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淹水条件下水稻田中磷的淋溶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谢学俭 冉炜 沈其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6-509,517,共5页
采用地下垂直埋入钢管收集土壤淋溶液的方法,在江苏宜兴对水稻生长季节内稻田土壤中P向下迁移作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淋溶液中P的浓度、渗漏速度以及P的淋溶量测定几个方面.结果表明,在整个水稻生长季中淋溶液的溶解P与全P浓度均不高,... 采用地下垂直埋入钢管收集土壤淋溶液的方法,在江苏宜兴对水稻生长季节内稻田土壤中P向下迁移作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淋溶液中P的浓度、渗漏速度以及P的淋溶量测定几个方面.结果表明,在整个水稻生长季中淋溶液的溶解P与全P浓度均不高,溶解P的浓度维持在0.02mg/L以下,全P的浓度则在0.03~0.08mg/L之间;土壤直渗速度为0.53cm/天;本实验方法测得的淋溶量中,整个水稻生长季在施P量为30kg/hm2的条件下,P的淋溶量为3.77 kg/hm2,其各土壤层次中土壤表层淋溶量所占比例最大,占各层总淋溶量的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P 全P 淋溶 迁移
下载PDF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山土壤环境因子垂直分布——以龙南矿区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熙 蔡奇英 +4 位作者 余祥单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王秀峰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8,共6页
比较了原矿矿山及原位浸析矿山土壤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规律,探索了限制赣南稀土矿山生态重建的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原位浸析矿山土壤的环境因子中,去灰分干重、总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均显著高于原矿土壤;pH值、微生物生... 比较了原矿矿山及原位浸析矿山土壤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规律,探索了限制赣南稀土矿山生态重建的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原位浸析矿山土壤的环境因子中,去灰分干重、总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均显著高于原矿土壤;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总磷则显著低于原矿土壤;土壤层间各因子浓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原矿矿山土壤表土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微生物生物量碳,其他土层(1 m^6 m)的主导环境因子为pH值;原位浸析矿山中表土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总有机碳,风化土壤(3 m^6 m)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含水量及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因子 垂直分布 原位浸析 稀土矿 赣南
原文传递
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尿素来源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累积与垂直运移过程 被引量:13
3
作者 腾珍珍 袁磊 +7 位作者 王鸿雁 刘亚军 张钟文 史奕 陈欣 张旭东 何红波 鲁彩艳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928,共10页
为准确量化常规垄作和免耕不同量秸秆覆盖处理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期尿素氮来源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垂直运移特性和淋失风险,于2016年在连续运行9年的长期免耕定位试验基地上设置田间原位^(15)N同... 为准确量化常规垄作和免耕不同量秸秆覆盖处理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期尿素氮来源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垂直运移特性和淋失风险,于2016年在连续运行9年的长期免耕定位试验基地上设置田间原位^(15)N同位素示踪微区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垄作(RT)、免耕无秸秆覆盖(NT-0)、免耕33%秸秆覆盖(NT-33)、免耕67%秸秆覆盖(NT-67)和免耕100%秸秆覆盖(NT-100)。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和抽雄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尿素来源NO_3^--N的累积量显著高于尿素来源的NH_4^+-N,尿素来源NO_3^--N占所施入尿素氮的比例在苗期最高,各个处理相应土层的平均值分别为24.0%和17.4%。玉米成熟期,0~1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的尿素来源的矿质氮96%以上是NO_3^--N,约有7%左右的尿素氮以NO_3^--N的形态垂直运移至80~100 cm土层中,其对相应土层总的土壤NO_3^--N库的贡献比例达50%以上,说明当季作物施入氮肥的淋溶损失风险较高。与常规垄作处理相比,免耕67%和100%秸秆覆盖处理降低了尿素来源NO_3^--N在深层土壤剖面的残留,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15N示踪 尿素氮 垂直运移 淋溶损失
原文传递
水田氮素径流-侧渗-下渗流失特征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梁新强 李华 +2 位作者 陈英旭 和苗苗 田光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基于水氮耦合平衡理论和田间实际观测,开发了一套既简单又综合的水田氮素流失特征模拟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氮转化速率常数经率定后能够准确表征水田尿素氮施入后在径流、侧渗和下渗等途径上的流失速率变化特征;同时由于氮素径流流失... 基于水氮耦合平衡理论和田间实际观测,开发了一套既简单又综合的水田氮素流失特征模拟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氮转化速率常数经率定后能够准确表征水田尿素氮施入后在径流、侧渗和下渗等途径上的流失速率变化特征;同时由于氮素径流流失受自然环境干扰较大,其模拟准确度较低于下渗和侧渗.对黄斑土水田,在各个途径上单季累积模拟流失通量与田间观测结果较为吻合,误差均在20%以下,其中侧渗和下渗的误差小于10%.因此,可认为模型能对水田氮素多个途径的流失速率及通量进行有效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氮素流失 稻田 侧渗 径流 下渗
