头痛症状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可迅速、有效缓解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前庭周围性眩晕 急性发作
原文传递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前庭中枢性眩晕临床分类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鹿时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2期1886-188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前庭中枢性眩晕临床分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从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9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前庭中枢性眩晕临床分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从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9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观察两组各波的分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波形均分化良好,观察组中有67例(7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其中中枢性眩晕39例(58%)、周围性眩晕28例(42%)。两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其Ⅰ-Ⅲ、Ⅲ-Ⅴ、Ⅰ—Ⅴ波PL和Ⅱ-Ⅲ、Ⅲ-Ⅴ、Ⅰ—Ⅴ波IP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对前庭中枢性眩晕进行良好的临床分类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前庭系统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诊断
下载PDF
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月娇 刘翠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统计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SCL-90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SCL-90... 目的统计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SCL-90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SCL-90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SCL-90评分为(193.49±32.71)分,高于国内常模的(129.96±38.76)分(P<0.05)。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发作次数、既往头晕病史、听力受损、睡眠障碍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病程、发作次数、既往头晕病史、听力受损、睡眠障碍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对上述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周围性眩晕 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评分现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泥丸内八阵”法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残余症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逸茹 窦豆 +1 位作者 谢亭亭 谢慧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泥丸内八阵"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残余症状临床有效性。方法 3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视物旋转症状完全缓解后,运用"泥丸八阵"针刺治疗,7天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治疗前后的判定疗效。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眩晕... 目的探讨"泥丸内八阵"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残余症状临床有效性。方法 3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视物旋转症状完全缓解后,运用"泥丸八阵"针刺治疗,7天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治疗前后的判定疗效。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证实,总改善率占53.33%(16/30),其中明显改善率达6.67%(2/30),中度改善26.67%(8/30),轻度改善占20.00%(6/30),无效46.67%(14/30),无恶化病例.每周治疗后,进行DHI评分发现,各周治疗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一疗程后DHI评分下降最大,余各疗程后评分下降平稳,且评分下降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泥丸内八阵"法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眩晕残余症状,持续四周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眩晕残留症状,利于前庭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周围性眩晕 残余症状 针刺治疗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对外周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雪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8期162-164,17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外周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及训练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前庭症状...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外周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及训练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踵趾位睁眼平衡时间、踵趾位闭眼平衡时间、单足位睁眼平衡时间以及单足位闭眼平衡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V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训练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踵趾位睁眼平衡时间、踵趾位闭眼平衡时间、单足位睁眼平衡时间以及单足位闭眼平衡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性眩晕患者实施前庭康复训练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外周性眩晕 平衡能力
原文传递
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的效果及对BBS与VS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惠妮 卓瑞君 陈丽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4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的效果及对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运用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的效果及对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眩晕频率、眩晕程度、治疗前后BBS和VS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很少出现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且眩晕偶尔与经常出现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眩晕比例高于对照组,且中重度眩晕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外周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平衡能力恢复,降低眩晕频率及程度,治疗效果良好,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 外周性眩晕
下载PDF
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
19
作者 王华梅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9期36-39,55,共5页
目的分析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该院就诊的中枢性眩晕及周围性眩晕各35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开展眼震视图及视频头脉冲等检查,分析组间检查结果差异... 目的分析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该院就诊的中枢性眩晕及周围性眩晕各35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开展眼震视图及视频头脉冲等检查,分析组间检查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视频眼震电图检测试验结果中病理性自发眼震率8.57%与对照组的2.86%间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1,P>0.05);观察组病理性凝视率17.14%及位置性眼震率14.29%与对照组的0.00%、6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2、17.425,P<0.05);观察组水平扫视欠冲试验中扫视过冲率2.86%、慢扫视5.71%、扫视紊乱率2.86%,平稳跟踪试验Ⅳ型曲线率5.71%,视动单速试验反向或垂直眼震率2.86%、视动正弦试验反向或垂直眼震率2.86%与对照组的0.00%、0.00%、0.00%、0.00%、0.00%、0.00%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4、2.059、1.014、2.059、1.014、1.014,P>0.05);观察组水平扫视欠冲率88.57%,平稳跟踪试验Ⅲ型曲线率85.71%,视动单速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减弱率40.00%、双侧减弱率42.86%,视动正弦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减弱率40.00%、双侧减弱率45.71%,与对照组的62.86%、0.00%、0.00%、0.00%、0.0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52.500、17.500、19.091、17.500、20.741,P<0.05);观察组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试验水平扫视试验速度向左(223.50±76.50)°/h、向右(225.27±57.19)°/h,延迟时间向左(288.83±81.05)ms、向右(277.43±95.08)ms,精准度向左(55.75±22.38)%、向右(61.25±21.70)%与对照组的(291.54±41.49)°/h、(310.72±45.25)°/h,(166.18±45.35)ms、(173.82±40.46)ms,(75.50±15.49)%、(79.62±11.62)%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6.924、7.813、5.932、4.302、4.415,P<0.05);观察组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平稳跟踪试验水平曲线增益向左(0.47±0.15)、向右(0.48±0.16),左右不对称比(17.12±5.50)%,相位差(11.58±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 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一例眩晕患者的诊疗及思考
20
作者 桂青 程瑞杰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38-40,共3页
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临床急性前庭综合征[1]。该病在急性期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及工作... 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临床急性前庭综合征[1]。该病在急性期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及工作。有数据显示,VN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类型,在眩晕门诊就诊者中可占8%,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梅尼埃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头晕 前庭神经炎 前庭周围性眩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