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疗效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承志 崔惠康 +2 位作者 邓涛 赵长征 马胜银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拘禁球囊技术(modified-JBT)相对于标准JBT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运用效果与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真性分叉病变患者82例(77例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 目的探讨改良拘禁球囊技术(modified-JBT)相对于标准JBT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运用效果与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真性分叉病变患者82例(77例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改良组采用modified-JBT保护分支血管(SB),标准组则采用标准JBT;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6个月心脏相关并发症情况、PCI成功率、主支血管(MV)和SB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情况、SB阻塞情况、心绞痛情况、两组介入治疗术相关指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软件,分析MV预扩张、PCI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SB通畅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PCI手术时间短于标准组,接受射线量少于标准组,使用球囊数量、手术费用多于标准组(P<0.05,P<0.01);两组使用导丝数、造影剂用量相当(P均>0.05)。改良组和标准组患者在MV球囊预扩张后SB的TIMI血流达3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8.05%vs 68.29%,P>0.05);PCI处理后即刻,SB血流3级率较预扩张后均有提升,且改良组高于标准组(95.12%vs 80.49%,P=0.043);术后6个月,改良组患者SB血流达3级率为100.00%,较标准组(87.80%)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改良JBT术有助于提高冠脉分叉病变中SB的通畅率,降低PCI手术时间、射线暴露量,但手术费用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球囊技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 分叉病变 主支血管 分支血管
原文传递
猪肾脏血管分支和伴行的铸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宝杰 李佳杭 +2 位作者 张頔 段德勇 任显东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6-353,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肾动脉、肾静脉的分支及伴行特点,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运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铸型技术,对30个猪肾脏进行肾动脉、肾静脉单独和联合灌注。结果显示,猪肾动脉为1条,在进入肾门之前已分支,...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肾动脉、肾静脉的分支及伴行特点,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运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铸型技术,对30个猪肾脏进行肾动脉、肾静脉单独和联合灌注。结果显示,猪肾动脉为1条,在进入肾门之前已分支,分支类型为前、后干型和背、腹干型,且以前、后干型较为多见。前、后干型中,前干在肾窦内分成一背侧支和一腹侧支,再由背、腹侧支发出肾脏前端和中部背、腹侧的各肾段动脉。后干不分出背、腹侧支,而是由主干直接发出肾脏中部和整个后端背、腹侧的各肾段动脉。前干血液供应范围大于后干。背、腹干型中,背干直接分出肾脏前端和中部背侧的各肾段动脉。腹干分为一前侧支和一后侧支,前侧支发出肾脏前端和中部腹侧的各肾段动脉,后侧支发出肾脏中部腹侧和后端背、腹侧的各肾段动脉。腹干血液供应范围显著大于背干。各级动脉间未见吻合。猪肾静脉为1条,在肾窦内由前干静脉和后干静脉汇聚而成。前干静脉收集肾脏前端和部分中部背、腹侧的血液,后干静脉收集肾脏部分中部和后端背、腹侧的血液,各同级或者不同级静脉之间均存在吻合,分级越小吻合越广泛。肾脏动脉和静脉间的伴行,随管径变细而更加紧密。结果表明,猪肾脏背部和腹部的血液供应随分支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静脉血液回流通路形式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血管 分支 伴行
原文传递
肝脏管道供血分布及残肝体积的计算
3
作者 郭晓曦 王博亮 +3 位作者 黄绍辉 程明 黄晓阳 宋晓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4-799,共6页
在肝切除、肝移植等手术计划中,精确地计算残肝体积至关重要,它能够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文中结合临床上肝外科手术的术式,提出了能够实时、准确地计算出基于肝脏管道供血分布的残肝体积的算法.首先基于个体化肝脏CT数据,通过分割和细... 在肝切除、肝移植等手术计划中,精确地计算残肝体积至关重要,它能够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文中结合临床上肝外科手术的术式,提出了能够实时、准确地计算出基于肝脏管道供血分布的残肝体积的算法.首先基于个体化肝脏CT数据,通过分割和细化2个步骤建立肝实质三维模型及肝内管道的抽象树状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人机交互灵活地选定肝内管道分支数目和分支起点,并基于多背景距离变换计算肝脏供血分布和各部分所占比例,从而得到准确的残肝体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速度快,对肝切除结果的模拟和计算精度能满足实际临床需求,可为手术计划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树 管道分支 肝脏管道供血分布 残肝体积
下载PDF
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3
4
