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06-11豫北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芦阿咪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年第4期84-91,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地面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等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1年6月11日午后发生在豫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发现:高空冷平流和24 h显著降温区叠加在低层暖区之上,形成上干...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地面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等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1年6月11日午后发生在豫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发现:高空冷平流和24 h显著降温区叠加在低层暖区之上,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的产生提供了层结条件;地面暖低压发展和辐合中心、辐合线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0-6 km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和维持。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显示:对流云团的发展和移动与地面切变线、雷达回波一致,并可预测强天气落区。当回波中心强度≥50 d Bz、回波顶高≥12 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45 kg/m^2时,极易造成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三体散射特征和中气旋的出现对确定发布冰雹预警有指示意义,17:50第一次观测到三体散射特征发布冰雹预警,时效在20-90 min。垂直液态含水量在强降水发生前20 min开始剧增,为判别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不稳定层结 地面辐合线 三体散射 中气旋 垂直液态含水量
下载PDF
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翼型结冰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声茂 李岩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4-219,238,共7页
为研究寒冷气候条件对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叶片表面结冰的影响,对该种风力机叶片常用的NACA0015翼型进行了翼型结冰的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基于二维定常不可压缩流体的N-S方程,并引入离散相模型DPM.参照实际风力机野外工作环境参数,通过改... 为研究寒冷气候条件对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叶片表面结冰的影响,对该种风力机叶片常用的NACA0015翼型进行了翼型结冰的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基于二维定常不可压缩流体的N-S方程,并引入离散相模型DPM.参照实际风力机野外工作环境参数,通过改变风速和空气中水滴流量等条件,计算了在8种典型攻角下的翼型表面结冰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气流中所含的过冷水滴量和风速是影响风力机翼型表面结冰的关键因素;风速较低时,水滴流量的影响占主导作用;翼型攻角不同,其表面结冰的厚度、面积和生长趋势不同.在一定攻角范围内,翼型表面的结冰面积随翼型迎风面积、风速和空气中水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条件下,结冰面积可达到翼型面积的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叶片翼型 结冰 水滴流量 风速
下载PDF
华东一次极端冰雹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汤兴芝 俞小鼎 +1 位作者 姚瑶 王金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8-1092,共15页
2005年6月14日到15日凌晨,受东北冷涡影响,华东出现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冰雹天气过程,最大冰雹直径达15~18 cm,并伴有雷暴大风和龙卷。本文利用2005年6月14日08:00(北京时,下同)至15日08:00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这次过程... 2005年6月14日到15日凌晨,受东北冷涡影响,华东出现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冰雹天气过程,最大冰雹直径达15~18 cm,并伴有雷暴大风和龙卷。本文利用2005年6月14日08:00(北京时,下同)至15日08:00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这次过程中江苏沭阳、江苏泗阳、安徽固镇三地极端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结果如下:(1)极端冰雹过程是由不同超级单体造成,由于环境CAPE、深层垂直风切变和低层相对风暴螺旋度都很强,导致三个超级单体都具有强中气旋,而强中气旋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向上的扰动气压梯度力,使得超级单体上升气流大大增强并强烈发展。(2)三地超级单体雹暴回波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70 dBZ,60 dBZ以上强回波持续时间超过3 h,60 dBZ最大高度超过11 km。比较而言,沭阳超级单体持续时间最长,泗阳超级单体回波强度最大,固镇超级单体雹暴60 dBZ以上的反射率因子垂直扩展高度最高。从上述雹暴例子初步得到线索:当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68 dBZ、60 dBZ回波扩展高度在10 km以上预示有极端冰雹出现。(3)有界弱回波区(BWER)或弱回波区(WER)以及位于其上的回波悬垂是超级单体雹暴的典型结构。泗阳雹暴显示有WER和宽广的回波悬垂,沭阳和固镇雹暴则显示出BWER和宽广的回波悬垂,固镇雹暴中气旋切变值的持续上升伴随着雹暴的强盛发展。(4)三个超级单体雹暴的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异常高,分别为88 kg·m^(-2)、102 kg·m^(-2)、89 kg·m^(-2),远超过6月大冰雹的VIL阈值65 kg·m^(-2)。固镇雹暴显示出强烈的风暴顶辐散特征,辐散速度差值最高达80 m·s^(-1)。(5)固镇雹暴出现近1 h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沭阳、固镇雹暴出现旁瓣回波,都表明雹暴中存在大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冰雹 超级单体 高悬强回波 垂直液态水含量 三体散射 风暴顶辐散
下载PDF
