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鞍山齐大山韧性剪切带运动学解析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昕悦 李婧 +4 位作者 刘永江 李伟民 温泉波 梁琛岳 常瑞虹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29-2145,共17页
关于太古宙早期地壳演化构造机制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其焦点主要集中于水平构造还是垂向构造两大经典构造模式的探讨.对于早期地壳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早前寒武纪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 关于太古宙早期地壳演化构造机制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其焦点主要集中于水平构造还是垂向构造两大经典构造模式的探讨.对于早期地壳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早前寒武纪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鞍山地区花岗-绿岩带内齐大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揭示了该区新太古代垂向构造作用样式.研究结果表明,齐大山韧性剪切带内花岗质岩石长英质矿物塑性拉长特征明显,条带状构造发育,面理向NWW方向陡倾,不对称组构特征和矿物拉伸线理产状指示向NWW的陡倾正滑移剪切作用.变形岩石中的长英质矿物均发育中低温显微变形特征,石英C轴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组构分析揭示石英以菱面<a>和底面<a>滑移系为主,岩石经历了中低温非共轴变形.根据矿物的变形行为以及石英的结晶优选方位推测变形温度约为400~500℃,岩石变形特征以位错蠕变为主.有限应变分析结果表明,靠近铁矿带方向,构造岩类型由L=S构造岩过渡为LS构造岩,岩石应变强度呈明显增强趋势.运动学涡度测量结果显示齐大山韧性剪切带内大多数岩石样品的Wk值大于0.75,岩石形成于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作用.对比花岗-绿岩带西侧的白家坟韧性剪切带,显示二者均具有相向的陡倾正滑移运动学特征,表明新太古代时期鞍山地区地壳构造演化模式以垂向构造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太古宙片麻岩 组构分析 拗沉作用 垂向构造作用 华北克拉通 构造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垂直构造运动速率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伟光 赵红梅 +1 位作者 常郁 卢邦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7-536,共10页
根据珠江三角洲 16 6个第四纪古三角洲沉积物的测年数据 ,在扣除了古海平面变化、沉积层的压实效应和地壳静力均衡沉降等非构造因素的影响后 ,估算出晚第四纪以来三角洲地区的垂直构造运动速率。估算按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 3组断裂所... 根据珠江三角洲 16 6个第四纪古三角洲沉积物的测年数据 ,在扣除了古海平面变化、沉积层的压实效应和地壳静力均衡沉降等非构造因素的影响后 ,估算出晚第四纪以来三角洲地区的垂直构造运动速率。估算按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 3组断裂所切截的 11个断块构造区分别进行。结果表明 ,位于三角洲南部的斗门断块和中部的广州 -番禺断块的活动速率相对较高 ,这个特征得到了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地理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构造运动 晚第四纪 珠江三角洲 沉积层 地震活动 压实效应
下载PDF
近水平厚层高陡斜坡崩塌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振 李滨 贺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近水平厚层高陡斜坡岩层倾角小于10°,具有软硬相间或上硬下软的结构,常形成高陡斜坡或陡崖地形,主要以大型崩塌的形式发生破坏。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岩体破坏机制出发,对近水平厚层高陡斜坡崩塌的形成过程、破坏机制、失... 近水平厚层高陡斜坡岩层倾角小于10°,具有软硬相间或上硬下软的结构,常形成高陡斜坡或陡崖地形,主要以大型崩塌的形式发生破坏。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岩体破坏机制出发,对近水平厚层高陡斜坡崩塌的形成过程、破坏机制、失稳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6种地质力学模型,包括滑移-拉裂、塑流-拉裂、倾倒-拉裂、剪切-错断、剪切-滑移、劈裂-溃屈,并提出了相应的野外识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水平层状山体 陡倾构造节理裂隙 岩体破坏机制 失稳模式 地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重力与地形数据揭示的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垂向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12
4
作者 佘雅文 付广裕 +1 位作者 王灼华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80-2492,共13页
利用基于消去-恢复原理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对2009-2013年相对重力/GPS联合观测数据与EGM2008模型数据进行融合,更新了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地区的自由空气与布格重力异常场.基于该布格重力异常数据,以CRUST1.0地壳密度模型为初始条件,使用... 利用基于消去-恢复原理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对2009-2013年相对重力/GPS联合观测数据与EGM2008模型数据进行融合,更新了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地区的自由空气与布格重力异常场.基于该布格重力异常数据,以CRUST1.0地壳密度模型为初始条件,使用二维多边形棱柱体正演与非线性最小二乘反演方法,获取了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地壳分层密度结构.基于地壳不可压缩和均衡调整原理提出了计算垂向构造应力新方法,并结合上述地壳分层密度结构和地形数据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垂向构造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蓄积了较高的正向构造应力(约40 MPa),马尔康周边地区蓄积了较高的负向构造应力(约—30 MPa).对研究区域1970年以来5级(Ms)以上地震进行统计发现,地震多发生在垂向构造应力梯度带上,垂向构造应力为正的地区易触发浅源地震,为负的地区易触发深源地震.在地壳横向变形强烈的区域,垂向构造应力与地震深度的对应关系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布格重力异常 地壳密度结构 垂向构造应力