作者 冯运垒 叶淦湖 +2 位作者 腾范文 冯仕华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主要有3型:Ⅰ型:旋股外侧动脉发升支、横支和降支占76%;Ⅱ型:升支、横支、降...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主要有3型:Ⅰ型:旋股外侧动脉发升支、横支和降支占76%;Ⅱ型:升支、横支、降支由两干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20%;Ⅲ型:升支、横支、降支单独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4%。升支恒定分支分布于阔筋膜张肌和髂嵴前外侧部;横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上部和大转子前外侧部;降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结论:76%可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形成:①升支阔筋膜张肌皮瓣和/或髂骨瓣;②横支大转子骨瓣或骨膜瓣;③降支股前外侧皮瓣。20%则可以升支和横支或横支和降支共干形成相应两个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血管 升支 横支 降支 复(联)合组织瓣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谢其扬 林松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1,i006,共4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0.3)mm;内踝前动脉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8)mm;胫前动脉踝上穿支外径(0.8±0.3)mm。上述穿支吻合构成前、中、后3条纵向的血管丛以及骨膜、深筋膜和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下1/3段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皮肤、筋膜、骨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等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皮瓣 应用解剖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腿内侧 大隐静脉 肌间隙支 胫后动脉 解剖学依据 内踝前动脉 解剖观测 胫前动脉 血管丛 外径 皮穿支 浅静脉 深筋膜 多源性 吻合 骨膜
下载PDF
三血管观对胎儿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分支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许燕 接连利 +2 位作者 姜志荣 高翔 程建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三血管观对胎儿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分支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产前超声诊断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分支异常胎儿的超声图像、尸检与手术资料及生后随访结果,总结在三血管观(三血管气管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肺动... 目的探讨三血管观对胎儿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分支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产前超声诊断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分支异常胎儿的超声图像、尸检与手术资料及生后随访结果,总结在三血管观(三血管气管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的异常声像图表现及出现频率。结果66例胎儿中52例胎儿主动脉弓异常,其中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32例,双主动脉弓4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7例,主动脉缩窄6例,主动脉弓离断3例;14例胎儿肺动脉分支异常,其中肺动脉交叉10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弓2例,肺动脉吊带2例。66例胎儿主动脉弓和肺动脉分支异常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0.3%、19.7%、39.4%。结论三血管观对胎儿主动脉弓和肺动脉分支异常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三血管观 主动脉弓 肺动脉分支
原文传递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和血管束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解剖与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范启申 郭德亮 +7 位作者 李庆喜 魏海温 苗开喜 任志勇 曹斌 刘亚国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9-231,253,共3页
在41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临床应用17例获得满意效果.文中介绍了解剖学要点及... 在41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临床应用17例获得满意效果.文中介绍了解剖学要点及手术方法,并对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血管 股骨头坏死 腹壁肌支
下载PDF
支管外力矩作用下带径向接管的圆柱壳的局部应力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薛明德 李东风 黄克智 《压力容器》 2004年第1期18-23,33,共7页
带径向接管的圆柱壳是压力容器与管道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部件 ,除内压外 ,各种外力矩通过管节点作用于主壳上 ,在壳体中引起很高的应力集中 ,是大量灾害性事故的原发部位。寻求其理论解既有重要的工程应用需求 ,又具有理论的难度。作者提... 带径向接管的圆柱壳是压力容器与管道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部件 ,除内压外 ,各种外力矩通过管节点作用于主壳上 ,在壳体中引起很高的应力集中 ,是大量灾害性事故的原发部位。寻求其理论解既有重要的工程应用需求 ,又具有理论的难度。作者提出了一种圆柱壳受支管外力矩作用的薄壳理论解 ,文中作了简要介绍 ,其适用范围扩大到大开孔率 ρ0 ≤ 0 8。本文所提出的理论解计算结果与实验和数值解能很好地符合 ,在小开孔率情况下与WRCBulletin 2 97的结果一致。根据本文的理论解给出了开孔率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应力分析 带径向接管的圆柱壳 薄壳理论解 应力集中
下载PDF
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和横支骨瓣转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德伟 陈明玉 +7 位作者 李建军 毛延润 崔旭 宋鹏龙 卢建民 廉皓屹 姜前 辛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和横支的骨瓣转位,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经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对旋股外侧血管的升支、横支和降支的走行和分布进行了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结果:设... 目的: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和横支的骨瓣转位,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经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对旋股外侧血管的升支、横支和降支的走行和分布进行了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结果:设计了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和横支的骨瓣,以降支为带转移到股骨干中下段的手术方法。结论:本研究证明了该方法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可行性,并有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血管 升支 横支 骨瓣转位 骨不连 解剖