一次致灾雹暴大气垂直结构、闪电活动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钰 李皓 曹水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年第2期75-80,共6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毕节、兴义、贵阳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全省三维闪电定位资料对2018年4月4日贵州境内的一次致灾雹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除较大的CAPE值,明显的垂直风切变外,中高层的干冷空气的侵入增加了强冰雹的可能性;...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毕节、兴义、贵阳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全省三维闪电定位资料对2018年4月4日贵州境内的一次致灾雹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除较大的CAPE值,明显的垂直风切变外,中高层的干冷空气的侵入增加了强冰雹的可能性;多普勒雷达回波低层PPI上有明显的V型缺口显现,在降雹前最大回波强度及回波顶高分别达到了60 dBz及-20℃层以上,垂直液态水含量VIL与垂直液态水含量密度VILD均对冰雹预警具有指导意义,VILD对大冰雹的指示更为有效;闪电频次每5 min变化、正闪比率对应降雹过程呈现较为规律的变化,伴随降水的降雹过程闪电活动更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大气垂直结构 垂直液态水含量 正闪
下载PDF
雷达资料在湖南降水与降水效率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琼 唐林 +2 位作者 汪玲 徐冬英 高沁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2期42-44,共3页
根据湖南怀化历史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垂直液态含水量、最大反射率等降水特征因子以及云内凝结液态水,并结合全省区域观测站同步雨量资料,采用"按行政区域划分到县"方法,计算出怀化地区实时地面降水量与降水效率。分析结果表... 根据湖南怀化历史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垂直液态含水量、最大反射率等降水特征因子以及云内凝结液态水,并结合全省区域观测站同步雨量资料,采用"按行政区域划分到县"方法,计算出怀化地区实时地面降水量与降水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2015年怀化地区层积混合云降水个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怀化地区上空垂直液态含水量充沛,最大反射率为57dBz,最大垂直液态含水量为2.40*107m^3,6min平均垂直液态含水量为2.16*107m^3,6min平均地面降雨量为4.81*106m^3,降水效率为18.21%。研究结论对湖南省人影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回波顶高 垂直液态含水量 最大反射率 降水效率
下载PDF
2014年3·30东莞对流暴雨的天气雷达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志权 张劲梅 莫伟强 《广东气象》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3月30日广东东莞地区出现的致灾暴雨过程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回波具有反射率因子大、厚度大、回波顶高、持续时间长、垂直液态水含量值大的特征;同时强回波形态均以单体和回...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3月30日广东东莞地区出现的致灾暴雨过程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回波具有反射率因子大、厚度大、回波顶高、持续时间长、垂直液态水含量值大的特征;同时强回波形态均以单体和回波团混合带状为主,移速慢,最强降水区伴有多个强对流回波团或单体出现的"列车效应";径向速度上有明显的逆风区,该区域低层风的辐合较强,有利对流活动加剧,有利深对流发展,从而出现雷雨大风、冰雹、强降水的强对流天气;在不稳定层结状态下,环境场对流参数具有CAPE弱、风垂直切变中等、0℃层适宜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对流暴雨 回波强度 垂直液体水含量值 径向速度 东莞
下载PDF
0814大暴雨环流形势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利群 申延美 +2 位作者 刘志刚 姚琨 张更辉 《林业勘查设计》 2011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利用多普勒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0年8月14日的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层暖湿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互作用是形成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850hPa切变线的存在为降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堆积,在... 利用多普勒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0年8月14日的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层暖湿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互作用是形成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850hPa切变线的存在为降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堆积,在高空冷空气的触发下释放是产生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另外,垂直液态水含量对于大暴雨的演变趋势、降水量估测和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切变线 垂直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Analysis of Vertical Profiles of Precipitable Liquid Water Content in a Tropical Climate Using Micro Rain Radar
8
作者 Joseph S. Ojo Omololu O. Daodu Olalekan L. Ojo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9年第2期140-155,共16页
In this paper, som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precipitable liquid water content (LWC) with considerable respect to rain rates (R) and radar reflectivity (Z) obtained in a tropical location are pr... In this paper, som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precipitable liquid water content (LWC) with considerable respect to rain rates (R) and radar reflectivity (Z) obtained in a tropical location are presented. Assessment of LWC allows applications in the specific area of flight icing severity, aviation safety as well as signals traversing through the atmosphere. The parameters were typically measured using vertically-pointing Micro Rain Radar (MRR) over a period of 2 years (2011-2012) at Akure, a tropical location of Nigeria. The radar scanned at every 10 seconds and integrated over one minute samples to reduce event logging error associated with the instrument.