下载PDF
3种母质砖红壤中钾素垂直运移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闫良 茶正早 +1 位作者 罗微 华元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49-1757,共9页
为研究花岗岩、片麻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特征,试验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垂直距离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K+浓度变化做连续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花岗岩、片麻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特征,试验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垂直距离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K+浓度变化做连续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增加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中钾素(肥料中)垂直运移的距离,对片麻岩、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影响不大;施肥后,肥料中的钾素在不同母质土壤中垂直运移的距离不同。试验期间,在片麻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运移到20 cm处需时12~17 d,最大可运移到100 cm处;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可运移到20 cm处,需时2~3 d;在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无明显移动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母质 土壤溶液 K+浓度 垂直运移
下载PDF
施肥量对抚仙湖北岸水稻土氮磷钾垂直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吕艳玲 杨绍聪 +5 位作者 张艳军 段永华 沐婵 饶敏 李泉清 钱荣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48-155,共8页
针对抚仙湖北岸蔬菜施肥量过大,易使养分流失的问题,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法,探讨了不同施肥量对水稻土N、P、K垂直迁移状况和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条件下,土壤速效N随水垂直向下迁移的流失量大,在不施N肥的条件下,每公顷的... 针对抚仙湖北岸蔬菜施肥量过大,易使养分流失的问题,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法,探讨了不同施肥量对水稻土N、P、K垂直迁移状况和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条件下,土壤速效N随水垂直向下迁移的流失量大,在不施N肥的条件下,每公顷的N流失量,砂壤土为381kg,壤粘土为85kg;且流失量与施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被土壤吸附的量很小。而土壤有效P随水垂直向下迁移距离短且迁移量小,流失量也极少,主要被土壤吸附在施肥层(0~20cm),上层土壤有效P沉积量与施P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P流失量与施P量关系不明显;不管是砂壤土还是壤粘土,每公顷土壤P流失量仅为0.007~0.014kg。土壤速效K随水垂直向下迁移距离长短及迁移量多少与施K量呈正相关,但速效K流失量很小,每公顷的K流失量,砂壤土为12.00~23.02kg,壤粘土为4.80~8.38kg,绝大部分被土壤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北岸 水稻土 氮磷钾 垂直迁移 淋溶模拟
下载PDF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松灿 王循睿 +4 位作者 马铭 王轶婷 郝建朝 周炜 刘惠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5-251,共7页
为探究富含多糖微生物菌液和化肥混合使用对植物吸收养分和控制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采用油菜盆栽试验方法,把一定体积微生物菌液和不同量化肥进行混合灌溉油菜,油菜收获后,测定油菜和上下两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T5处理(50 mL微... 为探究富含多糖微生物菌液和化肥混合使用对植物吸收养分和控制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采用油菜盆栽试验方法,把一定体积微生物菌液和不同量化肥进行混合灌溉油菜,油菜收获后,测定油菜和上下两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T5处理(50 mL微生物菌液,1.2 g尿素和0.72 g磷酸二氢钠混合加入到4.5 kg土壤中)油菜生物量最大,油菜对氮、磷、钾具有较高同化吸收能力;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上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缓慢,下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磷的垂直淋失风险较小;当化肥用量低于T5处理用量时,上层土壤铵态氮含量高于对照,而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对照,下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氮淋失量较小;化肥用量高于T5处理用量时,与对照相比,上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下层硝态氮增加不显著,但是土壤铵态氮显著增加,提高了氮垂直淋失风险。加入微生物菌液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钾元素,有利于油菜对钾的吸收。研究表明,微生物菌液与适量化肥混合使用,有助于化肥减量和油菜不减产,不但对土壤氮、磷淋失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还可促进油菜对土壤中钾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液 多糖 垂直淋失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下载PDF
砂页岩发育的砖红壤上氮和钾素垂直运移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华元刚 闫良 +2 位作者 茶正早 罗微 林钊沐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4-810,共7页