下载PDF
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基于黏膜血管分支判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舒 余东亮 +4 位作者 王昕 李爱琴 邹明 何玉琦 盛剑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光成像非放大内镜下观察黏膜血管分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有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碘染色及病理诊断的59例患者纳入回顾性研... 目的探讨窄带光成像非放大内镜下观察黏膜血管分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有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碘染色及病理诊断的59例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法和碘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法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1%(49/59)、91.3%(21/23)、77.8%(28/36),碘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5.9%(33/59)、95.7%(22/23)、30.6%(11/36),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黏膜血管分支法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χ^2=1.45,P=0.028)及特异度(χ^2=21.4,P=0.000)均明显优于碘染色法,诊断灵敏度2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P=1.000)。结论非放大窄带光成像内镜下观察黏膜血管分支对于诊断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度,可用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早期食管癌 窄带光成像 黏膜下血管网
原文传递
脑动脉血管分叉部位操作的ICD-9-CM-3编码探讨
11
作者 周琴 欧阳列锋 +5 位作者 封浑 何治琛 李爱平 谭玲玲 刘昊祎 张斯斯 《中国病案》 2023年第12期46-49,共4页
正确对脑动脉血管分叉部位操作的编码是编码员关注的难题之一。根据ICD-9-CM-3分类规则,编入经皮脑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00.61-00.62)、经皮脑血管支架置入术(00.63-00.65)和经皮脑血管内取栓术(39.74),需另编码血管分叉部位的操作00.44... 正确对脑动脉血管分叉部位操作的编码是编码员关注的难题之一。根据ICD-9-CM-3分类规则,编入经皮脑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00.61-00.62)、经皮脑血管支架置入术(00.63-00.65)和经皮脑血管内取栓术(39.74),需另编码血管分叉部位的操作00.44。编码以上神经介入手术时,首先应注意区分大血管分叉部位,大血管-边支血管分叉部位和大血管-穿支血管分叉部位。如果是在大血管-边支血管分叉部位和大血管-穿支血管分叉部位,应注意是否进行了边支或穿支动脉的保护技术,以便正确使用编码0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血管操作 血管分叉部位 边支血管 穿支血管 ICD-9-CM-3
原文传递
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
12
作者 韩星 杨亚攀 +1 位作者 申媛媛 范立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LCX)与右冠状动脉(RCA)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靶血管为LCX NSTEMI患者(LCX组)与70例靶血管为RCA...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LCX)与右冠状动脉(RCA)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靶血管为LCX NSTEMI患者(LCX组)与70例靶血管为RCA NSTEMI患者(RCA组)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心电图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心电图特征对靶血管定位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患者STⅠ降低、STⅢ↑>STⅡ↑、(ΣSTV_(1)~V_(3)↓/ΣSTⅡ、Ⅲ、aVF↑)≤1、STV4R升高患者占比分别为80.00%、92.86%、92.86%、45.71%,明显高于LCX组的26.14%、38.64%、51.14%、6.82%,STⅠ等电线、STⅡ↑>STⅢ↑、STV4R降低、V_(7)~V_(9)导联QRS波终末扭曲患者占比分别为20.00%、5.71%、2.86%、5.71%,明显低于LCX组的70.45%、60.23%、31.82%、5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各特征联合鉴别诊断LCX和RCA靶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95%CI:0.850~0.947),其敏感度为94.25%,特异度为87.14%,优于各特征单独鉴别诊断价值(P<0.05)。结论心电图特征为STⅠ降低、STⅢ↑>STⅡ↑、(ΣSTV_(1)~V_(3)↓/ΣSTⅡ、Ⅲ、aVF↑)≤1、STV4R升高对判断NSTEMI靶血管为RCA具有一定价值,STⅠ等电线、STⅡ↑>STⅢ↑、STV4R降低、V_(7)~V_(9)导联QRS波终末扭曲对判断NSTEMI靶血管为LCX具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LCX与RCA靶血管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靶血管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 心电图
下载PDF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卫红 林建华 +3 位作者 洪发兰 张发惠 郑和平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 ,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 ,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 ,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目的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 ,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 ,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 ,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19例 ,随访 1年 ,在术后 3~ 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 ,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血管 腕背支 骨膜瓣 移位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汶玲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 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MV)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SB)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分支闭塞组(n=25)和分支未闭塞组(n=... 