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LWC typically reveals a prominent seasonal variation. However, majority of the LWC profiles has low LWC, less than 0.1 gm?3 while the maximum observed LWC is about 3.18 gm?3. A strong like hood 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melting layer height and the LWC, with the LWC reaches peak at the considerable height of about 4160 m which coincides precisely with the freezing height level (rain height of ~4520 m) of the study location. Good correlation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the LWC and R in most of the heights considered. The results obtained will assist system engineers to assess the level of absorption, reflection and atten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s a result of precipitable LWC along the transmitting paths. The novelty of the present work is in the area of linking LWC and Z as against usual relation between Z and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water content MICRO RAIN RADAR vertical Profile TROPICAL CLIMATE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
下载PDF
利用ADTD地闪数据对河南省一次雷暴过程的分析
9
作者 杨美荣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217-219,共3页
选取河南省2018年5月15日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利用ADTD地闪定位系统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地闪在该天气过程中的特征、初始地闪发生时的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地闪与垂直液态水含量、雷暴顶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闪在随时间的变化中具... 选取河南省2018年5月15日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利用ADTD地闪定位系统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地闪在该天气过程中的特征、初始地闪发生时的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地闪与垂直液态水含量、雷暴顶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闪在随时间的变化中具有多峰特征,整个雷暴过程中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达50.8%;正地闪的突然增加能指示降雹的发生;地闪频数的变化与液态水含量高值区面积的变化趋势较一致;40 dBz回波高度与地闪频数的对应关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雷暴 垂直液态水含量 雷暴顶高
下载PDF
青海大通地区一次罕见的大到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昌玉 沈洁 +1 位作者 冯蜀青 余学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5-59,共5页
2013年8月21日,青海西宁大通县桥头镇出现了创历史极值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的降水空间集中,降水量大,实为罕见.利用常规天气图实况资料、NCEP分析场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引导西南暖... 2013年8月21日,青海西宁大通县桥头镇出现了创历史极值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的降水空间集中,降水量大,实为罕见.利用常规天气图实况资料、NCEP分析场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引导西南暖湿气流北上,新疆脊前下滑的短波槽携带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在青海东北部交绥,为大通特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2)暴雨发生过程中有强盛的水汽输送和水汽通量输送;暴雨区水汽的辐合以及暴雨发生前大气热力不稳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条件.(3)对流云团在东移南压过程中依次经过大通县城,表现为列车效应,并对应此次最大小时降雨量.径向速度场在大通地区存在着风场辐合,这种形式对本次强降水的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VIL数值的大小很好的反映了降水强度,VIL的大小、影响范围和移动方向对应降水强度、发展及消亡;雷达降水量图对本次强降水过程的降水量及落区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雨 多普勒雷达 列车效应 垂直液态含水量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风暴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晓霞 王有生 +2 位作者 朱拥军 王小勇 奚立宗 《干旱气象》 2007年第2期35-42,共8页
利用兰州皋兰山的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年5月30日15~19时发生在甘肃中部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进行了分析。引起此次强对流风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是飑线,飑线尾部位于甘肃中部的强雷暴区在15时生成,沿东南方向移动,在16时1... 利用兰州皋兰山的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年5月30日15~19时发生在甘肃中部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进行了分析。引起此次强对流风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是飑线,飑线尾部位于甘肃中部的强雷暴区在15时生成,沿东南方向移动,在16时15分至17时03分多单体风暴加强合并为超级单体风暴,并呈现出人字型回波、带状回波特征。此次超级单体南边出现2条明显的出流边界,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西南,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东南。超级单体左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倒“V”字型结构,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有界弱回波区之上,其值>70 dBZ,相应径向速度图呈现出成熟的中气旋特征,期间垂直液态水含量持续偏高,最大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70 kg/m2,回波顶高达17~18 km,该风暴具有强烈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超级单体 有界弱回波区 中气旋 垂直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7.26”德清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琴 俞旭枫 +2 位作者 施金海 高翔 沈沉 《科技通报》 2021年第4期10-14,22,共6页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冷涡渗透的冷空气与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作用,强烈的边界层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冰雹发生前后各项热力和动力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典型的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立的对流单体合并处产生冰雹,强中心可达71 d BZ,中气旋和VIL极大值区域对应冰雹落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为今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回波强度 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中气旋