下载PDF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构造基本特征及其构造控矿模式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力群 肖文进 《西北地质科学》 2000年第1期77-84,共8页
在对小秦岭变质核杂岩构造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探讨了这种构造型式与金矿的构造关系 ,认为金矿分布与变质核杂岩构造具有对应性 ,提出本区金矿化具垂向构造分带性 ,即自上而下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 (河台式 ) ,并... 在对小秦岭变质核杂岩构造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探讨了这种构造型式与金矿的构造关系 ,认为金矿分布与变质核杂岩构造具有对应性 ,提出本区金矿化具垂向构造分带性 ,即自上而下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 (河台式 ) ,并简要分析了这种构造控矿模式的找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变质核杂岩构造 控矿模式 金矿床
下载PDF
新疆精河6.6级地震周边地区密度构造、均衡异常以及岩石圈挠曲机理 被引量:7
6
作者 付广裕 王振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1-2229,共9页
依据EIGEN-6C4重力模型和ETOPO1高程模型数据,围绕新疆精河6.6级地震展开岩石圈均衡与挠曲机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震中附近的布格与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分别为-221和-92mGal(10^-5 m·s^-2),震中位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上;(2)震中周... 依据EIGEN-6C4重力模型和ETOPO1高程模型数据,围绕新疆精河6.6级地震展开岩石圈均衡与挠曲机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震中附近的布格与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分别为-221和-92mGal(10^-5 m·s^-2),震中位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上;(2)震中周边地区地壳厚度约为50km,密度结构总体变化平缓,东西方向地壳厚度变化较小,但自南向北地壳厚度逐渐变薄,精河6.6级地震初始破裂发生在上中地壳分界面附近;(3)震中附近岩石圈承载的垂向构造应力为20MPa左右,震中位于岩石圈垂向构造应力极大值附近的高梯度带上;(4)地震周边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最优解为26km,加载比最优解为F1=1,F2=F3=0,表明该区域岩石圈相对坚硬,且导致岩石圈变形的初始加载全部来自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河6.6级地震 EIGEN-6C4重力模型 布格重力异常 岩石圈垂向构造应力场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中东部岩石圈挠曲与均衡特性以及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佘雅文 付广裕 +3 位作者 高原 张国庆 刘泰 王振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48-4458,共11页
华北地区中东部涵盖北京、天津以及即将建设的雄安新区等大型城市,区内发育了张渤地震带等多条大型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较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地震.本文利用Fan小波的布格重力异常一致性方法研究该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和均衡... 华北地区中东部涵盖北京、天津以及即将建设的雄安新区等大型城市,区内发育了张渤地震带等多条大型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较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地震.本文利用Fan小波的布格重力异常一致性方法研究该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和均衡调整初始加载比分布,同时基于均衡调整方法计算该区垂向构造应力分布,并将以上结果与历史地震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岩石圈挠曲分析表明,华北地区中东部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10~65 km,分布特征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均衡调整初始加载比为0.5~0.8,表明现今的岩石圈挠曲状态主要由莫霍面加载形成.该区地壳承载的垂向构造应力约为-20~20 MPa,中西部地区垂向构造应力向上,东北和西南地区向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华北地区中东部的地震活动性随着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和均衡调整初始加载比的增加而减弱,垂向构造应力零值区域地震活动性较弱.雄安新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15 km,均衡调整初始加载比为0.5~0.6,垂向构造应力为15~20 MPa,岩石圈参数对应的地震活动性较强,相关结果对于新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布格重力异常 重力均衡 垂向构造应力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奥陶统底界垂向构造变动强度定量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边瑞康 唐玄 +3 位作者 张琴 宋晓微 李敬含 张培先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9,117-118,共7页