目的 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MV)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SB)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分支闭塞组(n=25)和分支未闭塞组(n=121),收集并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情况、冠脉造影特征、手术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分支闭塞组MV斑块分布于同侧、斑块不规则、中重度迂曲成角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1,0,0型和0,1,0型Medina分型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近端MV直径狭窄率、远端MV直径狭窄率、MV最高直径狭窄率、SB直径狭窄率、SB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SB放置保护导丝者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直径狭窄率、SB分支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是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B直径狭窄率、SB分支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均是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可用于辅助临床PCI手术时机选择及手术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血管支架 分支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他林昆 黄燕玲 +1 位作者 张静秋 陆永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9-84,共6页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CV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产前诊断的60例CVR超声心动图资料和随访结果,重点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CV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产前诊断的60例CVR超声心动图资料和随访结果,重点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总结CVR在3VT、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的声像图特点。对比CVR在3VT、3VT+弓降部冠状切面、3VT+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诊断情况。结果60例超声心动图诊断的CVR中,经过引产后病理解剖、产后超声心动图、CT或MRI随访结果证实:共59例确诊为CVR(准确率98.3%),1例误诊(误诊率1.7%)。3VT+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诊断率高于3VT及3VT+弓降部冠状切面(P<0.05),3VT+弓降部冠状切面诊断率高于3VT(P<0.05)。结论3VT+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是诊断胎儿CVR的重要切面,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胎儿先天性血管环 三血管气管切面 弓降部冠状切面 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
下载PDF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支线运输的多面需求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武 陈洁 朱小明 《世界海运》 2006年第3期26-27,共2页
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不断发展,超大型集装箱船舶不断涌现,对支线运输的需求没有减弱,而是进一步加强。支线运输作为一种独特的运输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为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干线运输提供多方面的支撑。
关键词 集装箱船舶 船舶大型化 支线运输
下载PDF
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的扩张头皮岛状瓣再造鬓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龙灿 刘元波 +3 位作者 臧梦青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的头皮岛状瓣再造鬓角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7例拟再造鬓角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4~44岁,平均15岁。烧烫伤后瘢痕3例,外伤瘢痕1例,血管瘤同位素放射治疗后瘢痕1例,先天性... 目的探讨应用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的头皮岛状瓣再造鬓角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7例拟再造鬓角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4~44岁,平均15岁。烧烫伤后瘢痕3例,外伤瘢痕1例,血管瘤同位素放射治疗后瘢痕1例,先天性色素痣2例。鬓角缺损范围为5.0 cm×3.5 cm^16.0 cm×10.0 cm。一期根据鬓角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在包含颞浅血管顶支的正常头皮组织下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扩张;一期术后3~6个月,待扩张头皮达到预期修复所需组织量时,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取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的头皮岛状瓣修复鬓角软组织缺损,皮瓣范围为8 cm×3 cm^17 cm×11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9.8个月。再造鬓角形态、毛发密度、毛发生长方向与对侧正常鬓角相似。1例术后皮瓣毛发超出原有发际线,经激光脱毛处理外观满意。结论应用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的扩张头皮岛状瓣修复鬓角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再造鬓角外观与对侧正常鬓角相似,是一种有效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鬓角再造 扩张皮瓣 颞浅血管 头皮岛状瓣 顶支
原文传递