为探讨砂页岩发育的砖红壤中N、K垂直运移特征,本试验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渗滤装置,抽取在20、60、100和200 cm土层处的土壤溶液,并对其硝态氮、铵态氮、K+浓度变化做连续研究。结果表明:(1)施肥可加剧砂页岩发育的... 为探讨砂页岩发育的砖红壤中N、K垂直运移特征,本试验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渗滤装置,抽取在20、60、100和200 cm土层处的土壤溶液,并对其硝态氮、铵态氮、K+浓度变化做连续研究。结果表明:(1)施肥可加剧砂页岩发育的砖红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K+的垂直运移,但对硝态氮在土层中垂直运移的深度影响不大;(2)施肥后,在砂页岩为母质的土壤上,硝态氮运移可到200 cm处,需时105 d,铵态氮可运移到60 cm处,需时49~76 d,K+可运移到20 cm处,需时12~1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页岩 砖红壤 土壤溶液 垂直运移
下载PDF
近沟渠稻田氮素多维通量模型开发及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新强 陈英旭 +2 位作者 和苗苗 田光明 李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1-676,共6页
针对近沟渠水稻田氮素流失通量的估算问题,开发了基于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和水氮耦合平衡的氮素迁移模型,综合考虑了尿素氮施入稻田后的各个转化过程和流失过程,采用田间长期观测值与模拟值的比较进行模型参数的校准与验证.田间水稻... 针对近沟渠水稻田氮素流失通量的估算问题,开发了基于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和水氮耦合平衡的氮素迁移模型,综合考虑了尿素氮施入稻田后的各个转化过程和流失过程,采用田间长期观测值与模拟值的比较进行模型参数的校准与验证.田间水稻稳定生长季内的观测数据表明,稻田氨挥发和水稻氮吸收各占施肥量的26.6%~29.4%和38.2%~44.8%,氮素通过径流、下渗和侧渗流失的通量分别占施肥量的5.6%~7.7%,4.0%~4.9%和5.0%~5.3%.这些观测值与模型模拟值较符合,各观测值与模拟值误差在20%以内,说明模型能胜任近沟渠稻田氮素多维通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侧渗 径流 下渗
下载PDF
土壤粒径对邻苯二甲酸酯垂向迁移影响的淋滤模拟实验
10
作者 葛蔚 程洪珍 +1 位作者 史衍玺 柴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5-990,共6页
以5种优先控制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土壤粒径(<0.25 mm、0.25~1 mm),采用淋滤模拟实验,在PAEs污染土(3 cm)下方设置不含PAEs的清洁土(20 cm),研究土壤粒径对PAEs垂向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滤前污染土中5种PAEs含量... 以5种优先控制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土壤粒径(<0.25 mm、0.25~1 mm),采用淋滤模拟实验,在PAEs污染土(3 cm)下方设置不含PAEs的清洁土(20 cm),研究土壤粒径对PAEs垂向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滤前污染土中5种PAEs含量(5PAEs)为136.55 mg kg-1,淋滤后显著降低,<0.25 mm和0.25~1 mm条件下分别只有1.16和1.25 mg kg-1,两种粒径下没有显著差异;淋滤后清洁土中<0.25 mm粒径下5PAEs为11.16 mg kg-1,显著高于0.25~1mm条件下(5.77 mg kg-1);总体上,<0.25 mm粒径时淋洗率低于0.25~1 mm粒径时。但是,粒径对5种PAEs含量和分布的影响不同,淋滤后清洁土中DMP和DEP含量均低于0.1 mg kg-1,不同粒径下没有显著差异;DBP和BBP在<0.25 mm粒径时清洁土上层中的含量最高,而0.25~1 mm粒径下各土层均低于0.2 mg kg-1;DOP在<0.25 mm粒径时清洁土上层中的含量最高,但0.25~1 mm粒径时下层含量最高。因此,对于分子量低的DMP和DEP,粒径没有对它们的迁移产生影响;但对于分子量相对高的DBP、BBP和DOP,土壤粒径大有利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粒径 垂向迁移 淋滤 土壤
原文传递
Nitrate leaching of winter wheat grown in lysimeters as affected by fertilizers and irrigation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42
11
作者 GU Li-min LIU Tie-ning +4 位作者 ZHAO Jun DONG Shu-ting LIU Peng ZHANG Ji-wang ZHAO B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74-388,共15页
Proper application of nitrogen(N) fertilizers and irrigation management are important production practices that can reduce nitrate leaching into groundwater and improve the N use efficiency(NUE). A lysimeter/rain ... Proper application of nitrogen(N) fertilizers and irrigation management are important production practices that can reduce nitrate leaching into groundwater and improve the N use efficiency(NUE). A lysimeter/rain shelter facility was used to study effects of the rate of N fertilization, type of N fertilizer, and irrigation level on key aspects of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over three growing seasons(response variables were nitrate transport, N leaching, and NU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soil profile and N leaching increased with the rate of N fertilization. At the end of the third season,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top 0–75 cm layer of soil was higher with manure treatment while urea treatments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100–200 