采用垂向构造变动强度定量计算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奥陶统底界在志留纪末—二叠纪末、二叠纪末—侏罗纪末和侏罗纪末—现今3个主要构造变动期的垂向构造变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3个构造变动期内,中奥陶统底界分别呈现出"东抬... 采用垂向构造变动强度定量计算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奥陶统底界在志留纪末—二叠纪末、二叠纪末—侏罗纪末和侏罗纪末—现今3个主要构造变动期的垂向构造变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3个构造变动期内,中奥陶统底界分别呈现出"东抬西降、沉降为主"、"东西抬升、中间稳定、抬升为主"和"整体沉降"的垂向构造变动特征,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分别为-8~20 m/Ma和-0.2~0.9、-36~8 m/Ma和-0.9~0.2以及-4~40 m/Ma和-0.1~1.其中,对于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的2个变动期(志留纪末—二叠纪末和侏罗纪末—现今)均发育以沉降作用为主的构造变动,且侏罗纪末—现今的构造沉降绝对强度远远大于志留纪末—二叠纪末.而构造变动相对强度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主要含油气区大多发育在每期构造变动的相对稳定地带(枢纽带),具有相对于生烃坳陷较高的构造位置,以及相对较小的变动强度,因此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和保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奥陶统底界 垂向构造变动强度 定量研究
下载PDF
基于实测重力数据的秦岭地区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华清 吴云龙 +2 位作者 许闯 张毅 王振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2-978,共7页
确定秦岭地区准确的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对认识该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精度重力数据是获取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精度重力/GPS联测数据,得到秦岭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与布... 确定秦岭地区准确的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对认识该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精度重力数据是获取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精度重力/GPS联测数据,得到秦岭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反演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均衡面深度在40~49 km之间,莫霍面深度范围为39~48 km,垂向构造应力大小在-28~24 MPa之间。秦岭北侧的渭河盆地处于不均衡状态;四川盆地北部的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几乎为零,地壳处于均衡状态;在秦岭出现局部的负均衡异常,表明存在一定的地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霍面深度 均衡面深度 垂向构造应力 秦岭地区 均衡异常
原文传递
The abnormal mantle and deep tectonic process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North China Plain
10
作者 高世玉 胡鸿翔 丁山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1994年第S1期61-69,共9页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arge scale uplift, lateral inhomogeneity and low interface velocity along the Moho as well as the soft low velocity layer under it obtained from deep seismic sounding (DSS), we deduced tha...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arge scale uplift, lateral inhomogeneity and low interface velocity along the Moho as well as the soft low velocity layer under it obtained from deep seismic sounding (DSS), we deduced that the southern region of North China Plain is characterized by continental rift and abnormal mantle in the lithosphere.Summarizing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we try to state that the forming and developing of abnormal mantle and the intermittent activity of asthenosphere are the dynamic sources to dominate the geologic structure and tectonic movement in this region. We also point out that the research of deep process is important to probe timespace law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abnormal mantle continental rifting vertical tectonic movement SEISMICITY
下载PDF
垂直方向的地质力学——浅议李四光地质力学思想
11
作者 陈建国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李四光为地质力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思想与系统思维一致,坚持了大地构造学说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地质力学和板块学说一样,都忽视了垂直方向的地质力学效应。板块学说偏离了系统思维。在牛顿力学指导下,发展并... 李四光为地质力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思想与系统思维一致,坚持了大地构造学说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地质力学和板块学说一样,都忽视了垂直方向的地质力学效应。板块学说偏离了系统思维。在牛顿力学指导下,发展并完善地质力学,是大地构造学说前进的有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牛顿力学 板块学说 垂直构造运动 水平构造运动 系统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