不同种类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药物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邵国富 朱颖 包仕尧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6期424-426,429,共4页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点来探讨不同种类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异同,评价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00例健康者和 124 例脑梗死患者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观察东菱克栓酶对不同种类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点来探讨不同种类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异同,评价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00例健康者和 124 例脑梗死患者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观察东菱克栓酶对不同种类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结果 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原均增高,且主干支组高于深穿支组(P <0.05),血小板聚集性也明显增高,但后者高于前者(P <0.05)。东菱克栓酶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性、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 <0.05)。治疗后1周和1月,治疗组中主干支组、深穿支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对照组中的主干支组、深穿支组好 (P < 0.01)。结论 脑叶大梗死和脑深部小梗死在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东菱克栓酶治疗上述两类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 东菱克栓酶 药物治疗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胸背血管前锯肌支在胸壁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5 位作者 章一新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背血管前锯肌支在胸壁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10月—2021年3月,采用双侧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修复23例胸壁肿瘤术后大面积复杂缺损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1岁,平均48.5岁。局部晚期乳腺癌11例,叶状细胞肉瘤4例,软... 目的 探讨胸背血管前锯肌支在胸壁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10月—2021年3月,采用双侧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修复23例胸壁肿瘤术后大面积复杂缺损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1岁,平均48.5岁。局部晚期乳腺癌11例,叶状细胞肉瘤4例,软组织肉瘤3例,乳腺癌复发3例,胸壁放射性溃疡2例。肿瘤切除、创面清创后继发胸壁缺损范围为20 cm×10 cm~38 cm×14 cm;皮瓣切取范围25 cm×12 cm~38 cm×15 cm,血管蒂长度为9~12 cm,平均11.4 cm。14例单纯软组织缺损,采用皮瓣移植修复;5例肋骨缺损(<3根)合并软组织缺损,采用单纯网片联合皮瓣移植修复;4例胸壁全层缺损合并大范围肋骨缺损(>3根),采用“网片+骨水泥”方法坚强内固定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背血管前锯肌支作为受区血管,组合方式包括前锯肌支近心端+其他受区血管(13例)、前锯肌支近心端+远心端(6例)、2支前锯肌支近心端(4例)。结果 23例患者胸背血管主干均得以完整保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9个月。术后皮瓣完全成活,重建胸壁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胸背血管前锯肌支解剖恒定,对受区损伤小,可以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重建胸壁提供可靠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血管 前锯肌支 胸壁重建 血管吻合
原文传递
心脏血管铸型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立忠 马玉祥 +7 位作者 黄梅 于翠萍 汪华阳 许淑霞 牛灵芝 陈小敏 桑翠 林方思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719-721,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铸型技术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与分型、心肌梗死的定位、心脏搭桥手术和心血管造影术等的指导意义。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心脏30个,采用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插管、分色灌注的方法,运用过氯乙烯结合牙托材料的复合填充剂制作...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铸型技术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与分型、心肌梗死的定位、心脏搭桥手术和心血管造影术等的指导意义。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心脏30个,采用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插管、分色灌注的方法,运用过氯乙烯结合牙托材料的复合填充剂制作冠状血管的铸型标本。结果①铸出冠状血管铸型标本血管饱满、色泽艳丽、清晰直观,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冠状血管和开口于心腔内的血管走行、分支、分布及血管的立体构筑,并能保留原有的形状,较真实地反映血管的内径,为我们选用配型血管提供了客观的解剖学数据。②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4.16±1.31)mm和(4.07±1.46)mm,二者末端分叉处的外径分别为(4.74±1.52)mm和(4.52±1.33)mm;旋支与前室间支起始处的外径分别是(3.26±1.04)mm和(3.10±1.05)mm。左冠状动脉与前室间支,左冠状动脉与左旋支,两两形成的夹角分别为(171.0±5.0)。和(114.0±4.4)。结论①左、右冠状动脉分叉处常形成一膨大,这不利于左、右冠状动脉内安放支架的稳定。②冠心病左旋支内扩管与安放支架时,相对前室间支的扩管与安放的支架外径大。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分叉处的病变增加了手术的难度。③左冠状动脉与左旋支的夹角小于左冠状动脉与前室间支的夹角,提示对左旋支的介入治疗或是管内支架的安放要比前室间支的难度大。④心大静脉横跨前室间支、左旋支两动脉之间,与动脉的位置关系复杂,没有一定的明显规律,特别是心大静脉突向左冠状动脉分叉处,形成角静脉。因此,当此角邻接左冠状动脉分叉处时,在施行主动脉和二尖瓣替换手术时宜加注意,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铸型 冠状动脉 血管分支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