cm layer. With normal irrigation, 3.4 to 15.3% of N from applied fertilizer was leached from the soil, yet no leaching occurred under a stress irrigation treatment. The manure treatment experienced less N leaching than the urea treatment in all cases except for the 180 kg N ha^-1 rate in 2011–2012(season 3). In terms of grain yield(GY), dry matter(DM) or NUE parameters, values for the manure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for the urea treatment in 2009–2010(season 1), yet were otherwise higher for urea treatment in season 3. GY and crop nitrogen uptake(NU) were elevated when the rate of N fertilizer increased, while the NUE decreased; GY, DM, and NU in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irrigation. Data indicated that reduced rates of N fer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increased manure application and proper irrigation management can lower nitrate levels in the subsoil and reduce potential N leaching into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TILIZATION IRRIGATION nitrate vertical transport nitrogen leaching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MANURE LYSIMETER
下载PDF
有机碳含量对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纵向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婷 张枝焕 +3 位作者 王新伟 王珂 曾丽 万甜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0-890,共11页
为探索有机碳含量对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PAHs)纵向迁移的影响,选取北京地区3条有机碳(TOC)含量明显不同的土壤剖面进行了土柱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30 d(相当于北京地区3年的淋滤水量)的淋滤实验后,不同剖面中PAHs均存在不同程度... 为探索有机碳含量对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PAHs)纵向迁移的影响,选取北京地区3条有机碳(TOC)含量明显不同的土壤剖面进行了土柱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30 d(相当于北京地区3年的淋滤水量)的淋滤实验后,不同剖面中PAHs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迁移现象,但剖面中残留的PAHs仍然主要富集在土柱表层0~30 cm土壤中,且中高环数PAHs的残留率明显高于低环数PAHs.TOC含量与PAHs的残留总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TOC含量越高,PAHs残留量越高.此外,TOC对不同环数PAHs迁移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别,高环数PAHs受TOC变化的影响高于低环数P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剖面 纵向迁移 有机碳含量 土柱淋滤
原文传递
水口山某废石场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及浸出毒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志华 齐宇彤 +7 位作者 张晓平 刘文浩 任树鹏 王琳玲 陈静 陈佳木 周淼 吴云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815-3824,共10页
多金属矿区因采冶活动遗留的废石存量大,其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备受关注.目前对废石场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浸出毒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湖南省水口山矿区某废石场为对象,垂直钻孔并取样分析7种重(类)金属,包括Pb、Zn、As、Cd、Cu、Ni和Cr的... 多金属矿区因采冶活动遗留的废石存量大,其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备受关注.目前对废石场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浸出毒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湖南省水口山矿区某废石场为对象,垂直钻孔并取样分析7种重(类)金属,包括Pb、Zn、As、Cd、Cu、Ni和Cr的垂向分布特征和浸出毒性,并结合主量元素(Fe、Mn、Al和Mg)浸出行为、物相表征和统计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重金属垂向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有废石样品的7种重(类)金属含量均显著高于湖南省土壤背景值,污染累积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Cd、Pb、As、Cu、Zn、Cr和Ni.聚类分析将重金属分为3类,第1类是As、Fe和Pb,主要与方铅矿、黄铁矿有关,第2类是Cd、Zn和Cu,主要与闪锌矿有关,第3类是Cr和Ni,与自然风化有关.浸出毒性进一步发现,Cd、Zn、As、Cu和Ni的浸出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Cd和Zn表现出高浸出风险,且浸出行为显著相关,与闪锌矿转化为硫酸锌有关.Pb和Cu显示出0~0.5 m范围内的局部高浸出风险,而As和Cr属于低浸出风险.Pb和As浸出行为的差异性与As受Fe吸附有关.废石中的黄铁矿氧化降低pH促进重金属的释放迁移,而生成的次生铁(氢)氧化物能通过吸附稳定重金属;废石中的方解石有利于升高pH而降低重金属迁移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针对废石堆场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废石场 垂向分布特征 浸出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