下载PDF
四川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思睿 陶丽 +1 位作者 张恒 古亚丽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5年7月27日发生在四川资阳的一次伴随冰雹大风的超级单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超级单体具有较大的CAPE值,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为大暴雨和冰雹提供了不稳定...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5年7月27日发生在四川资阳的一次伴随冰雹大风的超级单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超级单体具有较大的CAPE值,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为大暴雨和冰雹提供了不稳定能量。(2)此次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在雷达反射率因子上,中低层有"钩状回波"、弱回波区、三体散射长钉,中高层有回波悬垂现象,速度图上是气旋式流场,后发展为中气旋,中气旋首先出现在中低层,随后向上向下发展。(3)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在发生冰雹前会有一个跃增变化,在30分钟内从5kg/m2跃增到75kg/m2,VIL跃增变化提前冰雹发生,对冰雹具有警示作用。(4)三体散射长钉是预示冰雹的一个重要特征,此次风暴的三体散射出现在高度5~10km,只在2个体扫时间内出现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VIL跃增 三体散射 钩状回波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产品在2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文海松 杨辉 +1 位作者 王恪 赵卓勋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0期90-94,共5页
为了提高荆州地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气象服务农业生产水平,利用2015年荆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比分析发生于2015年5月15日和2015年6月1日的2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结果发现:(1)2次过程的雷达回波最大反射率强度均在50 d Bz以上,... 为了提高荆州地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气象服务农业生产水平,利用2015年荆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比分析发生于2015年5月15日和2015年6月1日的2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结果发现:(1)2次过程的雷达回波最大反射率强度均在50 d Bz以上,并且比较稳定,回波移动过程中均产生了"列车效应";(2)2次过程均出现中尺度辐合,速度图上中尺度辐合区与强回波位置一致;(3)2次过程中的风暴云底高度大部分时间在2~3 km,云顶高度在12 km附近。风暴生成前期均存在明显的VIL跃增和回波顶高跃增现象,VIL跃增量分别为10、20 kg/m2,顶高跃增为3 km和9 km;(4)风暴发展阶段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均比较稳定,分别为40~50 kg/m2和30~40 kg/m2。回波质心高度和最大反射率高度除6月1日出现下沉以外,其余大部时间2次过程回波质心高度均在4~5 km,最大反射率高度在3~6 km;(5)经过风暴追踪等信息的综合分析推断,6月1日可能还出现下击暴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分析 短时强降水 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 跃增 风暴追踪
下载PDF
2013年巴彦淖尔市一次致灾冰雹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宝元 刘君 王永清 《内蒙古气象》 2015年第4期6-9,46,共5页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局地气象条件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对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巴彦淖尔市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欧大陆中高纬三槽...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局地气象条件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对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巴彦淖尔市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欧大陆中高纬三槽两脊型环流背景下,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为降雹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天气系统造成的系统性上升运动是冰雹发生的触发机制。不稳定能量、风的垂直切变、湿球温度0℃和-20℃层高度等环境场条件有利于雹暴的形成,深对流指数在冰雹发生前有明显增大的特征,风暴强度指数表明在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此次冰雹天气。在强雷暴的发生过程中,雷达产品中最大反射率因子所在高度与单体质心高度、冰雹指数、VILmax值的"爆发式增长"和"爆发式降低"现象,对预警冰雹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高悬的强回波、多角形回波、速度图上的"大风区"和高的VILmax值等特征可作为冰雹预警的可靠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流 湿球温度 深对流指数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2010年8月19日阜新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宪彬 张建国 辛艳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5期53-57,共5页
利用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8月19日出现在阜新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义县生成的强回波单体在东北上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加强,最终形成从义县到彰武哈尔套的强回波带东移是造成此次暴雨到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 利用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8月19日出现在阜新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义县生成的强回波单体在东北上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加强,最终形成从义县到彰武哈尔套的强回波带东移是造成此次暴雨到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对其回波强度、影响时间以及实况雨量的跟踪、对比和分析,得出小时降水量与回波强度关系:回波强度在35—45 dBz之间,小时降水量为25 mm;回波强度在45—50 dBz之间,小时降水量为40 mm;回波强度超过50 dBz,虽回波影响时间较短,不超过3个体扫,但小时降水量仍可达50 mm。低空急流的出现和加强为强降水的发展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及不稳定能量,并促使雨带中的中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是造成短时暴雨出现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强回波带 低空急流 垂直液态含水量
下载PDF
基于FY2G卫星的宁夏空中云水资源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常倬林 党张利 +1 位作者 孙艳桥 林彤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了提高宁夏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利用2017-2019年FY2G卫星反演产品、自动站降水资料及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分析宁夏不同地区云微观特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液水含量的降水效率及云水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剔除不合理数据后,... 为了提高宁夏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利用2017-2019年FY2G卫星反演产品、自动站降水资料及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分析宁夏不同地区云微观特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液水含量的降水效率及云水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剔除不合理数据后,FY2G卫星反演结果与微波辐射计反演结果相关性较好,反演产品基本上能够代表宁夏云水资源特征;(2)宁夏云中过冷层厚度大约在1.65~2km,液态水含量在0.02~0.5mm,云光学厚度的均值在3~7,云粒子有效半径在3~8μm;(3)宁夏云液态水降水效率为53.9%,人工增雨的潜力为46.1%,云液态水降水效率在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G 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 云光学厚度 过冷层厚度 有效粒子半径
下载PDF
2007-2020年呼伦贝尔市中西部强对流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18
作者 王洪丽 王颖 +3 位作者 隋沆锐 杨雪峰 高绍鑫 杨柳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7期105-107,170,共4页
利用海拉尔天气雷达2007—2020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通过雷达回波形态识别、特征值统计等方法分析不同季节的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冰雹指数、中气旋等产品特征,并统计强对流过程中回波形状特征,... 利用海拉尔天气雷达2007—2020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通过雷达回波形态识别、特征值统计等方法分析不同季节的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冰雹指数、中气旋等产品特征,并统计强对流过程中回波形状特征,得出海拉尔天气雷达的临近预报预警指标,旨在有效利用雷达产品提升强对流天气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回波强度最大值 回波顶高 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下载PDF
2018年6月山东省中东部一次大范围强冰雹天气分析
19
作者 王世杰 马林 王思扬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探空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8年6月13日潍坊地区大范围冰雹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环境参数特征、中小尺度天气特征及抬升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1)高空冷涡、8...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探空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8年6月13日潍坊地区大范围冰雹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环境参数特征、中小尺度天气特征及抬升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1)高空冷涡、850 hPa切变线和急流、200 hPa急流出口区左侧和地面冷锋是冰雹发生的有利环流条件。(2)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和中高层的冷平流,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3)地面露点20~21℃、大气可降水量30 mm以上和850 hPa比湿8 g/kg以上。(4)寒亭和昌邑的超级单体风暴较为典型,具有钩状回波、回波悬垂、“V”形入流缺口等特征。(5)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是判定出现大冰雹的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超级单体 雷达回波特征 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一次伴随阵风锋的下击暴流天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羽 肖湛臻 唐巧珍 《气象科技》 2019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利用湖北省区域站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盛夏季节一次副高控制下的下击暴流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由脉冲风暴产生的大风天气,过程中出现明显的阵风锋;②受地形及局地热力条件共同作用,强... 利用湖北省区域站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盛夏季节一次副高控制下的下击暴流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由脉冲风暴产生的大风天气,过程中出现明显的阵风锋;②受地形及局地热力条件共同作用,强回波向西南方向移动;③阵风锋形成初期与回波主体距离很近,强回波持续时间长,造成局地的强降水,强下沉气流和强降水导致了大范围的大风天气,此时大风主要分布在强回波移动方向的前沿附近;④后期阵风锋快速移动,远离回波主体,回波迅速减弱,强下沉气流向外流出导致地面出现大风,地面出现两条阵风锋,且两条阵风锋相遇,此时大风主要出现在两条阵风锋交汇处和雷暴冷出流最强处,对临近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下击暴流 大风核 V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